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习策略范文
阅读学习策略范文(精选12篇)
阅读学习策略 第1篇
一、阅读策略教学
英语阅读活动中, 与英语阅读密切相关的有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通俗地讲, 认知就是思考 (thinking) , 而元认知就是对思考的思考 (thinking about thinking) 。在阅读过程中, 认知策略是理解阅读材料所的意思, 而元认知策略则是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监控。
按照Neil J.Anderson的划分, 阅读过程中的认知策略有以下11种:预测文章内容;重视语法, 用以理解句子结构;理解大意, 理顺全文;扩大词汇量及语法知识;用学过的知识猜测生词;分析文章主旨, 风格及关联性;区分文章论点与论据;将长句拆分成短句帮助理解;将母语与英语相联系;画图表理解词义关联;归纳并理解大意。元认知策略有以下5种:设定目标, 改进能力;收集单词, 扩大词汇量;与同学合作;巩固已学内容;评估所学内容及掌握程度。
我在教学中教授了上述16种阅读策略, 教学效果甚好。下面重点以其中几项为例, 说明如何在课堂中教授阅读策略。
1. 用学过的知识猜测生词。
每次导入新课之前, 我都会自编3个与新课有关句子, 其中包含新课中的所有重点词汇, 让学生在不看中文解释的情况下, 进行猜词训练。学生利用词缀法、上下文含义以及英文解释等策略猜词。具体做法如下:
例1.People who suffer from illness have tovisit clinic to receive treatment.
画线部分的两个生词是重点词汇。利用词缀法, 学生知道-ness和-ment都是名词后缀。而ill和treat是以前学过的单词, 意为“生病的”和“治疗”。由此可知, 这两个生词是他们的名词形式, 分别意为“疾病”和“治疗”。生词问题迎刃而解。词缀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猜词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扩大了词汇量。
例2.The snake has poison.
这句话中的生词利用上下文策略来猜, snake是蛇, 基于常识可知有些蛇是有毒的, 因此poison这个词就是“毒”的意思。
例3.The human body is a complex ma-chine.
我在complex旁边写了一个英文解释, “the opposite meaning of simple”, 学生知道simple是“简单”的意思, 它的反义词就是“复杂”。
利用学过的知识猜测生词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了词汇运用能力, 让他们在没有字典帮助的情况下也能猜测出大部分词义, 大大降低了生词所带来的阻碍, 提高了阅读兴趣。
2. 利用语法知识, 将长句拆分成短句这个策略则可以解决学生理解长句的困难。
例4.The human body is a complex ma-chine[which has different organs (that work together to allow us to breathe, move, see, talk and digest food at the same time.) ]
这样一个嵌套式的长句让学生望而却步, 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若按照从句的语法规则将这个长句拆分为三个短句, 理解起来就相当简单。 (1) The human body is a complex machine; (2) which (=a complex machine) has different organs; (3) that (=different organs) work together to allow us to breathe, move, see, talk and digest food at the same time.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意思,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有时他们以为自己理解了, 其实并没有理解。因此教授元认知策略, 学会自我监控很有必要。课堂上, 我向学生介绍了“有声思维”法, 即阅读文章之后进行口头报告, 把自己阅读时的思维过程口述出来。例如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是这样的:先审题, 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由此判断答题方向。然后确定答案句在第几行。跟着理解句子, 并将理解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困难的过程描述出来。他的口头报告是:“Firstly, key words are...Thus I think the answer will be in paragraph 2.And the answer is in line 11 (People who suffer from illness have to visit clinic to receive treatment.) .In this sentence, I have difficulty in word‘illness’.According to suffix‘-ness’and root‘ill’, I know‘illness’is a noun form of‘ill’.So this sentence is to say‘when a person is ill, he has to go to hospital to get some treatment.’From this sentence, I choose A.”通过口头报告, 学生有效监控了自己的思维过程, 知道自己为什么理解了篇章。其他同学也从他身上学到有效的学习策略, 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效果
我上学期按传统阅读教法, 只注重阅读结果, 没有教授阅读策略;下学期改变教学重点, 注重阅读理解过程, 系统教授阅读策略。通过对比各班上下两学期泛读课期末考试成绩, 可以看出阅读策略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使用的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Neil J.Anderson编著的《积极英语阅读》 (第一级和第二级) 。
表1 1、2、3班上学期与下学期泛读考试成绩对比 (2班下学期一人转学, 3班下学期一人缓考)
横向对比看, 三个班由于学生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不同, 班与班之间有一定差距。从纵向对比可看出, 三个班学生下学期的泛读成绩较之上学期都有明显进步。90—80分阶段的人数, 一班由上学期的10人增至24人;二班由上学期2人增至12人;三班由上学期4人增至6人。80—70分阶段的人数段, 二班由上学期12人增至19人;三班由上学期8人增至12人。而不及格的人数每班都有减少, 一班由上学期的8人, 减至3人;二班由上学期6人减至4人;三班由上学期16人减至9人。通过对客观数据的分析, 阅读策略的作用不言自明。
方法远比知识本身重要。若把学生比作“发动机”, 教师就是让发动机运转的那个“力”。成功的教学不是向学生展示知识, 而是帮他们提高知识技能。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而不是仅仅在意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古语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何不让学生学会一辈子不愁挨饿的“钓鱼方法”呢?
摘要:大多数阅读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究其原因, 是因为大多数教师更注重阅读结果而非阅读理解过程。因此, 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有效学习策略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笔者在本文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教授阅读策略, 以及由此取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策略,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Michael Lewis&Jimmie Hill.语言教学使用技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阅读学习策略 第2篇
关键词:教师解答、教师解析、教师解读、
教师成长、师本发展
引言
教师TED Train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师本发展研究进程已获各方面共识;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及教师团队发展研究已进入行动研究领域;而教师学习阅读中的教师阅读札记及教师主题发言、数据报告令人瞩目;教师思考及学生阅读的关系已进入自主、合作、互动式的课堂;其中阻碍教师转变的内在因素及教师转变的内涵机制正日益受到重视;教师优秀群体的产生和培育及学生学习知识的建构模式已进入专业课题研究;教师反思行动证明及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已进入说课程序;教师叙述探寻正以全新的视野角度进入学生教育的本质理解。
教师学习、教师阅读、教师理解、教师形成自己信念、教师决策有根有据、教师研究方法的完善、教师科研成果的产生--学生有希望。
教师有疑问,如“怎么教学生才效率高啊?”有一种回答是这样的:你的经历、你的观点、你的信念正在告诉你“怎样避免低效、无效劳动”,避免了低效、无效,高效自然产生。
教师学会研究自己的教学、教师学会培养学生的策略--从语言记忆理解跨出至关重要的一步:语言应用。将语言应用的理念转化为课堂学习的内化机制,让学生用英语说事,让学生用英语做事,让学生用英语想事。
教师培训学习、教师思考反思、教师工作场讨论,都依赖于教师本身的阅读。凡有所读皆成性格与胸怀。
教师阅读学习,学生有希望。学生发展了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发展。
谁来关怀教师群体?
教师自我关怀作为开始。先学习,先自我关怀,自己先弄清课改发展的关键是自身发展。
自身发展伴随着一个原理: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成长;在学生的发展中成长。
教师成长是关键词:师本--校本--生本
一、单元学习解答,解析及解读
1、导入什么,怎么导入?
Starter一词比较warming-up启动教学--主题、话题、任务导入
Target
Theme Topic Task
a.方法导入:Questionnaire Survey(调查问卷形式)
b.图表导入:(charts pictures )
c.小组讨论导入:(Group Discussion )
d.心理认知导入:(Cognitive psychology)
e.目标语言导入:(Goal-lead-in)
f.词汇语法导入
g.阅读话题导入
h.主题真实导入:导入以一种通释,体悟,诠解的方式进入教师视野。
导入有其特殊功能,导入是单元全篇的开局,导入功能中自主学习应用而生。
教师角色:starter elicitator
2、阅读是什么,怎么阅读?
a.话题阅读--话题中的词汇、语法项目循环及语言运用任务的实现。
b.言语及语言篇章
①体裁与题材(300-400-500-600)
②阅读与理解的二重性(Anne’s best friend)
阅读中学生自主性:pre-rooding 中“友谊及朋友”的讨论呈现中日记体叙述既是文本材料阅读又是学习中的“朋友”。日记作为叙述体,情感表达与语言进步是一个启示。
③阅读中的意义理解:问答连句多项选择诠解文章主旨及细节。
④阅读中的功能体现:态度、同意不同意,肯定/在体现功能句的时候,语言结构词汇产生通解、描述,观点交流、结交朋友及朋友意义的讨论使语言产生意义。
⑤教师角色:negotiator , monitor
体现教师角色:variety, flexibility
⑥关键词:功能句的运用
注:阅读与理解分开处理,功能不同;预读与阅读要分开,体现链接作用;意义与结构是功能意义关系,意义在先。
阅读配套的系列使用目的:
学生语言有自我生成性:词及句的复用
教师语言教学效能性:词与句的活用
eg: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定语从句
⑦作为阅读评价者:过程意义化;词句体悟化,释义通解演绎到归纳。
问题:阅读技能的发展如何有效推动听说技能的发展?
3、语言学习与语言应用
词汇及句子(定语从句)的练习配套
关键词:词走向词法
句走向句法
连词成句,语句解释及运用例句。
教师角色:monitor prompter assessor
语言运用是目的地,4会综合中再阅读听一段对话,通过问卷调查进入写作程序。Reading as a process.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
词法句法走向篇章表达连句成文
4、关于口语,活动及写作活动
口语活动中的小组互动合作模式,阅读后讨论:言语建构
口语讨论是通解文本,课堂讨论中的口语活动在较真实的语境下有双向交互特征(writing as process)。
5、关于自我评价
a.语言掌握--单元目标达成
b.语言表达--speech and writing
单元目标的实现途径。
单元整体设计
二、阅读学习策略养成
策略是对方法的选用,适用及活用。
关键词:少讲、多做、精评
教师应对策略:
1、策略--MMII原理
Mechanical Training
Meaningful practice
Interactive activities
Integrative tasks
教材设计及课堂运用进阶原理
2、IG RG OG
原理信息
Information Gap (文本推理学习过程处理)
Reasoning Gap
Opinion Gap
3、高频词与功能句设计运用原理
①高频词(word-Frequency)
定义1:单元中能满足交流需求的词;单元中复现率三次以上的词,单元中有效表达的词。
定义2:具有较高频率的复现率并能在较真实情境中必须用到的词。
形式:高频词有释义,有运用句型样例。
②功能句(Functional Sentence)
定义1:在功能运用(如同意不同意、态度等)中常用的表达句式。
定义2:具有上下文意义引导功能及隐含典型语法结构的句子(如定语从句格式)
对策:高频词与功能句式连体设计,单词与句式不脱离,词句篇一体化设计。
高频词与功能句式的训练与课堂交流场景紧密训练的方式可实现言语篇章的监控及综合写作能力的转换。
4、读写一体化7+1原理
阅读过程7步
写作过程1步
①阅读写作的关系
②阅读语篇范本学习
参考步骤:1、词、词组辨析及比较
2、句式分析套用及对照
3、连词、连接词链接句子
4、It,as,which等小品词欣赏
5、修辞欣赏、明喻、喑喻、排比等
6、人物性格、习惯、外表、描述
7、体裁话题组织叙述
写作1步(drafting-editing-rewriting)
5、Note-taking--Note-making 原理
3I运用:Input-Intake-Insight
Output
①Teacher facilitated and students-dominated.
②Do“thinking-aloud”Reading to model your cognitive and meta cognitive strategies and thought processes.
③“Critical Content”Reading中highlighters(启示点)
rationale convincing points.
6、MDE Logue学习原理(独白、对白、写白)
Repeat
① Monologue Recite
语言内化过程 Retell
rehearsal
interpretation
目标:每单元有一个连贯的长段叙述的,演说能力(写作基础1)自主学习成果。
Text-based
peer-based
②Dialoguelanguage-based
discussion-based
interview-based
Monologue-based dialogrue
目标:依托独自进行对话,以问题连续体及问题思考为引导,进行质疑及讨论,形成性评价应运而生,(写作基础2)合作学习成果。
③Epilogue
listening-based
speaking-based
Epilogue Abstraction-based(缩写)
Extension-based(扩写)
Topic-based
目标:在独白对白基础上进入4会技能领域综合运用语言程序,提升话语篇章的写作能力。
7、问题阅读五步推进
①literal facts (what which)
②reorganized (FW-FC高效词、功能句)
③Inference (练习系列设计)
④evaluated (文章欣赏及推理)
⑤personal ideas
8、TD(Transitional Device)
SI--TD--OP
Sophisticated Input (复杂的语言文字)
Transitional Device (图表等转换手法)
Output Competence (学生有效表达基础)
1)语言信息表格化
2)文字信息可视化
3)阅读过程信息项目功能化
4)语言重难点高频词、功能句显示化
5)学生表达依据理性化
6)学生预习及课堂讨论主动化
TD学习策略是针对程度差的学生设计的--差生进步是课改关键
9、Post Reading 阅读后学习原理
DRRG讨论
D--Discussing questions 问题讨论
R-Reproducing the text 连词成句(Prompts)
R-Role play 角色转换活动练习
G-Gap-filling 完型及语篇落实
10、语篇表达中的学习原理
Organization (文章意义连贯表述)
Layout (文章布局,如信件格式)
Style (口头体与笔头体特征)
Register (得体运用例证)
11、阅读中语流导向中心的口语训练,如何突破听力障碍。
语流功能 (process-speech Approach)
三种语流 (Flow of speech)
特征:fluent natural
smooth genuine
一、Base基础音
(1) 重重 what’s this , not yet, please do
(2) 轻重轻 I’d like to, she’s ready
(3) 重轻重 Hurry up , Do it now
(4) 轻重轻轻 A friend of mine, an-exercise-book
二、流畅音
(1)重轻重轻 wait a moment /Glad to see you
(2)轻重轻重 A lot of noise. I’ve no idea.
(3)重轻轻重 What’s to be done?
Where have you been?
(4)重轻轻轻重 Come and have some tea
Let me take your heart
三、说话音
(1) 轻重轻轻轻重 It doesn’t make much sense
There isn’t any need
(2)轻重轻轻重轻轻 I think that he wants us to
You ’ve practiced it perfectly
(3)轻重轻重轻轻重 He thinks that she wants him to go
(4)轻重轻轻轻重轻轻轻重 I shouldn’t be surprised if he forgot.
高中阶段语音处理:
(1)语音语调节奏等诸因素进入语流层面,语流属地道的原文节奏的接近表达。
(2)高中阶段进入语流是进入表达阶段,语音更趋节奏感。
(3)词汇语法项目借助语流表达进入讨论项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意图及态度。
(4)英美发音无优劣,流利是目标,英语本土化:非英语国家英语本土地也占一席之地(非洲、印度等)中国式英语怎么样表达的?
(5)高中阶段更应注重词义节奏及句法郎诵进入记忆及理解。
(6)恰如其分的调子节奏语流进入语用,高中是语音发展的高级阶段。
(7)说是突破听力障碍的根本原因
eg:12句型突破听力障碍(略)
12、语法项目功能化
--语法结构系统化
点评:语法是用来说话的。
①教师技能培训主要在这一块
②每篇课文的功能句都可进入语流程序
如功能6 FACT
eg: The whole basis of what I’m proposing to you, neither for profit, nor for personal gain, is to make you less busy.
③语言、语流、语用、语域、语句、语篇
13、高中阶段写作--学习档案portfolio
①每周一篇当堂作文,一篇笔记随笔
②自我数据跟踪:词语、语句错误率及通顺率分析
③学习档案袋的建立主要通过写作过程的形成及学生作文的进步记录。
④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复评(rewriting)
⑤同伴修改作文(peer-correction)
⑥当堂点评、修改、分析
⑦作文错误是学习进步的机会
写作成长:写作才会更重视阅读篇章特征。
14、语篇技能中的核心词运用,核心词判断解题
高中语篇策略性解题一、二、三
举例(略)
目的:学生会运用,有语言意识、会读后解题。
Choiced information with informed choices.
15、现场阅读讨论中的现场问题追问策略
①有效追踪学习者思路中思想中的闪光点;
②学生依据自身生活经历,思绪方法而进入讨论点,教师会当场引导学生进入信息分辩,可能性确认,因果关系推断。
③语篇无法预设的部分,预设部分没用到,从学生“潜台词”引导小组讨论,推测作者态度,推测已有信息修正推测。
④追问有价值意义的部分。提供有效帮助,从而进入语句形态解悟。
⑤学生确认长句与短句表达样句,解悟语篇逻辑关系;进入表意功能,让学生举例、解释、详述、讨论、评论、假设、断言、评价,教师引导指示,启发学生观点产生。
⑥“追问”旨在让学生进入思考程序及讨论判断程序,随着追问深入,学生决定及观点随之产生。
⑦探寻“追问”让学生进入句法思考,在句法理解中进入语篇探寻。
16、文本取舍
①Matching--改变教材一些内容特征来满足学生实际的需要,教材是帮助学生产现目标的得力助手。
②原则:①personalizing 内容个人化
②individualizing 兴趣个性化
③localizing 本土化
④modernizing 现代化
③方法处理Adaptation
adding-deleting-omitting, modifying simplifying-rewriting
-reordering-reducing-extension-branching-adapting
④教师角色:resources-provider
17、话题阅读材料的搜索
①Text+material策略(高三)
②阅读话题中词汇、语法结构在各种文本的阅读中复现在不同的上下文,从而让学生悟出运用含义。
③话题循环在综合技能活动中,学生对语言的最终处理及输出反应在阅读表达上。
18、大语篇策略与选修模块的溶合
(略)模块1-5 6-8 9-11
19、语篇“问题解决”
三、学生十大习惯养成(单元学习)
(1)读书笔记(每周一篇独白演练)
(2)课后归纳
(3)有问题意识会提问
(4)课外阅读计划
(5)查资料作比对
(6)用字典(英英)
(7)小组同伴对话(每周对话五次以上)
(8)会辩论及竞赛
(9)作文写作(每周一篇)
(10)会总结评价(自评互评)
四、教师十大研究要点
(1)教材评析及教师应对策略
(2)单元教学中的导入功能及方式讨论
(3)读说写一体化操作案例评价
(4)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模式与策略构建
(5)《LOGUE》学习法讨论及单元目标的学习
(6)阅读话题中的语言循环及语言运用任务的实现
(7)论课堂训练中的链接程序(MMII)
(8)论阅读教学中的三进程原理及问题分类
(9)论高中生自主合作学习中的评价策略(AC+3F+2P)
(10)论生本、校本、师本关系
五、参考书目
1、Carlgren,I.,G.Handal & S.Vaage(eds.)1994.Teachers’Mind andn Actions:Research on Teachers’Thinking and Practice. London:Falmer Press.
2、Donnelly,J.F..Schooling Heidegger:on being in teach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Vol.15:933-949.
3、Freeman,D..The hidden side of the work:Teacher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o teach.Language Teaching35(1):1-13.
4、Fullan,M.1991.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Cassel Educational Limited.
注重策略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第3篇
一、发掘课程资源,感悟阅读策略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的阅读材料后都有一个Reading Strategy(阅读策略)。在日常教学中,它的作用经常被大家忽视。有的老师只是在上完课文后带着学生读一读、走过场;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它没什么意义,经常省略不讲。而我认为,这正是新教材的闪光之处、精华之所在。这些老师的做法,无异于人们常说的“穿新鞋,走老路”,又回到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的旧教法中去了。
和许多在实践着学生阅读策略培养的老师一样,对如何有效的使用Reading Strategy 这一问题,我也曾感到很困惑。阅读策略的呈现究竟应该放在阅读课文之前,还是之后呢? 经过我的尝试,我发现针对不同体裁和难度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最能有效的发挥Reading Strategy的作用。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第二单元阅读课“Turandot in Beijing”(图兰朵)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演绎法来呈现戏剧评论文的阅读策略。本课作为一则评论文章,虽然包含了评论文章的基本要素,但并没有遵循正常的写作顺序,出现了大量的跳跃和穿插。这为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上设置了障碍,这也是本课最大的难点。结构复杂,加之学生对戏剧评论体裁感到陌生,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从学习Reading Strategy中的阅读策略入手,先帮助学生抓住评论的重点结构,再进行分析,继而通过分段,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训练阅读技巧,培养阅读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有效的阅读策略主要包括:
1.略读中快速把握文章脉络
略读是一种快速浏览阅读的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因此我要求学生不需要细读全文,而是有选择地进行跳跃式的阅读。通常采取三个步骤:1)通读文章的开始段和结束段;2)细读其他段落的主题句;3)浏览行文中的信息词以及篇章连接手段。因为这些往往是对文章内容最精简的概括,是左右文章大意的关键。
2.寻读中查找特定阅读目标
寻读是另一种快速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询特定的细节内容。在寻读中,我要求学生既准又快,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到目标。
3.预测阅读材料内容
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地预测—验证与修正—进一步预测的循环过程。阅读过程中,经常要借助逻辑、语法、文化线索,对文章的主题、题材、结构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预测。
4.猜测词义,扫除障碍
在阅读过程中猜测词义是清除阅读障碍的重要方法,也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指导学生根据以下方法推断词性和词义。
A.标志性短语
帮助学生了解在论述概念性的生词或术语时经常出现的标志性的短语,如that is, in other words, namely, which means, be known as, or, refer to等;或以醒目的字体,如斜体或黑体,或使用逗号、冒号、破折号等作为线索进行猜测。
B.同义词和反义词
指导学生归纳or, that is(to say), in other words, namely 等释义性词语或利用破折号、同位语、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等解释的现象,掌握对比的词和短语。
C.构词法
帮助学生平时积累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如前缀、后缀、复合词等推断词性和词义。记住词根后,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
D.上下文推断
有时对生词词义的猜测需要结合上下文的关系来进行推断,既可以根据原因、结果推测词义,也可以根据并列、递进和转折猜测词义。指导学生掌握英语中通常用于表示这些关系的词语:如表因果的because, as, since, for, so, thus, as a result, of course, therefore, so(such)…that;以及表并列、递进和转折的and, though,but, however等。
E.结合背景和语境
许多生词的猜测要求同学们利用一定的生活常识、学科常识和语境情景进行推理、分析。讲的就是对于词语的正确理解依赖于阅读材料的背景和词语所在的的句子情境。所以同学们在猜测生词词义时,一定要认真读懂与生词密切相关的前后句子,并结合所了解材料的背景知识,对生词进行合情合理同时又合乎上下文语境的推测。
5.抽丝剥茧,推理判断
阅读中的推理判断(Judgment and Reasoning)需要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断出作者没有提到的或者没有明说的事实或者可能发生的事实。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透过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提醒学生关注infer, imply, suggest, conclude等词,尤其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全面分析所有相关信息,切忌片面思考,得出片面结论。二要忠实原文,切忌脱离原文,凭空臆断。三注意不要选择表层信息答案,应该立足由已知推断未知。
在实际阅读训练中, 我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上述一种或多种阅读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阅读技巧,培养阅读的策略。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阅读教学策略 第4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的天地,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语文教师应抓住课堂45分钟, 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策略, 引领学生沉入课文中, 回归阅读本位,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 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策略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导入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之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1.激趣导入。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2]。兴趣或趣味是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最可靠的、永恒的动机。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知趣识趣的心, 而且要具备引趣说趣的能力, 围绕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 找准切入角度, 或以情感激趣, 或以表演激趣, 或讲故事激趣, 或说笑话激趣, 或设置悬念激趣……激趣的角度有很多, 激趣的方式也可以千变万化, 关键是我们语文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备课环节下足工夫。
2.情境导入。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环境状况、情绪状态和情感氛围, 其中也包含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这句话不仅肯定了启发的作用, 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课文内容学习之前, 就创设出一种师生关系和谐, 学生精力充沛、学习兴趣浓厚、充满学习期待的教学情境, 那么, 接下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就可想而知了。
3.设疑导入。设疑导入是指语文教师根据初中生善于追根究底的心理特点, 围绕课题或即将展开的学习内容抛出一个问题, 引起学生思考, 使之产生急于想知道的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设疑有两个层次:一是低层次设疑, 通常使用“是不是”、“会不会”、“能不能”、“好不好”等疑问词, 学生不用多动脑, 就能随口回答上来;二是高层次设疑, 通常使用“怎么样”、“如何”、“什么”、“为什么”等疑问词, 学生需要经过深入文本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后, 才能回答上来。设疑导入要避免使用低层次提问, 要尽量使用高层次的提问。另外, 提问要避免停留在学生“已知区”, 一定要使所设之疑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或指向“未知区”, 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4.矛盾导入。制造矛盾导入是一种很少人使用的导入方法, 它是指教师针对课题或课文内容的特点, 故意制造两种互相矛盾的现象或说法, 达到刺激和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例如, 笔者在教学《陋室铭》一课时, 是这样导入的:“刘禹锡在《陋室铭》这篇文章里, 先把他的住处称为‘陋室’, 而作者最后又说‘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这不是互相矛盾吗?”有些课文, 其题目本身或文章开头就充满了矛盾, 教师只要稍微加以点拨、强调, 就能以矛盾导入刺激学生的思维, 如:《死海不死》。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 我们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导入方法的研究, 综合的加以运用, 就能让导入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同时, 应避免导入环节占时过长, 以免占用到阅读课文、进行训练的时间, 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
策略二:设计科学简明的学习环节,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引领学生开展实实在在的语文活动, 构建活动型语文课堂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我们可以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成字词教学、文本教学、课堂训练等基本的、科学简明的学习环节, 同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开展实实在在的语文活动, 从而构建起活动型的语文课堂。
1.字词教学。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且重要的环节。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 传统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读一遍、记一遍”的识记读音的做法上, 用时之短, 方法之简, 目标之低, 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反思传统字词教学低效的原因, 主要是语文教师重视程度还不够和缺乏方法策略。字词教学高效化的前提是把它上升到“积累”的层面, “积累”就不是读一遍、记一遍那么简单了。字词积累应讲积累方法, 既要动口朗读, 又要动手摘抄, 达到识记词语读音、字形, 识记词语本义的目标;还应把词语还原到文本中, 回归语境, 去领会词语的语境义。笔者研究过一些名师的字词教学, 无不闪烁着方法传授的教学智慧。如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进行字词教学, 把字词划分为识记读音、二字词语、四字短语、叠音词、雅词等, 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 不仅有一种清新之感, 而且把积累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而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王君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时, 则立足文本语境, 用同义词替代法让学生探究替代的同义词与原词的差异, 引领学生品味原词在文中的妙处。
2.文本教学。文本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包括文本内容理解、语言品读、章法赏析等学习内容。文本教学至今仍存在一个误区: 为教懂文本而教。尽管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已经熟知新课标的理念,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仍不知不觉地走入这个误区。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 二是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教学能力脱节。文本教学固然需要教文本内容, 但这并不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目标。文本教学的目标是用课文作为例子来教, 通过读、说、品、思、写等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 提升学生的听说、理解、品味、感悟、欣赏、写作等能力。听说读写相结合是开展文本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策略。课堂上, 我们语文教师应减少讲授的时间, 从文本的整体出发, 精心布置听说结合、说读结合、读写结合、读思结合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自主深入文本, 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尽量减少或避免非语文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出现。
3.课堂训练。课堂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传统的语文课堂训练主要以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做书面作业为主, 形式单一, 缺乏趣味。天天如此, 就会令人生厌, 收效微小, 培养不了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语文课堂训练的基本策略是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训练内容围绕听说读写展开, 主要有听说训练、朗读训练、品读训练、写方面的训练和思维训练。常态化的课堂训练不应该单独进行, 而应与文本教学紧密结合, 融课堂训练于文本教学之中, 以语文活动的形式进行。
策略三:创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学习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的评价具有多种功能,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改善教师教学[3]。课堂学习评价是学生整个学习评价的基本单元, 是在课堂上进行的, 具有特定的时间限定, 形式上以口头评价为主,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等级或分数, 也不是其他书面材料, 而是口头语言。课堂评价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学习方法与技巧、学习的个性化表现、学习的进步性与创造性等方面 进行。应在充分尊重评价主体———学生———的基础上, 采取鼓励性评价、建议性评价等积极评价的策略, 从正面加以引导, 避免消极性评价。
课堂评价应注意贯穿于语文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随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回应, 用评价激励学生继续主动学习。
课堂评价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课堂评价还应注意开展面对整个班集体或某个学习小组的评价, 营造整个集体向上的学习氛围。
结语:教学策略只是一种教学构想, 一种预设的教学手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是变化多端、灵动多彩的, 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起全新的课程理念, 用策略但又不被策略所囿, 把课堂变为灵动活泼的学堂,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综
参考文献
[1]赵福祺、李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初中卷)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学习策略 第5篇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长期的词汇积累、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英语阅读能力, 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作。
阅读是语言运用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 阅读能力是反映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历来受到重视, 今天的信息时代更需要人们广泛而有效地进行阅读, 因而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容乐观, 学生及教师习惯于逐词、逐句地去阅读英文, 历来缺乏对英语阅读策略的重视和培养, 从而导致许多学生缺少必要的英语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 这也成为他们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一大障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应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并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学习策略, 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一、英语阅读能力的概念
所谓英语阅读, 就是读者通过视觉认识英语书面符号, 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进而通过对英语书面符号的理解, 以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准确再现作者借助语言符号所提供的信息的过程。在这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被称为英语阅读能力或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主要表现为英语阅读的速度和对英语文章的理解。英语阅读速度和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阅读能力中的两个重要因素。评价一个读者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标准应是其英语阅读的流利程度及理解的准确性。影响阅读理解率和速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往往与读者的年龄、语言知识、思维能力以及阅历有关。阅读的理解与速度和读物的难度也有联系。
二、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国际交往重要的工具, 有听、说、读、写四种形式。听、说、读、写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不同阶段四种能力的培养应有所侧重。阅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外语教学的重点。著名语言学家刘润清教授总结到:“ 正式的外语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一样,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 需要大量的阅读, 有独立的思维过程和分析总结过程。”另外英语阅读还是英语学习者获得新知识的必要途径, 是巩固已有英语知识的有效手段, 是提高其它英语语言技能的基础。著名英语教材主编应天也说过“ 阅读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必由之路。没有阅读就没有提高。”可见,阅读作为一种综合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学习策略
1.培养阅读兴趣
高尔基说过:“ 生活中, 没有东西比人的兴趣更重要、更珍奇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要激励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让他们有阅读的需要, 并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 注意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程度高的学生, 课外阅读可多读几篇以进一步加大输入量, 以便带动其他学生;对程度低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不要泄气, 对其课外阅读量的规定要适中。
2.加强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背景知识可分为文化背景知识和专业性知识,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时侯学生尽管读懂了文章的每一句, 但还是不能理解全文的意义, 这就可能与背景知识不足有关。特别是遇到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章或是涉及外国文化背景的文章时, 困难就更多。比如说两篇难度相同的文章, 学生会觉得讲“ 中国的事儿”容易懂些,“ 外国的事儿”则难懂些;讲学生生活的文章容易些, 而讲专业知识的文章则难懂些。这都是由于学生对外国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不熟悉造成的。因此,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需具备该语言所包含的文化知识。但是,现在学生几乎都是在母语学习的环境中学习外语,他们对说英语的国家的文化习俗、社会价值观、历史与现状等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对相应话语的理解。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社会文化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
3.扩大词汇量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一定的词汇量的积累, 想提高阅读能力是不现实的。然而在英语的学习中, 学生普遍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单词难以记住, 忘得快。如果缺乏语言环境, 或记忆方法不适当, 孤立地记忆单词, 既费时费力, 又枯燥乏味, 还容易遗忘, 因此扩大词汇量的方法非常重要。在日常学习中可采用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 准备一个小的词汇积累本随身携带反复记忆, 采用联想记忆等方法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4.学会猜测词义
阅读理解, 词义是最基本的。不懂词义, 也就谈不上理解文章。而且同一词的意义, 往往因上下文不同而变化。所以单知道每个词的一个词义, 其实还不等于完全理解词义。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变化的词义, 才算得上真正的阅读理解。在阅读过程中, 还常常会碰上许多没有学过的词, 但相当部分生词的词义是可以从文章中出现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上下文, 甚至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去推测、去发现的, 有些还可以通过构词法去猜测, 这种不使用词典而通过阅读来认识生词的能力, 应是一个合格的读者所必须具备的。在英语阅读过程中, 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借助词缀、借助合成法、借助词性转换法、借助同义词、借助反义词、借助词与词之间的关联等方法去猜测词义, 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另外,对难度较大的词, 作者还常用重复法来进行解释, 而这种重复法的解释又是以同位语或同位语从句的形式出现, 看懂了同位语或同位语从句的意思, 就猜出了生词的大概意思。
5.多读英语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要与课堂阅读紧密联系、结合训练。英语课外读物, 一类为引进教材, 如“Englishfor Today”,“New Concept English”, 还有一类为原版英语名著的简易本, 如《Jane Eyre》、《Wuthering Heights》等。这些课外读物涉及的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 在阅读中使学生既能领略到原著的文风, 又能扩大词汇量, 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所读阅读材料要思想健康, 应以当代语言为主, 体裁多样、内容新颖, 集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不但要有故事、寓言、历史、人物传记, 还要有科普小品、动植物知识、天文、宇航和地理知识、新闻报导、社会读物及图表、漫画、通知、广告等。题材要广泛, 还应注意一定的知识面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等。
6.改变不良阅读习惯
“ 逐字阅读” 是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的一个不良习惯。首先,“ 逐字阅读”导致视距过小, 捕捉信息少而阅读速度慢。阅读时目光的移动不应以词为单位,而应以意群为单位,要学会略读以获得文章的大意,学会浏览以快速找到文章的细节和大量的信息。其次,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母语影响过多, 没有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总是不自觉地在心里或口头把句子翻译成汉语, 才能理解。这样,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实际上是又阅读, 又翻译, 从而导致工作量增大, 不仅降低了阅读速度, 而且影响了对文章地理解。再次,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生词习惯于借助字典,或依赖字典。实际上,文章中许多生词可利用上下文线索,或构词法来推知其含义。查字典,既浪费了阅读者的时间,又分散了阅读者的注意力, 破坏了思维的连贯性, 进而影响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最后,还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读出声的习惯,或者出现视线随手指或铅笔移动而移动的现象,这也会分散阅读者的注意力并影响阅读速度。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速度就应克服读出声的习惯,养成心中默读的习惯。
四、结束语
小学英语阅读有效学习策略研究 第6篇
一、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促其产生阅读热情
小学生大部分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对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若想顺利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首先必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1.多样化导入激趣
头脑风暴式导入:让学生观察图片或标题,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相关联想。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提醒,教师在此环节应充分预设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以便做出适当的引导。
竞赛式导入:采用分组竞赛答题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学生之间开展竞争,可使学生处于异常“觉醒”和高度兴奋状态。此环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对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做出细致的规定,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2.多媒体课件提趣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极大的共享性。课始导入或者课中引导等多方面可以应用多媒体。多媒体激趣更具直观性和生动性,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并发展想象力,在课件引导下引发情趣。
二、应用阅读策略,实现有效阅读理解
1.利用图示,加深语篇理解
实践表明,如果学生缺少与文本内容有关的图示,理解就会受阻。即使文章语言偏难,只要学生具备相关图示,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在阅读的理解环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从文本着手,从已知向未知进发,定势引导,强化文字和意义的直接联系,加快理解的进程。
在进行图示理解文本的训练时还需及时指导以提高图示阅读的有效性。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能满足每位学生心理需求、智慧共享的学习小组,让各层次学生自觉地与同学合作。如思考某个句子用哪个图示更能一目了然,优中选优,确定本组图示展示作品。
2.学生质疑,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加深理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提问,教师要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提得越多越好,同时教师要将质疑问题与量化评价挂钩,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生质疑只有在走进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做,学生质疑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本环节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文本阅读。
3.教师二度追问,引导学生加深阅读理解
学生质疑之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追问,或在学生解答了教师预设问题后,再据学生回答进行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逐层追问加强师生间互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把握和理解文本内容。
4.复述,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课文内容是典范,学生可根据时间、地点、时间等线索快速熟记课文。复述课文可有效地记忆单词、词组,复述课文可以有效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复述课文可以是原文复述也可是自由复述,自由复述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独立地、连贯地叙述所读文本。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不仅温习了旧知识,熟悉、巩固、扩展了新知识,同时对语言材料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培养阅读习惯,运用阅读技巧
培养学生正确阅读习惯和运用阅读技巧是个渐进过程,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才能达到有效阅读。
正确阅读习惯指阅读时默读而不出声;连贯读而不指读、回读、动辄查字典;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而不逐词读;读中英语整体思维可猜测可忽略而不边读边译。
常用阅读技巧有:
1.限时读
从时间上约束学生,迫使学生定时定量得达到阅读目标,以利快速地阅读习惯的形成。
2.浏览
找文章主题句,了解文本中心思想,由于小学阅读文段一般较短,可以让学生抓中心词、中心词组。阅读最后一段,找文章的结局或结论。思考what,who,when,why,where 等问题,回顾通篇。巩固大意。
3.预测
预测是一种思维活动,是指对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的预测。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已出现的语言信息,预测下文将要出现的信息,这是我们了解和掌握的一项快速阅读技巧。或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词汇。学生在预测后阅读开篇第一、二段,以验证或纠正文章的预测。同时抓住主题句、关键词,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文章。
4.抓文章的逻辑顺序
研读完标题之后,首先,要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层次,掌握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关系。其次,文章所阐述的主题必须突出,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第一段应高度重视;再有,要注意抓主题句。一般主题句在段首,或者在段中或段尾。
农村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策略的研究 第7篇
(一) 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1. 词汇储备不足, 形成阅读知识障碍。
农村学生因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条件有限, 虽然市面上的英语阅读材料及培训班五花八门, 他们所接触到的仅仅只是教科书和英语课堂, 词汇的来源有限;一些同学学习被动, 每日的基础词汇背诵不能及时完成, 日积月累, 词汇量严重不足;英语词汇一词多义多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而多数同学只掌握了最简单的词义而造成阅读障碍。
2. 阅读情感缺失, 造成阅读畏难情绪。
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 没有阅读的动力和需要, 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如有的学生无论阅读题材如何, 不管是弘扬人与动物和谐互助精神的Blind man and eyes in a fire drama, 还是惊险万分的Nobody wins, “放羊式”地看到那算那, 没有阅读好奇心;而有的同学阅读中过于依赖于老师的讲解, 例如八年级英语Water Talk这样的文章, 在听了两个课时的老师讲解后, 才能基本弄懂文章的意思以及一些句法的运用。这种被动的“依赖性”阅读, 使他们不能有效领悟老师教授的内容和进行有一定深度的思考;还有的同学在阅读开始时能积极投入, 但一遇到个别生词就不知所措, 不能坚持阅读;当然还有的同学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就兴趣盎然, 遇到不合自己口味的文章就不愿细读。这些种种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阅读成就感的取得, 久而久之就畏惧阅读了。
3. 阅读思维单一, 造成阅读质量低下。
在阅读过程中多数学生不善于把文本材料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不能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文章内容或进行合理推想。如九年级英语Fish with birds一文, 涉及到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等几方面的内容。
(二) 教师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 教学方式缺少创新, 导致阅读活动有效性较低。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教学方式陈旧, 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 对文章的讲解主要是集中在单词、句子的解释上。这种“重语言、轻理解”的阅读课, 忽视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 会使学生变得“见木不见林”, 无法从整体上去理解文章, 也无法激发“思维的火花”;而有的阅读课学生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 看上去热热闹闹, 实际上学生只是在重复老师讲授过的内容, 并没有多少思维的发散和对文本的自我理解。
2. 阅读材料的选择不精细, 难以达成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据调查, 对于阅读作业, 有的同学随便涂上T/F, 或ABCD一交了事;有的明知答案不对, 却也不去仔细研读。究其原因, 除学习动力不足以外, 有的是因为阅读材料泛而不精, 无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是因为所选材料难度太大, 篇幅太长, 让学生望而却步, 不愿也不敢去阅读;还有的是所选材料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 让学生感觉读而无用。久而久之, 学生不是不想阅读, 而是不会阅读了。
二、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对策
通过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 提高阅读效果, 有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增加学生的成功阅读体验, 达成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1.以愉快宽松的阅读课堂氛围和阅读材料为抓手, 培养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第一个老师,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 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使学习变得生动、轻松。因此教师首先要着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在六七年级阅读课堂练习选材时, 我大多挑选一些比较幽默有趣的篇幅较短的文章, 分析讲解时重点引导同学发现并领悟文章的有趣之处, 力求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不是要很辛苦完成的任务, 而是快乐的精神之旅。一次在做阅读练习时, 当大家都在埋头“苦”做时, 突然一个同学咯咯咯地笑起来, 有同学就站起来说, “老师, xxx违反纪律了!”。我微笑着摇摇头说, “不!他是读得开心才这样, 老师读得高兴时也会笑的, 阅读本来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不是吗?何况我们看的还是外文的, 一般人还看不懂呢!对吧?”说完我又调侃地说了一句, “不过笑的时候不要太恐怖哦”。听完我的话后, 同学都笑了, 课堂气氛一下子就变得轻松起来, 学生阅读兴趣更高涨了。因为在低年级阶段, 同学对老师很有“盲目崇拜”心理, 老师要充分发挥他们这种心理特点, 有意降低他们对英语阅读的畏惧情绪, 培养他们的阅读快乐认知和快乐阅读习惯。
2.以多种单词记忆方法和猜词能力为抓手, 解决农村学生英语词汇障碍。众所周知, 英语词汇量的储备是阅读的根本, 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大小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就必须解决他们的词汇量不足问题。故而我首先紧抓他们的基本词汇量过关, 教授学生快速记忆单词的方法, 如构词记忆法。英语词汇有100多万, 但大部分单词是由构词法构成的。故而我首先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前缀和后缀的含义及用法, 再根据词根去记忆它的派生词。如前缀super有超过/超越的含义, 就可以猜出supermarket超市superman超人superstar超级明星的含义。
3.以阅读课教法多样性为抓手, 提高农村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文本再构是如今上海英语教学的热门话题。在文本再构教学实践中, 老师必须要用活教材, 顺应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 对现有教材中的语言内容进行改编、改写或整合, 把某些学生感到枯燥的知识再构成他们喜欢的文本, 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对教材的二度开发, 不仅能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论教育[M].1936.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2001.
阅读学习策略 第8篇
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是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和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 更是收获愉悦、丰富阅历、提升自我的过程。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言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它反映了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对此, 新课标也做了相应的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如在高考英语试卷的分值分配中 (试卷满分150分) , 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两题共计70分, 而这两题主要就是考查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就要提高对阅读策略作用的认识,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使用阅读策略, 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文拟对高二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进行调查分析, 试图发现存在的问题, 对提高学生阅读策略意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英语阅读训练、培养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一些启示, 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二、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的英语教学大纲到21世纪基础英语课程改革以来的课程标准, 都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提出了要求。虽然教师们一直以来都很重视阅读教学, 对阅读教学做了很多的积极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在实际教学中, 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有时并不理想, 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 教学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摩英语阅读课, 发现课堂上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在课堂上, 教师为了简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 完成阅读任务, 有时会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或直接将阅读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告知学生, 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
2.重知识点, 轻语篇理解。一些教师仍然把讲解阅读材料中的语法和语言知识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过多地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 却忽略了对文章语篇结构的理解。
3.重活动、轻思考。阅读课堂上, 只是让学生阅读一两分钟便开始提问或进行小组讨论, 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阅读的时间。
4.教师所设计的阅读理解问题质量不高, 无法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5.教师备课照搬教师用书或现成的课件, 未顾及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唱主角, 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
6.过分依赖多媒体, 展示图片、音乐、文字效果太多, 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幻灯片演示上, 而忽略了阅读, 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7.一些教师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 使得学生在阅读时不知道该怎样去提炼有效信息, 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二) 针对高二年级四个班 (两个实验班, 两个普通班) , 共计300个学生, 进行了关于学习态度和阅读方法的问卷调查, 统计结果所反映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下:
1.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态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44%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阅读;22%的学生不喜欢阅读;7%的学生被迫进行阅读;10%的学生害怕阅读;真正因为兴趣而阅读的只有17%。这充分说明大部分高中学生还处于被动阅读状态, 而不是“我要读”“我想读”的学习状态。
2.在阅读过程中, 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些困难。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缺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及历史典故等方面知识的了解;63%的学生没有阅读过英语原著或者简写本等。
3.词汇量不足是影响英语阅读的直接因素。调查结果显示:79%的学生认为自己词汇量不足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过程。有很多学过的单词在阅读材料中再现, 还是不认识。
4.学生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阅读策略和方法是有直接关系的。
调查结果显示:40.75%的学生在阅读时会边读边翻译;33.25%的学生会用手或一支笔进行指读;32.4%的学生习惯低声阅读;42.25%的学生会出现回视阅读;47.67%的学生阅读时喜欢查字典, 致使效率低下;53.2%的学生会从头到尾把材料逐句读完。
通过调查分析,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 学生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和交流, 导致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为突出。
三、英语阅读策略的培养
为了了解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情况, 发现学生实际阅读中的问题, 使阅读策略培养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 本年级组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验教师根据已调查到的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 专门对学生进行了关于阅读策略的专题指导课, 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 从阅读策略观念和阅读策略运用方面, 对学生展开阅读策略培养。
在研究过程中, 本年级组汇聚集体的力量, 制作了“英语阅读学习策略”课件, 全年级统一使用, 由班级任课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讲授,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如何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如出声读、查字典、默读、指读、回读和心读。
2. 怎样有效积累和记忆词汇, 如使用机械记忆、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依据构词法猜测生词等。
3. 关于几种常见的阅读题型的做题技巧讲解, 如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概括段落大意、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分析文章语篇结构、细节内容查找等。
4. 阅读方式的训练, 如略读和跳读。
5. 提高理解文章词句的能力。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要准确地理解篇章, 就要做到先准确理解句子。因此, 我们对英语的基本句型, 以及对这些基本句型的扩展和句子与句子间的照应关系都进行了分类讲解。
此外, 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如《学生双语报》、教学同步练习册、试卷) 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技巧训练, 并在课堂讲解中渗透阅读策略。在每一次的技巧训练中, 教师会先解释说明要训练的技巧, 再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做题, 这样学生对这些技巧的理解和使用就更加深刻。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
在对实验班级进行阅读策略训练后, 本年级组安排了两次阅读测试, 一次是在第三周, 一次是在第十七周。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看出, 经过一个学期的阅读策略教学, 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而且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也得到了提高。在此次研究中, 本年级组基本实现了研究目的,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为下一步高三英语阅读培训提供了比较详实的数据。
最后, 作者结合自己在研究中的切实体会和实验心得, 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几点建议:
1. 在研究过程中, 作者发现, 有的教师自身对阅读策略也不是很了解, 认为它仅限于阅读方法和技巧, 不知道它还涉及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也不太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更没有指导学生从网络、报纸等其他资源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还有的教师认为英语阅读策略是练出来的, 是学生慢慢体会出来的, 无须多讲, 给时间去练就好了。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行为, 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师的眼界决定着学生学习知识的宽度, 因此, 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 学习和了解阅读策略, 只有自己有了策略意识和系统的策略知识, 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指导和帮助到学生, 提高他们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水平, 并最终提高他们的阅读成绩。
2. 在进行阅读策略培训时, 教师要认清的一个事实: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所有的有效的阅读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具体的学习状况, 分析他们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因材施教, 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并学会使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策略。
3. 在阅读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优生”在策略使用的数量和质量上都高于“学困生”, 并且对认知策略和资源策略等的使用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而这些策略与阅读成绩之间又有很紧密的关系。同时, 我们还发现, 女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频率高于男同学。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还要研究“学优生”经常使用的对阅读有益的阅读策略, 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渗透, 对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培训。
参考文献
侯东华.2006.阅读策略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
黄宇.2006.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初探[J].甘肃联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3) .
王虹.2002.高中起始阶段学生英语学习认知策略的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5) :26-29.
初中英语阅读课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第9篇
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之一,合作互动学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
首先是阅读前的互动合作。教师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补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学会更多的词汇语言表达方式。阅读前互动合作大概是5分钟~10分钟,让学生互动的内容是围绕即将阅读的材料提出的问题,以唤醒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在教一般过去时态阅读材料时,以机器人为题,让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回答一系列关于机器人的问题。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Do youlike robots? Where did you see robots? When did you see them? Whatdid they look like? What can they do? Do you want to have a robot?What should robots do for humans in the future? 这种活动可以拓宽学生思路,激发他们的兴趣,为阅读做好准备。让学生先写个人观点,再通过讨论完成任务,即先自主合作,可以更好地体现自主合作学习,使整个合作学习效果更好。接下来是阅读课中的合作。完成了问卷调查后,让学生看一段有关机器人的录像,给学生一些单词 :housework、cars、years、ago、bored、will、was、koalas、buildings、less、work、swimming、possible、America、doctor、piano、backpack,小组进行讨论预测哪些词将会出现在文中,并用这些词造句。然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要求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自主研究问题,为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做准备,从而降低阅读难度。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了小组讨论,讨论完成后小组汇报情况,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积极参与,学生有困难时不要立即给答案,应该设法引导,鼓励他们自己做出答案。小组讨论完成后,全体同学一起讨论,讨论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先发言,其他各组成员给予补充或是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必须围绕中心和话题,然后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师生共同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达成一致看法。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等能力。之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最后是阅读课后的互动。学生在阅读后的合作互动,可以就所学内容进行交流,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深化课文主题,复习巩固课文知识。
新目标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多牺牲休息的时间去准备各种教学任务,要综合考虑教学任务的呈现方式和难易程度。对学生而言,合作学习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学会了和别人交流信息,向别人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吸取和分享别人的建议,感受合作的快乐和喜悦,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成功。更重要的是,在师生、生生之间存在着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活动又促使师生双方在合作中共同发展进步,这就是合作学习的魅力所在。总之,只要我们换个角度去尝试,去摸索,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是个新天地,相信学生就会有奇迹发生,“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会还我们一份惊喜”。
阅读学习策略 第10篇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大约只有26.4%的小学生能坚持每天课外阅读, 即便如此, 其中约有30.1%的学生也是今天翻翻这本, 明天看看那本, 漫无目的。这种高耗低效的课外阅读又有何意义呢?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点灯人, 如果教师能通过一种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扩大阅读面, 提高阅读品位的话, 那么, 课外阅读就会变得有意义, 有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现代课堂大力推行, 它是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五到六人。一个小组, 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而小组与小组之间, 就成了相互比拼的竞争对手。笔者尝试通过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也就是说, 以小组为单位, 共读一本书, 各出一道题, 同场竞技,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 主动地、广泛地参与阅读, 享受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 有效提升阅读品质, 增加阅读实效。
一、共读一本书, 激发小组合作的竞争力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分组形式上采用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 每一个小组既有爱看书的学生, 也有不爱看书的学生, 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是, 组与组之间的整体实力是相当的。因此,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阅读的需求, 给学生推荐适量的课外阅读书目,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组内成员共同读一本书。组员之间每天要互相评比, 看谁读的页数最多, 并且能复述出故事大致情节, 这个同学就是当天的“阅读之星”, 该同学就能得到一个小印章, 集满10个小印章就能获得一枚书签。有的学生为了能把看过的内容记得牢些, 以便第二天能更流利地讲出来, 还小声地练习背诵。以前看完一本书, 就像过眼云烟般早已抛之脑后, 但是现在, 因为要复述, 所以看得特别认真, 记得也特别牢。
小组之间也要相互评比, 哪个小组的全部成员最先看完一本书, 哪个小组就是“阅读明星组”, 该小组就有优先挑选课外书目的权利, 这是一项无上的荣耀, 这种方式会大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一旦被激发, 他们就会努力寻求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这项规定采用的是“小组捆绑式”阅读评价的方式, 所以即使有的学生拖拖拉拉, 一天没看几页, 组内成员也会不断督促, 有的组长甚至还规定组内成员一天至少看多少页, 因为他们都想成为“阅读明星组”。
小组共读一本书。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 阅读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同时, 学生又是带着比赛的心态去阅读的, 赢得比赛成为他们阅读的动力。小组共同阅读, 组内成员就有了共同的话题, 他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交流、讨论书中的人物或是故事情节, 为他们的课余生活也增添了一份情趣。这样, 一学期下来, 学生的阅读量大幅增加, 而且阅读品质也明显提升, 他们不再盲目四顾, 迷恋于漫画等低水平、少内涵、没营养的快餐文化, 而是对经典名著等津津乐道。
二、各出一道题, 展示小组合作的向心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外阅读也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开学初我宣布班级要有一套课外阅读考级题库, 由于教师的阅读量有限, 希望同学们能当好主考官。当自己阅读完一本书后, 必须最少出一道考题放入“阅读考级题库”, 出题质量要高, 组内成员之间商量好, 不能出现雷同现象。当然, 出题形式要多样, 同一小组内的题型必须有填空、选择 (包括单选和多选) 、判断、问答等形式。如果哪一小组出的题目质量最高, 那么该小组就能获得“智多星团队”称号, 颁发证书和奖品, 并且在阅读竞赛中组员分别有一次免答权。
得知自己也能出试卷、当考官, 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主动性与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有的学生为了出好一道题, 甚至把看过的书前前后后翻了三四遍, 反复斟酌、推敲, 而且组员之间也在悄悄地讨论书里的内容。有的学生还兴致勃勃地跑来问我, 每个人能否多出几道题目。看着他们兴趣如此浓厚, 我欣慰地笑了。
在此期间, 小组长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他们负责将各种题型指派到每个组员手上, 然后不断询问、协调, 组织成员讨论, 争取在题型的变化和问题的质量上都能有所突破。小组合作学习的“向心力”在这一刻得以充分体现。
从收上来的题目看, 大部分题目的质量还是很高的。可见, 平时不能小瞧了每一个学生, 你给他搭建一个舞台, 他就还你一个绚烂的舞姿。
三、同场竞技, 展现小组合作的凝聚力
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品尝收获知识的喜悦和甜蜜,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小组合作学习倡导“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要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搭建舞台。为此, 每个月我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让每一个学生在赛场上展现自己的才能, 收获成功的喜悦。
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 实行“积分赛制”。比赛题目就从学生出的考级题目中挑选。比赛的每道题目都标明出题小组的组号, 如果遇到题目是自己小组成员出的, 那么该小组就不参加该题目的竞赛, 由其他小组参与竞赛。如果答对了, 那么该小组就可以获得该题目相应的分值, 如果没有一个学生能答对, 那么出题小组就获得该题目相应的分值。最后统计总分, 分数最高的小组就是“阅读冠军组”, 冠军小组能获得一本教师买给他们的课外书或是一样学习用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 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小组竞赛时, 有些成绩平平的学生阅读量却相当丰富, 他们成了小组竞赛的主心骨, 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这些在学习上常常遭遇挫折的学生, 却在小组阅读竞赛中找回了自信, 在得到组内成员赞许和肯定的同时, 更提高了对阅读的期待和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于他们的学业成绩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英语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索和运用。下面我对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来进行探究。
通过对新目标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多方面探究和分析,现将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到实际的英语阅读学习中来,使教学生动化,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领悟阅读的过程,掌握阅读的技巧,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旨在促进建立并应用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区别于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推进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英语阅读的合作目标与任务呈现
英语阅读的合作目标和任务的设计应当具体,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关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讨论的欲望。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目标和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从阅读文章中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掌握阅读技巧,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
二、英语阅读的合作学习模式
1.课前合作预习。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7 Reading Part :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在学习这篇有关委婉提出请求的文章前,提前让小组学生自由组合,分工搜集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礼貌的行为并提出不同的见解及解决方案,以表格形式列出小组收集整理的材料,各合作学习小组基本上收集得比较完整,并且发表的见解,提出的方案都具有创造性,可行性但又不脱离生活实际。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关注生活,努力求知,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精神。
2.课上合作讨论。在小组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教师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培养能力。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小组讨论可以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 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2)对课文段落、难句、长句、某些词语等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2 Reading Part: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针对篇章中难句、长句较多,老师布置任务,让各小组分析每段落的首句,寻找难句,并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学生在本课中找到较多的难句,长句,如:
They take their children from activity to activity,and try to fit as much as possible into their kids lives.
Pushy parents are nothing new,but now parents seem to push their children a lot more.
She also says that these children may find it hard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when they are older.
On the one hand,children need organized activities. On the other hand,they also need time and freedom to relax,and they need time to do things by themselves.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可抓住大部分同学的疑难所在进行点拨。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发现了问题,也解决了其中一部分问题(分析出句子中的固定结构等),并对文章中的疑点、难点心中有数,能带着问题学习阅读篇章。
3.课外合作活动。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发展多项能力的舞台,如制作英语手抄报,英语贺卡以及每天更新的英语角,从小组合作找信息,组稿、编辑、抄写到插图,各小组成员都在发挥着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完成,培养了其合作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的步骤要清楚。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前,教师应该让每位学生都清楚活动的步骤,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3.活动安排要有序。在小组活动前,教师要提醒学生进行组内合理分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程度的角色,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要选出小组组长,在大家意见無法统一时,进行协调。
4.活动期间教师要监控到位。
5.活动之后要给予总结和评价。
在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给予总结和评价,包括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讨论的过程、气氛和结果。各小组要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它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展示了学生的个性风采,拓展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它突破了大班教学的时空限制,弥补了大班教学的不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有利的学习条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为英语交际运用能力的获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阅读学习策略 第12篇
一、理论背景
(一) 反思冲动型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是学习者识别、处理、存储、提取信息的方式及解决问题过程中个体偏好的习惯化的态度和方式。反思冲动型认知方式是Kagan (1964) 提出的, 认为冲动型能够简洁而迅速地作出选择;反思型选择前仔细考虑, 每次选择都花较长时间仔细思考。心理学认为, 反思型特点是获取信息具有系统性, 处理问题审慎, 寻求答案关注准确性, 因而得出结论需要更多时间;冲动型凭知觉获取信息, 易快速得出结论而较少注意准确性。
(二) 阅读策略
Block (1986) 认为阅读策略是有意识, 动态的, 阅读者与文章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Wallace (1992) 把阅读策略看做阅读者灵活使用的阅读方式, 并随着文章类型, 上下文和阅读目的变化而改变;Aarnoutse&Schellings (2003) 认为其是阅读者为充分理解文章, 在预测, 确认或解决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认知活动。综合以上定义, 李和秦 (2005) 提出阅读策略是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进行有效阅读或解决阅读问题和困难而采用的方式, 技巧和行为。
(三) 相关研究
反思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研究, 国外不少学者做出过尝试 (Do ron, 1973;Goodman, 1989;Messick, 1979) , 主要探讨其与阅读能力, 阅读效果的关系。更多认为反思型是沉稳, 精确的阅读者;冲动型是积极, 快捷的阅读者。有研究发现, 有学习者同时具有反思和冲动两种认知特征, 为目前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二、实证研究
(一) 研究问题
本研究基于前人理论研究及反思冲动型学习者阅读能力和策略的使用情况, 拟回答如下问题:冲动型, 反思型和混合型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应用有无差异?
(二)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120名长春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该校为分级教学, 所选学生涵盖全部。年龄从18-20岁, 其英语学习背景差别不大, 学习年限为6-8年。
(三)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两项调查问卷及一项阅读测试的方式, 运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一项是反思冲动型认知方式问卷, 共10道题目, 确定冲动型, 反思型和混合型学习者。二项是阅读策略的调查问卷, 共58道题目, 了解阅读过程中的策略使用情况。阅读测试共5篇文章, 20道选择题, 测试阅读能力。
(四) 实验过程
选同一时间向学生发调查问卷和进行测试。发放前, 向其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先发反思冲动型认知方式调查问卷, 要求4分钟内完成, 收回问卷;然后发阅读理解测试卷, 要求40分钟完成, 收回试卷;最后发阅读策略调查问卷, 20分钟内完成并收回。问卷问题采取五步量表形式, 答案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三、结果与讨论
(一) 冲动型和反思型阅读能力无差异, 混合型是最好的阅读者
由表1可知, 冲动型和反思型学习者平均成绩分别为13.55和13.87, 并无较大差距。这表明, 两组之间的阅读理解成绩无明显差异, 阅读能力无差异。混合型学习者的平均成绩值 (15.06) 高于冲动型和反思型学习者, 显示了混合型学习者的阅读成绩最好, 阅读能力最强。这进一步表明:反思型沉稳, 准确的特性然会影响其阅读速度;冲动型积极, 快速的阅读势必会影响其阅读精确度。所以, 冲动型和反思型阅读者各有利弊, 而同时具备反思和冲动特性的混合型阅读者融合冲动型和反思型阅读者的优势, 弥补了不足, 必然是最好的英语阅读者, 阅读能力最强。
(二) 冲动型和反思型阅读策略使用无差异, 混合型阅读策略使用最多, 最频繁
表2列出了三种类型学习者对问卷中58项策略的使用情况。冲动型经常使用的策略有5项, 有时使用的策略有36项, 很少使用的策略有17项。在反思型中, 经常使用的策略有1项, 有时使用的策略有39项, 而很少使用的策略有18项。冲动型经常使用的策略比反思型多4项, 但是, 他们使用阅读策略的总数基本一致。所以, 冲动型和反思型在阅读策略的使用数量和频率上无明显差异。而混合型策略使用情况是:经常使用的策略有5项, 有时使用的策略有41项, 很少使用的策略有12项。很显然, 混合型使用的阅读策略比冲动型和反思型的数量多, 频率高。这表明, 混合型阅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双重优势, 更多的利用阅读策略, 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结果表明, 学习者的阅读策略使用还存在问题。很多人不能很好理解和应用阅读策略, 导致其阅读能力不能提高。同时, 不同认知方式学习者有其独特的学习风格, 很难判断哪种更具优势, 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语言教师应意识到学习者不同的认知风格, 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Kagan, J, Rosman, B.L., Day, D., Albert, J.&Philips, W.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child:significance of analytic and reflective attitude,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J], 1964:78.
[2]Aarnoutst C, Schellings G.Learning Reading Strategies by Triggering Reading Motivation[J].Educational Studies, 2003, 29 (4) :387-409
[3]Wallace C.Read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101-120
[4]Block.E.Th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readers.TESOL Quarterly[J], 1986.:463一494.
阅读学习策略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