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食品安全卫生风险分析报告编写方法概述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食品安全卫生风险分析报告编写方法概述(精选4篇)

食品安全卫生风险分析报告编写方法概述 第1篇

食品安全卫生风险分析报告编写方法概述

目 录

一、引言 3 1.1风险分析的目的 3 1.2.术语及定义 3 二.危害风险分析原则 4

三、风险分析研究方法 7 3.1危害风险评估手段 7 3.2危害风险评估步骤和程序 7

四、食品总体风险分析 8 4.1食品分类 8 4.2食品不同危害风险大小评估 8

五、各类食品危害风险总体评估结果 9

六、各类食品危害风险管理 10 6.1危害风险管理的原则 10 6.2危害风险的源头 11 6.3企业实施危害风险的控制手段 11 6.4食品风险官方管理措施 12

七、结论与讨论 14 7.1结论 14 7.2讨论 15

一、引言

1.1风险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食品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风险交流,旨在确定与食品相关的风险程度,预测食品发生问题的种类、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确定是否需要和需要何种控制措施方可将风险降低至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并积极的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使其充分了解,从而建立起安全的食品链,保障提供安全的食品。1.2.术语及定义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潜在的将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良效果(事件)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

风险(risk):将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产生不良效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这种不良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源(risk source):具有潜在的引发不良效果的药剂、媒介物、商业/工业加工过程、加工步骤或加工场地。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指对可能存在的危害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的规避或降低危害影响的措施。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部分共同构成的一个过程。

危害评估(hazard assessment):某一种食品中的某一大类危害物作为评估对象,找出显著的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对象,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一个包括在特定条件下,风险源暴露时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效果的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评估,此风险评估过程包括: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效果的风险源,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并对其特性进行定性描述。

风险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在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的基础上,定量或定性估计(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在特定条件下相关人群发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管理和监控的过程。

风险交流(risk communication):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二、危害风险分析原则 2.1 危害评估(1)简介

食品风险就是由食品危害产生的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强度。它涉及到那些能够长期或短期引起人体健康影响的各个方面。然而,确定哪些危害是必须控制的,这就需要进行包括多种危害物的以风险为基础的危害评估。这种危害评估将评估某一进出口食品中可能存在多少潜在的和显著性危害,将这些危害以风险的大小进行排序,进行风险评估。2.2风险因素

由于进出口食品情况多样,各自的生产、加工过程不同,进行危害识别时要分别考虑不同的风险因素。这也关系到不同风险用不同的办法来控制。主要考虑的风险因素有:

(一)化学物质

1、食品添加剂

2、环境污染物生物制剂

3、农药残留

4、烹调、加工制剂

5、食品加工助剂

(二)生物性因素

1、生物毒素

2、微生物

3、植物毒素

(三)其他:包装材料 2.3引起风险的原因

食品风险产生于其制备、加工、储存、运输、膳食摄入全过程。能够引起食品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新的食品的出现

2、食品使用了新配方

3、生产加工工艺的改变

4、未被认识到的不良作用风险

5、某一特殊食品的引起的特定疾病

6、未证明某种食品会给消费者带来多大的风险

7、相关食品法规的改变

8、有关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9、新的食品危害信息 2.4危害评估

食品风险贯穿于其制备、加工、储存、运输、膳食摄入全过程。对某一种进行危害评估应描述其食品类型,是什么风险,在哪产生,何时产生,怎样产生,为什么会产生风险;与其它已知风险的食品相似和不同之外,而且还要考虑相关的经济作用因素,以及国内外目前关注的焦点。一般说来,评估某一种食品的风险,首先要确认其可能产生的风险涉及到哪一种或几种化学性的、生物性的或其他类因素;第二,对于已知的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等进行检测或普查,以确定整体合格率和超标率水平,供有关风险管理者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第三,对于未知的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微生物等要要求按照食品风险评估程序进行评估,以确定其MRLs 和ML。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进出口食品风险涉及面较广,对于复杂的食品危害评估,要有多学科专业人士共同完成,包括具体危害物识别、食品毒理学、食品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科学等领域。

三、风险分析研究方法 3.1危害风险评估手段

(1)采用“风险分析”的手段,即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对食品进行风险分析,最终对其安全风险进行归类和评估,提出管理建议,并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2)依据食品企业的软硬件条件、生产的产品风险、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和状况、诚信度进行科学分类,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官方管理控制手段。3.2危害风险评估步骤和程序

3.2.1各类食品的危害描述

风险分析中对人类消费食品存在风险的危害物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农药残留

--其他来源化学污染物--生物(天然)毒素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微生物危害物--异物

--其它物质(如过敏原物质)

3.2.2各类果菜产品的危害大小确定

对不同食品的不同风险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等级高低进行积分,其中风险等级被设定为4个,分别是:高、中、低和零四个等级,高风险为3分,中风险为2分,低风险为1分,零风险为0分。完成各风险项目的风险评估后,将各类产品的风险总分计算出来,得到某类产品的总体风险分数。3.2.3各类食品危害总体风险评级和高风险项目确定 根据总体风险分析情况,分别对各类食品的风险控制项目进行表述,并提出控制措施。

四.食品总体风险分析 4.1食品分类(略)

4.2各类食品不同危害风险大小评估

4.2.1对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致病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原生动物等有害生物危害风险进行评估。见表1。

4.2.2对食品物理性危害(异物)进行风险评估。见表1。4.2.3对食品中化学危害进行评估。见表1。

将人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以及天然存在的毒素都纳入评估范围。在明确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环境污染物以及食品加工过程形成的有害物质(如二厄英、氯丙醇、丙烯酸胺、亚硝胺、多环芳烃等)等危害因素污染。构造主要危害物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4.2.4对食品中生物毒素危害的风险评估。见表1。

表1食品XXX危害的风险评估表格式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零风险 XXX ▲(3)

XXX ▲(2)

XXX

▲(1)XXX

▲(0)XXX ▲(2)

五、各类食品危害风险总体评估结果

为了解食品的总体危害风险大小,以及某类食品中高风险和次风险危害的项目,以便下一步开展危害风险管理时有针对性和科学合理性做准备。首先将各类食品中各项危害的风险大小得分相加,所得和即为该类食品总体风险大小。但该值并不能反映出某类危害的风险大小,所以还应当列出此类产品中不同风险的危害项目。见表2 表2 食品危害分析结果表格式

总体风险级别得分 曾经通报过的或发现的危害因子 高风险项目 次风险项目 XXX X 添加剂、病源微生物、异物 有害微生物 添加剂 物理危害(异物等)XXX X 添加剂、农残、重金属、辐照残留和植物疫情 化学品残留

物理危害 植物疫情 XXX X 农药残留、病源微生物、色素、生物毒素 化学品残留

物理危害 有害微生物 XXX X 农药残留、辐照残留 有害微生物 化学品残留 物理危害(异物等)XXX X 异物、植物害虫、病源微生物、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 物理危害 植物疫情 XXX X 农药残留、重金属 植物疫情 化学品残留 有害微生物 重金属

1-3低风险;4-6中风险;7以上高风险。

六、各类食品危害风险管理 6.1危害风险管理的原则

风险管理就是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权衡管理决策措施的过程,必要时,选择并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定法规等措施。它包括了在风险管理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措施评估、管理决策实施及监控与评价)中可能包含的所有因素。但在风险管理的实际过程中,有时可能没有必要包括所有因素。

针对上述风险评估结果所要求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实际上主要由两方面的实施对象来完成,一方面是生产加工企业,另一方面是对食品实施检验的官方机构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对企业控制措施效果的监控措施)。6.2危害风险的源头

根据不同产品类别其危害风险大小不同。应当重点考虑产品原料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引入的危害。其中原料可能引入的危害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放射性、生物毒素、疫情、异物等;生产加工过程可能引入的危害包括: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异物等。

表3列出了出口果菜产品中高风险和次高风险不同危害的来源,以便在实施危害风险管理时有针对性。

表3 食品中不同危害来源分解表

高风险危害项目 危害来源 次风险危害项目 危害来源 XXX 有害微生物 添加剂 原料 加工过程 物理危害(异物等)加工过程 XXX 化学品残留 物理危害 原料 加工过程

原料 XXX 化学品残留 物理危害 原料 加工过程 有害微生物 加工过程 XXX 化学品残留 有害微生物 原料 加工过程 物理危害(异物等)加工过程 XXX 生物毒素 物理危害 原料

加工过程 6.3企业实施危害风险的控制手段

6.3.1危害的识别和发现

作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首先要对自己的产品中潜在危害进行了解,依据产品的特点、本企业加工状况和目标市场要求,展开自我产品风险分析。6.3.2危害风险的控制措施

依据危害的性质和特点,结合风险来源,来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于危害风险来自原料的,应当加强源头风险控制,应当采取基地规范化管理,并保证危害的“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若上述危害可利用其后的加工过程进行消除(如物理性异物和有害生物等),则最终产品可以忽略该危害的风险。还有一些危害是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引入的,如添加剂超标、病原微生物、非法添加物等,对于这些危害风险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添加剂、改善加工工艺、严格控制加工过程质量卫生状况和采取特殊工艺消除或降低危害风险。6.4食品风险官方管理措施

6.4.1不同危害风险监控项目确定一般原则 管理小组通过风险评估,列出每类食品可能存在的有碍食品安全、卫生的所有危害因素,进而确定所有检验项目,并根据不同危害风险大小确定监控方式。对于高风险危害项目采取某些强制措施或增加监控检测频次和项目,对于低风险危害项目可适当放宽强制控制措施,并减少监控检测项目和频次。汇总监控项目应考虑的因素有:

(1)国内/外安全卫生标准;

(2)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质量分析专家关于重点检测项目的要求以及有关文件规定的检测要求;

(3)农产品的种植环节可能引入的危害;(4)配方、包装材料可能引入的危害;

(5)加工、包装、储存过程可能引入的危害;

(6)工厂环境、车间卫生、质控体系存在的安全隐患;(7)既往检验数据;

(8)同类产品被检出不合格或被预警的情况;(9)其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因素;(10)危害来源、风险大小和企业控制情况。6.4.2不同危害风险监控项目设定和管理措施(1)食品危害来自原料的风险监控检测要求

针对危害来自原料的风险监控,要根据原料的情况和该危害风险的大小采取不同方式的管理。原料来自同一产地并按照同一管理模式,或该类风险本身相对较小的,可采取适当宽松管理措施。否则,应当加严官方管理措施。(2)对管理机关警示通报项目的监控检测要求 A.对于被通报企业的相关出口产品的检测要求

在原来检测要求基础上,增加警示通报中的预警项目,并自收到警示通报之日,按规定连续检测该项目若干批次合格后,方可恢复到常规监控检测; B.对于未被通报企业的相关食品的检测要求 在原来检测要求基础上,自收到警示通报之日,对其产品增加警示通报项目的检测,按规定次数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到常规监控检测。(3)官方实施强化检查的项目的监控要求

官方会根据食品检验情况,在某一时段对某类产品实施强化检查。对于此类检验项目,自收到预警信息后可对同类产品实施一次监控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再实施进一步的管理控制措施。

(4)对食品监控检测中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的监控要求 对于食品实施检测的危害项目被检出不合格情况,则要求对该项目进行分析并确认风险大小和危险范围。若该危害属于个性并且风险范围较小,则进行一次监控检测。若危害风险较大且范围较大,则需对所有同类产品实施风险管理,并进行监控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再确定以后的分析管理措施。

七、结论与讨论 7.1结论

(1)本风险分析报告对各类食品主要危害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确认了各种危害风险的大小;

(2)对于确认的各类危害风险提出了明确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对生产企业和检验官方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3)根据本风险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还对在食品检验监管的官方危害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

(4)根据CAC的理念和要求,本风险分析报告所得出结论基本上达到了对食品危害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要求。但任何一个风险分析报告都不可能做到将所有危害100%的控制,但要保证了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应主要根据对人体健康的考虑决定,同时应避免风险水平上随意性的和不合理的差别。7.2讨论

(1)本风险分析报告是一个初步的工作,还需要在以后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验证和修正。风险分析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风险管理人员和风险评估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是至关重要的;

(2)作为引用和依据本风险分析报告的官方管理者,在对某一具体品种进行危害风险管理时,还应当主动收集本报告“6.4出口果菜产品风险官方管理措施”中要求的各类数据,以此来最为官方风险管理的最终工具,并在监管中实际执行;(3)为便于各监管小组统一制定某一具体产品的风险管理措施,建议使用“食品危害分析及管理措施表单”作为通用格式。

食品危害分析及管理措施表单

产品类别:

产品名称:

危害分析确认时间:

****年**月**日

危害类别 危害名称

危害风险大小(高或次高)危害风险因子 限量标准 评估依据 监控要求

备注

手段 频率

食品安全卫生风险分析报告编写方法概述 第2篇

关键词:风险评估;威胁分析;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Threat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Study

Huang Yue

(Naval Command College,Information Warfare Study Institute,Nanjing211800,China)

Abstract:A threat-based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the use of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theory,with examples,the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system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Keywords:Risk assessment;Threat analysis;Information security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已备受人们瞩目,风险评估是安全建设的出发点,在信息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處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主要依赖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主观性较强,对评估者本身的要求很高;定量评估使用数学和统计学工具来描述风险,采用合理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使评估结果更科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威胁分析的多属性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以威胁为核心的风险计算模型,通过威胁识别、威胁后果属性计算及威胁指数计算等步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一、风险评估要素分析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脆弱性和威胁,存在以下关系:a资产是信息系统中需要保护的对象,资产拥有价值。资产的价值越大则风险越大b风险是由威胁引起的,威胁越大则风险越大c脆弱性使资产暴露,是未被满足的安全需求,威胁通过利用脆弱性来危害资产,从而形成风险,脆弱性越大则风险越大[2]。

二、风险评估模型

威胁是风险评估模型关注的核心问题,威胁利用脆弱性对信息系统产生的危害称为威胁后果。威胁发生的概率以及威胁后果的值是经过量化的。风险按式计算R=f(A,V,T)=f(I,L(V,T)),R风险;A资产;V资产的脆弱性;T威胁;I威胁后果;L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计算威胁利用脆弱性而发生安全事件的概率及其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的程度来度量安全风险,从而确定安全风险大小及决策控制。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威胁识别、威胁后果属性及威胁指数计算。(一)威胁识别。识别信息系统威胁主要有德尔菲法、故障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3]。通过德尔菲法,结合对系统历史数据的分析,以及系统漏洞扫描等手段来确定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威胁。其中,历史数据分析包括对信息系统中资产遭受威胁攻击的事件发生的概率等进行统计和计算。例如: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犯罪,病毒泛滥,黑客入侵等几大问题,使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受到严重的威胁,企业对信息系统安全的依赖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一旦遭到攻击遭遇瘫痪,整个企业就会陷入危机。某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有:1黑客蓄意攻击:出于不同目的对企业网络进行破坏与盗窃;网络敲诈2病毒木马破坏:病毒或木马传播复制迅猛3员工误操作:安全配置不当,安全意识薄弱4软硬件技术缺陷:硬件软件设计缺陷,网络软硬件等多数依靠进口5物理环境:断电、静电、电磁干扰、火灾等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二)确定威胁后果属性。在评估威胁对信息系统的危害程度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后果属性的权重,才能真正得到符合被评估对象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价结果。最终确定的风险后果属性类型可表示为X{xj|j=1,2,…m}:其中,xj为第j种后果属性,权重W:{wj|j=1,2,…m}.列出企业信息系统的威胁后果属性及权重:收入损失RL,生产力损失PL,信誉损害PR。权重为0.3,0.5,0.2。(三)确定后果属性值。通过收集历史上发生的有关该类威胁事件的资料数据为风险评估提高可靠依据。最终确定威胁发生概率P:{pi|i=1,2,…n}及相应后果属性值集合V:{vij|i=1,2,…n;j=1,2,…m},pi是第i种威胁ti的发生概率,vij为威胁ti在后果属性xj上可能造成的影响值。由于多种后果属性类型有不同的量纲,为度量方便,消除了不同量纲,得到后果影响的相对值V*:{vij*|i=1,2,…n;j=1,2,…m},vij*表示威胁在后果属性方面造成的相对后果影响值。Vij*=vij/max{vkj}本例中,最终确定的结果见表1。

表1:风险概率与后果属性值

编号概率后果属性值

RL w=0.3PL w=0.5PR w=0.2

V1/万元V1*V2/hV2*V3/级V3*

10.451000140.451

20.351000110140.8

30.15000.540.420.4

40.082500.2560.620.4

50.021000.120.210.2

(四)计算威胁指数。使用威胁指数来表示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对于威胁ti,定义相应的威胁指数:TIi=pi*∑(wjvij),pi-威胁ti发生的概率,∑(wjvij)-威胁ti可能造成的总的后果影响,wj-后果属性xj的权重,vij-威胁ti在后果属性xj上可能造成的影响值。如前所述,安全风险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度量出各个威胁的相对严重程度,并对其进行排序,以利于进行安全决策。因此,为使评估结果更加清晰和便于比较,这里用相对威胁指数RTI来表示威胁的相对严重程度。归一化,得到各威胁的相对指数。RTIi=(TIi/max{TIk})*100经计算,黑客蓄意攻击93,病毒木马破坏100,员工误操作13,软硬件缺陷11,物理环境1

三、结论及展望

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例,得出信息系统的相对威胁程度,使风险评估更易量化,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和客观。下一步工作是继续完善该评估模型,设计实现基于该方法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辅助系统,更好地促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7

[2]陈鑫,王晓晗,黄河.基于威胁分析的多属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1):39

[3]sattyTL.How to make adecision:the analytichier archproces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1990,48(1):9

(二)药品问题广告主要表现

在该段时间内,三大网站中存在问题的4个药品广告中,均为一个广告《打呼噜——当晚止鼾》在不同时段在不同的网站中投放。该广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该广告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在广告中提到“当晚止鼾,一个月呼吸顺畅,二个月睡眠质量提高,三个月告别打呼噜”;电子生物『止鼾器』治疗打呼噜,不手术、不吃药,不用电,纯物理疗法,安全可靠,被誉为“绿色疗法”;“安全无毒,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舒适耐用”等等。其次,利用他人名义、形象作证明。“他人”具体是指:医药科研、学术机构,专家、医生、患者或者用户。在该广告中,有利用具体的患者照片以及一些具体患者做广告宣传,“上海的刘芳32岁,是一个患者的妻子……江苏的老人陈老板自述……”这些都是利用具体的患者或者用户的名义做广告宣传。再次,含有“最新技术”、“最先進制法”等绝对化用语和表示。在该广告中,多次提到“采用国际医学界推崇的绿色物理疗法”、“为国际第一个戴在手腕上的止鼾产品,美国原装产品,畅销欧美20年,2010年由北京盛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大陆”等等。

三、解决网络广告问题的对策

一般来说,只要是发布广告,就要遵守《广告法》,但有关在网络媒体上发布广告,《广告法》中未提及。对于管理部门而言,出来规定网络公司承接广告业务必须对其经营范围进行变更登记外,如何界定网络广告经营资格,检测和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取证违法事实,规范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商业信息,对域外网络广告行使管辖权等一系列新的课题,都尚待探讨。因此,针对以上网络中的特殊商品广告违法行为,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网络经营者,网络广告发布者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宣传宗旨,加强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修养,在思想上筑起防范不良广告的“大堤”。网络广告相关从业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广告法规,特别是特殊商品、服务广告发布标准,对于违反广告法规的广告应该予以拒绝,净化传播广告的空间,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2)对于违反广告法规的广告,在追寻广告商责任的同时,应对该网站实施一定的惩罚。网站特别是大型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作为广告的载体,有责任发布正规广告,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对于发布违法广告的网站,相关部门应该追究其责任,并进行经济处罚。(3)普通消费者应该了解基本的广告法规内容,从而判断简单的广告信息真伪,了解该广告是否合法。普通消费者学习广告法规,能够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帮助消费者辨别广告的真伪,帮助选择信息,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吕蓉.广告法规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3,9

[2]刘林清.广告监督与自律[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7

[3]倪宁.广告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4]刘敏.强化媒体治理虚假广告的责任意识[J].现代广告,2010,3

[5]曾红宇,张波.报纸特殊商品的违法违章广告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作者简介]曾红宇(1982-),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媒介经营管理;胡芳豪(1981-),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卫生课部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营养。

食品安全卫生风险分析报告编写方法概述 第3篇

1.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气态自由原子对同种原子发射出的特征光谱的吸收现象,来确定物质中的元素及其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任何一种元素的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如果辐射波长的能量等于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时,就会引起原子的吸收。原子的吸收取决于原子能级的跃迁,原子由低能被激发到高能,必须吸收相当于两个能级差的能量。

原子吸收光谱正是利用了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光的吸收这一原理。它的灵敏度较高,适合于分析金属和非金属等有机制品,在考古学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国外学者曾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了我国北方晚唐和北宋时期的陶片。测出了九种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发现不同窑址的陶片有着不同的化学组成。

2.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是根据物质的原子从激发态跃回基态时发出的光具有一定波长的特征,来确定其所含元素的成分。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一样,特定波长的光谱线对应于考古标本中特定的元素种类,因此原子发射光谱可用于分析陶瓷器中的常量、微量和痕量元素以及各种金属器物的化学成分。较为常用的发射光谱有两种,即激光显微发射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前者利用激光作为光源,具有检测限低、不用制备样品和“无损分析”等优点;后者则利用等离子体作为光源,具有较高的激发能力及分析速度快、范围宽和基体影响小等特点。我国有一种线装古书,在扉页和封底各装订一张涂有橘红色涂料的纸,这种纸被称为“万年红”。人们发现凡是装有“万年红”的古籍均未被虫蛀,而同时期或晚期没有装订“万年红”的书籍大部分都严重被虫蛀损。经过对“万年红”进行激光显微发射光谱的研究,在这种纸涂料里检测出了铅的成分,从而搞清了其防虫蛀的原因。

3.X射线荧光分析

X射线荧光分析是借助于X射线来识别原子种类的一种方法。当X射线照射物质时,除发生散射和吸收现象外,还可以使原子内壳上的电子电离,这样原子外壳上的电子会跃迁到内壳上以填补内壳上的空位。在电子的这类跃迁过程中会发射出一定能量的X射线,即次级X射线,这种次级X射线在习惯上被称作X射线荧光。X射线荧光的波长与入射X射线的波长不同,它只取决于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因此测定荧光X射线的能量或波长,就可以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X射线荧光分析具有制样简单、试样材料范围宽、分析速度快且非破坏性等优点,但由于X射线穿透能力弱,故只能对物质表面作浅层分析。作为测定物质元素的一种重要手段,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考古学领域主要用来鉴定古物中的元素及其含量,可对金属、陶瓷、玻璃、玉石、颜料等多种制品进行定量分析。安徽涡阳扶阳侯宫殿地面上的汉砖,经X射线荧光光谱的分析,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矾土、氧化铁、碱、金属氧化物和氧化钙,与黄土成分接近。涡阳地处黄河故道流域,因而推测此汉砖是由这里的黄土焙烧而成的。

4.中子活化分析

中子活化分析利用原子核反应堆产生的中子标本,使中子与标本物质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生成放射性的核素,然后测出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放出的缓发辐射或瞬发辐射,从而实现对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子活化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最初主要集中于对古代陶瓷器的微量成分进行分析,尔后逐渐扩大到对玻璃、铜镜、黑曜石等考古样品的研究。

杭州乌龟山窑址是目前唯一被发现的南宋官窑遗址,前后经历一百四十余年。针对该遗址不同时期、不同釉色和以不同工艺烧制的官窑瓷器的釉料与胎料的原料产地等问题,研究者应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对不同时期南宋官窑瓷器的釉和胎以及遗址中缸内或练泥池内的原料、紫金土等进行检测,得到了三十六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九种指纹元素焊料等有关南宋官窑瓷器原料来源的有价值信息,研究结果证实古官窑瓷器的釉料为一类,而胎料则属于另一类,这说明南宋官窑已经拥有长期稳定的釉料产地与胎料产地。

中子活化分析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它同时可测定出样品内的多种微量元素,并通过其同性或异性特性来确定标本的产地和材料来源,在古陶瓷原料来源的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5.铅同位素分析

铅在许多金属矿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由于矿石铅在某种地质条件下形成以后,铅同位素比值在整个矿物中的分布是均匀的,而且不受熔化的影响,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最终炼出金属里的铅同位素比率与其矿源里的铅同位素比率是一致的。这样一来通过铅同位素比率的测定,就可以追溯金属文物原料的矿石产地。铅同位素分析可以用于青铜器、金属钱币、玻璃、颜料和大理石等原料产地的研究。

作为一种“指纹”技术,它具有取样量少、不受金属文物被长期风化和腐蚀作用的影响等优点。可是,不同的成矿时间和成矿环境可以产生不同特征的铅同位素比值,也可能产生相同或相近的铅同位素比值,因此来源不同的金属文物中可能出现相同或相近的铅同位素比值;冶炼过程中可能掺人废旧的金属材料,由这类金属铸成的文物中所含的铅同位素比值将居于各矿源的平均值内,这样一来,就容易模糊矿源的地理位置。尽管铅同位素分析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独到的优点在考古学中仍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外学者利用这种技术对世界各地古代玻璃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玻璃具有自己独特的铅同位素分布场,它们与外国制造的玻璃不同。

国内学者通过这种分析方法探讨了铜鼓的矿料来源等问题,认为广西冷水冲型铜鼓的矿料主要来源于广西江北地区,北流型和灵山型铜鼓矿料可能来源于北流县和容山县,麻江型铜鼓矿料来源于云南楚雄地区,而云南早期铜鼓的矿料几乎都来源于滇西至滇中的滇池一带”

6.离子束分析

当利用加速器所产生的高能离子束去袭击待研究的物质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和带电粒子,而样品中存在的化学元素不同所产生电磁辐射的能量和带电粒子的种类及能量也有所不同,离子束分析就是通过探测这些辐射或粒子来达到对物质样品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的目的。离子束分析主要包括卢瑟福背散射、核反应分析、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和质子激发y射线分析等。其中质子X荧光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快速、取样量少、非破坏性等特点,可对整个金属器物作无损检测。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了两把越王剑,这两把剑虽为战国时期制造且在地下埋藏了大约二千五百年,但至今仍光芒四射,锋利无比。在对这两把剑进行质子X荧光能谱的分析时发现,剑的黑花纹处含有硫,这是一种硫化技术。此外,在对剑格上镶嵌的琉璃饰物进行分析时还发现含有大量的K和Ca,这说明早在二千五百年以前我国就已经有了K-Ca玻璃了。

食品安全卫生风险分析报告编写方法概述 第4篇

食品安全卫生风险分析报告编写方法概述

食品安全卫生风险分析报告编写方法概述(精选4篇)食品安全卫生风险分析报告编写方法概述 第1篇食品安全卫生风险分析报告编写方法概述目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