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优秀作文
托物言志优秀作文(精选8篇)
托物言志优秀作文 第1篇
最喜欢的花儿就是那梅花,我尤其喜欢它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在那天寒地冻的冬天里,百花凋谢,惟有梅花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开得那么鲜艳美丽,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大家都以梅花为题赞美她,如宋朝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身姿优美,香气袭人,花儿更是惹人喜爱,有的白里透红,犹如刚摘下来的苹果;有的白似瑞雪,就象少女的脸庞;有的红似火,热情奔放。它们香气沁人心肺。在同一棵梅树上,可以看到各种梅花的姿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有的才含苞欲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梅花已盛开许久,粉红可爱。
在北风呼啸的时候,梅花却傲然挺立在寒风中;在大雪纷飞的时候
梅花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神为世人所尊重。梅花以它的坚强,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向上的精神。
啊!梅花我赞美你!,梅花
不
屈
不
挠
傲
雪
而
放。
托物言志优秀作文 第2篇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第2篇】
我喜爱各种各样的花,舒展奔放的玫瑰花、典雅脱俗的荷花、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迎风傲雪的梅花。
梅花以它的坚贞不屈、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花百开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都赞颂她的傲雪精神,她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
在古代也有一些拥有梅花品质的英雄如:项羽、文天祥、于谦、岳飞……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南宋时期的英雄文天祥吧。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将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最终有一块钢铁蜕变成一把宝剑,是一遍又一遍的在砂石上磨砺出来的,体现出了它自身的价值。梅花最终经历磨难,在寒冷的时刻绽放,成为人们最好的楷模。
跟梅花所处的环境相比,我真是幸福多了。所以我更要学会它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越学越好,越走越远,最终取得好成绩。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
冬天来临了,我仿佛又闻到梅花那特有的清香。【第3篇】
秋风起了,落叶自然就象蝴蝶一样纷纷飞舞,这是秋天的象征。对于落叶一般人都不喜欢。有的人说它难看,有的人说它脏,有的人说它代表没落。总之喜欢落叶的人不多,但是我喜欢!我就是极少数喜欢落叶的人之一。我要为落叶礼赞:落叶其实是生命力的象征,它也是从郁郁葱葱的茂盛时期过来的,它就象一个人一样是有嫩芽时的童年期,也有过苍翠欲滴的青春期,它也有过春夏时节的妩媚和漂亮,也曾是许多人喜欢为它写诗作文的风采。现在虽然进入落叶时期了,只不过是象人一样自然走到中老年罢了,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依然在秋风中舞动着,它依然那么潇洒浪漫,即使知道自己在向世界告别,但是一点不忧不愁,反而更加沉着老练了。更加无畏了!
我要为落叶礼赞:它不是在走向死亡,而是在做生命的嬗变和涅槃。宇宙里的所以生灵都是在定期的嬗变和涅槃的,不如此就不可能再有新的生命延续。只不过各种生灵的嬗变时期有长有短罢了。而树的嬗变时期就是快速的,一年`一期,那么作为树的嬗变过程的表现者就是树叶,只有树叶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因为树就靠着树叶来披挂它,妆饰它,保护它,树叶如何就是树的生命如何,所以树叶对于树来说是最无私的奉献者,当树需要美化的时候,也就尽量多姿多采,尽量葱茏茂盛,当树要冬眠休息,养精蓄锐的时候,叶主动的离开,不带走树一丝养分。而且还将自己化作养料融入泥土让树吸收!到了第二年树又要张扬了,叶又按时长了出来!
我要为落叶礼赞:树叶对于人类是最无私的。当你在经过冬天长期沉闷之后,希望春天的花草树木都能给我们送来盎然的生机,这时候树叶就非常懂事的悄然出现,并且很快长大,让沐浴在春风中的人特别的心旷神怡!当夏日炎炎的时候,人们特别需要路边的树叶能遮阳除热,这时候树叶就非常勇敢的自己顶着烈日,而为人撑起一处处阴凉!而当秋风起,它知道人们开始喜欢晒太阳了,于是它很知趣的脱落,让阳光直截照到人们的身上。就是到这样,落叶堆成堆的时候,落叶还用它的舞姿和金黄的色泽让你享用,就是走在落叶的堆上都有一种特别脆脆的响声让你觉得一种奇妙,让你心情舒畅!
所以我要赞美落叶!它们是美的使者一种,它们不代表没落,它们是勇敢和顽强最好的体现者!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到落叶的时候,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象落叶一样无畏无私呢? 【第4篇】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
我见过雍容华贵的牡丹,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见过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也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
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使我难以忘记的却是这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秋高之时,它不是在暖房里开放,而是在秋风呼啸中怒放。迎接它出生的是寒冷的秋风,而不是和煦的春风,滋润它成长的是秋日的水露,而不是贵如油的春雨。
它就是我们开封市的市花-----菊花。
菊花是开封的魂。开封有城摞城的的美誉,有人会问,为什么开封的先人不在异地重建而在老城上建呢?那是因为开封的坚持。我们开封人身上有一种气质,那就是人定胜天,这也不是和菊花一样吗?谁说秋天不可以开花,我偏要和寒风对抗。相传在很久以前,花儿都是四季开放的,但有一天,天气大变,寒风呼啸,把所有的花儿都打死了,年年如此,花儿便想到,不如我们不在那时候开了,只有菊花坚持下来了,年年同寒风斗争,终于战胜了风霜,在秋日独放。菊花的这一种坚持精神难道不在开封人身上体现吗?
菊花是开封的神。上帝在创造花儿时,给每一种花一个独特的颜色,但忘记菊花了,只给它最普通的黄色。在许多年后,菊花敢于斗争的精神让上帝后悔了,便把五彩缤纷的颜色降临菊花园。菊花王说,当年的那最普通的颜色在我们千万年的努力下,终于变成了五光十色。这种自我提升的精神在开封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开封人总是在不满中前进。
菊花是开封的根。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在于这个城市是否有一个团结的心,我认为,菊花就是开封的根,菊花就是开封的本。开封人的骨子里是菊花的脚踏实地。如果问什么花儿的根最大?毫无疑问是菊花。因为它要同寒风竞争,要让寒风屈服,没有强大的根本作为支撑是不行的。开封的兴起正是这样的脚踏实地,从创造省级文化名城到国家级书法名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从提升全民素质到文化建设,开封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文化奇迹,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菊花是开封人心中的家园。我们中国人心中有一个家园情怀。在开封人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当开封人在流泪的时候,开封的菊花精神给了他心灵的依靠,当开封人受伤的时候,是开封的菊花精神给开封人栖息的家园。
怎样在作文中用好托物言志的手法 第3篇
关键词:作文,托物言志,手法,技巧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是同学们学过的一首古诗。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 既是指石灰石不怕烧炼, 也包含着志士仁人受到严峻考验, 从容不迫、视之若等闲的品质。“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明说石灰石经历考验坚定不移, 暗中却是表明作者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这首诗作中, 诗人通过赞美石灰, 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像这种借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感情的写作手法, 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一种咏物文章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这种写作手法让文章的情感含蓄而深刻, 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托物言志是中学生作文中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写作方法。
那么怎样在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呢?同学们至少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寻找要托之物
世间万物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相托的, 一篇文章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通常只有几种可以相托的事物, 对这些事物同学们要认真比较筛选, 选出最能表达自己“志向”的事物。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寻找:
1. 根据文章中心确定事物。
很多时候我们写文章都是先确定文章中心, 文章的中心确定后就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寻找可托之物了。例如同学们要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 那么同学们就可以围绕着“奉献”的主题来寻找事物, 比如粉笔、蜡烛、绿叶等, 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就可以确定所托之物了。
2. 根据自己对事物的把握程度确定事物。
虽然很多事物都有它的可以托物的象征意义, 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明白这个象征意义。所以选择事物时必须是自己明了事物的一些象征意义。比如上文的“奉献”主题可以选用事物有很多, 你是选粉笔呢, 还是选蜡烛呢?或者是选绿叶呢?当然是选自己最有把握的、最能了解其特点的事物来做所托之物。
3. 根据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内涵确定事物。
莲花洁身自好, 竹子正直有节, 梅花傲雪, 很多事物古人很早就赋予它们深刻的内涵。同学们写作时, 根据所需的象征意义来对号入座地选择事物即可。
二、定好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的文章中描写事物是文章的骨架, 而所言志向才是文章的灵魂。因此确定所言之志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 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之处。这里的“志向”就是作者所要提倡的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情感等。确定“志向”至少有以下两种方法:
1. 根据事物特征来定。
有的作文题目可能会指定一个事物让你描述, 同学们在描述时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由其特征确定自己要表达的志向。比如, 作文要求大家写“筷子”, 同学们可以根据筷子单独不能使用, 只有两根互相协作才能完成任务的特点, 就可以提出赞美“协作”精神的“志向”。
2. 根据文题的需要来定。
有的作文题目会在题中限定一些东西, 例如要求同学们写“协作”话题的题目, 那么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话题选择文章的“志向”了:说明协作的重要;讽刺不讲合作只顾自己的自私行为等。
三、用好“托”的技巧
文章由写物转变成言志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这就是“托”的技巧。托物的技巧通常有以下两点:
1. 选择恰当角度, 突出“相托点”。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之间相通、相似之处。文章要抓住这个相似点去状摹事物, 把这个点突出、放大, 而事物其他的特征不要去管, 这样就能做到由描物到言志的自然过渡了。例如《雷电颂》一文中的“风雷电”是作者的所咏之物, “风雷电”是自然现象, 它有破坏性的一面, 也有雄浑有力的一面, 作者就选择了风雷电具有强大力量的角度, 在文中突出了“风雷电”的巨大的力量, 以此为“相托点”, 从而达到了用“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巨大变革力量的目的。
2. 寄寓情感于物, 突出事物的象征性。
托物言志 寓意深远 第4篇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在这首诗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竹的典型特征,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简笔勾勒,画面感特别强烈。“也只有沿着坚硬的环节/向天空/步步高升/才是你不变的志向”组成第一幅画,其主题是奋发向上,力争上游;“也只有绿/才是你一生想说的/那句话”组成第二幅画。“绿”,是其中唯一的色调,满目苍翠、终年常青的直观感受不仅显示了竹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在忠臣传里/才能读到/茹冰饮雪/终于成为你生命的全部”几句诗凸现了竹傲立冰雪的英姿。接着扑入我们眼帘的是竹子面对“风的构陷”甚至“最冷的朝代”仍然笔直挺立、宁折不弯的坚影。四幅画分开来看,卓尔不群,超凡脱俗,拼起来又组合营构出竹的完整形象、品格和气质。
当然,出色的诗人绝不是个机械的素描家,诗人笔下流出的竹也绝非单纯的、静止的物象描摹,而是经过了诗人主观情致的浸泡,渗透了诗人对民族底蕴和民族灵魂的深邃探索。这种在“物”境中建构“情”境的艺术追求,使得他笔下的竹除了固有的具象意义、给人以具体的艺术美感之外,还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种象征。不言而喻,竹直插云霄的“不变志向”、“一生”追求“绿”的不变信念、“茹冰饮雪”的无畏壮举,分别寓意着“龙的传人”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的高贵精神,执著顽强、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以及藐视强暴、勇于牺牲的豪迈气概。在第四幅画里,“人”的影子已十分明显——竹的坚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因赞美而酥软、不因诬蔑而屈服的具有强烈独立的自我意识和坚贞不屈品格的龙的传人。而“父母兄弟都是/这样的个性”更是全诗画龙点睛之笔。它不仅使每幅极具感染力的独立画面及其象征意蕴得到了巧妙的整合和升华,而且把对个体“龙人”人格的由衷赞美自然扩大为对整个民族精神的纵情讴歌。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的“中国脊梁式人物”在诗人明朗清新、朴实有力的笔端流淌下跃然纸上,傲然挺立!
托物言志作文 第5篇
昙花的颜色是白色,淡淡雅雅又让人觉得清新的白色。它的香气十分宜人,昙花枝叶翠绿,颇为俊俏,每逢夏秋夜深人静时,展现美姿秀色。此时,清香四溢,光彩夺目,花开时令,犹如仙女降临,甚为壮观。
昙花开花的时间一般在晚上8~9点钟以后,盛开的时间只有短短3~4个小时,非常短促。昙花开放时,花筒慢慢翘起,将白色的外衣慢慢打开,然后由20多片花瓣组成的、洁白如雪的大花朵就开放了。花瓣在逐渐张开时呈螺旋状。花朵颤悠悠的摇动着,好像在翩翩起舞。只要它动一下,便会有一片花瓣缓缓张开,这时便能闻到一股清香。每一片花瓣张开,就有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觉到里面好像是存放香气的“仓库”,正在把香气贡献出来,这香气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淡淡的香气弥漫出来。每片洁白的花瓣光如镜,白如玉,它那娇媚、诱人、可爱的花瓣好像对着人们点头微笑,散发出纯正的芳香,沁人心脾,令人舒畅。可是开放只有3~4小时后,花冠闭合,花朵很快就凋谢了,真可谓“昙花一现” 真是十分之短啊。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只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灿烂。”——萧伯纳《解放军报》。是的,人生对于我们来说,很长很长,但是,对于昙花来说,很短,刚刚开放,才三、四个小时就凋零了,可是,它也让自己的生命有了光彩、有了意义。很多人的生命都是默默无闻的。有些人做了个调查:如果,生命重来一次的话,75%以上的人,都能成为名人。我们一定要在生命漫漫的长河中,展现我们自己生命的光辉。我们一定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要让无意义的事占满了我们的生命。
托物言志作文 第6篇
我是一个花痴,无论在路边,池塘边,田野间,只要闻到香味都会四处张望寻找”味源“,当寻到时,自己总会把鼻子浸入花丛中,闭着眼睛,缓缓的呼吸,品味那花的清香。在我看来,没有其他地方的花能与海南的相提并论了,在海南,任何季节都能享受花带来的清新。
,我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到了浙江杭州。别人都说杭州是一个天堂,但初到此地的我失望绝顶,也许是家乡情结使我对异地产生排斥,但不可置否的是城里缺乏乡村的气息,缺少那一份混泥土的香味,那一阵蜜蜂的嗡嗡鸣叫声。
的春天让我明白其实异乡的春天也同样让人如痴如醉。那是一个小寒的清晨,我与几个同学骑着自行车去游玩。途中我看到一颗四肢发达但是上身却是银装束裹的树,我无法看清树干的颜色,映入眼帘是白茫茫的一片。我招呼同学停下车便问;这是什么树?为何春天到了叶子依然发白?他们笑着说:那是花。我傻眼了,这是什么花?为何这般盛开?我停下车踉踉跄跄的奔到树底下,从上往下打量了她一番。刹那间对她满是赞叹,银白的花瓣,一朵一朵不挂一片树叶。威风来袭,花瓣一抖一抖犹如海浪。我惊叹为何她开得那么坚强?开得那么奔放?开得那么彻底?即使是随风而落的花瓣也依然保存着她的纯洁,这是花界中的奇迹,是花界中生命的另一种表达。这是樱花,一个同学说。是樱花?
托物言志作文 第7篇
路过这里,一定要停下脚步,好好欣赏。这是一场多么美丽的芒果花!一团簇拥在一起,像一个花球。仔细看,每朵花都开得十分艳。一朵花,只不过有米粒大小而已。再凑近些,可以隐约看见芒果花的花瓣,弯弯的,连接在一起,紧抱着中间的花蕊,显得花蕊十分娇弱,好像一不小心就要受伤似的,蜷缩在中间,成了一个点。芒果花如此小,也会开花,有点“青苔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意境了。
芒果花是淡白色的,也有淡黄的;仔细嗅嗅,有点像芒果成熟的味道,香气也像是白色的,香浓悠远。
在整个白黄相间的花球中,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接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在阳光的照耀下,每朵都像是一滴水珠,顺着枝条飞溅出来的,溅得越高,越闪亮,在天空中画出一条细小弧线。
起风了,芒果花随风摇摆,从树上飘落,一朵一朵融入风中,吹呀吹呀,在风中飘荡,荡进我的心中记忆的闸门忽然打开了
那一次,我和小李、小刘组成一个团体去参加比赛。比赛当天,我们由最开始的团结协作,慢慢的发生矛盾,最后甚至各做各的了,完全不是一个团体。比赛结束,结果不堪设想,完全不是样子了,以最低分淘汰。
如果有这么一棵芒果树,一串枝条开一朵花,东一串西一串,分散开来,即使每朵有多香,在树旁也难以闻到。
我们就是这样一棵树啊!
抬头望一望那团花球,密密麻麻的小花满枝头,开的那么艳丽,香气那么浓郁,在风中飘荡。
高中生如何写好托物言志的作文 第8篇
一.物在身边, 慧眼识得
“托物言志”中的“物”就是眼前身边的景物、事物。一朵鲜花、一株小草, 一滴露珠、一抹阳光, 一弯小溪、一片森林无不可入文, 就看作者是不是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学习了《囚绿记》后, 我又给学生介绍了两篇博文:《爬上窗台的绿色》和《绿色》。对比三篇以“绿”为“物”的文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平凡的生活中用慧眼识得写作素材的:
《囚绿记》写的是作者陆蠡在抗战前暂住北京的旅馆时, 将室外的一茎常春藤牵进迎窗案头的一抹绿色;
《爬上窗台的绿色》写的是爬上二楼窗台的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秧苗的绿色;
《绿色》写的是一夜春风之后漫山遍野的绿色。
这三篇美文选择的都是生活中极平常的素材, 作者正是在这平常中发现了“美”, 有了感悟, 因而托它们来言“志”。中学生写作“托物言志”的文章, 要学会留心生活中的点滴事物, 细心感受, 就会积累写作的素材, 这也就是常说的艺术起于至微。
二.志在感悟, 思索得之
“托物言志”中的“志”常常是学生不好把握的, 要么是“志”空“志”大, “志”是无源之水, 只能空喊几句口号, 缺乏真情实感;要么生硬地把“物”与“志”扭在一起, 二者油水分离。我们还是以上述三篇美文为例, 看看它们是怎样做到“物”“志”水到渠成的:
《囚绿记》写于“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前, 陆蠡是著名的爱国者, 他说“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天空和荒漠的平原”, 在陌生而孤独的城市, 盼望绿“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所以一瞥见绿影就感到一种喜悦, 即使是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所以他立刻把这一茎绿色牵进室内, 他要和绿对话, 要让绿为自己作无声的歌唱。虽然被囚禁的绿“失去了青苍的颜色, 变得柔绿, 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 变成娇弱, 好像病了的孩子”。在侵略者的阴霾笼罩着中国大地的时候, 作者借着这一茎绿色赞扬它永远向着阳光的坚韧, 最后还盛赞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作者借绿的坚韧、永不屈服表达自己对光明、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坚定信念。
《爬上窗台的绿色》, 作者借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的绿藤义无返顾地爬上窗台, 抒发内心的情感。作者说“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 总令我心旷神怡, 思绪万端, 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 也向往自由, 追逐光明, 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作者借这一茎绿色赞美绿的执着与勇敢, 抒发自己对于勇敢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精神的歌颂。
《绿色》中作者说“这绿充满着生机, 既可以休息人眼, 又可以鼓舞人脚。勤劳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 开始回家, 那山间的绿中便有了一块块金黄色的土地。农人的幸福也正在这里, 春播秋收, 生生不息, 世代繁衍, 繁衍着生命, 也繁衍着养育生命的绿”。作者不说农人们如何勤劳, 而说是绿鼓舞着农人的脚, 催着农人们春播秋收, 使这世界生生不息, 使生命世代繁衍。作者还赞美“绿有谦逊、朴素、稳重、凝练, 不张扬, 不招摇, 不与人争, 默默无闻, 既可与花为伍, 也可同果实相伴”的性格。春华秋实, 人们记住了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 但连着四季的绿却榜上无名, 但它依然蓬勃着生命, 绿该是多么让人敬佩啊!而有绿一样性格的人岂不是更让人肃然起敬么!
这些例文中, 作者所言的“志”是根据所看到的“物”自然生发的, 是在观物的基础上得到的感悟, 进而生发感想, 抒发情感的。从而启示我们, 要使“志”言得在理, 言得有深度, 关键在于思和悟。思要思得深, 不能浅尝辄止;悟要悟得透彻, 不能一知半解, 牵强附会。
三.托有方法, 言有技巧
“托物言志”之托重在选择。在写作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了解的、富有情感的“物”来言。如果选择自己不熟悉的物就不可能写得生动具体;选择了不能生发感情的物就是所托非物了, “物”也就不可能把“志”托起来, 不可能让“志”在“物”的基础上凸现出来, 物与志也就不可能水乳交融。
“言”的技巧包括写景的技巧和抒情的技巧。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手法, 写景应把景写得生动形象;抒情应把情抒得淋漓尽致, 情要写得饱满浓烈:
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 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 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拟人)
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 (比喻)
托物言志优秀作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