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习报告范文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
(原料、燃料、水电、汽)供需情况、经济核算、节能措施 (原料、产品)物性、分析方法、贮运
三废治理及利用
主要设备:结构、材料、防腐保温措施、安装检修方法 仪表控制装置和使用情况
管路、阀门配置
紧急事故处理
开停车程序
安全措施
(采暖、通风、照明)要求、通讯联络方法、信号装置 生产技术管理、岗位职责、规章制度
技术革新、发明创造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范文第2篇
预习20%,考勤10%,实验操作10%,实验数据处理40%,思考题20%。
1.预习评分标准
进实验室之前,仔细阅读实验讲义相关内容,认真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完整的预习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实验名称、实验班级、姓名、学号以及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基本原理、设备流程(设备工艺流程图)、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缺内容者酌情扣分。
2.考勤评分标准
按时到实验室签到,着装整齐者为10分。每迟到一分钟扣一分。
3.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正确操作实验装置者得10分。
4.实验数据处理评分标准
实验数据及中间处理过程表格化,每一计算步骤需要有详细的计算举例,计算公式正确,结果合理40分。
5.思考题评分标准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范文第3篇
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过程缺乏工程意识。
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所设计的结果没有与生产实际需要作参考,只是为了纯粹计算为设计,缺乏对问题的工程概念的解决方法。
2.学生对单元设备概念不强。
对化工制图、设备元件、材料与标准不熟悉,依葫芦画瓢的不在少数,没有达到课程设计与实际结合、强化“工程”概念的目的。绘图能力欠缺,如: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图幅设置、比例及线型选取、文字编辑、尺寸标注以及设备、仪表、管件表示等绘制不规范。
3.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然而学生该开始并不清楚需要计算哪些物性参数以及如何计算。这对这些问题,指导老师应在开课之初给学生讲一下每个单元操作所需的物性参数,每个物性参数查取方法以及混合物系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还有如何确定体系的定性温度。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工程意识。
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先进性,强化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和复习有关教科书,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在化工原理课程讲述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让同学明确什么是工程概念,比如:理论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操作上的安全性,经济上的合
1 理性,了解工程问题的计算方法。比如试差法、因此分析法等。二是查阅文献或深入生产实际,了解现代化工生产单元设备作用原理以及设计理念,增强对设备的感性认识。三是应让学生明白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多个实施方案,最后应综合考虑操作费用和经济费用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来确定最优方案。
2.强化工程制图本领。
为了提高学生工程制图能力,应强化计算机应用。在课程设计开设之前应开设AutoCAD课程,利用AutoCAD软件绘图,即精确又快速,也有利于适应今后实际工程设计的新要求。此外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也可代替试差方法繁琐的人工计算。
3.引导学生学会统筹兼顾,从工艺和设备全方位考虑设计问题。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即繁琐又费时的过程,这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耐性,要客观的对待每一个步骤,不能想当然更不能为了凑结果而修改数据。应科学地对待每一个数据,经得起深究和考验。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范文第4篇
2013-2015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牛顿黏性定律
2.流体静力学的方程运用:
(1)测压力:U管压差计,双液U管微压差计 (2)液位测量。 (3)液封高度的测量。 3.湍流和层流。
4.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原理),能量守恒方程(包括内能,动能,压力能,位能),伯努利方程。
5.边界层与边界层分离现象:边界层分离条件:流体具有粘性和流体流动的过程中存在逆压梯度。工程运用;飞机的机翼,轮船的船体等均为流线形,原因是为减小边界层分离造成的流体能量损失。 6.流体的管内流动的阻力计算: (1)流体在管路中产生的阻力:摩擦阻力(直管阻力)和形体阻力(局部阻力)
形体阻力的来源:流体流经管件、阀门以及管截面的突然扩大和缩小等局部地方引起边界层分离造成的阻力。
(2)管内层流的摩擦阻力的计算:范宁公式和哈根泊谡叶公式。管内湍流的摩擦阻力的计算:经验公式。
(3)管路上的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7.流量的测量(知识点综合运用) (1)测速管 (2)孔板流量计 (3)文丘里流量计 (4)转子流量计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2.离心泵的基本方程
3.离心泵的理论压头影响因素分析(叶轮转速和直径,叶片的几何形状,理论流量,液体密度) 4.离心泵的特性方程
5.离心泵的性能参数(流量,扬程,效率,有效功率和轴功率) 6.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7.离心泵的汽蚀现象; 8.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NPSH,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 9.离心泵的工作点 10.离心泵的类型
11.其他类型化工用泵:往复泵(计量泵、隔膜泵、活塞泵)、回转式泵、旋涡泵。 12.气体输送和压缩机械(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真空泵)
第三章非均相混合物分离及固体流态化
1.颗粒的特性 2.降尘室的工作原理 3.沉降槽的工作原理
4.离心沉降的典型设备是旋风分离器,其原理。
5.过滤操作的原理(化工中应用最多的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过滤)、过滤基本方程、过滤速率与过滤速度
6.过滤设备:板框压滤机、加压叶虑机、转筒真空过滤机 7.间歇、连续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第四章 液体搅拌
1.搅拌额目的。
2.搅拌器的两个基本功能及适用场所。 3.均相液体搅拌的机理是什么。 4.选择放大准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五章 传热
1.传热方式: 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1)导热 若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导热)。 (2)对流传热
热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质点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之中, 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3)辐射传热
任何物体, 只要其绝对温度不为零度 (0K), 都会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辐射能量, 同时又不断地吸收来自外界物体的辐射能, 当物体向外界辐射的能量与其从外界吸收的辐射能不相等时, 该物体就与外界产生热量的传递。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辐射。
2.冷热流体热交换方式: (1)直接接触式换热 (2)蓄热式换热 (3)间壁式换热
3.热传导:平壁传热速率,n层平壁的传热速率方程;圆筒壁的热传导(单层和多层)
4.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5.传热计算方法:平均温度差法,传热单元数法! 6.对流传热原理及其传热系数的计算
7.辐射传热:黑体,镜体,透热体和灰体,物体的辐射能力 8.换热器
(1)分类: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 (2)间壁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蛇管换热器,套管换热器。
(3)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增大传热面积S,增大平均温度差,增大总传热系数K (4)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蒸发
1.蒸发的目的: (1)制取增溶的液体产品 (2)纯净溶剂的制取 (3)回收溶剂 2.蒸发的概念
3.蒸发过程的分类及蒸发过程的特点 4.蒸发设备:循环冷却器
第七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1.传质的分离的方法:平衡分离,速率分离。
2.质量传递的方式:分子传质(分子扩散)和对流传质(对流扩散) (1)分子扩散:菲克定律
(2)对流传质:涡流扩散,对流传质机理,相际间的传质(双模模型,溶质渗透模型) 3.传质设备:板式塔和填料塔。
第八章 气体吸收
1.气体吸收的运用:
2.吸收操作:并流操作和逆流操作 3.气体吸收的分类:
4.吸收剂的选择:(1)溶解度(2)选择性(3)挥发度(4)粘度 5.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通常用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及亨利定律表示。
6..相平衡关系的应用: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确定传质的推动力,指明传质进行的极限。
7.吸收过程的速率关系:膜吸收速率方程(气膜、液膜吸收速率方程),总吸收速率方程。
8.低组成气体吸收的计算:全塔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 9.吸收剂用量的确定:(1)最小液气比(2)适宜的液气比 10.吸收塔有效高度的计算:(1)传质单元数法(2)等板高度法 11.其他吸收与解吸 12.填料塔
(1)塔填料:散装填料与规整填料等
(2)填料塔的内件:填料支撑装置,填料压紧装置,液体分布装置,液体收集及再分布装置。
(3)填料塔流体力学能与操作特性
第九章 蒸馏 一.相关概念:
1、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挥发性不同的性质,人为的制造气液两相,并使两相接触进行质量传递,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拉乌尔定律:当气液平衡时溶液上方组分的蒸汽压与溶液中该组分摩尔分数成正比。
3、挥发度:组分的分压与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之比。
4、相对挥发度:混合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5、精馏:是利用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
6、理论板:气液两相在该板上进行接触的结果,将使离开该板的两相温度相等,组成互成平衡。
7、采出率:产品流量与原料液流量之比。
8、操作关系: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第n层板下降液相的组成与相邻的下一层(n+1)板上升蒸汽的组成之间的函数关系。
9、回流比:精流段下降液体摩尔流量与馏出液摩尔流量之比。
10、最小回流比:两条操作线交点落在平衡曲线上,此时需要无限多理论板数的回流比。
11、全塔效率:在一定分离程度下,所需的理论板数和实际板数之比。
12、单板效率:是气相或液相通过一层实际板后组成变化与其通过一层理论板后组成变化之比值。
二:单级蒸馏过程: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及其计算 三:多级精馏过程:精馏(连续精馏和间歇精馏)
四: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全塔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理论板层数的计算(图解法、逐板计算法和简捷法),最小回流比的计算及选择。
五:间歇精馏和特殊精馏以及多组分精馏概述(了解部分) 六:板式塔
(1)塔板类型:泡罩塔,筛孔塔板和浮阀塔板。 (2)塔高及塔径的计算 (3)塔板的结构:溢流装置
(4)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和操作特性
第十一章 干燥
一、名词解释
1、干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物料中湿分的操作。
2、湿度(H):单位质量空气中所含水分量。
3、相对湿度():在一定总压和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比值。
4、饱和湿度(s):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等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时的湿度。
5、湿空气的焓(I):每kg干空气的焓与其所含Hkg水汽的焓之和。
6、湿空气比容(vH):1kg干空气所具有的空气及Hkg水汽所具有的总体积。
7、干球温度(t):用普通温度计所测得的湿空气的真实温度。
8、湿球温度(tw):用湿球温度计所测得湿空气平衡时温度。
9、露点(td);不饱和空气等湿冷却到饱和状态时温度。
10、绝对饱和温度(tas):湿空气在绝热、冷却、增湿过程中达到的极限冷却温度。
11、结合水分:存在于物料毛细管中及物料细胞壁内的水分。
12、平衡水分:一定干燥条件下物料可以干燥的程度。
13、干基含水量: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与湿物料中绝干料的质量之比。
14、临界水分:恒速段与降速段交点含水量。
15、干燥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气化的水分质量。 二: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 三: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四: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 五:真空冷冻干燥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教改示范课校级优秀课《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不仅是化学工程及其相近专业,也是食品、制药、生物、环境、轻化、高分子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连结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纽带。化工原理又是一门工程学科,它和工程应用的结合非常密切。在培养学生工程学的观点,提高学生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但是,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较复杂难以理解,笔者认为这是由《化工原理》课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因此,作为《化工原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如何把握课程特点与相关专业特色的统一,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研究,总结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1 明确教与学的关系与地位
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理论知识,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理念是教学改革的严重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理念不再适合教学和社会的要求。现在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但是,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主体确立的,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
2 多种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2-3]: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解决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与丰富教学内容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丰富的多媒体课程教学软件开发与运用,将教授的知识以各种音频信息、文本、图像、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表达, 有利于提供感性知识,启发思维能力,有助于化难为易加深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比较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为掌握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形成科学概念和思想,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事物的能力。
2.2 培养学生工程性的意识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课,是从事相关工程生产工作的理论支柱和基本指导。《化工原理》的学习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前提下,还要掌握必要的工程知识和实践。一般认为工程概念包括:理论正确性、技术可行性、操作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理论正确性是前提,技术可行性和操作安全性是关键,经济性是整个概念的核心。
3 知识的衔接与拓展
3.1 基础知识的衔接
教师在教授《化工原理》课程时,要立足于所教授知识内容的来源基础,即采用已学过的知识作为现在所学内容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具体应用。指导学生牢牢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环节。而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要连成线,穿成串,结成网,形成体。
3.2 拓展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提出相关专业中某些内容(该内容是其他科目的常见问题或知识点),教师利用正在学习的知识来解释说明这些内容体现的原理。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微生物摇床培养过程中,摇床转速的大小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了流体动力学中流体流速对物质传质和传热的影响,即转速越快,传质与传热的效率越高,但是达到一定程度,流体的剪切力对微生物又会产生一定损伤,所以微生物在摇床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转速的控制。
4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具备本专业扎实地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完善自身的体系只有不断的扩充自身的知识,必须熟悉本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前沿;必须了解与《化工原理》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该追踪新兴学科知识的进步,及在本专业方面的应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要多元化,实现学科交叉,知识互补,活跃学术思想,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更大程度的提高和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
总之,课程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的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的合格人才的同时还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重视实践的观念、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及教书育人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王振芳,陆维玮,任晓红,等.化工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经验和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6,23(1):46-47.
[2] 李明艳,班书昊. 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22(17):237-238.
[3] 陈蔚萍,陈丹云,毛立群.《化工原理》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09, 36(5):209-211.
[4] 叶志明. 谈当好一名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J]. 中国大学教学,2006,11:1-5.
朱学军(1970-),男,汉族,吉林柳河人,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吉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研究方向:化工原理、酶工程和酶制剂生产。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范文第6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训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实习班级及人数:
班级:化工063
人数:共27人
三、实习内容:
(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含计算机辅助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量,工艺参数的选定,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3)辅助设备选型:典型辅助设备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设备的规格、型号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物料方向,物流量、能流量。
(5)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设计结果汇总,设计评述,参考文献。
整个设计由论述,计算和图表三个部分组成,论述应该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计算要求方法正确,误差小于设计要求,计算公式和所有数据必需注明出处;图表应能简要表达计算的结果。
四、实习时间及地点:
本次实习时间为一周,2008年11月10日-2008年11月16日。实习地点为校内。
五、实习指导教师:
杨胜凯
六、实习所需设备及材料:
无
七、成绩考核:
1、实习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记录;
2、实习报告、实习总结,占80%;
3、实习表现,占20%;
4、实习成绩不合格者,该课程重修。
八、实习要求:
1、整个实习过程要严肃认真,确保实习质量;
2、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
3、实习完成及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教研室主任签字:
院长(系主任)签字: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