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范文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范文第1篇
1.目的和内容:
1.1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事故隐患分类﹑排查、报告、整改及奖励办法。
2.适用范围:分厂全体员工
3.职责:
3.1分厂主要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3.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班组负责人为分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车间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负主要领导责任。各班组长对所辖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分厂安全负责人、项目领导报告。
3.3安全员负责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各类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负责对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的汇总和发放等。
4.事故隐患
4.1事故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4.2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4.2.1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4.2.2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工作程序
5.1组织机构
5.1.1分厂成立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分别由分厂厂长任组长,安全负责人任副组长,车间全体值班长和班长为组员。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
5.1.2各班组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班组第一责任人任组长。
5.2隐患的排查与报告
5.2.1隐患的排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安全负责人、项目各成员应对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5.2.2隐患的报告
5.2.2.1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报各班组负责人,班组负责人报安全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
5.2.2.2报告形式
5.2.2.2.1报告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口头报告。 5.2.2.2.2在书面报告中,报告人要把隐患地点﹑事故隐患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报告人姓名﹑报告接受人姓名、报告时间等写清楚,一式二份,一份交安全员,一份班组留底备查。
5.2.2.2.3班组各成员进行的专业安全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也应同时报告安全负责人进行登记备案。
5.3隐患的整改和验收
5.3.1各班组发现或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各自己能够解决的隐患应立即整改;需其他单位协助解决的,能自己联系解决的自己联系解决,不能自己联系解决的,应立即报安全员,安全员根据隐患的种类联系相关单位,协助其他单位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5.3.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安全负责人提交安全生产部负责人,由安全生产部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事故隐患部位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负责人应进行监控。
5.4档案建立
安全负责人应对各类人员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5.5奖惩
5.5.1报告隐患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年终评先进的重要依据。
5.5.2根据隐患的大小及其危害程度,对隐患发现者进行20-100元的奖励,奖励采用现金兑现,由安全负责人申报,分厂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5.5.3各班组对员工上报的事故隐患,不整改或不上报的,一旦发现按情节严重对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罚款50200元。
5.5.4发现了事故隐患因未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将对发生事故的部门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罚款金额的两倍进行处罚,对责任人将从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范文第2篇
一.提高校车安全责任意识
1月2日,我镇根据这一会议精神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和全体教师会,集中力量把乘车安全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思想上,意识上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做到关爱学生,关爱生命,明确责任重于泰山,不做表面文章,严禁工作不到位。
二.积极落实领导责任
根据上级有关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开学初召开了全体教师和责任教师会议,学校领导小组成员针对可能存在的实际问题,做了全面部署。
各班责任教师,值班教师;负责乘车学生的安全教育,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
三.及时整改存在问题。
我镇无校车,学生存在乘坐三轮车、摩托车等现象,教育学生不坐无证车、超载车等。
各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乘车、骑车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守规守距,提高安全意识,资金遵守安全规则。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安全是学校工作的第一任务,各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责任明确,分工细致。行动迅速,对以后学生上下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我们要与镇派出所强化协作,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安全工作对照要求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范文第3篇
为全面做好在建工程的消防监管工作,吸取上海“11〃15”火灾教训,永州市消防支队于11月18日紧急部署当前火灾防控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在建工程消防安全大检查。 11月18日上午,支队成立检查组对辖区内在建高层建筑进行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主要检查了在建大楼的消防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施工单位是否按图施工,施工现场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落实,是否配备了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施工现场的消防车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消防工程施工队伍和人员是否具备施工资质,施工现场的消防水源是否充足,是否设置了自救用水,现场电气焊操作是否采取安全措施等。通过仔细检查,有少部分建筑工地没有配备消防器材、装修材料遮挡消防设施,另有部分建筑工地存在私拉电线的情况。对于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支队监督人员都一一指出,要求单位立即整改,坚决不能留死角,对于整改部不到位的,要求立即停工。 此次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提高了在建工程施工单位的安全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确保了全市在建工程的安全有序进行,为筑牢冬季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打下坚实基础,有效的预防和遏制了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范文第4篇
一、该次检查结合月度安全检查内容,重点以消防检查为主,自2015年11月6日开始至11月9日结束,对公司办公区域、停车场及全部车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中未发现重大消防隐患,发现轻微隐患6起,在公司严格要求下已全部整改完毕。
二、公司加强了对消防工作的领导,结合公司实际,成立了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三、严格落实了消防安全责任制。公司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制订了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对考核的重要内容,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四、建立了消防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五、制度保证 措施到位
1、对每台车辆要求,把消防安全问题作为重要内容,认真部署强调,以引起全员的重视,树立"消防安全第一"的观念。
2、对全员进行以消防安全教育,联系实际阐述了消防安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列举目前所存在的各种消防安全隐患,教育大家如何加以防范,大大增强了全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加强宣传力度,使消防安全问题做到人人皆知。公司进行了有关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让大家认识到消防安全问题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乃至全家的幸福,自觉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做好自我保护。
六、做好各种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1、消防安全方面:消防设施的配备符合要求,饮水机等电器设备的使用规范。
2、用电消防安全管理:公司办公场所有电布局合理、规范使用。
3、消防安全问题:针对每台危货运输车辆,配有灭火器,并有相关消防知识及操作方法。
4、对每年夏季高温季节,公司都有针对性的下发加强夏季危险物品防火安全工作的通知。
5、对上岗作业的危险物品驾驶员、押运员必须熟知所装运物品的理化性质,掌握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
6、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常规性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稳妥地进行解决或上报有关部门及领导。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范文第5篇
厅公安处:
根据省厅11月26日召开的消防工作会议精神,我院高度重视,马上作出安排部署进行自查自纠,保卫科组织有关人员于11月28日对全学院进行了消防安全大检查,现将发现的问题作如下汇报:
1、 我院现有两个校区四个学生食堂、一个教工食堂,其中主校区的第二食堂与教工食堂使用液化气灶,液化气罐与液化气灶分割放置,不再一个工作间。但第一食堂与北校区食堂使用的液化气灶与液化气罐在一个工作间且距离较近,存在一定的危险。
2、
信息工程系的个别机房的线路较为混乱,存在一定的危险。
3、 我院与11月21日进行了灭火演练后,部分灭火器未重新补充。 采取措施如下:
1、 第一食堂与北校区食堂使用的液化气灶与液化气罐采取分割放置的措施,并且将液化气罐放置在远离人员聚集的安全位置,加强通风,加强检查连接管路,此项工作由膳食科负责监督整改。
2、 信息工程系与总务处负责将机房的线路进行整改,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3、 保卫科负责将灭火器尽快补充并配置到有关位置。
山西交通技师学院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范文第6篇
1.目的和内容:
1.1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事故隐患分类﹑排查、报告、整改及奖励办法。
2.适用范围:分厂全体员工
3.职责:
3.1分厂主要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3.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班组负责人为分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车间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负主要领导责任。各班组长对所辖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分厂安全负责人、项目领导报告。
3.3安全员负责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各类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负责对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的汇总和发放等。
4.事故隐患
4.1事故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4.2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4.2.1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4.2.2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工作程序
5.1组织机构
5.1.1分厂成立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分别由分厂厂长任组长,安全负责人任副组长,车间全体值班长和班长为组员。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
5.1.2各班组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班组第一责任人任组长。
5.2隐患的排查与报告
5.2.1隐患的排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安全负责人、项目各成员应对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5.2.2隐患的报告
5.2.2.1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报各班组负责人,班组负责人报安全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
5.2.2.2报告形式
5.2.2.2.1报告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口头报告。 5.2.2.2.2在书面报告中,报告人要把隐患地点﹑事故隐患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报告人姓名﹑报告接受人姓名、报告时间等写清楚,一式二份,一份交安全员,一份班组留底备查。
5.2.2.2.3班组各成员进行的专业安全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也应同时报告安全负责人进行登记备案。
5.3隐患的整改和验收
5.3.1各班组发现或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各自己能够解决的隐患应立即整改;需其他单位协助解决的,能自己联系解决的自己联系解决,不能自己联系解决的,应立即报安全员,安全员根据隐患的种类联系相关单位,协助其他单位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5.3.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安全负责人提交安全生产部负责人,由安全生产部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事故隐患部位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负责人应进行监控。
5.4档案建立
安全负责人应对各类人员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5.5奖惩
5.5.1报告隐患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年终评先进的重要依据。
5.5.2根据隐患的大小及其危害程度,对隐患发现者进行20-100元的奖励,奖励采用现金兑现,由安全负责人申报,分厂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5.5.3各班组对员工上报的事故隐患,不整改或不上报的,一旦发现按情节严重对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罚款50200元。
5.5.4发现了事故隐患因未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将对发生事故的部门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罚款金额的两倍进行处罚,对责任人将从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