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结核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结核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学校结核病散发病例是指在学校内发现结核病确诊病例,但未达到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应当在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管理为主的防控措施。

1.做好确诊病例的登记和管理工作。加强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工作,密切关注与确诊病例同班级学生的健康状况。

2.休学和复学管理。

 (1)休学管理。根据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休学诊断证明,学校对患结核病的学生采取休学管理。休学学生可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并接受结核病防治机构的管理。

(2)复学管理。患病学生经治疗康复并取得县级及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后,方可复学。

3.协助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不需休学的结核病病例的管理。对经结核病防治机构诊断不具传染性、不需休学的学生结核病病例,校医或班主任应当协助结核病防治机构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随访复查。

4.积极协助结核病防治机构对结核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密切接触者筛查无异常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可正常上课上班,学校应要求其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密切自我观察。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及时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二、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强化措施

一所学校在同一学期内发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结核病病例或出现结核病死亡病例时,应当考虑是否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核定事件并确定事件级别。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也可根据防控工作实际,按照规定工作程序直接确定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预案进行处置。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在落实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疫情监测、密切接触者筛查、病例治疗管理、环境消毒、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危害和影响。

1.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强化开展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防治结核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消除其恐慌心理。

2.加强学校及托幼机构每日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工作。

3.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现场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以及确诊病例的治疗管理等工作。

4.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公共场所通风等措施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场所的消毒工作。

结核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已发结核病人,遏制结核病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疾控中心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要求,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 总体目标:

1、继续加强项目工作规范管理,项目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2、做好疑似结核病人及结核病人的发现、转诊、督导、追踪及管理工作。

3、加强结核病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全民防控意识。

二、业务措施

1、疑似病人的转诊及病人发现

发现和治愈结核病人是控制结核疫情最重要措施。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结核病归口管理办法,抓好疑似结核病人、结核病人的发现及转诊工作。认真开展相关工作对发现的结核病人及疑似结核病人及时进行转诊。对病人开展追踪工作,督促病人规范治疗,提高治愈率。

2、结核病的管理

(1)加强结核病控制项目督导工作,对各村卫生室定期进行督导,督导病人按时服药,督导病人按时复查,了解病人服药情况,有无副反应,如有副反应要及时处理上报,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结核的相关知识。

(2)加强对结核病人的访视:病人服药情况及药品毒负反应情况,病人按时复查及取药情况,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及治疗情况等。

(3)督导员每督导一次完成一次督导报告,要求内容详细、数据真实准确,能反应被督导单位及各人对病人实施治疗管理的具体情况,找出问题,及时反馈信息,以利于更好的实施项目工作。

三、资料管理及信息工作

加强对结核病人资料登记、收集、管理工作,做好登记本,按时统计和上报结核病控制项目月报、季报及年报表,做到字迹清楚,数据准确,不迟报不漏报,加强结核病信息交流。

四、结核病知识宣传

加强结核病知识宣传,增强全民防痨意识,围绕“3.24”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采取健康咨询台、健康知识讲座及其它宣传方式加强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结核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培训地点:城郊医院五楼

参加人员:防保人员以及全体乡村医生

培训内容:

一、 我国结核病流行特征是什么

二、 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如何

三、 结核病的流行历史的三个时期指什么

四、 结核名称的由来

五、 结核病人治疗期间应注意什么

结核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2.加强健康状况检测。组织返校师生每天定时测试体温,如出现相关症状,需立即到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疫情解除之前,学校要每日统计检测师生身体状况,有疑似症状,要及时处理上报。

3.强化卫生健康教育。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使师生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提高防范意识,保持充足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师生体质和免疫力。

4.严格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做好学生和教职员工晨午检、因病缺勤和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工作。市政府宣布疫情解除前,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校园,停止一切场地开放活动。

5.全方位落实校园环境日常消毒制度,由专人负责,使用0.2%过氧乙酸消毒喷洒消毒空气。

6.每周对教室、办公场所、专用处室、图书馆、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按专业要求加强日常通风换气,落实消毒措施,确保卫生达标、不留死角。

7.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要求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附:日常杀菌消毒操作注意事项

日常杀菌消毒操作注意事项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

(一)空气消毒

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1小时,每天一次。

(二)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三)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讲台、课桌椅、窗台、角橱、门窗把手、床栏、电话机、开关、洗手盆、坐便器、台面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用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四)食堂厨房的清洁消毒

每餐工作完毕用清洁剂清洁各种厨具餐具表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持卫生。厨房地面可用含有效氯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五)食堂餐具消毒

首选餐具消毒器消毒,常用的消毒碗柜有紫外线臭氧消毒碗柜和高温加热消毒碗柜等,按照操作说明书使用;也可用高温蒸汽或煮沸15~30分钟消毒,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六)手的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应配备充足的洗手液,督促学生在入校后、离校前、饭前便后、集体活动前后等进行洗手。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

(七)卫生间的消毒

可用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等待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

二、随时消毒

少年宫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时,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相关负责人立即上报区教体局和疾控中心,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

(三)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

(四)消毒人员填写随时消毒处理记录,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

三、终末消毒

发现疑似病例送至医院治疗后,少年宫环境应及时由疾控机构组织进行终末消毒。

四、常见消毒剂使用

(一)有效氯浓度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参照实物使用说明。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五、注意事项

(一)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儿童请勿触碰。

(二)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且严禁空气喷洒消毒。

(三)84消毒液不能和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等一起使用。

结核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

为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太原市市、小店区教育局关于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自查的通知精神,学校在确保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积极行动,由我校郑校长带领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查活动。现在对学校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建立预案。

每学期,学校都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加强了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学校“防控”工作制度完善,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预案。

二、加强了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学校通过班会等各种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了多次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学校还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组织卫生监督员进行全校个人卫生大检查,通过教育、督导,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有了明显好转,人人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为了使健康教育更好地落实到实处,我们还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向学生宣传卫生保健、疾病预防、饮食饮水卫生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建立晨检晨报制度。

学校确立传染病防控小组,明确了小组负责人和疫情报告人。 我校还根据上级要求建立健全晨检晨报制度,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及因病缺课学生病因追踪登记制度。每天早晨,值班领导随同班主任对每个班级进行全面检查,做到学生有病早发现,早汇报,早治疗。发现学生缺课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问清情况。

四、广泛开展爱护卫生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大扫除活动。每天早、中、晚三次对教室和卫生区进行清扫,在教室卫生清扫时要求学生一定先洒水后扫地然后再拖地。避免清扫时造成尘土飞扬,清理整顿校园卫生环境,做到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厕所及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良好。 各班坚持室内通风换气,教室每天坚持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坚持用消毒液对教室地面,空气进行 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我校将以此次自查工作为契机, 对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细致地梳理,

小学 2014年4月26日

结核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1 结核杆菌的传播方式

1.1 呼吸道传播

结核病人咳嗽时可以从呼吸道排出微滴核, 而吸入微滴核是传播肺结核的主要方式, 正常情况下, 病人的呼吸向周围呼出的微滴核数量较少, 但咳嗽的病人可使具有传染性微滴增加到3500个, 传染性的大小与咳嗽的次数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 有痰咳嗽与无痰咳嗽的传染性也不同, 痰菌培养阳性病人有痰咳嗽的传染性大于无痰咳嗽者。若是病人打喷嚏则一次可排出的微滴核数高达100万个, 因此, 排菌病人平时大声说话、唱歌、咳嗽、打喷嚏把结核菌的微滴核散布于空气中, 形成气溶胶状态下即能传染。

1.2 再生气溶胶或尘埃感染

微滴核一旦落在地上、衣物被褥等物体表面上, 但随着人们扫地、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活动, 落在这面上的结核菌又可随尘土飞扬在空气中, 被人吸入后同样可以使人感染和发病, 有研究证明, 结核菌不仅可以通过微滴核传染, 而且可以通过尘埃或再生气溶胶传播。

2 结核杆菌的抵抗力

2.1 结核杆菌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

自然环境下生存情况: (1) 结核菌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6~8个月, 在阴暗处可存活数年, 随尘土飞扬可保持传染性8~10d, 在书、报、玩具、生活用品上的结核菌可存活数月。 (2) 结核菌对高热抵抗力强零下6~8度可存活4~5年。干热100°4~5h, 160~180°干烤1~2h方能杀死。 (3) 结核菌对光线和放射线敏感。痰内结核菌强阳光直接照射下2h死亡, 紫外线照射下20min死亡。

2.2 化学消毒剂对结核菌的影响

化学消毒剂分类。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又称灭菌剂。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肝炎病毒, 霉菌和细菌繁殖体。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

3 结核病区的消毒隔离原则

(1) 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 (2) 在防止工作服污染时穿隔离衣, 接触病人或污物后, 或护理下一个病人前洗手。 (3) 病人的垃圾一律袋装, 并注明标记后, 高温无害化处理。 (4) 痰液、胸水等分泌物消毒后再倒掉。 (5) 排菌病人尽量不准许探视, 体弱者、婴幼儿禁止来院探视。 (6) 病区相对独立, 不与其他病种混住, 重病人排菌与一般病人、非排菌病人分室安排居住。 (7) 器械用后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能耐湿热的首选高压蒸汽灭菌。 (8) 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时应选择中、高效化学消毒剂, 重污染时浓度增加或时间要延长。

4 消毒隔离方法

4.1 空气消毒

(1) 自然通风:经济实惠无害; (2) 紫外线灯照射:1.5W/m3, 1~2次/d, 1 h/次; (3) 化学消毒剂熏蒸或气溶胶喷雾消毒, 1次/d, 及时终末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1000mg/L含氯消毒剂, 1.5mg/m3、作用30~60min。过氧乙酸1g/m3, 密闭1~2h。

4.2 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1) 一般均采用消毒液湿式清扫、湿式擦试, 每日1次。 (2) 地面物体表面、墙壁等被污染时立即采取喷雾消毒。作用30~60min后, 清洗处理。 (3) 病房、走廊、办公室、处置室、换药室、洗漱室、厕所等拖布分别使用并有标记。 (4) 用具使用后采用二步消毒法, 即浸泡清洗消毒, 后悬挂晾干。

4.3 纸张的消毒

采取环氧乙烷袋消毒法, 微波消毒法或紫外线消毒法。

4.4 手的消毒

要掌握正确洗手法及正确选择消毒剂。

4.5 被褥衣物的消毒。

被褥每周更换1~2次。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卷起放污物袋中由洗衣房统一高温加含氯消毒剂清洗。衣物可阳光下暴晒或浸泡清毒。

5 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5.1 分类及标识

(1) 医用垃圾:用黄色垃圾袋包装; (2) 放射垃圾:用红色垃圾袋包装; (3) 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包装。

5.2 处理原则

防止污染扩散。分类收集, 分别处理, 尽量焚烧。

5.3 处理方法

(1) 痰纸 (盒或袋) 、敷料、标本、组织器官及无经济价值的物品高温焚烧。 (2) 痰液、胸水、引流液用1%过氧乙酸作用60min或每1000m L胸水加入有效氯2000mg作用6h后倒入厕所。 (3) 病人餐具用有效氯或过氧乙酸液浸泡, 用具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或强阳光下爆晒数小时。 (4) 一次性注射器, 输血输液器, 针头等使用后先毁型, 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多年来, 我院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管理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结核病医院院内交叉感染的防控和管理, 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病医院病区的交叉感染的防控。以提高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方法 通过对结核菌及其生存条件、传播方式、结核杆菌的抵抗能力、化学消毒剂对结核菌的影响的掌握, 制定结核病医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消毒隔离原则、及各种消毒隔离方法, 医疗垃圾的处理办法并实施。结果 收到较好的效果。结论 对结核菌认识明确, 掌握清楚, 控有办法, 防有措施, 只要严格执行《医院消毒管理办法》、《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一定会达到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预期目的。

结核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

结核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学校结核病散发病例是指在学校内发现结核病确诊病例,但未达到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应当在强化各项常...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