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指画》简案
《儿童手指画》简案(精选9篇)
《儿童手指画》简案 第1篇
《儿童手指画》祥案
班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指印、手印画,展开联想,进行适当添画。
2、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和造型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情感。
3、在有意无意的拓印中,从不同角度对手印指印进行联想添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放松地玩,在玩中掌握手印、指印及随形联想的方法,添加组合成有趣的图形。
难点:根据自己印的形状,设计图形以及物象整体效果的处理。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师准备:PPT课件、作品展示、学生准备: 手指画颜料、调色板、纸、工作围兜和袖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它——“手”。
二、体验尝试、思维拓展
1、教师示范(将手涂上颜料,在纸上印出手指的印纹。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手是如何展示魔法的。)
2、让学生试一试、印一印(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3、实物展示:学生指印形状若干(评价)
4、老师总结
5、思考、互相交流
6、课件展示:手指印图若干
7、用添加的方法,把你刚才印出来的手指印也来变一变。
8、展示评价(鼓励学生将美好的作品送于父母、老师或同学,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成功的快乐。)
三、自主合作、综合探索
1、课件展示同龄小朋友的作品,欣赏他们是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小手印具有魔法的。
2、鼓励学生进行比赛,完成一幅有主体,有背景的较为完整的作品。完成于8开纸上,可独立完成,也可多人合作。
四、展评添信、体验成功
1、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评一评、选一选谁的作品画面最漂亮、谁的想法最有趣、谁的颜色最鲜艳„„
2、引导学生从颜色、画面内容、奇妙构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看了小朋友们这么多漂亮的作品,老师觉得小朋友们的双手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和家长共同创作一幅大手牵小手的作品手指画。
《儿童手指画》简案 第2篇
手指画《蝌蚪》
(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儿童创意美术培训班)
课题:《蝌蚪》
概要:
1、教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和动态;
2、培养幼儿对手指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1〉 在观察,认识的基础上,教幼儿学会点画蝌蚪的外形和动态。
2〉 培养幼儿对手指画的兴趣,并教育幼儿注意保持整洁,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青蛙哭的挂图(眼泪是活动的可取下)
2、素描纸纸,笔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感交流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花瓶王国里去玩,在那里,咱们将会遇到花瓶姐姐、花瓶弟弟、还有花瓶宝宝呢,瞧花瓶姐姐正在叫咱们呢,咱们赶快吧。(幼儿自由和花瓶进行交流)
二、有序观察
引导幼儿用以前学过的从下往上的观察方法,一步步说出花瓶各部位的位置及外形特征。师:花瓶朋友最下面是什么?脚长得什么样?脚上面又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再往上呢?什么样的身体?身体上面又是哪儿?头上有些什么?你觉得你的朋友哪最美?
三、趣味演示
(一)出示单层刻纸范例,调动幼儿已往经验。
师:以前咱们学过的单层刻纸,刻样的地方是怎样的?
(二)出示多层刻纸的纸版,探索多层刻纸的秘密。
1、教师刻花瓶,让幼儿发现刻过的地方不是空的,而是有颜色。
2、教师边示范刻花边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花的色彩变化,揭示多层刻纸的秘密。
3、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例。
四、大胆表现
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辅导幼儿大胆表现花瓶朋友,刻出多层色彩,鼓励幼儿
创出与众不同的画面。
五、轻松评价
1、幼儿自评
《儿童手指画》简案 第3篇
一、重视手腕、手掌、手指第一关节的支撑力
在启蒙阶段中, 教师要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手指独立能力的训练, 整个教学进度可以慢一些, 切不可超越孩子的实际能力而超之过急, 要根据孩子的水平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的实施教学进度。
弹奏钢琴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手型, 而良好的手型的前提是指掌关节与拇指、小指关节的站稳, 这也是训练手指独立能力的一个大前提。手指的第一关节, 既最末端的关节, 从一开始就要训练站立的能力, 要自然的站好, 不能让关节塌下去。如果连这个关键的关节都不能站好, 要想弹出集中而有力的声音是不可能的。但是, 儿童因为手比较软, 要让他们在琴键上站好又特别难, 需要教师从一开始就要不厌其烦、坚持不懈地长久地严格要求。在具体的训练中, 先从单音开始去训练, 例如, 在非连音的教学中, 首先用最方便的2或3指来弹奏, 因为这两个手指比较粗壮有力, 弹起来容易体会支撑感, 等到这两个手指训练好了后, 再进行1指的训练。1指虽然比较有力, 但它太容易躺在琴键上, 而且还容易关节内陷, 教师要特别注意1指的手型, 遇到关节內陷时, 要用手去把它顶出来。最后才是4、5指的训练, 这两个手指比前三个手指都要弱很多。首先, 4指的第一关节总是不容易出来, 有时候指关节出来了但又不能保持住, 比较容易在琴键上摇摆、晃动;而5指在弹奏中又总是喜欢用手腕去压琴键, 而且5指弹完了音后手掌常常会塔下去, 为了能够把手掌摆正, 在训练中很多小孩喜欢用肘部去帮忙, 把肘部抬得老高, 其结果手指训练目的没达到, 而又多了一个要改的毛病。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整个启蒙阶段教师都要时时注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单指的练习练好之后, 可以加入一些双音来让孩子体会手指的支撑感, 如:先用1、3指, 再用2、4指, 最后用3、5指。练习时两个音先后弹奏, 不要太用力, 速度慢一些, 手臂放松, 手指关节站稳, 特别是1、5指的双音练习, 不仅可以训练手指的支撑感, 还可以通过这个练习来固定手型, 因为只有1、5指站好了, 整个手型的架子也就出来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再进行同时发声的双音练习, 练习时, 两个音同时弹奏, 然后再把手指相对强一些的手指抬起来, 而把手指较弱的手指保留住。例如:3、5, 放开3指, 保留5指在琴键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5指承担起手臂的力量, 使较弱的手指得到加强。最后可以在双音的基础上加入一个音, 使其变成一个三和弦, 三和弦的练习可以使手指的支撑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孩子们也更容易体会到支撑感;开始是一个音的单指练习, 然后是两个音的双音练习, 最后是三个音的和弦练习,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之后, 加强了碗、掌、指关节的支撑力, 这是因为发挥了手掌的作用, 手指在键盘上同时有了两到三个支撑点, 对于柔弱的单指能起到互相辅助的作用。支撑力的训练可使弹奏的力度、速度、独立能力得以加强, 为下一个弹奏做好一项基础准备。
二、抬起手指, 打开掌关节的五指训练
加强手指的训练, 使其坚强有力而又灵活敏捷, 发音集中而又有弹性是弹好钢琴需要具备的主要技术条件。
通过前一个阶段的一些强化训练, 孩子们手指的支撑力有了一定的基础, 接下来可以进行一些连续弹奏的训练, 这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毛病的一种弹奏, 在这个阶段更要注意手指独立能力的训练。在连奏的弹奏中, 手指要有准备地抬起来, 然后结合手臂的运动把声音有力的送到指端, 这种正确的练习能使手指独立性得到增强, 声音也会慢慢地变成饱满而扎实。
首先, 可以进行2个音的练习, 然后再是3、4、5个音的弹奏。弹奏方法是手指轻松的抬起来, 然后快速而有爆发力地弹下去, 最后手指下键后肌肉快速的放松, 每次下键的手指都要经历这些过程。这样的训练能使手指的弹性增强, 声音也会逐渐练得集中而有颗粒性。由于每个手指头经常地你起来, 我弹下去, 这样上上下下的反复练习增强了手指间传递交换的灵活敏捷, 减少了手指之间相互的依赖性, 也使掌关节逐渐变得灵活有力有弹性。但这种高抬指的练习也要引起注意:
1. 不可过度的把手指抬得过高, 这样会使弹奏中的力量消耗在手指运动的空间。有的学生因为手指伸得过直, 会影响下键的力量。已弹出声音的手指, 即使还保留在键盘上, 也要马上放松, 不要再压键, 而将注意力放在准备下一个手指的弹奏上。
2. 动作要放松, 五指练习不要将手指抬得过高, 有的学生把手指抬得太高而造成手臂肌肉过分紧张, 以至下键后力量分散, 因为用力太大而造成了手腕的震动, 手腕不停地上下上下抖动, 声音显得不平稳, 要将力量集中在下键的一刹那。
3. 要保持手指关节原有的角度, 有些学生因为用力过大, 造成手指关节内塌或者摇摆, 这些毛病都是在独立能力训练中会相应出现的毛病, 教师要及时发现、解决。
三、保留音的练习
手指保留音的练习对手指独立能力的训练也有较大的帮助, 教师可以有目的的选择一些适合孩子们的较简单的练习来作为手指独立能力的训练, 这种练习可以极大限度地让手指本身学会独立活动, 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但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程度才可以加入这些练习, 不可过早的练习, 因为这种练习对手指的独立能力要求更高。再保留音的弹奏中还要注意一定要消除紧张感, 要让学生注意到不弹奏的手指必须要放松, 特别是弹保留音的手指, 因为学生常常为了按住这些音, 而造成手的紧张。不要过分追求音量, 声音要清晰, 速度慢一点, 动作不可过大, 适可而止即可。
有了上述的一些练习, 还要结合一些小动作的帖键练习。在帖键练习中一定要做到声音清晰, 手指积极主动地触键, 不能用手腕去压键, 这样会造成声音模糊, 没有颗粒性。手指的帖键练习在实际运用中很广泛, 它为今后快速、均匀而有颗粒性的跑动音型做进一步的准备。
总之, 在儿童钢琴弹奏初期, 不要过分追求孩子弹奏的音量, 如果总是说“声音太小, 用力大一点或声音太浮”这些话, 要孩子用力敲击琴键, 就容易导致形成很多毛病。要知道只有孩子们掌握了正确的弹奏方法, 才能真正进入钢琴的世界, 才能领略到音乐的魅力。
摘要:钢琴启蒙方面的论文较多的是兴趣、爱好等等, 而对于儿童启蒙的独立能力的培养方面论文较少, 而儿童因为年龄和生理的限制, 手指的独立能力在启蒙阶段很差, 是令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因此,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找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使教师今后的教学更轻松, 儿童的钢琴学习更规范、完美。
不可小看儿童“吃手指” 第4篇
这位家长的心情着实可以理解。全国4~16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显示,有“吃手指”习惯的儿童占被调查儿童的11.9%。“吃手指”在医学上又称吮指习惯,据观察有75%的儿童在出生后3个月就开始吮吸手指头,一般2岁后就逐渐减少并自行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儿童的食欲不能得到满足时,如断奶期间可靠吮指自慰。家长平时较忙,孩子又没有玩具和伴侣时,会感到孤独、无聊、乏味而人类的唇部神经异常丰富,幼儿吮吸手指时能起到一种“自娱自乐”的效果。在稍大些的儿童当中,如果仍有吮指习惯者则多半是心理紧张因素所致,如父母离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等,他们就会试图以“吮指”这种近乎病态的异常l心理防御来解除内心的焦虑。此外,父母教育的前后不一致往往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不良的卫生习惯、家长不注意给孩子定期修剪指甲也是造成孩子吮指的原因之一。
吮指习惯多表现为固定地吮吸同一只手指,如吮吸大拇指,且以同一种方式吮吸,手一旦闲下来就吮吸,甚至有时不吮吸指头就不能入睡。吮指习惯对儿童的身≈健康有着不良的影响,从生理上讲“吃手指”不但将手上致病的微生物带进体内影响儿童的健康,而且还会导致被吮吸的局部组织增生,指头外观异样,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吮吸手指还会造成儿童的牙矜畸形,影响外貌和口腔功能等、一般来讲儿童3岁以后如果仍然保留有吮指习惯即为口腔不良习惯,而长期地吮吸指头,便会影响儿童的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手指压迫、阻碍了牙齿的萌出伸长,造成前牙开骆畸形,即前牙垂直向分开、没有咬合接触:吮吸过程中,手指向前推压上前牙,使上颌骨前突,上前牙向前倾斜,开唇露齿(俗称“大龃牙”或“暴牙”),这样一来不仅严重影响了颜面外观,而且影响口腔功能:前牙开,讲话漏气,唇齿音发得不准,前牙的功能是切断食物,如面条、水果等长的、大的食物,而当上下前牙开耠时,没有咬舍接触,当然面条也就不能咬断了。这些孩子面容变丑后往往自信心不足,遇有疑难问题困扰时只会一味靠吮吸手指来取得心理安慰。
手指锻炼与儿童智力开发 第5篇
日本有位学者曾说过:“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由于手指的活动而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就能促使全部智能的提高。”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每一块肌肉,都在大脑皮层中有着相应的“代表区”,而手指的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又占据了较为广泛的区域,这些区域的神经中枢都是由神经细胞群组成。当一个人的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能够激发这些细胞群的活力,使动作和思维的活动能保持有机的联系后相互对应。
因此,手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难怪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并且,还把手比喻成大脑的“老师”。那么,未满周岁的儿童怎么活动双手呢?
父母可以在孩子睡醒后的活动时间里,给孩子递一些彩色鲜艳的易于拿、抓的玩具,让小婴儿练习抓、拿的准确性。有人在托儿所里曾作过这样的实验,把未满周岁的婴儿分成两组:一组有意识地让婴儿进行抓、拿等训练,另一组任其自然发展。结果无论是反应能力还是理解能力,前一组都比后一组强得多。
所以,无论是婴儿的父母,还是托儿所的老师,都应该重视宝宝这个时期手指的锻炼,以提高婴儿的智力。
智力开发的最佳时间
据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以成人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的智力就发展了50%,而到了8岁便已经发展了整个人生智力水平的83%~90%,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是不是聪明的,在他8岁的时候,就基本上可以定局了。
现代科学认为人的极为丰富的脑力资源是远远没有得到开发的。因此,我们在提高智力方面,尤其是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方面,可以做许多事情。
经常变换婴儿在小床中的位置和小床在房间中的位置,可以使婴儿的双侧脑半球都得到锻炼,左右脑均衡发展。
要多和儿童说话。当婴儿通过抓握、抚摸和指某些东西来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究时,要经常用简单的话对他说,这是“娃娃”、“球”、“花”等,以便增加他和语言的接触,发展他的语言能力。
给儿童以温暖、爱抚和宽容。生气和生硬的惩罚,会造成儿童的情感损伤,易使儿童出现焦虑不安和缺乏自信。
不要强迫儿童使用某一只手或不使用某一只手,应听任孩子自己倾向于使用左手或右手。
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提供适当的玩具,尽量少玩电动玩具,而多玩那些能自己动手、动脑操作的玩具,例如:积木、七巧板、图片等都可以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和一些初级概念。
《儿童手指画》简案 第6篇
1.小手小手变魔术,变成小兔跳跳跳;变成小猫喵喵喵,变成公鸡喔喔喔,太阳见了咪咪笑,连声夸我手真巧。
2.两个大拇指,比比一样高,相互点点头,接着弯弯腰;两个小拇指,一样都灵巧,相互拉拉勾点头问问好;食指中指无名指,样样事情离不了,摊开手指数一数,1,2,3,4,5,6,7,8,9,10,都是我的好宝宝。
3.一只小鸡叽叽叽,低低头吃米米;来了一群小鸭鸭,游游泳,嘎嘎嘎;两只小象走过来勾勾鼻子做游戏;一群小鱼游过来,游到大海妈妈的怀抱里。4.好朋友在一起,我们快来锻炼身体:头儿扭扭碰碰碰,脖儿扭扭碰碰碰,脚儿扭扭碰碰碰,腰儿扭扭碰碰碰,屁股扭扭碰碰碰,大家来做扭扭操,做个健康的好宝宝。
5.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敲),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捏),四个手指挠挠闹(伸出四个手指在宝宝身上挠一挠),五个手指拍拍拍(双手对拍)
6.一只小狗汪汪叫,(竖起大拇指,做小狗的耳朵),两只小兔跳跳跳,(竖起食指和中指,做小兔的耳朵),三只孔雀真骄傲(大拇指和食指做孔雀的嘴),四只小鸟飞得高(四指做小鸟的翅膀),五只小猫喵喵喵(五指张开做猫爪),六只大象在洗澡(手指变成六做大象鼻子),七只乌鸦吃面包(手指变成七做乌鸦的嘴),八只小鸡啄樱桃(手指变成八做鸡嘴),九只小虫在吃草(手指变成九做小虫爬),十个小孩哈哈笑。(十指张开做小花)。
7、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藏起来,变变变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猫,喵喵喵。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狗,汪汪汪。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猪,噜噜噜。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鸡,唧唧叽。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鸭,呷呷呷。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青蛙,呱呱呱。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兔,嘣嘣跳。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8.《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右手是石头,胖胖脸胖胖脸(握拳贴小脸两边)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左手是剪刀右手是剪刀,小白免小白免(做小免)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左手是布右手是布,小螃蟹小螃蟹(手心对前胸两大拇指靠一起、另外的四个指头只是前面弯曲一下)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左手是石头右手是剪刀,小蜗牛小蜗牛(石头放剪刀上面)。
9、一个手指变呀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两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小兔跳呀跳;三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小猫喵喵喵;四个手指变呀变,变成螃蟹爬呀爬; 五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小鸟飞呀飞。
10、两只小八哥,住在山顶上。(竖起食指)一只叫叮叮,(一只手伸向前),一只叫咚咚,(一只手伸向前)叮叮飞走了,(一只手放在背后),咚咚飞走了。(另一只手放在背后)叮叮回来了,(抽回一只手),咚咚回来了。(抽回另一只手)
11、小兔子,(两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小兔的耳子。)拿锤子,(两手握拳头,左右摇晃)叮叮叮,(右手放在左手上做敲击的动作)造房子(两手做房子的造型放于头上)12、小鸟小鸟住在大树上,(双手五指伸开,手心向内,交叉拇指相勾做鸟飞状,双手由下至上抖动五指)田鼠田鼠住在大树下,(双手五指并拢呈“爪子”状双手轮流交替由上至下)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呀爬,(双手手腕相靠360度翻转手腕,由下至上伸到头顶)喇叭花喇叭花变成小电话,(从头顶边转动手腕边向两侧打开,最后在耳旁拇指小指伸出其余三指收拢呈打电话状在耳旁晃动两下)喳喳喳,吱吱吱……(左右手交替晃动表示轮流打电话)小鸟和田鼠说着(双手一起在耳旁晃动)悄悄话。(双手手掌呈喇叭状在口前,小声音表示悄悄的意思。)
13、秋风秋风吹吹,(双手手心相对手指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随节奏弯曲手指)树叶树叶飞飞。(双手在身体右斜上方,手心手背手腕花)好象一只蝴蝶,(双手食指与拇指相对,其余三个手指竖起,双手拇指相碰)飞到空中追追。(其余四指分开扇动)
14、小松树,(双手大拇指、小拇指指间相碰,其余3指分开指间向上)点点头,(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间依次相碰在一起)雨来洗洗脸,(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开依次做绕指转动)风来梳梳头,(五指做交叉立起、到下3次)太阳公公一出来,(双手握拳,拳心相对)伸手又抬头。(五指依次打开,手腕相碰,手指立起)
15、一个手指按电钮,(左手手心向上五指张开,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按4下)两个手指拣豆豆,(左手手心向上五指张开,右手拇指和食指在左手手指尖依次捏4下)三个手指系扣扣,(左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对碰4下)四个手指提兜兜,(左右手大拇指相对,其余四指握拳向下,伸开握起4次)五个手指握一起,(左右手握成拳头)握成拳头有力气。(左右手握成拳头互碰4下)
16、小雨伞、真淘气,(左手五指张开手心向下,右手握拳食指伸出顶在左手手心成小伞状,左右交替做2次)爱和雨滴玩游戏,(同上)转一转,滴一滴,(左右手食指相对饶圈,食指向前点3下)滚一滚,淅沥沥,(左右手握拳相对饶圈,五指下垂依次前后抖动)滚滚转转真有趣。(左右手握拳相对饶圈, 左右手食指相对饶圈,拍手3下)
17、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手4次)我的小手举起来。(双手举过头顶,在头上摆一摆)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手4次)我的小手转起来。(双手在胸前转动手腕)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手4次)我的小手抱起来。(双手握在一起)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手4次)我的小手藏起来。(双手背到身后)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手4次)小手小手变出来。(双手在身前左右摆动)
18、一封信,去旅行,(右手手掌重叠在左手上,手心象自己)邮筒里,停一停,(双手比做一个圆通,左右晃一晃)到邮局,盖个印,(右手握拳在左手掌上打一下)邮递员,按门铃,(双手握拳绕,左手竖直,右手食指点一下左手掌心)叮咚叮咚叮咚叮。(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点数下)
25、我有一双小小手,我说走来它就走,快快走到头顶上,接着走到鼻子上,然后走到肩膀上,最后把它放腿上。
表扬儿童的话
1、点点头,插插腰,我的表现最最好。
2、小脚,小脚,踩一踩,你的表现真不错!
3、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
4、叮叮铛,叮叮铛,大拇哥送你,你最棒!
5、你的表现好,你的表现棒,你的表现No 1。
6、左边小红花,右边小红花,奖给我们小朋友顶呱呱!
《儿童手指画》简案 第7篇
一、认识手指的功能与能力
钢琴的弹奏需要五个手指的协调运动, 但五个手指分别都有不同的机能特性, 包括它们的运动方向, 也就是本文所讲的每个手指分别有它自己的功能和潜在能力。为此我们应当在教学中适当了解一下手指的功能与运动规律。而怎样运动最科学最有效呢?本文将主要分析阐述连音弹奏的手指问题, 这也是长期以来许多基层教师碰到的教学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 也是教法问题。首先, 钢琴的连音弹奏主要是靠掌指关节的上下运动来实现的, 而掌指关节的运动能力直接影响弹奏的能力。这是我们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比如手指的力度与速度, 速度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灵敏度。甚至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人与动物在掌指关节上的区别, 比如说, 人类可以通过掌指关节拿东西, 还可以通过指关节做更细的活儿, 有些动物虽然有掌指关节, 但是在能力上和人类相比又有天壤之别。生活中我们看到猫科类动物有掌指关节, 它们在捕捉猎物时会通过掌指关节的运动伸出爪子, 而我们发现它们的这种运动是掌指关节的五指同步运动。在一些动画片中我们偶尔看到艺术家用拟人的手法来塑造猫咪弹钢琴, 那很可笑, 因为猫不可能把指间关节分开来做上下运动。而人类就不同了, 即每一个手指都会通过掌指关节做相对独立的运动。包括指间关节的运动, 也是人类进化的一大特征。但是人类的五个手指发展进化是不平衡的, 每个手指的功能与能力也有所不同, 这给我们的教学和训练带来不同程度的难度, 我们就必须了解和分析手指的功能、运动规律及潜在的能力, 便于我们更科学更便利更有效地在教学中得到发展运用。以下将分别分析五个手指的功能与运动能力。
1. 大拇指。
钢琴谱上称“1”指, 在生理角度上讲, 粗而短, 力量也最大, 抓握起东西时几乎都可以起到一半的作用, 可见它的独立性很强, 在弹奏钢琴时可以独立做肌肉的侧上下运动。许多专家在教学中会特别强调这个手指的控制, 往往是做较轻的控制练习。另外一个是做左右运动, 在音阶练习时中的穿指, 就是一个左右运动。在教学中, 大拇指的练习要求更重视一些, 尽可能发挥它的功能与能力, 在开始练习时必须注意它与其他手指的不同点, 如运动方向等。
2. 食指。
我们称“2”指, 这个手指可以说是五个手指中既独立又最灵活的, 在连音弹奏时几乎可以不受任何其他手指的影响并通过掌指关节的运动高高抬起, 一般来讲, 很轻松就可以高出手背, 训练时会比较容易, 独立性很强。但在力度上不如大拇指和中指, 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多是第一指间关节凹进去, 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3. 中指。
称“3”指, 相对来说比食指力度要大一些, 独立性不如食指。我发现, 当五个全部触摸在钢琴上时, 要求中指独立的抬高并做上下运动时, 灵活度要比食指差一些, 有些学生可能还抬不高, 或者说抬的不够理想,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神经末梢不发达, 或是发育不全, 但是经过训练是可以大大改观的, 它的潜在能力可以大大提高。
4. 无名指。
称“4”指, 这只手指可以说在五个手指中不管是能力上还是独立性上是最差的, 要使它在钢琴上独立的做抬高的上下运动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我认为这种现象不仅仅是神经末梢的问题, 还是一个进化问题。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 无名指使用的几率是较少的, 反之, 使用率越高那么在进化中的神经末梢及灵活度就越发达, 因此训练这只手指是需要耐心仔细。如何训练在下面的教学措施中会提到。
5. 小指。
我们称“5”指, 在实践中发现, 虽然力度不是很大, 但有一定的独立性, 当它抬起做上下运动时可以不受其他手指的干扰, 在训练时我们可以通过移动力量就可以解决, 在灵活度上其实与其它手指相比并不差。
总结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归纳为;“1, 2, 5”手指独立抬, “3, 4”手指辅助抬。
二、教学方法与措施
首先我们在教学前, 选择教材利用教材是应该值得注意的, 一般来讲, 教材的选择出入不会太大, 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利用现成的资源是关键, 如拜耳练习曲与哈侬手指练习及音阶琶音练习, 这三本练习课本是初学钢琴的首选, 但有许多老师没有比较细致、严谨地利用它。学得比较匆忙, 就使得有些儿童的基本功打得不够扎实。以下我将把拜耳练习曲的一开始如何进入连音的弹奏较仔细地解析一下。大家知道本教材的一开始是左右手分开的连音练习, 五个手指是逐个进行弹奏练习的, 从顺指的练习到交替指法的练习, 每一种手指间的组合都有, 在这一点上, 我询问过许多同行, 是否对教材的这一部分仔细研究和花上一定的时间去耐心训练学生。结果是否定的, 当问到如何抬高中指和无名指时, 更是意见不一, 不知所云, 他们只是口头上简单说一说要抬高手指, 实际上许多学生不经过老师的正确分析指导和示范是达不到要求的。那么如何发挥好中指和无名指的弹奏呢?
1. 连音弹奏的经验, 即“3”“4”手指的辅助抬。
“首先是“3”指, 当“2”指与“3”指作交替弹奏时, “2”指可以独立抬起, 而轮到“3”指要抬起时我们可以允许无名指和小指同时高高的抬起来辅助中指轻松抬起, 这时食指和大拇指是相对不动的。所谓的辅助抬就是无名指与小指的抬起帮助了中指的太高。“3”指与“4”指做交替时, 如果“3”指按键去抬“4”指, 那么小指必须与它同时抬起作辅助运动, 这样会大大改善无名指的抬高能力。那么反过来, 当无名指按键要抬中指时我们允许食指与中指同时抬起做一下辅助, 同样提高中指的功效, 最后是小指与无名指的交替, 也就是当小指按键抬无名指。那么我们允许食指和中指同时抬起作辅助来解决无名指的困难。以上是中指与无名指的抬法经验, 切记同一个手指的抬起有它的方向性, 即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
2. 在力度方面的训练。
我认为首先也必须较耐心仔细地认识教材, 利用教材, 一般的首选教材是哈侬手指练习。我们在教学生时常常会打比方, 即手指好比是小锤子, 敲击琴键发出声音, 要发挥好手指的力度而又使得手指很轻松, 就必须知道距离、速度与力度的关系。我们应该告诉儿童这些简单的知识并在钢琴上做出示范, 即手指慢慢抬高产生键与手指的距离, 而后快速下键产生力度, 速度产生力度, 速度越快力度越大, 反之就会越小越弱。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慢起快下”的术语, 一般情况下的时间比例是两拍抬起一拍下键, 有了抬高手指的距离就会很好的发挥力度的潜能。这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就是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一个知识点, 他们掌握后, 就会产生成就感。
3. 在手指交替的速度训练方面。
哈侬指法练习的第一条是最简单最方便的, 但我们还是需要花大力气费时间的去练习。往往许多学生是不愿意练习的, 他们觉得比较枯燥, 但我们可以改变练习方法, 即通过改变节奏, 或是分块练习等方法, 让学生感到既不枯燥又有效率。如一开始可以用原位弹奏法练习, 并了解音符的组合规律, 也就是上行的组合与下行组合的分块练习, 第二部是节奏的变化练习, 可以用附点练习乃至均匀的爆发力练习, 诸如以下练习;
从4/4拍的到3/4拍的等方法, 选自哈侬练习第一条;
以上的一条哈侬练习开始均可要求学生在两三周内完成, 效果会比较理想。只要耐心细致的练习, 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弹奏打好良好的基础。我们都知道要表达出优美精彩的音乐, 还必须有技术的支撑。
三、教学效果与启示
毋庸置疑, 有了以上的解析与较严谨的训练, 儿童的手指功能与能力将会大大改善。也正是应用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我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 学生们同样也获得了实惠及优异的成绩, 以前在力度上和速度上达不到的学生, 现在基本上能做到了, 并产生了成就感、愉悦感, 提高了对钢琴弹奏的兴趣。另外, 从学习的方法上学生会得到一定的启发, 知道技能的学习与练习必须是科学严谨的, 只有认真努力的学习和练习才会成功。他们的认知将会提高学习的能力与动手的能力, 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知道融会贯通地学习, 同时学习方法也得到提升。这也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帮助学生认识手指的功能与能力, 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对手指的功能与能力进行了具体分析, 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措施, 以供同行参考共享。
关键词:儿童基础钢琴,手指功能,手指能力
参考文献
[1]Lauren Kooistra.Ph.D.Candidate in Music Educa-tion,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State College Penn-sylvania, USA.3—5岁儿童的非正式钢琴教学.北京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第14届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2010.8.
《儿童手指画》简案 第8篇
关键词:手指 触键 灵活性 协调性
著名的钢琴家涅高兹曾经说过,演奏钢琴最直接的位置是手指,它是直接触及和琴键的部位。手指的重要性就像是在前线战斗的战士。在钢琴演奏中,前线的战士,就是我们的手指,它是声音的缔造者。我们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都是通过手指的细腻表达去完成的。所以所有弹钢琴的人都应该具有坚实而又灵敏的手指。而音色所有的表达,都是通过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去完成的,所以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枯燥乏味的机械手指运动使得学习者非常的厌烦。对于初学的儿童来说,更是一个艰苦的训练,极易破坏他们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爱好。那么如何使这种枯燥乏味的基础训练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是作为一个钢琴教师需要去研究思考的问题。
在进行了大量儿童的心理研究发现,他们在游戏中更容易去接受一些有难度但很新颖的东西。可以利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的动作去完成手指灵活度和协调度的一个训练目的。
一、创编儿歌《猴子荡秋千》
一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叫;
两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叫;
三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叫;
四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叫;
五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叫。
没有猴子荡秋千,鳄鱼悄悄的游走了。
五个手指代表五个猴子,另一只手代表鳄鱼,手指的一张一合,使儿童感受手掌的支撑能力,手指运动中,让儿童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中,手指的另两个关节不参与活动,自由放松,不聚拢,不伸直。手指第三关节的这种灵活性的训练也体现在了游戏中。
二、《十兄弟》
十个兄弟分两组(伸出双手,手心向外),个子高低有不同(手心向内,互相对应)。
大哥长得粗又壮(拇指伸出来),二哥天生主意多(食指伸出来)。
三哥个子最高大(中指伸出来),四哥天性最懒惰(无名指伸出来)。
老五个子最矮小(小拇指伸出来),勾勾手来最可爱(小拇指对勾)。
老大点点头(大拇指相互碰触),老二贴贴脸(食指相互碰触)。
老三老四哈哈腰(中指相互碰触),老五伸伸腿(小指伸展)。
直观给儿童呈现,十个手指天生的不同,各有各的特点。在钢琴演奏中有天生有利的一面,也有天生不足的一面,钢琴手指的训练,可以说是训练发展人手适应钢琴的长处,改造和克服人手不适应钢琴演奏的不足。在儿歌中有手指勾勾,碰碰的动作,是让他们体会手指的第一、第二、第三关节之间的这种协调的运动,增强灵活性。
大家拍手把歌唱。
三、《手指对对碰》
拇指拇指伸出来,快来弯弯,点点头;
食指食指伸出来,变成公鸡,唧唧唧;
小指小指勾出来,手指钩钩,好朋友;
手掌手掌拍出来,掌掌相对,拍拍手。
这首儿歌中,针对的是手指指尖的这种触键的感觉,瞬间的这种的指尖感觉,快起快落。双手同样的重视,协调发展。同时对于幼儿来说分清每个手指的名称,为今后打下基础。
四、《看谁本领大》 (适合大班)
双人进行的游戏,小朋友边做游戏边说口令,边做动作。口令: “看谁本领大?”和传统的石头剪刀布一样。换成动物,更加形象,更生动,吸引孩子。游戏规划是:大象吃老虎 ,老虎吃小猫。小猫吃老鼠。老鼠吃大象。可以边做动作,边做声音。动作要求:双手五指微屈代表老虎。食指拇指相接成圈代表小猫。小指伸直代表老鼠。中指弯屈代表大象。
脑与手的配合,经过反复的练习,可达对手指的掌控精准到每个手指,并且形成一种自动化,对真正进入到钢琴训练中双手的配合和视奏有很大的帮助。
五、《蝴蝶飞飞》
双手轻轻握拳(拇指放在拳头里面)用力伸开手指,手臂做模仿蝴蝶飞的样子。体会手指在空中放松。可以在学习断奏的时候,配合练习。同时可以帮助动作协调性的掌握。
六、《和邻居做朋友》
五指张开,轮流的将每个手指靠拢,2、3指,3、4指,4、5指。双手同时练习,即可练习手指灵活精准,也可以锻炼左右脑。达到协调统一。
七、《企鹅摇摆》
用手掌摇动来模仿企鹅的走路,来达到手腕的练习。手腕练习是平时可以脱离钢琴,在课下尝试的练习。下手臂弯曲,把肘部的重心作为一个回转的轴心,手掌保持五指伸展,弹奏和弦的标准手型,模仿夸张的企鹅走路摇摆。两手臂轮流进行。手指保持不动,也是训练手指的一种,动或者不动都需要头脑的控制。
八、《看图动手指》
事先准备好教具,利用图示训练对手指的掌控能力。(图示可以采用花朵,圆圈,但不要太复杂的容易过度吸引孩子注意力)图示针对每个手指的位置方向,手指长短形象化处理。下面标注指法,直观上又看到图形,有兼顾到手指指法,为以后识谱打下基础。开始时速度要慢,等慢慢达到可以自如掌握双手的指法,再逐渐提速。
手指的灵活训练是一个独立的训练阶段,但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阶段,从手指独立挥动开始,手指的灵活性,协调性,就时刻存在。世界上最高最纯洁的欢乐,是欣赏艺术的美。而孩子是我们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成长才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日]太田惠子.怎样教孩子学好钢琴[M].张湘南译.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
[3]黄大岗.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儿童手指画》简案 第9篇
关键词: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儿童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PCT) 是一种被人们逐步研发出来的可靠、快速的实验室检测手段与鉴别方法的标志物[1]。PCT是一种降钙素的前体, 最新研究发现, 在人体内PCT的升高与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多临床研究中发现, 在有真菌或细菌感染疾病中, PCT的含量显著升高, 但在由病毒引起的感染中, PCT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2]。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是一种采用乳胶来增强投射比的检测指标, 检测迅速, 在大部分的蛋白分析仪中检测hs-CRP时, 无需经过离心, 在新生儿、儿童的疾病诊断中起着较大的作用。在本文中, 通过分析手指末梢血PCT、hs-CRP含量, 来探讨联合检测的效果与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感染性疾病的患儿140例, 其中70例为细菌感染性疾病, 男42例, 女28例, 年龄2~11岁, 平均年龄 (4.2±1) 岁;另70例为病毒性感染性疾病, 男48例, 女22例。两组患儿在治疗时间、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检测效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取两组患儿静脉血2ml以及手指末梢全血20μl, 分别用HP800分析仪与TD系列特定蛋白质仪检测静脉血浆hs-CRP浓度和手指末梢全血hs-CRP浓度。另外取血清200μl用免疫学色谱检测法, 在室温30min后测定PCT浓度, 并记录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借助SPSS16.0软件处理, 两组临床资料之间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在细菌感染性患儿的检测结果中, 血浆以及手指末梢全血hs-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 P<0.05, 说明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但患儿手指末梢全血和血浆hs-CRP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注:与病毒感染组比较, *P<0.05。
以PCT>0.25ng/ml表示患儿PCT为阳性, 分析两组患儿的PCT水平可以明显发现, 细菌感染组的PCT阳性率为90.0%, 病毒感染组的阳性率为5.7%, 两组患儿PCT阳性率差异较大, P<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PCT是降钙素原的缩写, 是一种糖蛋白, 在临床上慢慢被选为检测、鉴别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 在正常情况下, PCT不具有激素活性, 它是降钙素的前肽, 分子量为13KDa,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在20世纪90年代, 很多研究[3]发现, 血清PCT含量与细菌、病毒、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感染程度有关, 严重细菌感染的患者血清中PCT含量显著升高, 经过药物以及抗生素治疗后, PCT含量能够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生理状态下, PCT由甲状腺产生, 被水解后可分解成为抗钙素、降钙素及氨基残基三部分。在健康自然血清中, PCT含量一般<0.1ng/ml, 在血清中的半衰期为24~30h[4], 当受到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等的严重感染并伴随全身症状时, PCT含量会迅速升高,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 PCT由于具有敏感性以及高特异性的特点, 被用于败血症等全身感染的重要观察指标, 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表现出很强的临床诊断鉴别的价值。
由于很多患儿在很多情况下身体素质较差[5], 各个免疫系统正在发育还未成熟, 因此在检测很多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 受到很多阻碍, 严重威胁到患儿的救治过程甚至威胁生命。hs-CRP水平可以检测患儿的疾病感染程度, 在其灵敏度被提高至1~10mg/L的水平时, 可以作为临床患儿感染疾病的诊断指标,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感染性疾病, 很少表现出特异的临床特点, 诊断很困难, 因此应用hs-CRP检测可在疾病发病初期发现病症, 并可以对疾病进行治疗监测[6], 通过检测治疗后体内hs-CRP水平下降与否来判断治疗效果, 随时调整治疗的剂量和用药情况, 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救护。
在本文中可以看到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在PCT水平存在的差异, 细菌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 细菌感染组手指末梢以及血浆的hs-CRP水平分别为 (15.65±4.11) mg/L和 (14.77±3.81) mg/L, 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对儿童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诊断时, 可以借助hs-CRP和PCT联合, 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 在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过程中, 可以使用hs-CRP和PCT联合检测, 可以及时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诊断, 可以发现病情的初始发展期, 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而且在这个检测过程中, 取血量较少、简便快捷、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对儿童的健康状况影响较小, 可以作为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查指标, 容易为患儿所接受,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辅助检测手段,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袁玉亮, 康可人.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及前清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8) :13-14.
[2]杨俊梅, 李进香.PCT, hs-CRP及WBC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 2012, 32 (10) :27-28.
[3]李舟, 王笑颜.联合检测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和白介素-8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 2012, 24 (2) :215-217.
[4]杨惠聪, 原敏, 杨彩娥.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9, 20 (5) :268-270.
[5]吕海军.超敏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9 (34) :363-364.
《儿童手指画》简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