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作文指导课范文
初中英语作文指导课范文第1篇
春的序曲
一、主题的提出:
天气渐渐转暖,春天不知不觉来到了我们身边。刚刚开学,嫩绿的枝桠、盛放的鲜花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学生对“春天”很感兴趣,准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对春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三、时间安排 第二周第八周
三、活动过程:
分组,提出方案(1)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内容:
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活动方式:
讨论、谈话、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1、谈谈本次综合 关于本次实践活动主题“春”想研究些什么?为什么?
2、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
3、各小组制订初步方案。
4、交流,相互补充,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收集春天(两课时)
活动目的:
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各种活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活动内容:收集春天,展示春天
第一课时(2)
活动过程:
1、确定收集春天的地点
小组讨论在什么地方可以收集到春天
2、小组分工活动
第二课时(3) 活动过程:
1、展示;
(1)、把收集能代表春天特征的花、草、已发芽的枝条;或者收集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拍照片、去野外录像等一一展示出来。
(2)、交流根据个人兴趣,喜欢做的和春天有关的各种活动,如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制作活动(制作鸟窝、风筝、风车等简单利用风力的小玩具等)
2、上图书馆或书店找有关春天的资料 (1)、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 (2)、描写春天的散文
校园里的春天(两课时)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认识春天的特征。
2、通过观察春天,培养儿童热爱春天、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内容:寻找校园里的春天、写作《校园里的春天》、交流日记 活动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4)
活动过程:
1、芝麻开门 ------美文导入:
春天到了,真美呀!(这是一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像蛇、熊、青蛙之类的冷血动物都停止了冬眠,爬上地面欣赏春天。小鸟鸣春,百花争艳,小草发芽,燕子(也)飞回来搭窝了,(春天使)(给)大地恢复了万紫千红的气氛。连春雨、春雷都连绵不断地来为我们报春。春天正是播种的好季节,农民伯伯正趁着这个好季节开始播种了,到了秋天就有好的收成。
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母亲,母亲就像大地,母亲生下我们,我们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来过。
人们可喜欢春天了,因为这美丽的春天,给人以新的开始,新的收获,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地完全被绿化了,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整个春天都被绿色覆盖了。我们的校园也更美丽了,你看那------------
2、观察在线------寻找校园里的春天
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 (1)大组小队活动 (2)归队、集合
(3)畅所欲言(自由交流校园中发现的春天)。
第二课时(5)
活动过程:
初中英语作文指导课范文第2篇
2013年11月19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届襄樊初中英语优质课讲课暨说课的学习,经过这次培训使得我收获很大, 此次培训 使我深刻明白这种“生本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此次学习了10位老师的讲课,22位老师说课,一位专家点评,还有一个关于新型课题阅读课的上法。讲课的类型主要是三种:新课操练(sectionA1a-1c)听说课(sectionB1a-1c) 阅读课(sectionB2a-2e). 首先,讲课老师的课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扎实,口语自然流畅,语音纯正,板书有序,采用多种教学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环节紧凑有序,循序渐进,既带动了课堂气氛又引导学生步步落实;课件制作既富有趣味性又有实际意义。说课老师发音尤其标准,有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把英语课堂的原本几环节变得更加生动,同时在课堂设计上转变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锻炼自己。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改变了过去“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设计了大量问答、叙述、表演、讨论等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学习态度,同时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互助、关心和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重视了语言情景的创设和利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情景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些老师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以及身体语言创设了比较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并利用情景讲解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使教学内容既简洁清晰,又形象生动;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语言运用的情景之中,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突出了扎实灵活的语言操练
这些老师从课文的整体着眼,通过情景并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操练新词语和新句型。在操练过程中尽可能地使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尽可能地使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并努力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形式活泼,还充分注意了训练的速度、节奏和密度。
(四)强调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课程的一项主要任务。在这些课中,各位老师坚持做到以语言内容和语言功能为主,以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为辅, 通过叙述、问答、讨论、等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做事,运用语言吸收和传递信息,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将所学语言运用于真实交际。
当然讲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阅读部分,教材理解不够透彻,应把2a-2e当做整体,调整学习顺序,不孤立看,着重阅读技巧及策略,通过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导读导学来做阅读理解;单元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导入不够自然;角色转变不够,新知识导入部分太多,应该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学习新知;语言联系实际时,话题设置不要太高;利用多媒体的同时不能忽视图中插图;听力训练可采取填空,转述,角色扮演等形式展开。
阅读课的目的:reading for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reading for learning the language reading for developing writing skills reading for pleasure 阅读课的流程:读前活动:情感、话题(背景知识)、语言的预测
初中英语作文指导课范文第3篇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
1.教学过程重结论更重过程。教师创设生活情境,通过一个个简单、小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大胆回答;同时对于学生的答案,鼓励、表扬为主,让学生体验参与课堂的乐趣。
2.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三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关注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包括每位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教师的一个个小问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整理的时间,而不是急于告知。对问题的回答,能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学生的答案,都能给予尊重、鼓励,而不是死板固定。另外,老师们都能关注学生情趣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这才是最好的教学。
3.老师们能够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准备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常规热身,也有专项准备,老师们可以从效果和氛围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4、老师们的课体现出一种快速“准备”的意识,也就是说简化准备活动的程序,围绕主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从安静状态较迅速地过渡到主教材的练习中,一般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专项身体练习,既热身又为主教材学习做好铺垫,这种理念值得借鉴学习。
5交往与互动结合。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三位教师都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合作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同时,促进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但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意识淡薄,出现了目标与教学的不一致性的现象。课时教学设计应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在教学实施中要根据教学计划执行并落实到位。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与教学计划有出入,特别是学习目标的达成指向、关键点的教学突破,练习次数和数量上有较大的差距等。教学目标是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取什么特定能力的一种具体明确的陈述。一堂好的体育课要有规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学生)行为特征的预期变化,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情感等方面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体育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认识到目标不是理论的,而是实践的、实在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
2、有的教师上课“花样”很多,但落实知识、技能、方法不够。这样做,有违教学规律,容易贻误学生。我们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每个练习扎扎实实的练,在这些练习中学生的体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初中英语作文指导课范文第4篇
一直以来, 笔者也在苦苦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但依然有如下困惑:
1、母语的负迁移。母语作为学习英语写作的背景, 严重干扰和影响着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 特别是母语负迁移的作用给英语写作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很多“中式英语”, 甚至错误百出。比如: (1) I very like dogs.. (2) I maybe can meet many interesting people.等。
2、英语词汇误用。首先, 词语搭配不当。英语语言有其丰富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包括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等, 如:I hope to come true my dream。其次, 词汇量狭小和拼写错误, 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的词汇量太少, 比如“高兴”就只知道happy, 而“漂亮”就只会用beautiful等。
3、语法错误多。首先, 动词单复数误用。学生常犯这种主谓语不一致的错误, 如:Because they loves me。其次, 时态误用。英语中谓语动词有各种不同的时态, 学生也也常犯这类错, 如:In the future, because everything is free.此外还有语态的、助动词、情态动词的误用等。如:I mighteven will keep a pet dog.
4、句子结构错误。句子结构错误是学生作文中很常见而又较难自我察觉、更正的错误, 包括谓语动词的缺失, 用作句子主语的动词短语等形式错误, 机械照搬中文句式等等。例如:Chongqing will better and better。
5、语篇问题。多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 整篇作文的前后句子缺少必要的衔接关系, 词不达意, 只是把若干句子机械地堆砌。
二、寻理解困
随着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英语写作中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这不得不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教学法。于是, 笔者深入了解了两种常见的英语写作教学法, 即“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过程教学法使笔者多年来的困惑豁然开朗了。
1、过程教学法。“过程教学法”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 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 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它以培养学生掌握交际技能为目的, 要求教学目的交际化, 强调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旨在把注意力从评价、评估学生的成品转向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写作过程。它是一种重视写作过程而非写作成果的教学法。 (付茜庆, 2008)
2、过程教学法的写作模式。过程教学法把写作视为一个过程, 而不仅仅着眼于最终的写作成果。“过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共同的:它注重诸如从资料收集、写作、修改到定稿等所有的写作活动”。 (Tribble, 1996) 他把写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写前准备 (prewriting) 。写前准备是一个输入阶段, 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构思的阶段, 教师通过各种活动, 比如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启发性提问、构建蛛网图等, 这些活动使学生就某一主题获得尽量多的素材。
写作阶段 (composing/drafting) 。学生就上一阶段中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并拟定写作提纲, 在此基础上进行初稿写作。
修改阶段 (revising) 。在完成初稿后, 学生再次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 以分组讨论等形式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讨论自己的初稿, 并按照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
编辑阶段 (editing) 。在这一阶段中, 学生对修改后的文章进行最后润色, 并做适当的补充和删节。
“很多研究证明, 写作是一个循环往复的 (recursive) 、非线性的 (non-linear) 交互过程。写作过程中的各环节相互交织, 相互渗透” (Krashen, 1984) 。除此之外, 写作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商讨、对学生作文的批阅、讲评等都是课堂写作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深入了解“过程教学法”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一直困惑多年的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笔者大胆尝试和创新, 提出了体现新课标且操作性强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即“写前讨论---写作初稿---讨论修改---正式成文---组际交流---教师点评”。下面就是笔者实施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片段。
三、实践探索
众所周知, 在中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 写作的学习难度最大, 作者也一直在探索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这一课题。下面就是作者的一个写作教学片段。
1、组建学生学习小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指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 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 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 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 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Sharon, 1994) 根据沙伦博士的合作学习理论, 我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好的1人、中2人、差1人, 组成4人学习小组。
2、写作课堂教学案例。材料分析:本次写作的材料是学完Go for it (新目标) 八年级下Unit 1 Section A 3a, 要求学生发挥想象, 写写他们未来的生活, 学生可以模仿材料, 设想他们自己未来的生活, 题目自理。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全班共52人, 已经进行合作学习一年半的时间, 全班共分成13个小组, 每组都有一名英语较好的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和同伴交流掌握写英语记叙文 (narrative) 的写法、过渡语 (transitional expression) 、衔接 (cohesive expression) 以及一般将来时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
2、通过同伴间的小组讨论、集思广益、互批互改, 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写作教学模式:
1、写前讨论阶段。让学生默读写作材料3a分钟的时间, 然后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 并找出文中写记叙文的常用短语及句型。比如:will、be going to、in ten years、fall in love with、be able to、live alone、live in、go skating/swimming、keep a pet等。
(只见每个同学仔细地勾画出材料中的主要短语和巨型, 非常积极主动, 随后就开始和同伴讨论材料中的内容, 结合自己勾画的重点, 取长补短, 他们一个个激情万分, 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收集整理材料, 整个教室都动起来了。)
2、写作初稿阶段。学生就上一阶段中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并拟定写作提纲, 在此基础上进行初稿写作。
(这一阶段每个小组都显得稍微沉稳一些, 小组每位成员都在开动脑筋, 独立思考, 此时的教室是鸦雀无声, 只是偶尔看见几只举起的小手, 那是有问题要和老师探讨, 不一会提纲就出来了, 并很快形成初稿。)
3、讨论修改阶段。在完成初稿后, 学生再次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 以分组讨论等形式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讨论自己的初稿, 并按照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
(教室又响起了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声, 特别是第二、三、五、八、九、十一和十三组, 有的同学都激动得站起来了, 有的组还在翻阅字典, 而有的组就只有请老师来批判“这样用对不对?那样写可不可以?”, 说实话老师也是忙个不停, 也在和同学们探究和并给予引导, 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源, 帮助小组解答疑难。)
4、正式成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学生对修改后的文章进行最后润色, 并做适当的补充和删节, 最终成文。
(教室再一次安静, 只有一两个组还有零星的一点声音, 他们还在做最后的修改, 但很快也开始正式成文了。)
5、组际交流阶段。配对小组间互相批改, 并摘录作文中的典型错误和精彩句子, 以及写得好的作文。
(这是小组之间的交流, 他们太激动了, 每个同学的脸上都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因为这是他们和其他同伴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了。教师一定要监控、指导并管理好小组间的交流, 要避免小组成员无序地满教室乱跑。)
6、教师点评阶段。教师收集上一阶段中的典型错误, 让全体学生修改, 分析产生错误原因, 同时表扬并点评写得精彩的作文。
(教师点评要恰当, 当表扬到本组成员的精彩之处时, 他们会发出“也”的高呼声, 这会给小组成员莫大的鼓励, 并会体验到写作带来的乐趣。)
四、反思与启示
(一) 教学反思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商讨、评阅等,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然而每种教学法或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缺点。本教学模式也如此:
其优点:
1、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起草和重写, 这样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修改或重写, 这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2、把写作看作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 学生并非为教师而写作, 而是为了更好地与读者进行交际, 读者不仅是教师, 而且包括同伴。
3、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不断交流, 整个写作过程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里进行,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协调者、答疑者和信息提供者。教师能自始至终进行监控与指导, 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5、注重反馈和评改, 反馈主要来自教师和同伴, 评改以教师、同伴及作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反复修改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不足:
1、占用的课堂时间较多, 尤其是同学之间相互商讨, 教师从头至尾贯穿整个写作过程所需时间过长, 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写作文的技能。
2、由于文化差异, 让其他同学阅读并评价自己的作文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 很多同学在评价他人作文时不愿直言相告, 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小组合作不大胆。
3、同学之间相互商讨的信度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差, 就不可能提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指不出问题的所在。
(二) 教学启示
整个教学都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写作教学, 但就整个过程和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 也有如下启示:
1、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力求用词准确, 交替使用各种句式, 这是学生写作的基础。
2、借助听、说、读, 促进英文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运用阅读缩写、阅读仿写和阅读创写的方法, 并重视学生听和说。
3、重视习作评讲。学生在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秀范文时, 会自然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其次, 习作评讲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4、弱化汉语思维。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往往拿中文语篇思维模式来套用, 结果写出了中文式的英语作文。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一定要弱化学生的汉语思维。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多数学生书面表达 (即写作) 薄弱的原因和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并在深入了解“过程教学法”理论的基础上, 形成独特的写作教学模式, 即“写前讨论——写作初稿——讨论修改——正式成文——组际交流——教师点评”。
关键词:写作课,过程教学法,写作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Shlomo Sharon (1994) .Hand Book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London:Green wood Press.
[2] 彭保良.语篇衔接---中学英语教学中一个有待加强的环节[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 (3) .
初中英语作文指导课范文第5篇
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家是谁?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你能说出有关的两个人物吗?
二、例文指路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载着亲人给我的点滴关爱,我在记忆里搜索,每一滴的琼浆玉液,何时淌入了我的心窝,那么甜蜜。”
“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坏毛病:尿床,三天两头的尿床。那时我寄托在外婆家,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单,第二天就被我尿湿了,日复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为她似乎没有力气打我了,高高地扬起手,却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还很健壮,因为我看到她在池塘边洗尿湿的床单时力气好像很大,而她三天两头的去,却没有说累,说苦。”
“这就是外婆这把茶壶向我倾倒的叫做“爱”的茶,有一点儿苦,却好像也加了糖。”
“我的弟弟,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总会迎上来,笑笑,然后就拉着我到房间里一会儿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味冲进了鼻子里,这是弟弟给我的肯德基,于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灭得一干二净,这是回家后弟弟对我的慰劳。”
“ 这就是弟弟,他是糖,会放进我碗里,让茶变得甜蜜,浓烈。”
“父母给我的爱举不胜举。但让我发现他们给予我爱时,已经很晚。是那一次,我和爸爸去医院,是做胃镜去的,当那根黑黑的管子插入我的口中时,那时爸爸就在门口,我看到了这样一幕,现在他还能在不经意间拔动我的心弦一滴小小的泪珠,是爸爸看着我做胃镜时滴下的,小小的泪珠也许过不了一天就蒸发了,但它却不会在我的心中蒸发。”
“父母的爱是一块冰,放进去时冰凉冰凉的,融化了,才发现爱已经满溢。”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一切的周遭,都会在小碗中添加,那是爱,我的生命就在感受爱与给予爱中慢慢消磨,但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将是幸福的。”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就这样接受着来自外婆、来自弟弟、来自父母的爱的甘霖。周遭被爱包围,我的脸上时时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幸福无比。”
品析写作门径: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载着亲人给我的点滴关爱,我在记忆里搜索,每一滴的琼浆玉液,何时淌入了我的心窝,那么甜蜜。”
“点滴”、“琼浆玉液”这类选词非常精美。“点滴”不仅有形可见,而且紧扣“小小”两字。“琼浆玉液”这一比喻词形象生动地写出这种关爱无比珍贵、万分甜蜜。
“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坏毛病:尿床,三天两头的尿床。那时我寄托在外婆家,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单,第二天就被我尿湿了,日复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为她似乎没有力气打我了,高高地扬起手,却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还很健壮,因为我看到她在池塘边洗尿湿的床单时力气好像很大,而她三天两头的去,却没有说累,说苦。”
此处的细节设计可取,可惜不够到位。那种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没良好的刻画出。
(魏巍《我的老师》里:她高高地举起教鞭,却轻轻地落在石板上。我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发现她爱我们。)
“这就是外婆这把茶壶向我倾倒的叫做“爱”的茶,有一点儿苦,却好像也加了糖。”
把外婆的爱比作“茶”,形象!
“我的弟弟,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总会迎上来,笑笑,然后就拉着我到房间里一会儿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味冲进了鼻子里,这是弟弟给我的肯德基,于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灭得一干二净,这是回家后弟弟对我的慰劳。”
最需要补足的是弟弟的天真活泼之态。 补一笔“我”的欣喜。
“ 这就是弟弟,他是糖,会放进我碗里,让茶变得甜蜜,浓烈。”
把弟弟的爱比作糖,可以! “父母给我的爱举不胜举。但让我发现他们给予我爱时,已经很晚。是那一次,我和爸爸去医院,是做胃镜去的,当那根黑黑的管子插入我的口中时,那时爸爸就在门口,我看到了这样一幕,现在他还能在不经意间拔动我的心弦
一滴小小的泪珠,是爸爸看着我做胃镜时滴下的,小小的泪珠也许过不了一天就蒸发了,但它却不会在我的心中蒸发。”
这是妙句,有窥斑见豹之妙。 实在属于“半两拨千斤”之笔。
“父母的爱是一块冰,放进去时冰凉冰凉的,融化了,才发现爱已经满溢。”
把父母的爱比作了“冰”,应该在上文中比较充分地铺垫“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严爱。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一切的周遭,都会在小碗中添加,那是爱,我的生命就在感受爱与给予爱中慢慢消磨,但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将是幸福的。”
最后一句流于一般化,必须议中有情,给全文漂亮作结。参考: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就这样接受着来自外婆、来自弟弟、来自父母的爱的甘霖。周遭被爱包围,我的脸上时时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幸福无比。”
三、概括指导:
A明确细节描写:细画人物,使笔下人物形神皆备,活灵活现。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人物的特征出发,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重点地对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至内心活动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原先笼统、欠详细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现力。
例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魏巍《我的老师》
例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那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地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朱自清《背影》
B、明确形式的创新:
例
1、---外婆的茶
2、 ---外婆的爱是茶
---弟弟的蜜弟弟的爱是蜜
---父母的冰父母的爱是冰
例
2、亲情的滋润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碗内则是亲情滋润的爱。渐渐地,我越来越满
淡淡的茶
年幼时,怎能体会到外婆给我的爱犹如一杯淡淡的茶?而现在茶香四溢,我懂得了去回味。碗中正因有外婆倾倒的茶而显得恬静、清新。
甜甜的蜜
母亲的爱如蜜汁,不断注入碗内,使碗内常倒映出母亲的微笑。当忧伤、困扰、无奈包围我时,我常这么提醒自己:别忘了,她在丛中笑
坚硬的冰
我感到父亲表面严肃的爱确实如放入碗中的一块冰,融化后,刹时感到无比的清凉、甘甜。
我犹如一只小小的碗,不断地接受着家人的爱。现在我猛然发现:爱已溢出,滋润着我的心田。 *
四、课堂收获:
1、懂得从三个层面入手评改作文,切合语境锤炼语言;
2、汲取范文中的优点并能努力更胜一筹
形式:
1、运用小标题。诸如:外婆的茶---弟弟的蜜---父母的冰
2、前有“序”后有“跋”,或前拟“题记” 后写“后记”
修辞:文章是一条小河,修辞就是这条河上的片片白帆;
文章是一棵绿树, 修辞就是这棵树上的朵朵红花;
初中英语作文指导课范文第6篇
Words: tall
short
nice
heavy
fat Sentence: Linda is tall. Linda is taller than Bill. Mary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Grammar: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教具:应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可以进行比较的。
教学过程 1. Warm up Tall, tall, I am tall. Short, short, I am short.
Nice, nice, I am nice. Heavy, heavy, I am heavy. Fat, fat, I am fat.(这里只要求学生跟着教师做动作,热闹一下即可) 2. Presentation 1)教师做动作,让学生猜形容词。或运用简笔画,让学生猜单词,tall short nice heavy fat,写在黑板的附板书(方便讲完语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2)(导入就用本班同学,本课的重点语言结构是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可通过真实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在咱们班发现一个问题,惊讶一些,引导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老师把现象呈现给大家,就是找三个人,高、中、矮,明显的学生到前面来。让学生发现其现象,老师陈述新句型。)Linda is tall. Bill is taller than Linda. Mary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把这三句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讲台前的三个人猜出并说出汉语意继而给出公式①A is -er than B. the -est of/in .... )
3)然后看一下三个句子,并说一下than是连词,引起比较状语从句,因此从语法角度出发,后面的代词要用主格(即I, he等), 但习惯上却常用宾格(即me, him等)。
4)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英语中表示“比较”要在形容词词尾加-er,表示“最”要在形容词词尾加-est。教师在此可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形容
②C is
词得比阶级和最高级,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short nice heavy和fat四个单词后加er、est,学生根据之前的知识积累不难找出规律。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cold, large, big和heavy等四个单词让学生通过之前找出的规律在词尾加-er和-est(可进行笔头练习)
cold
large
big colder larger bigger
coldest 直接加-er和-est largest 去e后加-er和-est
biggest 双写词尾辅音字母后加-er和-est heaviest y变为i再加-er和-est
heavy heavier 5)根据学生的程度,可扩展特殊的,clever和good/well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并说明双音节单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要在后面加-er和-est,但以er和辅音加y结尾的词仍加-er和-est,如cleverer和heavier。另外说明good和well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better和best,属于不规则变化,除了good和well还有几个词的变化是不规则的,这些将在以后能学到。
3. Drills 1) Words:tall
short
nice
heavy
fat
快速抢答,做动作,在此时教师把chant 教给学生。 步骤:
1、教师示范
2、逐句教
3、加上动作
2)
Sentence:Linda is tall.
Linda is taller than Bill. Mary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计时赛:以组为单位,快速朗读三遍,看那组的时间用的短。就人名进行替换,造句。(教师可用简笔画来帮助教学,例如画三个小人,其三个名字)再画三个球,大小明显,让学生进行替换。
3)操练形容词词尾加-er和-est:教师在附板书中写一些形容词让学生起来说出它们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根据学生的程度,可扩展特殊的,clever和good/well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并说明双音节单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要在后面加-er和-est,但以er和辅音加y结尾的词仍加-er和-est,如cleverer
和heavier。另外说明good和well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better和best,属于不规则变化,除了good和well还有几个词的变化是不规则的,这些将在以后能学到。)
4)用图片和实物操练两个基本句型: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出示其中的一张,上面画三个男孩,一个比一个胖,男孩下面写上人名, Tom、Jim和Sam,操练开始教师指着图片上的人进行示范,Jim is fat. Tom is fatter. Sam is the fattest of the three. 举例之后,教师课出示三个体重不同的动物,让学生表达。依此类推,教师可多准备一些实物、图片的等。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情景。
5. Practice
(1)找朋友的游戏。以组为单位,分成两组,教师可提前做一些单词卡片,打乱顺序,让两个小组进行比赛,看那组最先把单词组成句子。
(2)用小小翻译家操练两个基本句型:如教师用汉语说 “马比兔子重。”“大象是最重的。”让学生说出或写出英文。 6. Sum up
1)总结一下什么是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初中英语作文指导课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