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门诊岗位职责范文
肠道门诊岗位职责范文第1篇
二、对就诊患者要进行认真负责的检查,准确详细的记载病史,做到“有泻必采,有样必检”,防止漏诊、误诊等情况发生。
三、要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关心体贴病人,急病人所急,尽量简化手续安排病人就诊和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蔓延和交叉感染。
四、加强门诊日常消毒隔离工作,要在专人负责,并在医院感染科指导下,严格按“肠道门诊消毒技术要点”执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五、认真执行院“疫情报告制度”做好门诊日志,肠道传染病的登记和传染病报卡的填写工作,每日核对,发现疫情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报网络直报员上报。
六、肠道门诊医师发现霍乱或疑似霍乱病人应立即报告医务科、院感办,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市疾控中心和院领导。经鉴定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七、对临床疑似霍乱病人,应立即采样送检,并在检验单上注明疑似“02”,检验人员收到疑似病人样本后,应立即进行直接分离和真菌培养,并在24小时内作出初步报告,对一般腹泻病人的样本应在36小时内报告检验结果。
八、肠道门诊医生或检验人员,对病员呕吐物、粪便和“检后标本”以及被污染物品、场所及废弃物应立即进行相应卫生处理,对重症腹泻病人立即隔离,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九、本制度未尽事项,按《中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肠道门诊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肠道门诊岗位职责范文第2篇
二、各区交界处应设置洗手消毒水和擦脚垫。
三、医护人员进入肠道门诊室内,应衣帽整洁,进入污染区护理、接触病人时要穿隔离衣,戴口罩,离开时脱去,并应消毒双手,消毒鞋底。
四、门诊不同分室使用专用消毒、清洁器具,做到标志清晰。
五、肠道病人使用专用厕所,应做到专用厕所标志醒目。
六、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生活用水、垃圾物、检验室废弃物必须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才能向外排放。病人用过的用具每次用后消毒清洗后才能再次使用。
肠道门诊岗位职责范文第3篇
1、严格执行肠道门诊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工作是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检查和护理病人时须戴口罩。
3、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毒设施,检查每一患者前后都必须进行手卫生。
4、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如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体温表用后清洗,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每日2次(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有污染时及时消毒。
5、地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6、便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7、空气消毒: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在诊室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小时。
8、对病人的污水、污物经二次消毒后排放。若有周围环境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须严格消毒。
9、检查疑似霍乱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及诊疗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水道。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10、医疗废物用黄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发热门诊消毒制度
(一)空气消毒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2)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小时。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1.清洁的一般要求包括: (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
(2)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3)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4)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 (5)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每日2次。
(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四)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常规处理。
(五)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原则上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双层袋封扎,标记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2次。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每日2遍,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30 分钟,或者浸泡于0.2%过氧乙酸中10 分钟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6.患者使用后的痰杯,应当按照1:1 比例向杯中注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痰液 60 分钟,然后将痰液倒入厕所。痰杯使用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7.患者复用的餐饮具,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即可。
(六)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当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的原则为: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七)终末消毒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对空气消毒,也可以用15% 过氧乙酸7 ml/m3(即纯过氧乙酸1g/ m3)熏蒸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
3.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
肠道门诊岗位职责范文第4篇
二.肠道门诊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自觉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漏报、不迟报。
三.要做到“逢泻必采”,样品合格。就诊病人要逐个登记,写明家庭详细地址等,上下班要与值班医师认真做好交接班。
四.肠道门诊采得的样品要有专人及时送检,检验科对送检样品要验收签字。
五.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工作帽,诊治病人后必须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六.肠道门诊室每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和消毒。
肠道门诊岗位职责范文第5篇
二.肠道门诊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自觉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漏报、不迟报。
三.要做到“逢泻必采”,样品合格。就诊病人要逐个登记,写明家庭详细地址等,上下班要与值班医师认真做好交接班。
四.肠道门诊采得的样品要有专人及时送检,检验科对送检样品要验收签字。
五.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工作帽,诊治病人后必须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六.肠道门诊室每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和消毒。
肠道门诊岗位职责范文第6篇
为加强我市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医疗卫生监督科于2012年7月对全市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开展了监督检查,共检查17家医疗机构,包括5家市级医院、4家中心卫生院、8家乡镇卫生院。检查内容包括肠道门诊设置布局、设施设备、预检分诊管理、传染病报告及人员管理等。
检查发现,上述17家医疗机构能做到按卫生局规定时间开设肠道门诊,配备相应的卫生设施及消毒剂等物品,肠道门诊的医生、护士及检验人员均持证上岗。但检查发现,我市各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还存在以下问题:
1、硬件设施方面:①除一院、二院外,其余16家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均未独立设置,和发热门诊或内科门诊兼设,由一个医生同时负责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接诊。②2家单位肠道门诊无防蝇设施,未配备非手触式手消毒装置。
2、预检分诊管理方面:市级医院均设置了预检分诊台,并对肠道门诊进行专例登记。但检查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对腹泻病人归口管理治疗不严格,存在其他科室诊治腹泻病人的现象;也有个别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处处登记的病例多于肠道门诊实际就诊病例。
3、消毒管理方面:3家单位未对肠道门诊专用厕所消毒情况进行记录;
4、门诊运转管理方面: 2家单肠道门诊内医疗废物使用生活垃圾袋存放。 我科将结合中小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及时开展复查,督促各单位肠道门诊规范有序开展工作。
肠道门诊岗位职责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