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老师青睐的6篇满分作文
目录
序号 | 青睐理由 | 篇名 | 序号 | 青睐理由 | 篇名 |
1 | 持一论百 横贯古今 | 为政之要,唯在用人 | 2 | 标题出彩 夺人眼球 | 身之远离,心之相近 |
3 | 铺排陈理 整散铿锵 | 拼搏以发展,合异以相济 | 4 | 辩证思考 小大之辩 | 正式错位,调整方向 |
5 | 思路清晰 结构严谨 | 带你走近武汉 | 6 | 由此及彼 联想丰富 | 人,终究会有计可施 |
正文
1.青睐理由:持一论百 横贯古今
为政之要,唯在用人
湖南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此次发言的题目是“为政之要,唯在用人”。
齐桓公能善听鲍叔之言,有容管仲之量,且拜管仲为相,使得人尽其才,最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所以我对齐桓公的心胸和谋略最为钦佩。
春秋时期,君与臣的关系虽然还不像战国之后那么等级森严,也说不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有为而强势的君主在大臣面前无疑有着绝对的主导主导权。齐桓公即位后,面对有着“一箭之仇”的管仲,将其擒杀几乎易如反掌,但他却不计前嫌,不但不予以追究,反而拜管仲为相。齐梃公不杀仇人,已属大度;重用仇人,更非一般。他这种唯才是举、不计前嫌的气魄,这种惜才、爱才、用才的气度,对于身份尊贵的齐桓公来说,实乃难能可贵。齐桓公的霸业,不是一块基石铺垫成的。但是,能用人、善用人,却是齐桓公成功的基础。齐桓公这种用人之术,是我们今天的管理者学习的典范。
在春秋时期还有另外一位善于听取臣子意见大胆用人的君主,那就是晋平公。他的属下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南阳令,晋平公对此非常惊讶,问他为什么推荐自己的仇人。祁黄羊回答道: “您问的是谁能够胜任这个职位,而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晋平公于是任用了解狐。解狐也不负所托,造福老百姓。晋平公因为善于用人而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统治者普遍重视人人,能够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年代。这一用人传统在后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例如三国时期,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他的竞争对于孙权和刘备实际上 也是这样做的。蜀国的五虎将里,马超和黄忠原来都是刘备的敌人,因为刘备不计前嫌,他们才得以归顺,所以他们才会为了蜀国江山浴血奋战。刘备虽是一位仁君,但倘若他没有“光复汉定”的伟大志向,恐怕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凡是胸怀天下的君主,既要有雄才大略,又需公私分明、大公无私,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当然,我们现在身处的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的君臣关系不复存在。不过占人在用人方面留下的宝贵经验,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今世界格局风云变幻,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教兴国的实质是人才兴国,所以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如果各个行业的领导者能够多向齐桓公学习,以对民族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善用、重用人才,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发展得更好,我们也一定能在2050年将中国建设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选材恰当,说理明白。考生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为政之要,唯在用人”,选取了齐桓公、晋平公听取属下的举荐和刘备用人不计前嫌等事例,为自己的论述提供依据,并且将事例讲得十分明白。
逐层深入.论证有法。考生的发言看似在讲历史,实则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能看出考生在逐渐把自己的议论引入到中心论点上来,这种论证方式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结尾总结,拓展主题。在文章结尾,考生对全文做了总结,希望各个行业的领导者向齐桓公学习,这是站在对国家和民族都有好处的立场上提出的,也能看出考生关注民生的思想。
2.青睐理由:标题出彩 夺人眼球
身之远离,心之相近
山东一考生
2020年,这是个开局不太好的年份。为什么?因为疫情。今年的疫情使得我过许多企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还使人与人之间隔开了“
最受老师青睐的6篇满分作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