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区范文
南京市秦淮区范文第1篇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从细节和标准化工作流程为抓手,逐步推进学校电教工作制度化,专业化。
二:基本方案
常规工作:“救急不救穷” 在不影响到学校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将应由各部门自行承担的基本电子化操作(打字、复印)由部门自行承担。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各部门完成任务,以不影响到学校正常工作开展。
培训工作:基于学校尚未考虑进行定时定员的培训,所以采用个别辅导,逐步推开的方式进行培训工作。在教师中逐步培养电教骨干(杨俊、李成、钟祥等),由他们带动和辅导一批教师掌握基本电教技术。
信息工程建设:尽心维护学校网络,保证网络运行不间断,网络瘫痪时能最短时间(8小时)内重建系统。
其他:集中力量务必完成突发性的工作要求,保证学校工作不受电教部门的影响。
三、已经完成的工作
1. 保证了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 2. 保障了教师进行计算机课件教学的基本需求。
3. 完成了两个计算机教室所有计算机上网的软件设置和调试工作。
4. 完成了“南京市“校校通””申报和接受验收的各项工作。 5. 完成了学校网站的设计制作工作,已经上报市电教馆,已开通。 6. 日常进行校园网络病毒的维查杀灭的工作,保障学校计算机没有因为网络计算机病毒侵袭硬件、软件数据受损。
7. 辅助教师进行办公自动化操作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8. 辅助教师自助上网查阅资料,下载网页加密资料,打印所需要的信息。
9. 在没有强力检查的情况下,通过引导和沟通与教师充分协调保证了学校校园网络运用的健康、文明。在学校网络运用领域保持了教师良好的心态,使校园网络成为和谐校园的一部分。 10. 成了每月月考核的试卷印刷工作,和各种年级和全校性《通知》 11. 完成了所有的大幅面喜报,绝大多数的奖状的排版打印工作。 12. 完成了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网上登记工作,和计算机验证工作。
13. 完成了部分老教师的工作计划、总结的打印工作。 14. 完成了本分老教师承担的其他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的工作。 15. 完成了其他部门(教导处、财务)的部分文字打印和复印工作。 16. 完成了部分综合学科期末试卷的打印和印刷工作。 17. 完成了所有区级、市级学生计算机档案的提供打印工作 18. 完成了六年级小学升初中的计算机报名工作。
19. 完成了学校网络环境下教学课程的实验,建立了网络环境下进行课程教学的硬件软件体系。
20. 成功举办了学校足球联赛。普及了竞技足球的知识,提高了部分学生竞技足球的水平。
21. 成功举办市足球重点小学和市历史强队的足球邀请赛。扩大了我校在南京市足球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2. 参加了南京市小学生足球联赛,在组队仅仅半年的情况下,勇夺南京市第四名的好成绩。
南京市秦淮实验小学电教处
南京市秦淮区范文第2篇
然而, 随着我国的河道景观项目不断开展的同时, 却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体现为河道景观设计缺乏地域特色、割裂城市文脉。一些设计盲目套用国内外的成功案例, 使得雷同化现象比较严重。河道景观作为典型的城市线性公共空间, 现已成为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 是城市的名片。但近年来河道景观品质下降, 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形象及经济、社会发展。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是没有一套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来指导城市河道设计。
本文试图通过对黑川纪章关于建筑及城市规划领域的共生思想的解读, 并结合南京内秦淮河东段的改造景观设计, 归纳出适用于城市河道改造中的共生策略, 从而对今后的城市河道改造设计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一、共生思想和城市河道设计
“共生” (symbiosis) 词来源于希腊文, 最早属于生物学范畴, 泛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相互关系, 是物种之间通过合作、竞争、捕食等关系相互影响和制约, 从而达到共同进化的目的。20世纪70年代, 日本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设计师黑川纪章引入"共生思想", 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剖析,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共生思想的内涵, 包括异质
文化的共生、人类与技术的共生、内部与外部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共生、人类与自然的共生。
对于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时间共生, 即为历史传统、现代文明和未来的思维模式的共生关系。人文共生, 即为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共生关系。结构共生, 即为部分与整体, 内部与外部在结构上的共生关系。主客体共生, 即为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设计中应通过共生思想, 构建人与建筑、景观之间的和谐关系, 形成一个同时满足人居品质与环境发展的可持续环境系统。
笔者认为, 对“共生思想”这四个方面的解读对于城市河道设计均有借鉴意义: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中, 应根据具体区位情况, 挖掘南京与秦淮河的历史文化特色。在空间区位上, 做到城市环境与河道景观 (即为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 的共生;在时间序列上, 做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个全面规划 (即为新旧环境的共生) ;在生态系统上, 创造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相互并存的一个生态环境 (即为万物环境的共生) 。在环境行为上, 做到人居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共生。
二、共生思想应用南京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设计
秦淮河源于上游句容、溧水二河, 在江宁区西北村汇合, 自西向东, 流经南京城区, 汇合于长江。是南京市最大的区域性河流, 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 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本项目位于内秦淮东段起点是逸仙桥, 终点为东水关段, 全长2.3公里。河道两侧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零售商业为主, 局部有娱乐用地, 改造过程中需结合周边居民休闲活动功能, 展示秦淮文化风貌。把原来的隔离之河、遗忘之河、消极之河改造为文化之河、生态之河、艺术之河。通过凸显内秦淮历史文化、引领回归水脉河畔、重塑母亲河休闲生活、重启现代城市休闲生活这四步, 最终建立内秦淮河历史文化风光带。
1、时间共生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要体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 即历史传统、现代文明和未来的思维模式的时间共生策略, 主要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与改建, 以及对历史文化精神和地方风土人情脉络的继承。
在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设计中, 通过对大中桥、复成桥、玄津桥以及逸仙桥的立面改造设计, 既保留了桥的历史风貌, 又结合了现代桥梁景观设计手法, 做到历史与现代的共生结合。
2、人文共生
当代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 就其本质而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映射。人文共生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延续发展以及对异质文化的吸收利用, 寻求形式与内容共生的平衡点, 从而真正的体现人文精神。
在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设计中, 通过对玄津朝阙、南唐夜宴、南唐词派、杨吴城壕、驿亭扬舲、白下门广场等节点设计, 实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景观文化共生。
3、结构共生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谓结构共生策略, 是指河道与城市之间、河道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并非独立存在的, 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河道景观的设计离不开城市整体的规划, 而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也不能抛弃城市中的河流资源。
在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设计中, 通过各个节点对于南唐文化的介绍, 进而实现整体对于南唐遗韵风光带的塑造, 建立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名片。
4、主客体共生
在城市河道设计中要遵循一定的主客体关系, 以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满足人自身需要的同时, 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做到最大限度尊重和利用原生自然环境与资源。巴里康芒纳的生态学法则指出:每一件事情都与别的事情相关, 可持续设计的义务是将景观、建筑和基础设施放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宏大的、由所有的人造事物所组成的系统中去考虑。
在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设计中, 基于对原有场地的尊重, 尽量保留场地中一系列自然原生的景观要素, 让自然做功, 发挥自然的自我调节和自愈功能, 营造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无缝融合。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 建设下沉式绿地, 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
三、结语
城市河道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 是城市形象的窗口, 河道景观设计融合了人、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 本文结合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 将其归纳总结为时间共生、人文共生、结构共生以及主客体共生四条策略, 用以指导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的建设。
摘要:城市河道的发展状况会随着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 城市河道出现污染严重、设计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以南京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工程为例, 通过对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的解读, 将其融入到当代的城市河道改造设计之中, 旨在改善河道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河道景观设计。
关键词:城市河道,共生思想,改造设计
参考文献
[1] 黑川纪章:《新共生思想》, 覃力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第6页.
南京市秦淮区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一)激趣导入: 歌曲导入
1、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 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3、 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二) 出示导纲
1、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字好在哪里? 2、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这首诗是在批评商女不知亡国恨吗?为什么?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课文及导纲,不理解的批注下来。
2、讨论交流(由组长协调本组内组员轮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学生解答,
也可以轮流说说自己对导纲问题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即将结束时用白板 显示展示、评价的分工。)
三、展示评价
四、质疑解难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却不明了的?大胆说出来
五、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及学习方法,自己的感悟等)
2、教师提炼
主题;诗人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3、再次朗读本诗,注意感情、语调。
六、拓展延伸;同为亡国之君,李后主(李煜)和陈后主的命运却截然相反,试分析其原因。
七,学科班长总结
八、作业;积累相关诗句
1、《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南京市秦淮区范文第4篇
诗歌赏析题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该如何理解?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点明全诗主旨也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4、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①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③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南京市秦淮区范文第5篇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 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 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南京市秦淮区范文第6篇
诗歌赏析题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该如何理解?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点明全诗主旨也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4、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①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③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南京市秦淮区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