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第1篇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P1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P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7-8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P9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P12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P13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P19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1 10.单元小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见P4,P17,P21) 第二单元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P25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P25-P27 *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P27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P29 1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1):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P33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P33(可见P34方框黑体字)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P34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5.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16.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足: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P35-36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P39)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P39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P40 19.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P40 20.单元小结: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
开明的地主阶级(奕忻,曾国藩等)
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小资产阶级(陈独秀,李大钊)
思想文化
第三单元(部分)
2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P43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P44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P44 22.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P45 2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P45小字 24.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P47 25.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P48 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P49 26.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P50 第三单元(
12、13课)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7、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8、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内容: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16课)
9、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亡。意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10、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抗日游击(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11、西安事变
背景: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 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课本原话: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12、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13、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14、1937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15、血肉筑长城 战役名称
地位
指挥者
党派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林彪
共产党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李宗仁
国民党
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最大规模的战役
彭德怀
共产党
16、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7、中国共产党“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 延安
(2)主要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8、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字仪式,9月9日递交投降书,抗战结束。1945年10月25日,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1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③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单元小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时间 行动
九一八事变后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芦沟桥事变后
民族危机空前高涨,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7、18课)
21、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2、1945年8月,重庆谈判。(需补充)
2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4、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大败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25、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6、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歼敌人数
结果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911
47万
解放东北全境
P90
淮海战役
1948.11一1949.1 55万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1948.11一1949.1 52万
华北全境解放
27、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 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2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共产党英勇作战,指挥得当;共产党尽力争取国内和平,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大失民心;国民党指挥不当等等
29、单元小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时间
阶段
标志性事件
1946年6月
战争爆发
蒋介石派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48.949.1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第六、七单元 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19-22课)
30、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3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时期
发展状况
原因
洋务运动到清末
民族工业萌芽,难以生存和发展
封建制度的阻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发展的黄金阶段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辛亥革命的推动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发展受挫
1、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3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a.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 b.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沿海沿江发达,广大内地落后
33、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 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
34、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
35、1872年上海创办了《申报》,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6、科技思想简表 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
主张
地位
詹天佑
设计人字形路轨、修建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中国近代
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魏源
编写《海国图志》(史、地)
师夷长技以制夷 爱国思想家
严复
翻译大量西方书籍、《天演论》
效法西方,维新改革
启蒙思想家
37、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38、清政府1905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第2篇
商 变法 太
邓 先 魏
中考易错字【中国近现代史一】 园 左宗 1.人文初祖 帝 尧舜禹 制 2 2.秦始皇 制 相 1.林则 虎门 烟 半 地半封建 明3. 大夫 县制 小 形方孔铜钱 2.邓世 海卫 伊 博文 《 丑条约》 4.临 张 西 都护 丝 之路 之治 北洋 队 变法
5.开元 世 吐 文 公主 金 公主 3.康有 梁 超 辛 革命 李大 三6.玄 天 《大唐 记》 成吉思 民主义(民 主义、民
7.忽必
回族
顺治帝
达 4.主义、民 主义) 黄 军校 蒋 北 战争 康 帝 班 井 山 8.雅 之战 《尼 条约》 雍正帝 5. 义会议 卢 桥 平 关大捷 刘邓大军 进驻 大臣 乾隆帝 9.平定大小 伊 将军 郑 功 闭关 国
1 中考易错字【中国古代史】 1.人文初祖 帝 尧舜禹 制 商 变法 2.秦始皇 制 相 太
3. 大夫 县制 小 形方孔铜钱 4.临 张 西 都护 丝 之路 之治 5.开元 世 吐 文 公主 金 公主
6.玄 天 《大唐 记》 成吉思 7.忽必
回族
顺治帝
达 康 帝 班 8.雅 之战 《尼 条约》 雍正帝 驻 大臣 乾隆帝 9.平定大小 伊 将军 郑 功 闭关 国
中考易错字【中国近现代史一】
1.林则 虎门 烟 半 地半封建 明园 左宗
2.邓世 海卫 伊 博文 《 丑条约》 北洋 队 变法
3.康有 梁 超 辛 革命 李大 三民主义(民 主义、民 4.主义、民 主义) 黄 军校 蒋 北 战争 井 山
5. 义会议 卢 桥 平 关大捷 刘邓大军 进大别山
6.辽 战役 海战役 平 战役 渡江战役 张 天佑
7. 德榜 “物 天 ,适者生存” 星海 大别山
6.辽 战役 海战役 平 战役 渡江战役
张 天佑
7. 德榜 “物 天 ,适者生存” 星海 邓 先 魏
【中国古代史】答案在这儿 1.人文初祖黄帝
尧舜禹禅让制
商鞅变法 2.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3.郡县制 小篆 圆形方孔铜钱 临洮
张骞
4.西域都护 丝绸之路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5.吐蕃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 玄奘
天竺 6.《大唐西域记》 成吉思汗 忽必烈
回族 7.顺治帝 **
康熙帝
** 雅克萨之战
8.《尼布楚条约》 雍正帝 驻藏大臣 乾
隆帝 平定大小和卓
9.伊犁将军 郑成功 闭关锁国 1 【中国古代史】答案在这儿 1.人文初祖黄帝
尧舜禹禅让制
商鞅变法 2.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3.郡县制 小篆 圆形方孔铜钱 临洮
张骞
4.西域都护 丝绸之路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5.吐蕃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 玄奘
天竺
6.《大唐西域记》 成吉思汗 忽必烈 回族 雅克萨之战
8.《尼布楚条约》 雍正帝 驻藏大臣 乾隆帝 平定大小和卓
9.伊犁将军 郑成功 闭关锁国 【中国近现代史一】正确答案在这儿:
2.左宗棠 邓世昌 威海卫 伊藤博文 《辛丑条辛亥革命 李大钊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1.严 《天 论》 开国大 抗美 朝 2.黄 光 少云 公私 营 买政策 大 进 人民 化 制 7.顺治帝 **
康熙帝
** 德怀 民族 自治
3.王 喜 焦 安 阳小 村 家庭
4.深 海 头 门 一 两制 香
1.林则徐 虎门销烟 半殖民地半封建 圆明园 门
约》 北洋舰队 戊戌变法 3.康有为 梁启超 政策 万 会议
5.和平共处
原则
独立自主的
6.尼
松
《中美
公报》 中国
4.民生主义) 黄埔军校 蒋介石 北伐战争 井冈山
5.遵义会议 卢沟桥 平型关大捷 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
6.辽沈 淮海 平津 渡江 张謇 詹天佑 7.侯德榜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冼星海 邓稼先 魏源
2 【中国近现代史一】正确答案在这儿:
1.林则徐 虎门销烟 半殖民地半封建 圆明园 2.左宗棠 邓世昌 威海卫 伊藤博文 《辛丑条约》 北洋舰队 戊戌变法 3.康有为 梁启超 辛亥革命 李大钊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4.民生主义) 黄埔军校 蒋介石 北伐战争 井冈山
5.遵义会议 卢沟桥 平型关大捷 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
6.辽沈 淮海 平津 渡江 张謇 詹天佑 7.侯德榜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冼星海 邓稼先 魏源
中考易错字【中国近现代史二】 1.严 《天 论》 开国大 抗美 朝 德怀 民族 自治 2.黄 光 少云 公私 营 买政策 大 进 人民 化 3.王 喜 焦 安 阳小 村 家庭 制 4.深 海 头 门 一 两制 香 门
5.和平共处
原则
独立自主的 政策 万 会议 6.尼
松
《中美
公报》 中国 合法席位 田中 荣 7.亚太 组织会议 世 组织 型 水稻 袁 平 3 考易错字【中国近现代史二】
合法席位 田中 荣
7.亚太 组织会议 世 组织 型 水稻 袁 平
中考易错字【世界史一】
1.文艺 兴人 主义 但 《神曲》 2.达 《 娜丽 》、《最后的晚 》 3.
士比亚《罗
与朱
》、《哈
特》
4.哥 布美洲大陆 麦 伦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克伦 尔 《权 法 》 6.美国独立战争华 顿来 星 的枪声《 立宣言》
7.法国大革命巴士 狱拿破 《人 宣言》 8.蒸 时代 史 孙火车 富 轮船 4
中考易错字【世界史一】
1.文艺 兴人 主义 但 《神曲》 2.达 《 娜丽 》、《最后的晚 》 3.
士比亚《罗
与朱
》、《哈
特》
4.哥 布美洲大陆 麦 伦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克伦 尔 《权 法 》 6.美国独立战争华 顿来 星 的枪声《 立宣言》
7.法国大革命巴士 狱拿破 《人 宣言》 8.蒸 时代 史 孙火车 富 轮船 【中国近现代史二】答案在这儿 1.严复 《天演论》 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 彭德怀 民族区域自治 2.黄继光 邱少云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邓稼先 3.王进喜 焦裕禄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香港 澳门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万隆会议
6.尼克松 《中美联合公报》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田中角荣 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世贸组织 籼型杂交水稻 7.爱 生电灯 拉热 事件 凡尔 袁隆平
3 【中国近现代史二】答案在这儿 1.严复 《天演论》 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 彭德怀 民族区域自治
2.黄继光 邱少云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邓稼先
3.王进喜 焦裕禄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战役 启 运动 相对论
9.托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5 中考易错字【世界史二】
1. 西女王 玻利 尔 英国 章运动 2.《共产党 言》 巴 公社 鲍 埃 8.伏尔 牛 尔文《物种起源》 爱
4.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美国南北战争《解放 宣言》一国两制 香港 澳门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万隆会议
6.尼克松 《中美联合公报》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田中角荣 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世贸组织 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
【世界史一】正确答案在这儿: 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但丁《神曲》 2.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4.哥伦布美洲大陆 麦哲伦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6.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来克星顿的枪声 《独立宣言》
7. 法国大革命巴士底狱拿破仑《人权宣言》 8.蒸汽时代 史蒂芬孙火车 富尔顿轮船
4 【世界史一】正确答案在这儿: 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但丁《神曲》 2.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4.哥伦布美洲大陆 麦哲伦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6.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来克星顿的枪声 《独立宣言》
7. 法国大革命巴士底狱拿破仑《人权宣言》 8.蒸汽时代 史蒂芬孙火车 富尔顿轮船
中考易错字【世界史二】
1. 西女王 玻利 尔 英国 章运动 2.《共产党 言》 巴 公社 鲍 埃 3.美国南北战争《解放 宣言》林肯
4.俄国废除 改革 亚 山大二世 5.日本明 新废 置县文明开化 6.电 时代 尔本 汽车 兄弟飞机
林肯
4.俄国废除 改革 亚 山大二世
5.日本明 新废 置县文明开化 6.电 时代 尔本 汽车 兄弟飞机 7.爱 生电灯 拉热 事件 凡尔
战役 启 运动
8.伏尔 牛 尔文《物种起源》 爱
相对论 9.托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
尼娜》
中考易错字【世界史三】
1. 高 《向日葵》 贝多 2.俄国 革命列 大林 式
3.巴黎 会 华盛 会议 凡尔 华 顿体系
4.罗 新政 德日 道路
5. 黑阴谋 政策 德国进攻 兰 6.莫 保卫战 日本偷 珍珠港 斯大林 战役 7. 底登陆 林战役 《联合 宣
言》
6 中考易错字【世界史三】
1. 高 《向日葵》 贝多 2.俄国 革命列 大林 式
3.巴黎 会 华盛 会议 凡尔 华 顿体系
4.罗 新政 德日 道路
5. 黑阴谋 政策 德国进攻 兰 6.莫 保卫战 日本偷 珍珠港 斯大林 战役
7. 底登陆 林战役 《联合 宣言》
【世界史二】正确答案在这儿: 1.章西女王 玻利瓦尔 英国宪章运动
2.《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欧仁鲍狄埃 3.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5.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文明开化 6.电气时代卡尔本茨汽车 莱特兄弟飞机 启蒙运动
8.伏尔泰 牛顿 达尔文《物种起源》 爱因斯坦相对论
1.国际 联盟 尔 会议 盟
2. 夫改革 乔夫改革 3.尼 鲁印度 纳 尔埃及 卡 罗7.爱迪生电灯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古巴
组织
4.杜
主义
马
计划
北大西洋
5.华
组织
一
多强
政治
9.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5 【世界史二】正确答案在这儿: 1.章西女王 玻利瓦尔 英国宪章运动
2.《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欧仁鲍狄埃 3.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5.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文明开化 6.电气时代卡尔本茨汽车 莱特兄弟飞机 7.爱迪生电灯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启蒙运动
8.伏尔泰 牛顿 达尔文《物种起源》 爱因斯坦相对论
9.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世界史三】正确答案在这儿: 1.梵高 《向日葵》 贝多芬 2.俄国十月革命列宁 斯大林模式
3.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罗斯福新政 德日法西斯道路
5.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 德国进攻波兰 6.莫斯科保卫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 斯大林格勒战役
7. 诺曼底登陆 柏林战役 《联合国家宣言》
6 【世界史三】正确答案在这儿: 1.梵高 《向日葵》 贝多芬 2.俄国十月革命列宁 斯大林模式
3.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罗斯福新政 德日法西斯道路
5.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 德国进攻波兰 6.莫斯科保卫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 斯大林格勒战役
7. 诺曼底登陆 柏林战役 《联合国家宣言》
中考易错字【世界史四】
化 经济 化 6.德 赛《美国的悲剧》
7.毕加 《格尔尼卡》 士乐 7 中考易错字【世界史四】 1.国际 联盟 尔 会议
盟
2. 夫改革 乔夫改革 3.尼 鲁印度 纳 尔埃及 卡 罗古巴 4.杜
主义
马
计划
北大西洋
组织
5.华
组织
一
多强
政治
化 经济 化 6.德 赛《美国的悲剧》
7.毕加 《格尔尼卡》 士乐 【世界史四】正确答案在这儿: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雅尔塔会议 欧盟 2.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3.尼赫鲁印度 纳赛尔埃及 卡斯特罗古巴 4.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约组织 5.华沙条约组织 一超多强 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6.德莱赛《美国的悲剧》 毕加索《格尔尼卡》 爵士乐
7 【世界史四】正确答案在这儿: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雅尔塔会议 欧盟 2.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3.尼赫鲁印度 纳赛尔埃及 卡斯特罗古巴 4.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约组织 5.华沙条约组织 一超多强 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第3篇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练习:
1、P66“导入框”: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2、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答: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3、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答:A、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B、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4、P67“动脑筋”: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答: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5、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答: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
6、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957年、核反击。
7、P69“练一练”:应选A(50年代)。
8、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舰队。 答:华东军区海军南海
9、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飞机走上了国产化道路。答:1956
10、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任务。年,我国组建导弹部队。答:核反击1966
11、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答:B
12、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B、东海舰队C、南海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答:D
13、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答:B
14、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
A、1949年B、1956年C、1957年D、1966年答:D
15、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B、核攻击C、核威胁D、核追击答:A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特点: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
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
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 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1 / 6
周恩来“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
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练习:
1、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答: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2、根据P1“导入框”回答:
A、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答: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
B、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答: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晃,然后笑咪咪地走开。
3、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答:独立自主。
4、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答:苏联。
5、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答: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6、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缅甸、印度。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答: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9、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答: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10、万隆会议遇到了什么困难?答: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11、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答: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12、根据P74 “动脑筋”: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答: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13、综合P71“导言框”和P75 “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答: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15、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答:周恩来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答:基本准则
17、(江宁区2009年二模)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答:D
18、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答:C
19、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答:A
20、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
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答:C
21、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答:B
1、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练习: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答: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答: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毛泽东批
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 D、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E、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根据《历史填图册》P22题目,观看《历史地图册》P1921《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国代表在加入WTO协议上签字》、上海《APEC领导人合影》以及《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等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答: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把《活动课二》P83“纪实示例”《乔的笑》提前到这里,阅读和讨论:
a、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答: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b、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答: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4、“APEC”是什么意思?答:亚太经济体合作组织的英文是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就是这些英文的缩写。
5、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答: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6、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答: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还宣读了《领导人宣言》,成为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7、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什么?答:包括中、俄、哈、吉、塔、 乌等六个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
8、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答:197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9、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1979中国台湾
10、,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举行。答:亚太经合组织2001上海
11、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答:D
12、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答:D
1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答:D
1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C
15、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B、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尼克松访华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D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练习:
1、什么是“两弹一星”?答: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答: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答: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4、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5、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答: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6、结合课本P88“练一练”,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A、原子弹爆炸成功; B、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7、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B、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C、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8、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答:1964
9、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答:1970东方红1号5
10、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答:神州一号
11、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答:袁隆平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之父
12、(溧水县2008年二模)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A
14、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答:A
15、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A、1964年B、1970年C、1999年D、2000年答:C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左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B、钱学森C、袁隆平D、焦裕禄答:C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
1、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在《863计划纲要》里,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共八个领域。
练习:
1、 “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答:“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
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答:A、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3、根据课本P91“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答: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B、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4、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答:信息化因特网
5、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答:双刃剑
6、(高淳县2009年二模)“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说法如今已成为现实,你认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实现这一说法的最佳方案:()A、海洋高技术的应用B、电气化技术的应用C、生物技术的应用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答D
7、如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领域
B、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购物等
C、以因特网为主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
D、网络生活有百益而无一害答:D
8、下列是在一次有关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讨论会上产生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利用网络可以查阅各种资料B、网络不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C、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和外界的交流D、利用网络可以进行购物答:B
9、某地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正苦恼让儿子上网担心他会上瘾,不让他上网又怕耽误他的学习。这则公告主要说明了()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健康上网B、这位父亲害怕网络
C、中国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D、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答:A
10、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下列成就在“八六三计划”制定后取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嫦娥1号”卫星发射成功答:D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练习:
1、P81“自由阅读卡”回答: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答: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须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许多“游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
2、根据P96“动脑筋”,回答:
A、义务教育的涵义是什么?答: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
B、书中哪位同学说的对?答:右边的女同学。
C、为什么?答:法律是强制性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阻止学龄儿童上学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D、结合P95“导入框”、P98“自由阅读卡”和“活动与探究”回答: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答: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3、诵读P95“文献资料邓小平题词”,谈论心得:A、这体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B、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学校和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大家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领,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C、P97“练一练”:应选C(基础教育)。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怎样发展教育事业?答:A、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B、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观看课本P97插图,体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喜人局面。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答:A、数量大增,学科齐全,布局合理。B、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6、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学前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九年义务教育答:2000D
7、明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
A、职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答:B
8、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基础教育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A
9、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普及高中教育B、扫除文盲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普及大学答:C
10、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863”计划B、“星火计划”C、“科教兴国”D、“科技兴国答:C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
2、文学成就:两个创作高峰期(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描写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卫山城重庆迎接黎明的长篇小说《红岩》反映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青春之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老舍的《茶馆》。“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又一个高峰期,茅盾奖几个作品 )。
艺术成就: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放映革命年代的故事片《大决战》,反映历史题材的故事片《林则徐》,反映新中国诞生的《开国大典》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抉择》,反映传统文化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体育成就: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射击运动(许海峰)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
练习:
1、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人了新的时代?答:A、政策英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B、来源丰富:新旧社会交替阶段的社会风情千姿百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穷的源泉。
2、为什么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答: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时代的影子。文革期间由于社会的畸形,出现了一些严重脱离实际或浮夸于世的文学作品。文革后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文艺工作者才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涌现出一批《班主任》之类的好作品。
3、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答: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源于社会而奉献于社会,取之于人民而回报给人民。
4、你知道哪些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答: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方面的形式,还有音乐、影视、戏剧、舞蹈、杂技、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形式。
5、根据P100 “动脑筋”回答:
A、为什么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演出时,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答:他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品本身质量很高,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还得到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B、你还可以从这张图片中感受到周恩来怎样的人品?答:作为国务院总理要日理万机,他却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来观看演出,说明他
对人民大众文艺事业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无比关心。照相时,他谦虚地站立在郭沫若身后,甘居平凡之位,却在平凡之中流露出不平凡的伟大,这就是一代伟人令人敬仰的风范!
6、朗读P100 “文献资料艾青的诗句”这些诗句中的“出发”和“到达”说明了作者的心境怎么样?答:出发=事业的开始,到达=事业成功。诗人借水手之口,表达了渴求事业成功的心境。
7、根据P101 “动脑筋”:谁的做法正确?答:女生做得对,因为她明白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脚踏实地学好各门功课。对于自己所喜爱的文学,她能合理安排时间,并且持之以恒,坚持每天阅读、练笔,准备好扎实的文学功底,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男生的做法不可取。他也许会有偶然的收获,但基础太单薄,就象在沙滩上堆积砖瓦,最终是建不成高楼大厦的。
8、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比赛项目取得哪些让世人瞩目的成就?答:A、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振奋了民族精神,张扬了国威。B、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屡建功勋。容国团、许海峰、李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就象那长江后浪推前浪,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9、发展体育运动除了在比赛场上为国争光之外,还有什么现实意义?答:A、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B、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发展体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体育的发展,使民族素质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国力。
10、课本P103 “练一练”回答:
A、从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来说,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B、从典型的事例来说,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在悉尼举行的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三,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弘扬了国威。今年,第28届奥运会即将在雅典举行,我国体育健儿正在厉兵秣马,届时能够展现怎样的风采,应当不会辜负人们的厚望。
C、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由于中国体育水平举世瞩目,所以越来越得到国际体育界的信赖和支持,2008年将由北京承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11、年,中国北京举办了第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答:200829
12、下列关于新中国体育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许海峰为中国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B、中国乒乓球自20世纪50年代起硕果累累,成为“国球”
C、中国女子排球队曾经获得“五连冠”
D、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答:A
13、伴随新中国的诞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是为了繁荣我国的()
A、文艺事业B、体育事业C、科技事业D、教育事业答:A
14、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北京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是()
A、亚运会B、世界杯足球赛决赛C、乒乓球世界锦标赛D、奥林匹克运动会答:D
15、中国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突破的体育项目是()
A、女子排球B、乒乓球C、男子射击D、自由体操答:C
16、每一次大型的运动会都有活泼可爱的吉祥物,把福娃做为吉祥物的运动会是()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第4篇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10.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1.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2.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初二数学复习提纲方法
一、克服心理疲劳
第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就像从河里抽水,动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第二,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伴有愉快、喜悦、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大脑皮层抵制的消极情绪引起的`。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
第三,要注意学习的多样化,书本学习本身就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多次重复学习某门课程或章节内容,易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考生不妨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复习。
二、战胜高原现象
复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复习到一定时期时,往往停滞不前,不仅复习不见进步,反而有退步的现象。在高原期内,并非学习毫无进步,而是某部分进步,另外一些部分则退步,两者相抵,致使复习成效未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因而使人灰心失望。当考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遭遇高原期时,切忌急躁或丧失信心,应找出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在科学用脑、提高复习效率上多下功夫。
三、重视复习“错误”
如果在复习中不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缺陷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任其下去,最终就会蚁穴溃堤。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原因,不断复习错误。即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那些反复错误的问题还可考虑再做一遍,以绝“后患”。错误原因大致有: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带来的问题以及书写潦草凌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问题等,从而有效地避免在考试时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
四、把握心理特点搞好考前复习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气质、性格、心理稳定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考前复习。考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来制订复习迎考计划,根据自己的心态来调整复习的进度,选择与运用的复习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考前复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1、课本不容忽视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都在学习新课,课本是大家都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复习资料。平时在学校的课堂上大家都会随堂记笔记,课本基本不会翻看,建议同学们在翻看笔记的同时,对照课本,把学过的知识点反复阅读、理解,并对照课后练习里的习题进行反复思考、琢磨、融会贯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重点例题也要着重记忆。
2、错题本
相信学习习惯好的学生都应该有一本错题本,把每次习题、作业、测试中的错题抄录下来,明确答案,找到错误原因,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上的薄弱点,经常拿出来翻看,遇到反复做错的题目,要主动和同学商量,向老师请教,彻底把题目弄懂、弄透,以免再犯同类错误。
初二数学全册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
我们称数值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
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它们为常量(constant)。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y是x的函数(function)。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linear function)。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
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frequency),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常见的统计图:条形图(bar graph)(复合条形图)、扇形图(pie chart)、折线图、直方图(histogram)。
条形图:描述各组数据的个数。
复合条形图:不仅可以看出数据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对它们进行比较。
扇形图:描述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折线图:描述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在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表中:我们把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
求出各个小组两个端点的平均数,这些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congruent figures)。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congruent triangles)。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十四章 轴对称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erpendicular bisector)。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附:顶角+2底角=180°)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五章 整式
式子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term),其中,不含字母的叫做常数项(constantterm)。
多项式里次数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integral expression_r)。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即把它们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而字母部分不变,叫做合并同类项。
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x+p)(x+q)=x^2+(p+q)x+pq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a+b+c)^2=a^2+2a(b+c)+(b+c)^2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第十六章 分式
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fraction)。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a^-n=1/a^n (a≠0) 这就是说,a^-n (a≠0)是a^n的倒数。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inverse proportional function)。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hyperbola)。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rhombus)。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trapezium)。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宽和长的比是(根号5-1)/2(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一组数据中的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第5篇
一、动词+介词
1.look at看, look like 看上去像, look after 照料
2.listen to听
3.welcome to欢迎到
4.say hello to 向问好
5.speak to对说话
此类短语相当于及物动词,其后必须带宾语,但宾语无论是名词还是代词,都要放在介词之后。
二、动词+副词
“动词+副词”所构成的短语义分为两类:
A.动词(vt.)+副词
1.put on 穿上 2.take off脱下 3.write down记下
此类短语可以带宾语,宾语若是名词,放在副词前后皆可;宾语若是人称代词,只能放在副词的前面。
B.动词(vi)+副词。
1.come on赶快 2.get up起床 3.go home回家
4.come in进来 5.sit down坐下 6.stand up起立
此类短语属于不及物动词,不可以带宾语。
三、其它类动词词组
1.close the door 2.1ook the same 3.go to work/class
4.be ill 5.have a look/seat 6.have supper
7.1ook young 8.go shopping 9.watch TV/games
10. play games
[介词短语聚焦]
“介词+名词/代词”所构成的短语称为介词短语。现将Unitsl-16常用的介词短语按用法进行归类。
1.in+语言/颜色/衣帽等,表示使用某种语言或穿着。
2.in + Row/ Team/ Class/ Grade等,表示“在排/队/班级/年级”等。
3.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表示“在上午/下午/傍晚”等一段时间。
4.in the desk/ pencil-box/bedroom 等表示“在书桌/铅笔盒/卧室里”。
5.in the tree表示“在树上 (非树本身所有)”;on the tree表示“在树上(为树本身所有)”。
6.in the wall表示“在墙上(凹陷进去)”;on the wall表示“在墙上(指墙的表面)”。
7.at work(在工作)/at school(上学)/at home(在家)应注意此类短语中无the。
8.at + 时刻表示钟点。
9.like this/that表示方式,意为“像这/那样”。
10.of短语表示所属关系。
11.behind/ beside/ near/ under+ 名词等,表示方位、处所。
12.from与to多表示方向,前者意为“从”,后者意为“到”。
另外,以下这些短语也必须掌握。如:on duty, after breakfast, at night, at the door, in the middle, in the sky, on one’s bike等。
[重点句型大回放]
1.I think意为“我认为”,是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或态度的一种句型。其否定式常用I don’t think,
2.give sth. to sb./ give sb. sth. 意为“把给”,动词give之后可接双宾语,可用这两种句型;若指物的宾语是人称代词时,则只能用give it/ them to sb.
3.take sb./ sth. to意为“把(送)带到”,后常接地点,也可接人。
4.One, the other/One isand one is意为“一个是;另一个是”,必须是两者中。
5.Let sb. do sth. 意为“让某人做某事”,人后应用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其否定式为Don’t let sb,do sth.,或Let sb. not do sth. 另外,Let’s 与Let us的含义不完全相同,前者包括听者在内,后者不包括听者在内,
6.help sb. (to) do sth./help sb. with sth.意为“帮助某人做某事”,前者用不定式作宾补,后者用介词短语作宾补,二者可以互换.
7.What about?/How about?意为“怎么样?”是用来询问或征求对方的观点、意见、看法等。about为介词,其后须接名词、代词或V-ing等形式。
8.It’s time to do/ It’s time for sth. 意为“该做的时间了”,其中to后须接原形动词,for后可接名词或V-ing形式。
9.like to do sth./like doing sth.意为“喜欢做某事”,前一种句型侧重具体的一次性的动作;后一种句型侧重习惯性的动作,
10.ask sb.(not) to do sth. 意为“让某人(不要)做某事”,其中ask sb.后应接动词不定式,
11.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do. 意为“把某物给某人看”,该句型的用法同前面第2点。
12.introduce sb. to sb. 意为“把某人介绍给另一人”;introduce to sb.则是“向某人作介绍”。 [重点短语快速复习]
1.kinds of 各种各样的
2. eitheror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3. neithernor既不也不
4. Chinese tea without, anything in it 中国清茶
5. take a seat 就坐
6. home cooking 家常做法
7. be famous for 因而著名
8. on ones way to在途中
9. be sick/ill in hospital生病住院
10. at the end of在的尽头,在的末尾
11. wait for 等待
12. in time 及时
13. make one’s way to往(艰难地)走去
14. just then 正在那时
15. first of all 首先,第一
16. go wrong 走错路
17. be/get lost 迷路
18. make a noise 吵闹,喧哗
19. get on 上车
20. get off 下车
21. stand in line 站队
22. waiting room 候诊室,候车室
23. at the head of在的前头
24. laugh at 嘲笑
25. throw about 乱丢,抛散
26. in fact 实际上
27. at midnight 在半夜
28. have a good time=enjoy oneself玩得愉快
29. quarrel with sb. 和某人吵架
30. take one’s temperature 给某人体温
31. have/get a pain in某处疼痛
32. have a headache 头痛
33. as soon as 一就
34. feel like doing sth. 想要干某事
35. stopfrom doing sth. 阻止干某事
36. fall asleep 入睡
37. again and again再三地,反复地
38. wake up 醒来,叫醒
39. instead of 代替
40. look over 检查
41. take exercise运动
42. had better(not) do sth. 最好(不要)干某事
43. at the weekend 在周末
44. on time 按时
45. out of从向外
46. all by oneself 独立,单独
47. lots of=a lot of 许多
48. no longer/more=notany longer/more 不再
49. get back 回来,取回
50. sooner or later迟早
51. run away 逃跑
52. eat up 吃光,吃完
53. run after 追赶
54. take sth. with sb. 某人随身带着某物
55. take(good) care of=look after(well) (好好)照顾,照料
56. think of 考虑到,想起
57. keep a diary 坚持写日记
58. leave one by oneself 把某人单独留下
59. harder and harder 越来越厉害
60. turn on打开(电灯、收音机、煤气等)
61. turn off 关 [重温重点句型]
1.So + be/助动词/情牵动词/主语.
前面陈述的肯定情况也适于另一人(物)时,常用到这种倒装结构,表示“另一人(物)也如此。”前面陈述的否定情况也适于另一人(物)时,常用“Neither/ Nor + be/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这种倒装结构。
注意:“So+主语+be/助动词/情态动词.”这一句型常用于表示赞同,进一步肯定对方的看法,表示“的确如此。”“是呀。”
2.Turn right/left at the first/second/crossing.
这一指路的句型意为“在第一/二/个十字路口向右/左拐。”相当于Take the first /second/turning on theright/left.
3.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
此句型表示“干某事花了某人一段时间。”其中的it是形式主语,后面的动词不定式(短语)才是真正的主语.
4.think/find + it + adj. + to do sth.
此句型中的it是形式宾语,不可用其它代词替代,形容词作宾语的补足语,后面的动词不定式(短语)才是真正的宾语。
5.What’s wrong with?
此句型相当于What’s the matter/ trouble with?后跟某物作宾语时,意为“某物出什么毛病了?”后跟某人作宾语时,意为“某人怎么了?”
6.tooto
在sothat复合句中,that后的句子是否定句时,常与简单句tooto(太而不能)进行句型转换。
在sothat复合句中,that后的句子是肯定句时,常与简单句enough to进行句型转换. 7.Sorry to hear that.
全句应为I’m sorry to hear that. 意为“听到此事我很难过(遗憾)。”常用于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遗憾之意。
[重点句型、词组大盘点]
1. She used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她过去是一位汉语老师。
[用法] used to + 动词原形,表示过去经常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含有现在不再如此之意。
[搭配] used to do的否定式可以是usedn’t to do或didn’t use to do.
[比较] 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做某事;be/ get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于做某事;be used to do sth. 被用来做某事。
2.return it sooner or later. 迟早要将它归还。
[用法] l)sooner or later意为“迟早”、“早晚”。
2)return此处用作及物动词,意为“归还”,相当于give back.
[拓展]return还可用作不及物动词,意为“返回”,相当于go back或come back。
3.No matter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无论天气
[用法]no matter what 相当于whatever,其意为“无论什么”,引导状语从句。
[拓展]类似no matter what的表达方式还有:
no matter when无论什么时候
nbsp; nbsp;nbsp;no matter where无论什么地方
no matter who无论谁
no matter how 无论怎么样
4. A young man practised speaking English with Mr. Green. 一位年经人与格林先生练习讲英语。
[用法]practise doing sth. 表示“实践、练习(做)某事”。
[拓展]practice名词,“实践”、“实施”、“练习”;put a plan into practice实行某计划。
5. He encouraged everyone to take part in protecting our lakes, rivers, seas and oceans. 他鼓励大家参加保护我们的湖泊、河流和海洋的活动。
[用法]1)encourage用作动词,意思是“鼓励”、“支持”。
2)take part in“参加”,常表示参加活动。
3)protect 是动词,表示“防御”、“保护”。
[搭配]1)encourage sb. in sth.在某事上鼓励或支持某人
nbsp;encourage sb. to do sth.鼓励某人干某事
2)protect sh. from sth.使某人不受某事侵袭或伤害
6. to warn people about sharks in the water. 警告人们当心水里的鲨鱼。
[用法] warn用作动词,意思是“警告”、“警戒”。
[搭配]1)warn sb.+ that从句
2)warn sb. of sth. 警告某人某事
3)warn sb. to do sth.告诫某人做某事
4)warn sb. against(doing) sth.告诫某人当心某事/不要做某事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第6篇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方法: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所谓新物质:通过将变化前后物质种类主要是化学式进行比较,两者不一致,其中不一致者即为新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诸如玻璃破碎等形状改变的、或者形如干冰升华水结冰等状态的改变的都是物理变化。 2.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常伴有的现象是:燃烧发光,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硫在氧其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发出淡兰色火焰,磷燃烧冒出白烟,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铝、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氢气燃烧淡兰色火焰,一氧化碳、甲烷燃烧蓝色火焰,并且都放出热量。化学变化常还伴有的现象是:有沉淀生成。诸如不溶于酸的白色盐沉淀氯化银和硫酸钡;溶于酸的白色盐沉淀碳酸钙和碳酸钡;溶于酸的白色碱沉淀氢氧化镁、蓝色碱沉淀氢氧化铜、红色碱沉淀氢氧化铁、绿色碱沉淀氢氧化亚铁。化学变化还可能伴有的现象是:溶液变色问题。石蕊溶液与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与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酸性溶液有:盐酸、硫酸、硝酸、氯化铵、硝酸铵、硫酸铵。碱性溶液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
3. 物理性质包括:色、态、味、沸点、熔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4.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 5. 物质分类:混合物(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一种物质组成)、单质(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氢离子+ 酸根离子)、碱(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常见的有甲烷、乙醇、乙酸、葡萄糖)、无机化合物(不含碳以及部分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
6. 质量守恒定律:宏观上讲物质总质量守恒、元素质量不变;微观上讲,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
7. 化合价: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常见元素化合价: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一价氢氧、硝酸根;二价碳酸、硫酸根。
8. 燃烧与灭火: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物质得是可燃物、得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任何一个,则可以灭火。 9. 环境保护:空气的保护(煤、石油、工厂废气、汽车尾气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CO、SO
2、NO2);水的保护(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温室效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过高);酸雨的形成(SO2气体溶于水形成酸雨);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
10. 有害物质: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甲醛(蛋白质变性)、亚硝酸钠、汞等。
11.【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不同元素质子数不同,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11.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12. 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显碱性。
13. 化学式:可以确定元素组成、类别。需要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原子总个数、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 常见物质化学式。
单质:O
2、H
2、N
2、Cu 、Fe、S、P、Al、K、Ca、Na、Mg 化合物: H2O
2、Cu2OH2CO
3、
氧化物:H2O、CO、CO
2、Na2O、CaO、Fe2O
3、CuO、P2O
5、SO3 酸:HCl、H2SO
4、HNO
3、 碱:KOH、NaOH、CaOH
2、CuOH
2、FeOH
2、BaOH
2、FeOH3
盐:KMnO
4、K2MnO
4、KClO
3、KCl、CaCO
3、AgCl、AgNO
3、CaNO3
2、BaSO
4、Na2SO4 有机物:CH
4、C2H5OH、C6H12O
6、CH3COOH
14. 铁生锈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铁、氧气、水,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则可防止生锈,干、净、油、漆、镀金属、合金。铁生锈的利用,放在食品包装袋中做双吸剂,吸收水分和氧气。
15. 硬水软水:含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区分;利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蒸馏。
16. 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遇水放热,水的温度升高。硝酸铵遇水吸热,水的温度降低。氯化钠、葡萄糖遇水温度不变。
17. 洗涤剂可以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汽油能够溶解某些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去除油污;氢氧化钠可以与某些油污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去除油污。 18. 溶液特征:均
一、稳定混合物
19. 溶液分类: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不能继续溶解溶液中的溶质是饱和溶液。反之叫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水、升温;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蒸发溶剂、降温。 20. 溶液配制: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21. 金属特性:铁锅利用了导热性;电线利用了导电性;铜丝利用了延展性。
22. 金刚石质硬,可作钻头、花玻璃;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质滑可作润滑剂、导电可作电极。
123. 氧气:助燃、供给呼吸,但会使食品腐败。空气中含量体积分数210,约占。
0524. 氢气:密度小,可作气球,可燃性,最理想零污染的燃料。还原性,冶炼金属。
425. 氮气:不活泼,食品保鲜;空气中含量体积分数780,约占。
0526. 磷:燃烧后生成固体,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用的试剂。判断方法是由大量白烟生成。 27. 稀有气体:很不活泼,食品保鲜,保护气;通电发光,空气中含量体积分数0.940
028. 铁:导热性作铁锅;与盐酸反应用于人体补铁;遇水和氧气会生锈,做双吸剂用于食品保鲜,制成铁合金可耐腐蚀。不锈钢,另外强度及硬度也在增强,铁合金包括生铁和钢,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 29. 铝:地壳中含量最高金属元素,密度小,耐腐蚀,形成致密氧化膜氧化铝。
30.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干冰升华吸热,用于制冷,人工降雨、云雾燃料,使石灰水混浊,光合作用,温室气体肥料,空气中体积分数0.030
031. 一氧化碳:可燃,气体燃料,还原性,冶炼金属;炼铁。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 32. 氧化钙:与水反应,制氢氧化钙,与水反应,作干燥剂。 33. 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锈,胃酸,助消化。
34. 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锈,浓硫酸吸水,干燥剂。
35. 氢氧化钠:吸水作干燥剂,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二氧化碳,与油污反应除油污。
36. 氢氧化钙: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与碳酸反应,制氢氧化钠,农药波尔多液,与硫酸铜混合。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正确标准:①符合客观事实;②化学式正确;③已配平;④标足条件和箭头。 37. 4P + 5O2 38. 3Fe+2O239. 2KMnO42 P2O5
C+O2Fe3O
4 4Al+3O2
CO2
S+O22Al2O3
2KCl+3O2↑
SO2
K2MnO4+MnO2+O2↑
2KClO340. 2H2O241. H2+CuO2H2O+O2↑
Cu+H2O
C+2CuO
Cu+CO2↑
42. CO2+Ca(OH)2=CaCO3↓+H2O 43. CaCO3+2HCl=CaCl2+H2O+CO2↑ 44. Fe2O3+3CO2Fe+3CO2
Cu(NO3)2 +Hg Fe2(SO4)3+3H2O 45. Fe+CuSO4Cu+FeSO4
Cu+ Hg(NO3)246. Fe2O3 +6HCl ====2FeCl3 +3H2O
Fe2O3+3H2SO447. CO2+Ca(OH)2=CaCO3↓+H2O 48. AgNO3+HCl49. AgCl↓+HNO
32HCl+BaSO4↓ BaCl2+H2SO450. 2NaOH+CuSO4== Cu(OH)2↓+Na2SO4
51. 3NaOH+ FeCl3==2Fe(OH)3↓+3NaCl 52. Ca(OH)2+Na2CO3==CaCO3↓+2NaOH 53. MgCl2+2NaOH==Mg(OH)2↓+2NaCl 54. Na2CO3+2HCl2NaCl+H2O+CO2↑
【化学实验】
(一) 仪器的选用
解题对策:熟悉中考指导书所述常用仪器的使用,特别留意铁架台、烧杯、酒精灯、试管、量筒、玻璃棒、长颈漏斗、漏斗、集气瓶、蒸发皿等。
55. 取用固体药品时,当固体是块状时用镊子夹取;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56. 取用液体时,量多时,采用倾倒的方式,倾倒时,瓶塞要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口紧挨着口,管倾斜。少量时,采用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取用极少量时,用玻璃板棒蘸取。
57. 托盘天平使用前要调零,放纸,但是在称量氢氧化钠等具有强腐蚀性物体时要用烧杯称装,左物右码,精确到0.1g。
58. 使用量筒时,要把量筒放平,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精确到0.1ml。
259.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量要少于,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
360. 可以直接解热的玻璃容器是试管,但是在直接加热前要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需要垫上石棉网。
61. 过滤时,滤纸紧贴漏斗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口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口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
62. 蒸发时使用蒸发皿,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63. 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来选择方法。影响大的采用降温结晶;影响小的采用蒸发结晶。 64.【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中考的必考点之一,也是得分点之一,掌握好化学基本计算对于提高总体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有时会要求排顺序)或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解题方法:单质的化合价为0(不用计算),化合物用正负化学合价代数和等于0进行计算;
(二)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即各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三)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已知化合物质量,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五)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的质量
物质用途小结
CO2:气体:灭火、汽水 、温室化肥 干冰:人工降雨、致冷剂
Ca(OH)2: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漂白粉
CaCO3:建筑材料
CaO: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
NaCl:调味、防腐剂、腌渍食品 生理盐水(0.9%)
Na2CO3:洗涤剂、做馒头去酸性物质并使其松软
NaOH:肥皂、石油、造纸、(固体可作干燥剂)
O2: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航天、登山、潜水、救病人,富氧炼钢)
三:物质俗称:
CaO:生石灰 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2CO3:纯碱(不是碱)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胆矾、蓝矾
干冰:(不是冰)固体二氧化碳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苏打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
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六,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要点
一)关于物质燃烧
1, 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
2, 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3, 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风,为防止煤气泄漏,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以便于知道煤气发生泄漏,发现有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打电话,用电风扇等因这些行为会产生火花从而发生煤气爆炸),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4, 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的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5, 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矿井中通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6, 灯泡内往往会有少量的红磷,主要是脱去灯内的氧气
7, 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如遇到毒气(含氯气、盐酸,硫化氢、氨气)泄漏时,我们也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然后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二)关于食品
1, 把新鲜鸡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鲜,是因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变质。
2, 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主要是吸水,铁主在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取真空包装。
3,鱼鳔内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4,做镘头时加些纯碱主要为了中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5, 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
6, 皮蛋的涩味可以加点食醋去除
7, 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 铝壶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或食醋除去
三:环境问题
1, 酸雨是由于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如SO
2、NO2)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影响作物生长,污染河流,影响人体健康,造成土地酸化。减少酸雨的措施:开成新能源,少用煤作燃料,煤进行脱硫技术。
2, 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SO2等,治理的方法是:改变发动机结构,使燃料充分燃烧;在排气管上装上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CO、NO转化为无毒的N2和二氧化碳。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方法有:(1)开发新能源,(2)使用电动车
3, 防止水污染的方法:(1)加强对水质的监测、(2)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排放
(4)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5)加强水土保护,植树造林
节约用水的方法:水的二次利用(洗米水去浇花),随手关水龙头,低灌技术,工业水的二次利用。
4,温室效应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