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微生物检验实习报告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微生物检验实习报告(精选8篇)

微生物检验实习报告 第1篇

通过这次严谨而有序的实验实习,为我们先前在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提供了一个实际的操作实施平台,也为今后在这方面检验技术的工作起到了指引作用。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并不了解具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技术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等等非常关键和必须的防御手段。

通过此次生产实习,使我们对以前所不熟知的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也对目前的情况有所思考和感悟。在我看来,动物检疫人员在我国国民生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民以食为天,没有认真负责的实验检测,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饮食灾难,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一如既往的认真下去,无愧自己的职责和称号。在此感谢我院的各级领导,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赵宇军教授。

微生物检验实习报告 第2篇

大三下学期5月份,我们动物检疫专业的同学开始了为期2个多月的教学实习,在众多辅导老师之中,我有幸跟随我校动物科技学院预防系的赵宇军教授进行学习。实习的地点就在我校动科楼的微生物实验室,以前我们曾在这里上过实验课,所以并不陌生。这次大家来到实验室为自行选择课题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我对世界闻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相关食物中该菌的检验。下面我们来回顾这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引起人类和动物化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也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其它环境中。在人类和动物的皮肤及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经常有本菌存在。据报导,在正常人群中的带菌率可达30%~80%,其中皮肤带菌率为8~22%,鼻腔和咽喉部等上呼吸道的带菌率在40~50%以上,因此其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尤其是经工作人员的手和上呼吸道而污染食品。由于致病金黄葡萄球菌能产生肠毒素,故一旦细菌污染食品,并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细菌可以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从而引起消费者食物中毒。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国都极为普遍。特别是在北美及欧洲等地区发病率更高。在上述这些国家中,每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仅次于沙门氏菌,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排到第2~3位,有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惨重,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也时有报导,所以目前世界各国都把金黄色葡萄球菌列为食品卫生的法定检测项目。

我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以国家标准GB.4789-10-84及检验检疫系统行业标准SN.0172-92作为依据。整个检测过程获得最终结果须时5天左右,既费时又费力,并造成货物积压,也影响货物的及时出运,并使货主的仓储成本提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很多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都在探索和寻找一些准确性高,并快速的检测方法,最近我们分别从美国3M公司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获得两种快速检测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其名称为:

① Petrifilm RSA.Count Plate(由美国3M公司研制生产),是一种薄膜型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平板。

② Baird-parker + RPF Agar.(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研制生产的用Baird-Parker琼脂加免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计数平板)。

二、实验原理:

Petrifilm.RSA.测试薄膜是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黄金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片,此培养基中含有经修正的Barid-Parker,营养成分加上以冷水可溶解的胶质。第二部分是一种耐热核酸酶(TNase)反应片,含有DNA及甲苯胺兰(Toluidine Blue-O)及四唑指示剂(Tetraeolium)。此指示剂有助于菌落的计数及确定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的存在。

耐热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lcas Dnase)为产毒金葡菌之典型特征,此酶非常耐热,在100℃加热30min,不易丧失活性,在130℃之下,其D值为16.6min,此酶之分子量为16800,等电点PH为9.6,耐热去氧核糖酸与检测血浆凝固酶相似,是一种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在Petrifilm.RSA 检测片上,耐热DNA酶反应看起来,呈粉红色环带包围着一个红色或兰色的菌落。

Petrifilm.RSA检测片,必须与Peyrifilm耐热核酸酶反应片一起使用,单独使用将不会显示菌落,因为具有辅助计数菌落的指示剂是在反应片上,而不是在Petrifilm.RSA检测片

上。

Baird-parker + RPF agar,这一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以氯化锂代替亚碲酸钾,使菌落颜色呈黑色,RPF补充有兔血浆和牛纤维蛋白原,以便检测凝固酶活力,胰酶可以抑制全部或部分围绕凝固酶阳性菌落周围沉淀晕环纤维蛋白的溶解,因此凡存在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在培养基中呈现有晕环的黑色菌落,即可确认,并作计数。

三、实验步骤

材料和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以下3种试剂:

1.美国3M公司提供的Petrifilm.Rapid.S.aureus Count Plate.2.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Baird-Parker + RPF agar.3.实验室自配Baird-Park琼脂(英国Oxoid)及新鲜兔血浆。

菌种来自美国菌种保存中心(America TyP Culture Collection)。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0株菌株,其菌号分别为:

ATCC 27661 ATCC 27664 ATCC 13565 ATCC 51704

ATCC(K)12600 ATCC(R)65389 ATCC 25923 ATCC 29213

ATCC 8095 ATCC 12598

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5株,其菌号分别为:

ATCC 51813(大肠杆菌)、ATCC 624(无乳链球菌)、ATCC 51816(阴沟肠杆菌)、ATCC 6051(枯草杆菌)、ATCC 49214(肠炎沙门氏菌)、自然食品检样,任意购自市场。本次实验是以同一测试样品经均质并通过无菌生理盐水作10倍递增稀释后取1至2个稀释度同时接种上述三种培养基作平行实验,在取得最终结果后相互进行比对。

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接种方法是按生产商所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另外Baird-Parker Agar 培养基是按SN0172-92标准进行操作。

A、本次实验共测试已知标准菌种共15株,其中葡萄球菌10株,其他菌种5株(包括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枯草杆菌和无乳链球菌)。

B、测试自然食品检样共101只(其中包括肉11只、肉类14只、水产品17只、牛奶25只、蔬菜22只、豆制品12只)。

四、实验结果:

A、被检菌种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三种培养基上都能检出生长情况良好,同一稀释度的菌液,除个别菌株外在3种培养基计数检测结果基本都在一个数量级上,无显著差异。而5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在三种培养基上全部不能生长。

B、自然食品检样共接种101只,每一检样同一稀释浓度分别同时种三种培养基,最终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5只,占全部检样的44.5%,其中Petrifilm RSA 检出阳性结果为42只,占全部阳性检样的93.3%,Baird-Parker+RPF Agar.检出阳性结果26只,占全部阳性检样的57.7%。Baird-Parker.Agar 检出阳性结果32只,占全部阳性检样的71.1%。

五、实验讨论

1.用15株标准菌在3种培养基中的检测,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同一浓度接种,结果生长良好,其最终计数基本一致,定位在同一数量级,5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上述三种培养基全部不长,说明上述三种培养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良好。

2.以101只自然样品同一均质稀释液,同时接种三种培养基,从最终结果来看,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的阳性检出率为44.5%

3.从检测程序来年,Petrifilm.RSA及Baird-Parker+RPF.Agar.都在样品接种后28~30h观察结果,并不必再做证实试验,而如以Baird-Parker Agar检测,须在接种后48h观察平板,并挑取可疑菌落转种到营养肉汤中,在经18-24h后做血浆凝固酶或耐热DNA酶试验进行证实,最终计数,前后约须80h。

4.从本次试验中观察,使用上述三种培养基对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的直接计数检测,其样品接种液的含量拟控制在100个/ml以内,比较容易分清并计数,如菌量过浓,则将会影响最后的读数,因此对新送的被检样品,如在不了解污染的情况下一般必须要做2个以上的稀释度,同时分别接种,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而在Baird-Parker+RPF Agar及Baird-Parker.Agar接种时必须将1ml样液作三只平板涂布(0.3、0.3、0.4ml)这样就会造成手续繁琐试剂消耗较大,但Baird-Parker.RPF.培养基也可以1ml样液作倾注培养,并作计数。

5.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按使用说明对Petrifilm.RSA.及Barid-Parker+RPF.Agar,操作规定在接种24h后观察结果,此时往往由于菌落长得经较小,特征瓜不明显,但如果继续放置一夜以后金葡萄菌落特征明显,并可能会经第一天观察数量有所增加,这样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6.由于对上述两种培养基的试用期间我们尚未获得供应商的报价,故无法测算每一样品的测试成本价格。但可以予计上述两面种快速检测培养基的耗材费用要高于常规经典方法(Baird-Parker Agar)的费用。

7.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感到使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Petrifilm.RSA Plate培养基和法国生物-梅利埃公司生产的Baird-Parker RPF.Agar培养基检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比目前常规检测方法时间可缩短一半。并可以明显节省大量人力。这完全符合实验室快速检测的要求,尤其是对基层较简陋的实验室条件中,更显其使用方便的优越性。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严谨而生动的实验实习,为我们先前在教学中学习到的知道提供了一个实际的操作实施平台,也为今后在这方面检验技术的工作起到了指引作用。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并不了解具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技术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等等非常关键和必须的防御手段。通过上学期生产实习,使我们对以前所不熟知的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也对目前的情况有所思考和感悟。在我看来,动物检疫人员在我国国民生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民以食为天,没有认真负责的实验检测,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饮食灾难,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一如既往的认真下去,无愧自己的职责和称号。

在此感谢我的院各级领导,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赵宇军教授。

微生物检验实习报告 第3篇

医药产品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工具,是防病治病、关系用药者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在世界各国的医药实践中,由于微生物污染药品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屡见不鲜,从“欣弗”到“刺五加”,频繁的不良事件,把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高度。药品中污染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体及其分泌代谢产物导致机体过敏、中毒、感染等。应用被绿脓杆菌污染的眼科制剂时,有可能使患者再感染,产生溃疡,甚至失明;应用被肠道致病菌污染的药品,将会导致肠道疾病;应用表面创伤的药品,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使患者发生败血症;吸入污染霉菌或细菌的气雾剂将会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等,严重的可以直接导致菌血症危及生命。此外,某些药品中污染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改变药物组成、破坏有效成份而造成疗效改变或丧失,如各种含糖类制剂经污染菌氧化或发酵而分解,pH值被改变等。所以,从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将非规定灭菌药物染菌限度纳入国家标准,成为药品检验的常规检验之一[1]。

我国开展药品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新中国第一部药典(1953年版)收载了无菌检查法。我国开展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始于1972年,1978年颁发了第一个“药品卫生标准”,1990年版药典第二增补本收载了20个化学药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规定,2000年版药典一、二部同时收载了检查法和限度标准,首次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和限度标准同时发布。在中央和各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怀和重视下,经过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几十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不断发展,标准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体系。至2010 版中国药典,我国药品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和标准在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国际接轨方面均有了长足进展,使我国药品无菌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010 年版《中国药典》关于微生物检查有以下主要特点: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明确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剂型均按无菌要求;中药橡胶膏剂首次提出不得检出致病菌检查要求;新增抑菌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等,以缩小附录在微生物方面与国外药典的差距;质量标准体系基本与国外接轨,强调微生物检验的验证及过程控制;对滴眼剂的质控水平大幅度提高,部分品种特别是抗生素品种的无菌检查法由附录走入各论。

2 抽样基本信息

根据总后卫生部《全军药品制剂抽验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军区卫生部的抽验计划和要求,20112012年本所共检验110家军队医疗机构外购及自制制剂,涉及9个分布区域。见表1。

3 抽取样品的确认及保存

按相关规定,供试品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按批号抽样;抽样量一般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抽样时,凡发现有异常或可疑的样品,应抽选有疑问的样品,但因机械损伤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作为样品。各药检所抽样过程均符合规定程序,各批次样品均依照《军队药品制剂抽样管理系统》输入相关信息并打印抽样凭证;抽取样品的品种数量符合抽验计划和药品检验规定的要求;检测样品与留样样品分别封样,封条完整;供试品在检验前,均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保持其原包装状态,严禁开启。

4 检验标准

制剂来源、分布、剂型、作用不同,其检验依据也不尽相同。20112012年军队评价性抽验药品的主要检验依据见表2。

与2005年版药典相比较,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水平和要求都提高很多,主要表现在内容、总论、试验操作、菌液制备等方面。见表3。

与国外药典相比较,《中国药典》2010年版也进行了方法和标准的修订与完善。见表4。

5 检验结果分析

5.1 检验结果

20112012年,本所共完成药品监督抽验任务1 211批(外区药检所代抽495批),进行卫生学检验项目869批次,其中外购药品297批次,合格率100%;医疗机构制剂572批次,7批次检查不合格,合格率98.8%;其中检出霉菌和酵母菌数不符合规定的4批次,占不符合规定批次的57.1%;大肠埃希菌检出1批次,占不符合规定批次的14.3%;无菌包装不符合规定的2批次,占不符合规定批次的28.6%;而检出细菌数均符合规定,其他控制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孢梭菌均未检出。抽验情况见表5、6。

5.2 检验项目

5.2.1 细菌

* 检验程序:

* 检验结果:20112012年所有抽检药品检出细菌数均符合规定。

5.2.2 霉菌及酵母菌

* 检验程序:

* 检验结果:869批次检品中,检出霉菌和酵母菌数不符合规定的有4批次,均大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所规定的限度值。具体品种见表7。

5.2.3 大肠埃希菌

* 检验程序:

* 检验结果:869批次检品中,检出大肠杆菌1批。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控制菌一次检出为准,不再进行复试。见表8及图3。

6 质量问题分析

卫生学检查中不合格率最高的项目是微生物限度检查中霉菌和酵母菌数,其次是无菌检查中抽验药品的包装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的主要是医院自制制剂,且主要分布在液体制剂(10%KCl溶液)和原辅料营养物质丰富以及以中药材直接入药的制剂[6]。

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按照无菌药品有关规定进行包装,造成药品的包装不符合规定;二是原辅料虽然在购入时符合一定的规定, 但由于运输、贮存环境等因素,容器或包装材料的污染也会造成医院制剂微生物检验不合格;三是操作环境、操作容器和操作者本身的卫生状况可能给医院制剂造成污染。

7 对策及建议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药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至关重要[7]。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药品安全的监管越来越依赖于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各级药学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国家药品标准,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能力[8]。建议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管理及对药品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同时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与指导,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药品生产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严把产品质量关,自检不合格不能出厂,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9]。针对自制制剂,应严格按照医院制剂生产规程的要求, 做好对环境、容器、操作者的卫生管理工作, 杜绝各个环节的污染, 对容器和包装材料在使用前采取臭氧消毒[10],保证医院制剂的质量。医院制剂经过软、硬件改造, 各方面条件均有所改善, 但仍必须加强医院制剂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 提高医院制剂质量, 确保医院制剂的疗效和用药安全。

摘要:调查2011—2012年军队评价性药品监督抽验情况。方法:对1211批检品的抽验情况及其质量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医院自制制剂质量问题较为严重,且主要分布在液体制剂和原辅料营养物质丰富以及以中药材直接入药的制剂。结论: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并提高技术监督的能力,相关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药品,药品抽验,质量分析

参考文献

[1]杨铭,刘玉英.浅谈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的重要性[J].山东医药工业,2001,20(4):37-3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USP[S].29(61)

[5]BP[S].2002,Appendix XⅥB

[6]罗建华.我院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情况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5,2(3):233.

[7]王荭晖,徐庆辉.黄山市2006年药品监督抽验情况及质量分析[J].安徽医药,2007,11(5):449-451.

[8]傅茂东,黄莹,刘群,等.2003年山东省药检所药品监督抽验情况及其质量分析[J].中国药事,2004,18(12):769-770.

[9]何琳.马鞍山市药检所2004年化学药品质量分析[J].安徽医药,2006,10(2):159.

微生物检验实习报告 第4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化妆品;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19-01

微生物的指标和化妆品的质量具有紧密的联系,其中微生物的指标会危害到化妆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目前,微生物指标对化妆品的影响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各个国家分别制定出化妆品的微生物指标,以便有效的确保化妆品的产品不受污染,从而有效的提高化妆品的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因此,微生物检验在化妆品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价值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微生物检验在化妆品检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对150个化妆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化妆品,随机抽取化妆品生产商和销售商,对抽样的150份样品进行检验,所有的样品均符合检验卫生标准要求,均在保质期以内。对150份样品进行使用前、使用30天和使用60天后微生物检验。

1.2方法

其一,检测的项目。对150份化妆样品中的菌落数进行检验,主要包括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酵母菌等。

其二,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其中6项指标中的任何一项超出卫生标准,表示该化妆品不合格。

2.结果

针对本次抽样检查的150份化妆样品中,检验结果显示:

(1)使用前。化妆品样品的微生物总体合格率为98%,其中菌落总数合格率为98%,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以及霉菌的合格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和粪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98%。

(2)使用30天。化妆品检验中微生物的合格率为96%,其中菌落总数的合格率为93%,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酵母菌的合格率为98%。

(3)使用60天。化妆品微生物的合格率为92%,其中菌落总数的合格率为82%,金黄色葡萄球菌、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的合格率为98%,酵母菌和霉菌的合格率为94%。

结果表明,使用前、使用30天和使用60天的化妆品,微生物的合格率会随着化妆品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因此,化妆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二次污染,其污染情况和使用时间成正比。

3.讨论

3.1微生物检验在化妆品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化妆品微生物含量超标问题。针对化妆品检验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抽样检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市场各种各样的化妆较多,由于市场的需求量较大,化妆品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化妆品质量问题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微生物检验的难度,其中工作量在逐渐加大。因此,急需要质检部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以便有效的确保化妆品的使用安全[3]。

3.2微生物检验在化妆品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其一,微生物检验需要增加空白作为实验对比。为了有效的避免操作失误和误差的出现,就需要适当的增加空白作为对比。空白对比的数量需要具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在进行群落总数检验时,需要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空白对照,以便更加准确的反映出样品中群落总数的实际情况,减少误差的出现。针对酵母菌的检验,需要设置一个或两个空白对照,由于酵母菌培养时间较长,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的繁殖可能性就越大,设置的空白对照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的可靠性[4]。

其二,在进行粪大肠杆菌检验的时候,目前我国通常会使用靛基质试验方法,由于这种方式检验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对化妆品微生物的实际含量检验具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化妝品微生物中的粪大肠杆菌的检验,这类菌群不仅需要氧气,同时又含有厌氧菌,只有在温度适宜,通常达到44.5℃的时候才能够发酵成气体,但是如果在试验中加入靛基质就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和准确性。因此,在粪大肠杆菌的检验中,要避免使用这种方式检验。

3.3微生物检验在化妆品种的应用发展情况

在化妆品检验的时候,需要对半成品以及成品检验,只有对半成品进行检验之后,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生产和包装。只有完整的成品经过卫生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够进入到市场中。我国针对化妆品的微生物检验,逐渐完善了较多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比较适当的微生物检验和产品质量控制的菌群检验方法,在化妆品质量的保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市场中抽样的150份化妆样品进行检验分析,分析化妆品使用前、使用30天以及使用60天微生物检验的合格率。表明,化妆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二次污染,并且是污染的严重程度会随着化妆品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综上所述,化妆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二次污染情况,使用的时间越长,其污染的越严重。因此,需要正视微生物检验在化妆品检验中的积极作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关解决措施,并做好检验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明育.我国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现状及发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01):51-53.

[2]谢小保,李彩玲,刘年俊,等.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0(8):125-126.

[3]覃洁.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操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微生物学杂志,2009(01):104-106.

微生物检验实习心得体会3篇 第5篇

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下面是微生物检验实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微生物检验实习心得

病原微生物检验实习总结大三下学期5月份,我们动物检疫专业的同学开始了为期2个多月的教学实习,在众多辅导老师之中,我有幸跟随我校动物科技学院预防系的赵宇军教授进行学习。实习的地点就在我校动科楼的微生物实验室,以前我们曾在这里上过实验课,所以并不陌生。这次大家来到实验室为自行选择课题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我对世界闻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相关食物中该菌的检验。下面我们来回顾这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实验内容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引起人类和动物化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也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其它环境中。在人类和动物的皮肤及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经常有本菌存在。据报导,在正常人群中的带菌率可达30%~80%,其中皮肤带菌率为8~22%,鼻腔和咽喉部等上呼吸道的带菌率在40~50%以上,因此其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尤其是经工作人员的手和上呼吸道而污染食品。由于致病金黄葡萄球菌能产生肠毒素,故一旦细菌污染食品,并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细菌可以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从而引起消费者食物中毒。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国都极为普遍。特别是在北美及欧洲等地区发病率更高。在上述这些国家中,每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仅次于沙门氏菌,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排到第2~3位,有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惨重,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也时有报导,所以目前世界各国都把金黄色葡萄球菌列为食品卫生的法定检测项目。我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以国家标准GB.4789-10-84及检验检疫系统行业标准SN.0172-92作为依据。

整个检测过程获得最终结果须时5天左右,既费时又费力,并造成货物积压,也影响货物的及时出运,并使货主的仓储成本提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很多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都在探索和寻找一些准确性高,并快速的检测方法,最近我们分别从美国3M公司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获得两种快速检测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其名称为:①PetrifilmRS

A.CountPlate(由美国3M公司研制生产),是一种薄膜型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平板。②Baird-parker+RPFAgar.(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研制生产的用Baird-Parker琼脂加免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计数平板)。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原理Petrifilm.RS

A.测试薄膜是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黄金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片,此培养基中含有经修正的Barid-Parker,营养成分加上以冷水可溶解的胶质。第二部分是一种耐热核酸酶(TNase)反应片,含有DNA及甲苯胺兰(ToluidineBlue-O)及四唑指示剂(Tetraeolium)。此指示剂有助于菌落的计数及确定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的存在。耐热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lcasDnase)为产毒金葡菌之典型特征,此酶非常耐热,在100℃加热30min,不易丧失活性,在130℃之下,其D值为16.6min,此酶之分子量为16800,等电点PH为9.6,耐热去氧核糖酸与检测血浆凝固酶相似,是一种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在Petrifilm.RSA检测片上,耐热DNA酶反应看起来,呈粉红色环带包围着一个红色或兰色的菌落。Petrifilm.RSA检测片,必须与Peyrifilm耐热核酸酶反应片一起使用,单独使用将不会显示菌落,因为具有辅助计数菌落的指示剂是在反应片上,而不是在Petrifilm.RSA检测片 上。Baird-parker+RPFagar,这一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以氯化锂代替亚碲酸钾,使菌落颜色呈黑色,RPF补充有兔血浆和牛纤维蛋白原,以便检测凝固酶活力,胰酶可以抑制全部或部分围绕凝固酶阳性菌落周围沉淀晕环纤维蛋白的溶解,因此凡存在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在培养基中呈现有晕环的黑色菌落,即可确认,并作计数。

篇二:微生物检验实习心得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在微生物室实习的时间已接近尾声了。

回想这两个月在微生物室实习的这三个月时间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自己真的学会了不少。通过自己的勤奋在积极协助老师完成细菌学方面检验项目的同时,我发现自己的操作能力不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也有了更大的进步了,相比在学校的时候操作起来更熟练了。比如在利用显微镜看细菌形态的时候,以前调显微镜亮度、找视野等就要弄好几分钟,现在通过在、、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三个月的实习,这些小问题都不存在了,而且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能辨认的细菌也比较多了,像球菌科的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淋球菌以及杆菌科的肠杆菌,真菌孢子在显微镜下也能一眼辨认。

总之在微生物三个月的实习日子里感觉自己受教颇多,通过亲身实践操作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从而更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细菌学知识底蕴,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已熟悉掌握了各类标本的接种、细菌培养以及细菌的初步鉴定、细菌的药敏试验等。

在此做次总结为自己更好的回顾在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所学。

篇三:微生物检验实习心得

在这次实习中,我和其他三位同学被一起分到了微生物科。在微生物科负责我们实习工作的是一位韩老师,他为人很随和,给我们布置的实习任务就是每个人跟踪一种类型的临床标本。他要求跟踪从标本被送到微生物科开始一直到得出最终的报告为止并把从中的所见所得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能够对微生物科有尽可能多的了解。除此之外,韩老师还让我们了解一下里面的一些大型自动化仪器的用途及操作方法,为我们以后能更快的适应实习做准备。实习的第一天,我们看的是标本的接种,我们看过那里的老师熟练的接种过程后深感自己平时做实验室的速度是如此之慢,如果以我们这种速度去完成每天要接种上百个标本的临床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我们还看了临床上的革兰染色,发现它与我们做实验时有一些不同,主要区别是在染料上,临床上为了提高染色速度都用了快速染料。总之,这一天的实习让我们了解到的就是效率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

实习的第二、第三天,我们看的是临床标本的鉴定,对某些细菌,临床上有经验的老师只要通过观察菌落特征、气味及其他一些简单物理性状就可以初步判断出是何种细菌,让我们大感吃惊。科室里还有一位很热心的老师在她空闲的时候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一番在临床上一些常见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听过之后让我们受益匪浅。实习的第四天,我们看的是临床标本的药敏反应。在这一天里,我们详细的了解了临床上是如何做药敏反应的,以及不同的微生物需要做哪些药敏反应,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宝贵知识。最后一天,我们看的是微生物科是如何做质控的。通过这一天的实习,使我们深刻了解到质控对于检验科的重要性。

生物检验实习总结1 第6篇

实习目的在我们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前夕,为了检验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学校组织毕业班的学生与本学期1——4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毕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是在完成全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后通过到企业生产环节的实践进一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在工作单位进行实地的实践,更好的深化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锻炼自己,使自己能更深的了解社会,毕业时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而且,通过毕业实习,多掌握一些有用的技能,为下一步找工作做准备。

1.单位概况

本单位是国家设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一个分支,下设各省县市区局,主要职能是:

(一)负责《计量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和行政执法;

(二)统一管理标准化工作。宣传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并实施监

督;负责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及其示范区工作;管理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

(三)统一管理计量工作。推行法定计量单位,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组织开展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和量值传递;查处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计量违法行为,组织计量仲裁检定,调解计量纠纷。

(四)负责宣传贯彻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工作,并按省质监局的部署,对质量认证中介机构的行为和认证标志的使用进行监督。

(五)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和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六)负责棉花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依法查处收购、加工、销售、仓储等环节的违法行为。

(七)负责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质量、标准和计量违法行为。受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受理工商部门移交的在流通领域查出的属于生产环节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并依法组织查处。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承担市政府“打假办”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本市的“打假”工作,完成市政府授权牵头的市场专项整治任务。

本单位主要职责是:建立、保存、相济使用本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质量检验设备装置,承担量值传递、强制检定、仲裁检定、委托鉴定、非强制检定、校准和检测任务。承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委托检验、仲裁检定、新产品质量检定检验等多种产(商)品质量检验工作。

二、实习内容

通过国家或省制定的食品卫生检测标准,检测食品中各项化学物质或 元素的或微生物的含量以及 含量是否超标。例如酸牛乳质量检测标准:(1)感官检测(2)净含量(3)脂肪(4)蛋白质(5)非脂乳国体(6)总固形物(7)酸度(8)苹果酸(9)山梨酸(10)硝酸盐(11)亚硝酸盐(12)黄曲霉素M(13)大肠杆菌群(14)酵母(15)霉菌(16)致病菌(17)乳酸菌(18)铅(19)无机砷(20)标签.学习并掌握各项各项指标的检测。还有很多食品很多项,再次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实习结果

我感觉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我基本掌握的检测项有:糕点的过氧化值检测,酸价,砷得测定,挂面烹调损失得测定,食品中脂肪的测定,食品中有机酸的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生活饮用水好氧量的测定,食品中淀粉的测定,等等

四、实习总结和体会

作为2009年的毕业生就业压力相较去年会更大了很多,我是一名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大专毕业生。面对就业这个难问题深感其困难所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可以让我在平顶山市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实习,虽说在学校学习过可都是理论知识,并没实际操作过,心中始终有个心结又带着那样的迷惑,不安和好奇。

我在这一个多月里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它自己的企业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使大家得力量超一个方向使只要大家齐心协作没有办不了得事。提到协作就是要同事之间互相帮助。刚到单位我是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实习生,产生错误或者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肯定是有的,但我要正视我的缺点,遇事不急噪要以温和的态度。

微生物检验实习报告 第7篇

食品微生物检验

课程实习指导书

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生物工程教研室

2011年08月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3

二、实习内容……………………………………………………………………3

三、材料、仪器和设备…………………………………………………………3

四、实习原理或方案……………………………………………………………4

五、实习步骤……………………………………………………………………5

六、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要求…………………………………………………5

七、实习成绩评定方法…………………………………………………………6

八、实习纪律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6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实习目的: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习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以实验教学贯穿始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三周实习,学生应能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包扎及灭菌;正确采集样品并对样品进行稀释、样品滴加、培养;菌落观察、鉴定与计数;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内容,并结合生产和科研技术的发展,开设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运用综合的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培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各种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从菌落观察到进行菌种鉴定与计数;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训练,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接轨,对学生从事相关的工作进行具体的强化训练,对所学过的知识、所做过的实验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实习要求:

1、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学会十倍稀释法和平板活菌计数法;

2、掌握样品的微生物学常规检验方法;

3、学会观察酵母菌菌落特征;掌握酵母菌含量检测方法;

4、学会观察霉菌菌落特征;掌握霉菌含量检测方法;

5、掌握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二、实习内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将豆制品中的细菌、酵母菌、霉菌和大肠菌群等微生物进行检测整合为综合性实验。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技术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将微生物三大技术,即无菌操作技术,纯培养技术和计数技术,以及形态学观察和生化鉴定穿插各个环节,着重强调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特殊性及规律性。每组学生根据已学习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教师及全班学生参与讨论方案的完善,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实施,教师负责试剂支持和技术指导,最后撰写实习报告。

三、材料、仪器与设备

1、材料

豆奶、豆腐干、豆浆、水豆腐、油豆腐、腐乳、腐竹、豆皮等、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豆芽汁蔗糖(或葡萄糖)培养基、高盐察氏培养基(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分离用)、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复红亚硫酸钠培养基(远藤氏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液、3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革兰氏染液等

2、仪器与设备

乳糖蛋白胨发酵管(内有倒置小套管)、三角瓶(100ml、1000ml、3000ml)、试管、杜氏小管、过滤器(容量500ml)、微孔滤膜(0.45um)、带塞玻璃瓶、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酒精灯、镊子、精密pH试纸、发酵用试管、培养皿、接种环、刻度吸管(1ml、10ml)、烧杯(1000ml)、纱布等

四、实习原理或方案

食品微生物检验

——豆制品中微生物种类及其数量的检测

1、原理:

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检验工作中。大肠菌群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食品及食品生产过程中受污染的程度。

2、样品的采集

采购市场上出售的豆制品,如:豆奶、豆腐干、豆浆、水豆腐、油豆腐、腐乳、腐竹、豆皮等

3、样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及计数(1)豆制品中细菌含量检测

配制细菌培养基并包扎、消毒、灭菌;正确采集样品,处理样品(稀释、样品滴加、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数据处理、分析。

(2)豆制品中酵母菌含量检测

配制酵母菌培养基并包扎、消毒、灭菌;正确采集样品,处理样品(稀释、样品滴加、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数据处理、分析。(3)豆制品中霉菌含量检测

配制霉菌培养基并包扎、消毒、灭菌;正确采集样品,处理样品(稀释、样品滴加、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数据处理、分析。(4)豆制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感官了解样品的基本情况;采样工具、装样容器的清洗、包扎、消毒、灭菌;各种培养基、试剂的配制;采集样品,处理样品;乳糖胆盐发酵、观察发酵现象;EMB平板分离、观察菌落特征;对可疑菌落进行观察、鉴定;乳糖复发酵进行证实;数据处理、分析与样品卫生质量判断。

4、实验结果记录

(1)记录本实验过程的检测结果:菌落总数、霉菌总数、酵母菌总数以及大肠菌群检测的有无(2)画图解说明检测豆制品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操作过程;

(3)根据豆制品的微生物检测结果,你所测定的豆制品样品是否合乎国家标准?

5、思考题

(1)用滤膜法检测大肠菌群有什么优点?(2)检查豆制品中的大肠菌群有何意义?

五、实习步骤

1、教师实习前两周写出实习指导书,前一周将实习指导书发给学生;

2、实习第一天上午8点在教室集合,教师重申实习目的、内容和要求,强调实习纪律和安全,说明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办法;

3、学生查找资料、制定方案,经教师审阅后,准备仪器和材料;

4、学生进行实验;

5、学生分析相关项目,写出实习报告;

6、教师批阅实习报告后,写出实习总结。

六、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实验数据。笔记要求及时、详细、真实;报告要求准确、美观。

2、在实验中,如果发生实验测量数据与事先的计算数值不符,甚至相差过大,此时应该找出原因,不能不了了之。

3、在报告的后面要完成指导书上要求解答的思考题。

4、实习报告要求:

(1)封面格式采用学校规定封面格式书写;

(2)实验报告按照下面六个内容进行书写: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实习过程概述;主要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存在不足和建议;其他;

(3)实习内容必须包括主要材料、仪器与设备、原理或方案;重点在于检测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

七、实习成绩评定办法

本门实习考核成绩分别从出勤卫生(10%)、实验过程操作(包括实验方案制定、实验动手能力,30%)、实习笔记(20%)及实习报告(40%)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八、实习纪律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1、实习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服从领导,尊重指导教师,认真学习,勤于思考;

2、每个实习小组选出组长一人,负责领发、清点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登记班组人员考勤、填写实习记录表;

3、实验仪器不得遗失、损坏,实习完毕如数归还。如有遗失,照价赔偿并写出检讨,以告诫他人爱护公物;

4、现场清洁卫生:每天下课前应清理现场,检查仪器和材料;

5、不准在工作现场喧哗,有事及时找教师解决。服从教师领导,遵守劳动纪律,如有违纪者,指导教师有权终止其实习行动,直到其认识并改正错误;

微生物检验实习报告 第8篇

21世纪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学生既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学生对标本进行观察后, 安排一定的讨论时间, 由学生提出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其他学生给予解答。课堂讨论气氛活跃, 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生关系和谐, 有助于活跃思维, 对问题有深入地思考。通过课堂讨论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拓宽学生的视野。另外, 课堂讨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总之,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习效率, 保证了教学质量, 为将来更好地开展医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世纪生命科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中相当一部分与实验方法的进步和创新有关。如何为21世纪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生命科学人才, 是我们课程体系建设的主旋律。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基层医院, 这就要求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 增设了石蜡切片的制作、血涂片的制作和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制作。让学生亲自取材、染色、封片、观察, 完成一次完整切片的制作过程。通过简单的操作, 熟悉组织处理的步骤, 学习组织学的基本实验技术, 理解切片观察中的染色差异、组织缺失等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激发学习热情。实践证明通过直接参加实验,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6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4]。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生物安全的认识状况以及防护现状, 并进行分析。

1 实习生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对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

长期以来, 实习生在进入医院检验科实习之前, 由于没有

创新型人才的基地, 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综合分析和创造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课堂, 在院校创新教育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检索文献, 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及实施。这是在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由教师引导与组织,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 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往往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 知识、技能、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总之,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必须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组织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最早接触的医学课程, 在前期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全面掌握、巩固基础、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通过创新组织学实验教学模式, 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邹仲之, 李继承.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姜建兰, 彭聿平.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5) :493~495.

[3]李爱红, 乔从进, 张涛.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10 (1) :47~49.

[4]郑惠珍.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27 (12) :49~50.

系统地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等有关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 所以在思想上存在着检验科接触患者少, 感染机会不多的错误倾向。另外, 在实验课中, 所用标本大部分来自健康人群, 如实习生自己的血液、体液及其他样本, 对临床患者标本极少接触, 因此, 实习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模糊不清, 认识不到位。

1.2 生物安全防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在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时标本内容物溅出, 分离标本时气溶胶飞扬、随意丢弃废弃标本等; (2) 在个人防护方面存在着将私人物品置于实验室工作区内的问题; (3) 在污染物处理及职业暴露意外事故处理方面, 由于实习生个人对生物安全的理解及解决这些问题能力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 检验科实验室实习的特点和优势

2.1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检验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于受到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 实习生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脱节, 仅靠死记硬背, 内容难以理解, 更谈不上知识的融会贯通。而实习医院医疗设备完善先进、病种多、标本种类齐全、数量大, 各类检验医师实际工作经验丰富, 操作规范且富有带教经验[3], 使实习生得到大量实践机会, 动手能力显著提高。所以, 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2.2 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首先, 带教教师让进入微生物实验室的实习生将自己的手、暴露皮肤 (面颊) 以及工作服表面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手上污染的细菌数可达108个, 并在不同部位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不动杆菌;其次, 在实习生进入免疫室之前, 带教教师先进行我国病毒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HIV的发病和流行情况的介绍。然后将我们实验室统计的这些疾病的阳性率及梅毒、HIV这几年的流行上升趋势告知实习生, 用这些实习生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事实给他们上一堂生动的生物安全教育课;最后, 对实习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等有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熟悉各个专业组生物安全标准操作程序 (SOP) 并严格执行。

2.3 针对实习生生物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施教

根据实习生生物安全防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带教。 (1) 在个人防护方面:有的实习生裸手接触标本或在操作时不戴手套、口罩、帽子等, 工作完毕后不洗手或随意洗手;在实验室吸烟、进餐、存放食物或使用化妆品, 冰箱内存放食物等问题进行实地施教。将接触过患者样本的手指用无菌生理盐水棉拭子往返涂抹后进行细菌培养, 手上污染的细菌数可达108个, 再经肥皂和清水按洗手程序洗手, 使手表面菌丛降低到千分之一, 触目惊心的事实使实习生将有关规定和制度如无菌操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洗手制度等自觉落实到日常实习工作中。操作时主动戴手套、口罩、帽子, 操作后按洗手程序认真洗手; (2) 样本采集和处理:临床标本由于可能有感染性因子的存在, 所有的样本可能是有感染性的。所以标本在运送时必须加盖;标本分离时离心机必须置安全罩以防气溶胶污染;检查分泌物样本时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打开样品容器时要防止内容物泼溅;对于废弃标本, 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 应置于专用的密封容器中, 安全运送至消毒室, 经高压消毒后再行处理; (3) 意外事故处理:意外事故主要包括皮肤刺伤或切割伤、皮肤污染、粘膜污染、污染物泼溅等。当发生职业暴露后教会实习生熟练进行紧急处理。例如, 当皮肤被刺伤后, 马上一边挤出伤口中的血液与组织液, 一边用流水冲洗, 之后用消毒剂消毒、包扎; (4) 污物消毒与处理:生物垃圾与生活垃圾要分类处理, 每个组室的室内和实验工作台面每天必须消毒, 溢渗传染物应立即消毒清洗。

3 讨论

(1) 在医疗工作中, 检验工作者长期接触具有生物危险性的物质, 如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 血液是包括乙肝病毒、艾滋病毒在内的很多病原体的传播载体。因此, 为了自己及患者的健康, 减少医源性感染, “安全第一”是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实习生必须坚守的原则。

(2) 长期以来多数医院的学科建设, 在理念上更多重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 相对忽视了生物安全管理。医院可以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高、精、尖仪器, 而对改造生物安全设施, 添置生物安全设备却很少考虑。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 涉及到医院设备、总务部门、护理、后勤环卫人员多方面的支持协作与合作。应纠正人们对检验科接触患者少, 可以放松防护的错误思想。医院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对该创造安全防护条件的应设法创造, 该扩大用房面积的要设法扩大, 该添置有利于安全防护设备的应该添置, 尽最大的努力为检验科营造一个确保生物安全防护的环境[4]。

(3) 加强对检验科实习生生物安全防护教育, 使他们从理论和现实上认识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实习生的麻痹思想, 特别要强调避免当前已经消灭的传染病死灰复燃以及新的传染病不断肆虐。认识和深知气溶胶作为传播媒介危害生物安全的作用。晚近历史上曾有通过带病原体的气溶胶感染, 如布氏杆菌病、Q热、马脑炎、鹦鹉热和SARS以及2009年甲型H1N1型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等的报道[1]。据不完全统计, 近十多年全球新发传染病已确诊的已达40余种, 其中有病毒性疾病、朊粒疾病、细菌性疾病、衣原体疾病、螺旋体疾病和寄生虫疾病等[5]。它们大多通过血液或分泌物传播, 也有的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播, 有的传播途径还不清楚。对这些新发现的传染病的诊断和研究都要依靠检验人员去检验病原, 明确疾病的来龙去脉, 这不仅要求我们学习新知识强化对疾病的认识, 强化病原的研究, 更要学会保护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新一代的传染性疾病[4]。

参考文献

[1]李仲兴, 郑家齐.诊断细菌学[M].香港:黄河文化出版社, 1992.

[2]丛玉隆.防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医学检验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 (7) :396~398.

[3]王超铁, 解文霞.强化技能训练迎接就业挑战[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7) :41~42.

[4]张学新, 张伟民, 王伯昌.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现状及对策[J].江西医学检验, 2005, 23 (3) :265~266.

微生物检验实习报告

微生物检验实习报告(精选8篇)微生物检验实习报告 第1篇通过这次严谨而有序的实验实习,为我们先前在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提供了一个实际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