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高校名单范文
211工程高校名单范文第1篇
211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自“九五”期间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本名单来源于教育部网站,截止到2013年3月1日,全国共有112所高校,其中{HYPERLINK
"http://kaoshi.edu.sina.com.cn/college/c/10054.shtml"|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
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两个校区,实际名单为116所。
“211”工程大学名单(截止到2012年3月31日)
北京(26所)
上海(9所)
天津(4所)
重庆(2所) 河北(1所) 山西(1所) 内蒙古(1所) 辽宁(4所)
吉林(3所) 黑龙江(4所)
江苏(11所)
浙江(1所) 安徽(3所) 福建(2所) 江西(1所) 山东(3所) 河南(1所)
湖北(7所)
湖南(3所) 广东(4所)
广西(1所) 四川(5所)
云南(1所) 贵州(1所)
陕西(7所)
甘肃(1所) 新疆(2所) 海南(1所) 宁夏(1所) 青海(1所) 西藏(1所) 军事系统(3所)
“985”工程大学名单(39所)
“985工程”介绍: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和江泽民同志的号召,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本名单来源于教育部网站,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全国共有39所高校。
“985”工程大学名单(截止到2013年3月1日)
一期(34所)
二期(5所)
211工程高校名单范文第2篇
北京(23所)
上海(9所)
天津(3所) 重庆(2所) 河北(1所) 山西(1所) 内蒙古(1所) 辽宁(4所) 吉林(3所) 黑龙江(4所) 江苏(11所)
浙江(1所) 安徽(3所) 福建(2所) 江西(1所) 山东(3所) 河南(1所) 湖北(7所) 湖南(3所) 广东(5所) 广西(共1所) 四川(共5所)
北京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原北方交通大
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北京中医药大北京外国语大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
学
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
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哈尔滨工程大
学 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云南(1所) 贵州(1所) 海南(1所) 青海(1所) 宁夏(1所) 陕西(6所)
甘肃(1所) 新疆(2所) 西藏(1所) 军事系统 (3所)
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大学 贵州大学 海南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新疆大学 西藏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石河子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小贴士:什么是211工程高校?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关于“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并可概括表述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北京市: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石油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辽宁省: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吉林省: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上海市: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华大学
天津市: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河北省:
华北电力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江苏省: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南大学
浙江省:浙江大学
河南省:郑州大学
甘肃省:兰州大学
新
疆:新疆大学
广
西:广西大学
云南省:云南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福建省: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省:南昌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山东省: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湖北省: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省: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省: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重庆市:
重庆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四川省: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陕西省: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按性质分类
重点综合大学(17所)
北京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湘潭大学
南开大学 西北大学 云南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重点理工院校(52所)
清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南工业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西北轻工业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 石油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东北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燕山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东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长春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重点农业院校(9所)
中国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重点医药院校(6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
重点林业院校(1所) 北京林业大学
重点财经院校(1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重点艺术院校(1所) 中央音乐学院 重点体育院校(1所) 重点民族院校(1所) 重点外语院校(2所) 重点政法院校(2所)
航空 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重点师范院校(2所)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全国211大学名单和985高校名单
【 “十五”“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0年重点建设的22所大学:
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中国科技大学、4南京大学、5复旦大学、6上海交通大学、7西安交通大学、8浙江大学、9哈尔滨工业大学、
10、北京理工大学
11、吉林大学
12、武汉大学
13、天津大学
14、南开大学、15东南大学、
16、华中科技大学
17、西北工业大学
1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厦门大学、20大连理工大学、21东北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22所大学之一)
“211工程”“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95所“211”工程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
无锡轻工业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
石油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92所】
2002年并掉8校:100-8=92所
杭州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山东工业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水电大学【100所】
2004年追加3家:92+3=95所
北京广播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95所】
【教育部公布985工程重点建设38所高校名单“985工程” 】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若干所”正式列入其中,明确指出“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一、目标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签约时间 校名
【1998-05-04】北京大学
【1998-05-04】清华大学
二、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1999-11-08】浙江大学
【1999-07-26】南京大学
【1999-07-27】复旦大学
【1999-07-27】上海交通大学
【1999-07-25】中国科技大学
【1999-09-11】西安交通大学
【1999-11-14】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04-20】北京理工大学
【2002-08-24】北京师范大学
211工程高校名单范文第3篇
小211工程也就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和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使中西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发改委、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涵盖地区达24个。“工程”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计划支持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左右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入选高校大多为一本高校。
新疆5所: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 喀什师范学院青海2所: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
宁夏1所:宁夏医科大学
甘肃4所: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陕西5所: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
广西4所: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6所: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
湖北6所: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大学长江大学
江西4所: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3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
辽宁5所: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
吉林4所: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
黑龙江4所: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河南7所: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中医学院
山西5所:中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安徽6所: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
重庆3所: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四川7所: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贵州4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理工大学云南4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藏1所:西藏大学
211工程高校名单范文第4篇
1998年5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幹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他說:“這樣的大學,應該是增強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應該是認識未知世界、探求客觀真理、為人類解決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的前沿,應該是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應該是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
由此,中國教育部決定在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重點支持國內部分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簡稱 “985工程”。
“985工程”一期名單(34所)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 ,湖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南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985工程二期名單(共4所)
中國農業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二)211工程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及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關於“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向21世紀,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及辦學效益等方面有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顯進展,力爭在21世紀初有一批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大學的水平。並可概括表述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點。
學校名單(共109所):
北京(24所)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上海(9所) 上海外國語大學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東華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並
天津(3所)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重慶(2所) 重慶大學 西南大學
河北(1所) 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1所) 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1所) 內蒙古大學
遼寧(4所) 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遼寧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3所) 吉林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延邊大學
黑龍江(4所)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江蘇(11所)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蘇州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江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浙江(1所) 浙江大學
安徽(3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2所) 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
江西(1所) 南昌大學
山東(3所)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河南(1所) 鄭州大學
湖北(7所)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南(3所) 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廣東(4所) 中山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暨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廣西(1所) 廣西大學
四川(5所) 四川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雲南 (1所) 雲南大學
貴州(1所) 貴州大學
陜西(7所) 西北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長安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陜西師範大學
甘肅(1所) 蘭州大學
新疆(2所) 新疆大學 石河子大學
寧夏(1所)寧夏大學
青海(1所)青海大學
海南 (1所) 海南大學
211工程高校名单范文第5篇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现状,研究了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化经营的必要性,并针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现状,提出了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化经营方针,以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化经营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高校体育场馆 开放化经营 方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规模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规模,高校体育场馆最直接的功能和作用就是为高校学生体育运动提供必要和合适的开展场所。另外,高校体育场馆在保障我国高校学生身心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高校学生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促进高校学生体育业的迅速发展;促进高校功能的完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建设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高校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大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与利用,解决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发展经费短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校体育场馆在高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只是面向校内,这就造成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浪费,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许多高校选择了面向社会的开放式经营,这样不但满足了社会对于体育场馆的需求也为高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何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进行有效地经营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是高校体育场馆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需要开拓思路,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提高高校体育场所的开发和利用,以辅助解决高校的经费难题。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体育场地增扩建计划,大部分都是依靠国家拨款或学校贷款进行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资金来源单一,导致高校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建设缓慢,而高校体育场馆的维修资金则80%以上依靠国家拨款,高校体育场馆还未开拓社会化经营思路,没有充分引进社会资金进行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这就导致大多数的高校体育场馆优质体育资源利用率较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力度不大,仅仅局限于高校体育场馆出租和有限的有偿服务。
1、高校体育场馆经营落后
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高校教学,对于社会化的市场经营动机不强,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的应用还是主要局限于高校校园内,对于社会化的经营交流和合作很缺乏,使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功效与优势还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化经营由于在实践中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经营研究不够,对于市场需求的分析和调查不足,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都较低,导致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浪费严重,这些都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
2、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效率较低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的量较小,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渠道和形式较少。在我国体育场馆设施中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但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用于教学训练,而且不会对社会开放。在我国高校中,58.5%开展有偿服务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在周一到周五工作日中大约为2—3小时,只占可利用时间的27%,在周末的利用率为大约为3—4小时,占可利用时间的29.5%,可以看出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很低。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利用时间主要由高校教学之外的空闲时间而定,高校体育场馆虽然能承接多种比赛但总体利用率相对较低,导致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造成资源的浪费,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又导致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进而导致高校资金紧张。
3、高校体育场馆有偿使用多样化
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用于承接大型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可以承接大型赛事和演唱会,如可以承接各种足球、篮球、乒乓球联赛等,当然也可以承接歌星的演唱会;还可以承办一些公司小团体比赛,公司之间的各种比赛和公司运动会等;出租成为招聘场所,如一些大型集团公司可以在高校体育场馆内举行招聘会;可以举办各种演讲和讲座等,高校体育馆的优势可以满足一些著名专家的实际需求;由一些团体或者个人开办训练班所用,如陕西师范大学的体育场馆就是这种运营模式。
二、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化经营的必要性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压力非常大,人们的精神紧张和压抑等不良情绪需要释放,进行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缓解人们的压力,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到体育场馆健身,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经营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健身娱乐的需求,这也说明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具有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才有可能取得收益。高校体育场馆进行有偿的社会化经营开放具有广阔的市场。
我国人均体育设施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然而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闲置率较高,如果任其闲置自然老化,将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同时缓解公共体育设施的不足。高校体育场馆的优势在于面积大和场地条件优越,同时具有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对于体育的教学、训练和科技非常精通。所以,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经营开放,可以有效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各方面优势,从而获得社会和经济的利益。
三、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化经营方针
我国高校体育馆社会化经营的首先任务是引进先进经营理念:要以人为本,满足体育消费者需求为第一要务;尽量降低体育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尽量提供便利;需要供需双方积极的双向沟通;努力把握市场环境。高校体育馆社会化经营经营管理的目标:提供体育服务产品以满足体育消费者的需要;提供体育以外的其他社会服务,开展多种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高校体育馆社会化经营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保证高校体育馆社会化经营公益性的前提上,努力实现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努力克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资金难题。
1、更新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观念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要进行经营观念更新,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加快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快速发展。对于缓解高校自身建设资金的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高校体育场馆市场运作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和民间投入为辅的投资机制,积极地吸收社会资金,努力解决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发展资金难题。高校体育场馆经营要深化经营理念,在充分利用现有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前提下,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其他服务功能。高校体育设施的经营除了满足学校教育活动,还须从社会需求出发,分析能够满足社会消费者需求的其他各种相关服务,例如可以有计划地培养以大众消费为核心的体育健身、培训、咨询、旅游等。
2、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多元化
高校体育场馆功能多元化,使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功能多元化,因此要改变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单一化经营,开拓经营。高校体育场馆功能多元化可以使其成为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结合体,使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全方位地服务于社会。高校体育场馆功能多元化经营可以使其得到迅速的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要充分考虑场馆的运营和管理。高校体育场馆使用功能的多样化,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多元化还可以充分使用高校体育设施和师资的优势资源,开拓思路,改变现有简单的高校体育场馆出租,进行多种有偿服务的体育消费领域,培育人们健康投资消费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的开发利用,创造最大的效益。
3、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公益性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过程中要处理好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过程中的公益性。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经营实现有偿消费,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需求和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服务过程中,除了保障学生的利益外,还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场馆,同时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的公益性。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化经营是未来高校体育场馆开发的必由之路,通过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化经营推动高校的发展,缓解高校建设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同时,通过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化经营缓解社会体育场馆紧张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度。
【参考文献】
[1] 赵云宏、袁建国:我国体育场馆管理现状及对策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 古维秋:“健康重庆”构建下的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0(2).
[3] 黄娟:西安市211工程重点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研究[Z].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
[4] 郑雪玲: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运营现状的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2010(26).
211工程高校名单范文第6篇
211工程的目的在於将中国的高校系统化。随著工程的实施,许多过去被国家其他部门管辖的高等院校被纳入教育部的管辖,许多高校被合并,从全中国各地挑选出约100个高等学校被设立为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资金中获得优先对待。
目前「211工程」有「国家级」和「省级」的区分。部分学校只进入了所在省的省级「211工程」建设名单。
以下是国家级「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列表。截止2009年1月5日,国家级「211工程」名单共有各类高校112所,其中普通院校109所,军事院校3所。
以下名单按照省区排列。
省区名 数目 院校名称
北京 24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 天津 4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 1 华北电力大学
山西 1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 内蒙古大学
辽宁 4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 3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上海 10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江苏 11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江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浙江 1 浙江大学
安徽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 2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 1 南昌大学
山东 3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河南 1 郑州大学
湖北 7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 4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 4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中山大学
广西 1 广西大学
海南 1 海南大学
重庆 2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 5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贵州 1 贵州大学
云南 1 云南大学
西藏 1 西藏大学
陕西 8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甘肃 1 兰州大学
青海 1 青海大学
宁夏 1 宁夏大学
新疆 2 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985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以下是「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列表,其中共有39所院校
省区名 数目 院校名称
北京 8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天津 2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辽宁 2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 1 吉林大学
黑龙江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 4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江苏 2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 1 浙江大学
安徽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 1 厦门大学
山东 2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 2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 3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广东 2 华南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重庆 1 重庆大学
四川 2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3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 1 兰州大学
211工程高校名单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