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溃疡穿孔
急性胃溃疡穿孔(精选11篇)
急性胃溃疡穿孔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 同时排除化脓性腹膜炎患者、合并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3例;年龄24~74 (45.4±5.5) 岁;溃疡穿孔时间0.5~8 (3.7±0.5) h。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4例;年龄23~76 (45.5±5.2) 岁;溃疡穿孔时间40min~7.9h, 平均3.3±0.7h。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取患者仰卧位, 进行全身麻醉处理, 然后常规消毒、铺巾, 在右上腹行一道纵形切口, 沿着皮肤逐层切开一直到腹腔内, 将腹白线暴露出来, 在明确病变部位后, 切断胃结肠韧带, 将胃部大弯、小弯完全游离, 切除溃疡病灶, 使胃壁边界保持整齐, 最后应用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 重建消化道, 最后从内向外逐层依次缝合, 术毕。
1.2.2 观察组
所有患者采取单纯溃疡修补术后加药物治疗方案, 术前应采取抗感染、禁食水、留置胃管、补液等综合对症治疗。在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后, 选择腹部正中部位行一道切口, 入腹后全面、仔细探查腹腔, 根据腹腔炎性反应、渗出液、胃内容物确定溃疡穿孔位置, 并且彻底清除腹腔内杂物, 穿孔口用干纱布进行压迫,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然后选择和穿孔处边缘距离2cm处全层缝扎周围胃壁, 在距离穿孔处边缘大约1cm处, 以环行方式将周围溃疡组织切除, 并且送往病理检查。沿着胃纵轴用细线间断缝合、修补穿孔处, 并且用大网膜进行覆盖。彻底冲洗腹腔后应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每次餐前30min口服40mg奥美拉唑, 3次/d, 同时应口服0.8g硫糖铝, 3次/d, 连续治疗8w。
1.3 疗效判定标准[1]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经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 经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溃疡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并无明显变化, 经胃镜检查提示病情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6.9%) 明显高于对照组 (87.5%) , 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HP阳性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有2例患者HP检测阳性, 对照组HP检测阳性8例, 观察组HP阳性率 (6.3%) 明显低于对照组 (25%) , 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胃溃疡穿孔是普通外科常见急腹症, 如果未及时给予有效的临床处理, 则6h后可导致细菌感染, 从而诱发化脓性腹膜炎, 出现腹部持续性剧痛症状, 患者需要采取急诊手术治疗, 治疗主要是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的操作简单、创伤小、易于接受, 而胃大部切除术存在很大局限性。以往, 大多数学者认为胃大部切除术可同时将溃疡、穿孔两个问题解决, 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的主要方法。而单纯的修补术主要适用于病情并不严重, 或者无法耐受大型手术的患者。张建良[2]提出, 胃大部切除术虽然临床疗效确切, 但是对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严重破坏, 术后并发症较多, 而且相比于正常人, 术后胃癌发生风险较高, 因此对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提出了质疑。随着新一代抑酸药物的广泛应用, 很多学者提出采用单纯修补术联合抑酸药物治疗的想法。何红星[3]对98例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分别采用毕II式胃大部切除术以及单纯修补术加奥美拉唑药物治疗, 结果表明单纯修补术加奥美拉唑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胃大部切除术, 且术后随访复发率明显降低。本组研究显示, 单纯修补加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相对于胃大部切除术提高了9.4%, 术后HP阳性率降低了18.7%, 与何永坚等[4]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因此, 单纯修补术后加药物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奥美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需要的关键酶活性, 强效抑制胃酸的分泌, 提高PH值。而且奥美拉唑对于幽门螺杆菌具有强效抑制作用, 可大大提高术后HP的清除率, 促进溃疡尽快愈合, 提高手术效果[4]。
综上所述, 急性胃溃疡穿孔是严重的急腹症之一, 诊治不及时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再加以药物辅助治疗, 巩固疗效[5]。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采用单纯修补术后加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清除HP, 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单纯修补术后加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HP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6.9%) 明显高于对照组 (87.5%) ;观察组HP阳性率 (6.3%) 明显低于对照组 (25%) , 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采用单纯修补术后加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清除HP, 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纯修补术,药物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瑞军.胃溃疡穿孔行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2) :2394-2935.
[2]张建良.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曲昔派特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60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 (5) :595-596.
[3]何红星.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86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5) :159-160.
[4]何永坚.胃溃疡穿孔行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1) :149-151.
急性胃溃疡穿孔 第2篇
1.腹痛 突然发生剧烈腹痛是穿孔的最初最经常和最重要的症状。疼痛最初开始于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但也有阵发生性加重。病人因剧烈疼痛,精神恐惧,自觉如大祸临身。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因消化液沿升结肠旁向下流,引起右下腹部疼痛。刺激横膈疼痛可放散到肩部呈刺痛或酸痛感觉。这种剧烈疼痛初期是由强的化学性刺激所致。由腹膜大量渗出液将消化液稀释,疼痛可以减轻。
5.腹肌紧张 由于腹膜受刺激,腹肌有明显紧张强直现象,常呈所谓“板样强直”,腹肌强直在穿孔初期最明显,晚期腹膜炎形成后,强直程度反有相应的减轻。
6.腹腔游离气体 溃疡穿孔后,胃十二指肠内的气体将进入腹腔内,因此如能证实腹腔有游离气体存在,是诊断溃疡穿孔的有力证据。体检时约有75%病人中发现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
7.x线检查 在站立位x线检查约有80~90%病人膈下见到半月状的游离气体影,对诊断帮助很大。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术后护理 第3篇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严重的急腹症,有致命危险,需要紧急处理[1]。2008~2011年收治胃、十二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44例,手术治疗31例,因加强对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各项护理措施及时到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71例,男63例,女8例;胃溃疡穿孔16例;十二指溃疡穿孔55例,穿孔并发血8例;年龄16~80岁,平均41.4岁。
手术方法: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9例,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32例,Billroth Ⅰ式6例,Billroth Ⅱ式26例。
结 果
本组患者71例,治愈70例,死亡1例,为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矢血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他并发症4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經治疗后均获痊愈。
讨 论
术后护理:
⑴心理护理:本组患者由于发病突然,表现为剧烈腹痛,病情危重,多数患者需紧急手术治疗,加之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体贴关心患者,语言温和,态度和蔼。消除患者紧张害怕的心理,各项护理操作轻柔,准确到位,减轻痛苦。为患者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缓解患者的焦虑。
⑵术后临护:①术后置患者于临护室,妥善安置患者。主管护士及时了解麻醉及手术方式,对腹腔引流管、胃管、氧气管、输液管妥善固定。若为硬膜外麻醉应平卧4~6小时,若为全麻在患者没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通畅。术后6小时重点监测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并防止膈下脓肿,减轻腹1部切口张力有效缓解头痛。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尤其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术后3小时内每30分钟测量1次。4~6小时后若平稳改为4小时测1次。
⑶胃肠减压的护理:①密切观察胃管引流的颜色及性质,记录24小时流量。胃大部分切除后多在当天有陈旧性血液由胃管流出,24~48小时内自行停止转变为草绿色胃液。②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胃内的积气、积液、维持胃处于空虚状态,促进吻合口早日愈合观察胃管是否通畅[2],发现胃管内有凝症块或食物堵塞时及时用注射器抽出,生理盐水10~20ml反复冲洗胃管致其通畅。③留置胃管期间给予雾化吸入2次/日,有利于痰液排出,并可减轻插管引起咽部不适。④做好健康指导:主管护士应仔细讲解胃管的作用及留置的时间,取得患者的合作。防止其自行拔管,防止重复插管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不良后果。
⑷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腹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避免错位,受压、打折。保持其通畅。术后24小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的征兆,一般术后引流量小于等于10ml可拔除引流管。
⑸饮食护理: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由于消化通重建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生理关系。因此饮食要少食多餐,循序渐进。术后24~48小时肠蠕动恢复可拔除胃管,当天可少量饮水。第2天进全流食50~80ml/次,第3天进全流食100~150ml/次,避免可导致胃肠胀气的食物,以蛋汤、菜汤、藕粉为好。第6天进半流全量,术后10~14天进干饭。2周后恢复正常饮食。
⑹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①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血压及脉搏变化,腹腔内出血常表现为失血性休克症状,伴有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等腹膜刺激征。因此护理中要严密观察患者腹部变化。②感染饱餐后的胃、十二肠急性穿孔造成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可能出现腹腔或切口感染。患者一般术后3~5天体温渐恢复正常,切口疼痛消失。若此时体温反而增高,局部出现疼痛和压痛,提示炎症的存在。本组病例中2例术后第4~5天患者体温升高,出现伤口感染,给予拆部分缝线,充分引流每天伤口换药,约2周后愈合。③吻合口梗阻:吻合口梗阻表现为患者拨除胃管或过食后腹胀,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可混合有胆汁液体。本组2例患者出现吻合梗阻,碘剂造影显示胃空肠吻合狭窄,考虑为炎性水肿。经禁食、输液等保守治疗后水肿消失自行缓解。
出院指导:①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规律。术后1个月内每天进食5~6次,3~6个月恢复每天3餐。术后早期不宜进过甜饮食,餐后应平卧片刻。选择高营养,富含铁、钙、维生素的食物。应以易消化、软烂食物为主,少食油炸、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②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缓解生活与工作压力。讲解术后并发症的症状、体征。出现异常时及时就诊。③有烟酒嗜好者戒烟、限酒。④胃十二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术后3个月后行胃镜检查了解溃疡愈合情况。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6.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78例诊疗分析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78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在29~70岁之间,平均34.4岁;空腹穿孔37例,餐后穿孔41例;既往有溃疡病史67例,无溃疡病史11例;就诊时局限性腹膜炎17例,弥漫性腹膜炎61例;伴有休克表现7例。
1.2 治疗情况
本组采用非手术治疗10例,行手术治疗68例。行手术治疗的68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48例,后壁穿孔11例,胃窦部穿孔9例;溃疡恶变穿孔23例,胃小弯穿孔24例,胃体部穿孔11例,复合性溃疡10例。术式选择:单纯修补32例,胃大部切除术采用毕氏Ⅱ式36例。
1.3 治疗方法
消化性溃疡修补组均用7号丝线于穿孔病灶全层缝合3针或4针,外用大网膜覆盖结扎加固。胃大部分切除组均采用Bill-RothⅡ式胃空肠全口颈吻合,切除远端胃组织70%~75%。患者均行腹腔冲洗引流,术后给予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营养支持、伤口换药等对症处理。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主要采用以下措施:(1)持续胃肠减压,减少胃内容物继续外漏;(2)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给与营养支持;(3)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4)经静脉给与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拮抗剂等制酸药。
1.4 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最短7.5d,最长30d。采用Bill-RothⅡ式胃空肠全口颈吻合术的患者,术后无肠粘连,无十二指肠残端瘘,无吻合口漏,无切口感染。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组再次行Ⅱ期胃大部分切除术16例,两组手术后同时继续服药进行内科治疗。本组78例患者中顺利康复出院78例,临床治愈率为100%。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属非手术治疗引起;其中肺部感染2例,感染性休克1例,转为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治愈。全组患者均无膈下脓肿、腹腔脓肿、出血、幽门梗阻、再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2 讨论
2.1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断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消化性溃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绝大部分患者有溃疡病史。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烈腹痛,腹肌紧张、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肝浊音界消失或缩小,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结合腹部X线检查、B超及腹穿阳性可明确诊断[1]。
2.2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虽然可避免手术的痛苦,但是已漏入腹腔内的污染物,却无法清除,极易导致腹腔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因此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选择年轻、代谢旺盛、组织愈合能力强的患者,要求溃疡病史短,溃疡周围瘫痕组织少,这样有利于愈合;最好为空腹穿孔,腹腔内胃、十二指肠液较少,污染轻,这样有利于炎症的局部吸收;腹膜炎体征较轻且局部,提示穿孔直径小。经非手术治疗8~12h后,症状、体征不见好转或反而加重者,有休克、腹膜炎扩散,则以手术探查为宜。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情况下,非手术治疗仍是合适和安全的,可作为一般溃疡病穿孔的首选治疗方法[2]。
2.3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然是溃疡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首先是中止胃内容物流入腹腔,促进穿孔闭合,减少内容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而后再考虑根治病灶。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单纯穿孔修补术及胃大部分切除术,但至今对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或彻底性手术仍有争议。对下列情况的病人宜行穿孔单纯缝合修补术:(1)饱餐后穿孔超过24h,腹腔污染反应严重,胃十二指肠壁严重水肿、腹液量较多;(2)年龄较大,合并肺心病、慢支肺气肿、糖尿病等多器官疾病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手术;(3)年龄较轻,病变小,无症状,病史短;(4)一般情况较差,有中毒性休克。对胃大部分切除病例,我们采用毕Ⅱ式胃空肠全口颈吻合,切除远端胃组织70%~75%,十二指肠残端大多采用溃疡穿孔修补旷置(Bancr oft)法,可减少因十二指肠游离过多而引起的邻近器官损伤及十二指肠瘘的发生率[3]。
2.4 手术时机的选择
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后,胃及十二指肠消化液及食物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化学性腹膜。经6~8h后,由于病原菌滋长,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因而穿孔时间>8h者腹腔感染多较严重,非手术治疗常难以奏效,应积极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穿孔时间长短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穿孔时间>8h者,手术治疗率为75.5%,明显高于穿孔时间8h者[4]。另外,应该值得警惕的是老年人对痛觉刺激和应激反应迟钝,临床表现不典型,很难根据症状及腹部体征来判断穿孔和腹腔炎症的确切情况。这些患者常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易并发感染性休克。因此,高龄患者病情复杂,若就诊迟、危险性大,诊断一经明确,应尽快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9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6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穿孔修补术32例,胃大部分切除36例,非手术疗法10例;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是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无并发症,疗效好,应该掌握手术适应证,以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游勤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9,7(4):14.
[3]魏一鸣.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方法[J].实用外科杂志,1992,2:103.
急性胃溃疡穿孔 第5篇
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4例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14例,男女比例为2.14∶1,年龄为32-68岁,平均年龄为42.3岁。病程最长为6.2小时,最短为1.6小时,平均病程为3.8小时。
结果:采取保守治疗的44例患者中,无1例腹腔脓肿、再穿孔和死亡等并发症,均保守成功,无1例中转手术。3个月后溃疡愈合率为93.6%,6个月后溃疡基本痊愈。
结论:保守治疗在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疗效可观,采取保守治疗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否则后果严重。
关键词:上消化道溃疡 急性穿孔 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87-01
急性穿孔是上消化道溃疡的并发症之一,一般为1出,直径在0.5cm左右,多发生在幽门附近的胃或十二指肠前壁穿孔。溃疡急性穿孔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溢腹腔内,由于高度酸性或碱性液体引起化学性腹膜炎,以剧烈腹痛、休克为主的一系列症状。经6~8h后,由于病原菌的滋长转为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大肠杆菌多见。消化道溃疡穿孔极易导致急性腹膜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救治不及时易有生命危险。笔者总结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方法,现将治疗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4例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14例,男女比例为2.14:1,年龄为32-68岁,平均年龄为42.3岁。病程最长为6.2小时,最短为1.6小时,平均病程为3.8小时。其中空腹穿孔32例。有胃病史患者为20例,其中6例既往曾明确诊断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入院前因外伤口服非甾体类药物超过1周。2例因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16例有长期酗酒史。入院时经腹部X線或CT检查明确诊断36例,8例保守治疗6~8小时后复查腹部X线明确诊断。
2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指的是持续胃肠减压,一般留置胃管6d~7d;抗炎、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联合两种抗生素,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2d~3d后开始静脉营养支持);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保守治疗成功后1个月复查胃镜,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一般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多为患者年龄偏大,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打击的;空腹穿孔,穿孔时间短的,一般不超过6h的;B超提示腹腔积液少或没有;早期保守治疗效果明显的,如果效果差应及时手术。
3 结果
采取保守治疗的44例患者中,无1例腹腔脓肿、再穿孔和死亡等并发症,均保守成功,无1例中转手术。3个月后溃疡愈合率为93.6%,6个月后溃疡基本痊愈。
4 讨论
上消化道穿孔时,消化液漏入腹腔,短时间内引起化学性腹膜炎,进而因合并细菌感染而继发细菌性腹膜炎[1]。如果在穿孔发生后的短时间内,采用恰当措施阻断消化液的继续外流,则可使腹膜炎症局限,经腹腔液体渗出、稀释及临床抗感染等治疗后,可消除腹腔感染,或仅在局部形成包裹性积液,经后续处理而治愈。因此,在上消化道穿孔的保守治疗中,有效的胃肠减压至关重要。在接诊病人的第一时间即应予行胃肠减压,同时反复调整胃肠减压管深度,有胃液引出可确认胃肠减压管在位。可常规在胃管头端加做数个侧孔,以便保持胃管引流通畅[2]。本组保守治疗痊愈的患者,经胃肠减压在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胃液后,腹痛迅速显著缓解,腹部体征减轻。上消化道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密切相关。由于纤维内镜技术的日益完善,胃酸分泌机制及幽门螺杆菌作为溃疡病重要致病因子的进一步认识使上消化道溃疡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因消化道溃疡合并穿孔患者通常都是急诊就诊,急诊手术往往给予单纯修补术,术后并发症较多、病程长、恢复慢、经济负担重,故符合保守治疗条件者应先保守治疗。通过我院44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保守治疗均成功,成功率100%,可见,保守治疗在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疗效可观。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易导致严重的腹膜炎,采取保守治疗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否则后果严重。一般认为空腹、无出血、无梗阻、无休克等并发症,腹膜炎局限,可保守治疗,治疗中时刻注意观察,观察6h~12h腹膜炎加重,应立即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一般采取下列措施: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和支持疗法,应用有效的抗生素,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据文献报道比较满意。Reane报道采用保守治疗,81%治愈,国内报道保守治愈率仅占10%~20%。为了给择期手术彻底治愈溃疡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应用保守治疗时应谨慎,严格掌握适应证。
参考文献
[1] 江志伟,黎介寿,李宁.奥曲肽治疗晚期癌性肠梗阻的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10(20):1044-1046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80例诊疗体会 第6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穿孔修补,胃大部分切除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统称为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PU)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临床常见的外科危重病, 其病情发展快, 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若不及时诊治和延误手术, 极易发生死亡[1]。为提高PU的诊治水平, 现将我科2008年5月~2009年8月收治的80例溃疡病急性穿孔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0例, 男54例, 女26例, 年龄13~83岁, 有溃疡病史50例, 无溃疡病史30例, 穿孔时间2~72 h, 术组穿孔部位十二指肠球部52例, 胃窦部21例, 胃体7例。空腹穿孔72例, 饱餐后穿孔88例。穿孔距手术时间最短6 h, 最长60 h。
1.2 治疗
1.2.1 治疗目的
(1) 闭合穿孔; (2) 消除腹腔感染; (3) 修复溃疡。1.2.2非手术治疗对于年轻空腹穿孔, 溃疡病史短, 腹膜炎体症较局限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本组1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等。
1.2.3 手术治疗
穿孔修补48例, 均用7号丝线于穿孔灶全层缝合3针或4针, 外用大网膜覆盖结扎加固。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 (毕Ⅱ式) 14例, 行腹腔冲洗引流, 术后给予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营养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 非手术治疗18例, 48例行穿孔修补, 胃大部分切除14例, 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感染10例, 胃排空障碍2例, 无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 它的病因与幽门螺旋杆菌、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胃酸及胃蛋白酶、吸烟、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溃疡发生是黏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失衡的结果, 胃酸在溃疡形成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也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 典型的消化性溃疡常表现为慢性上腹部疼痛, 并呈周期性、季节性和节律性。但部分患者无上述典型表现, 给诊断带来困难, 导致误诊[2]。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 胃酸分泌过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由于H2受体拮抗剂和离子泵阻断剂的广泛应用, 溃疡愈合的几率明显提高, 使PU急性穿孔的非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笔者认为消化性溃疡穿孔病例在40岁以下, 无严重并发症, 穿孔在6 h以内, 穿孔前4 h内未进食, 无寒战高热, 无出血, 无梗阻, 无休克等并发症, 无弥漫性腹膜炎征, 都可试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6~12 h后腹痛不缓解, 寒战、高热, 腹膜炎体征加重, 胃管注入空气后立位X线腹部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增大, 应及时手术治疗。本组1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常见的方法, 为单纯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但对此两种术式的选择尚有争论[3]。越来越多实践证明, 消化性溃疡病穿孔应首选单纯缝合修补术, 术后给予H2受体阻滞剂或H+-K+-ATP酶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药物治疗, 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4]。对下列情况患者宜行穿孔单纯缝合修补术: (1) 穿孔时间>8 h, 腹腔内有明显的脓性渗出液, 全身情况较差者; (2) 急性溃疡, 穿孔边缘柔软而无硬结, 患者年轻, 无慢性溃疡病史; (3) 年龄>65岁, 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者。本组单纯修补48例。
笔者认为有以下病情的消化性溃疡穿孔应积极主动创造机会, 争取胃大部分切除: (1) 有多年的溃疡反复发作史且逐渐加重症状者; (2) 曾有出血史者; (3) 复合性溃疡或多发性溃疡者; (4) 急性穿孔有并发出血者; (5) 幽门已因瘢痕形成狭窄或穿孔修补后有可能形成幽门狭窄的可能者; (6) 胃溃疡穿孔、特别是溃疡恶变者。在一般情况较好和无严重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病, 根据手术探查所见的腹腔胃内容物漏出的污染和腹液情况、性质等因素, 穿孔至就医的时间和年龄, 认真综合分析的选择是胃大部切除术[5]。本组胃大部分切除14例。
综上所述, 腹部X线、B超及腹腔穿剌可提高溃疡穿孔的确诊率。对于年龄较轻、穿孔小或空腹穿孔、腹膜刺激征轻且局限者, 可行非手术治疗[6]。手术治疗方式多采用穿孔修补术, 较少采用胃次全切除术。
参考文献
[1]王良坤, 谢建明, 林俊平.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诊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6 (24) :121-122.
[2]莫涛.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48例临床分析[J].腹部外科, 2003, 16 (1) :38.
[3]庄光雄, 消传大, 方开锋.消化性溃疡2291例临床分析[J].腹部外科, 2003, 16 (5) :308.
[4]魏一鸣.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方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2, (2) :103.
[5]刘德成, 冯勇, 刘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14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2, (2) :79-80.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进展 第7篇
保守治疗
随着规范化的抗溃疡治疗, 溃疡病的内科治愈率90%以上[1]。外科医生更倾向于保守治疗或穿孔修补术, 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2]。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患者越来越倾向于保守治疗或穿孔修补手术[3]。
适应证:①患者情况较好的空腹穿孔;②上消化道穿孔时间>24 h, 腹膜炎已局限;③经造影检查证实穿孔已封闭。保守治疗不适用于伴有出血、幽门梗阻、不能排除癌变可能的患者[4]。
方法:①患者取半坐卧位, 从而能够减少膈下积液;②对患者进行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治疗;③质子泵抑制剂联合H2受体阻滞剂对胃酸的分泌进行抑制;④使用广谱抗生素对感染进行治疗;⑤肠外营养支持。保守治疗期间, 对患者的腹痛情况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如果6~8 h后患者腹痛无缓解、腹膜炎体征加重或生命体征改变如发热、休克等情况, 表示患者的保守治疗无效, 此时应该改为中转手术治疗[5]。在治疗过程中, 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是关键, 能够对胃内容物持续漏入腹腔起到有效阻断的作用, 从而能够起到促进腹膜炎局限的作用, 应尽量选择大号鼻胃管, 且可增加引流管端侧孔[6]。穿孔愈合后1个月常规行胃镜检查。
疗效:资料显示, 保守治愈率91.8%、94.4%、95.6%等[7]。这说明效果肯定,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 采取正规的抗溃疡药物治疗, 有效的胃肠减压,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但也有学者认为非手术疗法带有盲目性, 对穿孔病变的性质、大小及腹腔污染轻重仅靠临床分析估计, 尤其对胃癌穿孔致腹膜炎, 保守非手术治疗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该方法不是主要疗法, 使用需谨慎[8]。
手术治疗
过去因多行胃大部切除术, 目前主要趋向于单纯穿孔修补术。
单纯修补术:有传统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方式。自Mouret等于1990年首先报道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9], 国内学者也陆续开展此术式, 并进行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手术的对比研究, 大量资料显示腹腔镜创伤小, 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 而且探查充分, 冲洗彻底, 引流充分, 手术安全可行, 值得推广应用[10]。以下主要介绍腹腔镜单纯修补术。适应证:与传统开腹修补术基本相同, 包括:①血流动力学稳定;②穿孔时间<36 h, 因超过36 h后患者腹腔内多水肿粘连严重, 分离困难;③老年人合并主要脏器功能不全不宜行胃大部切除术;④无上腹部手术史;⑤未合并出血、幽门梗阻、可疑恶变等。穿孔位置位于后壁者大多需要中转开腹手术[11]。方法:①用特制的纤维蛋白封闭剂和ZT胶封闭穿孔;②缝合修补[12]。前者操作简单, 时间短, 但费用较高, 穿孔直径>1.0 cm时术后再复发的可能性增大[13]。后者用圆针丝线直接缝合穿孔, 成本低、缝合确切, 但对术者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也有学者将两者结合起来, 在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溃疡穿孔处, 再用OB胶水经皮注入大网膜片状黏合加强修补处, 效果更为可靠。疗效:资料显示在术后正规抗溃疡治疗2个月后胃镜检查, 腔镜组和开腹组溃疡愈合分别达到81.5% (22/27) 和81.8% (27/33) , 无明显差异[14]。腹腔镜组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住院费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有学者认为手术效果与开腹手术比较仍有争议, 术后发生再漏需要手术处理者不少见, 手术时间较长和花费高。
急性胃溃疡穿孔 第8篇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急性胃溃疡穿孔,临床应用优势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压力增加,急性胃溃疡发病率逐渐升高,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溃疡穿孔,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及时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可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单纯修补或彻底切除手术[1]。本研究探讨了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的临床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胃大部切除组35例和修补术组35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腹压痛和反跳痛,腹肌紧张,腹部平片下出现游离气体,排除化脓性腹膜炎、休克等患者。患者腹腔穿刺可见混浊、淡黄色液体。修补术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6岁,平均(47.24±4.13)岁;胃窦前壁穿孔16例,胃幽门管穿孔10例,胃体部小弯穿孔9例;穿孔直径5.0~11.3 mm,平均(5.31±1.09)mm;发病至就诊时间1~46 h,平均(5.31±1.21)h;体温36.4℃~38.3℃,平均(37.31±1.32)℃。胃大部切除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5岁,平均(47.19±4.28)岁;胃窦前壁穿孔17例,胃幽门管穿孔10例,胃体部小弯穿孔8例;穿孔直径5~11 mm,平均(5.24±1.12)mm;发病至就诊时间1~46 h,平均(5.23±1.24)h;体温36.1℃~38.2℃,平均(37.25±1.1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胃溃疡穿孔部位、穿孔直径和就诊时间、体温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修补术组采取单纯修补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常规麻醉,对胃穿孔部位进行探查,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将穿孔处以7号丝线缝合,用大网膜覆盖和结扎,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给予常规预防感染、胃肠减压等干预。
胃大部切除组采取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行硬脊膜外腔麻醉,在患者右上腹直肌作一切口进行开腹探查,术中对胃穿孔部位进行探查,将胃内食物残渣和腹腔渗液等清除。手术中用胃管排空胃残留液,后用纱布压住溃疡穿孔口,腹腔给予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手术中胃切除范围包括胃窦部、胃体远侧和幽门等,占远端胃组织2/3~3/4,根据穿孔情况给予胃十二指肠或胃空肠吻合,关腹前对吻合口进行仔细检查,腹腔用甲硝唑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并给予常规置管引流,术后给予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治疗[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胃大部切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与修补术组接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胃大部切除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修补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为急性胃溃疡穿孔的主要治疗措施,需结合患者病情选择穿孔修补手术或彻底性溃疡手术进行治疗[3]。其中,穿孔修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对机体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但其仅发挥了堵塞溃疡穿孔处的作用,无法彻底将溃疡病灶消除,容易导致术后复发[4]。而胃大部切除术是将胃远侧大部分胃体、胃窦等切除,以彻底去除壁细胞广泛分布的胃酸分泌区和溃疡病灶,有效根治溃疡,降低术后复发率。胃大部切除术操作相对简单,在基层医院中可推广应用[5,6]。
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时,需注意手术时机,一般在穿孔6 h内进行治疗效果最好,可为术后快速康复创造条件[7,8]。临床研究显示,若穿孔时间在12 h以上,可增加腹腔污染和组织水肿[8]。因此,胃大部切除术治疗需尽早进行。另外,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跟择期手术不同,在开腹后应尽快清除腹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积液,以缩短渗液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毒素吸收。手术结束后还需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9,10]。
本研究中,修补术组采取单纯修补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组采取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胃大部切除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修补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大部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与修补术组接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虽然并发症较多,但可减少术后复发率,只要术中细心操作,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海峰.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37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5):1225-1226.
[2]郭雄图.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临床探讨[J].医药前沿,2012,2(5):174-175.
[3]郭建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的治疗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5):370-372.
[4]陈苏杭.急性胃溃疡穿孔采取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2(6):98.
[5]闫勇,张海江.Billroth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50例急性胃溃疡穿孔的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9):1-2.
[6]王明会,郭爱芬.急性胃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5,5(34):30-31.
[7]于俊.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62-563.
[8]薛玉龙,刘建洛.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75-76.
[9]赵小军.单纯修补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196-1197.
急性胃溃疡穿孔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 男54例, 女26例, 年龄17~71岁, 平均 (44.6±5.8) 岁。均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 穿孔直径0.5~2.3 cm, 平均 (1.3±0.4) cm。有休克征象的患者11例。X线检查隔下有游离气体者61例, 起病至手术时间32例在12 h以内, 48例在12 h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40例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 对照组40例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 两组术后均行3个月的内科综合治疗, 以制酸、抗幽门螺杆菌、保护胃粘膜为主。
1.2.1 观察组
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 定位穿孔部位, 将腹腔渗液吸净后, 对穿孔边缘纤维素膜实施清除操作。根据穿孔大小行2~3针缝合, 用大网膜在穿孔缝合后固定覆盖穿孔处。若较难拉拢穿孔, 则把大网膜填入穿孔处再行用力适度、均匀的结扎, 使穿孔尽量闭合。后腹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至液体变清, 行腹腔引流操作。术后给予制酸剂、对症支持、广谱抗菌药物、胃肠减压治疗。术后1~2 d后引流液明显减少时将引流管拔除;术后3~5 d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 给予流质食物应用。
1.2.2 对照组
均在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开腹胃大部切除术, 进入腹腔切口选择在右上腹直肌处, 对穿孔处准确定位后对腹腔渗液及溃疡灶周围污染物进行清除, 后行十二指肠近端切断操作, 包含溃疡在内, 并将胃远端行3/4切除, 依据患者病情行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1.3 术后观察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 平均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情况。并行平均1年的随访, 记录溃疡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表示, 计量数据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 观察组平均手术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发热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1年, 观察组复发率稍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溃疡病在发病机理方面获得了更深入的研究, 与幽门螺杆菌 (Hp) 有密切相关性, 具体作用机制为[2]: (1) 对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介导作用; (2) Hp分泌尿素酶、磷酸酶及过氧化酶对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3) 含细胞空泡毒素及毒素相关蛋白。影响释放胃分泌的反馈机制, 促进胃酸过多分泌。近年来, 溃疡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 Hp感染根除后, 复发率约为<10%。故可采用保守的方法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 但若溃疡急性穿孔, 腹腔有较多渗出液, 病情较重或患者年龄偏大或, 需及时行手术治疗。
目前尚不明确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因, 可能与过度疲劳、情绪焦虑紧张、饱食等因素有关。腹腔内在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穿孔时, 腹腔内有大量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 导致化学性腹膜炎发生, 引起腹部疼痛, 腹腔液大量渗出, 流入腹腔6~8h后细菌开始滋长, 渐转化成细菌性腹膜炎, 甚至休克。同时因细菌感染可造成肠管水肿、充血, 进而导致化脓性腹膜炎。使腹腔感染程度加重, 易导致肠粘连, 诱发中毒性休克, 进而发生死亡, 故需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救治[2]。临床依据患者溃疡病史、恶心、突发性疼痛、呕吐等症状, 并结合腹膜紧张体征, 叩诊为移动性浊音, X线检查, 肠鸣音减弱等征象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明确诊断。除内科保守治疗外, 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 还需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单纯修补加迷走神经切断术、胃大部分切除术等, 针对病情行合理选择[3]。
临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时, 若病情危重, 手术危险性增加, 对年龄较小、穿孔时间相对较短、腹膜炎体征相对局限、溃疡史短、为空腹穿孔的患者, 需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和体征, 若在短时间内腹腔炎体征、范围可良好控制, 保守的方法也可获得一定效果[4]。临床研究表明, 幽门螺旋杆菌为消化性溃疡病发因素的关键内容, 随着科研的深入, 临床广泛应用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 使消化性溃疡得到了理想的治疗。胃大部分切除术可对富含壁细胞的胃窦及大部分胃体切除, 通过去除溃疡病灶及抑制胃酸分泌, 达到治疗溃疡病的目的, 此方法近年来已发展得较为完善, 吻合器的应用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取得了一定效果, 胃大部切除术可根除溃疡病灶, 降低术后复发率, 但手术易造成较大创伤, 术后反流性胃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残胃癌发生率均较高。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操作方法相对简单,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微创, 医疗费用低, 所需手术时间较短, 患者易接受, 在临床已广泛开展应用。但远期存在一定复发率。本次研究结果为, 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 观察组平均手术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发热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1年, 观察组复发率稍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 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时, 需依据患者病情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 单纯修补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但需对复发加强观察, 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邓顺林, 潘明新.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340例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23 (13) :33.
[2]Tutchenko MI, Vasyl, chuk OV, Lysenko VM, et al.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technologie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tonitis, caused by duodenal ulcer perforation[J].Klin Khir, 2005, 9:5-8.
[3]李少沛, 黄路珍, 毛文香.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4) :560-561.
急性胃溃疡穿孔 第10篇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32-02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多发生在慢性溃疡的活动期,但急性溃疡穿孔也可占20%以上,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确诊后,需积极手术治疗[1]。我院自2008年6月~2011年12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7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均采用腹腔镜或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75例,其中男47例,女28例,年龄14~78岁,平均(30.4±6.9)岁,根据手术记录或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胃溃疡42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幽门管溃疡3例,68例既往有溃疡病史,7例既往无溃疡病症状。穿孔直径为0.3~3.0 cm,平均(1.4±0.3)cm;发病前均有上腹部持续性剧痛,有典型腹膜炎体征。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中64例(85.33%)有溃疡病史,近期有溃疡症状加重史,突发上腹剧烈疼痛,很快扩散到全腹。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肢体发冷等休克症状。病史较长者常伴有一定中毒症状,体征为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上腹最为明显。腹肌强直(板状腹)。腹式呼吸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1.3 主要并发症:55岁以上老年患者多数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
1.4 病例入选标准:①符合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标准。②穿孔至手术时间不超过14 h。③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综合评估能耐受麻醉及手术治疗。
1.5 方法:75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炎、制酸、补液等对症治疗。积极采集病史、完善各项理化检查,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制定手术方案。单纯穿孔修补术:50例行腹腔镜单纯穿孔修补术,对于穿孔时间大于6小时、穿孔直径≤1.0 cm,且为良性病变者、腹腔污染严重、继发感染重及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行穿孔修补。胃大部切除术:25例行腹腔镜辅助胃大部切除术,对于穿孔时间小于6小时、穿孔直径>1.0 cm、腹腔内炎症及胃十二指肠壁水肿较轻一般情况较好,且溃疡本身有较强的根除指证者(如幽门梗阻、出血、恶变可能、顽固性溃疡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全部治愈出院,没有死亡病例发生。手术后3~6 天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进流质饮食。术后均未出现肠粘连、肠梗阻、腹腔脓肿及吻合口屡等并发症。
2.2 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50~200 毫升,平均(100±10.5)毫升,手术时间40~120分钟,平均(60±3.9)分钟,术后24小时离床活动;20~48小时肠道功能逐渐恢复,3~6 天停止胃肠减压,平均(3±0.4)天,平均住院7~10天。
3 讨论:一般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为消化性溃疡[2]。已有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溃疡的重要原因,胃溃疡穿孔和十二指溃疡穿孔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分别可达90%和70%[ 3],近年还有研究认为消化性溃疡穿孔是内源性缩血管因子与扩血管因子失衡,消化道黏膜微循环调节障碍,消化道黏膜血流减少所致[5- 7]。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严重急腹症,有致命危险,穿孔的大小及部位很难在术前判定,我们不赞成在溃疡急性穿孔时推广非手术疗法,很难设想在穿孔很大时有自愈的可能。一般需要急诊手术,手术能够明确引起穿孔的病因,穿孔的部位。腹腔镜微创是一门正处于发展中的学科,具有微创性、直观性的特点,几个小孔就可以解决多种疾病的直视下诊断探查,多个脏器的联合手术,减少损伤,可以较快的完成溃疡的切除及修复等操作。腹腔镜手术有它本身独特的优势,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容易接受[6]。近年来临床医师不断成熟的操作技术,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7]。
参考文献:
[1] 戴北鸿,谢伯福,杨鸿海,等.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23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7):534.
[2] 方鹤年.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16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6,12(7):64 3.
[3] 董迎,崔华雷.消化性溃疡穿孔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J].医学综述,2009 ,15(1):50.
[4] 李春来,杨卫军,黄志刚,等.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方法的选择[J].腹部外科 ,2008,21(2):65,
[5] 易石坚,李兰兰,邓连興,等.腹腔镜行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6):423.
[6] 王存川.我国腹腔镜外科发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03,11(6):104.
急性胃溃疡穿孔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患者53例, 其中男性34例, 女性19例, 年龄21~74岁, 平均年龄 (43±7.1) 岁。临床症状有腹痛:突然、剧烈、持续、刀割样并且在上腹部腹痛迅速波及全腹, 常伴有恶心呕吐, 强迫体位。体格检查表现为板状腹:上腹→右下腹→全腹, 腹膜刺激征, 肠鸣音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黄色浑浊液体, 常伴有休克。X线检查中可见膈下游离气体[2], 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升高, 血清淀粉酶可升高。
1.2 治疗方法
患者年龄<60岁, 穿孔时间在24h以内, 无严重内科疾病和休克, 病情稳定且能耐受2~3h的麻醉手术患者选择使用穿孔修补加高选迷切术;急性穿孔12h以上、腹腔污染严重、全身情况极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选择使用单纯穿孔缝合术;胃大部切除术:出血性溃疡采用较大范围的胃切除术、高位胃溃疡或出血性病变在胃体上部且多发时行胃次全切除术或胃全切除术、急性胃溃疡单发时可考虑缝合止血或楔形切除术;电视腹腔镜修补术:穿孔在12h内, 溃疡病程短, 无并发症, 尤其适用于原因明确的溃疡穿孔。观察手术后各组患者的疗效, 并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1.3 疗效标准
有效:患者不烦躁可安静入睡, 腹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腹式呼吸恢复, 腹胀消失或减轻、压痛反跳痛较入院时减轻、范围局限, 肛门排气或排便, 生命体征正常稳定。
1.4 生活质量的评定
生活质量的评价应用WHO生活质量量表, 分数范围为0~100分, 得分越高说明生活的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 组间比较均应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生活治疗明显好于治疗前
3结论
3.1胃大部切除术
十二指肠溃疡常采用毕罗 (Billroth) 氏Ⅱ式, 在胃大部切除后, 将十二指残端闭合, 而将为的剩余部分与空肠上端吻合。优点是:胃切除多少不因吻合的张力而受限制, 胃体可以切除较多。溃疡复发的机会较少, 由于食物和胃酸不经过十二指肠, 直接进入空肠, 十二指肠溃疡即使未能切除 (旷置式胃大部切除术) , 也因不再受刺激而愈合。缺点是:手术操作比较复杂, 胃空肠吻合后解剖生理的改变较多, 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多, 有的并发症甚为严重。
2.2 穿孔修补加高选迷切术
目前医学证明该术式可以彻底治愈溃疡病, 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将迷走神经切除, 根本上阻断了胃酸的分泌, 减轻了对黏膜的损伤, 而且较之胃大部切除术, 该术式保留了胃的正常体积, 保证了患者的正常饮食。但是该术式也有一定的缺点, 因为迷走神经的切除, 导致患者的胃蠕动能力减弱, 使得胃排空能力下降, 也对食物的消化有一定的影响。
2.3 单纯穿孔缝合术
沿穿孔边缘用不吸收线间断缝合, 方向与十二指肠纵轴垂直, 将穿孔的两侧边缘密切对合即可, 不必用很大力气, 最后用大网膜覆盖其表面。优点是操作简便, 在基层医院或一般条件下均可应用, 尤其是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大型手术的患者。缺点是该术式的复发率有63%左右, 复发率较高, 使患者与医院社会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2.4 电视腹腔镜修补术
腹腔镜修复术的优点则是微创符合现代美学、伤口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该术式的禁忌症有胃后壁或球后溃疡、穿孔较大、癌变。该手术要求操作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水平, 只有医师与助手良好的配合才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 每一种术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和适应症, 患者自身疾病和身体状况都有一定的特异性, 临床医师在给患者治疗疾病的时候要对症治疗, 强调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切不可盲目以经验治疗[3]。另外在研究中发现, 对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也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患者53例, 根据溃疡的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术、穿孔修补加高选迷切术、单纯穿孔缝合术、电视腹腔镜修补术。观察手术后各组患者的疗效, 并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对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应该针对其病发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重视治疗的个体化对于能够更为有效的治疗患者疾病。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
参考文献
[1]陈忧康.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 (1) :23.
[2]董迎, 崔华雷.消化性溃疡穿孔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J].医学综述, 2009, 15 (1) :53.
急性胃溃疡穿孔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