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上科学复习培优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八上科学复习培优范文第1篇

●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字音字形

1.D沧桑(cāng sāng) 摇篮 2.D蓦地(mî) 霎时(shà) 3.B馈赠(kuìzèng)誊写 4.C步骤(zhîu) 5.D 6.A莲蓬 胸鳍(qí)7A一筹莫展(chïu)

二、选词填空 答案均为A

三、修改答案1.C 2.D 3.C 4.D 5.B 6.D 7.C 8.D 9.C 10.B

四、排序1.D 2.B 3.C 4.B 5.A 6.B

●现代文选择题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ACD

二、CBB

三、BAC ●文言文及古诗词测试题

选择题答案依次为:

一、CAB

二、CBD

三、DDC

四、CAC 参考译文:

一、景公射鸟,乡野的一个人把鸟惊飞了。景公大怒,命令小吏去将惊飞鸟的人杀掉。晏子说:“乡野的人不知道您射鸟呀。我听说没有功绩的人叫做乱政,惩处不知禁令的人叫做残暴。这两件事都是先王所禁止的。因飞鸟的缘故而犯先王的禁令,不应该。现在君王不了解先王制定的法令,而没有仁义之心,所以放纵嗜欲而随意杀人。鸟与兽,本来是人饲养的,乡野的人惊飞它,不也是可以的吗?”景公说:“对!从今以后,解除射鸟捕兽的有关禁令,不要用它来苛责百姓了。”

二、陈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文章。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问他:“你是求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只要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为什么要求人代笔呢?” 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把儿子们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太祖很惊奇。曹植所乘坐的马车,所穿的服饰都不追求华丽,每次进见曹操,(曹操)用很难的问题诘难他,他都能应声而对,因此,特别被曹操宠爱。建安十六年,被封为平原侯。十九年,又被封为临淄侯。

曹操带兵去攻打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先前当顿邱令时,只有二十三岁,想想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我也不后悔。现今你也二十三岁了,可以不努力吗!”曹植一方面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被认为与众不同,另一方面还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作为辅佐。曹操犹豫不 1 决,几次想把他立为太子。然而曹植处事任性,从不掩饰自己,饮酒不知节制。而曹丕处事处处小心,刻意掩饰自己,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太子。二十二年时,曹植增邑五千户,加上先前的共有一万户。

曹植曾经乘车在专供皇帝行车的御街上行驶,径直从司马门出宫。曹操知道后非常恼怒,管理守卫宫门的官员被判死罪。从此就加强了对诸侯的法规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曹操害怕自己死后出现混乱,又因为杨修很有才华,足智多谋,而又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就捏造罪名杀了杨修。曹植内心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担任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出兵前曹操呼曹植前来要告诫他应注意的事宜。曹植却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于是很懊悔地罢免了他。

三、有个书生想要游玩吴地,路经江西,因为大风阻碍就停泊小舟,闲散行走进入一片树林,寻访一座僧院。僧人已经外出到其他地方去了,僧院的房门外面,有几间小厅廊,临近处有笔和砚台。书生善于画画,于是就拿起笔,在白墙壁上画了一个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没有不同。画完,大风渐静书生乘船出发了。僧人回来,看到了画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于是告诉村里人说:“恐怕这是五台山上降临的仙琵琶。”当时也是戏言,然而这话于是就被村里人传说,人们给以教神的礼节仪式祈求得福,很灵验有效。

书生前往吴地,过了几年,就听人说江西的僧院,有个圣琵琶,灵验有效不止一二次,暗中对此感到怀疑。因此返回江西时,责令船进入停泊船原先的地方,上前拜访圣琵琶。僧人也不在,画的琵琶前,已经挂着幡,供着花,炉里点着香供奉了。书生取来水把它洗完,回去留宿在船上。到第二天,书生又上前拜访。僧人夜里已经回来了,因为失去琵琶的原因,邻近的人大规模地集中起来,正要共同悲哀感叹。书生特意询问,人们都说前头的应验:“今天应该有人背着圣琵琶走了,这就是琵琶不见了的原因。”书生大笑,对他们讲述了他画以及擦洗掉琵琶的由来,从此神灵仙圣也绝迹了。

四、阳虎在鲁国作乱,鲁国君命令手下人关闭城门搜捕阳虎,宣布凡抓获阳虎者有重赏,放走阳虎者要处罚。追捕者将阳虎层层包围起来,阳虎只得举剑准备自刎,这时有位守门人劝阻他说:“在世上只要你肯探找,是不会总是走投无路的,我将放你出城去。”于是阳虎得以冲出重围,在后面的追兵紧追不舍的情况下,阳虎挥舞宝剑提着戈奔跑冲杀。那位守门人乘混乱之机放阳虎出了城门。阳虎出了城又转身跑回来抓住那位放他出城的人,用戈刺他,戈刺破袖子伤及腋部。这时守门人抱怨说:“我这样做并不是特意让你回来的,我为你冒着处死重罪的危险,而你竟然反而伤我,看来是应该的了,恐怕我命中注定要受此难的。”鲁国国君听说阳虎逃出城,大怒,查问阳虎是从哪座城门逃脱的,并派主管官员拘捕有嫌疑的守门人。鲁国国君认定凡受伤的守门

2 人是阻拦阳虎的,要重赏;而没有受伤的守门人可能是故意放走阳虎的,要重罚。而在受伤领赏的守门人中,放走阳虎的那位守门人也在其中,这真可说伤害他反而使他得利。

●现代文精读测试题

1.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③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

2.⑴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

(2)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② 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③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

3.因为二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相似的。 4.(1)特征:秀美,宁静。

(2)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 5.①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

②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 ③当我们一生忙碌,费尽心机,却不知生的意义而感到悲哀时,我们只好吃吃地笑。

6.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7.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的状态。

8.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从中翻出新意:透过笑看到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看到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文章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表现出作者的机敏与睿智。 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意思答对即可

●综合性学习测试题

1、你知道生活中如何创新吗?

学生

2、创新可以改变命运,助人走向成功。

3、扣住情境,合题意即可。

二、

1、你认为听流行歌会影响学习吗?

了解人们对听流行歌的态度。

2、中学生喜欢流行歌的原因在于一些歌曲写出了青春的向往与情思。

3、扣住情境,合题意即可。

三、

1、你经常乘坐地铁上班吗?

2、地铁2号线设备齐全,给乘客提供了很多便利。地铁2 号线的开通给人们生活、出行带来了很多方便。

3、小明,不能把热干面带上轻轨,《武汉市轨

3 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列车内进食,以免影响公共场所容貌和环境卫生。你还是吃完了再上去吧。

四、

1、问题设计紧扣“公园文化现状”,符合市民身份。示例:你家附近的公园里经常有哪些娱乐活动?

2、公园的免费开放、公园的主题特色鲜明丰富、公园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是公园人气上升的原因。

八上科学复习培优范文第2篇

2、问答:简述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起因: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杨进攻陕北红军,张、杨苦劝蒋介石联共抗日未果。经过:1936年l 2月12日,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即为“西安事变”。

[来源:Zxxk.Com]

结果: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历史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材料解析“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1)材料中“ 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

(2)请问:东北松花江上的同胞为什么会“ 流浪!流浪 ”?(3)《松花江上》之歌唱出了东北人民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1)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致使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东北人民被迫流亡他乡(3)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4拓展与探究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本土相当于中国的1/3,人口相当中国的1/7,但却拥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那时,日本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了38.2%,年产钢229.2万吨;军队数量虽少于中国,但武器装备却占绝对优势。而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小农经济占国民经济的90%以上,工业经济不到10%,钢年产量仅1.5吨,军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加上蒋介石推行反共内战政策,政治腐败,把国家搞得四分五裂。” (1) 日本这样的小国为什么敢于欺负中国这样的大国? (2) 九一八事变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1)那时中国国穷民弱、政治腐败,是日本敢于欺负中国、在中国横行霸道的重要原因。

[来源:学科网]

(2)教训:落后就会挨打,富国强民才能御敌。只有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使我们的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学生要树立 民族自尊、自强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进而为祖国的统

一、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5、材料一:张学良自与国民党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极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并未超越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它国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

引自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表的意见书 材料二:我国人民此刻民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引自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讲 请回答:[来源:Zxxk.Com](1)材料一中,日本对发动九一八事变作了怎样的解释?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真实原因是什么?(1)诬蔑九一八事变是张学良对“日本在满洲的权益“压迫所致,日军出于自卫。目的:掩盖其侵略罪责。真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实现征服中国的野心,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蒋介石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政策:不抵抗政策。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根本原因: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认为共产党是对其统治的最大威胁,先要集中兵力进攻红军。

6、材料一:“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象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于2001年10月15日发给张学良家属的唁电,称张学良为“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了张学良在近代史上两大主要功绩及其影响。

(1)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形式上完成了统一;西安事变,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也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初步形成。 2)结合张学良的功绩谈谈你的看法。

他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无愧于这些称号。是一位爱国将领。

2 :Zxxk.Com]

7、列举题

[来源:Z.xx.k.Com](1)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1)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2)说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两次典型战役。(2)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8材料解析:当上级命令组织敢死队时,大家踊跃参加;当敢死队津贴几十块银元发到大家手上时,大家把银元都扔了,说:“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什么?”

这是在台儿庄战役中的一幕,它反映了中国将士的什么精神?你看了有什么感想? 在国家危亡关头,爱国将土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了祟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义元返顾地挺身而出,不惜牺牲生命。

9拓展与探究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的灾难。其中,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侵华日军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暴行之一。其暴行较之于纳粹屠杀犹太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右翼分子始终否认侵华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把受国际法庭审判的甲级战犯供奉在靖回神社,日本政界的一些领导人竟然每年都要去朝拜。诺贝尔奖获得者维厄瑟尔曾经说过:“遗忘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右翼分子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如何?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歪曲、否定战争史实,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翻案。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要居安思危,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10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洗刷了民族耻辱,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11 1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政府在1995年建立了二战纪念馆,它坐落在靖国神社旁边。纪念馆的主要展品是日本官兵用过的靴子和衣服,至于展示日军罪行的展品一件也没有。日本退伍军人联合会主席崛江正夫解释说:“修纪念馆的初衷是悼念战争期间死亡的灵魂。这样,他们的子孙就能以此为荣。”

材料二:在中国也有一座关于二战的纪念馆,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面排放着中日战争时期的新闻照片,各种物证等。大部分是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残害中国人民的情况。出口前面的墙壁上贴着一幅1972年发表中日联合公报声明时拍的大型彩色照片,

3 照片下附贴说明:“我们中日两国人民经历了眼前所看到的不幸历史,但以1972年的日中邦交正常化为转机,我们两国已发誓今后要子子孙孙友好下去。” (1)依据材料说出日、中两国建立纪念馆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日:悼念侵华战争期间死亡的日军;中: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希望面向未来和平发展。

(2)材料说明目前日本国内政治有一种什么倾向?类似的事件还有什么?

日本国内出现政治右倾化现象(或美化侵略战争罪行的倾向),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事件 (3)请你谈谈在吸取战争教训、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个人见解。

作为新一代中国青年,应该牢记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和深重灾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立强大的祖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2、材料分析:“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学中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

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一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

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请回答:[来源:Zxxk.Com](1)这是谁在哪次会议上做的什么报告?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2)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召开的时间与地点?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1945年4月.延安 (3)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任务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4)这次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内容:①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②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5)这次会议所做出的重大决定是什么?这次会议所做的重大决定就是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学*科*网*X(6)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3、材料: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举国欢庆,在一次欢庆晚会上,有一则谜语引起在大家的关注,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谜底有以下几个:(1)屈原(意指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2)苏武(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3)蒋干(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进行抗日),(4)毛遂(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进行抗日),(5)共工(一神话人物,共工二字理解为“共同”“工作努力”,“工”作动词用)。

4 请回答:(1)你认为哪一谜底符合谜面?“共工”最符合谜面。

(2)试联系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谈谈你选择的谜底的理由。 理由:(1)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放统一点线,实现全民族抗战。(2)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3)国际援助。(4)“共工”的含义是共同努力和合作,意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世界人民的支持,所以选择“共工”是最合适的。

14、材料:“日清战争中,日本占领了台湾,从中国索取了大量的赔款,然面这次日本战败后,中国并没有占领日本一寸土地,没有要日本人赔款一分钱,反而对我们说我们要为永远友好而努力!’, 这种恩德我们要报。孔子曰:过,则勿惮改。’因为我们错了,所以必须反省,切不可成为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我们要忏悔,坦白罪过,脱胎换骨。” (日)东史郎《东史郎日记》

回答:1)材料中所提的“日清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作为一个日本军人,东史郎是否后悔参加了中日战争?试加以说明?

后悔参与了中日战争,从材料上看,东史郎指出:“我们错了,所以必须反省,切不可成为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我们要忏悔,坦白罪过,脱胎换骨。”

(3)对于他的行动,你有什么感想?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正视过去,才能开创中日关系美好的的未来,日本人民和进步人士是维护中日友好关系的重要力量。

15、材料解析:“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还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来源:学科网ZXXK]

毛泽东 ①根据上述材料,你可以判断毛泽东谈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①重庆谈判。

②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既然知道“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去呢?为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尽可能地争取和平 ③这次和谈达成什么结果?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签订《双十协定》,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来源:Z。xx。k.Com]

16“《双十协定》签定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请你分析一下,为何这么说?

5 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在和与战的问题上进行的一次政治斗争,广大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坚决反对内战的呼声,推动了重庆谈判,迫使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多方努力和重大让步,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对和平的极大诚意,“共产党不要和平”的谣言不攻自破,国民党毕竟被迫承认要避免内战,如果再发动内战,必然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17 、1945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时过境迁,三年多过去了,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历史却仿佛重演: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请你对比两次和谈有何共同点?

两次谈判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但是目的都不在真正谈判,企图用假和平作缓兵之计;而中国共产党接受谈判要求,都是出于争取和平的愿望。国民党假和谈的骗局被彻底揭穿了。两次谈判都由于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真实目的而无法真正进行或贯彻。

18材料: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这是毛泽东在1949年5月写的一首七律,这首诗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

“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指什么地方?“大江”又指什么? 南京 长江。

3)回忆古代历史知识,说说“霸王”指谁? 项羽。

19请说一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哪些新时尚?[来源 交通: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具体工具;通讯:开办近代邮政和开始使用电报电话;娱乐:照相、看电影、跳交际舞成为时尚;服饰:男子剪辫子、穿西装或中山装,女子穿旗袍;改称呼,男子称先生,未婚女子称小姐。 20请回答: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1872年 上海 刊载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和广告。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

新华字典等。

6

21、材料解析题材料一:“ 大概’、差不多’这类字眼,不允许出自我们工程技术人员之口。”材料二:“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

[来源:学,科,网Z,X,X,K]

请你回答:①这是谁说的话? 詹天佑

②材料一反映出他的什么工作态度? 对工程技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③材料二表达了他的什么心情?以国家落后依赖洋人为耻,渴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国家,为国争光。

22222中国近代科技整体上落后于西方世界,为什么在这样的逆境中却能出现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专家? 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宰割,激励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赴西方、超西方,为振兴中华而顽强拼搏。他们在国外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忘报效国家,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爱国心,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2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材料二:“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是指什么?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指担任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因为中国当时科技落后,又没有自行修筑铁路的经验,而且京张铁路的施工难度非常大,外国工程师都很难完成,再别上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所以外国人认为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任务。

(2)在主持这项艰巨任务时,詹天佑有什么杰出的设计?有什么意义?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缓解坡度。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 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3)我们如何评价他,他在哪方面成就最大?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7 )杰出的工程师,铁路工程方面,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4)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样的精神?

学习他发奋进取,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24比较詹天佑、侯德榜、冯如李四光四人的异同点。

共同点: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文化。 不同点:他们研究和活动的领域不同;他们虽然生活在中国近代,但生活的时期不同;他们虽然都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文化,但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不同,魏源没有出国留学,本身又不会外语,主要靠别人翻译的外国书报,加以研究。詹天佑,侯德榜,严复都曾出国留学,接触西方先进文化比魏源要深得多,特别是严复接触西方先进文化又深又广。

25列举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成就。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来源:Zxxk.Com]

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蔡元培开创新北大,形成学术和思想自由的新风尚。鲁迅著有《呐喊》等小说集,《阿Q正传》是近代文学史上杰作。茅盾《子夜》、老舍《骆驼祥子》。徐悲鸿《奔马》、著名画家还有齐白石、张大千。

26材料解析题

材料1 “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2 “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请回答:(1)材料1是谁的主张?他写的一部著作是什么?魏源,《海国图志》。 (2)材料2是谁的主张?他的主要译著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严复,《天演论》,激发中国知识分子去探索西学,救亡图存。

[来

向西方学习。

26比一比,魏源和严复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P121) 相同:都主张爱国、救国,都主张学习西方,都反对侵略。

不同:魏源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严复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魏源是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严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8

八上科学复习培优范文第3篇

阻遏(

)

管xia(

)

xiao(

)耗

高屋建瓴(

) 逃窜(

)

kui(

)退

kui(

)乏

功亏一kui(

) jian(

)灭

xian(

)细

qian(

)陌

锐不可当(

)

穿suo(

)

提(

)防

吆喝(

)

sui(

)靖(

)

寒jin(

)

衣jin(

)

ze(

)歪

张huang(

)失措 飒飒(

)

烧zhuo(

)

瓦li(

)

迫(

)击炮 地jiao(

) 匍匐(

)

ye(

)窝

颤巍巍(

) liao(

)草

liao(

)望

liao(

)亮

眼花liao(

)乱 惊hai(

)

晨xi(

)

瞥(

)见

箱qie(

) zhi(

)嫩

杀lu(

)

荒miu(

)

蜿yan(

) chong( )憬

愚mei(

)

zeng(

)恶

低声xu(

)说 tang(

)若

福ju(

)

繁suo(

)

lu(

)去 针jiu(

)

诘(

)问

惧dan(

)

chan(

)师 书ji(

)

狼ji(

)

慰jie(

)

震song(

) 粗拙(

)

交xie(

)

奔丧(

)

簌簌(

) fu(

)闲

游guang(

) 踌chu(

)

yu(

)腐

zha(

)栏

蹒shan(

)

shan(

)瑚

情yu(

)于中 shi(

)干

chan(

)扶

颓(

)唐

琐屑(

)

门kan(

)

xian(

)水

kai(

)干

尴(

)尬(

) 黏(

)住

倔(

)强

荒pi(

)

塌(

)败 zuan(

)着

取di(

)

真di(

)

根深di(

)固 滞(

)笨

wu(

)辱

hui(

)气

愧zuo(

) 跋(

)涉

私shu(

)

liao(

)倒

ke(

)扣 灰黯(

)

落po(

)

gui(

)宝

唏xu(

) 轻mie(

) 戚(

)容

噩(

)耗

人头jiji(

) cu(

)然

昏jue(

)

焦灼(

)

连声诺诺(

)

zhuo(

)磨

追zhu(

)

深sui(

)

hui(

)声hui(

)色 时mao(

)

ji(

)俩

颠pei(

)

吊yan(

八上科学复习培优范文第4篇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 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

(1)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如果把每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3.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

(1)通过父母的抚养,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的行为有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5.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

(1)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 急他人之所急。

6.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1)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已的过程。(2)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 网络的特点: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空间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体现: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 网络交往的负面影响: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4. 如何正确利用网络: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a. 要提高媒介素养 B.要学信息节食 c.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d.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2)传递网络正能量:a.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b.我们要在网上传递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 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 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分别有哪些?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3. 遵守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4. 社会规则的作用: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5. 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6. 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已行动的准绳。

7. 怎样维护与改进规则:

(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已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1. 尊重他人的意义: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尊重使社会和谐融洽,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3)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

2. 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3.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的体现: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4. 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5.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6. 讲诚信有什么重要作用?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7. 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 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主要有哪些类型?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型,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 怎样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 如何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已的行为: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已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已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 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5. 什么是刑罚?

刑罚有哪两大类?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 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型两大类。

6.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7. 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

(1)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2)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3)受到非法侵害,用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8. 诉讼的特点: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9. 青少年如何做到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我们要善斗争,在保全自已的前提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1. 责任的含义及来源:

(1)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来源:责任来自对他的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2. 人因不同的社会角色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1)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对自已负责,对他人负责的重要性:

(1)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已负责 (2)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 (3)我们应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

4. 承担责任既要付出代价又往往伴随着回报:

(1)代价: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时间,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5. 要学会作出自已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们既然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已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无论怎样,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6. 为什么说我承担我无悔:

虽然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 的,但我们仍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这样,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承担,我无悔。

7. 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怎样承担责任:

(1)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

(2)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1. 关爱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2)作用:a.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b.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2. 关爱他人的意义:

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已。

3. 关爱他人的做法: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2)关爱他人,要尽已所能(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4. 服务社会的原因: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5. 怎样做到服务和奉献社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1. 国家利益的含义:

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 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没有国土,人口和主权,国家就不能生存。没有和平的周边环境,充分的能源供应和平等的贸易关系,国家就难以发展。

3. 国家核心利益的范围:

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 国家利益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

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5. 人民利益的维护:

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6.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2)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1. 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1)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3)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2.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以人民为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3.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法定义务的做法:

(1)我们要认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2)每个公民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已的力量。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1. 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1)人民生活的变化(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

2. 社会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

3. 劳动的作用: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4. 把美丽的中国梦变成现实需要发扬什么精神?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5. 青少年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作哪些贡献?

八上科学复习培优范文第5篇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走私:为了改变贸易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鸦片战争(1840.61842.8;英国PK中国)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 2.重大事件: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虎门关天培殉国;吴淞陈化成殉国。 3.结果:中国失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 4.战争失败原因:统治者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陈旧。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5.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6.鸦片战争的影响:

(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2)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与国:英法(主凶);俄美(帮凶)

3.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又称为西林教案 4.时间:1856-1860年(咸丰帝在位)

5.结果:中国失败,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

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 内容: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3)《北京条约》: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清政府代表:奕䜣)

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沙俄趁火打劫共侵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60多万平方千米)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1.原因: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②阶级矛盾尖锐

2.前期准备: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受基督教影响),和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二、进程(1851-1864)

1、金田起义开始

1851.1.11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发展【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口诀“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虽然都是王,皆受东王制”

3、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概况:1853.3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颁布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两无”) 结果:没有实行。

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4、北伐、西征高潮【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转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

6、重整国政防御

(1)提拔洪仁玕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提拔军事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7、天京陷落失败1864年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华尔洋枪队等】

四、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五、启示:

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代表: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5、口号:“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 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创办新式海陆军:

(1)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1884年建立新疆行省。

(2)筹建新式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建立台湾行省。

4.发展近代教育:①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③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如:詹天佑)

三、结果

1.失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顽固派的阻挠;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四、评价

1.进步性: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局限性: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1894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年1895年

3.战役: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左宝贵(殉国) 黄海大战邓世昌(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奋力抵抗)随后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③通商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

4.影响: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开端:沙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2.各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书上表格和图) 近代香港地区被割占的经过

(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2)《北京条约》割九龙四地方一区给英国;

(3)1898年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强租“新界”。 3.美国“门户开放”:

提出: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结果:得到各国同意。

实质:“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背景:《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序幕“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地点:北京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组织学会:强学会等;

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

代表人物:梁启超(《变法通议》)、严复(《天演论》)等,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四、高潮“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时间:1898.6.119.21(百日维新) 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根本原因)

六、历史意义: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七、启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山东、直隶一带。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发展:清政府由“剿灭”变为“招抚”,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斗争方式粘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 3.口号:“扶清灭洋”

评价:“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4.性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900年; 参与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2.义和团与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1)廊坊大捷

2)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围攻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使馆区 3)天津保卫战: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聂士成殉国)

3.结果: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西逃,并下令剿杀义和团。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4、义和团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5、八国联军的暴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1901年

2.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①“赔”: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②“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拆”: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⑤“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八上科学复习培优范文第6篇

●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字音字形

1.D沧桑(cāng sāng) 摇篮 2.D蓦地(mî) 霎时(shà) 3.B馈赠(kuìzèng)誊写 4.C步骤(zhîu) 5.D 6.A莲蓬 胸鳍(qí)7A一筹莫展(chïu)

二、选词填空 答案均为A

三、修改答案1.C 2.D 3.C 4.D 5.B 6.D 7.C 8.D 9.C 10.B

四、排序1.D 2.B 3.C 4.B 5.A 6.B

●现代文选择题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ACD

二、CBB

三、BAC ●文言文及古诗词测试题

选择题答案依次为:

一、CAB

二、CBD

三、DDC

四、CAC 参考译文:

一、景公射鸟,乡野的一个人把鸟惊飞了。景公大怒,命令小吏去将惊飞鸟的人杀掉。晏子说:“乡野的人不知道您射鸟呀。我听说没有功绩的人叫做乱政,惩处不知禁令的人叫做残暴。这两件事都是先王所禁止的。因飞鸟的缘故而犯先王的禁令,不应该。现在君王不了解先王制定的法令,而没有仁义之心,所以放纵嗜欲而随意杀人。鸟与兽,本来是人饲养的,乡野的人惊飞它,不也是可以的吗?”景公说:“对!从今以后,解除射鸟捕兽的有关禁令,不要用它来苛责百姓了。”

二、陈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文章。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问他:“你是求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只要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为什么要求人代笔呢?” 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把儿子们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太祖很惊奇。曹植所乘坐的马车,所穿的服饰都不追求华丽,每次进见曹操,(曹操)用很难的问题诘难他,他都能应声而对,因此,特别被曹操宠爱。建安十六年,被封为平原侯。十九年,又被封为临淄侯。

曹操带兵去攻打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先前当顿邱令时,只有二十三岁,想想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我也不后悔。现今你也二十三岁了,可以不努力吗!”曹植一方面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被认为与众不同,另一方面还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作为辅佐。曹操犹豫不 1 决,几次想把他立为太子。然而曹植处事任性,从不掩饰自己,饮酒不知节制。而曹丕处事处处小心,刻意掩饰自己,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太子。二十二年时,曹植增邑五千户,加上先前的共有一万户。

曹植曾经乘车在专供皇帝行车的御街上行驶,径直从司马门出宫。曹操知道后非常恼怒,管理守卫宫门的官员被判死罪。从此就加强了对诸侯的法规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曹操害怕自己死后出现混乱,又因为杨修很有才华,足智多谋,而又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就捏造罪名杀了杨修。曹植内心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担任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出兵前曹操呼曹植前来要告诫他应注意的事宜。曹植却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于是很懊悔地罢免了他。

三、有个书生想要游玩吴地,路经江西,因为大风阻碍就停泊小舟,闲散行走进入一片树林,寻访一座僧院。僧人已经外出到其他地方去了,僧院的房门外面,有几间小厅廊,临近处有笔和砚台。书生善于画画,于是就拿起笔,在白墙壁上画了一个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没有不同。画完,大风渐静书生乘船出发了。僧人回来,看到了画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于是告诉村里人说:“恐怕这是五台山上降临的仙琵琶。”当时也是戏言,然而这话于是就被村里人传说,人们给以教神的礼节仪式祈求得福,很灵验有效。

书生前往吴地,过了几年,就听人说江西的僧院,有个圣琵琶,灵验有效不止一二次,暗中对此感到怀疑。因此返回江西时,责令船进入停泊船原先的地方,上前拜访圣琵琶。僧人也不在,画的琵琶前,已经挂着幡,供着花,炉里点着香供奉了。书生取来水把它洗完,回去留宿在船上。到第二天,书生又上前拜访。僧人夜里已经回来了,因为失去琵琶的原因,邻近的人大规模地集中起来,正要共同悲哀感叹。书生特意询问,人们都说前头的应验:“今天应该有人背着圣琵琶走了,这就是琵琶不见了的原因。”书生大笑,对他们讲述了他画以及擦洗掉琵琶的由来,从此神灵仙圣也绝迹了。

四、阳虎在鲁国作乱,鲁国君命令手下人关闭城门搜捕阳虎,宣布凡抓获阳虎者有重赏,放走阳虎者要处罚。追捕者将阳虎层层包围起来,阳虎只得举剑准备自刎,这时有位守门人劝阻他说:“在世上只要你肯探找,是不会总是走投无路的,我将放你出城去。”于是阳虎得以冲出重围,在后面的追兵紧追不舍的情况下,阳虎挥舞宝剑提着戈奔跑冲杀。那位守门人乘混乱之机放阳虎出了城门。阳虎出了城又转身跑回来抓住那位放他出城的人,用戈刺他,戈刺破袖子伤及腋部。这时守门人抱怨说:“我这样做并不是特意让你回来的,我为你冒着处死重罪的危险,而你竟然反而伤我,看来是应该的了,恐怕我命中注定要受此难的。”鲁国国君听说阳虎逃出城,大怒,查问阳虎是从哪座城门逃脱的,并派主管官员拘捕有嫌疑的守门人。鲁国国君认定凡受伤的守门

2 人是阻拦阳虎的,要重赏;而没有受伤的守门人可能是故意放走阳虎的,要重罚。而在受伤领赏的守门人中,放走阳虎的那位守门人也在其中,这真可说伤害他反而使他得利。

●现代文精读测试题

1.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③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

2.⑴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

(2)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② 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③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

3.因为二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相似的。 4.(1)特征:秀美,宁静。

(2)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 5.①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

②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 ③当我们一生忙碌,费尽心机,却不知生的意义而感到悲哀时,我们只好吃吃地笑。

6.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7.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的状态。

8.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从中翻出新意:透过笑看到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看到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文章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表现出作者的机敏与睿智。 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意思答对即可

●综合性学习测试题

1、你知道生活中如何创新吗?

学生

2、创新可以改变命运,助人走向成功。

3、扣住情境,合题意即可。

二、

1、你认为听流行歌会影响学习吗?

了解人们对听流行歌的态度。

2、中学生喜欢流行歌的原因在于一些歌曲写出了青春的向往与情思。

3、扣住情境,合题意即可。

三、

1、你经常乘坐地铁上班吗?

2、地铁2号线设备齐全,给乘客提供了很多便利。地铁2 号线的开通给人们生活、出行带来了很多方便。

3、小明,不能把热干面带上轻轨,《武汉市轨

3 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列车内进食,以免影响公共场所容貌和环境卫生。你还是吃完了再上去吧。

四、

1、问题设计紧扣“公园文化现状”,符合市民身份。示例:你家附近的公园里经常有哪些娱乐活动?

2、公园的免费开放、公园的主题特色鲜明丰富、公园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是公园人气上升的原因。

八上科学复习培优范文

八上科学复习培优范文第1篇●基础知识测试题一、字音字形1.D沧桑(cāng sāng) 摇篮 2.D蓦地(mî) 霎时(shà) 3.B馈赠(ku&...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