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保健食品标签标识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71

保健食品标签标识范文第1篇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国内销售的一切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

第三条 本规定所用定议如下:

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

功效成分:指保健食品中产生保健作用的成分。

食品标识:即通常所说的食品标签,包括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说明书。借以显示或说明食品的牲、作用、保存条件与期限、食用人群与食用方法,以及其它有关信息。

最小销售包装:指销售过程中,以最小交货单元交付给消费者的食品包装。

主要展示版面:指消费者选购商品时,在包装标签上最容易看到或展示面积最大的表面,一般的食品销售包装至少有一个表面可用作主要展示版面。

保健食品专用名称:表明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产品物理形态、主要加工工艺等食品属性的名称。

保健食品作用名称:在保健食品名称中,用于表明保健食品主要作用的名称部分。

保健作用声明短语:以短语形式,对保健作用的简单介绍或描述。

第四条 保健食品标识与产品说明书的所有标识内容必须符合以下基本原则:保健食品名称、保健作用、功效成分、适宜人群和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必须与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所载明的内容相一致。应科学、通俗易懂,不得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宣传。应与产品的质量要求相符,不得以误导性的文字、图形、符号描述或暗示某一保健食品或保健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的相似或相同。不得以虚假、夸张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符号描述或暗示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也不得描述或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疾病的功用。

第五条 保健食品标识与产品说明书的标示方式必须符合以下基本原则:保健食品标识不得与包装容器分开花。所附的产品说明书应置于产品外包装内。各项标识内容应按本办法的规定标示于相应的版面内,当有一个“信息版面”不够时,可标于第二个“信息版面”。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说明书的文字、图形、符号必须清晰、醒目、直观,易于辨认和识读。背景和底色应采用对比色。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说明书的文字、图形、符号必须牢固、持久,不得在流通和食用过程中变得模糊甚至脱落。必须以规范的汉字为主要文字,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少数民族文字或外文,但必须与汉字内容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并书写正确。所使用的汉语拼音或外国文字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计量单位必须采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

第六条 保健食品标识与产品说明书必须标示本《规定》附件1所规定的各项内容,其标示方式必须符合本《规定》附件1所规定的相应要求。

第七条 凡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说明书的标示内容或标示方式不符合本《规定》者,依照《食品卫生法》第四十

五、四十六条处罚。

第八条 本规定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规定由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保健食品标识与产品说明书的标示内容及其标示要求、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说明书必须标示以下内容,其标示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保健食品名称

1、必须采用表明保健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当以原料或功效成分名称作为专用名称时,该原料或功效成分必须是产生主要保健作用的原料或功效成分之一。

2、在采用表明保健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的同时,可使用能表明该保健食品保健作用的保健食品作用名称。当有多项保健作用时,可同时采用多个保健食品作用名称,也可采用能综合性地表明所有保健作用的保健食品作用名称。保健食品作用名称应是词组或短语。

3、在采用表明保健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的同时,可使用“新创名称”、“版号名称”或“商标名称”。还可同时使用按2规定所采用的保健食品作用名称。

4、当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

5、不得使用国家已规定作用的药品名称;不得使用人名、地名、代号及夸大或容易误解的名称。

6、保健食品名称应标于最小销售包装的“主要展示版面”的明显位置。当同时使用按

1、2和3规定所采用的专用名称、保健食品作用名称和其它名称时,这些名称应平行排列,字体可大小有别,但都应以宽大或粗体字书写,应端正、清晰、醒目,并大于其它内容的文字。

二、保健食品标志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1、当“主要展示版面”的表面积大于100个平方厘米时,保健商品标志最宽处的宽度不得小于2厘米;

2、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分为上下两行,上行为“卫食健字()第×号”,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3、由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标志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应并排或上下排列标于“主要展示版面”的左上方。

三、净含量及固形含量

1、按以下计量单位标明食品的净含量:

液态食吕:用体积,单位为:毫升、升或ML、L;

固态与半固态食吕:用质量,单位为:克、千克,或g、kg。

2、销售包装中含有固、液两种物质的食品,除标明净含量外,还必须标明该销售包装中所有固形物的总含量,用质量或百分数表示。

3、同一销售包装中的保健食品分装于各容器或以相互独立的形态包装时,应在最小容器的包装上标示该容器中保健食品的净含量。同时,销售包装的保健食品净含量应标示为最小容器的数量乘以(×)最小容器中的保健食品净含量,或独立形态的保健食品数量乘以(×)单一形态的保健食品净含量;

4、净含量应标于“主要展示版面”的右下方,应与“主要展示版面”的底线相平行。

四、配料

1、各种配料必须按其使用量大小依递减顺序排列。食品添加剂列于后。

2、如果某种配料是由两种以上的其它配料构成的复合配料,标示该复合配料时,应在其名称后的括号内按使用量依递减顺序列出构成该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名称。

3、配料、复合配料、原始配料的名称必须使用能表明该配料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或国家、行业标准中的规定名称。食品添加工剂名称必须使用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规定名称,营养强化剂名称必须使用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规定名称。

4、配料应标于“信息版面”的上方或右侧,标题为“配料表”。

五、功效成分

1、所有功效成分均以每100克或100毫升,或每份食用量的保健食吕计算其实际含量,实际含量可以用平均值表示,也可以用含量范围表示。实测值的允许偏差范围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执行。

2、能量

(1)凡通过调整食品中的能量产生保健作用的保健食品,必须标示食品中的能量含量。

(2)能量以KJ(Kcal)表示。

3、营养素

(1)已列入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营养素,其名称应使用该标准规定的名称。

(2)各营养素的单位如下所列:

蛋白质、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以克为单位;

脂肪及脂类物质以克或毫克为单位;

总碳水化合物以及分类碳水化合物以克为单位,应以百分比标示其中的蔗糖含量;膳食纤维以克为单位;

维生素以毫克、微克或国际单位为单位;

矿物质以克、毫克、微克为单位。

4、其它功效成分

其它功效成分依不同物质以克、毫克、微克或其它单位标示。微生态产品需标示在保质期内所含每种活性生物体的数量。

5、功效成分应标于“信息版面”,位于“配料表”之后,标题为“功效成分表”。

6、“功效成分表”应以表格形式排列,各功效成分以产生保健作用的大小依递减顺序排列

六、保健作用

1、保健作用应与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所载明的内容相同。

2、不得用“治疗”、“治愈”、“疗效”、“痊愈”、“医治”等词汇描述和介绍产品的保健作用,也不得以图形、符号或其它形式暗示前述意思。

3、保健作用应标于“信息版面”,位于“功效成分表”之后,标题为“保健作用”。

4、可在“主要展示版面”的保健食品名称附近标示保健作用声明短语,短语的字体不能大于保健食品名称的最大部分。

七、适宜人群

1、适宜人群的分类与表示应明确。

2、当保健食品不适宜于某类人群时,应在“适宜人群”之后,标示不适宜食用的人群,其字体应略大于“适宜人群”的内容。

3、适宜人群应标于“信息版面”,位于“保健作用”之后,标题为“适宜人群”。

八、食用方法

1、应准确标示每日食用量或每次食和量。食用量可以以质量或体积数表示,如××克,××毫升。也可以每份量表示,如只、瓶、袋、匙

2、如销售包装中有小包装时,食用量应与小包装的净含量有对应关系。如小包装的净含量为10毫升,食用量可标示为每次10毫升。

3、如不同的适宜人群应按不同食用量摄入时,食用量应按适宜人群分类标示。如儿童每日食用量:10克,成人每日食用量:20克。

4、应标示保健食品食用前的调制、勾兑、加工等方法,可用图形或符号辅以说明。

5、当保健食品的食用量过大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或不适宜于发挥保健作用时,应在食和方法后,标示不适宜的食用量,其字体应略大于“食用量”的内容。

6、必要时,应标示食用保健食品时的食物禁忌或其它注意事项。

7、食用方法应标于“信息版面”,位于“食用量”之后,标题为“食用方法”。

九、日期标示

1、保质期的标示可采用下列方式:

A、保质期个月

B、保质期至

C、在之前食(饮)用

D、之前食(饮)用

2、日期的标示为年-月-日,如1996-08-12。

3、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应标于“信息版面”,位于“食用方法”之后,标题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十、贮藏方法

如保健食品的保质期与贮藏方法有关,应标示其贮藏条件与贮藏方式。保健食品的贮藏方法应标于“信息版面”,标题为“贮藏方法”。

十一、执行标准

必须标示所执行的标准代号和编号。执行标准应标于“信息版面”,标题为“执行标准”。

十二、保健食吕生产企业名称与地址

1、保健食品制造、分装、包装的企业名称和地址,进口保健食品的国内进口商或经销代理商的名称和地址必须与依法登记注册的相一致。

2、进口保健食品必须标示原产国、地区(港、澳、台)名称及国内进口商或经销代理商的名称。

3、保健食品制造、分装、包装的企业名称,进口保健食品的制造企业及其原产国(地区)的名称可标于“主要展示版面”,也可标于“信息版面”。在“主要展示版面”时,应标于“主要展示版面”的下方,并与底线相平行。保健食品制造、分装、包装企业的地址,进口保健食品的国内进商或经销代理者的地址于“信息版面”,位于“执行标准”后。

十三、特殊标识内容

1、经电离幅射处理过的保健商品,必须在“主要展示版面”的保健食品名称附近标明“辐照食品”或“本品经辐照”。

2、经电离辐射处理过的任何配料,必须在配料表中的该配料名称后标明“红辐照”。

保健食品标签标识范文第2篇

根据国家营养调查结果,我国居民既有营养不足,也有营养过剩的问题,特别是脂肪和钠(食盐)的摄入较高,是引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通过实施营养标签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必须标示营养标签内容,一是有利于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指导公众科学选择膳食;二是有利于促进消费者合理平衡膳食和身体健康;三是有利于规范企业正确标示营养标签,科学宣传有关营养知识,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2、什么是营养标签?

所谓食品营养标签,是指在肉类、水果、蔬菜以及其它各种加工食品上描述其热能和营养素含量的标志。就是在食品的外包装上标注营养成分并显示营养信息,以及适当的营养声称和健康声明。一般来说,食品营养标签包括营养成分(营养信息)、营养声称和健康声明三大部分。只标明营养成分的为一般性食品标签,而食品营养标签必须标明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占日摄入量的百分比,也就是营养信息。

3、营养标签主要内容有哪些? 营养标签包括下列内容:

(一)营养成分;

(二)营养声称;

(三)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4、营养标签标示哪些营养成分? 营养标签必须标示下列营养成分:

(一)能量

(二)蛋白质

(三)脂肪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四)碳水化合物

(五)钠

5、何为核心营养素?

核心营养素是食品中存在的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营养素,摄入缺乏可引起营养不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摄入过量则可导致肥胖和慢性病发生。本标准中的核心营养素是在充分考虑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慢性病发病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贸易需要与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而确定的,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四种。

6、什么是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凡是能量和营养成分物质符合营养声称要求的食品,可以根据自身的营养特性,在食品营养标签上标注《规范》中功能声称的标准用语。

营养声称包括:

(一)营养素含量声称:指能量或者某营养素含量“高”、“富含”、“低”“无”等的声称;

(二)含量比较声称:指能量或者某营养素与基准食物或者参考数值相比“减少”或“增多”的声称。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均可以在食品标签上声称(标示)营养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但是只能声称某种营养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得声称或暗示有治愈、治疗或防止疾病的作用,“不得声称所示产品本身具有某种营养素的功能”,这是为与保健食品划清界限。经过批准的保健食品已经证实产品本身可以调节人体机能,而营养素本身具有的功能取决于人体摄人量,因此不能声称产品本身具有某种营养素的功能。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指某营养成分可以为之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7、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有哪些?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包括:生鲜食品;现制现售食品;包装总表面积≤100cm2或最大表面面积≤20cm2的预包装食品;包装饮用水;每日食用量≤10g或10mL的食品;乙醇含量≥0.5%的饮料酒类。

8、如何识别食品营养标签、选择安全食品?

如何识别营养标签:营养标签上有“1+4”的强制标识,也就是能量加4个核心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

食品营养标签上“营养素参考值%”表示食品中所合营养成分占全天应摄入量的百分比。

看营养标签选食品第一步:看看营养标签。

保健食品标签标识范文第3篇

一、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概述

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即截取其他生物 (包括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 的基因片段并移植到特定的生物上最后生成的一种可直接食用的食品或者可作为加工品的原料。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社会上争议不断。鉴于转基因食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国际上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 现今通行的转基因检测方向有两种, 一是检测转基因食品重组后的脱氧核糖核酸 (简称DNA) , 二是检测转基因食品重组后的DNA的产物蛋白质。其中直接检测DNA的方法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简称PCR) , 其操作简便且灵敏;定量检测中主要检测方法为实时荧光定量PCR, 其结果更为可靠且检测成本较低, 是由美国于1995年研究发明的。此外, 国际上主要从三个层面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危害性进行考量:潜在食物毒性、食物致敏性以及抗生素的抗药性。然而, 目前国际上和官方未出现有关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实验证明或者实例, 即无充足证据认定转基因食品是非安全性食品, 即使其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风险。

二、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背后的利益导向

针对粘贴制度, 美国共分为两大阵营, 一是以联邦政府和转基因食品厂商为主的对美国现行的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的支持人士, 二是以美国公众和公共利益组织为主导的提倡对转基因食品标签强制性粘贴的反对人士。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立法宽松, 以自愿为主, 属于转基因厂家自律型管制, 而美国政府实施该政策有其背后的深刻原因。首先, 从国际层面观之, 宽松的政策有利于转基因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 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既得利益。其次, 从国内层面观之, 政府的宽松政策使美国国内多方利益群体获得实惠。此外, 美国有关生物科技的科研机构也能通过研发转基因作物获得来自粮食生厂商的经济支持、享有由知识产权带来的利益。最后, 从成本效益分析, 若是强制加贴转基因标签,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公司将大大提高其生产成本, 而国家相关检测局也要加大投入建立一套完备的检测系统以履行其监督职能。综上, 从支持者的角度, 实行宽松型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效益大于成本。

要求对美国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实行强制标签的反对者则强调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潜在风险给人体健康带来的非预期性效应。首先, 是涉及转基因食品的潜在毒性。其次, 是涉及转基因的食物致敏性。最后, 是涉及抗生素的抗药性。综上, 从反对者的角度, 实行强制性标签粘贴制度更有利于保障人体生命健康。

三、美国正当的自愿性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

美国理性分析了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各种形势, 确立了非强制性标签粘贴制度, 实施正当的自愿性标签制度, 且其法律制度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自1986年至2001年期间, 美国设立了一个管理结构针对全美国的转基因食品进行普遍管辖。其中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简称FDA) 是最直接的承担确保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部门, FDA管理美国的转基因食品主要依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 该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食品、添加剂等进行规制。其一, 禁止掺假食品的流通。其二, 禁止滥用食品添加剂。其三, 禁止使用错误标签。避免使用错误的或者是令消费者误解的标识。

第二个阶段是自2001年开始, 2001年1月, 在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其他国家纷纷实行强制标识制度的压力下, FDA提出了《转基因食品自愿标识指导草案》, 对需要标识的转基因食品做出了具体规定, 主要有以下四类:即存在值得关注的性质差异、所含成分的食用方法或者食后结果存在争议、存在反映其性质差异的营养物质和存在某种过敏原的转基因食品。此外, FDA还发布指导性文件正式通过了自愿性标签制度, 即生产者或销售者可以根据市场趋势或消费者偏好, 在满足FDA指导的前提下, 自行决定是否对产品加贴标签以及以何种方式加贴标签。

四、依托于严格监管下的美国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看似是以自愿为主, 包括是否对转基因食品加贴标签以及加贴内容为何, 其主要依靠厂家自律, 看似极其维护转基因食品厂商的利益, 但其深层次体现的是国家基于完备安全高效的转基因监管体制下对转基因厂商理性思考、衡量利弊的大力鼓励和严格要求。

美国对待转基因食品奉行可靠科学原则和实质等同原则, 即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是相同的 (假设或者推测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是无差别的) , 除非二者在组织结构、营养特质等方面与同源食品有显著差异, 并达到法律规定应当予以粘贴标签的标准, 才予以特殊管理。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的有关法律在实施过程具有较强的威慑力和权威性, 违反法律将产生的严重后果让转基因生产者恪守法律, 谨慎履行商家基本的保障食品安全的义务, 间接上使得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较好地实行。

美国对新的转基因作物的监管严格, 体制周密完备, 层层监督以最大限度降低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的风险。美国的转基因监管体系中除了直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管的FDA以外, 还包括美国农业部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简称USDA) 、环境保护署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简称EPA) 和FDA下属的动植物检验检疫处 (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 简称APHIS) 。

由此可见, 美国完备的转基因食品审查监督制度是实行自愿性标签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在此制度框架下, 存在对人体健康危害、对环境危害风险的转基因作物的厂商依照该制度不得不严格执行该程序以确保其安全性。至于其余的“传统”的转基因食品则无需通过此繁琐程序进入市场, 该厂商则可以依据州际贸易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自行决定是否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加贴标签。美国宽松的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是基于排除了可能性风险的前提下给予转基因厂商最大限度的经营自由权利并能够切实地满足消费者对有关食品安全范围内的信息需求的兼顾各方权益的理性制度。

五、美国理性建构制度下带来的社会争议

美国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基于理性考量, 确立了非强制性标签粘贴制度, 针对美国现今发展情势而言, 宽松的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有利于美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发以及转基因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 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各个层面都对美国有极大益处。反之, 若要求强制粘贴转基因食品标签, 其巨大的成本是美国政府以及转基因厂商不得不考量的因素。此外, 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并无统一定论。由此分析, 宽松的政策下的转基因食品发展可以说是利极大于弊的。

六、美国给中国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的启示

美国是世界转基因作物第一大种植国, 同时也是拥有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类最多的国家, 其农业转基因技术领先世界, 而美国的转基因技术之所以获得长足发展与其支持性的政策密不可分。从现实层面分析,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 自然灾害频繁, 国内的粮食产量不足以供应内需, 部分需要依赖进口, 而我国是世界上转基因技术较发达的几个国家之一, 若能充分利用此技术则将极大程度地缓解我国的粮食危机, 提高我国粮食战略储备, 极大降低被美国垄断农业市场、以及政治、军事上被其挟制的风险。良法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转基因技术想要蓬勃地发展, 法律在这个过程则是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我国只有不断完善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 转基因食品才能真正获得成长的土壤和温床。借鉴美国以自愿为主、非强制性的转基因食品标签粘贴制度, 我国也可降低强制标签的成本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七、总结

食用任何食物都存在风险, 就同一种食物而言, 搭配不同的食物甚至会产生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不同的体质食用也会导致不同的食用后果。转基因技术同理可言, 作为一项现代生物技术, 其产生效益但又孕育社会风险, 于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国家而言, 为增强转基因食品的竞争力, 其采取宽松的标签政策, 降低其生产成本, 然而这一非强制性的标签粘贴制度难免触及他方的利益。因此, 基于理性考量, 目前社会若强力推行强制性标签粘贴制度将会面临诸多来自政治、经济和科技的阻力, 且不利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而国家和立法机关的职责就是在不损害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前提下, 进行多方面协调以达到大致的平衡, 谨慎立法, 使得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和生产者的自由言论以及贸易权得以保障, 最终, 根据“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的原则, 让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也是一项法律所应当要完成的最终使命。

摘要:美国大力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 在成本—效益基础上理性考量, 实施宽松型标签粘贴制度。文章以转基因安全的检测技术为切入点、阐明美国实行该政策的生物基础, 并剖析了该制度背后的利益导向以及风险考量, 进而建立起现行标签制度与监管制度的有机联系, 此外, 呈现了关于美国非强制性标签制度的社会争议, 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及分析旨在为转基因标签制度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成本—效益,自律型监管制度,一般被认为是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迁.美国转基因食品管制制度研究[J].东南亚研究, 2006.

[2] 宋金田, 柳鹏程.转基因食品标识管制比较及启示[J].甘肃农业, 2006.

[3] 张忠民.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法律剖析[J].社会科学家, 2007.

[4] 张洪瑞, 朱其松, 宋克勤, 高苓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检测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 2008.

[5] 卢洁, 施向东, 莫祺红, 李小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与检测技术[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6] 付文佚, 王长林.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核心法律概念解析[J].法学杂志, 2010.

[7] 周楠, 周建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8] 夏冰.论美国对转基因食品不实施强制性标签制度的原因[D].郑州大学, 2011.

保健食品标签标识范文

保健食品标签标识范文第1篇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国内销售的一切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第三条 本规定所用定议如下: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