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第1篇
不做教书匠,做什么?管建刚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做了如下的阐述:“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细细想来,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称职的老师充其量也就是“教书匠”而已!管老师在书中,和我们谈人生,谈教育,字字珠玑,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催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工作,我想“用心工作”最重要,一个用心工作的老师即使一辈子也成不了名师,但他可以当学生心目中的贵人,而非匠人。
左拉说过:“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老师们,如果你想成为物质上的大亨,千万不要当教师。从我们选择教育那一天起,可能有过彷徨与怀疑,也有过忧虑和退缩,但是当你的脚步坚定下来,当你的内心安静下来,用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比起其他工作,教育有着更多的乐趣和幸福。你感受着自身的成长,你的教研成果获得了肯定,你上的课受到大家的好评,你指导学生参赛获得了大奖,你的工作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肯定,你会感到快乐,感到幸福!你还感受着学生的成长,相处几年,孩子们长大了,学问增长了,人也越来越懂事。济济一堂,那么多学生,时不时有学生发表习作,比赛获奖,看着他们个头一天天长高,精神一天天丰满,你一样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岁月老去,将来,各行各业都有学生,双鬓染霜的你走到哪里,都有学生亲切的问候。这种幸福,是其他任何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当然,要发现这种快乐与幸福,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你用心投入地去做教育,你才会发现,教育原来也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你在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享受着事业的美丽,感悟人生的幸福!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教师这个工作除了工资回报,另有三重收获,即“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情感”“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
教育,值得你做!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第2篇
从同事手里抢过美国教师迈考特的《教书匠》,缘于书封面的宣传语“世界上最伟大的教书匠”,“每个学生需要至少熟读10遍的温馨文字” ,“应该让每一位老师都熟读这部伟大作品,哪怕是以强制的手段”。这样的文字足以打动我去感受一下美国同行别样的教育生活。
读着读着,我常常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我真的感叹弗兰克•迈考特这不动声色、辛辣诙谐的语言,一个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娓娓道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着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
迈考特在学生面前从来不讲“师道尊严”,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相待,让他拥有了可以与学生亲密交谈的资本。他的学生可以在他面前毫不拘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讲出自己的困惑,来帮助这位和蔼的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这些渴望得到知识学到更多,让那些厌恶学习的学生们发现学习的乐趣。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尊重每一位学生,他能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和表现,并且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好的一面,鼓励他继续努力,哪怕他是位连父母都失去信心的孩子!
在教学中,迈考特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在迈考特教授创造性写作时,他居然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
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不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而且让他们扩大了词汇量,认识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单词以及拼写,从而获得启发,去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我想这样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第3篇
案例:一个孩子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基本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奶奶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百依百顺,宠爱有加,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久而久之,贝贝形成了固执、自私、任性的性格。你要她向东她偏向西,她想要什么就得立刻给什么,如果不给就大哭大闹,甚至赖在地上撒泼。在学校里,孩子也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意见,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她就乱发脾气,又吵又闹,根本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劝说。老师、家长很为此而伤脑筋。
诊断:任性是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常见的坏习惯,主要表现为固执、不听从劝告,不接受他人意见,一意孤行。任性是孩子一种不正常的心态,是孩子要挟大人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养成这种不良品质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家长的迁就
不得不承认,有些孩子的任性,是我们家长惯出来的。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心疼孩子,不忍心拒绝,就尽量满足迁就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会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行为定势。
2、管教缺乏一致性
由于是独生子女,几乎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父母之间、奶奶爷爷之间、姥姥姥爷之间,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处理方式或者意见难免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一方批评孩子,就会有另一方甚至是几方护着,次数一多,孩子有了优势、有了靠山,任性就愈演愈烈了。
3、教育方法欠妥
家长对孩子的非份要求,缺乏耐心的教育,动不动就训斥贬低孩子,不分时间、场合,孩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产生任性对抗行为。 支招:怎样使孩子由任性变得不任性呢?
1、不迁就
在孩子任性、吵闹的时候,不要劈头盖脸地严厉批评,更不能打、骂,可以因势利导,正面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如果孩子不听继续哭闹,家长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哭闹行为是无效的。等孩子冷静下来,家长再严厉地指出他任性不对,讲清道理。无论孩子如何耍赖,家长一定不能心软,对孩子无礼的要求绝不迁就。
2、管教一致
在孩子任性时,家庭各成员教育孩子的观点应保持一致。一方批评孩子时,其他家庭成员不要出面袒护、干涉。如果大人之间遇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一定要避开孩子去商量。
3、规矩在先
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孩子任性行为的规律,可以“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孩子任性的发作。总结出你认为重要的规矩,定好孩子破坏这些规矩要承担的后果,然后告诉孩子。如果孩子按照规矩做了,家长要及时表扬并适当奖励;一旦孩子违反了规矩,就要让孩子承担任性的后果。
4、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情绪和行为容易失控,失控的怒火会影响你管教孩子的效果。因此,当孩子任性时,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受到尊重,才会愿意按照你对他的要求去做。
5、善用“激将法”
上小学的孩子好胜心和自尊心都比较强,最不喜欢别人说他不行。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在孩子任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故意采用激将法,促使他在好胜的心理状态下克制自己的任性行为。
矫正孩子的任性,需要家长认认真真下一番功夫,从矫正自己入手,耐心、细心的引导孩子。相信经过家长长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效果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