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范文
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入院病历
一、入院病历
一般项目 姓名、性别、实足年龄、婚否、籍贯(须写明国籍、省、市及县别)、民族、工作单位、军兵种、职务或职业及工程、地址、入院日期(急症或重症应注明时刻)、病史采取日期、病史记录日期、病情陈述者(如由患者自述,此项免记)。
主诉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时间短者应记明小时数)。如“持续发热6天,全身红色斑丘诊3天”。同时患有数种重要疾病如肺炎、糖尿病、白血病等,应在主诉中分项列出。
不宜用诊断或检验结果代替症状,主诉多于一项时,应按发生时间先后次序分别列出,如“发热、流涕、咽痛、咳嗽2天”;“多饮、多食、多尿、消瘦5月”;“瘀点、瘀斑、头晕1月”;“劳累后心悸、气急、浮肿反复发作5年余”;“尿频、尿急3小时”。
现病史
1.将症状按时间先后,准确记载其发病日期、起病缓急、发病诱因,每一症状发生的时日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阴性症状亦须记载。
2.在描述症状中应围绕重点并求得系统,如描写疼痛,应阐明其部位、时间、性质、程度及其它相关因素。
3.按系统询问伴同的症状,以免遗漏。
4.过去检查及治疗情况。
5.对意外事情、自杀或他杀等经过详情与病况有关者,应力求客观、如实记录,不得加以主观揣测或评论。
6.书写中西医结合病史时,按中医要求询问有关病史(参考中医科病历要求)。
7.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及记述与理解的方便,分段叙述或结合记录。与本科疾病有关的他科重要伤病未愈仍须诊治者,应分段叙述。
过去史
应记述过去曾患而现已痊愈或无表现的伤病可从简,如目前仍有某些症状、体征及病变,则应从实记明;如系较重要的伤病则宜改在现病史中记述。
1.一般健康状况 健康或虚弱。
2.急性传染病及皮肤病史 按时间先后顺序记载疾病发生时间、治疗结果, 有无并发症。如无传染病及皮肤病史,亦须将与目前病有关而确未发生的传染病及皮肤病名称记入此段中备查。
3.曾否预防接种,其种类及最近一次接种的种类及日期。
4.按系统询问有关疾病,包括五官器、呼吸系、循环系、消化系、血液系、泌尿生殖系、内分泌、代谢、神经精神系、运动系(肌肉、骨骼、关节 )、外伤、手术史,中毒及药物等过敏史。
个人史
1.出生地及经历地(特别注意自然疫源地及地方病流行区,注明迁徙年月)。
2.生活及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程度。
3.过去及目前职业及其工作情况(包括入伍或参加工作、工种或兵种、职务),有无粉尘、毒物、放射物质、传染病患者接触史。
4.月经史 自月经初潮至现在的情况,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闭经年龄,可依下式记录:
初潮年龄 每次行经日数 闭经年龄 经期相隔日数
例如:16 3~4 48 30~32
并应记明月经来潮时有无疼痛,每次月经量、色泽及其它性状,末次月经日期。
5.婚烟史 结婚年月,配偶健康情况;如配偶已亡故,记明死亡原因及年份。
6.生育史 妊娠及生育次数,生产正常否,有无早产或流产、节育、绝育史。
家庭史
1.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的健康状况。如已死亡,记明死亡原因。
2.遇疑有遗传因素及生活接触因素的疾患时,应问明家庭中有无相似患者。对于重要的遗传性疾病,应于充分调查后画出家系图。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应注意光线充分,患者体位舒适,防止受凉,要求手法轻巧、正确,态度和蔼,切忌动作粗暴。检查应全面、系统、循序进行(儿童应依儿科常规执行);对重危患者则根据病情重点进行,灵活掌握。男医师检查女患者时,须有第三者在场。
一般状况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必要时记身高及体重);发育(正常、异常、欠佳);营养(良好、中等、欠佳、消瘦、肥胖);体位和姿势(如屈曲位、斜坡卧位等);面色(如红润、晦暗等);表情(焦虑、痛苦、慢性病容);神志(清晰、嗜睡、半昏迷、昏迷)及言语状态(清晰否、流利否、对答切题否),检查时是否合作等。
皮肤 色泽(正常、潮红、发绀、黄染、苍白),弹性,有无水肿、出汗紫癜、皮疹、色素沉着、血管蛛、瘢痕、创伤、溃疡、结节 。并明确记述其部位、大小及程度等。
淋巴结
全身或局部表浅淋巴结有无肿大,应注明部位(颌下、耳后、颈部、锁骨上、腋部、肘部及腹股沟部等)大小、数目、硬度、有无压痛及活动度;局部皮肤有无红热、瘘管或瘢痕。
头部
头颅
大小,外形正常或有何异常;眉发分布;有无疖、癣、外伤、瘢痕、肿块。
眼部
眼裂大小,眼睑及眼球运动,角膜,结膜,结膜,巩膜。瞳孔(大小,形状、两侧对称否,对光反应、调节反应),视野及视力(粗测)。必要时眼底检查。
耳部 耳廓有异畸形,外耳道有无分泌物,耳珠、乳突有无压痛,听力(粗测)。
鼻部 有无畸形、鼻翼扇动、阻塞、分泌物、鼻中隔异常及嗅觉障碍,鼻窦有无压痛。
口腔 呼气气味,口唇色泽,有无畸形、疱疹、微血管搏动、口角皲裂;牙齿有无缺损、龋病、镶补等异常;牙龈有无溢血、溢浓、萎缩、色素沉着;舌苔、舌质、伸舌时有无偏位,震颤;口腔粘膜有无溃疡、假膜、色素沉着;扁桃体大小,有无充血、水肿、分泌物;咽部有无充血、分泌物,咽部反射,软腭运动情况,悬雍垂是否居中,吞咽正常否。
颈部
是否对称,有无强直、压痛、运动受限、静脉怒张、动脉明显搏动、肿块,气管是否居中。甲状腺有无肿大,如肿大应描述其形态、大小、硬度,有无结节 、震颤、压痛、杂音等。
胸部
胸廓 形状,对称否,运动程度,肋间饱满或凹陷等异常,肋弓角大小,胸壁有无水肿、皮下气肿、肿块、静脉曲张。肋骨及肋软骨有无压痛、凹陷等异常。乳房情况(乳头位置,乳房大小,皮肤性状:有无红肿、桔皮样外观、压痛、肿块等)。
肺脏
视诊:呼吸类型、快慢、深浅,两侧呼吸运动对称否。
触诊:语音震颤两侧是否相等,有无摩擦感。
叩诊:叩诊反响(清音、浊音、实音、鼓音),肺下界位置及呼吸移动度。
听诊:注意呼吸音性质(肺泡音、支气管肺泡音、管性呼吸音)及其强度(减低、增强、消失),语音传导,有无摩擦音、哮鸣音、干罗音、湿罗音。
心脏
视诊: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局限膨隆。
触诊:心尖搏动最强部位,有无抬举性冲动,有无震颤或摩擦感(部位、时间、强度)。
叩诊:左右心界线以每肋间距胸骨中线的cm数记载或绘图表示。须注明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 右cm 肋间 左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听诊:心率及心律,如节律不齐,应同时计数心率及脉率。各瓣音区心音的性质和强度,有无心音分裂及第
三、第四心音,比较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第二音的强弱。有无杂音。
腹部视诊:呼吸运动情况,腹壁是否对称,有无凹陷、膨隆、静脉曲张、蠕动波、局限性隆起,脐部情况。
触诊:腹壁柔软或紧张,有无压痛,压痛部位及其程度,拒按或喜按,有无反跳痛;有无肿块,其部位、大小、形态、硬度,触痛、活动度,呼吸运动的影响,有无搏动及波动等。
肝脏 可否触及。如可触及,应记录肝下缘距锁骨中线肋缘及剑突的cm数。注意肝缘锐钝、硬度,有无压痛,肝肿大时注意有无搏动、表面有无结节 。
胆囊 可否触及,大小,有无压痛。
脾脏 可否触及,如能触及,应注明其表面光否,有无切迹及压痛,硬度,脾下缘距锁骨中线细缘cm数(垂直径AB及最大斜径AC),仰卧及侧卧时脾移动度。
肾
能否触及,大小,活动度,有无压痛等。
叩诊:肝、脾浊音界(上界以肋间计,全长以cm计),肝、脾区有无叩击痛。腹部有无过度回响、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蠕动音(正常、增强、减弱、消失)及其音质与频率,有无胃区振水声,肝、脾区有无摩擦音。有无血管杂音,并记录其部位及性质等。
外阴及肛门
阴毛分布;外生殖器发育,有无包茎、尿道分泌物;睾丸位置、大小、硬度;有无压痛,附睾有无结节及肿痛;精索有无增粗、压痛、结节与静脉曲张;阴囊有无脱屑、皲裂及肿胀。如肿胀,当用透照试验,以明确是否阴囊积液。女性生殖器检查(参见妇科检查)必须有女护士在旁协助,或由女医师检查。肛门检查,有无外痔、肛裂、肛瘘、脱肛、湿疣等,必要时应行肛门直肠指诊或肛门镜检查。
脊柱及四肢 脊柱有无畸形、压痛、叩击痛;脊柱两侧肌肉有无紧张、压痛;肋脊角有无压痛或叩痛;四肢有无畸形、杵状指趾、水肿、静脉曲张、外伤、骨折;肌肉张力与肌力,有无萎缩;关节有无红肿、畸形及运动障碍;甲床有无微血管搏动;股动脉及肱动脉有无枪击音;桡动脉搏动及血管壁硬度。
神经系 四肢运动及感觉、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三头肌腱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巴彬斯奇征、克尼格征等。
专科情况 如外科病历须写外科情况,其它科如眼科情况、妇科情况等,应重点突出、详尽、真实、系统地描写该专科有关体征。参见各专科病历书写要求。
检验及其它检查 入院后24小时内应完成的主要检验,如血、尿、粪常规检验,以及X线、心电图检查等。入院前的重要检验结果可记录于病史中。
小结
用约100~300安,简明、扼要地综述病史要点、阳性检验结果、重要的阴性结果及有关的检验结果。
初步诊断 入院时主要伤病已确诊者可写:“诊断”。根据全部病史及初步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可作出全部现有疾病的初步诊断,分行列出。其次序依下列原则:主要病在先,次要病在后;本科病在先,他科病在后。主要诊断的可能性不止一项时,选择可能性最大的1~2项记上。诊断名称先写病名,其次按需要记明类型、部位、侧别;诊断名称较复杂者,可依病因学诊断、病理学诊断、解剖学诊断、病理生理及功能诊断等依次分行列举。初步诊断记于病历纸右半侧。
当书写中西医结合病历时,西医诊断与中医诊断并列。
签ming
上述入院病历由实习医师、初到进修医师记载完毕签ming后,再由住院医师复阅,用红笔修正后签署全名在其左方,并以斜线隔开。字迹必须端正清楚。
最后诊断 主要疾病确诊后,及时写出最后诊断(记于病历纸左半侧与初步诊断同高),包括病名、确诊日期,并签ming。最后诊断与初步诊断完全相同时,可在最后诊断项目下写:“同右”。最后诊断由住院医师记录,主治医师审后加签ming。
-----------入院记录、诊断讨论及诊疗计划、病程记录,等其它记录
二、入院记录
入院记录的内容、次序,一般与入院病历相同,但一般项目与主诉可连写在成一段,对过去史、个人史、家庭史及体格检查等项目中与本病无关的阴性资料,可适当精简,减少段落。对姓名、年龄、现病史、过去史、家庭史及体格检查项目的小标题,均可适当省略不写。不写小结。入院记录由住院医师记录并签ming,由主治医师审核、修改后签ming于住院医师姓名的左侧。实习医师经主治医师同意书写入院记录,则由住院医师审核、修正及加签。入院记录的最后诊断由主治医师记录及签署。
三、诊断讨论及诊疗计划
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应根据需要(如诊断不易明确或病情严重、治疗较复杂者),撰写诊断讨论及拟定诊疗计划,但须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应包括:
(一)分析讨论 将主要症状、时间、及其演变、体检发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有目的地分条归纳、分析讨论,简明扼要地提出拟诊理由及主要鉴别诊断。切忘刻板地重复入院记录的基本内容。
(二)初步诊断 包括各主要及次要疾病,已证实及未证实者(与入院记录同)。
(三)诊疗计划 根据初步诊断,订出检查项目、完成日期及治疗方案。主治医师必须亲自审定计划,并监督实施。
诊断讨论及诊疗计划内容较简单者,亦可列入病程记录的首次记录中,内容较复杂者则宜并列一段。
四、病程记录
(一)记录时间 入院后的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由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按时间先后次序及时记录。病情危急多变应随时记录;病重者至少每天记录1次;病情较稳定者可视需要简略记载,但至少每周1次。
(二)内容
1.入院后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天完成。主要写病人入院后当天情况,已采取的诊疗措施及已进行的诊疗准备工作情况,病人有何困难,如何协助解决等事项。诊断讨论及诊疗计划如未列专段,则亦可在此段叙述。
2.患者当前的主诉,病情变化、情绪、饮食、睡眠等,体检及检验的重要发现,诊治工作进行情况及对病情的分析要有见解。
3.特殊检查结果及其判断。
4.一切诊疗手术记录,应包括手术步骤、手术的主要所见及手术后患者情况。有关手术科室的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参见有关项目。
5.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及其他上级医师巡诊或会诊时的意见,宜详细准确地加以记录。
6.特殊变化的判断、处理及后果,应立即记入。
7.行政领导的重要意见,患者家属及组织负责人的所交代的重要事项。 8.每一个阶段检查或治疗后的小结,今后诊疗意见,交接班记录。
9.如为中西医结合的病程记录,应记中医辩证施治情况,如证型改变、方药改变、中医的观察分析等。中医或针灸处方应记入中医处方记录单或病程记录。
10.原诊断的修改,新诊断的确定,均应说明理由。
11.凡由值班或代班医师在其值班、代班时间内所作的诊疗工作,均应按病情需要记入病程记录。
12.患者出院时,应在住院病历及门诊病历书写出院记录或出院小结,其内容应包括入院时间、当时情况、病情演变、诊疗经过及经验教训、出院时情况、住院日数、最后诊断及嘱咐。
附 病程中一般常规工作
下列常规工作由实习医师或住院医师完成;由实习医师完成者,住院医师负责审核。
(一)病程记录 按前述病程记录要求书写。
(二)高压 入院时血压正常者,连测2天,每天1次;血压升高或降低者,酌情加测量次数。
(三)血液常规 除入院时进行常规检查外,以后应按病情需要确定复查项目、时间及次数。如急性发热者每1~3天1次;长期发热者每周至少1次;应用对血液系统有影响的药物或放射治疗的患者,每周至少检查2次。
(四)尿常规 至少检查1次。发热患者或治疗期间可能发生肾损害者每周至少2次。
(五)粪常规 至少检查1次。如发现有问题按需要进行复查。
(六)检验记录 血、尿粪 常规检验结果,应及时转抄于检验记录单上(包括日期、检验结果、检验者)。或与其他检验报告单同样,按报告日期顺序自上而整齐地贴于专用纸左边,每张检验单上缘可用蓝黑笔(重要阳性结果可用红笔)简要记明检验日期,以利查阅。如采用新式顶端记明检验日期及结果的报告单,则可免加注。
五.转科记录
(一)转科的联系 因病情需要他科治疗者,经会诊征得他科负责医师和本科主治医师同意后方可转科;紧急情况下,住院医师亦可直接联系转科。
(二)转出记录 转科前由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书写转出记录,内容包括:
1.一般项目 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2.现病史与所转科有关的病史,重要的过去病史。
3.体检、检验和其他检查的重要发现;
4.本科曾进行的治疗及其效果。
5.病情演变情况、本科意见及会诊意见;
6.诊断或初步诊断。
(三)转入记录 按入院记录内容包括入院后诊疗经过扼要书写,因须以本科疾病为主,故其记述内容可能与原有入院病历不同。
六、出院记录
患者出院前由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书写,内容基本类似病历摘要:入院时情况及各种检查结果,入院后诊疗情况及病情好转、缓解、痊愈程度,出院日期及住院日数;出院诊断,出院嘱咐。
七 、死亡记录
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救治无效而死亡,应立即书写死亡记录,内容包含:病历摘要、住院期间病情演变、抢救经过、死亡时间、死因、经验教训、最后诊断。
八、再次入院病历
患者再次住院,应在病历上注明本次为第几次住院,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书写内容有别:
1.因旧病复发再次住院,须将过去病历摘要及上次出院后至本次入院前的病情与治疗经过,详细记入病历中,有关过去史、个人史、家庭史可从略。
2.因新患疾病而再次住院,须按完整的住院病历格式书写,并将过去的住院诊断列入过去史中。
九、特别记录
为便于总结临床经验,提高医疗质量,进行教学与科研,对于某些常见伤病及特殊治疗经过,可拟订某些特别记录表格并按规定填写。特别记录表格不得代替正式病历与病程记录。
十、病历摘要
(一)填报手续 转院、出院或院外会诊等需要病历摘要者,由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书写。经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审签后送交医务处审阅盖公章,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患者或护送人员带去或交邮寄。
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入院记录
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二、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
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1:患者入院48小时内有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如果暂时无主治医师时副高以上职称医师代替主治医师首次查房﹚
2:患者入院72小时内应有科主任或副高以上职称医师首次查房记录。
3:主治医师每周不少于2次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不少于1次。对诊断不清、治疗不顺利的疑难危重患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的查房记录。
四、日常病程记录
1:对于手术患者,术前1天须有手术医师查房记录,术后当日有参加手术医师术后即时完成的病程记录,术后连续3天应有术者或上级医师查房的病程记录,所有患者出院前一天应有上级医师查房的病程记录,自动出院患者应有出院当天的病程记录。
2: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需要至少每天记录1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病重患者,且病情稳定者,至少2天记录1次;普通患者,一般是三级护理且病情稳定者,至少3天记录1次;新入院患者应有连续3天的病程记录(首次病程记录算在内)。
五、交接班记录
1:交班记录应当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书写完成。 2:接班记录应当由接班医师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
六、转科记录
1:转出记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书写完成﹙紧急情况除外﹚。 2: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
七、阶段小结
连续住院时间超过一个月时要有阶段小结
八、抢救记录
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九、会诊记录
常规会诊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10分钟内到场,并在会诊结束后即刻完成会诊记录。
十、手术记录
术后24小时内完成,危重患者即刻完成。 十
一、手术清点记录 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十
二、出院记录 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 十
三、死亡记录
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十
四、死亡病历讨论记录
患者死亡一周内或尸检报告出来后进行 十
五、麻醉记录 麻醉实施中书写
十六、麻醉术前访视记录 麻醉实施前﹙术前﹚ 十
七、麻醉术后访视记录 麻醉实施后﹙术后﹚ 十
八、术前小结 手术前完成
十九、术前讨论记录 手术前完成
二
十、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疑难病例讨论结束后当天完成 二十
一、出院病历
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目前本院病历规范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本院中医骨伤系列经验方剂辨证施治应用不好,生搬硬套,因而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缺乏个性化,深度和内涵不够。
(二)病历中各部分尤其是重要的大段落部分如“首次病程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阶段小结”和“出院记录”书写不规范。
(三)临床医师与住院患者接触频度不够,对患者病情变化观察不细致,因而病程记录不详实,千篇一律,有粘贴内容的嫌疑。
(四)病历不能按时归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临床医师书写病历的技能不熟悉,尤其是对中医病历书写中对四诊八纲和辨证施治理论掌握不深透,部分医生觉得病历书写很困难。
(二)对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理论掌握和运用技巧生疏。
(三)科室对运行病历与出科病历质量适时监控不力。
三、持续改进措施
(一)反复深入对临床医师进行病历规范书写,尤其是中医病历规范书写的法律法规进行培训、考试考核,争取较快提升临床医师的病历规范书写能力。
(二)院科两级领导要对持续改进全院住院病历规范书写质量给与足够重视。病历书写质量使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保障的晴雨表,是衡量医院整体诊疗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医院法制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的外在表现。因此,注重病历质量的持续改进,是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保障度的重要途径。
(三)注重临床医师队伍建设,形成高、中、低层次和结构合理的医师队伍,尤应注意引进病历书写的熟手,充实医师队伍,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执行奠定良好的软实力基础。
(四)科室主任要严把运行病历与出科病历质量关,做到运行病历随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责成纠正;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必须亲自审查后签字,避免签字流于形式。出科病历每份必须亲自审查定级,严格控制乙级病历出现率,绝不能让丙级病历过关,这是病历质量持续改进最关键的环节。
(五)病案委员会每季度举行一次全院病历质量讲评会,表扬病历书写优秀的医师,批评与处罚病历书写一直较差甚至出现丙级病历,病历迟迟不能按时归档的医师,如果拒不改进,可视其不能胜任住院医师淘汰。
(六)医务科要把归档病历抽查作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控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每月抽审病案不得少于归档病案数的10%,且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病案质量奖惩决定与绩效挂钩,执行斗硬。
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的永恒主题,病历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综合反映。病历的规范书写反映了医院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五月份有关专家对我院进行了等级医院的复评,其中病案评审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总体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但也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而因为临床工作的繁忙,我们很多科主任及质控员也不太重视病案质量的管理,到6月份为止,几乎没有一个质控员上交病历质控单,也就是说今年以来病历质量控制就等于零,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医务科认为到了不得不整改的时候,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项整改措施
一、 领导重视,科室积极参与
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历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文书已逐步走向公开,这也是在病历管理上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各医疗机构的业务建设普遍有所加强,虽然生化学、细菌学、X线、超声波、CT、核磁共振、同位素及电子计算机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病历的地位不可动摇,仍是建立诊断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病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在加强业务管理和质量控制基础上,加大对病历质量控制方面的力度,各位临床科主任要把病历管理作为诸多医疗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我院领导在病历管理上已经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病案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有院长亲自担任组长,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位科主任因为业务工作繁忙往往有所忽略,据此我们提出重整病历质控员队伍,由各科主任选拔责任心强,工作积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做质控员(具体要求另述),配合医务科做好工作。
二、质控管理内容完备,流程流畅,奖惩措施有力
医院这几年已经逐步完善了病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并以文件形式发至各临床科室,只是最近两年因为不断增加的繁重工作,而使得文件基本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希望通过本次整改,能使质量控制的内容趋于完备。
质控流程在我院已经有过几次改变,但流畅程度一直是一个问题,在此我们重申一下病历质控流程:临床医师-接受规范化病历书写培训(最主要是针对新进人员)→质控医师对本科室所有住院病历进行质量检查,并把发现的问题(包括好的和坏的)回报科主任→科主任每月抽查十份有质控员检查过的病历,将结果及整改情况上报医务科→医务科随机抽取全院归档病历的5%有各科室质控员轮流集中检查,并将病案书写缺陷及问题记录并反馈给本人→院部根据检查结果对病历书写医师进行相应的奖惩。
病历书写的奖惩措施医院一直都在做,但不是十分有力,在此建议将病历书写质量的好坏与科室奖金挂钩,奖可以重奖,罚可以重罚,并可以挂网公示,而对医生本人而言,病历书写质量应与个人职称晋升关联,比如说在五年内发现书写有一份丙级病历或三份乙级病历的医师可以延缓晋升或延迟聘任。
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年
月
日
科别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主诉:同住院病历。
病史:主症发生的时间、病情的发展变化、诊治经过及重要的既往病史、个人史和过敏史等。
体格检查:记录生命体征、中西医检查阳性体征及具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特别要注意舌象、脉象。
实验室检查:记录就诊时已获得的有关检查结果。 诊断:中医诊断:包括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
处理:(1)中医论治:记录治法、方药、用法等。
(2)西医治疗:记录具体用药、剂量、用法等。
(3)进一步的检查项目。
(4)饮食起居宜忌、随诊要求、注意事项。
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一、目的要求
(一)学习产科病史特点,采集产科病史的技巧和内容。
(二)学习产科病历书写的格式和内容,并掌握要点。
(三)掌握产科腹部四段触诊和骨盆测量的方法,了解辅助检查方法等。
二、内容
采集产科病史首先应自我介绍,然后有礼貌地询问病史,应有必要的提醒、肯定、重复或插话,避免暗示和指责,体现人文关怀。包括以下内容:
1.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毒物接触)等同内科病历要求。
2.主诉:患者就诊、或住院的主要原因(症状、时间)。
3.现病史:产科主要症状及问病史中应注意之要点:
常规询问月经史、尿妊反阳性时间、有无早孕反应,以及早孕反应的程度描述、发热、致畸因素,胎动时间,早孕期有B超核实孕龄情况,以便核对孕周。产前保健开始时间,是否定期产科保健、血压、糖筛、B超有无异常。如有异常,询问诊疗经过。基础血压、孕期体重增加。特别注意以下症状:
(1)腹痛: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间歇时间、有无规律、疼痛的性质、部位、伴随症状,有无诱因等。
(2)阴道出血:发生时间、诱因、持续时间、出血量、颜色、有无排出物、伴随症状。
(3)阴道流水:诱因、持续时间、性状、颜色、有无异味、伴随症状。
(4)血压升高:诱因、伴随症状,诊疗经过。
(5)血糖升高:饮食习惯、运动、诊疗经过。
4.既往史:过去有无全身其它的主要疾病及目前情况。手术史
5.月经婚育史:初潮年龄、周期、量、痛经、末次月经。结婚年龄、流产、早产、足月产各几次、末次分娩时间、分娩方式、有无难产、死胎、死产史、产后出血史、新生儿体重、是否存活、有无畸形、避孕方法。丈夫健康情况、遗传病等。
6.个人史、家族史:重点是高血压、糖尿病、双胎、遗传病等。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体重、身高;发育、营养、及精神状态,注意步态、身高,身材矮小(<145cm)常伴骨盆狭窄;心脏;脊柱及四肢有无畸形;乳房发育,乳头大小及有无凹陷;下肢有无水肿;体重,妊娠晚期每周增加不应超过500g 。
2.产科检查:包括腹部四段触诊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肛门指诊。
(1).腹部检查:孕妇排尿后仰卧在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肌放松。医师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视诊:注意腹形和大小。腹部过大、宫底过高/腹部过小、宫底过低代表什么?尖腹或悬垂腹提示什么?
触诊:手测宫底高度,软尺测宫高及腹围。四段触诊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是否衔接。前3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第4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
第一步手法:医师两手置于宫底,测得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然后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位。胎头和胎臀触诊特点是什么?
第二步手法:医师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从上到下进行。如何分辨胎背和胎儿肢体?
第三步手法:医师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
查清是胎头或胎臀,然后左右推动判断是否衔接。判断衔接的标准?
第四部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对胎先露的判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入盆程度。
听诊:胎心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
外测量:间接判断骨盆大小及性状。
①髂棘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23-26cm②髂嵴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嵴最宽点外缘距离,正常25-28cm。
③骶耻外径:孕妇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由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第五腰椎棘突下缘的距离。(第五腰椎棘突下之找法: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5 cm,相当于米氏菱形窝顶点)。正常为18-20cm
④坐骨结节间径:孕妇仰卧位,双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8cm 属正常。
⑤耻骨弓:两拇指指尖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拇指分别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所形成的角度。正常8090度。
内测量:孕妇取仰卧截石位
骶耻内径(对角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12.5~13cm。检查者右手食指、中指伸入阴道,测量中指尖至此接触点的距离。测量时中指尖触不到骶岬上缘表示>12.5cm。减去1.5-2cm代表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
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10cm(可容6横指)。检查者一手食、中指伸入阴道,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代表中骨盆横径。
骶坐切迹宽度(骶棘韧带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为坐骨棘与骶骨下段间的距离。将阴道内的示指置在骶棘韧带上移动,能容纳3横指(5.5~6cm)正常。
(3)阴道检查:孕妇早孕初诊时应双合诊。孕24周-36周做骨盆内测量,36周后应消毒后行内测量。
(4)肛门指诊:了解骶骨弯曲度,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骶尾关节活动度、出口后矢状径。确定胎先露部是什么,位置高低(以坐骨棘平面为标准)。孕足月时进行宫颈评分(宫颈位置、质地、消退程度、开大程度、儿头高低位置)。
3.胎儿体重估计
(三)辅助检查:血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唐氏风险筛查、HBsAg、抗HIV、抗HCV、梅毒抗体,心电图,彩超。必要时进行眼底、凝血功能、DIC、羊水染色体检查。
(四)作出诊断:按主要诊断、次要诊断顺序记录。
(五)首次病程:简要记录以上病史及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疾病的初步诊断。写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拟定相应的诊疗计划,包括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三、方法
1.同学在课前预习“产科病史及检查”。教师指导讨论产科病史重点,并在模型上示教宫高、腹围测量,四段触诊方法,胎心听诊。骨盆内外测量。
2.分配病房病人,询问病史,作全身一般检查后,与教师一起作产科检查,根据病史及检查所见,拟出临床诊断(印象)。练习书写产科大病历,病历小结。
四、教具
内容包括:皮尺、骨盆测量器、模拟人、手套、窥阴器等。课件。
缓解分娩疼痛方法一:热敷
把一个装有麦麸的布袋用微波炉加热几分钟后放在背部,这的确有助于减轻宫缩引起的分娩疼痛。麦麸袋能保持热度达1小时或更长时间。问问你的助产士在哪里可以买到麦麸袋。
或者,也可以用装满热水(不是开水)的水瓶代替,用一条毛巾把它仔细裹好,然后放在背部。
别忘了按摩也能提供热量。找人帮你按摩背部,这能使你背部的皮肤发热,并能刺激你的身体产生天然的止痛物质。
当宝宝的头部经过产道要出来的时候,可以拿一块柔软温热的绒布敷在你的会阴部(位于阴道后部与直肠之间),这有助于缓解产道被拉伸的感觉。
缓解分娩疼痛方法二:呼吸
把精力放在你的呼吸上,是熬过每次宫缩的好办法。在宫缩开始时深吸一口气,在呼气的同时,放松身体。然后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嘴和两颊的肌肉保持放松。不必太在意你的呼吸有多深,而要保持一个良好的节奏。用鼻子吸气,柔和地用嘴呼出,如此反复。在每阵宫缩开始加剧和逐渐减弱的时候,尽量把精力放在呼吸上。 当宫缩结束后,要放松一下。
缓解分娩疼痛方法三:休息
在产程的初期,让自己准备好应付疼痛的最好方法就是好好休息,保存体力。躺在床上或椅子上,尽量把自己弄得舒舒服服的。你可以在身体周围塞上枕头和靠垫,喝温暖、香甜的饮料,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看看电视,要好好休息!如果你没有在产程的早期忙东忙西,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你会发现应付痛苦的宫缩会容易很多。
缓解分娩疼痛方法四:变换姿势
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