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述职报告内容要求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91

述职报告内容要求范文第1篇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课程设计要求:

1、正确理解题意;

2、具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有详细的文档,文档中应包括设计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4、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评分标准:

1.是否有正确的运行结果;

2.是否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文档是否完备。

课程设计内容即参考题目:(任选下列一题或自行另选设计题目): XX高校校园网网络规划与设计

一、需求分析

(1)用户规模500台计算机。

(2)用户大致平均分散在4栋楼房内,4栋楼房排成前后两排,楼房之间各相距200米,楼房高4层。每栋楼的4楼用户构成两个VLAN。

(3)中心机房设在其中1栋楼房的1楼靠近另一栋楼房的一端。

(4)安装对外WWW、业务WWW、邮件、FTP、BBS、DNS、数据库七个服务器。提供匿名服务,但FTP仅对内部开放。 (5)提供LAN、WLAN接入。 (6)在业务WWW服务器上配备基于Web的业务应用系统,所有用户使用业务系统实现网上办公。

(7)要求出口带宽为1Gbps。

二、设计要求

(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用户计算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

(4)给出工程预算(包括设备、线路等,不含施工费)及其计算依据。

2、设计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

一、用户需求

(1)公司有 1000 台 PC

(2)公司共有7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要求有限制,公司有3个跨省的分公司。 (3)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网页与外部网站,公司能够提供匿名的FTP,邮件,WWW服务,但FTP只对内部员工开放。

(4)公司有自己的 OA 系统

(5)公司中的每台机能上互联网,每个部门的办公室联合构成一个VLAN。 (6)核心技术采用VPN。

二、设计要求

(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PC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

给出工程预算(包括设备、线路等,不含施工费)及其计算依据。

3、XX广告公司网络设计与解决方案 1.基本背景描述

某广告公司现有分公司1(50台pc)和分公司2(40台pc),分公司1和分公司2都拥有各自独立的部门。分公司1和分公司2包括:策划部、市场部、设计部。为提高办公效率,该广告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内部网络。

该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私有IP地址192.168.160.0/23,要求该广告公司的分公司1和分公司2之间使用路由器进行连接(不使用vpn技术),使用动态的路由协议(RIP)。分公司1和分公司2内部通过划分vlan技术,使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局域网内。 2.方案设计

写题为“广告公司的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方案设计书。包括:

①完整的校园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要求使用visio工具进行设计绘制); ②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 ③分公司1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④分公司2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⑤分公司1和分公司2的网络互连互通。

3、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书写相应的设计书及实现的过程纪录。

4、监控IP包流量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熟悉IP包格式和加深对IP协议的理解。要求编制程序,监控网络,捕获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 IP数据包,按IP数据包的源地址统计出该源地址在该时间段内发出的IP包的个数,将其写入日志文件中或用图形表示出来(建议用图形表示出统计结果)。

5、解析IP数据包

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6、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

目前,Ethernet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因此,学习Ethernet技术对深入掌握局域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使读者熟悉Ethernet帧的数据发送流程,即CSMA/CD32作流程。编写程序模拟Ethernet节点的数据发送流程。

7、UDP服务器的设计

UDP是TCP/IP协议族为传输层设计的两个协议之一,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由于UDP采取了无连接的方式,因此协议简单,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协议运行效率高。UDP适合一些实时的应用,如IP电话、视频会议,它们要求源主机以恒定的速率发送数据,并且在网络出现拥塞时,可以丢失一些数据,但是延迟不能太大。基于这些特点,流式多媒体通信、多播等应用在传输层采用的就是UDP协议。编写UDP服务器程序,流畅地完成视频文件地传输,要能对多个客户端进行管理。需要通过UDP模拟多个客户端连接验证的情况。

8、企业内部Web站点构建及维护

要求:网络拓扑结构图; 动态分配IP地址;每个员工在Web服务器上均可发布自己的主页; 提供员工自己维护及管理各自主页的机制。

9、简单FTP客户端软件设计

要求:网络拓扑结构图;关键程序代码;调试验证。

三、课程设计时间与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总时间1周(5个工作日),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序号

阶段内容

所需时间

1

布置任务及准备

1天

2

调研与需求分析(如查看现场、了解需求、资料收集等)

1天

3

系统分析、设计、编程与调试

2天

4

撰写设计说明书

1天

合计

5天

四、课程设计撰写规范

在完成任务书中所要求的课程设计作品和成果外,要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不少于3000字)。课程设计说明书须每人一份,独立完成。

特别提示:切忌盲目下载及拼凑他人论文,凡是雷同(相同或相似内容超过40%,即视为雷同)者一律以以“不及格”处理。

一、具体要求。

1、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标题应能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论文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

2、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精练,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即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应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并应避免将摘要撰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内容摘要一般不超过200个汉字。

3、关键词

中文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不能采用英文缩写。

4、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和结论等部分。正文必须从页首开始。 绪论一般作为课程论文的第一部分,应综述前人在本领域的工作成果,说明课程论文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情况以及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绪论即全文的开始部分,不编写章节号。一般包括对写作目的、意义的说明,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问题。 论文主体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通顺简练。

结论是对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结论一般不超过500个汉字。

5、附录

对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对论文确有作用的材料,可以编制成论文的附录。附录字数不计入论文应达到的文字数量。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以下格式打印,每个附录均从页首开始,并在附录起始页的左上角用标准小四号黑体字注明附录序号

6、提交方式:按照标准排版要求,排版打印,同时提交电子文档。电子文档格式:课程名称+学号+姓名.doc,不按照此格式提交的,一律无效,文件一律发到指定的邮箱:

二、论文格式要求

1、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以及附图或附件等材料。

2、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1.5倍行距”; 题目字体用小三,黑体; 小标题用四号,宋体; 正文字体用五号字,宋体; 并用A4纸打印。

3、页边距:版面上页边距30mm,下页边距25mm,左页边距30mm,右页边距20mm; 行间距为1.5倍行距。

图的编号由“图”和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图2”等;每个图号后面都必须有图题,图的编号和图题要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 课程设计报告封面模板参加附录(最后一页)

五、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说明书及设计图纸的质量(占60%)。

(2)独立工作能力及设计过程的表现(含出勤情况) (占40%)。

六、参考书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

2、 吴功宜等《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集中上机实验报告 学生: 学号: 班级: 专业:

述职报告内容要求范文第2篇

2、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学习的时间、背景、学习成绩和效果,重点总结所学知识及学习收获和体会,可以总结某一门或多门课程的学习,或结合自己从事的工作,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工作总结,以及下一步学习的设想、学习安排等。

3、总结报告内容要求结构完整,重点突出,文理顺畅。

4、总结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被评定为抄袭者成绩按照“不合格”记录。

述职报告内容要求范文第3篇

一、目的和任务

通过运用访问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调查法等农村社会调查资料收集方法及对所收集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强化对所学《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等基本理论的掌握,能运用基本理论去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二、教学(或指导)方法与要求

实验方式:集中指导,4-6人自愿组合小组实施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基本要求:

1、自行完成实验预习,准备调查表格或提纲,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撰写报告等主要实验程序。

2、调查报告要求注明观点、数字等的引用来源,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附调查问卷。字数不少于5000字,A4纸小四号字打印,封面注明报告性质、班级、专业、姓名、学号、日期等。

三、实习步骤:

1、小组自行选择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一热点问题作为主题;

2、根据主题列一个写作提纲;

3、根据写作提纲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4、根据调查问卷实施调查;

5、撰写调查报告(后附上调查问卷)。

述职报告内容要求范文第4篇

在党支部大会通过接收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后,党委应指派专人与该同志谈话。谈话人对《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并直接同发展对象进行谈话,作进一步的考察。考察内容如下:

1. 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

2. 对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3. 对党内及社会不良现象的认识。 4. 对自身优缺点的分析与认识。 5. 入党后的努力方向。

谈话人应将谈话情况和自己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的明确意见如实填写在《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上,报请党委审批,并进行汇报,例文如下:

受XXX党委指派,我于XXXX年XX月XX日与XXX同志进行了谈话。通过谈话,我了解到该同志(对党的认识);该同志(述主要优点);该同志(主要缺点)。

我认为XXX同志已基本符合(或不符合)共产党员标准,同意(或不同意)其加入中国共产党。

谈话人单位、职务或职业

签名或盖章

述职报告内容要求范文第5篇

1、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书面材料应包括: (1)开题报告(单独装订)。

(2)封面内容:大理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英文题目,所属学院,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专业,年级(班级),起止日期,制表日期。

(3)中英文摘要: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全文即可获得其主要信息,主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研究方法、成果、价值和结论,字数控制在800字以内,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

(4)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为毕业设计报告(论文)中使用到的重要词语,各关键词中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一般为58个。

(5)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排列顺序为:中文摘要(标识为[摘要])、中文关键词(标识为[关键词])、英文摘要(标识为[Abstract])、英文关键词(标识为[Key words]),四部份内容独立成页,顶格排版。

(6)目录:各标题及附件目录。

(7)正文:毕业设计报告字数一般在1000015000字之间,毕业论文在800015000字(正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内容需在引用内容结束字符的右上角标记,如[1,2],[5]等)。

(8)标题:标题应层次清晰,以“1”、“2.2”、“3.2.1”等层次标注标题序号。

(9)附录:对正文内容提供支撑的相关材料,如必要的数据、图表、源程序、图片等。

(10)参考文献:毕业设计50篇及以上,毕业论文20篇及以上,连续编号

(参考文献独立成页)。

著作:序号.作者(多名作者只列前三位,用“,”号隔开,后标记“等”).书名(M).版次(第一版省略).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范围(范围中间用“-”隔开)。

论文:序号.作者(同上).论文名(J).刊名,出版年月.卷(期):页码范围(范围中间用“-”隔开)。

论文集:序号.作者(同上).论文名(C).论文集名,出版年月,卷(期):页码范围(范围中间用“-”隔开)。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同上).学位(如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页码范围(范围中间用“-”隔开)。

(11)致谢:对完成本设计(论文)提供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独立成页。 (12)附表:选题申请表、选题登记表、活动登记表、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审表、评阅人评审表、答辩申请表等。

2、毕业论文(设计)的书面成果使用A4或A3复印纸双面打印或复印,按以上顺序装订。

3、毕业论文(设计)的书面成果正文、附录、参考文献、致谢等统一编写页顺序号。

4、学院对其它材料进行装订存档,包括: (1)封面。 (2)目录。

述职报告内容要求范文第6篇

2) 一旦发生触电,必须迅速切断电源,及时而正确地施行人工抢救。

1. 设备检查

1.1 变配电所的设置,建筑结构及有关设施:

1.1.1 变配电所应避免设置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空气污染或有剧烈震动的场所;

1.1.2 变配电所一般采用砖结构建筑、水泥地面。地面应高出周围地面150~300mm,以防积水;

1.1.3 变配电所室门应向外开,并采用轻型铁门或包有铁皮的木门;

1.1.4 与变配电所相通的电缆沟、电缆隧道等处有防止雨水、地下水渗入和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并用非可燃性材料作为电缆沟的盖板;

1.1.5 户外变电所的变压器周围,其固定栅栏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7m。变压器底部与地面之间应有大于或等于0.3m的距离。若装有两台变压器时,两者净距需大于或等于1.5m;

1.1.6 高压配电装置可单独设置,当高压开关柜少于4台时,可将高低压配电装置布置于同一室。若单列布置,两者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m;

1.1.7 变压器室应通风良好,通风口用水泥或金属百叶窗,且内侧加装网孔小于或等于10mm的金属网,保证任何季节安全运行;

1.1.8 变压器室的门应上锁,并挂“高压危险”的警告牌及安全色标;

1.1.9 户内配电装置最小通道宽度,单排列的操作通道为1.5m,维修通道为0.8m;双排列的操作通道为2m,维修通道为1m;

1.1.10 变配电设备遮栏高度应不低于1.7m。

1.2 电气设备:

1.2.1 变压器

1.2.1.1 变压器外壳无渗、漏油,并和铁芯同时可靠接地。

1.2.1.2 当发现变压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运行:

1) 音响不均匀或有爆炸声等异常情况;

2) 油面低于油面计的下限,并继续漏油下降时;

3) 防爆管或油枕喷油时;

4) 正常条件下温度过高,并不断上升时;

5) 油色过深,油内出现炭质;

6) 套管有放电现象或严重裂纹。

1.2.2 油开关和隔离开关

1.2.2.1 油开关的油位应在上限与下限之间;油色正常、无渗漏;排气管应完好无损;

1.2.2.2 油开关操作灵活,准确可靠、合闸机械指示正确;

1.2.2.3 故障跳闸后的油开关,应检查套管有无断裂、引线有无烧伤、油箱有无变形;

1.2.2.4 油开关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有可靠的联锁装置,并保证合闸时只有先合隔离开关才能合上油开关;拉闸时先拉开油开关,才能拉开隔离开关;

1.2.2.5 隔离开关的瓷瓶和连接拉杆应无裂纹、无放电痕迹、销子无脱落。

1.2.3 负荷开关和跌落保险

1.2.3.1 负荷开关只能用来切断和接通正常线路,其消弧装置应完好。合闸时,触头应动作一致,各相前后相差不应超过3mm;

1.2.3.2 负荷开关操作机构应灵活可靠;

1.2.3.3 跌落式熔断器断开后,其带电部分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在室外应大于或等于4.5m,室内应大于或等于3m;

1.2.3.4 跌落式熔断器应倾斜安装,与垂直线保持15°~30°夹角;

1.2.3.5 有爆炸、火灾危险及剧烈震动的场所,不能使用跌落保险;

1.2.3.6 所有开关的各部件应完整无损,操作机构安全可靠,并有额定电压、电流值和分合位置的标志。

1.2.4 互感器

1.2.4.1 电压互感器

一、二次侧均有熔断器保护(二次侧可用自动开关),一次侧开关断开后,其二次回路应有防止电压反馈的措施;

1.2.4.2 电压互感器如内部有噪声、放电声、烟味或臭味等异常情况时,应停电处理,不得用隔离开关断开故障回路,应切断上一级油开关;

1.2.4.3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导线截面为2.5mm 2,无中间接头号,连接可靠,且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1.2.5 电力电容器

1.2.5.1 电容器不得装在高温、多尘、潮湿及有易爆易燃和腐蚀性气体的场所;

1.2.5.2 当电容器外壳严重漏油、鼓肚、瓷套管严重放电、闪络响声或严重过热时,应立即退出运行;

1.2.5.3 电容器室应有温度指标,室温不得超过40℃,否则应装机械通风。电容器外壳温度不超过60℃;

1.2.5.4 运行中的电容器组,三相电流应保持平衡,相间不平衡电流不应大于5%;

1.2.5.5 电容器组应有欠压保护,当母线电压低到宣传员定值的60%左右时,能从电网中自动切除;

1.2.5.6 户外落地安装的电容器下层电容器低部距地面应大于或等于0.4m,地面应有防潮措施四周应设网孔不大于2020mm网状遮栏,高度大于或等于1.7m。电容器室应通风良好,进风窗应装网孔不大于1010mm的钢网;

1.2.5.7 电容器应有可靠的短路保持装置和超负荷装置;

1.2.5.8 电容组应装放电回路。禁止带电荷合闸。电容器停止运行后,至少放电3min方可再次合闸。

1.2.6 电缆

1.2.6.1 电缆对地面和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

1) 直埋电缆的埋置深度(由地面至电缆外皮);1~35kV为0.7m;

2) 电缆外皮于建筑物的地下基础为0.6m。

1.2.6.2 电缆相互接近时的最小净距:

1) 10kV以下电缆之间为0.1m,10~35kV之间应不小于0.25m;

2) 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包括通信电缆相互间为0.5m。

12.6.3 电缆与地下管道间接近和交叉的最小允许距离;

1) 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时的净距为2m,交叉时为0.5m;

2) 电缆与其它管道接近或交叉时的净距为0.5m。

1.2.6.4 电缆相互交叉时的净距为0.5m;

1.2.6.5 被挖出的电缆应用木板衬护悬吊,悬吊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m。不得用铁丝和绳子不加托板直接悬吊电缆;

1.2.6.6 铠装电缆或铅包,铝包电缆的金属外皮在两端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姆;

1.2.6.7 电缆穿越路面和建筑物及引出地面高度在2m以下的部分,均应穿在保护管内,保护管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1.2.6.8 敷设电缆的地面应装设走向标志,以利运行和检修。

1.2.7 照明装置及移动电具

1.2.7.1所有移动电具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Ω,引线和插头应完整无损。引线必须用三芯(单相电具)、四芯(三相电具)坚韧橡皮线或塑料护套软线,截面至少0.5mm2,引线不得有接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m;

1.2.7.2 所有移动电具宜装漏电动作电流小于或等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安器;

1.2.7.3 36V以下的低电压线路装置应整齐清楚,所有的插座必须为专用插座;

1.2.7.4 所有灯具、开关、插销应适应环境的需要,如在特别潮湿、有腐蚀性蒸气和气体、有易燃易爆的场所和户外等处,应分别采用合适的防潮、防爆、防雨的灯具和开关;

1.2.7.5 220V灯头离地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潮湿、危险场所和户外,不低于2.5m;

2) 生产车间、办公室等一般不低于2m;

3) 必须放低时,不应低于1m,但从灯头到离地2m处的灯线要加绝缘套管,并对灯具采取防护措施。

1.2.7.6 开关和插座离地高度不低于1.3m。插座也可装低,但离地不应低于15mm;

1.2.7.7 局部照明及移动式手提灯工作电压应按其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安全电压。机床或钳工台上的照明灯应用36V及以下的低电压;锅炉,蒸发器和其它金属容器内的行灯电压不允许超过12V。低压灯的导线和电具绝缘强度不低于交流250V;

1.2.7.8 插座或开关应完整无损,安装牢固、外壳或罩盖应完好、操作灵活、接头可靠;

1.2.7.9 露天的灯具、开关应采用防雨式,安装必须牢固可靠;

1.2.7.10 不乱拉、乱接临时线、临时灯。生产需要应办理临时线申请手续,定期检查,过期拆除;

1.2.7.11 临时线为绝缘良好的橡皮线,悬空和沿墙敷设。架设时户内离地高度不得低于

2.5m,户外不得低于3.5。临时线与设备、水管、热水管、门窗等距离应在0.3m以外,与道路交叉处不低于6m。

1.3 架空线及户内外布线

1.3.1 导线截面必须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导线的线距与周围设施的距离,过路时对地高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1.3.2 架空线严禁跨越易燃建筑的屋顶;

1.3.3 拉线要装在架设导线反方向的着力点上或线路不平衡张力合力的作用点上。拉线与线路的方向应对正。角度拉线应与线路的分角线对正。防风拉线与线路垂直;

1.3.4 电杆与拉线的夹角不小于45°,受环境限制时应不小于30°;

1.3.5 不同线路共杆时,低压线在高压线下方,对10KV的直线杆两端间距不小于1m。通信广播线路在低压线路下方。其间距不小于1.5m。低压线路多层排列,直线杆层间距离不得小于0.6m,相邻导线间距不小于0.4m,分支或转角不小于0.3m;

1.3.6 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零线截面不小于该线路相线截面的一半。且不小于最小允许截面,单相制的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

1.3.7 不同电压、不同频率的导线不允许穿入同一金属管内。(同一设备和同一机组所有回路电压在66V以下、三相四线制照明回线除外);

1.3.8 金属管布线时,管内及管口须光滑无毛刺,并可靠接零或接地;

1.3.9 户内、外明线装置的导线,穿过墙壁应用瓷管,钢管或塑料保护。穿过楼板应用钢管或硬塑料管保护。通向户外的塑管应一线一管。在两条线路交叉时,贴近敷设面的一条线路的导线上应套绝缘管。

1.4 防雷和接地保护

1.4.1 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上严禁架设低压线、通信线和广播线;

1.4.2 避雷针的安装应满足机械强度和耐腐蚀的要求。避雷针宜用直径不小于25mm,壁厚不小于2.75mm的钢管或直径不小于20mm的圆钢,并镀锌;

1.4.3 避雷针连线应用截面大于或等于35mm2的镀锌纲纹线;

1.4.4 避雷带或避雷网宜用镀锌钢材。圆钢最小直径为 8mm,扁钢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60mm2;

1.4.5 阀型避雷器应垂直安装,其密封良好,瓷件封口及胶合处无破裂,轻摇进内部无不正常响声,拉地引下线如为铜线,应大于或等于16mm2;如为铝线应大于或等于25mm2;

1.4.6 防雷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查和预防性试验,接闪器及引下线等如腐蚀30%以上应更换;

1.4.7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三相三线供电系统应采用接地保护;

1.4.8 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应采用接零保护,变压器中性点工作接地,架空分支线和干线沿线每公里及终端处应重复接地;

1.4.9 接零保护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电缆和架空线引入的配电柜处应重复接地。不许在零线上装设熔断器和开关;

1.4.10 同一低压供电系统中,不应一部分设备外壳接零,另一部分接地保护;

1.4.11 凡因绝缘破坏而可能带有危险电压主的电气了设备及电气了装置其金属外壳和框架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R小于或等于4Ω;

1.4.12 接地体应镀锌,其截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防雷接地体最小截面:圆钢,直径10mm;角钢50505mm;扁钢厚4mm,截面100mm2;钢管厚3.5mm,直径50mm ②一般接地体最小截面:圆钢直径8mm。角钢厚4mm;扁钢厚4mm。截面48mm2;钢管厚3.5mm2 ③一般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最小截面:圆钢直径6mm;角钢厚3mm;扁钢截面24mm2;

1.4.13 各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大地接短路电流系统:R2000/I,当I>400A时,R0.5Ω ②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高低压设备共用时,R120/I 一般不大于10Ω

仅用于高压设备时,R250/I 一般不大于10Ω

③低压电力系统:并联运行电气设备的总容量为100kV以上时,R4Ω;若不超过100kVA时,重复该地电阻R10Ω。

2. 行为安全

2.1 不得单独进行设备巡视,巡视只准在高压设备遮栏外。也不准在变压器高压下面行走;

2.2 电气设备检修必须采取停电验电,确认无电并进行放电和接地。装遮栏及悬挂安全标示牌;

2.3 电气设备运行或检修应按规定穿戴绝缘鞋和绝缘手套、防护眼镜、使用绝缘垫及绝缘工具;

2.4 电气检修应实行监护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2.5 事故停电时,未采取安全措施不许进入遮栏和触及设备的导电部分;

2.6 当发生人身触电和火灾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

2.7 电气安全工具应配备齐全,并定期试验,按规定合格使用,用后应妥善保管;

2.8 严格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倒闸操作票和检修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终结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消防、设备管理制度及出入制度等等

2.9 低压设备带电工作应设专人监护,相邻相的带电部分应用绝缘板隔开。禁用锉刀和金属尺等工具;

2.10 外线电工遇有6级以上大风、大雨、雷电等情况,严禁登杆作业和倒闸操作。

述职报告内容要求范文

述职报告内容要求范文第1篇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