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精选12篇)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第1篇

一、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听力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 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基础薄弱。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英语训练多集中于语言、词汇和句法结构上,没有或较少接触听力教学,造成“哑巴”英语现象;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语音训练,对语音知识知之甚少;受汉语发音和方言影响,养成不良的发音习惯。

2. 非英语专业学生思想认识不端正。

由于听力基础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常常采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听力课或听力测试;不少学生在四级考试中对相当简单的短对话都束手无策,更不用提短文和复合式听写。以至于表现出焦虑、不自信、压力感,久而久之产生了“听不懂、无所谓、由它去”的不良现象。

3.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不得当。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听力课堂上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强,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听力练习时,受思维惯性影响,往往给出答案解释后便播放听力录音,并没有对听说的主旨思想、主要内容、知识背景做出全面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寻找突破点。教师应多采取互动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原则,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听力更多的还是以个人的理解为主,听懂才是核心。

二、提高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的教学对策

1. 精听泛听相结合,强化听力实训

(1)精听。在课堂教学中找到适合精听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而提高四级听力的得分率。精听有利于纠正发音、提高能力。第一步要全篇听,找出关键词,形成整体印象。第二步要反复听,补充关键词,理清主要内容。第三步要逐句听,变关键词为关键句,完成精听记录。第四步要对照原文,找出错误、发现薄弱点,这是提高听力能力的关键。实际中,对于难度小、生词少、篇幅小、内容贴近日常生活的材料适合精听。

(2)泛听。在课下鼓励学生进行泛听,泛听有助于增强语感、培养兴趣。首先,泛听要有足够的量。要求学生每天要进行定时定量的泛听训练,形式内容深度因人而宜。其次,泛听的内容要广。配套听力教材、英文电影、BBC/VOA英语广播皆可作为首选。实际中,难度大、篇幅长、内容比较生僻的材料适合泛听。

2. 知识扩充建体系,形成场景效应

(1)扩充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教学上,不应该仅停留在字面含义的讲解,更应该注重深挖文章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相关国家、有关文化等的背景知识。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文化的学习。制约学生听力理解的关键除了基础的语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扩展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系统划分听力场景。一直认为学生听不懂是因为相关知识储备不足,试问连相关单词都不熟识怎么能听得懂,正所谓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在实际听说中,要对生活、学习、工作中常用的场景进行逐一归纳分类,特别是在短对话中,让学生熟记相关单词、短语、句型,培养学生抓住这些关键场景词,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例如,短对话部分经常涉及到的地点场景题目,我们可以在给学生听听力之前将知识点分类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听之前就做到心中有数。常见的地点可分为机场、医院、旅馆、银行、商店等。如机场部分:航班airliner, 登机牌boarding card, 头等舱first class, 起飞时间departure time;常见句型如:飞机即将起飞,请系好安全带。The plane is taking off, Please fasten your seat belt;将这些相关短语句型总结归纳,使学生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一听到相关词和短语,马上就能产生条件反射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3. 强化解题找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1)对话(短文)。要先看选项,预测内容及问题。预测题目,提前审题和听的部分一样重要,没有人可以在不清楚问什么的情况下准确给出答案。一段对话或短文往往涵盖很多可以出题的考点,既可以考时间也可以考地点,更可以问的是人物关系,因此,只有根据给出的选项判断出考题的类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给出答案。以地点类题目为例,比如看到四个选项中A:in a restaurant;B:at the library;C:in a university;D:on the train;看到这类介词+地点类的题目毫无疑问是地点类题型,因此,学生只要把握下面听力中出现的地点即可,而不是什么都听,毫无重点。抓住对话开头部分(主题句),理解对话(短文)内容核心。扼要记录,以帮助辨认事实。抓住对话结尾部分(信息词),弄清对话结果(文章脉络)。运用常识,做出合理推断。听清问题,避免“答非所问”。

(2)复合式听写。第一遍听音,先听大意,避免分散注意力。第二遍利用空格后的停顿迅速填写所缺单词,或只写部分重要单词或以记号先作标识。第三遍有重点地补漏、修正。复合式听写后三句长句子是重点,要训练学生速记的相关知识,因为正常情况下是没法在有限时间内,将单词逐个记下。因此,要培训学生用符号缩略语等小技巧将句子记下,之后再将信息完整补全。因此,训练相关速记知识是关键。

三、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四级听力并不仅仅是单词与短语的积累,而是背景知识,类型归纳,应试技巧等综合因素的作用结果,教师应在其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互动式教学为主导,真正为学生服务,从而结合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提高听力得分。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任丽卿.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20天249分[M].南京音像出版社, 2005.

[3]陈立群, 江友君.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水平[J].考试周刊, 2009, (50) .

浅谈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听力教学 第2篇

浅谈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听力教学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种技能,是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本文就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进行了探讨.

作 者:刘娜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448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36)分类号:H319.9关键词:英语听力 教学 听力词汇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Abstract】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is the very important par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f non-English majors. It is also the weak part of th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listening teaching condi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methods of listening teaching by the choice of text, the form of habit and the store of knowledge.

【Key words】non-English majors;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英语听力作为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像学习母语一样,我们在学习一种外语时往往听多于说,所谓听是说的基础,故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但我国目前听力教学研究仅限于描述性研究,介入性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成熟的听力教学模式可借鉴。

一、听力教学现状

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不论在课时分布,教材选择,还是在重视程度上都有被弱化的趋势。听力教学模式多是教师在放音之前对生词进行一定的讲解,再通过多媒体播放录音。学生在听力录音后迅速做题。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1.听力材料的选择。听力材料的选择对于听力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下许多高校对于英语听力课本的选择并没有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和学生语言实际相结合,有些课本内容陈旧,说是新闻听力,其实早已是“旧闻”;有些材料过于简单,学生兴趣较低;有些艺体类高校学生基础与文化课考生不同,而听力课本却一样,这样会造成学生因听不懂产生厌学的现象。

2.学生听力习惯的培养。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听力材料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自己水平高,不需要对细节方面诸如连读,弱读等仔细推敲,容易产生兴奋的情绪;而对于稍难的篇章听不懂便产生焦虑,失去信心,轻言放弃。还有些学生对于较难的听力材料采取先看录音原文,再听的方式,或者第一遍没听懂就翻开录音原文对照。这种练习听力的方法虽然表面上看来降低了难度,实际上却没有达到训练听力能力的效果。

3.知识储备。就听力话题而言,若是学生熟悉的话题,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话他们会感到容易理解,听得懂。如:校园生活,影视明星,体育健身,人与自然等;但较为复杂的文本,比较陌生的话题,比如:时政新闻,航天航海,生物医学等,尽管语言材料并不难,学生却感到听起来相当费劲。这使得知识储备的作用更加凸显。

二、提高英语听力的途径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大听力技巧的训练。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提高英语课堂听力的方法。

1.有针对性的选择听力材料。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即选择与学生实际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相当的材料。根据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原则,我们需要遵循i+1理论,听力材料应选择略高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层次,这样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挑战,能够有目的的去解决问题。有些老师会选择经过改编的非真实场景的听力给学生练习。这种为考试而练习的听力并不能在培养学生听力能力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只有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接触真实场景材料,听力焦虑才会有所减弱。

2.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播放听力前,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根据题目推测将要听到的内容,迅速做出预判断,还要注意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有时候在听音时,由于语速或真实场景,并不是所有句子都听得清楚明白,我们就要根据上下文的背景知识去推测。比如听议论文,要注意开头和结尾句,以及论点,论据和结论;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其五要素“what, who, when, where, why”等问题。

3.增加知识储量。听力开始前我们并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材料出现,如果遇到熟悉的话题或是能从题目进行预判段,便会自信满满的投入其中;若是不熟悉的话题,听力过程将十分艰难。因此,平时的积累相当重要。例如我们可以把听力材料分类,如分成衣食住行购娱等几大场景,给学生讲解词汇及背景知识,并鼓励学生记忆相关词汇,在强化做题时学生能够迅速捕捉到这类词,从而换起对听力场景的把握。

三、结束语

听力是语言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日常交际中最长用的语言技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寻求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听力兴趣并达到与说,读,写三方面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程京艳.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外语界,2009, (1).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4.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笔记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听力笔记,听解能力,短时记忆,精力分配

长期以来, 听力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语流识别和理解能力, 而非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对于第二语言的知识学习学生大部分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来实现的。Michael Rost (1994) 指出:“听的能力在语言课堂上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听提供了输入。没有听懂,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无法开始。听的能力对于说的能力来说是根本。”所以, 听力的教学不仅应该关注输入的方式和内容, 应更多地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利用听力能力进行语言的输出以及文化与知识的学习。

按照Anderson“听前—听时—听后”的理论, 听前教师应加大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相关图示的介绍与掌握, 听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所听内容的输出能力 (复述、总结、翻译等方面) 的评估。那么听时需要什么样的听力技能才能满足有效的听力输出呢?

一、听力过程与记忆

从功能系统来看, 听力理解的信息处理过程可以分为控制过程 (即选择策略) 、储存过程 (即理解储存策略) 、提取过程 (即提取策略) 和运用。 (卢信朝, 2012:209) 换言之, 听时的认知过程包括语音解码、新旧信息互动、信息重构以及信息储存等环节, 与之相对应的听力技能分别是:语音解码、言意分离、意义识别与重组、记忆与记录。所以良好的听解能力不仅有关听力技巧及背景知识的掌握, 还与记忆能力密切相关。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记忆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 记忆结构有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些不同类型的记忆在信息的而保持时间和容量方面存在差异。” (彭聃龄, 2004:209) 瞬时记忆的内容长度在2秒以内, 短时记忆在2分钟以内, 某些信息在经过这两个过程时被大脑加工、编码后进入长时记忆。所以人脑在接收信息时会选择那些容易被理解、容易与以往知识信息发生关联从而被加工编码的储存在长时记忆, 这无疑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带来较大的挑战。人脑记忆存储加工的有限能力注定听力过程中会有部分信息被短时记忆遗忘。幸运的是在外部信息的刺激下这部分信息仍然可以被激活, 而这种有限能力下、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复活就需要依靠笔记来完成。通过记录下有利于信息检索、提取的语义或符号, 听者的大脑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激活暂时处于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内容, 从而使听者获取的信息链较为完整、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易于输出。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无论是上课、听讲座、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或是进行英语高级阶段例如口译的学习等, 英语听力笔记都是应具备的一种学习技能与认知手段。在英语听力的教学实践中, 听力笔记也是学生认为较难掌握的技巧之一。

二、听力笔记的内容

明确了听力笔记的必要性, 还要明确听力过程中应该选择哪些内容作为笔记的对象?

既然听力笔记主要起到记忆的提示作用, 那么在听的过程中, 重点要记下的是输入语的思路线索、意义框架, 即关系到听解输出的主题词、关键词和逻辑线索;除此之外还有大脑不易与已有知识发生关联的信息内容, 例如数字、专有名词等。

听力笔记的速度无法跟上录音的输入速度, 因此在笔记的过程中记录的不是词, 而是关系到听解的意义。在语音听辨、掌握语义的基础上, 学生要从输入语的语言表面分离出意义, 及分离言意, 然后以意义的框架的形式记录到笔记中。笔记的内容是经过思维加工的结果, 即是意义, 意义以主题词、关键词或逻辑线索等形式体现。所以听力笔记记的是意而非词。

三、听力笔记的训练

具有一定听力基础的学生在进行听力笔记初始阶段的训练时会发现精力分配出现问题, 即记笔记影响听辨理解, 记了笔记就听不懂, 要保证听懂就无法做笔记。因此必须向学生明确笔记与大脑听解之间的主次关系。笔记只是对大脑起辅助作用, 是帮助大脑在理解的基础上激活那些处于短时记忆的信息内容, 要保证听解有效, 听懂了才清楚记什么, 任何时候如果因为记笔记而听不懂了, 就暂时停止笔记, 全神贯注的听, 因此要树立大脑听解为主、笔记为辅的原则。

目前许多听力教材的主要题型是选择, 所以学生在听力笔记、短期记忆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许多教师的听力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选完选项听力, 听力作为接收知识信息、传播文化的作用被忽视。因此必须要建立有效的听力输出评估模式, 要在听解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概述、跟读、笔记等训练。学生在听力笔记的起步阶段可以进行笔记后短句重复, 在掌握一定的记忆、精力分配、笔记技巧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笔记后段落概要、篇章复述等练习。

听不是盲目随意的听, 听不是应付考试的手段, 听是有目的、有效的知识与信息学习的开端。听后有效地输出评估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有的放矢的信息把握和技能锻炼, 增强学生“听力过程”的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卢信朝.英汉口译技能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2.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第5篇

浅析教师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听力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本文指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听力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可理解的听力材料、树立文化意识和注重介绍背景知识讲解、增加听力课堂的师生互动、运用英语听力的教学原则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有所成.

作 者:刘凤惠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英语教育系,157000 刊 名: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2009 “”(17) 分类号: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   教师   作用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 听力教学

众所周知,每年走向工作岗位的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难以计量,但随着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听力在交际层面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无疑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带来了很大压力,因为在听、说、读、写、译英语基本技能中,学生的听说技能相对薄弱,难以在交际场合中娴熟地应用所学知识。可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一、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不合理

英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可是受中小学英语教学影响,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所接受的听力训练远远偏离了其语言接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需求,致使学生听力基础差。而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难度较大,与学生实际水平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听力技能的提高,甚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当下很多高校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采用的音频资源较为单一,而且普遍具有教师播放听力资料、学生听后练习的特点,相对而言,该种模式下的学生较为被动,加之时间有限,一旦脱离了英语听说氛围,学生很容易又回到汉语环境,因此听力效果差也是在所难免的。

3.学生基本功差

据调查,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基础较为薄弱,这也是制约其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之一,如词汇量有限,语法知识匮乏、不牢固,致使其无法正确辨析听力信息;语音语调不标准,加之难以得到及时纠正,故容易出现误听;因记忆有限,缺乏锻炼,致使学生跟不上听力速度,感觉吃力等。

二、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对策探讨

1.注重听力教学的灵活性与丰富性

由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听力由基础性向专业性的转变,可能会由此出现畏惧心理,对此我们教师应努力为其营造充分、轻松的英语环境,尽量消除其自卑等不良心理,以此引导其自然过渡到喜欢听力、敢于听说的状态,进而为后续听力技能的提升奠定堅实基础。

如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其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选取经典电影片段、英文歌曲、时政热点等为切入点,将其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如《Forrest Gump》《Life As a House》等经典片段,《My love》《Far away from home》等歌曲,以及CCTV英文频道的热点话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以期使学生在多重感官刺激之下培养兴趣和语感,但具体选择材料应根据学生听力的实际水平而定,并尽量采用委婉性用语引导学生一开始就愿意接受听力,如Would you please listen to…?I was wondering if you are willingto do……等,此外在设置听力材料答案时,应注重开放式,以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

2.强化语音等听力基础性教学

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基础差等问题,我们可以从语音训练着手,这就要求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应注重语音基础性教学,以此便于及时纠正学生语音语调问题,并借助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引导方法,帮助其养成良好、标准的发音习惯,同时结合常用、典型错误、易犯错误等用语,如: “Chinese medicine can cure many pa-tients”中的“cure”和“kill”两个易混淆的单词等,督促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感悟中掌握连续、爆破、重音等语音知识,以此为听力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选用难易适中、篇幅较短、新颖有趣的材料,并层层递进,如首先采用VOA special English,然后采用BBC 新闻或VOA standard等,同时合理安排泛听和精听等,以此让学生在不断的锻炼和积累中掌握标准的发音,以及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3.注重传授听力技巧

听力技能虽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是有技巧可循的。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听力基础后,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一些听力技巧,那么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利于其跟上听力材料速度,也利于较为准确地把握材料信息。如在“Where does it take place? Who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How do they find the solution?”等类似提问方式,可引导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方式、质量准则;在语境理解中,可向学生介绍Conceptual、Connotative Meaning、Structural Meaning等。

结束语

总之,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将英语听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难以适应人才培养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其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革新教学策略,以此学生听力技能,促进其英语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进而为社会输送大批优异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娇娇.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实践研究,2012(12).

[2]张晓娟.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3(07).

[3]彭杰.浅析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效果的几个提升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8).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第7篇

《基础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专业一门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学科。课程的安排和内容的选择上涉及英语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和综合运用。由于该门课程中的听力部分教学往往因为在课本中涉及的篇幅较少,而且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期专业中都专门设有听力课,所以任课教师都比较偏重英语语法、词汇、阅读、写作和翻译方面的教学。对于听力部分的教学,很多教师往往是呈现顾此失彼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对于语言学习和语言的运用,听力在整个学习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有教师也尝试在《基础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听力训练,然而在时间紧、内容多等负面因素的制约下,最终还是导致学生听力能力不能在综合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听力教学效果整体欠佳。

本文从《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出发,强调学生自主运用听力材料进行学习为主、教师听力教学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听力自主学习意识,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听力兴趣。

二、《基础英语》中听力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对于学生而言,自身听力能力有着特定的局限性:如果缺乏语音知识,那么在听的过程中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就会很差,这样就会影响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或者,学生的词汇量有限,面对生词量比较大的听力材料时就会显得非常吃力。另外学生的听力也会受到听力材料速度,文化背景知识缺失,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也会受到课本和教师的影响:因为《基础英语》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课文讲解和课后练习为主,涉及听力的部分只有每课课文的mp3朗读版和课后习题中少部分的听力练习。而老师上课也主要关注于对于课文的分析讲解和课后练习中语法,写作,翻译等等内容的处理。所以这就形成了一种固有的错误观念,即听力主要由专门的听力课进行联系和处理,《基础英语》课就可以做适当的忽略。

2.对于教师而言,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倾注于课文与课后练习的讲解和处理,在听力方面欠缺对音频材料处理技术和软件的了解,又过分依赖于听力课的作用和功能,在本课程的听力方面缺乏难易程度合适的听力材料,教学过程也比较简单,对于听力材料的预热,导入,呈现没有系统的设计,只是机械性的单纯放音,把这部分教学直接处理成听力测试,测后直接给答案,缺乏对学生听力系统的指导。而且很多教师认为如果在课堂铺开听力教学,耗费的时间会严重压缩其他内容的讲解,这样就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删除了听力部分。

三、《基础英语》中听力教学策略的探索

对于《基础英语》中的听力教学部分,要在主观上正确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备课中要制定全面的听力教学计划。不能把听力教学当做可有可无的附属物。除了教师的备课计划要相应调整外,对于学生也要做相应的要求。

1.加强语音训练。对语音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给与足够重视和训练,如强读和弱读,单词重音,不完全爆破等。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音,不仅对自身的口语有所提升,对于听力辨音能力也是受益无穷的。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如同建构大厦的地基,没有丰富的词汇作为支撑,不仅对于听力,其他几项技能也是无从谈起。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高效的词汇书,或结合基础英语课文中的大量词汇,一个词汇可以衍生出多个词性及复合词,也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方法。

3 . 选择合适的听力素材并利用网络平台展现供学生参考。听力材料除了和测试相关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浩瀚的听力素材主动进行筛选,材料选择上除了知识性和应试性,还要兼顾时代性和多样性,如演讲,影视,美文等。因为课上时间有限,听力材料一定要借助学习平台呈现给学生,供学生在课内和课后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难度上循序渐进的听力材料。

4.注意听力技巧的指导。听力技巧包括泛听和精听,泛听包括听大意、结构、话题要点等,精听技巧包括听具体信息、细节、隐含信息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听力材料总结有效的听力技巧。

5.对学生的课后听力任务要给予及时的追踪和监督。追踪和监督要建立在教师考核的基础上,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听力任务后要及时把自己所听的结果利用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利用生生互评或教师评价来检查结果,并及时公布原文,提供资源供学生下载复听。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努力方向和新的目标。

摘要:《基础英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门课程综合了听说读写译的基础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因此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利用课文与课后练习的相关材料对这五项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掌控。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基础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但与之矛盾的是,该门课程中的听力教学往往因为涉及篇幅较少且有专门听力课的设置而受到忽视。本文通过探究《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建立和完善该门课程中的听力教学模式。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第8篇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听力现状及成因

目前大部分本科生的外语学习呈现为一种听不懂、说不出的状态。加之英语四、六级考试加重了听力比重,学生虽然很想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但依然不能很好地从传统的题海战术中转变过来,在听力方面显示出了吃力的状况。对于三本院校来说,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大多数人对最基本的语音知识掌握严重欠缺,听力底子差,接触听力少,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无法适应大学听力课的难度,学生对听英语材料有惧怕感,有厌恶心理,听不懂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从总体上还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这种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听说能力。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四级考试不合格者,不能拿学位证书,不能毕业。校外用人单位也相应规定没有英语四、六级合格证书者,不予聘用。在这样的压力下,学生们虽然很想努力提高英语听说水平,却只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背单词、做试题上。

二、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力水平教学实践

国外有关资料表明,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阅读的使用率占16%,说占30%,听占40%,写占9%。听是学习外语的第一步,它能帮助学习者提高读、写、说的能力。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标准。该课程要求把英语教学中原来以阅读为主的原则,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如何在听力教学中使学生的英语水平上一个新台阶,适应社会需求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迫在眉睫的问题。

以下是笔者在从教过程中对外语听力教学的一点实践。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与读写教程的有机结合

1. 扎实的语音知识是听力差的学生听写英语的基础

准确地抓住了语音,即使是生词,也不难根据其发音从词典中找到答案。反之,如果语音知识不够,即使是自己会的词也不一定能听懂。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的前半部分即understanding words和understanding sentences是其读写课程的部分词汇、内容的重现。这属于听力课中精听部分,重点训练部分,针对的群体是班级当中听力水平中等及较差的学生。教师在综合课上从一开始就要帮助学生把每一个单词、词组的发音发正确。因此教师们要跟读读写教程光盘或者让学生跟读光盘里的单词、词组、课文。学生们在读对的基础上,对所听的内容才能听得准确。只有听准了英语语音,才能把正确的词句记录下来。大学英语综合课能辅助听力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从听单词、词组过渡到听完整句子,复述完整句子的练习

从听单词,词组过渡到听完整句子,复述完整句子是听力的另一关键。每次只听一个句子,但一定要听懂。先听简单的话,再听长句、复杂句。学生们要有耐力,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接着练习听几句话,听段落。最后是训练一次听懂的能力。

(二)英语影视作品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掉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力,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造成的。而英语影视作品在学生们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中添色不少,他们在欣赏美妙的音乐和炫丽的影视画面时,完全沉醉其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而且影视作品与文化不可分割,学生可以对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人文历史、社会现象有所理解,并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拓宽知识面。在此基础上,笔者初步采用了几种方式。

1.《新概念英语》动画版的课上补充

作为全世界最为经典的英语学习宝典,《新概念英语》以其严密的体系性、严谨的科学性、精湛的实用性、浓郁的趣味性深受广大英语学习者的青睐。现在在优酷或者土豆网上可以找到《新概念英语》的视频教程。笔者建议学生从第二册开始,在听力课上每两课时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视频教程的动画部分对其中的小短文第一遍了解内容,第二遍进行跟读,课下背诵,每周两篇,长期积累,一个学年下来,加上寒暑假,能够把第二册全部背熟,两个学年下来能够把第三册全部背熟。背诵不但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学生们写起作文来也会如鱼得水。

2.《动感英语》课前、课间的妙用

《动感英语》及后来的《动感英语续集》是2005年和2007年CCTV-6 (电影频道)成功播出的一档看电影、学美式英语的教学节目。笔者试着在课前十多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放给学生看,起初的目的只是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过该节目轻松时尚的风格深受学生欢迎,里面介绍了很多英语国家常用的俚语和表达,引用许多电影的经典对白,推荐好听的英文歌曲。《动感英语》打破了传统沉闷的课间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疯狂英语》有声杂志的合理利用

训练英语听力时需要精听和泛听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under standing words和under standing sentences是听力课堂重点训练的部分。精听训练的有效进行为泛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泛听可以提高一次听解的水平,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泛听的要求不可太高,应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泛听材料大部分选自《疯狂英语》有声杂志。该杂志主要有阅读版和口语版。内容涉及近期发生的政治、娱乐、体育等话题,并配有音乐。教师可以选一些不太难,生词量不太多的文章给学生听。学生听的时候,第一遍或者前两遍不看听力材料。心态放松,只管一路听下去,不必纠缠个别生词和难句,训练快速听懂大意的能力。然后让学生看打印的文字材料,了解生词、句子、文章大意,看着材料听听力。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从熟悉文字及其发音过渡到提高英语辨音及理解能力。感兴趣的同学课下还可以下载到自己的MP3或MP4里,这样无形中就延伸了他们听英语的时间。

4. DIY经典影片、音乐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音乐和电影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网络资源的多样性,为教师课堂素材的选择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

我们能够在知名外语网站上或者英语贴吧中找到学习外语的经典、时尚音乐、影片。音乐是有乐感的语言,听英语歌曲可以消除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听力的恐惧,在音乐的美妙旋律中逐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教师可以整理歌曲歌词配上中英文翻译,课间或课下用。听的时候最好先不让学生看中文翻译。

对于经典或近期播出的英文电影、电视剧,教师有选择地选取影片当中的某段故事情节,从网络上下载可以切换中英文字幕的影片,如果没有可以打成Word文档在课堂使用。使用方法如下:

1.课前先让学生对影片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课堂上第一遍整体放映,时间长度为3至4分钟。

2.第二遍分阶段看,一个句子或者一组对话式地看,找同学复述,这一过程是反复看,反复听的过程,最后参照中英文字幕。

3.第三遍整体看,复习一下听的内容。通过欣赏本片,要求学生能基本听懂影片70%的对白,并能记住其中至少三句自己认为较好的句子,说出一些简单对话,了解西方文化。

英语听力的提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根据刺激反应原理,只有有规律地、坚持不断地刺激和练习才有可能提高听力水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究是难以成功的。笔者坚持通过带有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的视听材料,多层次地将听说活动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快乐乐锻炼听说技能的同时,形成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钟道隆.踏踏实实学英语-英语学习逆向法[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亚历山大,何其莘.新概念英语[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鞠晶,李莉.英语视听说教学初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

[5]周新武.多媒体环境下欣赏美国经典电影《飘》的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07,(21).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第9篇

关键词:听力短文,体裁,题材,试题研究,教学策略

2005年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正式实施新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新考纲提高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的整体难度,其中又以听力理解的变化最明显。听力题量增加而时间却减少了,这意味着考生必须反应更快答题更迅速,听力部分的难度骤升。但最值得关注的是新增了10道短文题(Passages)。短文成为了听力理解的重难点之一。本文就2005-2012年听力短文体裁,题材以及试题进行分类分析,以此为基础初步探讨如何把该部分的应试技巧和教学策略运用于听力课教学中。

1 听力短文体裁和题材分析

这部分的三篇英文短文,每篇的长度大概200词,每篇录音播放时长2分钟左右,即语速约为120词/分钟。短文体裁主要是记叙,说明或者议论文(郝建君, 2004)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自新大纲实施以来,即2005-2012年的听力短文体裁和题材分析如下(见表1)。

由表1可知,TEM-4短文体裁以记叙文(70.83%)为主,涵盖了记叙文中的人物传记,新闻,记人记事和讲话等,形式多样。说明文和议论文总共不到30%。这种比例设置其实是符合出题要求的。因为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的一种文体,而它的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更是十分适合考查考生对于细节和文章脉络的把握。

此外,短文的题材更是涉及了历史,文化,语言,教育,家庭,安全,体育,医疗健康,职业和商务经济等。丰富的题材一方面体现了TEM-4选材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却也给师生备考加大了难度,需要广泛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

2 听力短文试题分析

听力短文部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关于短文本身,前面已经分析过。另一部分就是卷面上的短文试题,试题又由问题和选项两者构成。不少学者教师都对短文试题做过细致研究,例如郝建君(2004),荣楠楠(2009),徐锦芬、李斑斑(2009)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将短文试题分为三大类五小类:细节题,主旨大意题和情感态度题。其中,细节题又细化为是非判断题,单词词组题,剩下的便是5W题。

2.1 细节题

细节题就是考察短文中具体细节的试题。比如5W题(When, Where, Who, What和Why) 即是对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原因这些细节的测试。

例如2011年14题: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mothers in_______spend more time looking after children.

A.France B.American C.Denmark D.Australia

此题就是看考生对各个地点的细节是否清楚。

单词词组题针对考生不熟悉的或者在短文中有引申或者特殊意义的单词或词组而设计。通常考生需要联系上下文推出它的意思。

看2012年14题: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scheduling’means that you_______.

这里考查“scheduling”在文中的意思。考生需要根据短文中对该词的举例说明来推断。

是非判断题的设问部分一般会有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词语,诸如否定词“NOT”,“EXCEPT”,“INCORRET”,肯定词“CORRET”, “TRUE”。

如2005年20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NOT true?

2.2 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题一般要求考生在听完整篇短文后,整理综合听到的所有信息来归纳总结主旨和内容。它与细节题重在抓特定信息点相反,需要全盘规划,而且即使某些信息点没有抓住,也能通过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来补充推测主旨大意。这类题目可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荣楠楠,2009:213)。

比如2006年13题: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___.

2.3 情感态度题

情感态度题考察文中的说话者或某人物对事物的感情态度。这类题目除了要求对细节的判断,还需要考生从情感层面上去分析理解,借鉴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来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这种共情能增进考生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掌握从而促进对短文的整体理解。

如2006年17题: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that the speaker_______

A.is unprepared for the new post.B.is unclear about the condition

C.is ready for all the difficulties there.D.is eager to know more about the post.

这道题就测试了说话者对待新工作的态度和感情,需要考生从说话者对新工作的描述中进行推断。

2.4 题型统计分析

笔者对2005-2012年TEM-4听力短文的五种题型进行了统计,见表2。

从该表得知五小类题中5W题比例最高(62.50%),其次为是非判断题(略高于1/4)。三类细节题共占91.25%。可见细节题特别受到青睐,是听力短文出题的重中之重。这也与记叙文占据大部分的结论一致,这类体裁最容易选择细节进行考查。所以,若考生能把握好细节,那听力短文应该不成问题。

3 教学策略

对听力短文体裁题材和试题做了分析之后,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呢?Underwood (1989)在对听力理论和记忆的心理规律研究之后将听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听前(pre-listening),听时(while-listenning)和听后(post-listening)。笔者认为这种阶段法层次分明,非常适合应用到听力短文教学中。

3.1 听前

在播听力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活动。教师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将要做的练习题以及一些准备好的和短文主题相关的材料, 然后分组让学生讨论猜测要听到的短文内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这样是锻炼学生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听力理解。所谓自上而下(top-down)是指听者运用语境和自己先前拥有的知识 (如相关主题,语篇体裁,文化或者长期记忆中的图示知识)建立概念框架以便理解(Larry, 2004:4)。研究证明擅长这种听力方式的学生能快速地理解听到的内容,并且能迅速得掌握全文的主题大意(徐锦芬,李斑斑2009:190)。

因此,通过这种活动,第一能使学生养成在听音前和听音中的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对主旨大意和情感态度题的答题正确率。第二能使加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使听力课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放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模式。而且有了相关的背景知识补充,在营造欢快和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能减轻学生的焦虑紧张感(陈艳君,刘德军2010:143)。

3.2 听时

播听力时有三点一定要注意。第一,要用脑积极思考,因为已经有了自己对内容的预测,在短文播放中就要不断修正预测,以便更好地帮助理解。第二,要用“手”。因为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只有5~9个信息单位(Miller, 1956),但是一篇短文要播放约两分钟,其中信息量已经不是短时记忆就能容纳的,因此就需要学生积极地做笔记,尤其是和题目相关的细节的记录。细节题尤其是数字数量方面(时间,地址,价格等)的信息经常出现几个干扰项,不记录下来容易遗忘或者混淆。另外,练习速记或者有一套自己的记录符号来缩短做笔记的时间十分有效。最后,听力是一场心理战。如果某些内容听不懂,一定不要回想或犹豫,应该关注后面的录音。若某些题做得不好,不要灰心丧气,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不要影响后面的听音。

3.3 听后

听后不要认为对完抄完答案就行,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完成练习后能学有所获。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听力材料的好习惯。听力材料大都是来源于地道的英语,里面的单词,词组或者俚语俗语都是人们常见惯用的,十分值得学习记忆。其次,让学生分组练习复述短文内容,即可检测他们是否真的掌握了大意,又可以练习他们的口语。听说结合,既有语言输入又有语言输出,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刘明霞,王毅2002)。此外,在整个听力教学中,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设计难度递增的练习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降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郝建君.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短文部分分析与解体技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1.

[2]荣楠楠.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中短文理解题型及应试技巧[J].大众文艺, 2009.19:213.

[3]徐锦芬, 李斑斑.大学生英语听力风格极其短文听力理解水平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 2009.41 (3) :186-192.

[4]郑晓霞.TEM4新大纲下听力理解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 2005.27 (6) :96-98.

[5]Underwood, R. (1989) .Teaching Listening[M].London:Longman.

[6]Larry, V. (2004) .Listening to Learn or learning to listen[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4:3-25.

[7]陈艳君, 刘德军.英语听力焦虑成因探讨及应对策略实证研究[J].外国语文, 2010.26 (1) :141-144.

[8]Miller, G.A. (1956)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63:81-97.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第10篇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虽然是对他们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很多学生对英语却无法运用自如, 特别是听和说这两项技能。这都是因为中国学生的学习环境。从学英语开始, 听和说就少于读和写。所以提高听说能力不仅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难题, 也是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难题。

听和说之所以成为他们的难题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英语时, 听得不多, 说得也很少。一般只在课堂上训练听和说, 课外很少和同学们用英语交流。因为练习得少, 所以听起来很困难, 说出来更难。那么是什么因素成了他们提高听力的障碍?教师又如何帮助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将对听力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对策。

二、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般说来, 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 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不同的学生可能原因不一样, 以下是学生在听力训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 词汇量欠缺。

一般人总是认为, 听得越多, 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 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 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 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程度如何, 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 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 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 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因此, 从理论上说, 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所以增加词汇量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提高听力的第一步。

(二) 阅读能力差, 知识面窄。

因为听力能力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的, 所以听力能力与阅读能力有这密切的关系。尽管阅读和听力两种训练形式不同, 但它们都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使用过程, 二者有很大共性。从较低层次 (音素、音素群、词和句) 来看,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 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 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和作出种种推断。换言之, 在辨音的基础上, 运用认知效应对该语言材料作出各种解释、判断, 达到理解。这是由于在篇章层次上, 意义的产生往往是听者对语义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中, 语言形式所起的作用往往只是触发听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意义上的构建, 其中包括运用文化方面知识预先判断, 推测说话者的意图。显然, 听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效应及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很多学生由于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 导致听力理解能力受影响。以听天气预报为例, 能否准确而快速地理解有关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听者的地理知识、基本的天文知识, 如这一地区使用摄氏制度还是华氏制度等, 而上述这一点正是与阅读理解所涉及的过程相一致的。在阅读中, 读者同样使用种种认知过程, 依赖种种认知效应及其所拥有的背景知识, 对语篇进行语义分析和构建。因此, 就这一意义上说, 学习者操练和运用认知过程及判断推理过程, 并不断提高和完善这种能力, 显然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三) 速记能力差。

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 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 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在听的过程中, 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 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 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在听的过程中, 人脑与其所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形成了某种瞬时或短时的联系, 而人们的思维正是凭借这种联系去分析、辨认语言信号的, 同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采取一系列认知策略, 然后把信号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 达到理解。但问题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很短, 这样就给听力理解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大大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所以很多学生就算能听懂一些句子, 就是听不懂文章的大意。

(四) 语言因素。

语言知识是语音和音位知识在听力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为它经常会成为正确理解的障碍。在听力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在理解生词较多和句法稍难的听力材料时并不感到太吃力, 然而有时在听简单熟悉的单词和句子时却怎么也听不懂, 这种情况往往更让学生受挫。通常学生只了解单词在孤立状态时的读音, 很多学生连简单的句子也无法流畅地表达, 甚至还处在单个词说的状态, 所以, 他们无法感知在连续的语流中单词的语音特征, 这给学习者听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多困难。在连续的口语中, 单词互相连接, 音位有时会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 在听力课堂上他们通常在听前或听后会解释一些生词和较难的句式, 并且听力材料至少会播放两遍, 因此由生词和较难句法所造成的听力障碍能够较容易地被清除, 但是教师很少向学生讲解一些连续语流中的语音知识, 如连读、省音、弱读等就造成了学生听力理解的极大障碍。

三、解决途径

很多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导, 只会盲目地去听大量的材料, 结果事倍功半,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指导呢?

(一) 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 让学生记住更多的词汇, 更要教会他们使用这些词汇的方法,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他们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此外, 教师可以通过听写来锻炼学生对词汇的反应能力, 这一点也是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途径。

(二) 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它技能的提高, 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 从一开始教师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 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 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 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三) 建议学生改变思维方式, 讲究听力技巧, 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 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 因此, 了解必要的目的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识, 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负迁移”的干扰, 必将提高记忆效果。教师在给学生听力材料之前介绍一下知识背景, 提示学生应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的听材料, 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 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 让他们运用听觉感觉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 或者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 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 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抓住关键词, 以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

(四) 优化心理环境, 消除情绪障碍, 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及手段, 创设多种情景, 以最终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在课堂选择不同题材的听力材料给学生听, 让学生对其感兴趣, 这样的话, 他们才能集中精力去听。

四、结语

总之, 听力理解的提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克服传统听力教学的弊端。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明确学生在听力理解中感到困难的一些主要的原因, 并且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但值得注意的是, 听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只有通过长期的、刻意的练习和积累才能最终实现飞跃, 而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摘要:听和说是英语学习者的一大难题, 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听力成为他们与外国人沟通的障碍。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 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如何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 并迅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文将听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专业,听力教学,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专业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输入 第11篇

【关键词】听力教学 文化输入

【Abstract】Listening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evel in English majors teaching.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ole that culture plays in listening teaching and the major ways of culture input in listening teaching,which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Key words】listening teaching; culture input

近年来,语言学届越来越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是人文知识的传播。因此,把跨文化交际纳入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是现代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在英语专业的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听力是最基本的技能。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的只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四八级通过率的提升,忽略了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在英语专业的听力课堂上进行文化输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化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这些都深深的影响了本民族的语言。如果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去理解其他民族的人所说的话,就会对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要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必须要扩大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增强从英语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英语语言的能力。

二、英语听力课堂文化输入的途径

1.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教师在选择听力的教学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选择包含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要多使用一些真实材料,多补充一些能反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材料,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吸收相关的文化知识,更准确的理解材料的深层含义和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因为一旦学生长期接触这些真实材料,就会潜意识的去模仿说话者的语音语调以及行为方式甚至思维习惯等等,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中通常包括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为受到本民族的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很多相同的词汇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听力教学中,常常有学生因为混淆了词汇的不同的文化内涵而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这就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比如,Friday,Sunday等表示星期的词汇在汉语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而因为西方文化深受宗教传统的影响,Friday 是耶稣基督受难的日子,因此就有了“Black Friday”这一说,表示灾难的一天,‘Friday face”,指“愁眉苦脸”。想饭,Sunday这一天,大家需要去教堂参加礼拜,有着神圣、欢乐的内涵,人们往往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 或“Sunday best”.而其它的一些词汇,比如 “a lucky dog”(幸运儿),“a clever dog”(聪明的孩子) 这样的词组,如果不知道在西方文化中dog的文化内涵,必然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3.理解会话的文化内涵。在会话方面,由于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人们会在话题的选择、问候方式、询问健康的方式、告别方式、面对称赞时的答复、以及称呼语方面有所差异(竺余江,2007)。比如,中国人常用的打招呼的方式是:Have you ever eaten? Where are you going? 如果是这样问候外国人的话,他们一定会感到奇怪,甚至会产生误解,英语国家的人是不会使用这样的打招呼方式的,并且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打招呼方式中判断出他们的熟悉程度。初次见面打招呼用“how do you do?” 见过面但是不是特别要好的熟人见面一般用Hello,Hi,或Good morning等。如果遇到熟悉的朋友,可以谈论天气、交通或者考试等。很多的对话理解题目,就会让学生根据会话内容判断说话者是什么关系。再比如询问健康的方式,英语国家的人想对朋友表示关心,询问对方是否是生病了,不是用汉语中常用的“Are you sick?”,而是委婉的 “You look a bit pale.Are you feeling all right?” 因此,只有平时注重让学生加强相关文化的输入,才能在听力训练时更好的理解材料。

4.理解风土人情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风土人情。因此,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难免会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来理解目标语所承载的文化现象。所以理解目的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I enjoyed the dinner,Tom,but we have to meet the rest of the troop at 4 p.m.at the school gate.很多学生看到之后会理解为“我们下午四点在学校大门处和军队中的其它人会合”。但是,如果大家知道美国有“童子军”这样一个群体时,就可以理解“troop”在这里的真正含义了。所谓的童子军,既有男童子军也有女童子军,目的是为了帮助这些孩子们称为好公民,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如果没有这样的背景知识,在这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综上所述,在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从词汇、会话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时芬.文化差异因素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8(23),257.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第12篇

1 英语的听力策略

听力策略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 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英语听力技能, 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就是英语, 提高英语水平始终是英语教师的重点工作任务。在当前的教学中, 学生对于英语读写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但是听力成绩始终是他们在学习中的一块软肋, 要想加强听力的水平, 就应该制定与英语专业学生息息相关的听力策略, 这样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 提升自身的英语技能。

听力策略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要想锻炼学生的英语技能, 听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中所提到的听力教学策略主要是针对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水平而制定的一种教学方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一般可以采用三个策略, 元认知策略主要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看其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 教师并不过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认知策略是掌握知识的主要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会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学习, 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的策略属于对学生情感的处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会因为学习效果不佳而出现焦虑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不及时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 要想提升学生的听力成绩, 就要从这三点着手, 运用适当的听力策略使学生掌握听力的技能。本文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某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现状进行调查,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听力策略分析

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学生在元认知策略中最容易掌握英语知识, 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听力策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们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辅助者, 在听力教学中, 学生通过教师传授的听力技巧进行学习, 并且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听力技能。例如, 学生在进行听力教学前, 首先要对听力材料具有一定的了解, 在充分预览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在进行听力的过程中做到临危不乱。另外, 在进行听力的过程中, 我们并不能从头至尾逐一不落的听完所有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选取适当的关键词, 如果问题中提及了时间, 那么我们在听力的过程中就要将重点放在时间上, 这样就不会出现混乱的状况, 在听力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令其始终保持在同一事物上, 这样才能提高听力水平。此外, 有些学生在听不懂时就会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 放任其发展, 如果学生不具有主动性, 那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逐步的引导学生无论能够听懂多少, 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一种语感, 因为我们并不是始终生活在英语的语言世界中, 要想加深对英语的了解, 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一种英语的语感, 长此以往, 学生自然就会在听力活动中形成一种潜意识的能力。在上文提到的听力过程中, 我们主要运用到了元认知的策略, 虽然教师与学生并没有完全察觉到这一策略的成果, 但是经过相应调查发现, 在听力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学习, 学生的成绩具有显著的提高, 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听力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要点的不同, 在听力教学中运用失当的策略, 促进学生听力成绩的提高。

3 听力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听力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的分析, 我们认识到要想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的成绩, 就要对症下药, 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显著的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在听力策略的运用上, 我们还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以保证听力策略的顺利应用。

首先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所以应该认识到听力对学生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上。同时, 教师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仅仅让学生做题练习听力, 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 教师应该适当地将听力策略应用在其中, 提升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 除此之外,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做到与时俱进。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 我们认识到听力策略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听力学习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在学生方面, 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使用—些听力策略, 而目要明确听力训练的阶段性学习目标, 要不断进行反思, 找出自己听力理解的薄弱环节。学生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从不断的练习实践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听力策略。

4 结语

当然, 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如:研究对象只限于—个学校, —个年级, 数量也不多。因此, 本结果不—定适合所有大学英语专业的听力学习者。此外, 除了听力策略, 影响学生听力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 在今后的研究中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进—步探讨和交流。但有—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大学的听力教学中融入听力策略训练是可行的, 有效的。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 在教学中把策略训练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系统地, 明确地介绍, 演练听力策略, 使学生认识到听力策略在听力理解中的价值, 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练习和巩固。

摘要: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 听力教学是一项重点的教学任务, 因为在英语学习中, 学生不仅仅要掌握读写的能力, 还要掌握听说的技能, 这样才能将英语作为自身的一种技能, 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他们只有将英语学习好, 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本文以某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重点分析了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教学现状,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 能够克服这一难题, 提升英语水平。

关键词:听力策略,听力教学,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吕明才.英语专业新生听力元认知知识调查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 2007 (02) .

[2]高云, 胡洁.浅谈非英语专业自主性学习策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04) .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精选12篇)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第1篇一、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听力课堂中存在的问题1. 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基础薄弱。在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