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活着读后感500字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81

活着读后感500字范文第1篇

《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富贵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富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叮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了,却发现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富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富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说它荒诞,是因为这部小说内容是在一段精简化了的历史阶段里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说它真实,是因为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这部小说的许多内容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对官僚主义、大跃进运动和文-革等方面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富贵的儿子给县长老婆献血却被抽血过量而死等内容,然而这种讽刺却是绝望的、无奈的、令人心酸的,读后感《活着读后感800字》。

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

然而我认为上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活着读后感500字范文第2篇

《活着》,讲述福贵的一生,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一幕接一幕的人生苦难剧。从地主少爷到国民党的壮丁,从儿女满堂到儿女双亡,生命中大起大落似乎都被这个人经历过了。书籍里充斥着悲伤的泪与少数的温情画面,总是让读者体会到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的悲痛欲绝,故事的结局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活着》看似一本朴素的故事书,实则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一个生存在基层的人,努力的喘息,然而他的一生却也反应着时代的脚步变迁,文章中人性的脆弱却被附属不可磨灭的残忍,生存的艰难让读者甚至难以继续直面这样惨淡的人生与血淋淋的真相。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反应那个时代的本像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也只是偶尔有轻松、优美、善良的时刻,但是不一会悲痛就接踵而来《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悲惨命运如何摧毁人的生活。

然而也许很多人所看到的,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但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被他这种坚强所打动,大风大浪之中,大起大落中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人们总说人的一生犹如那树叶,抽芽、舒展、枯黄、飘落,终究腐烂在泥土里。但我想这不应该是我们惧怕和担忧的,树叶的美还在于衬托鲜花的娇艳,我们的一生终究还有过程的美丽与幸福。我觉得富贵的前半生做人糊涂,然而后半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得到了幸福的。

幸福只是内心对生命流转的一种感受和领悟,而这种感觉不在于它的长短,但只要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存在,珍惜它的存在就已经获得了幸福。其实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但她终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但终究还有福贵活着惦念着他死去的亲人。但是看完整本书我只想说;至少还活着,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不是吗? 已经处在了贫苦痛苦无奈的边缘,那又如何?幸福仍然可以光顾你的人生,只是有时候你并没有感觉他的存在,你缺少了一颗感知幸福的心。太过光鲜的背后,你也许就会觉得幸福味同嚼蜡。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所营造的心境,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什么,而是在于你内心感觉到了什么。做事遵循于本心,幸福就可以很简单,幸福的内心才是成就我们幸福人生的主体。当福贵真的尝遍人生苦难,那时候的他也许就能为自己寻找内心的那份难得的平静与幸福。

这本书于我看来揭示了一种高尚:那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主角福贵贵,一生坎坷多折,经历了家境的破落,经历了国共的战斗,经历了文革的**,释然于朋友杀了他儿子的事实,经历了所有亲人先后离他而去的苦痛,最后与一头与他同名的老牛相依为命,默默的活着,无牵无挂的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我想余华最想告诉读者的是:活着给人以一种力量,一种使人坚强去面对一切的力量;一种支持人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坚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种隐藏在人们骨子里的一种力量。

活着读后感500字范文第3篇

春节一口气读完余华先生的《活着》,一次次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而落泪。人生本是一场繁华灿烂的喜剧,为何如此心酸和悲痛。

福贵本是地主家庭的阔少爷,却因为自己的劣习而败尽家产,于是一生尝尽辛酸苦辣。在成长和经历的过程中,他最终明白,原来活着就是幸福。

我们从小在父母的关心爱护下成长,不经历风雨,也不用去承受苦难。回首短短的二十年,我一路平安地走来,从稚嫩到成熟,从青涩到成长,春秋冬夏,虽不说看穿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却也懂得了恩怨得失的道理。

文章中最后福贵说了这样一段话:"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人生中最大的痛苦或许是静等死亡来临的一刻,而我在读完《活着》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个个离开自己,孤独地去面对这个世界。

在生活中,我们总爱怨天尤人,将自己无理的脾气发到身边的人身上。我们觉得这是应该的,是正常不过的事。可是,如果我们最亲近的人们都渐渐离我们而去,我们到哪里去后悔那些冲动、那些不理解和那些没有珍惜的时光?

我们往往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出言中伤他人,为不值一提的利益争来争去。可是,人生短短几十年,陪伴我们的绝对不是那些到手的物质,而是相依相伴的感情。人啊!总是看不穿功过得失,总是不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世界永远不会精彩,只有分享的快乐才是最珍贵的记忆。

珍惜眼前的亲人和朋友,善待每一个有缘相逢的人,乐观去面对生活,豁达的人生才是理想的。当你垂垂衰老将行远去的时候,回首一生,没有孤单,这才是最充实和没有遗憾的人生。事业的成功和高高的地位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也带不走那沉重的包袱。只有心中那一丝丝温暖的情怀和一幕幕快乐的回忆,才是我们永远拥有的财富。不要等到老去才后悔,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就在短短几十年,为何不放开心胸,拥抱朋友呢?

感恩生活,珍惜眼前。现在的,才是最美好的!

活着读后感500字范文第4篇

《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富贵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富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叮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了,却发现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富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富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说它荒诞,是因为这部小说内容是在一段精简化了的历史阶段里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说它真实,是因为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这部小说的许多内容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对官僚主义、大跃进运动和文-革等方面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富贵的儿子给县长老婆献血却被抽血过量而死等内容,然而这种讽刺却是绝望的、无奈的、令人心酸的,读后感《活着读后感800字》。

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

然而我认为上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活着读后感500字范文第5篇

余华活着读后感500字范文一

如果我们有更多选择,就不会有这么多咄咄逼人的欲望。但是我们只能沿着这条狭窄的小道,麻木地走过去。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应该积极乐观的处世至理,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我的人生观却没有特别大的改变。要说收获,则无非是在感叹之余,再一次被提醒:人应该知足。

我认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样没事胡思乱想,无非是因为人的软弱,因为人的不懂得知足,总是想要得更多。

《圣经》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软弱的,人的体内人的成分使人易怒,冲动,不能自制。这一点我是相信的。人的软弱,使人面对困境时往往无力支撑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恶却无胆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旷野独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无声地攀爬,在无桥无船甚至无人的野渡泅过冰冷的河面,充分显示自己的勇气与智慧,那么在现实的世界里,人的日子会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时,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总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未经沧桑的人总是容易在现实的捆绑中藉着心灵的不满足幻想着换个环境,一味认为物质的困境使自己忙于无意义的奔波,无暇顾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现实边缘,痛苦地接受一袭又袭虚无的冲击。却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过着看人脸色甚至随时可能遭人毒打,随时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还会为曾经的生活尽不如意吗?或许那时,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恼和追悔了吧。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读了《活着》,我想,接受现实,努力成长,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余华活着读后感500字范文二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却庆幸自己曾经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无遗憾!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择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却可以通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

活着读后感500字范文第6篇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生态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为了了解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情况,笔者在假期期间就家乡所在地级市***市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并在街道上随机抽取了几个路人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了关于笔者家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些具体情况,以及人们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认识和看法。之后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认识到了我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基本情况所采用的方式、遇到的困难、以及不足之处。下面笔者就自己调研所得的心得做一下总结:

笔者首先从市城乡规划局网站上了解到未来几年、几十年市政府关于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以下是部分摘要:2013年8月,我市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体规划(2013~2030)》,一年多来,经过多次对接讨论和专家研讨,市政府已原则通过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体规划(2013~2030)》草案。《***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体规划(2013~2030)》是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编制的,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笔者注意到,规划中提到了几项具体的规划方向,包括土地使用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空间结构等。市政府将针对中心城区、七大功能区、十项重点工程、基础设施、棚户区城中村和旧城改造、两大生态功能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实施重点突出建设,同时推进县市一体化进一步发展,从而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此后,笔者又就文中提到的周边一些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加强了对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把握和了解。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考查,笔者发现居民们对城乡一体化规划多数持赞成态度,但也有部分人担心会弄巧成拙。我想这一部分人的担心是有必要的,因为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单位可能会出现落实不到位的的情况,导致建设进程缓慢,衍生出环境破坏等其他问题。因此,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真正认识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不足和问题,并认真积极地解决问题。在调查完成之后,笔者又上网上搜寻一些关于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找到了相关的一些资料。

城乡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由城乡对立向城乡一体化演变。中国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时间很长的过程,又必然是一个发展模式多样化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形成一体的过程。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处在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既符合普遍的规律,又具有自身的国情。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传统的农业大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城乡关系主要表现在乡村孕育城市,城乡混沌统一。鸦片战争之后,我国进入了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历史,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我国没有对近代以来的工业化潮流做出成功的反应,现代化、工业化的进程长期停滞,成为一个更加贫穷落后的大国。城乡关系逐渐走向对立突出,逐渐形成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体现为工农关系,也表现为官民关系和阶级关系。直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建立,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才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然,我国工业化没有没有走进农民的生活,从而缓和城乡关系,并且城市的工业化使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并为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上的基础,再加之建国初期的一系列政策使城乡对立的关系逐渐固化,并最终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受到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在农村改革的大力推动下,加上城市改革的积极响应,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的收人差距呈显著缩小态势,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松动,城乡一体化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

城乡一体化,主要包括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和城乡市场一体化;城乡政治地位一体化和城乡治理一体化;通过城乡文化事业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等措施,达到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繁荣;城乡户籍管理、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一体化;系统地考虑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通过城乡生态综合治理,彻底改变城乡生态现状,达到城乡生态环境互相融合,互为补充,并且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与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与乡村、人类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要统筹城乡党建工作,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方式,达到城乡党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全国各地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也存在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北京、上海的“大城市带小郊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重庆、成都的以“大城市带大郊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江浙地区的以“小城镇带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其中江浙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该地区的民营企业,通过改革开放这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江浙地区的经济支柱,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一大批小城镇脱颖而出,成为联结城乡的枢纽,在小城镇的带领下,这个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国内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对我国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保证;经济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促进农业的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城市现代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城乡和谐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虽然城乡一体化在逐步推进中,但仍有一些不足:忽视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忽视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的主导地位及农民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积极性的调动。 当前,我国的整个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也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建设一个正义、和谐的社会,既要城市的繁荣,也要乡村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它不仅表现为城市单向地把农村划过来,还表现为农村通过自身的发展以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逐步转化为城市。由此可见,城乡一体化不仅仅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而且表现为城乡差别的缩小、乡村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口素质等逐渐向城市接近,乃至最终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了当前我国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知识,以及国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原因,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尽自己一份力。

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解本市居民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看法,特做此调查问卷。

文化程度:□小学 □初中 □高中或者中专 □大专或大专以上 年

龄:□18岁以下 □1940岁 □4160岁 □60岁以上

1、您知道城乡一体化建设吗? A、知道

B、听说过

C、不知道

D、其他

2、您是从什么渠道知道城乡一体化建设的?

A、网络、电视、广播等通讯方式

B、听政府工作人员宣传的 C、看宣传栏、横幅

D、其他

3、您是否支持推行社会主义搞城乡一体化建设?

A、支持,对我们有好处

B、不支持,对我们没有多大影响

C、说不清

4、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展以来,身边发生哪些变化?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B、市容改善 C、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服务好

D、其他

5、您对现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否满意?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6、您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有哪些? A、企业工作

B、自谋职业

C、农业

D、其他

7、您家庭月收入多少?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3500元 D、3500元以上

8、月消费占总收入的多少?

A、20%以下

B、50%左右

C、80%左右

D、99% 以上

9、您希望以哪种方式养老?

A、养老保险

B、使用存款

C、子女抚养

D、其他

10、您认为城乡主要还存在哪些差距?

A、交通、通讯

B、公共服务、综合配套体系 C、市场经营

D、其他

11、您对本市的交通条件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2、您认为本市城乡建设方面目前存在哪些不足?

活着读后感500字范文

活着读后感500字范文第1篇《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富贵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