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关于雨水的活动范文
24节气关于雨水的活动范文第1篇
雨水节气诗词
1、雨水节气诗词: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雨水节气诗词:春寒
(作者:王冕)
春寒多雨水,地僻少轮蹄。湿气连山暗,孤梅近竹低。
林空饥鸟集,城冷野狐啼。回首关河道,风尘道路迷。
3、雨水节气诗词:春雨
(作者: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4、雨水节气诗词:临安春雨初霁
(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雨水节气诗词:减字木兰花
(作者: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6、雨水节气诗词:《七绝雨水》
殆尽冬寒柳罩烟,熏风瑞气满山川。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
7、雨水节气诗词:初春小雨(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以上是小编推荐描写雨水节气的诗句的内容。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这是一年当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24节气关于雨水的活动范文第2篇
小寒节气是什么意思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节气的传统习俗
1、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2、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3、喝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4、探梅
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5、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
小寒节气的谚语
1、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2、小寒暖,立春雪。
3、小寒寒,惊蛰暖。
4、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5、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6、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
7、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
8、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9、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24节气关于雨水的活动范文第3篇
2022雨水节气风俗食物
1、蜂蜜
中医认为,雨水节气吃什么?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雨水节气吃蜂蜜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2、红枣
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雨水节气吃什么?红枣可当选,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雨水节气吃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3、樱桃
雨水节气吃什么?水果建议吃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调中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雨水节气吃樱桃可发汗、益气、祛风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樱桃属火,不可多食,身体阴虚火旺应忌食或少食。吃不了樱桃,草莓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4、春笋
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春笋作为美味佳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雨水节气吃春笋笋体肥厚,美味爽口,营养丰富,可荤可素。做法不同,风味也各异,炒、炖、煮、煨皆成佳肴。地方名菜春笋均占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笋”,南京的“春笋白拌鸡”,浙江的“南肉春笋”。不过,北方很难吃到新鲜的春笋,如果是弗尔马林里泡过的就算了吧。
5、菠菜
雨水节气吃什么?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而不是赵本山和宋丹丹说的“秋菠”。“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雨水节气吃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雨水养生小知识
饮食:去湿气宜食粥
1、春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健脾利湿。
2、春时宜食粥
唐代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提醒我们在春季应多喝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粥中加入一些药材后,还能治疗一些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祛湿佳品粥非薏苡仁党参粥莫属。
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它还有美容功效,有些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就是从薏米中提取的,不过,与其涂在脸上不如吃到肚里,让它由内到外都滋补。此外,薏苡仁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
3、养生忌寒食
除了薏苡仁党参粥之外,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
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湿,在炒菜时,尤其是炒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但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平时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运动:天人合一宜缓慢
1、早睡早起:
雨水过后,在起居方面也要做到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易受风寒。同时由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2、阳气养肝:
万木吐翠的春天,也是是采纳自然阳气养肝的好时机,各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清晨、傍晚及节假日,可漫步于芳草小径,舞拳弄剑于河畔林间,或去郊外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无形之中增强了心身健康。
3、老年人春练注意:
老年人春练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罹患感冒或哮喘、支气管炎,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另外,春练不能空腹,锻炼前应喝些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
睡眠:养生眠食最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重科学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时;60岁以上老年人7小时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应睡8~9小时;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晚饭莫过饱,睡前莫喝浓茶及咖啡。讲究睡姿,睡时应卧如弓’,以右侧卧位,睡眠方向以头东脚西为宜。要有静谧的睡眠环境,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床铺舒适,利于进入甜蜜的梦乡。
防病:谨防寒湿上身
(1)勿过早减外衣。“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
(2)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3)洗头及时吹干。洗头淋浴后要及时吹干头发和擦干身体,不然一则容易感冒,二则容易湿气进入体内。
雨水习俗活动有哪些
雨水习俗之占稻色
占稻色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就是通过爆炒懦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最低。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这年稻谷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这年稻谷收成不好,米价将贵。“花”与“发”语音相同。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与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雨水习俗之回娘家
川西一带有雨水节回娘屋的风俗。到了雨水节这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已有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婚未孕的妇女,也要带上礼物回娘家。会由其母亲为她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以示吉祥,祈求来年得子。
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统,到了雨水时节,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需带上罐罐肉(用砂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
雨水习俗之接寿
另外,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一生平安的意思。
24节气关于雨水的活动范文第4篇
24节气春分的手抄报1
风沙
春分时节,在我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根据气象编导部晁淑懿老师近6年来对沙尘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低温阴雨
在春分时期,当有冷空气连续入侵我国南方,会出现温度持续偏低的春寒天气,此时,再有相伴的连阴雨,对农作物会有很大的影响。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0~12℃以下(各个地区标准不很一致),时间连续5-7天以上,就有可能造成水稻严重烂秧。因为水稻和棉花都是喜温作物,在10~12以上时,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时,才有利于齐苗壮秧。反过来,出现低温阴雨,便可想而之了。霜和霜冻是春季遇到寒潮和强冷空气的产物,在气候偏暖期,寒潮比较少见,但也不能麻痹大意。
倒春寒
初春时节,当气温回升比较快,之后又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人们称作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响是早稻烂秧,在北方会影响到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小麦的死苗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严重的倒春寒,刚好是在春分期间,那是在1976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仅湖南、江西、湖北三省损失的谷种就有7~8亿斤。
春旱
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贵如油"之说,在冬季雨雪少的时候,冬小麦处于越冬阶段,对缺水的情况不甚敏感。进入3月后土壤解冻,小麦返青;春季作物由南向北播种,如果此时降水继续偏少,旱象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幼苗的处境可想而知。
华南前汛期
在华南地区有两个雨水集中的时期,一是4~6月的前汛期,二是7~9月台风降雨形成的后汛期。前汛期从4月初开始,5月中旬进入盛期,每年平均有20场暴雨,6月最多,占暴雨总数的一半以上,且持续时间长,雨势猛烈。因“春分”只是沾了汛期的开头,在此不多赘述。
24节气春分的手抄报2
“南园春半踏春时,风和闻马嘶,春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这首词是北宋词人欧阳修所写的赞美春分的词。对于春分,我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所以通过网页了解了一些关于春分的小知识。
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昼夜平分”,白天与夜晚一样长,都是十二小时;二是指“平分春季”,它是春季的中间,把春季分成两份的平均线。
“春分到,蛋儿俏。”话说春分可以把鸡蛋立起来。原理是什么呢?有人说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太阳公转的轴道平面处于相对平衡,所以立鸡蛋容易成功。我认为这可能就是正确答案了。
星期五春分那天,我也试了下立鸡蛋。刚开始我并不觉得有好难,可越到后来我就越想放弃它太考耐心了!我成功地让自己放松下来,把那些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的鸡蛋给立起来,哪知一松手鸡蛋就在桌上躺着了。经历千辛万苦,总算立起来一个鸡蛋。我欣喜若狂、高兴万分。
一年一度的春分,咱们都去立鸡蛋!
24节气关于雨水的活动范文第5篇
小雪节气养生外防湿冷内防燥热
小雪节气,天气由冷变得寒,此时要注意养护阳气,还要避寒就温,做好各种保暖工作。另外,由于小雪节气比较干燥,人体很容易缺乏水分,因此要注意多喝水,这样既可以保证机体的生理需求,还有利于排毒,防止血液过于黏稠。总的来说,小雪节气养生就要做到外防湿冷内防燥热。
阳光防抑郁
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
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人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从西医角度说,冬季多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阳光能帮助合成5-羟色胺,有利于克服抑郁。
泡脚能抗寒
小雪节气,气温低,三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第一类是哮喘、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类疾病,这类疾病多数是由于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导致身体受凉有关;第二类是心血管类疾病,多与气温骤降有关;第三类是腹泻。建议这三类人每天晚上都用热水泡泡脚,这样可以刺激到脚底的穴位,提高了我们的机体御寒能力。
保暖防感冒
小雪已是初冬季节,天气较为寒冷,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平日可做干浴按摩功,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先在面部按摩64次,用手指自头顶前部至后部做梳头动作64次,使头皮发热,然后用手掌搓两脚心,各搓64下,后搓到前胸、腹背部,做干洗澡,搓热为止。此方法适用于预防流感。
养肾按太溪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对应的季节是春、夏、长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所需要重点保养的脏腑也就有所不同。四季养生的原则是: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说到养“肾”,一个既有效又简捷的方法就是揉按“太溪穴”。太溪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揉按“太溪穴”佳时间是在每天21时,一次按30下。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冬季气候引起的常见病症。
少辛清内火
小雪节气,北方已经开始供暖了,室内温度高,但是很多人却依旧穿得厚,这样体内的热气就没有办法散发出去,就会导致内火产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会常常听到有人说口腔溃疡了,脸上疙瘩多了,这些都与我们所说的内容有关。
还有就是,虽然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是过于麻辣的食物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内火”。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这个季节的白菜、萝卜都是当季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
运动保睡眠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医认为,冬季应该早睡晚起,好不要迟于22时休息。如果超过凌晨1时还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节气后气温下降明显,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小雪养生穴位保健康是关键
冬季是养肾好时节,由于冬天气温寒冷,人们的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少,而与之相反,一些“喜冷”的疾病却开始“活跃”了起来,悄悄破坏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因此有很多人由于个人体质和生活习惯等原因,很容易出现一些冬季常见疾病,比如说: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慢性肾炎,咽喉肿痛,痛风等疾病。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养生小技巧,用自己辛勤的双手,给身体注入一些能量,秉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强身健体就指日可待了。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对应的自然季节是春、夏、长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节所需要重点保养的脏腑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四季养生的原则是: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说到“肾”,那我们该如何养呢?我告诉大家一个既有效又简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从名字不难看出“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顾名思义也就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如果肾水充盈,精之充足,肾的“原阳”或者说“真水”才会发挥其作用,温润营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24节气关于雨水的活动范文第6篇
霜降节气的天气特点
1、西南等地:开始进入少雨期
从11月开始,华西秋雨基本结束,从此进入了一年当中的少雨期。西南地区有的地处高原,有的地处盆地、丘陵,天气自然会有些差异。但总的来说,此时的平均气温还没有达到冬季的标准,即不如夏季潮湿,也不像春季干燥,早晚温差也不像春天那样明显,应该说是一年当中天气较为舒服的时段。四川盆地地区,在此期间,气候温和,田畴青葱,橙黄桔绿。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树树芙蓉盛开,把富饶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艳丽。
2、西北、东北等地:初冬的天气特点
在10月下旬11月初,我国的西北、东北等地区,都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冷空气在这些地区不仅是常客而且是最先被接待的客人。一般的冷空气给途经之地带去的不是干风就是雨雪,而降温则是每批冷空气都要送上的特产。由于我国自80年代中期进入了偏暖的周期,特强冷空气少见。但遇到强冷空气,最低气温降至-7、-8℃,甚至-10℃以下,寒风与雪花共舞,也让人冷得可以。少数情况局地的大雪容易形成雪灾,北部海区的偏北大风也值得注意。
冷空气也并非一无是处,每当冷空气过后,天空晴朗,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有人把冷空气称作城市大气污染的清洁工,这个美称可真是名副其实。在某些湖边、林区、谷地等湿度大的地方,人们有时可以亲眼目睹到玲珑剔透、洁白高雅的雾凇身影。
霜降节气的风俗
1、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2、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驱风逐邪祛寒的茱萸,民间作驱病疗疾之用。
3、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4、登高远眺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5、扫墓祭祖
古时候,霜降时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据《清通礼》中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6、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霜降吃什么水果好
1、橙子
橙子是秋天上市的水果,橙子种类多,有甜橙、冰糖橙、脐橙等。
橙子中富含大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还含有柠檬酸、氨基酸、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脂肪、微量元素等成分,食用后有抗氧化、补充能量等养生作用。
2、橄榄果
霜降节气时还是橄榄果的丰收季。
橄榄果味甘涩酸,性平,入肺、胃经。果肉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脂肪、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清肺利咽、生津解毒,对于秋天空气干燥引起的咳嗽痰多、嗓子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板栗
霜降节气时,正是板栗上市的季节。
中医认为,板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三经,食用后可以养胃健脾、活血止血。《本草纲目》称其有“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日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板栗的食用方法较多,可以生吃、熟食,也能加工成各类食物。
南方
南方常常将板栗做成菜,烹饪后端上餐桌。
北方
北方喜欢用糖炒,做成香甜的糖炒板栗。
4、石榴
霜降节气时是全年最适合吃石榴的季节,此时的石榴味道甜蜜、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石榴中含有糖类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柠檬酸、鞣质、维生素、硫胺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健胃提神、解酒醒酒。
5、蛇果
蛇果中含有脂肪、蔗糖、膳食纤维、果胶、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美容养颜、减肥瘦身。
霜降空气干燥,秋燥较为严重,此时可以适当的吃些蛇果,帮助缓解干燥。而且秋天是腹泻的高发季节,适量吃些蛇果可以预防腹泻。
注意事项
蛇果中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钾盐,过量食用不利于心脏以及肾脏的保健。
6、鲜枣
霜降节气前后正是鲜枣上市时候。
鲜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例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物质、水溶性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物质,食用后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补血补气。
24节气关于雨水的活动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