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71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范文第1篇

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冶炼出来的方法; 2.了解冶炼金属的其他方法;

3.了解金属的氧化及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教学过程:

铁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地壳中含量位居金属元素的第 位,仅次于铝,约占地壳总质量的4.75% 我国大型铁矿有: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 使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

一、铁的冶炼

实验室方法: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冶炼铁

实验前:Fe2O3是 颜色, 状态,能否被磁铁吸起? 实验步骤:

1.反应前先检查装置的 2.装入药品,连接好装置

3.先制CO气体,然后验纯,如果已比较纯了,再用酒精灯对着氧化铁加热,尾气的处理:.......方法一: ;方法二: ,目的是: 。

4.观察氧化铁的颜色变化和石灰水的变化

5.反应结束,先撤氧化铁处酒精灯,稍稍冷却后停止通CO气体 .....6.待冷却后取出产物,用磁铁吸引,看能否被吸起,判断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实验后:产物是 颜色, 状态,能否被磁铁吸起? 结论: 反应原理: 。 上述反应原理也用于工业炼铁。 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 原料:

主要反应: 工业炼铁高炉结构介绍:见书P120图5-6 思考:

炼铁选用的铁矿石通常不仅要求含铁量高,而且要“有害元素”少,下列铁矿石你认为不适宜炼铁的是:( )

A磁铁矿(Fe3O4)72.4% B赤铁矿(Fe2O3)70% C菱铁矿(FeCO3)48.3% D黄铁矿(FeS2)46.7%

二、金属的冶炼方法

1.把金属矿物与焦碳或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一起加热反应 冶炼锰、锌、铁、镍、铅等都是这种方法。 举例:高炉炼铁 2.电解法

冶炼钠、钾、镁、铝等是这种方法 举例:2Al2O3====4Al+3O2↑ 3.湿法冶金(金属)

用活泼金属将一些不太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125号编辑

1 通电

适于处理金属含量较低和组分比较复杂的原料,如有色和稀有金属 举例:Fe+CuSO4===FeSO4+Cu 两个概念:

a.金属的氧化:金属跟氧结合生成金属氧化物的过程称为金属的氧化

b.金属氧化物的还原:金属氧化物失去氧转化为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举例:

△ 3CO+Fe2O3====3CO2+2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uO===Cu+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O2===2Cu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 3Fe+2O2====Fe3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如图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

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加热;② 通入一氧化碳。请用上述实验步骤 的标号填空,实验开始时,应先_____,然后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 中出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_________ 生成,B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_________生成。

(3)装置A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应先____________,待冷却后_______________。 小结:

作业:课本P124,第6题;提优训练:P70,第

1、

3、5题,P71,第15题。 △ 高温

用心 爱心 专心

125号编辑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范文第2篇

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冶炼出来的方法; 2.了解冶炼金属的其他方法;

3.了解金属的氧化及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教学过程:

铁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地壳中含量位居金属元素的第 位,仅次于铝,约占地壳总质量的4.75% 我国大型铁矿有: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 使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

一、铁的冶炼

实验室方法: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冶炼铁

实验前:Fe2O3是 颜色, 状态,能否被磁铁吸起? 实验步骤:

1.反应前先检查装置的 2.装入药品,连接好装置

3.先制CO气体,然后验纯,如果已比较纯了,再用酒精灯对着氧化铁加热,尾气的处理:.......方法一: ;方法二: ,目的是: 。

4.观察氧化铁的颜色变化和石灰水的变化

5.反应结束,先撤氧化铁处酒精灯,稍稍冷却后停止通CO气体 .....6.待冷却后取出产物,用磁铁吸引,看能否被吸起,判断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实验后:产物是 颜色, 状态,能否被磁铁吸起? 结论: 反应原理: 。 上述反应原理也用于工业炼铁。 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 原料:

主要反应: 工业炼铁高炉结构介绍:见书P120图5-6 思考:

炼铁选用的铁矿石通常不仅要求含铁量高,而且要“有害元素”少,下列铁矿石你认为不适宜炼铁的是:( )

A磁铁矿(Fe3O4)72.4% B赤铁矿(Fe2O3)70% C菱铁矿(FeCO3)48.3% D黄铁矿(FeS2)46.7%

二、金属的冶炼方法

1.把金属矿物与焦碳或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一起加热反应 冶炼锰、锌、铁、镍、铅等都是这种方法。 举例:高炉炼铁 2.电解法

冶炼钠、钾、镁、铝等是这种方法 举例:2Al2O3====4Al+3O2↑ 3.湿法冶金(金属)

用活泼金属将一些不太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125号编辑

1 通电

适于处理金属含量较低和组分比较复杂的原料,如有色和稀有金属 举例:Fe+CuSO4===FeSO4+Cu 两个概念:

a.金属的氧化:金属跟氧结合生成金属氧化物的过程称为金属的氧化

b.金属氧化物的还原:金属氧化物失去氧转化为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举例:

△ 3CO+Fe2O3====3CO2+2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uO===Cu+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O2===2Cu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 3Fe+2O2====Fe3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如图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

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加热;② 通入一氧化碳。请用上述实验步骤 的标号填空,实验开始时,应先_____,然后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 中出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_________ 生成,B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_________生成。

(3)装置A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应先____________,待冷却后_______________。 小结:

作业:课本P124,第6题;提优训练:P70,第

1、

3、5题,P71,第15题。 △ 高温

用心 爱心 专心

125号编辑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范文第3篇

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冶炼出来的方法; 2.了解冶炼金属的其他方法;

3.了解金属的氧化及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教学过程:

铁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地壳中含量位居金属元素的第 位,仅次于铝,约占地壳总质量的4.75% 我国大型铁矿有: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 使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

一、铁的冶炼

实验室方法: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冶炼铁

实验前:Fe2O3是 颜色, 状态,能否被磁铁吸起? 实验步骤:

1.反应前先检查装置的 2.装入药品,连接好装置

3.先制CO气体,然后验纯,如果已比较纯了,再用酒精灯对着氧化铁加热,尾气的处理:.......方法一: ;方法二: ,目的是: 。

4.观察氧化铁的颜色变化和石灰水的变化

5.反应结束,先撤氧化铁处酒精灯,稍稍冷却后停止通CO气体 .....6.待冷却后取出产物,用磁铁吸引,看能否被吸起,判断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实验后:产物是 颜色, 状态,能否被磁铁吸起? 结论: 反应原理: 。 上述反应原理也用于工业炼铁。 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 原料:

主要反应: 工业炼铁高炉结构介绍:见书P120图5-6 思考:

炼铁选用的铁矿石通常不仅要求含铁量高,而且要“有害元素”少,下列铁矿石你认为不适宜炼铁的是:( )

A磁铁矿(Fe3O4)72.4% B赤铁矿(Fe2O3)70% C菱铁矿(FeCO3)48.3% D黄铁矿(FeS2)46.7%

二、金属的冶炼方法

1.把金属矿物与焦碳或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一起加热反应 冶炼锰、锌、铁、镍、铅等都是这种方法。 举例:高炉炼铁 2.电解法

冶炼钠、钾、镁、铝等是这种方法 举例:2Al2O3====4Al+3O2↑ 3.湿法冶金(金属)

用活泼金属将一些不太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125号编辑

1 通电

适于处理金属含量较低和组分比较复杂的原料,如有色和稀有金属 举例:Fe+CuSO4===FeSO4+Cu 两个概念:

a.金属的氧化:金属跟氧结合生成金属氧化物的过程称为金属的氧化

b.金属氧化物的还原:金属氧化物失去氧转化为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举例:

△ 3CO+Fe2O3====3CO2+2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uO===Cu+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O2===2Cu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 3Fe+2O2====Fe3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如图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

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加热;② 通入一氧化碳。请用上述实验步骤 的标号填空,实验开始时,应先_____,然后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 中出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_________ 生成,B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_________生成。

(3)装置A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应先____________,待冷却后_______________。 小结:

作业:课本P124,第6题;提优训练:P70,第

1、

3、5题,P71,第15题。 △ 高温

用心 爱心 专心

125号编辑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范文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及与本节内容的联系,我画了知识目标图。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并能举例说明;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步骤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1)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3)教师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顺序进行教学。

a.教师由北京奥运会大家在家里可以看奥运会现场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6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学生活动:例举说明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板书:信息的普遍性。

b.教师用屏幕展示: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继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之后,中国航天在世界舞台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神七首次进行的航天员出舱活动、实行航天员太空行走,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神七任务的成功完成必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跨越。

学生活动:当时最快得到这条消息的形式是什么,组织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无论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载体,说明信息具有依附性。 板书:信息的依附性

c.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是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板书:信息的价值性。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d.教师活动:2000年《厦门晚报》报道:一位肖先生拨通信息台,键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后,听到的提示音是:要查考生成绩请按1;要查录取分数线请按2。肖先生查出女儿高考文科成绩是603分,接着他按2键,听到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30分。肖先生不相信有这么高的分数线,便让女儿向同学打听。结果是按信息台2键播出的是1998年的录取分数线。但肖先生手头一本高招办出版的书中,清楚地写明1998年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00分!也就是说,这是一条错误的过时信息。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此案例再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因为使用了过时信息而导致事情失败或者带来一定损失的案例。

学生活动:学生很快讲解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让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评价信息的态度,同时为后续章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第四环节“信息价值的判断”打好基础。

板书:信息的时效性。

e.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优盘、移动硬盘,不同目的盘给不同的学生。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内容一样,这点跟一个苹果让三个人吃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板书:信息的共享性。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并说明美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40%,就因为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的特性---共享性。

f.教师活动: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事先通过A4纸打印出来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再结合刚才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时三个学生分别使用磁盘、优盘、移动硬盘承载信息,做出如下:

总结:信息无处不在,是普遍存在的;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信息又是被多个人所共享;信息的价值是对信息的获得者而言的,并且信息具有时效性。

4、总结归纳,布置课外作业。

1、新闻

1、新闻2;

2、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物体,不过只有一部分,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多媒体出示:星星、飞机等物体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猜中就出示物体的全幅图)

师:你们可真聪明,你是怎么猜出来呢?(让学生自由说) 小结:是的,它们可以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1.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这样的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他的特征 师:这个图形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是对称的,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小结:它们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

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你能跟同桌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自由说后,多媒体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齐读)

2.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判断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说说它的对称轴。

三、做一做内化新知

1.师:我们认识的一些图形娃娃今天也来到这里,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中哪些也是轴对称图形呢?请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图形,同学们折一折,找到他的对称轴并画出来。

小结:要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长方形有两种对折的方法,正方形有4种对折的方法,而圆有无数种对折的方法呢!不管是一种还是很多种对折方法,只要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 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你能自己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请小朋友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画的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又快又好(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方法小结:第一步找对称点,第二步依次连线。

3.师:刚才我们看了、找了、画了轴对称图形,现在,让我们来试着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好吗?看一下老师是怎么做的。同学们可以按自己想法做(小组活动)

四、看一看拓展延伸

师: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小朋友们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孙老师也找了一些美丽的轴对称的物体,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多媒体)

五、说一说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 轴对称图形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品味“苏州园林”之美(图画美)

2. 分析《苏州园林》之美(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 3. 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征 、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

1. 朗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 圈画法,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 温故知新法,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

1. 学会欣赏我国的园林艺术,学会欣赏美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难点:分析《苏州园林》的总分的文章结构和说明文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一

一.导入(3分钟)

说道北京的特色建筑我们会想到“胡同”,说道上海的特色建筑我们会谈到“石库门”,说道敦煌我们会提到“莫高窟”,说道草原文化我们会提到“蒙古包”,那么当提到苏州,你会联想到哪一种特色建筑呢?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气息营造了园林这样一种建筑,而苏州的园林更是一绝,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传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同时学习一下叶圣陶这样一位文学大家对于文章的独到把握。

二.作家介绍 (3分钟)

叶圣陶,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作家、出版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写作意图:应香港的风光画报出版之邀,为画册《苏州园林》作的序文。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明确字词读音(5分钟) 2. 整体把握课文(5分钟)

(1)苏州园林给作者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他们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共同点)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细读课文,结合图画,领略苏州园林之美(8分钟)

1. 自读课文,以“苏州园林美在__________”为模板,感知苏州园林之美。 为了构成整体的图画美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

为了构成细节的图画美

()注意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7) (2)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 (3)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

2. 逐段朗读,结合图片,品味苏州园林各部分的美 (10分钟) 第3节:不对称的美,自然之趣

第4节:假山的堆叠,池沼周围景色的配置 第5节:栽树和修剪树着眼于画意

第6节: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花墙和廊子

第7节:书带草、爬山虎、蔷薇木香、竹子、芭蕉 第8节:雕镂琢磨的门窗

第9节:水磨方砖、广漆,水磨方砖

四. 探究文章结构特征

感受完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之后,我们来进一步感受一下叶圣陶这篇文章《苏州园林》的结构特征,品味一下它的结构美。

1. 这篇文章总共10小节,那么要怎么进行段落划分呢?结合我们刚才所说的文章内容,给文章划分一下段落。

第一部分:第1节(对苏州园林总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29节(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2节: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

第39节:从布局、景物处理、花木、乃至墙、廊、门窗等方面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节(指出对于苏州园林,可以介绍的远不止所写的这些,引人回味)

2. 总结:所以说这是一个总说分说小结的文章结构。

3. 这是一篇说明文,那么这样一个总分的结构,在说明文中,我们说这是一种怎样的说明顺序?请同学课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说明顺序还有怎样的特征?

作业:1. 再读《苏州园林》,注意字词书写

2. 完成课本p4 阅读第二题(在书上划出相关语句) 3. 背诵并自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

课时二

一。复习导入

复习巩固上节课的文章结构,从而引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二.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主要到次要,由局部到细部的特点。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初中阶段学过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晋祠》

三.说明方法的掌握 1.复习巩固

初中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用、下定义、画图表等

2.本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

(1)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将就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举例子:

(1)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2)阶砌旁边栽几从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四.说明文语言的特征

1.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精炼的特点在这篇文章中是怎么体现的?有哪些词语可以体现这一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主要表现在:

(1)表示时间、范围、程度、推测、频率、数量等有关修饰限制词语要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

(2)约数和确数。无论使用的是约数还是确数,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说、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等。 (4)关联词语的使用,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

表时间已经、早已、一直、渐渐、当时、刚刚、迄今

表程度仅、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格外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少 数、之

一、总共 表数量多、有余、很少、许多

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上下、可算、也许 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往往、通常

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据说

理解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基本题型 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2.某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3.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4.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的角度分析句子。 5.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所处 明确: “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电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明确:强调了图画美的特点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明确:范围上作出的限制,

(4)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明确:范围上作出限制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明确:数量上加以限制

五.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

1.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明确: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明确: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

3.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四、总结

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

《苏州园林》的结构特点:总分的结构 《苏州园林》的语言特点:准确精炼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范文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范文第1篇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冶炼出来的方法; 2.了解冶炼金属的其他方法;3.了解金属的氧化及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