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布鲁氏菌病gb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71

布鲁氏菌病gb范文第1篇

太政办发〔2010〕132号

太仆寺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全旗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有关单位:

经旗政府同意,现将《太仆寺旗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太仆寺旗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旗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条例》和《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盟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锡署办发〔2010〕129号)精神,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旗布病防控形势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畜间传向人间。解放初期,我旗人间布病流行十分严重,曾一度危害我旗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过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近20年的综合防治,人间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维持在较低水平,我旗于1995年5月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虽然我旗长期以来全面开展布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布病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九十年代末期,随着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和牲畜市场的活跃,人间布病疫情大幅度回升,疫情波及范围不断扩大,从2002年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病例700例。

二、指导思想和防治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科学、有效开展人间布病防治工作,努力消除布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

(二)防治原则

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群防群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综合防治机制,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疫情,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坚持不断强化人间布病防治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人员防治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人间布病病例发现率、规范化治疗率和治愈率,有效降低人间布病慢性化率。

坚持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进一步提高高危人群对布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逐步培养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布病预防能力。

三、工作目标

按照全盟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全盟人间布病疫情发展现状,将我旗列入一类地区(发病率1‰以上),实施布病防治项目,项目周期为五年,分阶段防治目标如下。

第一阶段(2010-2012年):以旗县市区为单位,急性期人间布病病例发现率、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70%以上;相关医疗卫生人员人间布病防治技能考核达标率和高危人群人间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第二阶段(2013-2014年):以旗县市区为单位,急性期人间布病病例发现率、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75%以上;相关医疗卫生人员人间布病防治技能考核达标率和高危人群人间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四、技术措施

(一)专项调查与档案管理。按照全盟人间布病防治技术方案要求,以苏木乡镇为单位,针对牛、羊等家畜饲养放牧人员和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重点职业人群,对人间布病发病率、患病率、漏报率、重点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基线调查;对各级相关机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防治技能、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设备配备情况等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掌握本地区人间布病防治基本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调查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利用和上报。人间布病专项调查资料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按照一事一卷的原则,及时分类,系统归档,为本地区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和中期、终期效果评估奠定坚实基础。

(二)常规监测。项目执行单位要按照《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做好监测和数据上报工作。按照全盟人间布病防治技术方案要求,全面开展人间布病常规监测。

(三)病人发现、诊断、治疗与管理

1、开展病例主动搜索,提高病人发现率。要结合当地人间布病疫情流行特点和现状,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布病血清学筛查,及时发现人间布病患者。

2、加强医防合作,提高病人发现率和转诊率。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积极开展医防合作,对人间布病患者按要求进行登记和依法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及时将可疑患者转诊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利用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和转诊单,及时了解人间布病患者到位情况。对未到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就诊的可疑病人,由经过相应培训的乡村医生负责进行现场追踪和登记,提高急性期病人发现率和转诊到位率。对开展病人追踪且病人到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诊的基层医务人员给予工作补助。

3、实施线索追踪调查,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率。根据人间布病流行的季节性和聚集性特点,深入已确诊人间布病患者的居住村、牧业点以及屠宰加工企业等发病现场,筛查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症状和体征的疑似人间布病患者,动员其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实验室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对追踪调查人员给予工作补助。

4、病人治疗管理。对居家治疗或在医疗机构就诊治疗的人间布病患者,纳入新农合和医疗保险管理范畴。负责督导居家治疗人间布病病例的基层卫生人员,要定期对病人进行跟踪随访,监督病人按疗程规范服药,观察掌握病人治疗效果,并按要求将病人治疗管理报表报送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人间布病患者的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对完成规范治疗和督导管理的相关医务人员给予督导管理补助。

5、病人档案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专人负责,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全过程实施一人一档管理制度。病人管理档案按照全区统一格式填写。

6、补助发放原则。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工作补助:报告或转诊病人到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诊且经实验室确诊为急性期人间布病;追踪病人(网报或转诊未到)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规定检查、确诊和治疗;开展线索追踪调查且病人按要求到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检查和规范治疗;跟踪随访、规范管理且病人完成系统治疗并治愈。对按照专业人员要求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检查的患者可适当给予交通等生活补助,对实施网络直报工作的单位给予相应经费支持。上述补助可参照中央补助地方结核病防治项目规定标准执行。相关补助资金从盟、旗配套经费中安排,并要健全发放管理制度。

(四)暴发疫情处理。卫生与农牧业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开展人畜间布病同步监测,准确分析和掌握疫情动态。要相互通报疫情监测信息,及时开展疫点、疫区消毒处理,净化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环境,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五)督导检查。根据项目执行和疫情情况,实施分级督导。每年接受2次盟级督导检查,并对疫情严重苏木乡镇进行重点督导检查;本级每年对50%的苏木乡镇进行督导检查,对重点苏木乡镇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随时进行督导检查。

旗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经费到位使用等情况随时进行督导检查。为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对参与流调和督导检查工作的人员,按照旗财政差旅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五、领导机构及工作职责

我旗人间布病防治项目工作在旗政府及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组织实施。为进一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旗政府决定成立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孟根(副旗长)

副组长:王军(政府办公室主任)

成 员:宋桂芳(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刘春雷(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乔卫东(发改局副局长)

李斌(财政局副局长)

王雨贤(农牧业局副局长)

杨树江(公安局副政委)

张海涛(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毛相贵(教育科技局副局长)

高昶(卫生局副局长)

蔡跃武(工商局副局长)

范立水(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王英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旗卫生局,办公室主任:高昶(兼)。办公室负责分解年度目标任务,细化明确各部门和机构职责,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定期通报情况,并对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指导组,名单如下:

组 长:高昶(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白文普(卫生局疾控科科长)

王英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王书中(旗医院院长)

路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任继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科长)

柳晓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门诊主任)

邢志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医师兼信息员)

陈淑琴(旗医院控感科主任)

技术指导组设在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下发技术方案,组织技术培训、检查和考核,并完成办公室交付的其它任务。

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间布病防治的具体实施工作。按照项目要求制定本级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机构,依据项目技术方案开展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按项目要求组织完成人间布病病人发现、报告、规范治疗、追踪随访等目标任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建立相关补助激励和医防合作机制,提高病人发现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嘎查村,培训乡村医生,指导其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居家治疗和监督规范服药等工作,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和系统管理率,降低慢性化率;将人间布病患者检查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并提高报销比例;按要求对苏木乡)和嘎查村项目实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各年度目标任务和防控措施的落实。全旗于每年7月5日和12月20日前,向盟项目办公室分别上报项目进展报告和年度工作报告。

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将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宣传广电部门: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安排播放布病防治科普专题片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电视讲座等活动,全面提高群众卫生健康意识。

发改部门:将布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予以项目支持。

卫生部门: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落实阶段目标的相关技术指标;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有关布病防治技术资料。农牧业部门:做好畜间布病防控的免疫、监测、检疫监管、疫情诊断报告、疫点消毒、扑杀淘汰病畜等工作。

教育科技部门:将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设立健康教育课,广泛宣传布病防治知识,在学生中普及预防布病的知识;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布病防治技术成果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财政部门:根据布病防治工作需要,落实工作补助和人员补助经费。

其它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人间布病防治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职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布病防治工作,要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认真落实布病防治项目的各项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各级政府要层层签订项目责任书,落实好统筹规划、协调配合、检查督导等任

务。要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各级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要负总责,经常性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统筹协调,主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认真完成目标任务。

(二)强化专业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配备从事人间布病检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实施。对于从事人间布病防治工作的人员给予补贴,并要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从事传染病防治高危险岗位人员工资、保健津贴等福利待遇政策,稳定专业队伍。积极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间布病防治工作条件,根据人间布病防治监测检测、生物安全、病人检查诊断、追踪随访等工作需要,装备或补充必需的仪器设备、试剂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提高防治队伍监测检测的服务能力。

培训工作由旗卫生局统筹安排,采取分级、分阶段培训形式,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从事布病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治疗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使其各项技能达到各阶段目标要求。

(三)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开展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全面提高群众对布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逐步培养健康的卫生保健意识和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各地要通过多种宣传方式,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声势浩大的布病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结合“三下乡”活动和各级各类会议开展长期与重点时期宣传教育;要通过在苏木乡镇及交通要道粉刷标语、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等办法大张旗鼓地宣传布病防治知识;在中小学校开设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形成了“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格局,即:老师学生家长的宣传途径,提高群众对布病危害及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普及布病防治知识;要常年为农牧民提供预防咨询服务,全面提高重点人群预防人间布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改变人畜共舍、徒手接羔、饮用或食用生乳及未熟肉食、接触污染物不洗手进食和皮毛加工不带口罩等不良卫生习惯。

七、资金保障

(一)旗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万元专项经费,如果疫情严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加大专项经费投入。

(二)布病防治项目经费必须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

八、考核验收与评估

布鲁氏菌病gb范文第2篇

汇报提纲

尊敬的督查组各位领导:

按照XXXXX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关于开展布病防控工作督查的通知》(xxxxx督字【20xx】2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乡布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向督查组各位领导进行简要汇报: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科学做好布病防控工作 针对全面落实布病防控工作,乡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农牧业的副乡长任组长、畜牧站站长和卫生院院长任副组长的布病防控领导小组。各相关业务单位分工负责,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条件保障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按照XXXXX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扎实有效地完成强化免疫任务。同时按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尽快落实布病强化免疫的准备工作。xxx乡畜牧服务中心负责强化免疫工作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疫病监测、科学免疫档案建立和免疫物资保障,各村要根据目前牛羊实际存栏量计算好疫苗用量,并及时与上级部门联系领取疫苗。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免疫密度100%,确保免疫取得实效。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控制布病重在预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布病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布病的治本之策。宣传教育要以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为目标,把村镇、学校以及职业人群集中的场所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布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宣传工作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广大群众,我乡卫生院通过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布病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和防护知识,使群众了解如何预防布病,得了布病有什么症状,得了布病去哪里确诊和如何治疗等。

并且与教育部门联合,通过校信通等宣传方式向学生家长发送短信累计1000余条,宣传布病的防疫知识。通过多种形式,针对性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布病防疫真正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由于我乡宣传得利,很多群众对布病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今年有很多群众主动去XXXXX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查,并且及时发现了病情。

三、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牛、羊等动物的检疫、免疫,以及病畜淘汰工作是控制布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乡卫生院与畜牧中心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加强牲畜的检疫、免疫、消毒以及病畜和阳性畜扑杀处理工作。重点加强家畜养殖场(区)、牲畜交易市场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牲畜检疫和消毒措施,严禁疫畜及其产品流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省际和县际间牲畜流通的管理和检疫力度,杜绝传染源输入和输出。

四、加强建设,健全布病防治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 健全的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可以保障布病防治工作良好的开展。乡卫生院进一步充实、稳定了专业队伍,制定了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现乡卫生院拥有医护专业人员12人,村医12人,保证每村至少一名村医,并且经常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乡畜牧服务中心在防疫期间安排业务人员分工包片,组织各村防疫员,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对养殖户进行布病预防的宣讲。对发现患有疫情的牛羊进行及时捕杀,确保疫情不蔓延。

五、布病溯源灭点工作及免疫档案的建立

目前全乡布病检测羊7230只,其中10%回访检测3160只,待定疫点检测2200只,新购入羊检测1870只。初检呈阳性的羊61只,已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确诊后已全部捕杀。在防疫的同时,发现没有或丢失户卡、耳标的及时补办、补带,并详细填写登记免疫台账,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1、我乡是布病老疫区,牲畜存栏量大,流动周转快,从业人员多,感染几率大。

2、我乡交通便利,乡畜牧服务中心仅有4名工作人员,无力对所有外来牲畜违规借场放牧进行制止,导致外来疫源传入风险加大。

布鲁氏菌病gb范文第3篇

二○一二年七月六日

食源性疾病培训小结

为了深入贯彻《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为做好此项工作,我院于2011年4月26日组织了食源性疾病专题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能够积极参加认真学习,基本掌握了食源性疾病概念、疾病认识、疾病特征、疾病分类,疾病防治、疾病预防,提高了大家的自我防护能力,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诊断、上报、培训小结

为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我院于2011年9月6日针对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诊断、上报进行了专题讲座,全体医务人员按时参加培训,认真学习,积极提问,考试合格率达100%。通过学习,全体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诊断、上报都能熟练掌握,通过培训,加强了我院临床医生,特别是重点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临床医生的首诊和报告意识。

二○一一年九月七日

永济市人民医院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业务培训小结

根据上级部署,我院继续被纳入疑似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单位,为做好此项工作,2012年7月19日我院对有关医务人员开展了专题培训。

本次业务培训由李院长主持,李院长详细阐述了疑似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为此项工作制定的实施方案和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李院长最后作出如下要求:

一、临床医生要对所有诊断为腹泻(肠炎)的病例即时全部采集标本;

二、要按照上级的要求采集合格的样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送样;

三、做好食源性疾病病例的登记和《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的填写;

四、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奖励和处罚。

布鲁氏菌病gb范文

布鲁氏菌病gb范文第1篇太政办发〔2010〕132号太仆寺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旗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