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精选8篇)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 第1篇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

选题依据: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 第2篇

课题名称:xxxxxxx

毕业论文 起止时间:

12月~3月

学生姓名: xxx

学号:12345

指导教师: xxx

报告日期: 203月30日

一、所研究课题的任务、性质、目的和意义

任务: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然后根据经营目标制订经营计划,进而加以实施和控制,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性质:目标管理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基础,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营治理,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在实施企业目标管理中,根据预期效果规定企业中每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并以这衡量尺度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评定每个人对企业所做贡献的标准。

目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目标管理的本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使得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可以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可以检查考评,事后可以奖罚兑现,实现全面、公平和互动的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管理最优化。

意义 :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互相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

1、现状:

(1) 一位学者如是说:“成长的关键不是经济环境,也不是市场条件,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条件”。成长型企业都正在经历着由过去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目标管理发展的过程。

(2)在企业目标管理中,由企业一把手管理全部业务的局面难以为继,然而由于缺乏组织上的准备,没有系统地计划及在关键岗位上培养管理人才,使得管理意识薄弱,业务流程模糊,领导人长期事必躬亲,干部充当“消防队员”忙于救火,员工难以分担职责,执行力严重不足,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后劲。

(3)内部职责定义不清楚,授权体系也不明确,职、权、利的关系不平衡,没有建立起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缺乏企业文化和凝聚精神,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很容易导致人才危机的出现,所以企业最缺乏的是对人才的管理。

2、已解决的问题:

(1)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解决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因业务和预算等产生决策冲突,解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友好协调、均衡发展,成为管理决策者实施管理首要问题。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 第3篇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名称, 在写作时应注意论文名称一定要准确、简练, 即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对象、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常存在的问题有:论文题目不准确、选题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选题难易不合适。针对以上问题, 建议同学们在确定论文题目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选题时应对自己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 选择适宜自己完成的论题。

2. 论文的选题一定要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 解决学科建设、科学发展的理论或方法问题, 要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解决应用性研究中的问题, 才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3. 论文选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大小适中。如果论文题目的研究范围太大, 将不适宜学生在短期内完成, 所以在确定论题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论题的创新性、严谨性, 还要考虑论题完成的可行性。

因此, 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的论文题目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能力与水平, 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中对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从而实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二、选题依据

开题报告中选题依据主要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1. 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主要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 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 需要去研究、去解决, 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 然后, 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且有针对性, 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常存在的问题有:选题来源及意义混淆;选题的来源及意义表述不清、过于简单;语言组织口语化严重, 书面用语表述能力欠缺。针对以上问题, 建议同学们在撰写选题的来源及意义时参考以下方式进行写作。如:××现象是当前音乐教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本人大学期间或实习期间对该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或是对该问题比较感兴趣, 因此想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 通过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 最终确定××××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选题来源及意义。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演奏能力及水平进行全面、正确、客观地评价, 将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化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因此, 在教师命题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在钢琴学习中的感受, 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最终确定《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本人的毕业论文题目。又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选题来源及意义。视奏能力是检验手风琴演奏者演奏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 视奏能力不仅影响手风琴演奏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 还制约手风琴演奏者技术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手风琴教学中学生反映最强烈和最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本人自幼学习手风琴, 也对手风琴演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之后, 决定以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 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培养的方法, 为今后自己更好地学习演奏手风琴提供技术支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般是指与该论题相关的文献研究, 包括论著、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 从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进而确定本论题研究的平台 (起点)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常存在的问题有:文献资料收集不充分;所列著作或文章与论题联系不紧密;语言组织缺乏概括能力, 对相关文献中的观点表述不准确。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参考以下方式进行表述。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内外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如:国内的马永霞著的《教育评价》一书中以教育学的一些新学科新论点为学科研究的理论依据, 指出我国当前音乐教学的研究方向, 提出一些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建议;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谈到, 美国八年研究报告中关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被人们接受之后, 人们普遍认为, 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为了使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是要明确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以上文献资料都为本论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 虽然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 但目前尚未见到对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所进行的专门性研究。

3. 本选题的研究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常存在的问题有:研究目标不明确;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无法实现。关于论文的研究目标, 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论题, 用词准确、精练、明了。确定论文研究目标, 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研究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为自己今后从事钢琴教学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 并且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4. 内容创新点。

论文内容创新点主要是论文写作中与相关文献中的出发点、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的不同之处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应该是每篇论文都有创新点。常存在的问题有:内容创新点不明确;没有创新点。关于论文的内容创新点, 写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角度来谈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内容创新点。本文的内容创新点是结合自己在手风琴学习中的切身感受及认识, 对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5.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文的作者通常在选题、实验研究、资料整理及论文撰写过程中, 需要参阅和利用一些文献资料,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 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创新。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应遵从科学性、真实性及新颖性的原则, 即: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 以便读者考证。常存在的问题有:引用文献数量过少;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按照学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 每篇论文至少有10篇、部参考文献, 而主要参考文献应在6~8篇、部;其次, 在论文中所列参考文献应符合相关格式要求, 即: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社信息。如: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 出版年份, 卷号 (期号) :起止页码。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研究方法及手段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主要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常存在的问题有:有些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无相应的解释说明;个别学生选用的不是论文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法。一般情况下, 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写作时应注意结合自己的论题对选用的研究方法做简要解释说明。

四、论文的框架结构

良好的结构层次可以帮助作者明晰构思、贯通文脉, 同时也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保证。“言之有序”的问题要靠结构层次来保证。强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 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标题之间条理不清, 缺乏逻辑性;标题概括性不够。一般情况下, 关于论文的框架格式首先要符合逻辑规律。论文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因为论文结构层次一般分成若干个自然段, 或是用若干个小标题来论述。所以在写作框架结构时, 应注意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 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 (.) 分开, 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 (一级标题) ;1.2 (二级标题) ;1.2.3 (三级标题) ;1.3.4.1 (四级标题) ;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 最后一级如果还要分层次, 可用 (1) 、 (2) ; (1) 、 (2) 的形式表示。其次, 要衔接自然, 用语精练, 完整统一。关于论文框架结构层次不论是采用自然段还是小标题的形式, 都要注意各层次之间的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 达到无懈可击。层次与层次之间还应协调一致, 各部分的先后次序、篇幅的长短, 都应根据逻辑顺序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 当略则略, 符合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 让人一目了然。因此, 在设计论文框架结构时一定要讲究层次、精心策划。如:论文《在乐谱上挖掘情感———谈视唱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的框架结构。

引言:

1. 音高动态感。 (1) 同音进行; (2) 级进; (3) 跳进; (4) 曲折进行。

2. 节拍、节奏律动感。 (1) 注意乐谱中节拍的基本规律; (2) 特殊对待乐谱中的非常规节奏; (3) 特殊位置的音符特殊对待; (4) 重视休止符的重要作用。

3. 力度、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 (1) 力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 (2) 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

4. 音色、音量适应感。 (1) 音色适应感; (2) 音量适应感。

综上所述, 一份写作规范的开题报告不仅是对自己所选论题的初步研究, 更是对所选论题是否具有实际写作意义的检验。如果同学们在撰写开题报告中能够认真完成每一部分的内容, 必将会为后期论文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 撰写开题报告不仅可以使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 同时也有助于作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从蓝图走向实施 第4篇

一、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体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有文本式和表格式两种,后者把需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成为表格式,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开题论证时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一)开题报告的定义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经申报批准立项之后,课题负责人在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而修订的报请专家论证的课题研究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后,课题实施方案更加具体、更加可操作、更加科学。所以,开题报告也被称为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论证报告。简言之,开题报告是课题承担者对教育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二)开题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开题报告的读者对象是上级主管部门或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开题报告要把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内容、成果形式等写清楚,同时要阐明完成这一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这种可行性表现在研究课题所依据的理论是否科学、合理,所采用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是否合适,人员的科研基础是否符合条件。

2.实用性。一项课题的研究内容应该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能改进自己的教育或教学实践,同时可以推动他人的教育或教学的发展与变革,或者能填补空白,开拓新的领域。实用性不仅仅表现在实践层面,还应体现在理论建树与创新,这是科研课题的特殊要求决定的。

3.竞争性。开题报告的前身是课题评审书(有的上级主管部门还要求附有可以匿名评审的论证报告),具有很强的竞争性,申报课题是为了立项,不是每项课题申报都能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立项,部分课题立项后还能获得研究经费,错失了申报时限,就失去了立项机会。

(三)开题报告、论证报告与研究方案

如果课题还没有报请上级有关部门评审立项,开题报告就是在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研究方案或是评审书,主要说明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整体设计。所以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开题会上,专家们主要对课题研究方案即开题报告进行论证,所以开题报告也称为课题论证报告。论证报告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教育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论证报告,可以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可以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论证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高低的标尺之一。

研究方案主要是写给课题组成员阅读和使用的,它的特点是:研究目的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具体可操作。课题研究方案是一项课题研究开题论证会上报告的主要内容,因此也称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一项课题研究的设计蓝图,是开展研究活动的重要依据,是统一课题研究者思想和行动的指导性文件。有了一个好的开题报告,课题研究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为什么要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日后课题研究工作的准绳,可以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也可以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开题报告对一个科研课题能否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随着科研管理的加强,对开题报告写作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1.通过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加以整理、概括、表达,使具体的研究目标、内容、步骤、方法、条件等清晰化,从而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行动提供科学规划。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开题报告非常重要。如果课题一旦被批准,得以正式确立,还可以通过开题报告,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

2.通过开题报告可以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陈述自己的规划,以获得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它作为立项依据,以决定是否批准立项。课题一经上级部门批准,开题报告就成了课题任务书,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它实施课题管理,按照其内容和进度,进行检查和监督,它还是科研课题结束时验收和鉴定成果的标准。

三、怎样写开题报告

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需要写开题报告,也就是报请上级批准的评审书,主要说明这个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目的、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总体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选题是开题报告的第一步,“题好一半文”。

(一)选题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幼儿园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一所小学的选题是“小学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属于教育科研的尖端领域,应该是教育部需要研究的课题,一所小学明显不能承受,无法完成研究任务,因此应重新选题,注重可操作性。选题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题要合乎时代要求。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尊重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原则,当前的选题要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教师角色、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综合实践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许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型课题值得我们去选择,去研究。二是选题要具有实践性。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必须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选题要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体现校本研究的理念,把学校当成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把教室当作研究室,搞好教育科研具体实践。三是选题要有连续性。(1)一所学校前后的主课题要连接。前一个主课题通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结题后,要以此为基础,向深一个层次或更广层次做研究,这样的研究十年、二十年下来,研究领域和对教育实践的推动就更系统、更有效。(2)主课题与子课题要衔接。要紧紧围绕主课题研究目标来设计子课题,同时子课题与子课题之间前后左右要相互联系起来,形成本校教育科研体系。四是选题要有实用性。教育科研课题不能成为花拳绣腿,不能成为应付检查的花架子,要真正体现实用性。一是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要实用,要符合时代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对具体工作有指导价值。二是课题研究的内容要实用,要符合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之需要,不能成为空泛的不可操作的理论问题。

(二)结构

一个完整的开题报告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或子课题设计)、课题研究过程设计、课题研究方法设计、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等几个部分。在此,不一一陈述各个部分的写法,就主要的几个部分进行说明。

1.课题名称

一个课题名称起得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课题的形象与质量。一是课题名称要准确。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研究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普通高中教与学品质提升的行动研究”,其研究对象是普通高中,研究问题是教与学品质提升,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二是课题名称要规范。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没有语法与逻辑错误,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三是课题名称要简洁。课题名称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近几年来,出于课题所研究的问题的丰富性以及课题名称表达形式的创新,有些课题名称呈现了一些变式,如“分布式课程领导:一项合作与赋权的学校变革行动研究”课题名称中间使用冒号,“基于课例研究的区域教研范式的建构与实践研究”与“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基于企业研修视角”两个课题名称中“基于XXX”或前置或后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同一研究领域”不等于“同一课题”,还包括同一研究领域内的不同课题。“现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重在对“现状”的分析、提炼和概括,而不是罗列。要聪明地借鉴而不是贬低他人成果,没必要将自己课题和他人课题“对立”起来,也不要“表白”过度。要用“文献综述”的形式进行。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使文献资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对各家学说、观点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成果的整理。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研究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缺陷,要是别的研究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具体地说,文献综述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包括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观点和论述等,这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经典性不够,可以从简。二是随时整理。要随时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开题报告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随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三是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文献综述切忌把自己看过的文献一篇一篇地总结下来,一定要按照问题分类进行综合性叙述、分析与评论。

3.研究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研究目标要指向课题所想解决的特定问题。研究目标的表达要概括化,体现一定的抽象度,能够整体把握。研究目标一般可从理论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三个维度,分别描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与发展性结果状态。例如课题《基于文化承创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确立的研究目标是“回顾反思学校百年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理性思考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维度和路径,确立优质特色发展诉求中文化承创的操作体系,推进我校管理、课程、教学、师生、环境的优质特色发展,以优质强化特色,以个性彰显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国内一流的学术性示范高中。”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研究水平。研究目标不宜偏高或偏低。

研究目标指向问题解决,研究内容落实研究目标。课题有了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更具体、更明确,它是一项课题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研究内容忌面面俱到,忌工作话语,要紧紧围绕课题名称特别是核心概念从各个侧面进行思考和选择,以子课题名称加研究要点的形式表达,以体现研究个性和特色。例如课题《基于文化承创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确立的研究内容(子课题)包括百年文脉回溯及其价值研究、优质特色发展的理解及其实现路径的理性思考、优质特色发展诉求中学校文化建设纲要的研究、主题单元式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实践研究、学校文化资源平台建设的研究、“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建设的研究、“自能·探究”教学文化的研究、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研究、“自能发展”视域下的高中生社团建设研究等共计9项,每项子课题陈述研究要点,如子课题“‘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建设的研究”的研究要点是: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理性思考、“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的整体设计、基于创设物质情境的“晓庵天文馆”建设、以“晓庵天文研究所”为载体的天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炼“晓庵天文研究”的文化特质、评估“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建设对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意义。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幼儿园在研究内容设计与分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二是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三是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四是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开题报告,实际上是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论证的过程,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比撰写一篇教育论文复杂得多。只有在系统思维中认真、科学地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以及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一项课题研究的整体性的精心设计,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徐炳嵘,吴江市教育科学研究室,215200)

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第5篇

五、资料来源、

[1]张会川:《关于实施企业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1期.

[2]刘宏:《企业目标管理之道》,施工企业管理,20第5期.

[3]肖文质:《浅谈企业目标管理》,石油政工研究,第3期.

[4]王化平:《企业目标管理的几个问题》,发展,第7期.

[5] 胡雪: 《基于目标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2期.

[6] 李贵友: 《谈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硅谷 年15期

[7]周涛: 《 企业的目标管理与员工自主控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7期

[8] 范国余: 《 推行目标管理考核 必须坚持五个统一》,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4期

[9] 李清洗: 《对公安岗位目标绩效考评机制的思考》,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

[10] 张代军:《 关于企业实施目标管理的探讨――设定目标的基本原则》,经济研究参考91期

[11] 苏泽庭:《中小学党建目标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

[12] 王艳红:《中外文化差异对我国境内合资企业发展的影响》,吉林大学;年

六、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第6篇

论文题目: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研究

一、选题依据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任何企业都处于风云莫测的环境中,企业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

1、企业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无论是享誉世界、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还是那些默默无闻、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危机的困扰,都难逃危机的侵袭。而以分析、预警和处理企业危机事件为主要任务的危机管理,已成为受到普遍重视的一项新的职能管理工作。它使企业在遇到危机事件时,能够及时、果断、有条不紊地予以处理,将危机造成的效益、信誉、形象等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尽可能将“危机”转化为“生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和持续发展。

2、企业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部分。 企业管理进入了以战略为中心的时代,“战略制胜”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鲜 明特色。然而,企业战略管理侧重于研究企业的竞争性战略,对某些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危机问题重视不够。因此,必须将危机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加强危机管理,以确保企业战略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更具生命力。

3、我国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噬待提高。 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据零点调查最近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京沪两地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有 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 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管理还处于懵懂状态,相对于国外公司对危机事件的快速、专业的应对能力,国内企业危机管理情况堪忧。

4、当前国内对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学者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SARS事件发生以来,危机管理一度成为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探讨的热门话题,内容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近两年虽有所改进,但仍局限于照搬国外模式,缺乏对本国企业特质的认真分析,研究与发展基础性的、实用的危机管理理论,建立与健全系统科学、可操作性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是新经济下管理学科的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的实战管理者所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正是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了这一理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在总结与借鉴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文献回顾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提出了“危机管理”这一概念,并作为决策学的一分支,开创了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我国学者(早期代表人物:武汉人学佘廉教授)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人们对危机管理研究已经整合了诸如管理学、公共关系学、财务管理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知识,渐渐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的跨学科理论体系。

1. 企业危机管理的系统论

该理论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生产经营实体,在市场所构建的平台上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系统论将企业自身的组织环境视为内部环境,企业实体赖以生存的环境视为外部环境,研究企业如何优化内部环境即提升企业危机处理能力,并通过和外部环境怎样实施有效的互动来达到企业自 身的稳定状态的;为此系统论的倡导者建议企业管理者从检测环境的变化(规避风险)、优化内部环境(完善组织结构)、构建并通畅环境信息渠道等方面来实施危机管理策略。

2.企业危机管理的结构论

我国台湾学者朱延智,在美国学者波特提出的“5种竞争作用力”架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结构论。该理论着重强调:企业如何采取积极的反应,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压力,以达到规避风险与危机的目的;将企业危机的来源主要锁定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之中,而企业危机管理的重心不再只是注重内部效率性的规范管理。该理论将企业危机管理纳入到了战略管理范畴,提升了其在企业管理中地位。

3.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论

美国学者西蒙·布斯(Simon A.Booth)首先提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他根据企业危机的成长特性,将企业危机管理划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危机酝酿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扩散期、危机处理期、危机处理结果及后遗症期,并详细阐述了对各阶段的生命特征、及其处理策略的认知。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论对研究危机管理的主要贡献在于:根据危机的特性,将其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使管理者对危机及其从诞生、成长、成熟、到死亡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清楚的认识,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对症下药、处理危机。

4.企业危机管理的扩散论

企业危机管理的扩散理论是研究危机管理的新方向,是整合了危机理论、经济学、大众传媒理论、公共关系、社会心理学等理论体系的结合体。企业危机扩散理论的构架,起始点是在危机爆发后,通过媒体效益而产生形象危机、财务 危机和生存危机等。它以企业未能事前化解危机、也未能迅速在企业危机爆发后有效地处理危机为前提假设,认为危机杀伤力的强度、传播效果、认知结构、恐慌与从众行为、过去企业解决危机的能力表现、危机扩散与危机处理两者之间的时间落差等等,是危机扩散的动力与源泉。

5.危机管理的最佳模式--危机变化的结构论

危机管理的最佳模式--危机变化的结构论是由美国学者Ian?I.Mitrof提出的,该模式指出:危机形态与风险、危机管理机制、危机管理系统、利益关

系人是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四个关键因素,并强调企业必须对它们在危机爆发前、中、后都得实施有计划的管理。?他建立了由外到内的洋葱模式(Onion Model)应对模型,依次是:科技层面、组织结构层面、人为因素层面、组织文化层面、高级管理者心理层面五个层面。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现状分析有机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危机及危机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预期结果

1.通过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分析,结合危机成因找出我国企业危机的问题及原因所在,这将对于我国企业认清自身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通过危机管理的动态性分析,对危机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分析。

3.探讨危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希望对企业危机管理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具实践指导意义。

一、 主要观点

1、分析企业危机影响论证实施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2、分析企业危机现状,企业经营环境(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

3、危机管理的本质是动态的、互动的。企业危机爆发前、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过程,需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做整体的考虑。

4、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一连续、动态过程,还应融入日常管理,并体现到企业各个制度层。

二、 基本框架

第一章

导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关于危机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我国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全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企业危机管理概述

1、危机的概述: 对危机的定义、特征作了分析以及危机与风险的比较,介绍了危机的分类进一步揭示了危机的诱因。

2、危机管理概述:介绍危机管理的含义,并对其本质作了剖析,分析了危机管理的原则及职能。

第三章 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与动态运行机制

1、企业危机管理过程分析:主要介绍了芬克的4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米特 罗夫和皮尔森的5阶段模型以及诺曼·奥古斯丁 的6阶段模型并对它们作了分析和比较;基于危机管理模型的分析,本文将危机管理过程分为危机预防、处理、恢复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企业在正常状态下与危机爆发情况下的危机管理既要有所区分又要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统一起来。正常状态下企业处于隐性危机管理状态,在危机爆发时,企业处于显性危机管理状态。

2、危机管理的动态运行机制:从危机的动态性与危机管理的动态性两方面来论述,主要结合危机生命周期来进行分析,危机在企业的发展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将其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纳入企业的日常营运管理中,这样的危机管理才是完整的,对于企业更具有实际意义。

第四章 构建基于动态性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

1、危机管理系统的制度支持体系 分别从隐性、显性危机管理两阶段的高层决策、中层管理、基层运营和底层的企业文化层四个层面来构建动态危机管理系统的制度支持体系。

2、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系

根据危机管理过程的分析主要从危机的预防、处理、恢复三阶段来讨论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系,对各阶段具体的运行方法作了细致的分析。

第五章 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思考

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的现状,进而结合前文所述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危机管理提出启示与建议。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朱延智.《企业危机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2. 苏伟伦.《危机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3. 伊查克.艾迪斯著、赵睿等译.《企业生命周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王强.《企业失败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5. 高民杰、袁兴林.《企业危机预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6. 陈忠卫、王晶晶.《企业战略管理》.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7. 项保华.《企业战略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8. 银路主编《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全书》.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9. 佘廉.《企业逆境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10. 龟井利明著.李松操译.《危险管理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

11. 诺曼.R.奥古斯丁著.《危机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 龙泽正雄著、徐汉章译.《企业危机管理》.高宝集团有限公司,

13. 劳伦斯.巴顿著、符彩霞译.《组织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4. 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15. 谢作渺.《企业如何防范风险》.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6. 陈迅、王澎文.《危机决策》.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第7篇

兰州石化公司作为中石油旗下一家大型综合性石油炼化企业,承担着西北地区油气和化工产品生产和中转,而化工储运厂是兰州石化公司内部的厂级单位。化工储运厂以化工固体产品储存周转为基础,仓储是储运企业不可缺少的部门,合理规划仓储空间,可以使库存得到有效处理,同时也有利于成本比例优化,降低物流成本,可见仓储管理显得异常重要。为进一步做好现代化仓储管理工作,应了解现代化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进而提出合理应对策略。

关键词:

现代化;仓储管理;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所谓的仓储管理就是管理仓库和其中的货物,仓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物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产品资源整合,还可以调整供应需求量,降低物流企业成本,总之,仓储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有必要研究现代化仓储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1现代化仓储管理的作用

随着社会对石化化工产品需求的增多,物流企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为做好物流工作,很多物流企业都将用最低成本为用户提供最佳服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仓储管理开始,这也是为物流企业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的有效措施。一般来讲,现代化仓储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良好的调节能力,在整个物流企业中,仓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优化生产与消费的同时,还可以调节运输。其次,验收作用,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仓储能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验货场地与必要条件。再者,集散作用,仓储管理可以将企业产品集中在一起,且按照客户要求分门别类的运输到相应地点。最后,配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按照类别打包与配送,直至用户签收。

2现代化仓储管理发展趋势

2.1“零库存”管理

所谓的“零库存”管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库存,而是一种相对说法,也就是将库存转移出去,降低企业现有库存量,实现运营支出,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对于现代企业的仓储管理来说,可以将“零库存”管理分为两种:一种是库存货物量管理,也就是将库存量降到最低,控制在零或近似零;另一种是减少库存量,降低劳动损耗资金。其中后者主要是优化与集中库存,而不是刻意减少库存量。

2.2整合化管理

之所以要开展现代化仓储管理,其中心目的是为了做好资源整合,拉近客户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这对促进企业发展也有一定益处。一般而言,仓储管理越合理,企业为仓储管理所投入的资金就越少,企业经济效益也会因此提升。

2.3计算机网络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仓储管理也要注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如利用计算机设备识别货物,确定产品定额,控制好产品出库与入库,同时也要处理好账目结算,做到实时查询,在接到需要运输的产品应立即更新物流信息,快速出库,对于单证与报表应采用自动化形式,以便实现信息化管理。为实现物流管理更为高效,应在各个主要场所中构建信息网络,将仓储管理信息共享给需要人员,做好物流控制,进而实现网络化建设。

3现代化仓储管理应对策略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各个物流企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基本都实现了高效、快捷运营,这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对于现代物流企业来说,仓储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部门,也是合作用户最看重的部分,所以,现代化仓储管理应本着为客户着想的理念,做好仓储管理工作。

3.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兰州石化化工储运厂要做好仓储管理工作,应加强与体系内销售部门的联系,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纳国外先进经验,积极改进原有旧仓库,完善企业仓储管理基础设施。此外,做好仓储管理网络体系建设工作,保证所有运输到企业的产品都能在第一时间入库、储存与出库,以便获得用户对企业工作的认可。

3.2构建完善的竞争机制

由于企业竞争较为激烈,很多物流企业也采用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但这样并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这就需要兰州石化公司构建完善的竞争机制,用正当手段争夺市场,确保所有工作都可以有序开展。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要联系我国实际,修改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物流企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减少不正当行为的出现。

3.3建立健全标准化仓储体系

为做好现代化仓储管理工作,还应建立健全标准化仓储体系,注重网络技术的融入,为资源整合奠定基础。要求所有仓储工作人员都要按照这一体系开展工作。同时,还要构建完善的奖罚机制,对工作认真者进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对工作态度消极者严惩。此外,注重完善产业链的建设,提升仓储运营效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4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化仓储管理也要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公共信息平台,注重信息网络建设,以便将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网络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仓储管理能力也会明显增强,不仅能够强化仓库使用率,还有利于库存控制,让企业仓储管理始终处于健康运行状态,这对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仓储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但受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仓储行业之间的竞争能力也明显增强,因此,就需要现代化仓储管理正确认识当下形式,注重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的应用,同时,做好仓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为高效、低成本仓储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小好.浅谈现代化仓储管理[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xx,22:32-33+45.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 第8篇

本分析的重点放在开题报告演示的内容结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是利用网络资源所获取的一些开题报告所做的比较分析。从所收集的这些开题报告来看,总共八篇。其中四篇是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三篇社会科研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计划),一篇是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外加一篇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作者自评。

1 硕博论文开题报告的分析

依据Moore(2000)的相关理论,撰写的研究计划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目的。硕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顺序该是:作为研究框架=>为了获得导师的认可=>展现能力,等等。根据这样的目的,开题报告结构安排的侧重点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变化而采用不同的结构,让导师清楚你要做什么及为什么那样做。但基本的结构可适用于各种目的。

我们首先来看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博士刘群(2005)的开题报告。从整体来看,仅仅一个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而且是幻灯演示版,竟然浩浩荡荡长达104页,笔者觉得无论哪个参加答辩的成员都会感到头疼。即使博士论文的开题有字数的要求,哪怕是要求写一万字,在开题答辩时的演示也不应该超过30页,笔者认为20页左右较妥。因为演示的目的就是把他想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给别人看,20-30页还不能说清楚问题就显得啰嗦,反而使答辩委员对他的研究能力产生怀疑。而且他所给的时间也是有限的。纵观整个报告结构,显得冗长、杂乱无章、没有侧重点、没有逻辑顺序。而且演示中多次出现了诸如“目录,引言,总结”等画面,笔者却找不到归属于哪个步骤和内容,真令人费解。从其选题来说,应该是计算语言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其实是比较好的选题,不过也嫌过大过宽。因为机器翻译几十年来都无突破性进展,这同计算机性能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其自身的发展瓶颈,一篇博士论文就想实现机器翻译恐怕让人觉得野心太大了。再有,演示中使人分不清哪是绪论,哪是文献综述,哪是目标,哪是方法。总之就是一个“乱”字了得。

我们再来看一下“胡诗文(Shiwen Hu,2003)”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她的演示与刘群博士的比较而言显得短小多了,可是也有50多个页面,还是嫌多。其实她的报告结构思路还是清楚的。演示中列出了报告的结构安排,有研究目标、理论框架、方法等。只是绪论部分太少,好像没有文献综述之感。另外,第7页和第14,18,27页重复列出提纲,不知为何原因。如果是从第14页才正式开始的话,那前面十多页都是术语解释等,不免使人觉得半天没进入主题。她的正文内容只到30页便结束,即便把“参考文献”部分算入正文内,也只到37页。而后面约20页的内容却都是附录,让人觉得不知作者的重心在哪。笔者认为,如果简化首尾两头过多的附加内容,重点放在中间的内容介绍,刚好差不多20多页的阐述就比较成功了。

再看看两篇美国的博士论文。不是笔者崇洋媚外,第一感觉就觉得比前面提到的几篇国内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好很多。两篇开题报告总页数分别是14页和19页,都没超过20页(虽然与幻灯演示版不可相提并论),真的是结构安排清晰明了,语言简洁精炼啊。尤其是俄勒冈大学计算机系Douglas R.Dechow(2002)的开题,第一页封面便有一个简短摘要,告诉读者其研究的大致内容。第二页整洁的内容目录简介更是令读者深感作者的思路清楚明晰,研究时间进度都详细列出了,还列出了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而整个篇幅只用了仅仅14页!另外加利佛尼亞州地理学系James Mc Carthy(1997)的开题也相当不错。虽然在结构安排上没有Douglas的明了,但对研究背景、理论框架、研究问题假设、方法、时间进度等都有阐述。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对自己的研究计划在四年之后做了跟踪反馈的分析。这是他在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并且做完了相关的研究之后,对当初做研究计划时所做工作的一个对比回顾和总结。从中他得出了自己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原计划的预期目标,哪些尚未成功,并依此分析了原因。他认为自己的研究基本按计划报告中的要求进行了,但与具体研究进程还是出现一些脱节现象,这除了不可预测的客观原因外,同自己当初做的研究计划不足和欠周密有一定关系。这说明了做好研究计划是多么的重要。但计划归计划,现实归现实,他做的这些总结也是事后才“诸葛亮”。不过对我们怎样写好研究计划有很多的启示。他是从开题报告的语言表述、研究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及其理论框架等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总结的,从研究结束后的角度来总结当初做计划时所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并进行了自我评价。具体详情可参见所附文章。

还有一篇是加利佛尼亞州人类学系的Nancy Grey Postero(1998)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注:在美国,博士论文一般称dissertation,此报告没特别注明,又较短,故笔者自判断其为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这篇报告基本符合要求,只是文献综述和绪论的阐述没有分得很清楚,有点混在一起了。

2 社会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或开题报告的分析

最后要看的就是三篇社会科研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了。这类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顺序该是:作为研究框架=>为了申请资金=>展现能力,等等。根据这样的不同目的,其结构安排的侧重点应该把自己或机构的雄厚实力和光辉历史放在计划的最前面,也可先讲研究的结果会带来怎样好的影响,研究计划的结尾应包括费用情况。详细列出资金运作的流程,详细的资金运作计划,越详细越好,态度要诚恳。以取得资金机构的信任,获取足够的研究资金(Moore,2000)。

但这三篇总体来看,如果按上述要求则都有欠缺,同时关于“网络教学”的这篇其“研究背景”和“研究基础”在内容方面有些重叠之嫌。后两篇作为演示版总页数也稍嫌庞大,都缺少研究费用、资金运作计划等的介绍。特别是市教育局杨锦兴(2004)的这篇开头空话、套话连篇,满股“官僚”机关作风味,又没研究时间进程安排等。不过比较而言,谢璞(2002)的这篇较好些,除了正标题被“开题报告”几字喧宾夺主和前述欠缺外,有时间进度安排,其他内容安排也较合理,算是比较成功的开题。

3 结束语

以上是对利用网络所获取的一些开题报告或研究计划所做的比较分析,分析的案例材料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但因篇幅问题,本文只重点讨论了开题报告的结构安排及演示内容等问题,其它许多方面尚未能深入探讨。然而,开题报告的优劣与否事关下一步研究的关键,且实践当中产生的问题远不止上述这些。在此,本文仅做抛砖引玉,以期有更深入的研究。

摘要:开题报告是论文写作或研究能否按计划实施和开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帮助教师在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和教学中及时发现论文开题报告所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该文通过网络收集数篇硕博开题报告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开题报告进行了详尽地比较分析,指出开题报告在撰写内容及演示中所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必须注意的方面,也为其他科研工作人员在科研计划的撰写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教学,分析

参考文献

[1]Dechow R D.An Aspect-Oriented Infrastructure for a Typed,Stack-based,Intermediate Assembly Language[D].Depnce:Sci eOregon State University,2002.

[2]Moore N.How to Do Research[M].3rd Edition.London:Library Association,2000.

[3]McCarthy J.The Good,the Bad,and the Ugly:The Political Econ omy of the Wise Use Movement[D].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 fornia,1997.

[4]Postero G N.Manufacturing Identities in Lowland Bolivia:Na tional,Ethnic,and Individual[D].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 nia,1998.

[5]Shiwen,Hu.Optimizing Adapt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via Binary Translation Systems[D].Texas:University of Texas,2003.

[6]刘群.基于模板的统计——翻译模型研究及汉英机器翻译系统实现论文开题报告[D].北京: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2005.

[7]谢璞.新课程观下理科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南京:南京市教育局,2002.

[8]谢幼如,李克东.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02.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精选8篇)企业管理开题报告 第1篇企业管理开题报告选题依据: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