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师 的 契 约�〔英国〕 彼· 格林纳韦章 杉译画面外是阉人歌手� 演唱的巴罗克风格歌曲: “闪光的夜女神以她黑色的吻终于杀死了、杀死了白昼⋯⋯”歌声低低地伴随着以后的场面, 只在镜头间出现字幕时稍稍加强。赫伯特先生的宅邸。傍晚。故事发生在约 1690 年前后。宅邸内正在举行招待会。客人们和女主人身穿白色晚装, 肩上或腰间系着华丽的红色绦带, 头戴高得出奇的雪白发套, 在闪动的烛光和壁炉的火光中走动着, 一边闲谈, 一边喝着红酒, 吃着水果。所有大厅里都摆着装满水果的高高低低的果盆。出场人物的姿态令人想起当时流行的那种富丽堂皇的肖像画, 尤其是内勒 �和莱利�的作品。作为影片序幕的第一场戏具有沉重窒闷的气氛, 与后来的外景场面形成强烈对比。最初·125·����莱利( Sir Peter Lely, 1618— 1680) , 英国巴罗 克画家, 以为英国 贵族作凡· 戴克式的肖像画而闻名。—— 译者内勒( Sir Godfrey Kneller, 1646 或 1649— 1723) , 17 世纪末 至 18 世纪初英国主要肖像画家, 曾任国王的主要画师, 被封为从男爵。—— 译者将男性在青春期前施以阉割后训练成的男性女高音或女低音歌手。欧洲在 17至18 世纪盛行此风。—— 译者译自俄罗斯《电影剧本》杂志, 1995 年 3— 4 期。俄译者为 P. 切尔尼科娃和 E . 多雷舍娃。—— 编者彼得· 格林纳韦( Peter Greenaway) 1942 年生 于英国。以 绘画开 始其艺 术生 涯,1964 年在贵族美术馆( Lord�s Gallery) 首次举行画展。从 1965 年起的 11 年间任纪录电影剪辑师, 自称这段时期对他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66 年起自导影片, 同时继续从事绘画。在他的影片中, 音乐与绘画一向占有重要地位。数年前, 他的代表作之一《厨师、窃 贼、他的 妻子和妻 子的情人》( 1989) 在莫斯 科公映, 赢 得俄国 观众对 格林纳 韦的喜爱。 影片《溺水者 的计数》( 1988) 获 戛纳电影节发展 电影艺术贡献 奖。 《画家的契约》( 1982) 系由英国电影学院在英国电视四 频道的赞助下投资拍摄, 这部影片成为英国新电影的关键性作品之一。—— 俄译者的几个镜头一个比一个幽暗, 颇像卡拉瓦乔�绘画中那种浓重的黑影。客人们三五成群, 时合时分, 直到所有在场者都交谈上几句。话题围绕着园艺, 这是当时刚刚兴起的一种时髦。但在这闲谈的背景上, 一个平庸画师与倔强的女主人之间的戏剧性纠葛渐渐占居突出的地位。一个人占满整个银幕的特写镜头。他脸上敷粉, 双颊涂红, 头戴闪光的雪白发套, 两只眼睛闪动着幽深莫测的目光。这是诺伊斯先生, 赫伯特家庄园的公证人和大总管。他正吃着李子, 牙齿在面前的烛光映照下闪闪发亮。诺伊斯先生: 钱多斯先生是这样一个人, 他跟园艺师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太太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没完没了地谈着李子树。多亏这位先生的恩典, 全家人都盼着九月份快快到来, 因为他们吃李子已经吃得肚子里打响雷, ( 斜觑了一下) 屁股吃紧。他在福文特庄园里盖了一座小教堂, 里面的长椅全用李木做成, 家人们至今还常常因为屁股上扎了刺念叨起钱多斯先生。在黑色背景上现出闪动的红色字母: 影片主人公的名字; 下面用白色字母写出扮演者的名字。画外阉人歌手的歌声加强:“闪光的夜女神以她黑色的吻终于杀死了、杀死了白昼。”四人群像。各人手中举着红酒, 拿着扇子, 围成一个半圆。背后可以看见其他客人。克莱门特太太( 一个庄园主的遗孀, 左二) : 几年前有两个荷兰人从英国回到阿姆斯特丹。他们说, 奥尔汉明威庄园很像他们的故乡: 有那么多的水面, 到处都是湖泊、水渠、水池和喷泉。甚至还有一架汲水的风车。他们根本不会想到, 我家老爷子把庄园弄得到处是水池, 只是因为他生怕着火。听的人面无表情, 不时从酒杯里抿一两口酒。克莱门特太太挥动着扇子接着说:—— 主楼正门前甚至还盖了一座小房子, 里面摆着二百个盛满水的小桶。我记得一点不会错, 因为每当我闲得不耐烦的时候, 就同弟弟跑到那里面去玩。( 她哈哈大笑; 其余的人尴尬地抿着酒。) 这些小桶直到母亲去世时总是装满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