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品牌战略的理念与方法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91

品牌战略的理念与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有一定区别,课程体系上理论与实践没有明确的界限,专业实践课教学主要以理论为核心,实验教学为辅助,教师引导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目标。所以,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上需要结合实验课来进行,在环境设计专业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上进行重新设计,才能探索出新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实践课;环境设计专辑;教学改革

国内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与完善,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分不开。环境设计专业建设充分考虑到了该学科在建设时的发展意向,旨在培养城市园林绿化、环保设施美化、室内装饰等不同行業领域的环境设计专业人员,目前,专业学生来源大多为艺术类高考,文科学生偏重大,在环境设计核心教学方面,部分高校进行了重新构建内容与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与环境设计素养。本文通过重新思考与环境设计相关的教学方向、模块、理论知识传授、思考练习、时间训练等方法,传递环境实验教学理念,将这些方式融入了环境设计教学,并探讨了环境设计教育培养的创新方式。

1.环境设计实验课的定义

实验教学法在自然科学课程中的运用很普遍,其大部分内容原本属于设计实验性的教学方式。但此后,教师将设计试验方法进行了延伸,由学生自行设计试验步骤,进行研究项目准备,最后完成实验报告等。这两种设计试验方式,对培养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必不可少,也是学生直接地认识自然科学原理和考察自然现象的重要途径[1]。除自然科学,人类社会中尚有不少社会实践,大多是通过对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文现状的后续访谈和实地调查。高校在环境工程设计上,教师培训计划结合环境设计核心学科来开展实验课教学。除了工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还有配套的实践教学,旨在训练学生的环境工程设计理论与实施技能,对学员的工程知识理解与创新思想实施模块化教学[2]。不过,由于原来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创新思维锻炼的实验设计,很容易转化为单纯的绘画教学和模拟课,教学更倾向于实验和实践。虽然学生已经在实验课上培养了基本动手能力,但学生的创新思维却并未受到全面锻炼。

2.环境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方向

建筑设计与物理实验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利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逻辑推理,对若干与理论有关的设计元素,展开具体的实践创作。同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设计元素编写模块化的实践大纲,并指导学生在框架内展开创意,从而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开展毕业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方向应该更偏向过程性研究,而不是成果的评估。在研究与反思之时,教师具体设计是选择考虑抽象问题,学生需要有创新视角来面对抽象问题,强调训练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动手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具体设计作业的成果表现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概念性、抽象性和图像化[3]。

因为环境设计的载体是以空间为载体的,所以教学实验课就应该让学校学生以空间为载体开展课程实践。试验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形态学试验、实验材料和社会观察试验。形态实验代表了学生根据指定要求的室内或户外位置,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设计。此外,通过搭建过程的验证实验,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发展材料的创造性表达。它抽象了空间的位置和社会现象,并将它们转化为设计问题。同时,通过它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并可视化研究对象的创造力。这三类设计实验既可成为实验班教师取得教学的主要途径,也可按照教学实际效果以及教师个人具体情况,来划分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模块。

3.环境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模块

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课程模块为具体知识的单一总结,而应有具体的设计实践大纲。不但要明确实验的方向与目的,而且还要重视和允许学生承担其他创造性的任务。由于不同高校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在环境设计专业的部分实践教学项目能够结合地区领域的优势平台与教学资源。这不但丰富了实践过程的教学内涵与质量,同时明确了办学特色,也提高了学校的专业实力。

4.环境设计实验课的教学策略

环境设计课程是针对空间的一门特殊艺术,设计中有一定的主观性,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进行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和实践都不能缺少,让学生针对教学问题可以自己引出发散性问题,教师应该运用特殊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提出设计理念过程中注意方案的实施。所以,需要根据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

4.1理论整理与汇报

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准备,学生可以在实验课中进行报告设计理论的准备。理论部分内容由老师分配,教师也可以建立具体的理论书籍列表。学生可以利用老师给出的理论书籍列表查阅有关论文,并在特定时段做出研究报告。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传统上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收集和报告理论数据时通常更青睐于特定的设计案例,提倡学生主要掌握和共享设计案例背后的设计理论知识,而并非学生直接共享的设计项目案例。这也就是在实践过程中要区别于理论过程与实际流程,并引导学生对设计方式与流程做出反思与创造。实验课的理论内容可能着重于设计科学的原创理论,也可能着重于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推广其他专业的设计理论知识。

4.2物理模型推敲与展示

在科学实验班的教育背景下,物理模块的适用范围应该更广,不但涉及最终方案的空间设计效应的具体体现,还涉及其本身成为方案评审环节的重要内容。由于对实际模型的推敲与编辑,往往需要代替在计算机上的一些草图与平面图,于是这种实际建模也必然倾向于代表推敲的思维过程。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是怎样建立的,教师与学生交流设计思想和观点,使教师更容易评估课程质量。在创建实物虚拟时,学校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模型材料,同时学校也可以创造一种实体模型材料来展示在整个空间中实物虚拟的设计,或演示空间的特定部分或特定功能。

4.3社会调查与辩论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到实验班的一个地区或同一社会现象中开展小组调查研究,并将其结果转变为设计策略。老师指导学员发现设计问题,规划研究。引导学生小组编写研究报告,并分组讨论,共同研究领域问题。因为与学生团队观念不同,讨论中存在着一定的话题性与专业性,对学生研究报告的完善有积极的作用。社会调查不仅包括实地观察和走访,还包括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态信息和数据分类,分类信息可作为基础数据支持设计策略的制定。帮助培养学生分析设计问题的能力。

4.4结合艺术实验

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实验课上尝试综合性的艺术实验教学法。学生可以使用视频艺术,进行色彩实验、灯光视觉艺术等可以恢复特定设施或空间组成部分的功能。高校可以把各种声音的音频放映装置安装到不同的旅游节点上,模仿旅游者对噪声的感受与反应,进行景观设计优化和色彩与照明艺术,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不同光影效应的视觉实验,使学校从不同视觉中记录人们行动模式与心灵感受的不同。

5.结束语

环境设计专业需要对实验课教学进行定期改革,理论课和实践课划分不明确一直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环境设计专业实验课没有核心的教学模式,管理制度与实验考核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授,本文针对实验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上探索出新的方向,特别是实验课教学改革对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有着推动意义,教师进行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课探索,提升学生对设计专业的兴趣,平衡创新性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才是完成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洪亚.基于实验课模式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文山学院学报,2020,33(6):4.

[2]徐颖婷.基于CDIO的环境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7):4.

[3]宋岩,于妍,徐东耀.基于专业实验教学群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文摘版):00047-00047.

[4]郭旭,陈晓宇.关于高校大学生实验环节教学改革的探究[J].智库时代,2018(38):225+228.

品牌战略的理念与方法范文第2篇

1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辩证关系

所谓教育理念, 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 (活动) 的理性认识, 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观念体系。它以教育规律为基础, 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 蕴涵着教育发展的思想。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之上的。在这一教育理念下, 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应从不同角度体现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

2 改进教学方法, 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新课标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和“学习为中心”,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导向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建构式的学习, 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调整学习英语的情感和策略, 从而熟练语言技能, 发展语言能力。因此, 笔者认为, 要充分体现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必须从改进教学方式入手。教师应把教学转变为导学, 再提高到助学,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

那么,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 如何结合新课程的改革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The World’s Population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Book 3Lesson 50) 时的一点实践和体会。

我将本单元的话题、功能与任务型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本课的前一周, 我就抛给学生以下两个问题供其思考:

1)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world nowadays?Why do you think so?

2) Do you think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i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of the world?What has China done to slow down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接着我就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小组, 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地球人, 必须关心人类与地球的生存关系。他们很快就清楚了自己想要调查的内容:“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world which has caused great troubles for the humans.”和将要获得的内容:“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一接到任务就开始主动地选择恰当的活动项目, 为各个小组成员分配任务, 并积极地通过新闻、报纸和网上查寻, 收集有关资料, 并作书面记录, 小组内同学间分工又合作, 而各小组间则展开了活动的竞争。

例如, 他们收集的problems有:

1) The serious pollutions of the sea, the river, the air or even of the land.

2) The fast-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which may cause the lack of natural resources, food and the limited living room, the housing in bad conditions, unemployment,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overty, starvation.etc.有一组还增加了The nuclear test in some countries and the possible nuclear war.The sharply-reduced rare animals.

在一周后的课堂上, 各个小组陈述了本小组发现的problems及小组讨论的解决办法。

在人口问题上, 各小组都查阅了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情况, 认为世界人口确实增长过快。同学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要点:

1) We should seriously carry out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2) Society should not look down upon women.

3)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us and our government is to spread propaganda among the masses.

4)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more help, such as money, food for those peasants who has only one girl child.

然后同学们又相互交流, 相互提建议,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这样, 资源也得到了共享。

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他们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仅以自助、自悟的形式达到了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而且还自然地完成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 使本单元的德育教育具有了实效性。

3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与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控同步进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策略越来越被学术界所关注。学习策略是指有目的地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设计、组织、监控、反馈、选择的活动方式, 技能, 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改进自己教法的同时, 还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目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讲,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是指导者, 协调者和帮助者, 而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 他们决定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 争取任何学习的机会。

2) 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如通过问卷等让学生思考哪些是他们认为学好英语有用的方法, 怎样更好地利用各种材料来学习, 怎样区别英语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 并将其他科目学习中有用的方法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等。

3) 引导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自我评估。这是他们学会调控学习的重要能力。如教完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一课后, 我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自我评价: (1) 本单元的生词, 短语、语法结构的记忆和理解; (2) 阅读理解, 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部分的练习完成情况; (3) 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4) 对本市的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的了解情况。通过评价, 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短期的学习状况, 使自己的英语学习更具目的性。

4) 帮助学生识别正在或已经使用的学习策略。这非常有助于学生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师也能为自己的教学指导做好铺垫。比如, 教师知道学生已经会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了, 那么, 他就可以教给学生推理的阅读策略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主要是为了变得聪明。”因此, 如何在新课改中改进教学方法, 以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确实值得我们共同去探索。

摘要:本文从分析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入手, 着重探讨了在实施新课程理念标准的过程中, 如何运用新课标理念来指导英语教学和改进英语教学。

品牌战略的理念与方法范文第3篇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给周围的自然环境带去了非常大的破坏情况, 如今的气候变暖以及自然灾害的问题发生, 让人们开始关注到了对周围自然环境需要保护才能够实现更好的生活保障, 城市化发展中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利用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水资源存在着非常大的供需矛盾问题, 这也是形成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应用, 降低发生的河流污染以及内涝问题, 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对雨水开发系统进行研究和应用。

1 海绵城市的内涵概述

海绵城市就是在城市能够对环境进行适应的前提条件下对雨水造成的灾害进行有效的降低, 在雨水降落时能够对其进行充分存储以及应用, 在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将海绵城市理念提出, 即是说在城市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雨水收集系统, 形成对水资源的循环应用, 提升雨水的应用能力, 有效的降低雨水对城市的影响, 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上降低雨水资源的影响, 实现循环利用水资源。因此, 海绵城市也被称之为一种可持续的绿色雨水排放系统。

2 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的原则

任何一个城市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区域性, 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及优势条件也是不同的,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能够更多的针对其所在城市的区域特点, 针对性的采用措施进行建设工作, 例如城市建设中的水资源等能够充分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区做出相应处理, 因而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2.2 生态、安全原则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将生态理念始终作为重要理念进行遵守, 也即是说在海绵城市的规划中要充分关注到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 对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也需要进行关注和提升, 保证水资源的安全性以及城市的安全, 让城市中各项基础设备更加完善, 根本上提升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和水平。

2.3 规范建设原则

建设城市过程中, 对规划设计方案要最快速度的完成, 不仅需要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将生态问题加以关注, 还需要将城市中的水文条件以及数据信息等进行完善, 针对城市中各种设备采用充分衡量其性能, 例如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维护与建设成本等等是不是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

3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3.1 城市人工生态海绵体的规划设计

我国城市的不同环境中形成的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因此确定每个城市都能够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 需要城市拥有良好的天然海绵体, 而有的城市因为严重缺少海绵体, 就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制造海绵体, 例如在陕西的西北部、甘肃的南部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等, 这些地区水资源十分缺少, 通过人工海绵体的建设方式才能够完成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 人工海绵体的建设中通过相应的方式以及技术手段, 通过人工的方式对防洪排涝的能力进行提升, 因而城市规划建设中通过将传统的工业区以及居民区进行设置下沉绿地的方式进行建设, 以代替传统集中式的绿地, 从而最大限度上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3.2 城市道路规划

在城市道路的工程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 能够保证路基路面的整体流畅性, 保证道路的实际需求控制在一定水平上, 可以在道路的周围设置上下凹式的绿地建设工作, 采用透水性路面以及LID树池的操作加强其建设效果,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 能够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降低雨水在路面中的流量, 改善路面的水质问题, 提升城市中水环境的质量。在设置道路周围的景观时可以设置完成的绿化带, 通过绿色系统的建设形成有效建设效果, 将道路表面的雨水径流到绿化带当中, 然后形成对雨水的存储以及净化目标, 对一些不符合应用标准的雨水排放掉, 通过透水性路面的应用提升了雨水渗透的效果, 在道路污染严重以及负载量过大的情况之下, 可以运用透水路面。

3.3 水系湿地规划

(1) 将禁止建设以及限制建设的区域要在城市中划分出来, 通过法律的方式对区域开展监理, 让这些天然海绵体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自身的能力, 保证海绵的吞吐效果以及调节水源的能力。 (2) 对自然生态环境要一步步的修复, 采用生态砌岸、水植物培育以及淤泥疏浚等方式对绿色生态系统予以建设和修复, 在建设过程中关注其管理和控制过程, 将人工湿地中存在的各种功能例如净水、补水与蓄水效果充分的予以发挥, 保证生态环境, 使其可以真正的造福于城市居民。 (3) 建设完善的生态走廊, 这在发展和规划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通过植物、河流等对各个生态结构之间的联系性进行强化, 保证生态海绵结构的完成性。

综上所述, 海绵城市的建设以及规划过程具备非常强的系统性以及综合性, 并且建设中需要从城市的各项条件充分衡量和考虑, 城市建设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不仅实现对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还能够实现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以及提升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 从当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需要每位工作人员加强关注和改善。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森林的应用面积不断增加, 对森林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当中, 这造成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更多矛盾, 另外在城市化进程中, 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水资源形成的浪费问题也较为严重, 对动植物的整个生存环境形成了破坏作用, 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是有直接关系, 在城市发展中人们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因而如何实现对城市中水资源的充分应用是国家以及相关单位重点关注的内容, 文章中将会针对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方法对策

参考文献

[1] 周慧.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南宁市昆仑大道片区新区规划研究[D].广西大学, 2017.

[2] 徐浩.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 2017.

品牌战略的理念与方法范文第4篇

对于海绵城市概念来讲, 其初期目标主要就是在城市的实际发展中, 降低对水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其出发点主要就是采用局部措施以及控制, 对于由强降雨所造成的城市内涝以及水体污染合理控制, 使得在开发当中的区域水文能够和自然状态接近。具体主要就是,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就是在城市地下含水量以及雨水的回收应用和对地表水实施合理控制等相关方面, 以此来提升城市内涝抗击的能力和实现雨水合理渗透等情况, 加强对相关规划以及技术措施的重视, 尽量降低在城市开发中对于相关的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确保城市的整体环境能够和海绵同样, 在雨水较多时能够利用其自身的水体和土壤, 对于雨水能顾很快的排放以及存储, 在城市的降水量太少或者一些干旱状况下, 对于其开放水体和土壤中所储存的水体进行释放, 对城市基础设施用水需求进行合理的缓解。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2.1 保护和修复天然海绵体

对天然海绵体进行修复以及保护措施主要有:首先, 进行限建区和禁建区的划定, 采用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对蓝线和绿线的规划, 使得天然海绵体具有很好的洪涝调节能力和吞吐能力;第二, 对自然生态实施修复, 采用淤泥疏浚以及生态砌岸等来措施对绿色生态系统实施修复;第三, 生态走廊的建立。加强对斑块-廊道-基质的建设, 相对海绵城市的发展非常有利, 比如, 河流以及水渠等, 通常应用相应的生态走廊是确保各个生态斑块之间形成良好的联系, 以此形成完善的生态海绵体。另外, 也能够确保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网络体系, 便于对雨水做好相应的搜集和应用。

2.2 人工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

海绵体的建设有很多方式, 首先, 对人工园林绿地的建设也能够起到相应的削污、排污作用, 并且也能够提升城市对于雨水的储存功能, 提升对于洪涝的弹性以及应急能力;第二, 加强城市水系的构建以及完善, 采用对既有城市水系加强改造, 对生态体系深化整合, 将对自然水体的合理调节功能有效体现出来;第三, 对传统的工业以及城市居民区的建设模式实施转变。加强对绿地布局的创新, 对于一些集中式的绿地建设变化为一些下沉式的绿地, 在确保建筑面积以及成本不产生变化的基础上, 确保城市绿地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消纳以及储存。第四,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的不断改造。采用对设计的改进来将生态效益不断提升, 同时应用下凹式以及滞留塘等方式使得绿色景观自身的资源和雨水收集能够有效结合, 从而将透水面积增大。

2.3 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

对于一些较为常见的人工仿生海绵体在建设中其方式主要有:首先,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基础上实施仿生海绵体的建设, 采用相关的设备来对建筑当中的黑水以及灰水实施分离, 同时对其中的灰水实施再次应用, 这样就能够对建筑用水实现很好的节约, 采用相关的集水管以及绿色屋顶和透水层等所收集的雨水将其有效净化以此实现生活用水以及景观浇灌用水等, 从而对水资源实现节约;第二, 在城市道路以及广场当中的相关水循环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的建立。比如, 在广场中可以对其地面设置成为透水式, 使得其能够不断的下渗并且不会产生洪涝, 将透水能力以及面积提升。第三, 采用信息技术, 比如, 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方面的县嗲话技术, 来对城市当中的洪涝险情进行分析, 以此来在实际的建设当中提升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3 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工作的注意事项

3.1 做好前期资料的收集

前期资料在实际的收集中其步骤主要就是:

第一, 在城市总体规划之前需要对城市的相关资料实现收集以及整理, 同时和实际状况进行结合起来做好相应的调查和研究。在城市专题实际研究中有水环境以及生态保护和相关区域的有序发展、海绵城市等相关方面的专题。

第二, 在对相关城市专题有效研究的基础上, 加强对于城市水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的评价, 同时按照城市的实际发展和当前的自然状况, 对区域发展当中其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属性进行明确, 以此来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进行确定。

第三, 对城市产生低影响的相关控制目标以及原则等方面有效确定, 从而将海绵城市的实际建设主要方面加强明确, 在源头以及中间和后期的各个层面当中的控制目标有效明确, 同时还需要对城市当中所产生的内涝重现期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明确。

第四, 加强对于专项规划的重视, 对城市的绿线以及蓝线合理规划, 对城市的主要建设相关区域有效明确, 同时将海绵城市的实际控制目标以及空间布局等合理执行。

3.2 严谨分析地块地质与地貌

地块地质与地貌分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 加强对地块的调查和研究, 按照地块的相关用地属性以及地形地貌等条件, 将其合理科学的规划到相应的排水管网中。第二, 按照相应地块开发强度, 对低影响开发地块相关策略实施确定以及细化分析, 对用地规划合理优化, 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市政以及其他的公共设施有效配套等。第三, 对地块的用水指标以及控制要点进行分析, 同时相应的有效落实, 对下沉式的绿地率以及单位面积的径流量有效确定。第四, 对地块的建设指标进行明确, 按照相应的雨水指标来对地块的建设密度以及绿地率和其他方面实施确定。第五, 对于相关地块的建筑, 其路面硬化指标以及建筑小品等方面科学合理的设计。

结语

总之, 随着当前城市进程的不断深化, 城市建设中人口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 很多城市产生洪涝灾害以及水资源缺少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将这种情况合理解决, 按照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性, 对低影响发展的雨水系统进行合理建设, 以此来实现雨水的合理储存以及吸收和应用, 从而将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效率提升, 确保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海绵城市对于雨水的资源以及防洪排涝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 同时对于城市水系统的完善以及对环境的美化非常有利, 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本文主要就对海绵城市的内涵行了综述, 对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 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防洪排水,雨水

参考文献

品牌战略的理念与方法范文第5篇

服务品牌体系建设

谢新宇李丹

摘要:十八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个行业改革和发展迎来了新浪潮,烟草商业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服务品牌是全面提升烟草销售的需要,也是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落地的需要,更是在大量外资烟草企业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下确保自身强劲的竞争力的需要。开展烟草企业服务品牌建设,需要转变传统的服务观念,优化企业服务流程,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本文从烟草企业的服务触点管理的角度出发,从顾客以及企业内部员探讨其管理的具体开展,希望此种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够为企业服务品牌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 烟草企业;服务触点;客户满意度;创新

一、服务触点管理的相关理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各种企业在市场中针对顾客而开展的争夺战也愈演愈烈,都从顾客角度出发来推动企业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共同认知。顾客在对各种产品以及服务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其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由诸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顾客是否认为其需求以及自身感觉得到了满足。只有当客户认为自己被提供的价值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所需要和所期待的价值,他们才能真正地产生全面的认同感。而服务触点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便是对于此种顾客消费观的有效迎合,它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所提到的服务触点是指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在进行沟通和互动时与某个企业所产生的所有点,它包括了顾客与员工之间的点以及顾客与具体环境之间的点。在对客户进行服务过程中,客户的体验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不同的服务触点,每一次“客我接触”都是一个“真实瞬间”,企业可以利用“真实瞬间”充分展示自己的优质服务,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对企业来讲,实施服务触点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借助这些全部的点来对顾客展开全部环节的

1服务,通过每一项服务的细节实施以及对于服务的实时提升,以尽量地保证顾客对于本企业的所有影响都是积极的、正面的,从而实现顾客对于企业品牌的全面认同。

二、烟草企业的服务触点管理的分类

本文论述的烟草企业的服务品牌建设中所指的服务是大服务的概念,其服务对象主要包括:零售户、消费者、工业企业、政府部门、上级单位和社会大众的服务,还包括对内部各部门、内部员工的服务,既包括主动地服务和配合,也包括主动地监管和检查。由于服务对象之间千差万别,相关的服务触点繁多,所有的服务触点根据其属性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信息传播方面的触点管理、咨询应答方面的触点管理、引导关怀方面的触点管理。

1.信息传播方面的触点管理

烟草企业向客户传播信息,主要是将业务、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信息以最恰当的方式传输给顾客,以保证顾客能够及时迅速地发现符合自己需求的消费品。当前,烟草企业传播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主要有宣传资料、广告、标志等计划性品牌接触点,这些渠道有助于烟草企业界定和生动地表现一个服务企业的个性特征,并且突出特定的服务特色的竞争优势。它还能提供信息和教育顾客,促进其对服务产品的认知和了解,帮助其做出明智的选择,减少搜寻产品等相关信息方面的时间和成本,以便他们能从所购买的服务中获取更高的价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顾客可以通过网络与服务企业之间接触,网站也成为顾客接触企业的计划性接触点。应用网络传递信息的好处在于给消费者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及何时可得到信息的选择权,以便信息能够在最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到达他们面前,并且这些信息或产品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高度相关的,而且在网络上,顾客有了选择和定制化的能力,他们能够在其适当的时间在公司网站上接近公司的服务,甚至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服务,这给顾客带来了体验服务的便利性。

2.咨询应答方面的触点管理

烟草企业的咨询服务人员是每一个来访顾客最先接触的群体,所以咨询服务人员的态度、整体仪态、沟通能力等都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于信息的接触以及对烟草企业甚至烟草品牌的整体印象。咨询服务人员在顾客开展业务咨询、具体业务办理、投诉等过程中要确保服务质量,礼貌亲切友好接待上门的每一位客户,注意使用文明用语,行动大方得体,有条件时

递上一杯热茶,等候时有报纸可以翻阅。应为业务咨询人员提供相关详细的信息资料;对于具体业务办理者则要询问是否已经带齐具体的证件,并将其导向具体的办理柜台,尽量避免在顾客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得不到任何导向;对于投诉者,应首先安抚客户情绪,对于己方的过错应主动道歉,不应推诿责任,同时极力促进投诉者问题的解决,挽救品牌形象。确保在咨询应答过程中,每一个客户都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

3.引导和关怀方面的触点管理

引导人员的设置直接关系着烟草企业内部环境状况以及客户对于烟草品牌服务的满意程度。良好的引导人员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关心关怀每一个来访的顾客,充分发挥自己眼睛的观察功能以及耳朵的聆听功能,主动地以亲切的态度为产生疑问的顾客进行解疑答惑和引导,从而使顾客既不感到拘谨,又能够得到完善的服务。人文关怀不论是对外部客户还是内部员工都是一股暖人的春风,烟草企业可以在节假日对零售户进行问候,对其家人可以予以适当的关怀。在企业内部也可以适当地开展温情活动,以凝聚人心,团结员工,让大家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又将这种温暖传递给客户,以人文精神给企业品牌增添内涵。

三、基于服务触点管理的服务品牌建设思路

服务触点管理是完善服务体系的最有效的工具,因此近年来服务触点管理不断在各类型企业得以应用。它不仅能帮助企业员工培养服务意识,提升各部门的服务水平,还能有效地梳理企业服务流程和规范,更好地完善服务品牌体系,让企业的服务理念更好的落地。服务触点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站在服务对象角度寻找服务触点,然后再结合各触点的核心需求,梳理能够满足核心需求的各种服务措施和手段,由此来完善规范体系。

1.从服务触点开发客户关怀体系

从服务对象角度列出与烟草企业的内部环境、工作人员等均有可能接触到的服务触点,也可以按服务流程来罗列服务触点。客户在服务触点上的体验直接影响着顾客的满意度,因此,在企业经营的背景下,重点是要强化服务触点上客户的美好体验,因此可以在关键服务触点上着力开发客户关怀体系:(1)提高工作人员主动关怀客户的意识。烟草企业在关于加强客户关怀意识方面应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客户关怀进而对客户行为的深入了解,主动把握客户的核心需求,通过为客户提供持续的、差异化的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舒适的服务体验

以实现客户忠诚度的提升;(2)强化提供服务的员工的文化水平。企业应该重视提升与顾客直接接触的一线员工的文化水平。员工的文化水平与其提供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关系,良好的服务能达到或超出顾客的期望,而客户的满意度与企业利润是一个价值链的关系;

(3)通过客户行为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注意观察客户的行为信息,主动了解客户,并从中总结归纳出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然后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和服务。

2.通过服务触点明确服务品牌承诺

明确的品牌承诺既是烟草公司服务品牌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员工的重要原则。当员工认同品牌价值观时,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履行企业对客户的品牌承诺,员工的服务就是对品牌最好的宣传,而客户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感知和评价服务品牌。通过对新老员工开展服务触点的培训,用多样化的形式持续地给员工灌输服务品牌培育的理念,使每一位员工都理解客户服务的重要意义,并将服务理念落实到在为客户服务的全部过程之中,通过提供优质服务,给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同时在烟草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中,要让员工理解到内部之间的同事也互为顾客,相互之间良好的服务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样确保企业的领导和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保障支持人员与一线人员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相互服务,通过企业内部员工满意度的提升,保证对外部客户服务的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兑现企业服务品牌承诺。

3.通过服务触点加强品牌的外部沟通

员工在与客户的沟通的过程中,要特别突出强调服务体验过程。客户体验是产生服务品牌联想的重要途径。服务体验能够让客户用通过消费,获取服务的方式,产生与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相关的品牌联想和品牌意义,从而加强客户对服务品牌形象的感知。烟草企业本质上就是提供服务产品的企业,通过让客户感受良好的服务体验,对企业服务品牌的建设和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在与客户沟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烟草公司为零售客户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与客户的互动沟通,共同参与,让客户对烟草企业的服务有更好的体验,对烟草企业服务品牌有更为强烈的认知和认同,达到企业与客户紧密协作,和谐发展的效果。

4.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客服团队

优质的服务离不开优秀的客服团队,客服团队素质的高低、团队对服务品牌的认识程度深浅、团队对品牌服务落实质量高下对烟草企业的服务品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烟草企业应注重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明确各部门负责人在服务品牌建设工作中的职责,自上而下推进服务品牌建设。从开展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听取广大零售客户和工业企业的意见,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最全面地了解情况。进而从健全服务机制入手,加强日常工作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激励对全体员工的推动作用;其次,注重客服团队的培训,提高服务品牌意识。应要求客服团队充分理解企业服务品牌对他们的要求,清晰服务品牌建设工作的内容,将服务品牌的要求和本职工作相融合;最后,重视员工需要,实施必要的奖励机制。烟草商业企业要及时奖励创建服务品牌过程中的优秀客服人员,并且规划他们的发展通道,使全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培养强烈的敬业精神,使他们能够主动、用心、快乐地对外部客户服好务,促进服务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浩.我国烟草品牌战略管理[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31).

[2]韩梅.顾客价值导向的服务品牌构建路径研究[J1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

[3]付启敏,刘伟,姚亚萍.面向客户服务的产品数据管理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4).

[4]曾剑秋,邵长恒.对接触点一致性实施有效管理[J].通信企业管理,2009(6).

[5]范秀成.顾客体验驱动的服务品牌建设[J].南开管理评论,2001(6).

品牌战略的理念与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精准减贫;

乡村振兴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为我国新一轮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截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届时农村的绝对贫困会暂时消失,但贫困问题会一直存在,扶贫是我国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历史任务。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如何破解日益严峻的乡村问题成为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对“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时全党工作重重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位列我国七大发展战略的第4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1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1.1乡村振兴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是农业文明时代的巅峰。农耕文明的区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赋予了中华文化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基因和厚重感。因此,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是中华现代文明的根基,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

1.2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gdp已然超越日本,占美国gdp70%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户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城市和乡村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短板”。必须振兴乡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初衷,才能确保城乡一体的全面发展。

1.3乡村振兴是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乡村振兴,将城市和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统筹考虑和安排,实现城乡生产空间高效利用、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始终确立以人为中心,把城乡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兴家园,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走出一条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1.4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不仅是中国城乡平衡发展的要求,也是城乡居民充分发展的需要。乡村振兴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增添精神慰藉,带来全面充分的发展。

2精准减贫下乡村发展的总要求

在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前提下,我国依然要砥砺前行,大力实行减贫政策。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规划,对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发展要求得到了显著升级。由抽象的“生产发展”升级为层次更高的“产业兴旺”;

由要求一般的“生活宽裕、村容整洁”升级为要求更高的“生活富裕、生态宜居”;

由不作效果要求的“管理民主”升级为富有成效的“治理有效”。现在的总要求赋予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高水平、更高需求的新涵义,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超越,更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精准减贫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3.1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

积极贯彻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基础工作,确保贫困户信息真实。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精准扶贫责任清单和进度协调计划,加快推进精准减贫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创新。精准减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3.2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7年的58.47%,已经接近65%-70%的城镇化顶峰。然而由于人口巨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013.3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2,耕地质量较低。因此农业现代化不可能走美国式单一的大規模高度机械化的农庄模式,而必须走多样化、适度规模、精耕细作之路。因此,乡村必须保证适度人口。但是由于乡村发展不景气,而城市变化巨大,迫于生活压力和房价的剧增,大多数青壮年离开乡村来到城市,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大大减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同时,由于人口过快、大量集中至城市,城市发展又面临新的“城市病”。城市与乡村是鱼水关系、血脉相融、密不可分,只有两者均衡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因此,应该转变“以城统乡”的思路,更强调农业农村的优先位置,让广大乡村能与整个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新局面,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3明确土地承包期限

明确土地承包期限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党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在延长30年”,这一利好政策极大的增加了农民的信心,也提高了农业投资人的兴趣,让其放心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更有底气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改善农田设施条件,做好长远规划,对中国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提升意义重大。同时,有志青年不必漂流在外,在乡村就可以解决就业创业问题。

3.4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当前,传统的农业理念、经营方式和种养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新时代农业被赋予了生态、休闲、养生、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通过渗透融合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乡村产业要兴旺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5明确乡村治理体系

明确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当前,部分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严重弱化,农村基层“苍蝇式”腐败问题严重,成为乡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自治”上,要创新村民议事方式,充分尊重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法治”上,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育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其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在“德治”上,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使村民树立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3.6明确“三农”工作队伍要求

明确三农工作队伍要求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当前,乡村人口出现空心化,呈现“386199”的特点,发展农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农村留不住的现象比较普遍,较多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三农工作队伍人才缺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要求。把“懂农业”放在第一位,切中“三农”工作队伍视野不宽、本领恐慌的要害;

同时,只有爱农村、爱农民才能在乡村扎下根,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要坚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本质属性,实行农村职业教育的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乡村振兴服务能力,造就高素质的农村职业学校校长队伍,要引导种养能手的农民工返乡,鼓励大学生和涉农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开创新天地。

4结语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主要任务,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总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需求。只有乡村发展,中国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发展;

只有乡村实现小康,中国全面小康才能得以落实;

只有发扬乡村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才能永续传承。因此,乡村兴,国家兴。

参考文献

[1]雷望红.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1-8.

[2]王雨磊.精準扶贫何以“瞄不准”?扶贫政策落地的三重对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1):88-93+128.

[3]张强,张怀超,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8,32(01):6-11.

[4]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01):65-73.

[5]李军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重大[j].当代农村财经,2018,(01):2-6.

品牌战略的理念与方法范文

品牌战略的理念与方法范文第1篇摘要: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有一定区别,课程体系上理论与实践没有明确的界限,专业实践课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