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术后临床护理论文范文
鼻窦炎术后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初产妇80例,全部入选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舒适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SAS评分、VAS评分、CORT水平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3天S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干预组剖宫产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术后24 h VAS评分较术前1 h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术后24 h CORT水平较术前1 h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促进产妇的术后恢复,减轻产后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 剖宫产;舒适护理;应激反应;疼痛
Effect of comfortable nursing care on stress response and pai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SUN Chao1 FENG Suwen2
1.Delivery Room,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Zhoushan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Zhoushan 316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the Affiliated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06, China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 Comfort care; Stress reaction; Pain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现代护理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真正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舒适护理(comfort care,CC)是一种全面整体的护理模式,主要是使患者的生理、心理达到理想的状态,更加关注患者的感受,强调要以爱心来对待每一位患者,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1]。剖宫产手术是挽救母儿生命、解决难产的有效措施[2]。剖宫产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加上手术应激,容易使产妇围术期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影响母婴安全[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初产妇80例,排除术前应用对血压、心率有影响药物的患者及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能够正确表达主观感受。年龄19~43岁,孕周均为足月,孕周37~40周。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36例,高中及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19例。其中自愿要求剖宫产40例,因自然分娩困难需行剖宫产40例,全部入选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产妇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对症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术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着重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舒适护理 入院第2天由经过培训的护师根据手术安排深入病房访视手术分娩者,向其介绍手术室情况及设备用途,使产妇了解手术室环境,减少因手术室神秘感对产妇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告知术中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针对患者不同的焦虑心理给予耐心解释、鼓励和支持,使其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前营造家庭化氛围,病房中安装空调、电视机及独立卫生间,待产床均有屏风阻隔呈独立单元,保护产妇隐私;根据产妇喜好布置床铺,如选择彩色床单使产妇愉悦;待产床均可升降并设置有床上用餐桌,方便产妇休息及用餐。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娴熟,减少疼痛等不良刺激,并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1.2.2 术中舒适护理 手术过程中予消毒、铺巾等操作,使腹壁处于充分暴露状态,切开子宫的下段,在下腹与耻骨的2 cm联合处做好纵行切口,逐层切开腹腔,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切开子宫后取出胎儿,剥离膀胱反折,用血管钳刺破胎膜后,清洗羊水,取出胎儿。在宫体内注射20 u催产素,选择纱布擦拭宫腔,防止宫腔感染。检测子宫和双附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无异常,关闭好腹膜,清点好缝针、纱布和手术器械。
1.2.3 术后舒适护理 (1)基础护理:告知产妇家属术后注意事项,切口敷料出现渗血、渗液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及妥善固定。做到每日清洁口腔,冲洗会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勤换内衣。及时为患者擦身,更换衣物。鼓励产妇早日下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机体的恢复。(2)体位舒适护理:术后产妇头垫枕头平卧2 h后,根据产妇意愿选择舒适体位。①半侧卧位:使产妇重力支点在肩胛骨及髂骨后侧,下臂置于胸前,肘弯曲,上腿膝关节及髂关节弯曲,下腿略微弯曲,上臂置于胸前,产妇后背及肩部用一长枕支托,以防肢体外转;②侧卧位:使产妇左或右侧卧位,两手臂向前,膝关节及髂关节弯曲,上面的腿较下面的腿弯曲度大,身体重力支点在髂骨及肩胛骨上;③低半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3)疼痛护理:术后会伴有剧烈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产妇的伤口情况,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症处理措施。若疼痛较严重,应予抗生素和镇痛剂,避免出现伤口感染;还可以采用音乐疗法来转移产妇的注意力,引导产妇进行深呼吸。(4)生活护理:术后产妇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做好口腔、会阴、皮肤护理,保持病房内安静、干燥,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5)饮食护理:剖宫产后6 h指导产妇进食流质类饮食,待肛门排气后逐渐过渡为半流质类食物。期间避免摄入辛辣、刺激及产气类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宜,少进食高脂、易产气的食物。(6)指导母乳喂养:产前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母婴同入病房2 h即可指导产妇开奶,让婴儿交替吸吮两侧乳房,并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有利于乳汁的分泌、释放,促进子宫的复旧。
1.3 观察指标
1.3.1 产妇焦虑心理状态评价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进行产妇焦虑心理状态评分, SAS累计得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症状[4]。每例产妇分别于入院第2天、术后第3天进行测试,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测试,问卷回收率达100%。
1.3.2 疼痛程度评价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6]。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会监制的VAS卡,分为10个等级,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疼痛评估时用直尺量出疼痛强度数值即为VAS评分[5]。
1.3.3 应激反应评价 于术前1 h及术后 24 h 取产妇静脉血10 mL,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T)浓度[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SAS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产妇入院第2天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产妇SAS评分分别较入院第2天比较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术后第3天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产妇SAS评分比较(x±s,分)
注:术后第3天与入院第2天比较,*t=6.239,#t=5.178,P<0.05
2.2 两组产妇术后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3。干预组剖宫产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产妇术后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比较(x±s,h)
2.3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4。干预组产妇术后24 h VAS评分较术前1 h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术后24 h VAS评分较术前1 h也显著降低(P<0.05)。
表4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比较(x±s,分)
2.4 两组CORT水平比较
见表5。干预组产妇术后24 h CORT水平较术前1 h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产妇术后24 h CORT水平较术前1 h也显著降低(P<0.01)。
3 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术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作为一种创伤性手术,术后易使产妇感觉不适,再加上许多产妇对于剖宫产不够了解,精神非常紧张,惧怕手术失败和术后的疼痛感等,从而出现心率过快、血压升高、呼吸紧促、血糖增加、肌肉紧绷等应激反应。因此,除了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选择外,如何帮助产妇有效应对手术应激,舒适地渡过围手术期是产科护理的关键[7]。
舒适护理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护理概念,其核心就是通过综合护理措施,使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达到愉悦的状态,并在治疗过程中减少产妇因创伤、疼痛等反应产生的负面情绪,使产妇感受到一种舒适、愉快的体验,以此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和满意度[8]。在剖宫产术中,舒适护理指予以产妇人文关怀,使产妇处于身心比较自在、放松、安宁,焦虑及抑郁程度较低的状态。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关注产妇的生理反应,还应针对产妇的心理状况给予积极的指导。入院时的心理援助及指导对产妇具有重要作用。为产妇营造舒适的环境,热情接待孕妇及家属,了解其心理状况并进行心理评估及针对性指导,消除不良心理因素,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9]。本研究对两组产妇的焦虑心理进行评价,表2结果证实,术后第3天两组产妇SAS评分分别较入院第2天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术后第3天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与王茜[10]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研究证实,手术可以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剖宫产手术,孕妇担心手术带给自己的风险,易使产妇产生焦虑情绪,而这种焦虑情绪会增强应激源的强度,从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10]。施晓华[11]研究证实,对72例剖宫产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71例实施常规护理,采用焦虑量表(SAS)评价产妇情绪。结果显示,舒适护理组术前1 d、术后2 d SA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舒适护理组T1、T2时段MAP、HR、DBP、SBP、CORT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说明舒适护理干预可消除产妇焦虑情绪,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增加松弛反应,降低应激反应,从而进一步促进产妇快速康复。
本研究通过CORT水平评价两组的应激反应,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妇术后24 h CORT水平较术前1 h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剖宫产麻醉前是患者心理状态最紧张时期。患者入室后,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要和蔼可亲,以便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手术期间应该保持手术室内安静,注意保暖,密切配合手术进行,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鼓励,在患者出现宫缩时,帮助患者按摩腹部,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并对每一步操作进行解释,以取得患者配合,提高术中舒适度[12-15];术后通过实施基础护理、体位舒适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表3、4结果显示,干预组剖宫产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产妇术后24 h VAS评分较术前1 h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舒适护理可以促进产妇术后恢复,减轻产后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16]。
综上,对剖宫产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促进产妇的术后恢复,减轻产后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 闫荣花.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0):4153-4154.
[2] 柳青梅.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西部中医药,2014,27(8):140-141.
[3] 余新珍.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1):163-164.
[4] 金海燕,何兰娟,叶彩眉. 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患者疼痛及应激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6):111-113.
[5] 肖辉丽,曲延丽.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择期剖宫产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0):110-111.
[6] 陈兰英.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63-65.
[7] 刘伟,王晓玲,徐永霞.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运用的效果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2013,(7X):47-48.
[8] 李月萍.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3,(6):59-60.
[9] 常卫华,郭玉兰. 舒适护理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1):66-67.
[10] 王茜. 对68例剖宫产产妇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3):157-158.
[11] 施晓华. 围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 健康研究,2014,34(1):61-63.
[12] 李跃琼,李霞,冯智慧,等. 围术期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 (35):286-287.
[13] 杜满姣. 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孕妇应激反应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1,39(3):271,273.
[14] 蒋廷婵,师春莲,高爱英,等.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应激反应的观察与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4):121-122.
[15] 李建霞.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应激反应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4,35(21):4777-4778.
[16] 卢建飞.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2,18(2):126-127.
(收稿日期:2015-01-06)
鼻窦炎术后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结肠癌患者59例, 男性为41例, 女性为18例, 年龄为59~82岁, 平均为 (68.6±2.7) 岁, 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及排便习惯的改变, 19例出现贫血症状, 27例腹部可触及包块。经钡剂灌肠、腹部CT、结肠镜检查等确诊为结肠癌。肿瘤部位:升结肠为15例, 乙状结肠为9例, 横结肠为8例, 降结肠为8例, 结肠脾曲为9例, 结肠肝曲为10例。患者均行结肠癌根治术。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 有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 2例肠粘连, 对症治疗后好转,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
2 护理
2.1 体位护理, 加强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监测, 预防并发症
患者手术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 回病房后患者应该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防止误吸引起呼吸困难, 待清醒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半卧位, 这样有助于患者腹腔和盆腔的引流, 并减轻切口缝合处的张力, 但应注意臀部应垫气圈或海绵垫, 以减轻肛门受压[2]。患者由于年纪大、创伤、麻醉等诸多因素, 术后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 加强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监测是保证患者康复的有利条件。患者术后24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2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 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和出入量情况并做认真的记录,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给予监测心电监护、动脉血气分析,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结肠癌术后患者应该禁食、禁水, 待肠蠕动恢复后方可进食, 老年患者耐受力差, 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 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疼泵或药物治疗;积极预防感染,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
2.2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 加上年龄较大体质较弱, 对手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术后又由于疼痛、创伤的侵害, 常常表现为悲观、失望和情绪的低落, 我们护理人员应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和苦恼, 开导和安慰患者, 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 消除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 由于患者身体的个体差异的不同, 对疼痛的阈值和耐受力也各不相同, 我们应该进行个体化护理, 用音乐和其他愉快的事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物或止痛泵,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早日康复并出院。
2.3 引流管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术后带有胃管、引流管, 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妥善放置固定好, 防止扭曲、打折、受压、脱出, 并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等并及时记录, 术后2~3d后如正常可拔除引流管, 如发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4 肠造瘘口的护理
患者行肠造瘘口, 在造瘘口开放前应保持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用凡士林或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造瘘口, 保护肠管, 并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 防止感染。术后2~3d可开放造瘘口, 并观察造瘘口肠管的血运情况, 观察大便是否通畅, 如出现腹胀、腹痛、大便排出困难时, 应注意检查造口是否狭窄, 及时给予扩张利于粪便排出。如造瘘口肠粘膜水肿, 可用50%硫酸镁湿敷, 促进其消肿。由于造瘘口初期粪便排出无规律而且稀薄, 容易诱发细菌感染, 应嘱患者家属在患者排便后用温开水擦洗造口周围皮肤, 并涂抹氧化锌, 防止患者皮炎和感染的发生[4]。
2.5 加强营养护理
患者术后禁食, 应通过静脉通路补充营养, 因此, 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严格记录24h出入水量。肛门排气后, 可给予流质饮食, 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 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低脂、多维生素、蛋白质食物, 并给予含纤维素食物, 刺激肠蠕动, 增加排便次数, 排出肠道内毒素和有害物质。
3 体会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是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加强营养, 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我们护理人员应掌握结肠癌的发作特点和原因, 掌握术后各项护理技能, 并不断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轻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老年患者根治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9例结肠癌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结果 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 有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 2例肠粘连, 对症治疗后好转,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是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护理,提高患者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敬.结肠癌手术17例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2:118~119.
[2] 吴珊珊, 罗丽兰, 林雪玉.12例结肠癌肝转移同步切除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8) :7476.
[3] 潘延娟, 张官田.结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0, 1:126~127.
鼻窦炎术后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 其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46~78岁, 平均61岁;食管癌24例, 贲门癌8例;鳞癌23例, 鳞腺癌5例, 腺癌3例;病例分期 (TNM) Ⅱa期3例, Ⅱb期11例, Ⅲ期18例;食管胃颈部吻合6例, 主动脉弓上吻合14例, 主动脉弓下吻合12例。颈部采用套叠式或单层吻合法, 胸内采用套叠式吻合法。发生时间为:术后早期 (4d内) 6例, 中期 (4~13d) 20例, 晚期 (14d以上) 4例。
1.2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术后均有持续发热、胸痛、胸闷, 严重者出现高热、呼吸困难, 尤其进食后胸痛、持续高热达39℃。左右, 最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如乏力、心慌或休克状态。血常规化验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等, X线检查见气胸或液气胸, 口服造影剂现造影剂从瘘口外溢, 口服亚甲蓝后抽出的胸液呈蓝色。颈部吻合口瘘主要表现为颈部切口红肿、疼痛、甚者破溃, 溢出液有胃液、痰液或脓液等。
1.3 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瘘发生较晚, 颈部吻合瘘及瘘口比较小的患者, 采用:立即禁食, 留置胃管, 持续胃肠减压;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静脉通道补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合理给予广谱高效抗生素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手术治疗:对于瘘出现较早、瘘口较大的胸内吻合口瘘, 并且身体状况良好的采取二次开胸手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大网膜、胸膜片覆盖修补术或食管胃插入式再吻合术。
2 结果
保守治疗18例, 手术治疗14例, 经1周~2个月治疗, 痊愈28例死亡4例。
3 讨论
目前食管癌、贲门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手术中上消化道的吻合是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与患者的死亡息息相关, 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1) 吻合口发病原因:早期瘘多由于术者技术操作不当, 吻合口封闭不严;中期瘘多因吻合口处缝线感染, 组织坏死穿孔;晚期瘘多因患者营养不足, 低蛋白、缝线慢性感染引起[3]。早中期瘘因患者体质差, 又在术后2周内, 死亡率较高, 本文死亡的4例患者早期1例, 中期2例。 (2) 吻合口的诊断:早期瘘症状较重, 体温持续升高达39℃以上, 一般单纯使用退热药不易控制, 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脉搏心率加快。听诊术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局部浊音或鼓音, 胸腔穿刺抽出的是气体、脓液或胃液。结合血常规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X线造影见造影剂自吻合口外溢, 口服亚甲蓝后抽出的胸液呈蓝色即可确诊。 (3) 吻合口的治疗: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要根据吻合口瘘发生的时间、部位、大小及患者的整体状况而定。早期的胸内吻合瘘, 症状较重, 病死率很高, 应争取在瘘口发生6h内开胸探查, 清洗胸腔, 清除坏死组织, 对1cm以下的瘘口, 可做局部修补[4];对于中、晚期吻合口瘘, 应胸管通畅引流和胃管减压吸引, 给予有效抗生素。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我们提倡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全面, 费用低, 安全, 操作简单, 可长期实施。不能耐受经鼻置管者果断行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无法足量时, 可经中心静脉补充静脉营养。 (4) 吻合口的预防:术前准备要充分, 对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给予有效补充, 治疗各种并发疾患, 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术中严格手术操作规程,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注意避免胃壁损伤及血肿的发生, 吻合食管避免游离过长, 食管黏膜保留长度略长于食管肌层, 保证吻合口两端的血供;胃的游离要足够, 确保吻合口无张力;将胸胃放于食管床中, 防止术后胃扩张[5];术中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无瘤操作, 减少胸腔污染机会, 加强术后管理, 保持各种引流通畅,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保守治疗18例, 手术治疗14例, 经1周~2个月治疗, 痊愈28例, 死亡4例。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严格操作规程, 不断提高手术技巧, 加强术后管理, 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吻合口瘘
参考文献
[1] 邵令方, 王其彰.新编食管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69~670.
[2] 周成林, 吉春宇.生物蛋白胶联合胸膜掩盖预防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3) :258~259.
[3] 李文华, 杨仁杰, 赵廷常.食管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47.
[4] 孙衍庆, 宋鸿钊.现代手术并发症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3:548.
鼻窦炎术后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160例患者均有鼻塞、流脓鼻涕症状, 其中男72例, 女88例;患者年龄为19~67岁, 平均年龄为 (40.5±3.8) 岁;患者病程为2~24年, 平均为 (10.6±2.7) 年。伴头痛者70例, 伴嗅觉障碍者75例。根据海口会议分型分期标准[2], 160例患者分型分期, 如表1所示。术前均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CT鼻窦部冠状位及水平位检查。术前3d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下表面麻醉及局部麻醉。术前CT检查提示炎症较为严重者、流脓鼻涕较多者给予鼻内窥镜下上颌窦冲洗治疗。伴鼻息肉者, 术前早晨空腹口服激素, 术中鼻内窥镜下用电动吸割器将息肉切除。伴鼻中隔偏曲者, 给予偏区矫正术。术后根据鼻腔内出血情况给予明胶海绵填塞止血。
1.3 术后处理
术后5~7d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4~48h内根据患者鼻出血情况将鼻腔填塞物取出, 1周后去除鼻腔内凝血块、吸出分泌物, 并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每天1次, 冲洗2~3周。1个月后根据患者鼻腔内分泌物情况, 患者每2周或4周来医院复查并清理1次, 3个月后每1个月清理1次, 6个月后每6个月清理1次。直至术后复查1年。
注:与Ⅲ型比较, *χ2=7.98, *P<0.05;**χ2=7.16, **P<0.05
1.4 疗效评定标准[3]
治愈即患者自觉无鼻塞症状, 无头痛脓涕, 鼻内窥镜下各鼻道、鼻咽部干净, 鼻道黏膜上皮化, 鼻窦窦口通畅且患者自觉嗅觉恢复良好。好转即患者无或有轻微鼻塞, 头痛脓涕未见或较少, 鼻道黏膜不完全上皮化, 鼻窦窦口通畅。无效即患者鼻窦炎症状未减轻或有加重现象。有效包括治愈及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SPSS 13.0进行处理分析。2种分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其中P<0.05表示两型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为12个月。其中治愈114例, 治愈率为71.25%;好转31例, 好转率为19.38%, 总有效率为90.63%。治愈114例中, Ⅰ型40例, Ⅱ46例, Ⅲ型28例。好转31例中, Ⅰ型4例, Ⅱ型14例, Ⅲ型13例 (表2) 。无效者15例, 均术后9~12个月复发, 行第2次手术。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属于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疾病, 鼻内窥镜的发展为慢性鼻窦炎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法。因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可于直视下操作, 术中鼻腔内鼻道、鼻窦等解剖位置能清晰辨认, 术中出血较多时也可通过边吸引边用高频电凝[4], 因而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从本组研究中, 我们可以看到, 对1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手术并随访12个月, 其总有效率达90.63%, 这充分说明了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手术临床疗效较好, 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因而从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 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手术临床疗效较好, 尤较为适用于慢性鼻窦炎分型为Ⅰ、Ⅱ型患者。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鼻窦炎病因复杂, 且其疗效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 故开展该项手术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及做好术后复诊等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鼻内窥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的160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1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为12个月。160例总有效率为90.63%, 其中治愈114例, 治愈率为71.25%, Ⅰ型治愈者40例, Ⅱ治愈者46例, Ⅲ型治愈者28例;好转31例, 好转率为19.38%, Ⅰ型好转者4例, Ⅱ型好转者14例, Ⅲ型好转者13例;无效者15例, 无效率为9.37%, 均术后9~12个月复发且行第2次手术。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手术临床疗效较好, 尤较为适用于慢性鼻窦炎分型为Ⅰ、Ⅱ型患者。
关键词:鼻内窥镜,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田涌泉.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6~137.
[2] 林尚泽.成人的腺样体.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1, 25:123~124.
[3] 陈方军.鼻窦炎鼻息肉术后115例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l4:240~241.
鼻窦炎术后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患者总共126名, 年龄17~46岁, 平均26.3岁。其中经产妇42例, 未产妇84例, 全部有刮宫病史, 刮宫1次者54例, 刮宫2次者33例, 3次者25例, 4次以上者14例。
1.2 发病时间
126例患者中有104 (82.54%) 例在人工流产术后1~3个月就诊, 22 (17.46%) 例在人工流产后3~6个月内就诊。
1.3 临床症状和体征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人工流产术后出现闭经或者月经量过少、下腹痉挛性疼痛、肛门坠胀、宫颈举痛、下腹痛反跳痛以及附件包块等。有时经血可经输卵管逆行流入患者腹腔.在临床上症状酷似宫外孕, 国外文献将此征称之为异位妊娠综合征[1]。辅助检查:腹部B超显示:子宫正常或者稍增大, 子宫内膜薄、内膜线不清、宫腔或盆腔积液, 一侧附件可探及包块, 周期性腹痛时可探及宫腔有暗红色血液。尿HCG检测阴性。其中下腹疼痛为周期性, 与月经来潮有关。
2 治疗及结果
处理原则:主要有手术分离粘连, 促进子宫内膜生长, 防止再粘连等。
手术治疗:确诊后即予解除粘连治疗。首先使用宫腔探针从宫颈外口向内探至宫颈管时有阻力感, 探针扩张后有暗红色或着褐色的血液流出, 使用宫颈扩条依次进入官腔, 做扇形钝性分离以分离宫腔粘连面, 解除粘连后放置宫内节育器, 来防止宫腔的再次粘连。3~6个月后取出。治疗一般一次手术即可获得成功, 下次月经即可恢复正常以及腹痛消失。而患者宫腔粘连严重或者分离困难者, 要在宫腔镜下或着B超引导下进行分离。分离术后要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部分患者使用造人工周期的方式治疗2~3个月, 以刺激子宫内膜的生长。帮助子宫内膜的修复, 恢复患者的月经周期。
本组全部126例患者治疗后解除粘连。73例宫颈粘连以及48例轻、中度宫腔粘连分离至宫腔形态完全恢复至正常;5例重度粘连, 经过宫腔镜引导治疗后宫腔形态也基本恢复正常。全病例中有112例 (88.89%) 恢复了月经周期, 另外14例 (11.11%) 经治疗半年后月经来潮。而下腹疼痛、肛门坠胀的患者经积极抗炎治疗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人工流产[2]是指妊娠14周以内, 由于疾病、防止胎儿先天性畸形、遗传病以及非法妊娠等原因而采用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手术。人工流产的手术包括负压吸引术以及钳刮术。人工流产术后一个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宫腔粘连。
3.1 宫腔粘连的病因
人工流产操作时的对子宫的创伤以及术前慢性生殖系统炎症和手术后的感染是引起子宫粘连的主要原因, 也是引起月经量减少原因[3]。不规范的宫腔操作可以导致本病原因是由于孕妇妊娠期的子宫壁柔软, 在实行刮宫术时容易造成刮宫过深从而破坏子宫内膜以及基底层而发生宫腔粘连。同时不正规的扩宫、负压吸引时间过长、负压过高、钳刮时间长、吸头或刮匙反复带负压进宫口及子宫过度屈曲、等均可加重子宫的损伤, 尤其是宫腔狭窄、黏膜薄的子宫内口处。其次术前的慢性宫颈炎、宫颈管黏膜炎以及子宫内膜炎等也可能增加粘连的机会或者加重粘连的程度[4], 这是因为各种炎症在术前或者术后没有彻底治疗的情况下, 会把细菌带入宫腔引起宫腔感染也成为宫腔粘连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资料表明
人工流产术引起子宫粘连未产妇高于经产妇。这是因为未产妇的宫口较紧并且宫颈较长, 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较多, 宫颈扩张困难, 手术容易造成宫颈损伤。此外由于未产妇精神紧张, 不合作, 使得手术时间延长, 对产妇损伤重, 容易造成宫腔粘连[5]。所以未产妇要选用合适的避孕方式尽量避免行人工流产术。
3.3 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粘连的预防措施
(1) 积极实行计划生育, 采用合理的避孕方法, 减少意外怀孕的几率, 从而避免人工流产。 (2) 需要实行人工流产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流产方式, 首选药物流产方式, 其次在人工流产时为避免器械扩宫腔损伤宫颈管, 在手术之前使用米索前列醇。在发现不全流产的患者要尽早实行清宫术, 来减少并发症。早期清宫手术较容易, 因为此时宫颈柔软松弛, 子宫收缩变小, 孕囊基本排出, 子宫内膜基底层紧密, 可以保护子宫内膜基底膜免受损伤, 仅做宫腔的搔刮即可;后期清宫时宫颈变硬, 宫口闭合, 加上可能存在的残留组织机化以及炎性增生, 增加手术难度, 也增加子宫内膜的损伤程度[6~7]。 (3) 人工流产前后及清宫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对于人工流产前妇科检查时发现如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宫颈管黏膜炎以及子宫内膜炎等的患者要积极治疗, 等待炎性反应消失后, 再行人工流产术以减轻感染机会。尤其是性活跃期的妇女, 如果不注意性卫生, 在生殖道损伤时很容易感染病原体[8]。手术后要禁止性生活1个月, 以保证患者子宫的恢复。在手术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一定要正规操作, 要适合选用吸管, 吸管负压要合适[9], 清宫时不要紧贴子宫壁以免损伤到内膜基底层, 不过度搔刮宫腔。扩张宫颈时动作要轻柔, 并按照扩张器的号码逐个进行扩张, 防止宫颈管创伤。 (4) 有存在子宫粘连高危因素的患者, 制造人工周期, 保护子宫内膜的生长及完整性。
3.4 结语
宫腔粘连作为人流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可能造成患者的月经不调, 妇科炎症, 甚至不孕不育等。所以宫腔粘连需要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同时, 应加强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 减少人工流产, 来降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讨论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妇产科126例宫腔粘连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 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全部126例患者治疗后解除粘连。73例宫颈粘连以及48例轻、中度宫腔粘连分离至宫腔形态完全恢复至正常;5例重度粘连, 经过宫腔镜引导治疗后宫腔形态也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宫腔粘连需要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同时, 应加强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 减少人工流产, 来降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宫腔粘连,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学会.试析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的治疗与预防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8) :21.
[2] 白崇梅, 陈凤芹, 王桂云.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6) :34.
[3] 葛秦生, 连丽娟.生殖内分泌与妇科疾病诊治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24.
[4] 陈慧玲.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31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 2010, 22 (8) :1454.
[5] 郭瑞乔.人工流产引起宫腔粘连58例临床分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4 (2) :169.
[6] 毛丹青, 傅林风.防治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综合措施[J].临床医学, 2008, 28 (5) :65.
[7] 杨爱娟.294例青年女学生人流的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 2009, 21 (10) :1825-1826.
[8] 刘淑敏.209例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5, 12 (24) :323.
鼻窦炎术后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 男35例, 女17例, 年龄28~76岁, 平均年龄51.3岁。原发肿瘤部位:升结肠17例, 横结肠6例, 降结肠9例, 乙状结肠20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24例, 中分化腺癌9例, 低分化腺癌17例, 黏液腺癌2例。肿瘤Dukes分期:Dukes B期18例, C期25例, D期9例。
1.2 复发时间、部位及临床表现
术后24个月内23例, 24~36个月10例, 36个月以上19例。吻合口复发15例, 腹腔、盆腔内种植复发22例, 手术区域局部复发8例, 肝转移4例, 肺转移2例, 骨转移1例。临床表现:肠梗阻31例, 腹部肿块27例, 便血、腹痛、腹泻8例, 无症状复发2例。CEA升高32例, CA19-9升高20例。
1.3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3例, 手术治疗49例。根治性切除30例, 姑息性切除19例。
2 结果
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非根治性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平均9个月 (3~20个月) , 30例根治性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平均26个月 (8~48个月) , 生存期超过1、2、3年分别有15、8、7例。
3讨论
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导致结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对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高危人群进行密切随访, 早期发现和诊断, 并调整相应的后期治疗方案, 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Dukes分期是结肠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2]。国内外大多数临床资料显示, Dukes A期、B期、C期结肠癌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0%~15%、20%~40%及40%~60%。本组复发的肿瘤均为Dukes B期、C期的中晚期结肠癌, 原发肿瘤的分化程度是肿瘤复发的另一重要因素。Harris等[3]报道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的复发率分别为0、0.28%、和6.8%。结肠癌大多为高或中分化腺癌, 生长相对缓慢, 分化差的腺癌, 术后复发时间较早, 这可能与分化差的癌细胞增殖分裂迅速, 多呈浸润性生长, 细胞容易脱落种植有关。无瘤操作以及对腹腔脱落癌细胞和微小转移灶的处理至关重要。严格掌握无瘤操作原则, 规范手术操作。术中对恶性肿瘤的探查、挤压和过度牵拉, 可导致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循环, 引起播散和转移。
早期发现复发病灶, 及时再次手术予以切除, 对延长病人生存期有重要价值。复发时的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 常不引起重视。因此在术后2年内应严密随访, 每隔3个月复查1次, 特别是对那些高危复发人群如Dukes B期、C期及肿瘤分化差者更应跟踪随访。术后2年内复查包括CEA、CA19-9测定及胸片、肝脏超声扫描及CT、MRI检查。每隔0.5年行1次结肠镜检查。2~5年内0.5年门诊复查1次, 每年肠镜检查1次, 有症状随时检查。
复发结肠癌的病理类型为腺癌, 化疗并不能显著延长生存期, 故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手术治疗。下列情况应争取再手术治疗:无自觉症状和体征, 随访过程中发现的早期患者;因首次手术不彻底而导致的局部复发;复发后全身情况良好, 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延长生存期;并发肠梗阻, 但尚能耐受手术, 可考虑手术探查解除梗阻。要根据复发的部位选择手术方式, 侵犯周围脏器的程度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因人而异。能够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则力争根治。吻合口复发者, 尤其是因初次手术切除范围不足引起者, 应争取根治性切除, 重建肠道的连续性;腹腔、盆腔广泛种植转移复发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 可切除主要种植转移灶, 降低瘤负荷, 以改善全身情况。虽然结肠癌的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但综合治疗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多数临床资料报告, 对Dukes B期、C期的大肠癌术后采用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率, 延长生存期。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效果。方法 对5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吻合口复发15例, 腹腔、盆腔内种植复发22例, 手术区域局部复发8例, 肝脏转移4例, 肺转移2例, 骨转移1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3例, 根治性切除30例, 姑息性切除19例。结论 结肠癌术后复发的预防重在术中无瘤操作, 定期随访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应根据复发部位、病期早晚, 以手术为主, 综合治疗, 以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结肠癌,术后复发,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建, 吴金民, 杨工, 等.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预后意义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 1996, 23 (3) :156~162.
[2] Uanska J, Dziki A, Angnere, et al.Eisk factors in the recurrence of the colorectal cancer[J].Acta Chir Lugosl, 2002, 49 (2) :4143.
鼻窦炎术后临床护理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