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基站用电协议
移动基站用电协议(精选7篇)
移动基站用电协议 第1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电话:(+86769)22388044
传真:(+86769)22332077
东莞移动基站用电申请证明
为了满足东莞移动网络信号的覆盖需求,尽快建设开通基站给东莞市广大用户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我司急需在 建设 移动通信基站。因基站设备需要 V、kw的机房用电,望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给予的大力支持,根据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文件(东电市[2008]23号文),恳请 批准办理基站用电申请手续。
特此证明!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工程建设中心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移动基站用电协议 第2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人们运用到协议书的场合不断增多,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确立某种法律关系。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协议书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基站用电协议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站用电协议书1(站名站号)编号:
甲方:
乙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为进一步改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扩大移动信号覆盖范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下称乙方)在(基站详细位臵,如:郑州市xx区xxxxxx)建立移动的通信基站。为了解决基站机房用电问题,经与(下称甲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使用甲方现有三相动力电源用于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功率15KW)供电。
二、甲方向乙方提供电源接入位臵,电源线路敷设由乙方按甲方指定的走线路径区域自行设计施工。乙方新架设的线路和安装机器设备敷设的管线应当进行必要的固定。
三、协议期间,除供电部门中断供电、不可抗力引起的停电事故和乙方逾期不交纳电费外,甲方应保证乙方正常用电,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乙方用电。
四、乙方用电单独挂表计算,电费每个月为计费周期,由双方共同派员查抄电表,甲方应为乙方开具电费分割单及提供电费原始发票复印件向乙方收取电费。电费价格按元/度执行(在不超出供电部门价格的基础上,电费价格随供电部门调整而调整)。
开户行:
账户名称:
账号:
联行号:
六、本协议有效期为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到期后本协议自动终止(期间如甲方搬迁,协议自动终止),如需续约,甲乙双方可重新续签协议。
七、协议期间,乙方除保证按协议商定的电费价格和期限按时交纳电费外,不再承担其他费用。逾期不支付电费的,甲方有权加收所欠费用总额每日千分之三的滞纳金;逾期超过30日的,甲方有权单方提前终止协议。甲乙双方可重新续签协议。
八、甲、乙双方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如需提前终止本协议,应提前30天书面通知对方。若发生法定不可抗力因素致使本协议无法履行的,本协议自行终止,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甲方:
(1)地址:【详细通信地址,如郑州市xx区xxxxxx】
(2)联系电话:
(3)传真:
(4)电子邮箱:
乙方:
(1)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内环与通泰路交叉口东南角郑州移动公司】
(2)联系电话:【移动责任人电话】
(3)传真:
九、协议终止后,如甲乙双方不再续约,则乙方需在合同终止后的十日内将设备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甲方有权予以拆除。
十、协议履行中发生争议,双方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诉请合同签约地人民法院解决。合同签约地:郑州市北环路11号。
十一、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可重新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二、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二份,乙方二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盖章)
签字:签字: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基站用电协议书2甲方:同心港湾宾馆
乙方:中国联通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从20xx年8月18日开始,乙方在甲方南栋平顶建设通信铁塔基站机房设备,为保证乙方通信工程和基站设备运行的需要,乙方与甲方达成以下用电协议:
一、用电合作期限为叁年,与场地租赁期限同步,具体合作期从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止。
二、甲方同意按乙方要求提供不少于____KW用电需要。
三、甲方承诺在甲方有电源使用时,无论是用电力部门的电还是甲方自发电均不得无故中断给乙方用电,以保证乙方通信基站的正常工作。
四、如果因故(如检修)必须中断供电,甲方应事先提前24小时通知乙方,以便乙方采取相应措施。
五、甲方同意按乙方要求,从甲方的总配电盒重新铺设乙方专用的三相四线电缆线到乙方使用安装设备的场地。所有该部分的工程及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六、乙方设备的用电性质属普通工业用电,乙方单独安装电表按实计量,费用由乙方负责。采用年预付的方式支付给甲方,每预付款为___元;每12个月各双方工作人员共同核实,根据电表产生的实际用量按多退少补的原则结算电费,电价按___元/度支付。甲方先提供有效收费凭证,乙方收到有效收费凭证在20个工作日内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电费;
七、若电费迟交或未到帐可向合同联系人咨询核查。乙方到期不缴纳电费,甲方有权断电,由此造成的后果由乙方负责;若乙方按合同规定缴纳电费,乙方无故断电,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由甲方负责;若乙方按合同规定缴纳电费,甲方无故断电,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由甲方负责,双方均应严格履行各自义务和责任,如一方违约,则应赔偿另一方实际经济损失。
八、本协议一式两份,即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授权代表:授权代表: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账号:账号:
签订时间:签订时间:
基站用电协议书3(站名站号)编号:
甲方:
乙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为进一步改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扩大移动信号覆盖范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下称乙方)在(基站详细位,如:郑州市xx区xxxxxx)建立移动的通信基站。为了解决基站机房用电问题,经与(下称甲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使用甲方现有三相动力电源用于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功率15KW)供电。
二、甲方向乙方提供电源接入位,电源线路敷设由乙方按甲方指定的走线路径区域自行设计施工。乙方新架设的线路和安装机器设备敷设的管线应当进行必要的固定。
三、协议期间,除供电部门中断供电、不可抗力引起的停电事故和乙方逾期不交纳电费外,甲方应保证乙方正常用电,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乙方用电。
四、乙方用电单独挂表计算,电费每xx个月为计费周期,由双方共同派员查抄电表,甲方应为乙方开具电费分割单及提供电费原始发票复印件向乙方收取电费。电费价格按xx元/度执行(在不超出供电部门价格的.基础上,电费价格随供电部门调整而调整)。
开户行:xx
账户名称:xx
账号:xx
联行号:xx
六、本协议有效期为年,自 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止。到期后本协议自动终止(期间如甲方搬迁,协议自动终止),如需续约,甲乙双方可重新续签协议。
七、协议期间,乙方除保证按协议商定的电费价格和期限按时交纳电费外,不再承担其他费用。逾期不支付电费的,甲方有权加收所欠费用总额每日千分之三的滞纳金;逾期超过30日的,甲方有权单方提前终止协议。甲乙双方可重新续签协议。
八、甲、乙双方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如需提前终止本协议,应提前30天书面通知对方。若发生法定不可抗力因素致使本协议无法履行的,本协议自行终止,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甲方:
(1)地址:详细通信地址,如郑州市xx区xxxxxx
(2)联系电话:xxxxxxxxxx(3)传真:xxxxxxxxxxx
(4)电子邮箱:xxxxxxxxxxxx
乙方:
(1)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内环与通泰路交叉口东南角郑州移动公司
(2)联系电话:移动责任人电话
(3)传真:xxxxxxxxxxxxx
九、协议终止后,如甲乙双方不再续约,则乙方需在合同终止后的十日内将设备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甲方有权予以拆除。
十、协议履行中发生争议,双方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诉请合同签约地人民法院解决。合同签约地:郑州市北环路11号。
十一、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可重新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二、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二份,乙方二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xxx(盖章)乙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盖章)
签字: 签字:
日期:年月日 日期:年月日
基站用电协议书4甲方:荆州宁泰投资有限公司
住所地:沙市区红门路23号
乙方: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分公司
住所地:沙市区江津西路283号
根据乙方建设需要,甲方为了支持电信事业的发展,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二、基站用电期限:自20xx年元月1号起至设备拆除为止。
三、用电方每年需交付伍仟圆整(5000元整)人民币为设备用电电费,供电方需要向用电方提供相应票据。
1、属用电方产权的用电设施,应由用电方负责维护,并由用电方承担因用电引起的所有安全责任;
2、供电方必须充分保证用电,用电方应装有可靠的保护装置,遇有故障时能迅速切断电源,因用电方故障或超协议容量用电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用电方负责;
3、用电方不得向外转供电,否则供电方有权终止对用电方供电,并且因此带来的后果由用电方负责。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于20xx年1月1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联系人:联系人:
电话:电话:
年月日年月日
基站用电协议书5甲方:荆州宁泰投资有限公司
住所地:沙市区红门路23号
乙方: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分公司
住所地:沙市区江津西路283号
根据乙方建设需要,甲方为了支持电信事业的发展,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二、基站用电期限:自20xx年元月1号起至设备拆除为止。
三、用电方每年需交付伍仟圆整(5000元整)人民币为设备用电电费,供电方需要向用电方提供相应票据。
1、属用电方产权的用电设施,应由用电方负责维护,并由用电方承担因用电引起的所有安全责任;
2、供电方必须充分保证用电,用电方应装有可靠的保护装置,遇有故障时能迅速切断电源,因用电方故障或超协议容量用电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用电方负责;
3、用电方不得向外转供电,否则供电方有权终止对用电方供电,并且因此带来的后果由用电方负责。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于20xx年1月1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基站用电管理浅议 第3篇
近年来衡水电信移动业务发展迅速, 与之相对应的基站承担了重要的通信任务, 基站运行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电信手机用户的使用, 而基站能否正常供电, 是造成基站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 因此用电管理在运维工作中变得非常重要。当前基站耗电主要有基站设备和基站配套设备, 其中配套设备包括传输设备、空调及电源。
衡水基站用电方式有后付费和预付费两种。后付费方式表现在每月月底根据用电数量多少核算当月费用;预付费方式是预先支付当月的用电费用。
2 目前基站用电存在的问题
目前衡水电信基站用电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基站用电核算题意不能统一。公司为了核算当月用电成本, 必须安排专人抄表, 而人工抄表并不能保证时间上统一, 公司就不能准确分析判断单一基站和总体基站的用电成本。存在窃电情况。衡水电信基站都是无人值守基站, 这就为窃电分子有机会可乘, 加之窃电点接线很不规范, 容易引起火灾和漏电, 对电路沿线经过的人畜安全有极大触电危险, 同时很多人对窃电行为的严重性意识不足, 他们认为窃电没什么大不了, 算不上违法犯罪, 另外窃电者的窃电手段普遍都比较高明, 不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很难发现窃电者。有的站点用电线路老化, 存在漏电现象。有的漏电情况主要是电力施工时不规范造成电路受损, 不用专业设备很难发现。带机房的基站内空调不能及时根据当前温度是否运转。由于基站机房大都是无人值守, 为了保证机房内温度不超标, 空调都是24小时运行。以上四个方面的情况不但造成基站用电的危险性, 而且也造成用电的大量浪费, 无法准确核算基站用电成本。
3 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基站用电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进远程智能供电监控系统, 对于各个基站用电情况进行全面智能实时监控来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 抄表时间不能统一方面:目前衡水电信基站机房采用传统管理方式人工抄表的方式, 由于人工抄表时间不固定, 无法开展日、月耗电量统计, 因此很难建立起系统的用电统计资料。抄表人员无法系统性地安排IC卡充值, 只能根据工作情况采用估量的方法, 缺乏统筹依据。通过基站智能监控系统上报日期设定为每月的同一天的同一时间, 每到这个时间点, 智能监控系统统一采集电表表底数, 以短信方式上报到公司电费管理人员处, 进行集中处理。这样既能保证各个基站用电数据采集的及时统一性, 又能横向和纵向分析对比电费使用量。
(2) 及时发现和打击窃电行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检测供电公司线路向基站分路点处电流与基站内电流的变化情况, 当两点处电流变化超过一定值时, 就向公司网管中心值班人员上报基站电流异常信息, 值班人员及时通知维护人员到现场处理;如果两点处电流变化较大时, 自动切断电源, 改用基站内自备电池供电, 一般能维持4小时, 完全能够保证维护人员到达现场查看情况。
(3) 基站节能降耗方面:在大力倡导节能降耗的今天, 机房空调耗电是电费很大一项开支;基站内设备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运行, 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看, 基站内空调经常有人为将空调温控设置很低的情况, 这样并不对基站内设备运行有什么好处, 而又不能及时发现, 这就造成基站用电的大量浪费, 基站启用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后, 我们就及时监测机房温度, 合理安排空调启停和温度设置。
(4) 防漏电问题:电路漏电发过很多事故, 因此电路漏电的危害远远大于其它用电情况, 为了及时发现电路漏电和保护周边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通过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时时监测电路漏电情况, 当检测到电路异常变化情况时, 系统通过简单判断后认为是漏电造成的, 就能及时切断电源, 保护基站内设备不会因为漏电而损坏, 同时保护电路周边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5) 基站用电管理人员工作效率问题:由于基站机房分布特别分散, 建设类型多种多样, 而且很多都在楼宇顶层上, 这样就造成工作人员抄表的效率低下。即使每月每个基站只检查一次, 对于突发的供电不正常等情况有时候还是不能应对。工作人员还负责检查IC卡表是否余额不足、IC卡充值、基站月用电量及电费统计等等。这些工作繁杂, 工作效率不能很好体现。通过远程智能监控系统上报数据, 基站用电管理人员可以与供电公司对后付费电表进行表底核对, 避免由于供电公司抄表错误造成的额外费用支出;同时又能及时对预付费电表余额不足进行充值, 确保基站不会因为没有费用造成基站通信中断。
4 结语
移动通信基站节能探讨 第4篇
关键词:基站节能减排能耗节能技术
0 引言
机柜功耗和载频功耗是基站主设备功耗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机柜功耗由风扇、控制板以及合路器等构成,并且占主设备的能够比重较小;载频功耗是主设备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基带功耗、射频信号功耗、静态功放功耗和动态功放功耗组成。因此,分析基站的主设备节能主要从载频功耗入手。基站功能单元组成如下图所示:
■
本文将从基站主设备、基站电源、新能源等三个方面着手,探讨节能成本低,简单易实现的节能途径。
1 载频智能断电技术
任何移动无线网络每天的话务量都有忙时和闲时的概念,而且忙时基本分为两个时间段:上午十点和下午七点的话务量达到最大,但是零点到八点的话务量则很低。移动无线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站在最起初的阶段都是满足忙时的话务量的载频配置,但是闲时就会造成配置的浪费。基于话务量的这一特征,目前使用的载频智能关断技术可以通过此载频处于休眠状态而不承载话务量,以实现节能目的。虽然采用此技术可以给基站的主设备节能10%作用,但是此技术并不是实时检测的,它的一个判断周期为5-15分钟。因此,当话务量突然增大时就会造成接入失败或掉话的现象。由于此技术尚不成熟,可以在试点下逐步推广,但是不建议使用在VIP基站中。
2 时隙智能关
BTS根据当前的时隙是否有话务量而控制放大器PA的偏置电压,这就是智能时隙关断的功能,其节能降耗的原理与载波智能关断类似。当BTS时隙处于空闲状态时,功放仍然有静态电流存在,需要消耗一定的功率。在无射频信号的时隙关闭PA的偏置电压以使该时隙的功放无静态电流,在有信号的时隙则将其打开以正常工作,这就是PA偏置关断的功能。PA可以只在有话务的时隙发射功率,没有话务的时隙没有功率损耗。但是,关闭PA偏置电压时基带部分仍旧是正常工作的。相对于载频智能关断控制更加精准,控制效率更高。实际上早在2004年,各大设备厂商就推出了这类节能软件,但是到了2008年左右才大面积使用。截止2009年9月中国移动智能载频关断数量应用已达102万块。采用时隙智能关断,基站主设备能够节能15%左右。但是在实现的方式上,不同厂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给大范围推广和维护带来一定的难度。
3 AMR(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的节能效应
AMR技术介绍:MR采用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方式,有8种速率集,但是GSM系统只可以在其中4种速率间进行切换,这是由于GSM系统只采用2bit传输编码模式的信息。AMR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预测网络的无线信道特征,结合语音编码的方式从而达到网络容量和通话质量的优化组合。系统根据信道的特征可以随时切换不同速率的编码模式,当传播的环境较差时就会选择最大抗噪编码模式,而传播环境较好的时候就会选择最优的编码模式。AMR编码模式和传输速率如下表。
■
在选择编码方式的时候,移动台应当根据估计的下行信道为基站提供相应的编码建议作为参考;而基站则根据信道的预测结果制定编码模式,同时通知移动台采用同样的编码模式进行解码,并指定上行信道的编码模式。根据上下行信道的测量结果对编码模式进行智能切换是自适应编码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模式、信道速率以及输出功率的自适应三方面内容。手机终端使用AMR技术后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选择不同的语音编码速率。在信号载干比(C/I)较好的地方可以使用速率较低的编码从而减少冗余字节的传送,由此最多可以带来4dB的增益,而基站相当于节约了40%作用的发生功率、目前此技术日渐成熟,已经在各大运营商得到广泛应用。
4 分布式基站
目前比较成熟的分布式基站技术,是把基站分为基带单元(BBU)和射频拉远模块(RRU)两部分如下图。为了大幅降低基站消耗的功率,在基带单元和射频单元之间采用光纤代替传统的馈线而拉远部分射频以减少馈线导致的3db损耗。拉远单元采用的是自然散热技术,因此除了节省温控能耗外,还具有占地小以及安装快捷的优点。分布式基站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以及工程建设方便等优势,代表了基站的基本走向。由于分布式基站缩短了3/4的建设周期,共用配套资源的同时降低了传统能耗的40%作用,并且投资仅为传统投资的1/6,因此,分布式基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3G网络,目前,3种3G制式TD-SCDMA、WCDMA、CDMA2000都有分布式基站产品。
5 新能源基站
目前在我们很多地区由于市电供应不充足、风力或阳光充沛出现太阳能基站、风能基站和风光混合基站。太阳能、风能等作为绿色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基站配电采用风、光、市电和充电电池组相结合,可大大降低电能消耗,具有能源取之不尽、清洁无公害、供电可靠性高、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广阔的西藏、新疆、甘肃等地市电经常因自然因素而中断,基站配电往往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充电电池组相结合,有条件的市区站点同时引入市电,利用太阳能或风能给电池组充电,在市电中断时由电池组供电,两种配电系统之间配置切电保护设备。这种节能方式容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因此在广大的内地无法广泛推广,因此新能源基站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方案。
6 基站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测控制节能
机房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空调控制系统共同组成了基站机房环境的智能检测控制系统,运营商在进行智能通风改造和引入通风系统时主要通过智能开启或关闭通风系统或空调实现的。但是一般采用直通风和自然散热等方式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自然通新风系统和热交换新风系统构成了基站的新风系统。当室外的空气温度比室内温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给通风实现室内散热而达到了机房内部降温的目的,由于基站空调的运转时间大大减少,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7 结语
目前,对于基站主设备的节能,直接牵涉到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尽管关于通信基站节能减排运营商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方案,但是通信基站节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规划建设、日常维护、技术改造等各环节,这里既牵涉到很多专业,也牵涉到很多厂家或部分,而且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基站节能需要多项技术相结合,多方面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更好的节能系统,而且只能更好,没有最好。
参考文献:
[1]刘涛.移动通信基站的综合节能[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2]赖春旺.基站节能方法和途径初探[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3]魏鹏飞.关于基站空调运行节能的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4]孙研.通信机房节能综合解决方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5]王少华,王佳庆.超导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04).
基站用电协议标准版 第5篇
甲方:[ ] 地址:[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乙方:[ ] 地址:[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 ](以下简称甲方)经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百色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友好协商,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就保障安装在[右江区福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乙方通信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而由甲方向乙方提供输入电压为[ ]V、频率为[ ]HZ、额定电流为[ ]A动力电源的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责任
1.1应全天24小时或双方协议规定的时间内为乙方提供设备所需电源; 1.2供电负荷应大于设备用电负荷的10%以上; 1.3提供输电线路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1.4负责协调与当地供电公司的业务联系;
1.5负责维护分界点:以前的甲方输、变电线路及设备的维修及维护工作,保证乙方用电设备的需求;如需停电检修需在停电36小时前通知乙方;
1.6甲方联系人:[ ]联系电话: [ ] 乙方联系人:[ ]联系电话:[ ]。第二条:乙方责任
2.1乙方使用的用电设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2.2乙方的用电负荷量应明确告之甲方; 2.3支付乙方设备用电电费;
2.4遵守国家在用电方面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电费结算方法及标准
3.1甲方用[A]方法计量乙方的用电量; A:按电表计量方式计算乙方用电量
B:双方约定按[ ]度/月计算乙方使用电量 C:双方按约定计算乙方使用电量 3.2乙方按以下[A]约定向甲方支付电费;
A:乙方按[ ]元/度向甲方支付电费 B:乙方按[ ]元/(月、季、年)向甲方支付电费
3.3截止至[ ]年[ ]月[ ]日,表底数为[ ]度,乙方设备用电费用已向甲方结清;
3.4在协议履行期内,如遇有国家政策性调整电价,双方另行协商拟定补充协议,按补充协议执行;
3.5乙方按[ ](月度、季度、、半),以[转账](转账、支票、网银)方式向甲方支付电费;
甲方银行及税务信息如下: 户名:[ ] 开户行:[ ] 账号:[ ] 3.6发票采用以下第[D]种方式:
A:甲方就本合同约定的属于增值税范围的非免税业务事项向乙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同税率业务分别开票(如果对业务不能清晰划分,按照其中最高税率业务开具增值税应税业务全额发票)。具体付款金额以实际结算单为准,结算单应做价税分离,分别列示不含税金额、税率、税额、价税合计。甲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实向乙方开具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如甲方未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则结算总价调整为按合同税率计算的不含税价款,乙方按照此价款与甲方结算;如甲方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低于合同约定,则结算总价调整为按合同税率计算的不含税价款与已开具发票的可抵扣税款的合计数,乙方按照此价款与甲方结算。
甲方应在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合同规定将发票提交至乙方,乙方凭发票办理结算手续。如果由于甲方未在规定时限内送达发票、导致发票无法在有效期内进行认证的,甲方应负责更换该增值税发票,并承担由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B:甲方就本合同约定的属于增值税范围的免税业务事项向乙方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并提供税务机关出具的免税证明文件。具体付款金额以实际结算单为准。
C:甲方应就本合同约定的属于非增值税范围/转供电的业务事项向乙方开具地税发票,具体付款金额以实际结算单为准。
D:乙方收到甲方提供的供电公司用电发票复印件后向甲方付款(发票的金额必须大于或等于乙方所需要支付的金额)。
E: 乙方收到甲方提供的收据后向甲方付款(发票的金额必须等于乙方所需要支付的金额)。
3.7乙方收到甲方提供的符合国家税务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符合要求的有效凭据后向甲方付款。
第四条:协议期限
4.1本协议有效期自[ ]年[ ]月[ ]日起直到乙方不再使用为止,除本协议另有约定外,任何一方不得提前终止协议。
4.2合同期满前双方就合同续签事宜另行协商。
第五条:免责条款
5.1因不可抗力导致协议不能正常履行时,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5.2违约方将在不可抗力发生后15日内,将情况以书面方式告之对方并备案。并提供相关部门的证明;
5.3不可抗力消除后,双方继续履行协议。
第六条:附件
和本协议共同生效的附件有: [保廉合同] [保廉合同执行情况调查表]
第七条:违约责任
7.1甲方未按双方约定责任执行视为违约,将向乙方支付违约周期结算款10%金额的违约金,并赔偿乙方因此支出的律师费、诉讼费、仲裁费、保全保险费等费用。
7.2乙方未按双方约定责任执行视为违约,将向甲方支付违约周期结算款10%金额的违约金。
第八条:附则
8.1甲方不得向第三方转让全部或部分乙方应付账款,否则,该转让行为无效。
8.2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议定,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以补充协议为准;
8.3本协议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合同专用章或公章(与营业执照相符)之日起正式生效;
8.4所有与协议执行有关的争议将通过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双方协商不一致,则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本协议(含附件)一式[ ]份,甲方[ ]份,乙方贰份,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 [ ] 乙方:[ ](公章)企业负责人或授权代表人:(签字)
签约时间:[ ]年[ ]月[ ](公章)
企业负责人或授权代表人:[ ](签字)日 签约时间:[ ]年[ ]月[ ]日
移动基站:软基站介绍 第6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环保越来月关注,这客观上使得无线蜂窝网络的运营商寻找合适的蜂窝站址变得越来越困难,
移动基站:软基站介绍
。对移动运营商尤其是新的移动运营商来说,在一个网络的铺设前期,希望采用广覆盖、低容量密度的设备进行建网,以达到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的覆盖目的,使广大用户享受到精品网络的良好服务。但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和业务需求的不断丰富,网络也需要不断扩容和调整。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网络扩容和调整过程当中,原先连续覆盖的网络,往往会出现一个个盲点甚至一片片盲区,或者正好相反,在某些区域形成话务量的热岛,造成话务量的溢出。同时,一些特殊的复杂地形的覆盖,如地铁、地下室、室内、城郊、公路等,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传统上,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运营商和网络设计部门往往采用普通基站加直放站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解决方式缺点是会带来干扰增加,掉话率高,维护困难等问题。如何使用一种技术手段使网络呈现“软”特性,使网络在规划和优化当中具有自适应能力,使扩容、网络规划和优化、业务提供等变得更加容易是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最近人们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解决方案的新型基站DD软基站(Soft Base Station)。
所谓软基站,是指在一片覆盖区域内,一个射频单元(称为子站)通过光纤或其他数字化传输介质与处在远端的大容量基带处理资源池(称为主单元)相连,并在射频单元间共享基带处理资源、主控时钟单元以及操作维护平台,从而实现对周围相邻地区覆盖的基站系统。(学电脑)
2 软基站的特点
2.1 分布式覆盖(distributed converge)
由于软基站的主单元通过数字光纤等数字化传输设备与子站相连,子站与主单元之间可以相距较大距离,在建网初期通过在主单元周围拉出的子站,可以形成大片区域的连续覆盖,尤可解决市区与城郊的连续覆盖问题,与相同容量的传统基站相比其覆盖面积可以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由于软基站的子站只包含射频部分,因而体积可以小型化,这使得软基站可以灵活适应象地铁、地下室以及高层建筑室内等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覆盖。通过光纤形成基站的串联还可应用于高速公路、铁路等的覆盖。子站室外设计的特性可适应恶劣室外环境,可在-40~60℃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2.2 更软切换(softer handover)
软基站的子站与主单元共享基带资源池,可以将子站视为主单元的一个扇区,同一基站不同扇区间的宏分集合并可以在基站内进行,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为更软切换,因此子站之间以及子站与其主单元之间切换为更软切换的关系。更软切换宏分集采用最大比率合并,从而提高了系统容量,降低了RNC的负荷。
2.3 软规划(soft network deployment)
子站既可视为主单元的远端扇区,也可视为与主单元不同的逻辑基站,与其相邻基站统一进行PN码规划和载频规划,网络规划简单容易。
2.4 软站点 (soft site)
子站所覆盖的地区如果因为话务量增加,数据业务的增长或网络调整优化等原因需要建设大容量基站,只需在子站上增加基带处理板即可成为与主单元独立的小基站,灵活适应网络建设需要。
2.5 软业务能力 (soft service provision)
子站只是主单元的射频远端,系统的升级只需对主单元进行即可,可以适应网络的升级和业务的升级,是网络升级和业务升级变得非常简单。
2.6 软兼容 (soft compatibility)
软基站具有良好的多标准、多频段兼容能力,主单元通过调用不同的软件即可支持不同标准、不同频率和不同版本的用户;而射频远端通过配置不同的射频器件即可支持不同的标准和频率,能够充分满足网络升级的需要,保护用户投资。
2.7 软基带资源(soft capacity)
软基站的主单元侧的基带处理采用资源池设计,软基站系统的不同标准的子站之间以及同一标准不同频率的子站之间动态共享基带资源池。这样由于信道资源的统计复用使资源的利用率大为提高,这就意味着用比常规基站少的多的资源就能达到常规站的容量效果。对每个子站来说,主单元会根据其需求动态的给其分配硬件资源。因此每个子站的硬件资源都是随着时间动态的发生变化。因此对子站来说,基带资源呈现软特性。
3 软基站与常规基站+直放站方案相比的技术优势
与常规基站+直放站方案相比,软基站吸收了常规基站+直放站方案的优点,同时摒弃了其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容量,扩大覆盖,降低干扰
直放站只是主基站覆盖的延伸,本身不提供额外的容量; 直放站采用同频
转发,互调、空间干扰严重,降低了施主基站的容量,同时带来掉话率高、话音
质量差、切换成功率低等弊端。
子站本身就是一个基站,与主单元连续覆盖时的更软切换关系,由于增益的提高,减少了干扰,增加了容量,扩大了覆盖面积。
(2)易于管理和维护
直放站需建立一套独立的维护系统,电源、环境以及设备告警信息无统一标准,无法与网上其他基站统一网管,直放站必须经常上站维护,导致后期维护工作量大。软基站的子站为逻辑基站,可与主单元统一维护,维护及环境监控信息通过主单元Iub接口上报网管中心。可免维护,掉电后自动重启。
(3)选址容易
为了避免干扰主基站,对直放站站址选择要求很高,选站困难,往往成为整个工程建设的瓶颈。
软基站的子站与常规基站的站址要求相同,同时由于其体积小,室外环境设计的特性,使选址相对容易。
(4)支持精确定位
由于直放站扩大的是主基站的覆盖范围,位置查询所获得的信息为主基站的经纬度,无法精确定位。软基站的子站的逻辑基站特性,位置查询所获得的信息为软基站子站的经纬度,因而支持精确定位。
(5)节省投资
直放站的投资并没有增加容量,平均每用户而言,增加了投资成本。软基站更软切换的特性增加了系统容量,平均每用户而言,减少了投资。同时由于子站之间以及子站与主单元之间共享基带处理资源池以及主控时钟单元,从而可以以更少的基带处理资源实现对相邻地区的覆盖,因而比直接新建基站投资更省。
(6)更高的资源利用率
由于在主单元基带处理资源在子站间动态共享,因而极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变相降低了每个用户的设备成本。
4 UT的软基站方案
图5-1 UT斯达康软基站方案
UT斯达康是最早倡导并开发软基站的厂家之一。早在就开始软基站的研究,并在开始了软基站的产品设计。如上图所示:UT斯达康的软基站方案由三部分组成:负责设备控制,基带信号处理和时钟同步的主单元MU,负责射频信号处理的远端射频单元RRU和负责在RRU与MU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宽带传输网络。
UT斯达康的软基站方案的的主单元在设计时不但考虑支持对单一标准的基带信号的处理,而且考虑到未来一家运营商可能会采用多种技术标准(如采用WCDMA,TD-SCDMA建网和Wimax等)和多频段(如在1.9GHz、1.7GHz等)建网的需要,尽量采用软件化的处理平台,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即可支持不同标准和不同频段的基带信号处理,并且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和不同频段用户对业务的需要动态分配硬件处理资源。UT斯达康将要推出的两款软基站NB8D24和NB8D48分别可带48个射频远端和96个射频远端。不但可支持WCDMA的不同版本,不同频段的射频远端,而且通过软件升级支持向TD-SCDMA,Wimax的射频单元。
UT斯达康的宽带传输网络设备在主单元MU与RRU之间不但支持类SDH光口传输,在没有光纤的地方还支持FSO传输。不管对于Iub口组网或基带射频端口组网,UT的基站都支持星型、链型和环型组网。主单元和RRU远端的最大传输距离可达100Km。(学电脑)
UT斯达康公司具有多种远端射频单元RRU产品。支持从一载一扇到三载一扇,功放20W/载扇和40W/载扇可选的室外型RRU-NB8R03,能够充分满足覆盖核心城区、城区、郊区和农村的需要,而室内型的NB8R01不但支持功率从100mW到1W可选,而且可接分布式天线系统,进行室内覆盖。
5、UT软基站的优势:
第一,网络方案由于射频RRU可以直接架在天线端,因此省去了机房,预计在全国范围内运营商在机房方面节省的成本可以占40%到50%以上。
第二,UT斯达康RRU靠近天线安装,节省购置塔放TMA的费用和60%的溃线费用。
第三,在接收方向可以避免溃线损耗3-4dB,可以使覆盖的范围增加48%,站点减少30%。
第四,在发射方向由于获得了这3-4dB的增益,可以采用更低功率的功放,消耗更少的电能,可以降低运营商的建设成本和网络的运营成本。
第五,由于不同地区忙时出现的时间不同,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标准对基带资源的统计复用,可以节省30-40%的基带处理资源,节省网络的建设成本。
第六,采用软基站方案,把RRU独立出来一个产品,就可以把RRU变为支持不同标准和不同频率的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产品。只对射频进行改造,就能生产出适合于不同标准,不同频段的射频单元,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更为灵活的、高质量的覆盖,完成精品网络的的建设。
第七,系统将成为一个透明的传输,设备具备了完全的监控,因此可以在主单元和远端射频之间实现非常好的监控,可以节省40%人力成本。
第八,建网速度快。由于采用软基站方案基站射频部分都已在工厂调好,在室外现场固定即可,所以安装非常方便。
第九,由于采用了基带池的方法,把部分的软切换变成“更软切换”,这样基站的覆盖,通话的质量、网络的指标比传统的方式会更好。
第十,由于采用软基站方案,所以整个设备的升级,只进行软件升级即可,升级非常简单方便,可以提高运营商的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总结整个运营成本,对两种城市进行比较,对小城市综合建网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对大城市会达到30%以上。在特大型城市,为了安全等等各方面,可以建多个软基站建网成本可以节省40%以上。
6、结束语
移动基站防雷方案 第7篇
工程名称:移动基站综合防雷工程
建设单位:湖南移动常分公司
设计单位:湖南普天科比特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设计负责人:
编 号 :
日 期:
一、概述
移动通信基站的主要设备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系统:传输系统,包括SDH设备,光缆,电缆等等;动力系统,蓄电池,市电等等;动环监控系统;天馈系统; 基站收发信台BTS(包括收发信机无线接口TRI、收发信机子系统TRS等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如空调,防盗门等等。基地站的配电电压为26.4v。通常是由主干电力线路经AC/DC变换器得到的。当主干线路发生故障时,备用电池将能在一定时间内向基地站供电。
移动通讯基站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多雷雨地带,气候条件恶劣,夏季通讯机房设备及发射铁塔遭遇雷击的概率较高。基站建设的基础部分多为岩石结构,基本无土层,接地电阻很难保证在1 Ω以下,在此条件下给雷电的泄放带来很大困难。电源采用架空线上山,基站交流供电线路较长,同线路上用电负载比较复杂,大型用电设备启动或停止瞬间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压干扰,严重影响通讯组合电源的使用安全。基站的接地系统在设计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极易遭受直击雷、感应雷及电源操作等多种过电压的侵袭。再者基站重要设备都是微电子设备,由于微电子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这就使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随时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二、雷电引入途径分析
移动基站防雷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在机房中的通信设备,保障这些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雷电损坏设备通常是它在通过带电或非带电的导体对地泄放的过程中,由于电荷运动产生的一些物理效应,比如热效应、磁效应等,改变了在雷电
泄放通道中所涉及设备的基本性能,从而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被损坏。因此我们需要对雷电的入侵途径进行仔细分析,发掘出雷电可能的入侵途径,并在雷电流到达设备前改变其对地泄放途径,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雷电传导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直接雷击:即雷云通过地面上某一点直接对地释放。由于我们国家对建筑物的防雷有严格的标准,通常雷电都是通过建筑物的外部防雷系统对地泄放,在旷野中通常通过一些架空电源线或其它一些对地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突出媒介进行对地泄放。雷电流直接入侵基站内部设备主要是通过一些与外界相连的媒介传导入侵,如进出局站的电源线、通信线及铁塔地网等。
二、感应雷击:带电的雷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些范围内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较大,以致出现局部高压,从而形成雷电流;或者在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而磁场感应方式入侵最终也是体现在一些带电的金属导体上。
根据物理学尖端放电的原理人类发明了避雷针,它可以将一定场强范围内的闪电引到自己身上,再通过引下线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从而使在这个范围内的建筑不成为雷电对地泄放的途径,也就避免了被雷击。而在移动基站中,高高的铁塔通过钢筋混凝土与大地紧密相连,由此可以说铁塔就是一个巨大的“引雷针”,它可以将方圆几公里内的雷电引到自己身上。从而大大增加了移动基站直接被雷击的概率,更增加了在铁塔旁一些缆线、金属构架产生感应雷电流的概率。因此我们必须对移动基站的铁塔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仔细分析,以确定雷电侵入移动基
站内部的主要途径。
三、铁塔引雷分析
通常从移动基站的外部环境构造来看,从雷电引入的角度可以粗略分为带铁塔和不带铁塔两种,这两种情况虽然里面内部构造相同,但遭受雷击的概率却大相径庭。
不带铁塔的基站:这类基站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市郊,多为租用普通大楼或民宅,基站天线采用抱杆,这类基站遭受雷击的概率通常较小。这些基站机房的特点是整个建筑本身在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接地电阻方面都能较好的满足信息产业部的要求,但存在问题是大楼的功能并不是为基站设计,所以比较难找到一个较好的接地参考点来确保机房内电子设备有良好的接地。要保证机房内部有良好的等电位连接系统,通常这类基站的接地系统和大楼的接地网采用的联合接地系统。这类基站雷电入侵的主要途径是雷电浪涌通过一些电源系统、信号系统、接地系统等所有进出机房的线缆和管道引入,采取浪涌保护措施。
带铁塔的基站:这类基站主要分布在农村、郊区,多为独立机房旁边建铁塔的方式,这类基站多建在地势开阔的平原地带、山坡上。通常铁塔在当地为最高建筑,有非常好的接地,按信息产业部的要求基站接地要求小于5欧姆,一旦在该区域内有雷云,地面上的电荷将通过铁塔与雷云中的电荷发生中和,铁塔将成为云中雷电对地泄放的一个主要通道。与铁塔相连的一些线路、桥架、设备就成为雷电入侵的对象,比如天馈线、走线架、与地网相连的设备等。这类基站被雷电击中的概率较不带铁塔的基站要高得多,因此对有铁塔的基站防雷就更加的迫切,有必要对这类基站进行进一步分析。
通常按移动基站机房与铁塔的关系可分为:塔边屋、屋顶塔、塔下屋三种。下面就这三种基站类型进行相应的防雷接地、等电位连接,起到良好的雷电防护作用。
(一)、屋顶塔
铁塔与机房独立型的移动站,如图一所示。雷电对该类型移动通信基站的危害主要途径是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
图1.铁塔与机房一体型结构 1.雷电流直接危害
根据我们现场的调查和分析,在移动通信基站的铁塔建在基站机房上面的情况下,当雷电击中铁塔后,雷电流就会沿着铁塔及同轴馈线的外导体往下泻放,由于移动通信同轴馈线的外导体与铁塔是相互连接的,铁塔上的雷电流直接会分流一部分到同轴馈线的外导体上,并沿同轴馈线的外导体和机房内的走线架直接流入到移动设备上,对移动设备造成雷击危害。除此以外,还由于同轴馈线的走线架是与铁塔直接相连,并进入机房,从而将雷电直接引入到机房内,对机房内 的通信设备造成危害。
2.雷电感应对移动通信基站内设备造成的危害
当雷电流在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的空中或空中对地放电时,就会在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的空中产生交变电磁场,从而使移动设备上产生感应电流和电压,严重者也会对移动设备通信造成危害,但这种危害的概率较少,另一方面若雷电击中铁塔并沿着铁塔和机房的立柱中的钢筋在下泻的过程中,也会在周围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从而在移动设备上产生感应雷电流和雷电压,同样地感应雷电对通信设备所造成的危害比起直击雷所造成的危害要少得多。
(二)、铁塔与机房独立型
铁塔与机房独立型的移动站,如图二所示。该移动站遭雷电直击的主要途径是雷电流通过铁塔的走线架和同轴馈线的外导体进入机房,对通信设备造成危害。其次是雷电在空中放电时对机房内的通信设备所造成的感应雷的影响,同样感应雷对通信设备所造成的影响比起直击雷来说,则概率很少。该类型的移动站与上述的第一种铁塔与机房一体型的情况相比,则少得多。
图二铁塔与机房相互独立型结构
(三)、铁塔包围机房型
铁塔包围机房型的移动基站,如图三所示。
该种类型的移动基站遭直击雷的途径与第二类的铁塔与机房独立型的移动站相似,主要是雷电通过同轴馈线的外导体和同轴馈线的走线架进入机房,对通信设备造成危害。但该种类型的移动站所遭受到的感应雷则最少,因有四面铁塔的屏蔽作用。
(四)不带铁塔型基站
这类基站往往建在城区,一般使用公共大楼或民用建筑来作为机房。对于公用建筑上,由于我们国家对这类建筑物有严格的防雷标准要求,因此这类基站具有接地良好,外部防雷完善,且整个建筑形成一个法拉第笼的特点,所以这类基站遭受直接雷击的概率较小,受到雷电电磁干扰的影响也较小。雷电入侵这类基站的方式将主要是供电线路、同轴馈线的外导体和同轴馈线的走线架、接地系统进入机房。对这类基站的防护级别,对防雷器的通流能力通常不需要很高,因此对这类基站通常只需选择一般的B类限压型和C类限压型两级防雷就基本能满足这类基站要求。而民用建筑与公用建筑的差别主要在国家对这类建筑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建筑物在屏蔽和接地的效果上可能差一些,但
只要将这类基站的接地问题处理好,很多防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我们把雷电入侵移动基站的主要渠道总结如下:
雷电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四个引入渠道
第一个入侵渠道——由铁塔天馈线、接地系统引入的雷害 第二个入侵渠道——由交流配电系统引入的雷害 第三个入侵渠道——由传输线路引入的雷害 第四个入侵渠道——由雷电电磁脉冲的雷害
通过对雷电主要入侵途径的分析,结合移动基站现场综合环境特点,给我们进行防雷方案设计提供了思路和线索。根据防雷分区、综合防雷的思想,综合基站所处的地理环境,在具体位臵选择相匹配的浪涌保护器,将可以很好解决移动基站的防雷问题。
移动通信基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各级防护器件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影响的,此时用以局部防护的过电压器件不能有效的发挥其防护性能,将影响移动通信基站的整体防护。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移动通信基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必须是建立在联合接地基础上。因此移动通信基站雷电保护并非是简单的接地或者单一的雷电过电压保护器件应用,而是根据移动通信基站所处的具体位臵、环境因素、所在地区的雷暴强度及雷暴日的大小、来确定基站的雷电保护措施和方法。
因此,移动通信基站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必须综合考虑,应从整体防雷的角度来进行防雷方案的设计
二、依据的规范
1.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YDJ26-89《移动基站(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
3. YD/T 1235.1、2-2002 《移动基站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4.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5.Y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6.YD5098-2001《移动基站(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三、方案设计原则
一、综合防雷的思想
移动基站的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措施、屏蔽措施、规范的综合布线、安装电涌保护器(电源、信号)、完善合理的接地系统六个部分组成。这六部分在一个完善的移动基站防雷系统工程中缺一不可。对移动基站的防雷设计应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多重保护,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应整体统一考虑,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维护方便。综合防雷的思想在YD5098总则中就有明确规定,如YD5098-1.0.3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应建立在联合接地、均压等电位分区保护的基础上。
综合防雷的思想在移动基站中的主要体现到具体的防雷手段,就是分流、接地、屏蔽、等电位连接和过电压保护五个方面。其中:
(A)、分流
利用避雷针将雷电流沿引下线或铁塔安全地流入大地,防止雷电直接击在基站建筑物和设备上。(B)、屏蔽
移动基站内应采取屏蔽措施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所有的带电金属导线,包括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或穿金属管屏蔽。二是基站内部电子设备,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在机房建设中利用建筑物钢筋网和其他金属材料,使机房形成一个屏蔽笼。以及通信设备的机柜因具有一定的屏蔽效果,用以防止外来电磁波(含雷电的电磁波和静电感应)干扰基站设备。(C)、非带电金属等电位连接
通常等电位连接分带电与不带电金属导体,这里主要指将基站机房内所有非带电金属物体,包括电缆屏蔽层、金属管道、走线架、金属门窗、设备外壳等金属构件进行电气连接,以均衡电位。(D)、带电设备的过电压保护
对于与基站设备相连的馈线、信号线、电源线路安装防雷器进行过电压保护。(E)、接地
在移动基站中的接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地网,建立一个接地通畅的地网是移动基站防雷基础,具体要求是根据YD5078中要求基站接地电阻小于5欧姆;二是、基站内的接地系统,为保护基站通信设备和人身安全,解决环境电磁干扰及静电危害,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一个好的接地系统的关键在于建立统一的接地参考点,采用“S型”接地。
二、“防雷分区、逐级泄放”的思想
为了定义雷电电磁脉冲(LEMP)影响程度不同的空间,和选择带电导体等电
位连接点的适当位臵,被保护空间必须首先被分成不同的防雷保护区。(见下图)这点在移动基站的防雷工程中非常重要,等电位连接点的位臵选择将直接影响到防雷设备在基站防雷效果。根据IEC61312中对雷电保护区的划分思想,我们通常可以将移动基站防雷进行如下图分区
根据IEC1312以及YD5098中的相关规定,其中YD5098中1.0.4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应根据电磁兼容原理按防雷区划分,对电涌保护的安装位臵进行合理规划,如见图DJZFL01:
图:YDJZFL01 移动基站的防雷分区
根据IEC1312以及YD5098中的防雷分区规定,可以将移动基站内空间及设备的防雷分区进行如下划分:
LPZ0B区:移动基站机房外部都有外部防雷措施,如果存在铁塔则铁塔为一个巨大的避雷针,通常我们认为在被铁塔保护的区域为LPZ0B区,因此进入基站的电源线和通讯线及其它线路应从LPZ0B区进入机房。
LPZ1区:整个机房的外墙对雷电电磁脉冲有一定屏蔽作用,可看作是屏蔽层1;按照IEC1312防雷分区的概念,整个机房内部空间应划为LPZ1区。
LPZ2区:通常移动基站设备都有机柜,机柜外壳为可看作屏蔽层2,机柜内部空间可划分为LPZ2区,通常对基站防雷而言我们所保护的对象就是这些机柜内部的通信设备,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在往下划分了;故通常对移动基站内部可以分为LPZ1、LPZ2区。
四、移动基站综合防雷设计
1、供电线路防雷保护:
雷电即可以通过对输电线路直接放电,也可以在几公里之外通过雷电电磁脉冲在输电线路上感应出雷电流入侵移动基站。因此供电线路成为雷电泄放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我们国内的供电线路以架空线为主且线路较长,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移动基站中的雷害近80%与电力线路有关。而且在国际、国内的相关防雷标准中对供电系统的雷电防护描述也是占绝大部分篇幅,因此对供电线路的防雷是整个基站防雷的重心,而对移动基站的电力供电系统进行雷电防护是解决整个移动基站防雷问题的核心。
目前国内移动基站的市电引入情况基本上是先从架空高压电力线终端引入通信局(站)的10KV或6.6KV高压电力线,经过配电变压器输送到基站。移动基站的防雷也就从配电变压器开始考虑,这类基站的供电构成按YD5078-98要求:
对于从高压到配电变压器这一段供电系统的防雷在YD5098-2001中3.7.1~3.7.4有明确规定,主要的要求是配电变压器不能与通信设备同在一建筑内,高压铠装线路到配电变压器应两端接地,在架空高压电力线终端杆与铠装电缆的接头处,应采用标称放电电流大于20KV的交流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强雷电避雷器)。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避雷器的接地端子、变压器的外壳、中性线、经及电力电缆的铠装层应就近接地。移动基站内供电系统(YD5078-98)规定如图
二、移动基站内低压配电系统防雷器选型
如图中所示在移动基站中主要的供电设备有交流稳压器、交流配电屏、整流设备、直流控制屏。从YD5078-98无人值守移动基站供电系统图中可以比较清晰的体现“防雷分区、逐级泄放”的思想,首先市电从LPZ0B区入户进入LPZ1区交流配电设备前安装第一级防雷器,在开关电源的整流设备前安装第二级防雷器,在直流输出端安装第三级防雷器。很多事实也证明,移动基站防雷只安装一级防
雷器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分级保护、分级泄流的防护方案,才能比较好的解决移动基站的防雷问题。
第一级防雷器选用模块化三相电源防雷箱,安装在电源的总进线配电屏处,该产品是我公司的专利产品,型号为KBT-BJX40/380/100,标称通流容量100KA,接线方式为3+1,保护模式为L-PE,N-PE,L-N,并具有专长防水防爆、阻燃、雷电通流量大、漏电流小的特点,同时具有产品劣劣化指示、声光告警、雷电计数、远程告警干点输出等功能,专用于通信基站的电源线路雷电过电压保护。
第二级防雷器选用模块化三相电源防雷箱,安装在开关电源的整流设备配电屏处,型号为KBT-BJX40/380/50标称通流容量50KA,接线方式为3+1,保护模式为L-PE,N-PE,L-N,并具有防水防爆、阻燃、雷电通流量大、漏电流小的特点,同时具有产品劣劣化指示、声光告警、雷电计数、远程告警干点输出等功能,专用于通信基站的电源线路雷电过电压保护。
第三级防雷器选用模块化三相电源防雷箱,安装在各设备机柜的电源总进线处,型号为KBT-BJX40/220/20,标称通流容量20KA,保护模式为L-PE,N-PE,L-N,并具有专长防水防爆、阻燃、雷电通流量大、漏电流小的特点,同时具有产品劣劣化指示、声光告警、雷电计数、远程告警干点输出等功能,专用于通信基站的电源线路雷电过电压保护
2.移动基站信号及天馈线防雷
雷电除了通过供电系统侵袭移动基站内的设备外,还通过接地系统、天馈线、通信线路来影响移动基站的工作。从这些途径上切断雷电入侵就非常显得必要,因为与这些线路相连设备的通信端口以及IC电路板的耐压水平水平非常的低,而且这些设备对信号的要求都非常的敏感,信号稍微有点衰耗就会影响通信,因
此对这类设备通常不能采用多级防雷设备防护,而只能通过在一个防雷设备内采用多级电路进行精细级保护。
一、PCM 2M线的防雷
移动基站的2M端口设备发生损坏主要有如光端机、BTS的传输板、DDF架、及一些传输设备。通常雷电通过信号线来入侵移动基站设备的主要有两种情况:
1、不同设备间发生雷电高电位的耦合和转移:移动基站遭受雷击时,如雷电电流通过:1)基站铁塔直接引下到地;2)通过室外感应的馈线的外部屏蔽层引至地线系统;3)电源线上的直击或感应雷电流经SPD引下到接地系统,其50%的雷击电流以电阻方式对地耦合,这时会使基站的地网电位瞬时抬高,此时即使是0.5欧的接地电阻的基站在雷击电流通过瞬间也会使接地电位瞬间呈现几十千伏的电压。使得设备接地与信号芯线之间存在高电压,信号线上就带上感应雷电流,与通信线相连的另一端处于正常电位的情况下,如果设备未加装性能良好的SPD,就会出现了雷电通过通信线将两端设备的通信端口损坏,严重的将导致一些传输通信设备被损坏。
2、室外通讯线感应雷电流传导入户:一些基站的通信线如2M线存在从室外引入的情况,雷电往往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在户外通信线中感应出雷电流。
3、基站内的电磁干扰:由于基站走线的情况是地线和电源及信号线全部为平行布放,地线回路上的雷电电流势必会在相应的电源或信号线上耦合现象。对于2M线而言,直接的后果是在信号线上感应出过电压,将设备打坏。
在YD5098-2001 3.4中对2M线路的雷电防护措施有明确规定:3.4.1 出入通信局(站)光缆或电缆,应在进线室将金属铠装外护层做接地处理,另外光缆应将缆内的金属构件,在终端处接地;3.4.2 进入通信局(站)的PCM电缆芯线应在终端处加装SPD,空线对必须就近接地。
通信系统由于受到工作电平、接口速率、和传输性能(插入损耗)、线路阻抗等指标的约束,不能象供电系统一样分几级防雷,因此PCM 2M线防雷应在通信线路与设备的接口即LPZ1-LPZ2区处使用一级与之通信接口、工作电平、速率相匹配、线路阻抗匹配的精细级防雷器,同时通信线应就近接地。在中国移动的基站的传输线的速率小于2Mb/S,线路阻抗有75和120欧姆两种,工作电平通常小于12V。其中阻抗为75欧姆的2M线的接口类型主要有BNC,L9,C4等类型,如在NOKIA的基站中的传输接口就大量使用BNC接口;阻抗为120欧姆的2M线接口类型主要有RJ45、9针或15针的通信串口等,如爱立信的RBS2000型基站就大量使用15针的串口。
移动基站天馈系统防雷措施
通常移动基站中天馈线的布放是沿着铁塔爬梯布放,然后通过走线架进入机房内部,存在与铁塔防雷引下线平行布放的问题,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在雷电流同通过铁塔引下线泄放的过程中产生的雷电电磁场的干扰。根据YD5098-2001.3中对天馈线的防雷措施主要有:
1、对天馈线的防雷从工程上讲就是三点接地,铁塔上架设的波导馈线、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应分别在上、下端、及进入机房入口处就近接地,当馈线及同轴电缆长度大于60m时,其屏蔽层宜在塔的中间部位增加一个接地连接点,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均应作接地连接。
2、城市内孤立的高大建筑物或建在郊区及山区,地处中雷区以上的无线通信局(站),当馈线采用同轴电缆时,应在同轴电缆引进机房入口处安装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的同轴SPD,同轴SPD接地端子的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
因此要对天馈线防雷器进行选型。
3、天馈线防雷器的选择问题:移动基站通常使用带馈电和不带馈电的两种系统,馈线传送速率为850M-960M,传输速率非常的高。因此选用天馈线防雷器时主要考虑的防雷器的插入损坏、回波损耗VSWR等。YD5098 5.4.1 要求:同轴型SPD插入损耗应小于等于0.2dB,驻波比小于等于1.2,同轴型SPD最大输入功率能满足发射机最输出功率的要求,安装与接地方便,具有不同的接头,同轴型SPD与同轴电缆接口应具备防水功能。同轴型SPD的标称放电电流应大于等于5KA。
具体配臵如下:
1.在天馈线路上安装KBT-T2000A天馈线路防雷器,数量共20只,通流容量10KA,插入损耗应小于等于0.2dB,驻波比小于等于1.2,3. 移动基站的监控系统防雷措施
近年来,中国移动基站普遍采用了智能监控系统,据统计监控系统设备目前已经成为移动基站中设备被雷电损坏频度最多的设备,也是被损坏最严重的系统。统计被雷电损坏与监控系统有关设备中比较多的有:空调的控制板(通常通过RS232端口与监控相连)、一些数据采集器的RS422或485端口、协议转换器、监控设备的传输板等。为什么很多基站在供电系统防雷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其监控系统还是被损坏呢?雷电对基站的监控系统的入侵途径与入侵PCM 2M线的方式一样也就不再说明,损坏的主要原因在于监控系统自身的特点,从对众多监控系
统被雷电损坏的基站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因素:
1、设备电源没有防雷措施,且耐压水平低,根据IEC61000-4-5直流-48V的通信设备的耐压水平不会高于500V;
2、控设备的RS485、RS422或RS232通信端口都没有相应的防雷措施,且通信端口本身的耐压水平非常低,通常RS485、RS422或RS232通信端口的耐压水平不超过100V;
3、监控系统被雷击的基站的开关电源普遍没有安装直流防雷器;
4、监控系统存在大量的数据采集线路,这些线路的布放不规范,往往是捆在一起,且很多数据采集线不是屏蔽线缆;
5、监控设备接地参考点不统一,且接地线不规范。可以说监控系统纷繁复杂的布线为雷电流入侵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与本身羸弱的防护能力形成巨大的反差,因此、监控系统更需要全面的防雷。
因此、对移动基站监控系统的主要雷电防护措施有:
1、对监控数据采集线的布放进行合理规划,所有数据采集线路应使用屏蔽线,且其屏蔽层应接地,尽可能的降低雷电电磁脉冲在数据采集线路上感应出的雷电流;
2、接地方面:在监控主设备下设一个小的监控设备接地参考点作为所有监控设备的接地,并用超过16mm2的接地线与基站总等电位排进行连接。目的用来降低各监控设备间因接地产生的电位差,3、在监控设备端安装-48V的电源防雷器,释放从地线或电源线引入的雷电流;
4、5、在开关电源直流输出端安装相应的直流防雷器,如电源防雷图中所示,在一些损坏频度较高的设备与监控设备间的通信端口安装相适用的信
号线防雷器,6、对于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线路以及控制线都是信号线,因此在选择防雷器时要考虑信号线防雷器的接口类型、工作电压、传输速率、线路阻抗与系统设备相匹配。下面我们主要推荐一些已经在中国移动省市基站主流监控设备及开关电源中使用过的防雷器如:艾默生、中兴、亚信、亚奥等监控设备厂家;以及在开关电源的监控系统中使用过的信号线防雷器,如艾默生、中恒、动力环等;在这些设备中主要使用到的信号线防雷器被实践和时间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不会有任何主设备产生任何影响。
具体配臵如下:
1. 在摄像机前安装KBT-V/3监控多功能防雷器,通流容量10KA,对摄像机的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及控制线路进行防雷保护,共3只。2. 在监控主机前端的信号线路前端安装KBT-V40A视频信号防雷器,共3只
3. 在在监控主机前端的控制线路前端安装KBT-C485控制信号防雷器,共1只
4. 在数据采集线路上安装KBT-C10A控制信号防雷器,共2只
4.等电位处理
在机房四周设臵一均压环,作为各防雷器及通信设备的接地线汇聚排,并与室外接地装臵可靠连接。均压环材料为30*3紫铜排,长度为40米。
4.移动基站的外部防雷接地工程
移动基站的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对有铁塔的基站应将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相焊接,机房总接地排的接地线与地网连接时应避开铁塔及避雷针的专用引下线,两者间距离要求大于5米,以免铁塔和避雷针上的雷电流沿总地线引入线流入机房内。对一些租用大楼或民用建筑的基站,根据国家标准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对于建筑物的接地一般都采用其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地网,建筑物其钢筋混凝土基础埋地较深,大楼的接地电阻基本上能满足要求,因此可以使用大楼的主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系统。
1、根据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通常移动基站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5欧姆。如果山区基站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可以通过使用降阻材料来降阻,如果还是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将整个基站通过防雷器做好等电位连接。
2、在移动基站外部进线孔处设立接地排,并与基站地网相连。将所有进入基站的缆线的接地与之相连,如天馈线接地、铁塔走线架的接地、光缆加强芯的接地、供电线屏蔽管道的接地等。
3、YD5098-2001中规定出入通信局(站的电力电缆(线)、通信缆线应采用金属护套电缆或敷设在金属管内,且应埋地引入,缆线埋地深度应不小于0.7m。特别对于进入通信局(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全程埋地引入,其电缆埋地长度不宜小于15m等。这些工程措施都具有一定的雷电防护作用。
4、接地引线材料选择金属接地体应采用热镀锌材料,在各个焊接点由于已破坏
了原来的热镀锌层,因此一定要做防腐蚀处理。垂直接地体长度为1.5~2.5m,垂直接地体间隔为其自身长度的1.5~2倍。接地体上端距地面不小于0.7m,且应在冻土层之下。具体要求如下: 垂直接地体:
可采用直径为50mm壁厚3.5mm的钢管 或50mm*50mm*5mm的角钢 水平接地体和接地引入线: 可采用40mm*4mm 或50mm*5mm的扁钢。
附地网设计过程:
基站周围的土质较差,土壤以风化石为主,土壤电阻在1000Ω〃m。原地的接地电阻为15欧姆,要求将整个接地接地的接地电阻降到4欧姆以下,现在其进行设计。
在基站下侧的山坡上新建一个地网,长42米,宽28米,面积为1176平方米。地网布臵成网格状,网络大小为7米*7米,水平接体采用50*5热镀锌扁钢,共450米,垂直接地体采用50*50*5*热镀锌角钢,共35根,该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计算如下:
地网长42米,宽28米,土壤电阻率为1000,按以下公式计算其电阻值。
R10.5S14.58
新地网与老地网并联后的接地电阻计算如下:
R111R1RY7.4
经计算:R1=7.4欧姆.,不能满足4欧姆的要求,需使作其它材料使地网接地电阻值降低,2.由于土壤电阻率很高,仅用角钢和扁钢难以使地网电阻满足不小于4欧姆的要求,因此使用降阻剂,使地网的电阻值达到设计要求。
在水平接地体上包裹降阻剂,用量为15kg/m,总长度450米,共需降阻剂6750kg 1)使用降阻剂后的新建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如下:
R10.5S14.580.710.2
2)新地网与老地网并联后的接地电阻计算如下:
R111R1RY6.07
经计算:R1=7.4欧姆.,不能满足4欧姆的要求,需使作其它材料使地网接地电阻值降低,3)继续使高效用接地模块来降低整个地网的接地电阻,型号为KBT-DF,数量为26块,间距为7米。
单块接地模块的接地电阻计算如下:
R0.068ab152
10块高效接地模块的联合接地电阻计算如下:
R2 R15217.9 n100.85
使用10块高效接地模块、6750公斤降阻剂、450米扁钢、角钢与原地的联合接地电阻计算如下:
R114.5
111111R1R2R31510.217.9还是不能满足不大于4欧姆的设计要求。需继续采用其它的方法进一步降低地网的接地电阻。
4.为使地网的接地电阻降低到设计要求,本方案采取增设电解离子接地极的方法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电解离子接地极的型号为KBT-LJD,数量6支 单根离子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计算如下: R48l100083(ln1)k(ln1)0.240.2 2Ld23.1430.2经计算.R2=40.2欧姆
6根离子接地极并联后的接地电阻计算如下;R4R40.27.9 n60.855.新地网与原有地网联接地的接地电阻计算如下
R11111R1R2R3R4111111510.217.97.92.9
合格
经计算,新建地网需使用450米热镀锌扁钢,35根1.5米根的热镀锌角钢,6750公斤降阻剂,10块接地模块,6根电解离子接地极,接地电阻可达到2.9欧姆,能满足不大于4欧姆的要求。
如由于运输困难,降阻剂难以施工,可不使用降阻剂,在其它材料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新建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为3.1欧姆,也可满足设计要求。
R11111R1R2R3R4111111514.617.97.93.1但由于季节的变化,土壤中的水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干旱季节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减少,导致土壤电阻率大大升高,从面使整个接地装臵的接地电阻增加。而降阻剂能有效保持土壤中的水份,从而使整个接地装臵的接地电阻保护稳定,不会随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建议本工程使用降阻剂。
三、地网施工方案
1.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水平接地体应挖沟埋设,沟的尺寸为上宽上0.6米,下宽松0.4米,高0.6米的梯形。
2.地网的网格为7米*7米,在水平网格的交叉处放臵垂直接地体。3.在水平接地体上包裹降阻剂,用量为15公斤/米。
4.电解离子接地极采用钻孔的方法敷设,用热熔焊的方法与水平接地体连接。5.接地模块与水平接地极采用焊接地方法连接。6.新建地网与原地网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KBT-LJD离子接地体施工方法如下:
1、钻孔
在选好的施工场地钻出Φ155mm×3155mm垂直地面的孔洞。
2、配填充剂
(1)在容积大小150升的容器内放入50kg淡水(井口、自来水均可);(2)加入填充剂A,搅拌至全部溶解;(3)加入填充剂B,搅拌至全部溶解;(4)加入填充剂C,搅拌至糊状。
3、植入接地棒
(1)拆开接地棒两端密封胶带
(2)将四分之一配臵好的的填充剂填入孔洞底部;(3)将接地棒植入孔洞中,棒顶与地平面平齐;(4)接好引出线;(5)将其余填充剂填在接地棒周围,填至距棒顶端100mm时止;(6)盖上防护帽,测量接地电阻;
(7)用土填盖防护帽周围,帽顶高出地面100mm。
4、注意事项
(1)钻孔直径不宜大于155mm,以免填充剂填充不足;
(2)盖防护帽时注意棒上的通气孔不得被泥土或填充剂堵塞,帽上通气孔在回填土之上,不得堵塞。
(3)当一根接地棒达不到地阻要求时,可用两根或几根并联使用,棒与棒之间的间隔不宜小于5m;(4)引出线采用50mm多股铜线,引出线与棒体实行压接,接点防腐处理。(5)多极离子接地极的母线采用BV50mm²铜线实行火泥熔接连接。
服务与承诺
1、本公司保证所提供的产品符合国家有关防雷产品的法规和标准。
2.本公司防雷工程中所使用的产品实行一年内免费更换,五年内免费维修,终身维护。
3.我公司承包的防雷工程中所使用的产品,保修期的起始日期为产品安装之日。4.保修期内对符合保修条件的产品,不收取备件费和工时费;对不符合保修条件的产品,收取备件费,免收工时费。
5.凡本公司施工的防雷工程,保证防雷系统及被保护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如防雷系统出现故障,自接到通知之时起,省外48小时派员赶到现场处理,省内24小时派员赶到现场处理,市内4小时派员赶到现场处理。
6.公司对各用户实行免费提供防雷技术人员培训,免费提供防雷技术咨询。7.本公司所使用的产品均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质量承保。8.本《服务与承诺》解释权归湖南普天科比特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普天科比特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某移动基站综合防雷工程预算表
移动基站用电协议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