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00字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2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00字(精选7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这个寒假妈妈给姐姐买了《孩子你慢慢来》,想让姐姐看看。可姐姐没太多的时间,所以这本书被我“抢先”看完了。

《孩子你慢慢来》是作家龙应台写的,虽然没有太多的好词好句,作者却能把所有真实的事情和真实的语言都真真切切的描绘了出来,整本书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画面就在你面前似地。

这本书讲的是主人公华安和华飞(作者的两个儿子)的成长过程,因为作者是台湾人,而她丈夫是德国人,所以华安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不懂的东西都会用两个国家的语言分别问一下爸妈。一天她遇到了长者一双翅膀和羽毛,两只瘦脚,一把尖嘴的东西,问家长这是什么?妈妈说是鸟,爸爸说是“Bird”。几个月后他看见一只大公鸡,兴奋的喊着:“啵!妈妈,啵!”妈妈看了看,这不是大公鸡么?嗯,和鸟相似,这不是Bird,啵,是什么呢?虽然安安把“Bird”说成了“啵”,可他还是很兴奋。是啊,一岁不到的孩子能记住一件事物就很不错了,说错了可以改,以后的时间多的是,要让他慢慢来,慢慢来

自从安安的弟弟华飞出生后,安安犯得错误比以前多多了,比如把弟弟的衣服剪的全是洞,像个收破难的;比如让同伴去偷东西等等,可作者却耐心对待。是呀,几岁的小人儿你跟他凶什么呢?要让他慢慢来,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00字 第2篇

翻看的时候,感觉自己在与这位母亲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

用心,感觉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成长中的喜悦和泪水。

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离奇。但又无数次的忍俊不禁,嘴角的一次次不经意间的上扬。

龙应台,让我在她与两个孩子的交流相处中,感受到她是一个聪明的母亲。而她的孩子是幸运的,同样她也是幸福的。

在孩子的问题上,他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丰盛礼物,更真切的感受,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更多爱。

看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我深刻感悟到,应当有宽容与等待中长大,慢慢的,等待生命的成长,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温柔的等待。

想起文中龙应台在买花时,遇到帮她包花非常吃力的五岁男孩,她这样写道:“我,坐在叙阳残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孩子,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有着用一生的等待的耐心和勇气。而我,面对我的亲弟弟时,我没有耐心等待他一点一点的长大,更没有勇气穷尽一生去等待,而龙应台却为了不相熟的孩子沥尽心血,她比我们少了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她的心境是那样明亮。

我相信孩子的世界中,总有大人理解不了的模样,“慢”很重要,慢慢的等待。

孩子你慢慢来 第3篇

回想作为幼儿老师的自己,在孩子的活动中,有时候催促孩子快快说、快快回答问题,中餐时让孩子快点吃,游戏活动后让孩子快快整理玩具,午睡起床时让孩子快快穿衣。若有动作慢的磨磨蹭蹭,我便不由分说地“包办了”。

记得一次区域游戏结束后的集中小结, 孩子们都兴致勃勃,有声有色地讲述自己在活动区的表现。美术区一位小朋友展示了作品,大家异口同声否定, 都说看不清画的是什么。这位小作者本来说话有一点口吃,被孩子们这样一说,半晌无语,眼里充满了紧张,更加结巴,“我画的……是是是……”大家伙都笑起来了。我马上蹲下来握住他的双手鼓励他:“不着急,你慢慢说,老师会等你。”顿时,教室安静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等了又等,他终于说出:“我画的是净化空气的飞机,这是黑烟,飞机被挡住了。”原来是这样,难怪孩子们看不懂。我一听,多么有创意的想法,我立刻表扬了他,给了他最佳创意奖。其实,师生之间的等待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老师的等待恰逢花开。

《孩子,你慢慢来》 第4篇

黑衫黑裤的老妇人把我要的二十几支桃红色的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转身去找钱。

小孙儿大概只有四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死婴那,这么憨!卡紧,郎客在等哪!(笨蛋,赶紧的,客人在等呢!)”老祖母粗声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

“没要紧,阿婆,让伊慢慢来。”

安抚了老祖母,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小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上面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一篇文章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写了龙应台买花时的一个简单情景,这个情景却体现了她对一个小男孩的理解和爱,这也是她对于这个世界的一份感情。龙应台的每一本书里,不管是最深刻的批判,还是最柔软的叙述、回忆,都同样写满了“感恩,谦卑,悲悯”。她用一位母亲的博爱,关照着那些被遗忘的、被侮辱的、被伤害的人群。

我们是否都能这样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在深爱着自己孩子的同时,也能够时常分一份爱给别人的孩子?

我曾经见过一位在班车上揪打别人孩子的男人,他也是一个小男孩的父亲。下午的班车上有很多放学的孩子,他们正充满着生长的活力和对于事物的兴趣,不时吵吵闹闹的。孩子们的吵闹让这位粗矮的男人心烦,他突然暴怒起来,起身揪住身边一位十岁左右的男孩耳朵,狠狠地一个耳光打了过去:“我叫你们吵吵!吵你奶奶的!”

那个被打的男孩捂着脸愣在那里,他甚至都没敢哭。

我还在公交车站看到过一位中年男人挥起手臂,把一个正上公交车的小学生拽了下去,然后自己挤上车。

其实,我们应该想到,理解和爱别人的孩子,也是间接地理解和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别人的孩子是我们孩子的同龄人,而我们的孩子要长期地置身在同龄人的环境中,不仅要一起参与生存的竞争,还要时常地寻求合作与帮助。在我们宽容、仁爱地对待别人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制造一个别人也可能这样对待自己孩子的环境;而在我们粗暴地揪打别人孩子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制造一种环境,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也可能这样被别人随意地揪打。这就是环境对于人的循环影响。

在这本书里面,龙应台更多地写到了自己养育和陪伴孩子成长的一些故事。安安和华华上幼儿园的经历,他们成长的趣事,她为他们读睡前故事的情景。母亲的细致和温柔,尽现在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中。

父母亲的胸怀是孩子成长的天空和大地,它们有多大,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子。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00字 第5篇

这本书中龙应台用最朴实,简洁的文字把华安、华飞的生活趣事、有教育意义的事写出来,这些童年的事与我们好像丝丝相连,仿佛我们也经历过,而我们经历时少的是父母的旁白,在这书中,龙应台把我们缺少的旁白补上了,我们或许能从旁白中懂得父母内心的想法吧!

“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这句话是华安写给妈妈龙应台的信中的一句话,没错,在孩子面前,父母是榜样,他们在孩子面前必须表现最好的一面,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孩子的模仿对象。

可是如果我们从父母的角度想想,因为我们,父母有很多事情都放弃,他们也想一觉睡到自然醒,他们也想疯狂的玩,他们也有很多大抱负,可是因为我们,他们选择了退步,选择以后在实现,而是把我们放在了生活的中心,一切都会考虑我们的感受在先。其实想想,我们真的欠父母太多了

“我的母亲也曾经坐在草地上远远地看着我爬行?现在,母亲的手背上布满了老人斑,那只曾经牵过我、抚过我头的手。生命的来处与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行的孩子。”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00字 第6篇

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在教育时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发展水平高的学生,你有能力快点就快点,而对于水平稍低的学生,你慢点老师也等你啊!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00字 第7篇

阅读《孩子你慢慢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文章就属《久别》了。龙应台的儿子、小主人公华安舍不得妈妈去城里工作,便拉着大哭。虽然妈妈出去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但在华安眼里,却像是和妈妈的一场久别啊!等龙妈妈回来,还发现华安眼眶里还有泪珠,脸上还有泪水的痕迹,便想扯开话题,问安安在她刚才出去的那段时间里在干吗?华安说,我在想,如果没有妈妈,我该怎么办?

看到这样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小华安那眼含泪珠的大眼睛——因为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小时候,我也不允许爸爸妈妈去上班,有时还会拉住妈妈的包大哭。他们一离开我,我会想想这个,哭;想想那个,哭,天天哭得跟泪人一样。可是妈妈不上班不行,所以每次我都要和妈妈亲好几下,说好几遍“再见”,才依依不舍地放手。看到《久别》,我就忍不住回忆起当年的那些眼泪,想到妈妈在我的哭声中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华安的心情,我仿佛听到小华安在说:妈妈,别走!

品味《久别》,让我想起了以前的回忆,非常温馨、非常难忘的回忆;阅读《孩子你慢慢来》,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么小、那么小的时候,重温了许多,感悟了许多。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00字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00字(精选7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00字 第1篇这个寒假妈妈给姐姐买了《孩子你慢慢来》,想让姐姐看看。可姐...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