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关新闻稿的写作技巧
企业公关新闻稿的写作技巧(精选6篇)
企业公关新闻稿的写作技巧 第1篇
公关写作之公关新闻稿写作大全
公关写作之公关新闻稿写作大全什么是公关新闻?
对于企业而言,公关新闻是关于企业且有利于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培育良好公众关系的新近事实的报道。请注意,这里有四个关键点:
A)关于企业,我们写的内容里,一定是要和企业有关,而且是要和企业想要重点表述的内容有关,不能信口开河,特别是关键地带(开头结尾)一定要重点表述企业宣传核心。
B)塑造企业良好形象。请注意“塑造”这个词,并不是单纯说企业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领先,就是塑造了良好形象,相反,自卖自夸只会招致读者反感,媒体记者也无法发布。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各种语言描述客观事实,烘托气氛,最终让读者得出我们要传播的信息结论。
c)培育良好公共关系,这一条相对较为宏观,属于公关公司策划范畴,我们可以不必过多考虑。
D)新近事实,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定要把最新最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传播开来。
公关新闻是写给谁看的?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我们连受众群体都没搞清楚,那无异于蒙上眼睛打拳了。
软文是写给广大读者的,如果要让读者满意,那么不仅要传播客户企业的信息,还要给读者丰富的附加价值。
读者不是在看我们的广告,也不希望看到我们的广告,如果他发现自己在阅读新闻时却中了“圈套”,是在接受广告信息,那么读者就会有一种受欺骗的感觉,那么读者就会读不下去,就算读下去,也很难完全相信的真实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体现“客户
是上帝”的宗旨,公关公司往往将的广告性质暴露无遗。那种青筋暴露、口沫四溅的如同街道散发的小广告一样,客户那边是满意了,但读者可不满意了,本来是要读新闻的,谁想看到一群厂商在这里自卖自夸?
软文首先要明确的定位就是:软文也是有价值的新闻。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其信息有必要透明,有必要同社会大众经常“见面”,但如果经常以自吹自擂的面目出现,美誉度又如何建立起来?
奥格威曾经说过:“我们千万不要把读者当作傻子。”遗憾的是,很多软文工作者常常把读者当成傻子,以为自己说什么读者就会相信什么。而客户那边的公关经理也常常是一厢情愿的认为,读者读不出新闻里的广告味道和交易味道来,只要拿气势“唬”住读者,读者就一定会“就范”。
因此,公关新闻写作难度在于,大多数公司的“新闻”,对于整个行业,社
会,乃至媒体记者,都算不得什么“新闻”。这样,要写出一篇精美的公关新闻,就必须多下功夫。
而且写法绝对不能与常规新闻相同,开头就是“×年×月×日……”。
软文操作如何达到读者、客户、媒体的“三赢”?软文操作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地工作流程?这也许还有一段路要走,但三者中,读者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下面就几种常见公关新闻写法做一介绍。
公关稿写作四技巧 第2篇
技巧一:复调。再厉害的小提琴独奏, 其震撼力也比不上交响乐团的多声部和声。最枯燥的讲故事方法就是独奏, 自说自话, 一个调子通到底。复调就是文字的和声、是多主题、多线条、多声部的协同, 复调带来了密集的信息、丰满的行文和缤纷多彩的效果。如何达到复调的效果?有三个要点。
1.忘掉中学课本上的中心思想。天下文章, 分为叙事与说理两大类。说理要主旨, 叙事则不必。最好的叙事是生活, 生活本无中心, 无主角, 人们随命运起伏并不断对话和碰撞。当你打破中心思想的枷锁, 开始以画家观察模特的方式观察生活或新闻事件时, 常常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动人的细微之处。这些细节, 是成功使用复调, 提升叙事品质的关键。
2.设置两条以上的线索。把我们的商业目的作为一条线索编织到文章里, 同时找出更多的线索来。比如联想公益创业支持的团队, 试着为他们的行动画出完整的时间及逻辑链条。强迫自己耐下心来, 讲好一个故事, 进而让读者通过故事得出结论。
3.线索的交织, 命运的交错, 是故事产生的源动力。所有的故事都是人的碰撞, 精彩的深度稿来自于你抓住了这些碰撞时刻, 并揭示出碰撞背后更为深邃的心理、行为及社会逻辑。
技巧二:摇摆。如何让故事曲折跌宕?答案是摇摆。
节奏是各类时间性艺术的核心。优秀的诗篇、乐章与建筑都呈现出美妙的韵律, 文字佳作则常常带有音乐美感。
摇摆是节奏的关键。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 摇摆则让这种重复在不同维度反复震荡, 达到“文似看山喜不平”的效果。不要让你的战略发布、新品研发综述一帆风顺, 有意外的失误, 有无法克服的困难, 有动摇, 有失落, 有振奋, 有欢呼摇摆起来的行文, 摇曳多姿, 更近人生中最精彩的章节。
想想深刻运用这些技巧的《越狱》, 她的情节多么迷人!
技巧三:链接。如何让文章浑然一体?手段是链接。
公关稿写作的常见难题之一, 就是有太多资料要堆砌, 厂家实力、公司战略、领导讲话、产品卖点、受众利益、活动信息、媒体热议、意见领袖好评金木水火土、砖瓦石泥灰都要盖到一栋房子里, 弄得撰稿人哭笑不得, 无从下手。
要解决公关稿先天劣势, 铺垫、首位呼应、点题、过渡段等传统兵器略显捉襟见肘。“链接”则是一种有力的新武器。链接的核心在于使文章各部分产生联系, 这些联系不限于逻辑层面, 还有语义及情感;不限于前后段落之间, 文句之间, 更存在于文章任意两部分之间, 字词与句子, 句子与段落, 字词与段落, 人物与人物, 人物与情节之间。
链接应用的三步法, 为寻找支点、扩展意象和控制表露。
寻找支点:找到链接的基本元素, 它可以独立于既有资料之外, 隔山打牛不妨, 天马行空亦可。与既有素材保持点距离的元素, 还能增加文章的张力。
扩展意象:如由火, 扩充到火焰、火种、薪火、拾柴、红日等等, 一系列意象形成群落, 文章各部分生长为一个生态系统。
控制表露:挑选你使用链接的地方, 删去不必要的、画蛇添足的部分, 使修辞恰到好处。
技巧四:磁化。如何让行文自成风格, 一气呵成?对策是磁化。对于文章而言, 磁化常常在成文之后, 根据表达意图, 对其中各部分进行调整, 使其方向统一。磁化的目的不仅在于梳理文章使之通顺, 而是在逻辑、语法、语义及情感上, 使文意朝预设的方向流动, 以提升表达效果。
从词语层面看, 以口语统摄全文的文章, 需要剔出书面词语;以感性为基调的文章, 可以增添更多主观表述;而冷峻的文风, 则需力减虚词, 戒绝废话。
请注意, 对叙事性文章来说, 过于统一的主题可能是有伤害的, 因此复调和摇摆是撰写此类深度稿的有力手段;而对说理性文章而言, 使用链接加磁化的方法, 可以得到持续递增的、清晰的风格及主题。
小议网络新闻写作的技巧 第3篇
当下,网络成为人们了解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那么网络新闻写作要增强吸引力,对网络新闻至关重要。基于对网络新闻的特点、优势和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分析,在网络新闻写作中应该注意以下技巧。
一、新闻标题的制作
新闻标题被称为“新闻的眼睛”,它的制作至关重要。目前新闻媒体网站为增大信息容量通常采用新闻标题集中组合的引导式版面布局,在这样的版面结构下,最先呈现于受众眼前的是由大量新闻标题组成的链动集群,每条新闻的深层内容往往需要通过点击标题的链接才能索取。一个网络媒体要想吸引受众向网站的深层内容进入,必须强化“标题意识”,在标题的制作上下大功夫,让新闻标题对受众具有“不可摆脱”的吸引力。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应达到以下的标准:一是要清晰准确地说明一个新闻事实;二是要突出一条新闻中的最为重要的新闻因素;三是要强调一条新闻中最新的变动;四是要揭示新闻中最为本质的变动意义。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应该注意:一是一则新闻需要有一个单独一行的、一般不要超过25字的文字标题,以确保描述新闻的本质内容;二是标题第一个词对于描述新闻或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三是新闻标题要善于标新立异;四是为了解新闻的前后关系服务;五是每一个独立的网页都必须用醒目的标题作为标识。另外,不要使用卖弄的、夸张的、过分渲染的词汇制作标题,在快速阅读中读者难以准确地了解新闻的真实内容,甚至不得其解,也不要使用隐喻、暗喻、比喻,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甚至形成对读者的误导。
例如,新华网2011年4月26日的即时要闻,以新闻标题组成的链动集群,呈循环滚动式更新。
美国驻叙利亚大使部分人员被要求撤离叙利亚(10:28)
商务部:出口企业经营难度增大 出口利润率降到1.44%(10:10)
卫生部:加强食品案件查办 严查食品安全事故责任(10:08)
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继续回落(10:07)
美国前总统卡特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访问(10:01)
龅牙哥茫然弟:无辜男生一夜爆红 网络狂欢娱乐了谁(09:53)
北京警方回应艺人“涉毒名单”:从没说过否认名单的话(09:34)
牛菜农包心菜卖“天价” 他们凭什么躲过“蔬菜劫”(图)(09:34)
塔吉克斯坦总统会见中国国务委员孟建柱(09:31)
这些新闻标题的制作除了符合制作原则外,可以说都清晰地说明了新闻事实,突出了新闻因素,让受众一目了然,并根据需求去阅读新闻。
二、导语和概要的写作
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人们检索网上信息重要工具,为了使新闻信息的最本质的内容能够在搜索引擎上清晰地显现,在新闻的写作上要注意为新闻制作容易检索的导语和概要,让新闻在搜索引擎上脱颖而出。其写作方法如下:一是使用能引起人们注意的词汇和简洁的句式制作导语;二是制作新闻概要,将其置于页面最前端,精心设计链动,将读者引向报道的详细内容;三是导语和概要描述必须准确反映新闻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四是注意事实,不要用夸张和浮华的语言。
例如,腾讯网2011年4月18日的新闻:《存款准备金率升至历史新高 冻结资金3750亿元》
导语:中国人民银行17日宣布,自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概要:这是央行去年以来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今年以来第4次上调。本次上调以后,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升至20.5%的历史高位。以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5.28万亿元计算,本次上调大约冻结银行资金3750亿元。
这篇新闻的导语和概要运用的都是最简洁的词汇和句式,置于页面的前端,将读者引向报道的详细内容,准确反映新闻的主题及本质,很容易让受众在搜索引擎上检索出来。
三、正文的分层写作和重点新闻要素的突出
针对受众阅读新闻的主要方式为扫描式阅读,要保证读者能够准确、清晰地捕捉新闻的核心内容和信息,在新闻主体中要正确把握正文的分层写作,注意突出重点要素,写作时需要特别注意:首先可以用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内容,适应受众跳跃着的注意力。其次,每段开头安排一个段旨句,要高度简洁地表述最为重要的事实,便于受众阅读每段的第一句即可把握该段基本信息。第三就是按照新闻内容的重要性,进行内容排序,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遵循“重要信息优先”的原则,这与传统新闻写作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比较类似,想方设法让读者感到你提供的信息有用。另外要突显关键词语,避免强调整个句子或段落,因为扫描状态中的眼睛一次只能掠视两三个词,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整地了解最重要的新闻因素。
例如,一篇来自腾讯网2011年4月19日的新闻:《我国拟修法规定醉驾一律吊销驾照 5年内禁重考》,在整篇新闻中,突显了一些关键词语,如饮酒驾车,醉酒驾车,醉驾——一律吊销驾照、现行规定、草案,酒驾——处罚金额涨4倍、现行规定、草案等,并在每个关键词下面用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内容,很好地把握正文分层写作,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准确简洁的表述了醉驾、酒驾的标准,我国对醉驾、酒驾的法律约束条令,由主到次的介绍了醉驾、酒驾的处罚力度,突出了重点新闻要素,在最短时间里让读者收集到最想要的信息。
四、相关背景和延伸性文章的链接
受众在阅读深度信息更愿意精确地去接近去了解,那么相关背景和延伸性文章也是一篇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作中要注意链接与新闻相关的背景和延伸性阅读,以提供给受众更多更丰富的素材,让受众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阅读。需要注意:一、对新闻重点因素进行精确分解,确定第1、2、3页面呈现内容。如果传达的新闻信息能在一个页面上简洁而完整地呈现,就不要使用超链接;二、保证每个页面的内容相对独立的完整性,并从侧面更详细更深刻地解释主体新闻,通过信息群落深刻了解网络媒体所要传达的整体信息。实施链动的信息群落包括:新闻诸要素的详细描述与解释、支持结论的论据说明、直接背景资料、统计的表格与数据、问题的定义与专门机构的缩写以及参考资料等等。
例如,腾讯网2011年4月25日的新闻《多地蔬菜跌破成本价 专家称小农经济难抵风险》,这篇新闻把一些重要的新闻要素分解出来,如菜农之死、会开花的菜、饱和的市场、中间商的风险、“辐射”说雪上加霜等等,并在两个页面上呈现内容,从侧面更详细地解释了主题新闻。在新闻正文下方,有相关专题《多地蔬菜滞销》,还有相关阅读《北京超市增大采购量“解决”滞销蔬菜》、《河南中牟县政府介入蔬菜交易 芹菜升至每斤一毛》、《商务部紧急下发通知缓解蔬菜滞销 防菜贱伤农》、《沪浙鲁豫等多地蔬菜滞销 北京油菜一度每斤5分》等其他相关阅读。这些相关专题和相关阅读的链接给受众提供了更多更深入的信息,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
五、新闻语言的平民化趋向
由于网络新闻的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互动性极大,网络新闻必须具备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以及平民化,在语言表述上则要更为口语化、轻松活泼,才能具备极强的可读性,才能吸引受众阅读。此外,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博客、微博等新兴技术的普及,使得受众既可自由选择信息,又可能随时变成信息发布的主体。一个媒体、甚至一个人,只要是合法登载新闻,即可向世界发布他想发布的信息。这种自主性也使得网络新闻在语言表达上要较传统新闻更加随意、更加直白、更加亲切。
例如,中国新闻网2011年4月23日的一篇新闻《农民35公斤玉米粒粘成雕塑 欲申报吉尼斯纪录》中介绍,河南商丘市睢阳区阎集乡农民王洪均用35公斤玉米粒粘成高1.5米、宽1.3米的“商”字雕塑,规格之大,制作之精巧,非常罕见,并准备为这个雕塑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新闻中直接引用记者和农民王洪均以及邻居王云芝的对话,“我在这个雕塑的表面,涂上了荧光粉,所以到晚上这个雕塑还会发光。”、“这个雕塑真是漂亮!不过用恁小的玉米粒粘起来,得费多少工夫呀!”、“这几天得和工人们加班加点干,争取‘五一’期间把做好的雕塑运到市里,让市民们看看。”等等,语言表述显得口语化、平民化、轻松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网络新闻写作是一种全新的写作模式,它综合运用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元素,在视觉、听觉、感觉方面给受众一个全新的感受。结合网络新闻的写作现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人将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加以总结延伸,即在新闻写作中精心制作标题,制作便于检索的导语和概要,把握正文的分层写作和突出重点的新闻要素,合理链接相关背景和延伸性文章,新闻语言表述平民化,注重新闻的视觉感。这些技巧以期更好地吸引受众,推动网络新闻的发展以及网络传播的影响力。网络新闻有其特有的优势和长处,受众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要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总结研究,充分利用写作技巧,使网络新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吴薇.浅谈网络新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今传媒,2010(10).
[2]于为苍.网络新闻的写作艺术[J].新闻界,2009(2).
[3]郜书锴.网络新闻写作如何脱颖而出?[J].新闻与写作,2009(1).
[4]高钢.怎么为网络媒体写新闻——网络新闻写作特殊规律的探讨[J].新闻战线,2004(4).
[5]王健.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性[J].新闻界,2005(2).
做好新闻写作的技巧和体会 第4篇
一、信息要对称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要写新闻首先解决写什么,也就是找新闻写作素材。新闻顾名思义,要新要实,不能过时,不能闭门造车。平时提高抓住新闻敏锐性:一是从文件中找,方针政策、重大决策措施、当前工作重点、具体事情开展多通过文件、通报、简报反映,多读文件能有收获;二是多看报刊,掌握“晴雨表”,了解当前形势和新闻关注重点、要点,更要多看行业内部报刊,结合工作实际找亮点;三是留心网络、微博等新媒体,关心关注热点问题;四是在各种形式的会议中找,看领导讲什么、强调什么,领悟当前行业、领导关心什么,哪些是大事情。掌握丰富信息,经过过滤处理,就有了写作的点子和由头。
二、写作有技巧
专业才能专注。新闻写作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在能写的基础上多练习,最终进入会写、擅写的境界,成为专业人才。平时加强新闻写作培训,学习新闻写作、标题艺术等专业知识,增强新闻写作技能。还应该掌握一些诗词、贤文、对联、声律等国学知识。一是标题写作要有意趣。标题好比人的眼睛,要有新意,要鲜活、简洁、吸引人,让人过目不忘。对一些新名词和网络流行语要学会拿来使用,比如“给力、正能量、吐槽、不差钱、气场”等等新名词,往往用在标题上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主体写作变简报为讲故事。切忌语言描述枯燥,按照新媒介技巧,对“五个W”灵活处置,避免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顺序固化,千篇一律,可采取倒叙、顺叙、插叙、引用、抒情等多种写作手法,服务于新闻主体,使新闻稿件更灵活、更跳跃、更有悬念、更吸引人。三是学会模仿他人。通过多看其他报刊和向老新闻人学习,结合行业特点,对别人好稿从肩题、主标题、副标题、导语、主体、结束语等进行剖析,吸取精华,进行模仿,“依葫芦画瓢”,先学会写小稿件,待“手脚灵活”后再逐步写深度新闻,做到“画虎画皮能画骨”。四是抓住灵感。在各种机会和场合中,听到、看到、想到的新鲜由头,要立即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标题或者一个提示词,便于后续写作。五是形式要多样。根据不同刊物的“胃口”,写作不同特点的稿件,可以通过文字新闻、图片新闻、随笔评论、诗歌散文等多形式写作和宣传,注重收集新闻报刊的电子邮箱,专发、群发尤为方便,被采用稿件多起来,通过与编辑后删改部份对比,学习领会写作技巧便有立竿见影效果。
三、内容重务实
新闻写作的内容要严格遵照本行业宣传工作要求,贴近工作、贴近群众、贴近事实。一是写会议稿件,切忌就会议而写会议,应该深刻挖掘会议的意义、作用和影响效应等方面的内容,会场具体的程序、参会规模、议题等,则只是新闻报道的从属部分,避免木本倒置。二是写领导调研的稿件,应该按照省联社转变作风和关于新闻报道要求,尽量写领导调研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指示和工作要求以及清新工作作风等重点内容,对领导行程、陪同等从属报道或不报道。三是写研究类稿件,要在深入调研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体现研究主题、存在哪些问题矛盾、解决方法建议等内容,要言之有物、语言简洁、符合逻辑、参谋实用。
四、创作有激情
一个新闻写作人员确保新闻写作的激情尤其重要,只有爱好才能激发兴趣和保持常态创作。一是要嘴勤:多问多记,刨根问底,旁敲侧击,意外收获。二是要手勤:勤于写作,大小皆宜,日积月累,自见华章;三是要腿勤:深入调研,多跑现场,多接地气,方有由头;四要脑勤:夜有所思,强化记忆,心动行动,立成所文。
五、机制促长效
一个单位要保持长效的、员工积极写新闻的氛围,需要有领导重视、人员落实、培训跟进、考核到位。省联社绵阳办事处一直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明确了分管领导、科室部分、新闻通讯员,订阅各种报刊,加强与新闻部门的勾通协调,搭建了展示新闻宣传工作的各类平台,出台了信息新闻考核管理办法,对新闻写作有功人员和优秀新闻稿件,按照不同层次奖励,每年至少1-2次新闻写作专业培训。同时,畅通写作人员的职业生涯通道。
新闻写作技巧初探 第5篇
(一)选择好角度
新闻写作角度是作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报道都是事实的一个“片断”,一个“剖面”。选择新闻写作角度方法可以从由小见大、以旧见新、全局高度这三方面去把握。新闻作者要敢于创新、探索新闻表现角度的新形式,通过对材料的巧妙安排和新颖构思,写出别具一格而又能充分体现报道意图的新闻作品来。
以从全局高度找角度为例:《大众日报》曾刊登过一篇名叫《他猜错了书记的心》的通讯,获全省好新闻一等奖,并被收入《山东好新闻集》一书。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个别干部乱拿、乱要的不良现象。为此,党和政府及时发出干部要廉洁奉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号召。该文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抓住了这个特点,找到了最佳角度完成了这篇时代感较强的文章。
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都蕴藏着很多新闻信息,问题在于我们看到、听到这些信息之后能不能放到全局的角度上加以衡权,从中提炼出好的内容。报纸、电视、广播是党和政府赖以指导工作的舆论武器。正因为如此,新闻报道必须与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经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有导向的作用。
(二)注重语言表述形式
新闻语言应该是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新闻语言,即具备新闻性的语言。而新闻性除了新奇,还应包含其震撼、独到的待点。因而,新闻性中暗含了表达的修辞性,于是就产生了对生活语言的超越与提炼问题。例如,作为新闻事件的主体,往往是一个区域生活空间中存在个性的个体,他的语言表述当然会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与方言述语。而新闻作品是借助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语言文体,应该是符合公众思维的大众语言,也就要求新闻作者在实地采访中,对于所涉及的新闻事件以及主体的人物语言及叙述语言作相应的调整,以促使其能为大众所接受。
媒介在极力倡导新闻的国际化时,除了民族的大众化,还有一个国际化接轨的问题。语言传播不仅仅是一个事实的传播,更是一种话语的传播。而话语传播所涉足的问题还包括话语的语境、文化等问题。实行大众化语言,就是采用能被大众接受的语言模式。因此,对新闻事件中新闻主体的个性化语言进行必要的改造、修正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这里亦有一个本质真实与历史语境中的本质性,即将新闻的信息有效传播给受传者。合适的表述语言是促成其有效传播的技术保证。
(三)要善于运用模糊语言
新闻总是强调准确和精练,但在长期的新闻创作实践中,人们发现准确的语言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某一事物的本来面目。然而有时“模糊”的语言却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模糊语言是一种语言概念,同时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反映了客观事物在外延和内涵上的一种不确定性。在新闻报道中,很多人不太清楚这种不确定性,喜欢把它同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立起来。事实上,新闻报道要求真实、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必须遵守“真实”和“及时”这两个基本原则。但在现实的新闻创作实践中,新闻现象是运动和变化的状态,精准的词语在反映这种变化的状态时显然不及模糊语言贴近事实。如模糊时间、模糊标题、模糊结论、模糊数字、模糊对象、模糊称谓等,有时会给新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要有善于捕捉细节
由于采访的特殊性,我们要利用一切直接或间接的提问机会获取细节。对广播记者来说,记住选取的细节的录音位里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在活动结束后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录音素材的搜索、选取、编辑、剪辑、合成和传送。细节不能脱离主题,细节要力争独具慧眼。
广播要发挥自己的特色,比如扬声音之所长,用语气表现出字面所表达不出的更多信息,或记者用个性化语言来讲述细节。细节的描摹必须惜墨,不能让细节抢了主要内容的风头,否则会有失偏颇。还有一点要讲清楚,新闻中的细节必须完全真实,来不得半点合理想象。细节一旦掺假,就完全失去了生命力。
(五)现代新闻写作要有创新性
新闻写作要勇于创新。新闻写作不仅要讲究时间新、内容新,而且体裁形式也要富有变化。现在有的新闻作品缺乏可读性,关键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此,必须大力提倡不拘一格,大胆借用散文等其它文学体裁手法写新闻,可以说,这是新闻写作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精品新闻写作技巧 第6篇
记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善于寻找并抓住写出精品新闻的机遇。写出精品新闻的前提是发现重大新闻事实,每一个重大新闻事实对记者来说都是一次机遇,但机遇不是坐等来的,而是积极寻找并抢抓来的。因为,本来是重大新闻事实,没有大局意识、政策修养和较强新闻敏感的记者,却未必能看得出来。所以,记者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识别重大新闻的能力,一旦发现重要新闻线索,就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准备,下决心把它写成精品新闻。
记者要学会新闻策划,为采写精品新闻做好充分准备。遇到一个好的新闻线索之后,应该马上进入策划:第一,根据工作大局、相关政策、读者的需要,选准新闻切入点。第二,根据制定好的采写思路,深入采访并搜集相关背景材料。第三,根据采访和收集的材料,制作主标题,设计新闻报道的结构。如果发现事实材料不足,应该马上进行补充采访,尽量掌握更多、更丰富、更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记者要善于反复修改初稿,力求新闻报道精炼生动。新闻稿件最终是给读者看的,读者爱看并获得有用的信息是报道的目的。因此,作者应该是自己稿件的第一个读者,写完初稿后要把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用读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稿子。如果你写出的稿子连自己都不愿意看,那肯定是失败的。所以,写稿和改稿时必须有读者意识。对初稿的修改:第一要补充或置换更有说服力的事实。第二要去掉离主题较远的语句和段落。第三要活化和美化语言,运用形容、比喻等手段,使那些平淡呆板的语言变得生动鲜活。这样经过反复修改,稿子肯定越来越精彩。
写精品新闻还必须学会运用写作技巧。新闻报道除了语言流畅、文字优美之外,篇幅尽量短、信息含量高,集实用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有的记者文字功底深厚,稿件行文非常流畅,用词也非常华美,应该写进稿件中的事实也一个不缺,可整篇报道既无深度又无力度,且伴有表述重复、逻辑混乱等毛病,本来专注了重大新闻题材,却没能写出精品新闻。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运用好写作技巧。
巧用新闻背景,能使稿件更丰满。任何一件新闻事实都不是孤立的,它和历史与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中肯定有与眼前发生的新闻事实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这一部分联系很可能就是有用的新闻背景。把这些背景与眼前的新闻事实组织起来,就能写出一篇丰满的新闻报道。如果记者不懂得这个道理,进入记者眼界的任何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可能都会变成一条简讯。
科学设计结构,能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强。文章的结构合理,就能简短文字、突出重点、表述完整、逻辑紧凑、避免重复。设计文章结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腹稿的过程。第一步,根据采访的材料和报道意图,作出主标题。第二步,将材料归纳分类后,以说明主题为目的,紧紧围绕主标题分别制作小标题。第三步,在每个小标题下分别标出精选出来的新闻事实。第四步,进入写作。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之后,写作就很容易顺利完成。
精心选择材料,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表达记者的意图。对一个新闻事实进行充分的采访之后,记者的手里可能有很多能够说明主题的材料,但是,由于篇幅和结构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材料都用得上。那么,就要选择最能说明主题、最有感染力的事实材料,即使是其他材料也很生动,而且已经写进初稿,也必须忍痛割爱。这样才能避免篇幅臃肿,写出精炼而又完整的作品。
企业公关新闻稿的写作技巧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