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简案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简案(精选10篇)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简案 第1篇

本文是一篇自读文言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文章故事非常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视频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设置悬念,吸引学生一探究竟。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自主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最初印象,进而提高学习本文的兴趣,提示学生重点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梳理文意,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互帮互助,获得双赢,其中对于重点字词的积累是学习的重点之一,通过检查预习成果,了解学生疏通的情况,扫除疑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老师作简要点评和指导即可。

小组讨论,模拟教研环节,问题的设计意在完成本文的教学目标,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关键句子,品读人物。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通过对比着重突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治军严谨的形象和写作手法。此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和发言。

链接中考,问题清零使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拓展延伸使学生扩展知识面,百家讲坛各抒己见,让学生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们了解忠于职守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积极有益的人生价值观,要有忧国忧民的意识,做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做到环环相扣,逐渐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只有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简案 第2篇

这次汇报课我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这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的文言文,一直以来,如何把文言文教学上得有语文味,是个难题。学生对于文言文,向来是谈之色变。因为它总是缺少一些“趣”,而怎么让它的枯燥无味转化为趣味,就是这节课设计的重点。

我设计的思路是熟读课文来梳理故事情节;品读文中语句,分析并体会周亚夫“真将军”的人物形象;明确侧面描写和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亦即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课文,熟悉课文,随文释义,不但可以积累丰厚的语言材料,更可以深入文本,去了解周亚夫这个“真将军”的形象。通过学生自己的悟,来提升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乐趣,让他们更有成就感。

这节课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适当点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语文课上应该让学生提升语言归纳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而本节课学生举手积极,朗读时十分投入,分组讨论活跃,既锻炼了合作与探究的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

设计板书的时候,我是以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和手法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形成一个书的形状,加上《史记》体现出的真实与生动的特点,显著地出现在书页的两端,直观清晰。

不足之处是: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说将军最重要,其实应该是军纪是第一位,规则最重要。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规则,而不是凭着将军的喜好去做事,应该让学生理解:直到当今社会也是,规则最重要,要人人都要坚守规则、敬畏规则。

文中应该有个当堂的小练习,这样能让学生巩固这一节课所学的文言知识,多积累一些词语,虽说本课以读为主,但是学习文言文,就要把字词渗透到平时的朗读教学中。

二、教学过程反思

首先还是有一些紧张,没有完全放开,还是心理素质不好,这是我一个很大的缺点。应该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带动学生。只有自己投入,学生才能完全投入。

其次,在语调、语气、表情上不够活泼生动,语调要增加一些变化,要有抑扬顿挫。

在准备课时,同组的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尤其是我的师傅张岩老师,一字一句地分析、指导,真的让我受益良多。希望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进步,能不辜负师傅的良苦用心。在评课时,各位领导、前辈都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给我很多启示,今后我要努力向前辈们学习,争取能尽快地成长起来。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反思 第3篇

课下梳理、复述课文内容,这一过程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课上通过检测预习情况,对文学行的重点实词翻译进行了梳理。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两个环节的挑战赛。对课文大意基本掌握。

接着让学生结合看图猜文的环节来复述文章故事情节。顺势引出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周亚夫,什么样的汉文帝,以及汉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基本通过以下问题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

1、周亚夫为什么是真将军?他究竟真在哪里?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2、周亚夫对待君王如此无礼,为何得却得到夸赞?

3、文章题目写的是周亚夫,为何前文还要写其它两位将军的情况?

4、“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惊”字如何理解?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为“真将军”找证据,学生对周亚夫的秉性为人分析很到位;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同学们对汉文帝大加赞赏,问题解决比较顺利;第三题学生解读出了对比与衬托的写作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第四题我首先肯定了(平时不发言的)同学读书认真,关注细节,依据提问得出“明君良臣”的结论,此处描写又属于侧面烘托手法。

我又借机追问:若让亚夫评价一下文帝,仿照文中句式,他会怎么说?学生讨论回答“真君王”“真明君”“真天子”。我顺势提问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启示,学生理解准确,收获良多。后又解释典故寓意加深对文章的把握,最后对对联环节,学生也是积极踊跃参与。作业的布置从项羽典故入手,请大家课下继续感受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魅力。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反思 第4篇

导语、过渡语的精心设计,经典作品与现代时尚话语的结合,把看似阳春白雪的古文,解读成通俗易懂的民间文学,消除了学生对较长篇幅古文学习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达到了轻松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精神、把握本文写人叙事技巧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要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他还要给你发现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拓展延伸部分设置的问题较好地总结了本课设计的亮点:真将军遇到了真明君,谱写了一段人间佳话;真良史不虚美,不隐恶,巧录了这个经典的故事。汉文帝、周亚夫、司马迁跨越时空,组成了实力超强的西汉男子天团。他们带来的经典故事促我们深思,使我们领悟,引领我们去行动。至此,学生们已按捺不住思绪的翻涌,豁然明白: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周亚夫、汉文帝的本色出演,还离不开司马迁深厚的写人记事功力。这样,课后作业的设计,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史记》,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第5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请大家看屏幕: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

2、了解作品。看大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处理生字词。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文书上,我们共同解决。好,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生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准确的念出来?

祝兹侯棘门彀弓弩按辔

徐行作揖介胄嗟乎曩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音?

4、学生齐读课文。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文,打起精神,高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5、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6、好,我们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7、(将实、虚词重点介绍)。为: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

可得而犯耶?:岂能被侵犯呢?

8、译文:请3位同学讲课文简述出来、

9、学生复述故事。好,现在,我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

三、自主合作探究

1、皇帝到军队慰问将士,部队一般会有什么反应?汉文帝到细柳军营看到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周亚夫是真将军?

3、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历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4、与此同时介绍正、侧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的用法以及作用,总结周亚夫精神以及人格特点。

四、拓展延伸: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第6篇

根据新课标对八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材中已经给出了不少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手,学生可以“阅读提示”的引导下进入文本,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借助“思考探究”的提示思考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 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四、重点难点

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朗读,研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学生朗读王维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细柳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驻军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细读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吧。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棘门(jí) 彀(gòu) 弓弩(nǔ) 诏(zhào)

按辔(pèi) 揖(yī) 胄 (zhòu) 曩(nǎng)

2.作者连接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 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

3.作品连接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三、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指导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已而/之/细柳军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二)理解词语

1.重点实词

彀弓弩(张开)

天子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军中闻将军令(听从)

居无何(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将军亚夫持兵揖(行礼)

使人称谢(告知)

2.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3.一词多义

(1)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

(2)军

①军霸上(驻军)

②上自劳军(军队)

(3)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到)

②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③称善者久之(无意义)

(4)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

②请以军礼见(用)

4.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

(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5.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三)翻译句子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2.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6.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段:简要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第二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第三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格。

2.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交流点拨】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四、拓展延伸

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爆发。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尉,领军东进与叛军作战。出发前向景帝提出用梁王刘武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粮道的战略,得到景帝的认可。后实际作战中,梁军受到吴楚军压迫,不停向周亚夫求救,但周亚夫按兵不动,用轻骑兵截断了吴楚军的粮食供给。缺粮的叛军反扑未果,终于崩溃。叛乱历时三个月即被平息。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文下注释,疏通了文意,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周亚夫”的形象,感受其人格魅力。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用原句答)

【交流点拨】“此真将军矣!”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交流点拨】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等内容可以看出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二)深层探究

1. 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对比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2.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了军队,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号令应该统一,纪律应该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

(三)人物形象

1.从军士吏的表现,以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人。

2.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以天下为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四)写法探究

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拓展延伸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交流】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七、板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第7篇

1.学生自读,积累文言词汇,感知课文大意。

2.反复朗读,了解人物特点,体会衬托之妙。

3.深刻悟读,初知史记写法,学习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了解人物形象,体会衬托之妙。

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学习,初步了解《史记》,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兴趣。

教学方法:

朗读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读:

看题目:题目中有人物,有地点,有事件。

周亚夫驻军细柳营,军队驻守,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却被载入史册,名垂千古,何也?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原因。

序曲:

他立志写下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书,即《史记》。

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第一乐章:了解文章之意

1.读读课文,试着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同时画出难读的字,难懂的词,难读的句子。司马迁写的《史记》是最浅易好懂,最容易理解的,这也是让我佩服他的地方。

2.文章的那个词最能形容周亚夫的特点?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第二乐章:了解将军之“真”

1.学生默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考虑有难度,教师复述,请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

公元前158年,文帝派宗正刘礼驻守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驻守细柳。

文帝亲自去军营犒劳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皇帝的车马长驱直入。两地的主将亲率部下骑马迎送文帝。不久到了细柳营,文帝车队先行人员被拦在营寨之外。等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入军营。文帝派人拿了符节传诏周将军,说要慰问军队。周亚夫这才命令打开寨门。文帝到了军营,周亚夫手持兵器拱手行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我以军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扶着车前横木欠身致意,派人问候周亚夫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离开。

出了军营,群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慨叹周亚夫是真将军,并将三位将军比较,对周亚夫称赞不已。

复述得怎么样?少了不少内容?少了哪些内容少了哪些情节呢?请在课文中找出原句,把这个故事补补充完整。通过这种形式,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

那么,这些内容为什么不能少呢?这与周亚夫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补充所省内容)

教师课件出示:

(1)匈奴大入边。 以备胡。

(2)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请同学们对以上语句,选你最有感觉的句子,作一点批注,写一点感想。

(学生交流自己的批注)

教师追问:

(1) 为什么要写军士吏、军门都尉、壁门士吏呢?这是什么写法?

这是侧面烘托。写他手下的将士,其实就是在写周亚夫。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2)读一读周亚夫出场的文字,你又有什么要说的呢?这篇文章写周亚夫的文字很少,而周亚夫的形象却写得生动传神,我们不得不佩服司马迁。

那么为什么要写霸上、棘门军呢?写为什么要文帝的言行呢?请同学们在相应的地方作批注?

第三乐章: 了解天子之“明”

1.面对天子以及群臣,周亚夫和他将士们敢说不,在每一个“不”字后面我们感受到什么?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治军严明,他的令行禁止,他的刚直不阿。不愧为“真将军”。请大家再次朗读,感受一下。

2.面对这支敢说不的军队,面对这个感受不的将军,文帝没有恼怒,反而真心的赞叹。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感受文帝的形象。文帝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文帝遵守军令,他是一位深明大义、知人善任的明君。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皇帝高高在上,对臣子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后来也有一些将军效仿周亚夫。三国时魏国皇帝曹睿巡视司马懿的军队,司马懿学习细柳营,皇帝来了,他的士兵锐兵刃,彀弓弩,把曹睿吓坏了,以为他要谋反。雍正巡查军队,看到大将军年羹尧的军队只听将军的军令,心生猜忌,后来找个借口把年羹尧杀了。可是文帝怎么对周亚夫的呢?

资料助读:

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

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

公元前154年,爆发七国之乱, 景帝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周亚夫出奇兵,很快平定叛乱。

第四乐章:感知故事之精彩

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红色的字,女生读黑色的字,读出故事的波折和交锋。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一个短小的故事,写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还刻画出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周亚夫是治军严明的真将军,汉文帝是深明大义的明君。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作者司马迁。

尾声:小结:

1.了解了一种写作手法:侧面衬托

2.认识了两个人物:

周亚夫治军严明,堪称后世表率;

汉文帝深明大义,可作领导楷模。

3.初识《史记》:

司马迁文笔传神,再现历史镜头。

4.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批注法

5.认识了一种朗读法:从不同角度朗读,加深理解。

虽然隔着千年干枯的时光,太史公的文字,依然裹挟着热气腾腾的气息,还原着惊心动魄的镜头,将我的思维带入一个个历史事件的现场。

作业:

《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韩信、张良、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列传,制作“《史记》人物小档案”,展示人物生平,作者评价、精彩段落等,准备在课堂交流。

板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真将军

汉文帝:明君

侧面衬托:

正衬:细柳营将士、文帝

周亚夫军细柳 教学设计 第8篇

单位:昌邑潍水学校 教师姓名:郝英伟、韩慧芳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1194128442@qq.com

八年级《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对八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材中已经给出了不少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手,学生可以“阅读提示”的引导下进入文本,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借助“思考探究”的提示思考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四、重点难点

1.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2.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朗读,研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学生朗读王维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细柳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驻军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细读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吧。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棘门(jí)彀(gòu)弓弩(nǔ)诏(zhào)按辔(pèi)揖(yī)胄(zhòu)曩(nǎng)2.作者连接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3.作品连接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三、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指导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2)已而/之/细柳军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二)理解词语 1.重点实词 彀弓弩(张开)

天子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军中闻将军令(听从)

居无何(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将军亚夫持兵揖(行礼)使人称谢(告知)2.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3.一词多义(1)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2)军

①军霸上(驻军)②上自劳军(军队)(3)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到)②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③称善者久之(无意义)(4)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②请以军礼见(用)4.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

(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5.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三)翻译句子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2.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6.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段:简要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第二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第三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格。

2.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交流点拨】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四、拓展延伸

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爆发。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尉,领军东进与叛军作战。出发前向景帝提出用梁王刘武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粮道的战略,得到景帝的认可。后实际作战中,梁军受到吴楚军压迫,不停向周亚夫求救,但周亚夫按兵不动,用轻骑兵截断了吴楚军的粮食供给。缺粮的叛军反扑未果,终于崩溃。叛乱历时三个月即被平息。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文下注释,疏通了文意,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周亚夫”的形象,感受其人格魅力。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用原句答)【交流点拨】“此真将军矣!”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交流点拨】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等内容可以看出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二)深层探究

1.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对比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2.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了军队,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号令应该统一,纪律应该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

(三)人物形象

1.从军士吏的表现,以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人。

2.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以天下为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四)写法探究

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拓展延伸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交流】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七、板书设计

刘礼军

周亚夫直驰入,骑送迎军纪涣散 军细柳徐厉军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纪相结合 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令;开壁门;以军礼见严明

八、教后反思

20《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第9篇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周亚夫军细柳》语文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史记》中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学习本文不仅要学习、掌握古汉语,并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通过学习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且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疏通文章大意。但对个别重要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讲解才可牢固掌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内容,分析周亚夫与汉文帝的形象特点。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史记》的艺术特色,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史记》。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重点分析周亚夫治军之严的特点,并由此归纳人物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周亚夫治军之严的特点,并由此归纳人物特征。【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走近作者

1、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2、《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事上起上古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年间,跨度近三千年,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成“前四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包括“十二

/ 3

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祝兹zī侯 棘jí门 彀gîu 弓弩nǔ 按辔pèi徐行 诏zhào 揖yī 胄zhîu 轼shì 曩nǎng

2、字词积累

多义词:军 使 以 之 词类活用:军 介胄 古今词:谢 通假字:式

重要的实词与虚词:军 上 且 彀 劳 居无何 诏 既出 曩

3、理清结构

一部分(1)先点明背景,交代因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二部分(2)中心段,集中地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点。三部分(3)借文帝之口,赞扬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四、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记载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经过,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熟读注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字词积累 合作探究

1、提问:本文着重突出的人是谁?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明确:周亚夫。特点:治军严整、忠于职守

2、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明确:“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可见军营戒备森严;在军纪上,必须由将军亲自命令才能开壁门,不能在营中驱驰;在个人言行上,“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文章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目的是将他们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作对比,以表现细柳军的军纪严明。这样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形象。

4、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明确: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课文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油然而生敬意。

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

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三、课文总结

1、写法总结:

提问: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 3

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主题

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对比

霸上、棘门—————细柳

文帝巡视:(上)“直驰入” 军士整装,严阵以待

两次“不得入” “军中不得驱驰”

“将以下骑送迎” “请以军礼见”

文帝评价: “若儿戏耳” “真将军也”

【教学反思】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简案 第10篇

上课铃响,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周亚夫军细柳》第一课时,疏通了文意,了解了内容。还留了一个作业: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现在大家来汇报一下,让我们也来分享你收获的快乐!

生①:通过昨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师:他扎实地记住了文学常识,很好,请坐。

生②:我知道了在古文里,一个字有的时候有好几个意思,而且词性也不一样。如:“周亚夫军细柳”的“军”是动词,是驻军的意思;“至霸上及棘门军”的“军”就是名词,军营。“已而之细柳军”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介胄之士不拜”中的“之”是助词“的”;“称善者久之”中的“之”是语气助词,不译。

师:你是慧眼识珍品呀,你的收获涉及了古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知识点——词类活动。不过初中阶段知道这些就够了,到了高中我们再重点研究。

生③:我知道了在古文中有些词的用法是现代文中没有的,象“使人称谢”中的“谢”是“告知”的意思。“不闻天子之诏”中的“闻”是“听从”的意思。

师:这叫“古今异义”,需要记住。

生④:学习了这课,我知道了表示时间很短、不久的词有好几种,如“已而之细柳军”中的“已而”;“居无何”都表示“不久”,以前我们还学过“俄顷”、“未几”、“俄尔”都有这种意思。

师:你能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善于总结归纳,这个习惯非常好。其实语文是一门靠积累而提高的学科,只要你循序渐进的积累,你的语文素养就会提高。

(还有许多学生举手,急于汇报。)教师微笑着说:我理解大家的心情,收获知识的感觉是充实的,与别人分享的感受是快乐的,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再一一汇报了,大家可以把你的收获整理到语文积累本上。

我有两件事,需要拜托两个小组来完成:

1.为大家讲《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

2.回顾、再现上节课的板书。

看哪两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完美合作展示给大家?

(讲故事和板书同时进行。)

生:讲故事 略。

组员评价①:他讲得很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面一样。但是有一处我不同意,“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中的“改容”,我认为是改变了原来的神态,原来可能很严肃、不满,认为霸上棘门军玩忽职守,现在满意了。他刚才翻译成“改变了容貌”我认为不对。

师:你分析得很对。

组员评价②:我认为讲故事应该用现代汉语完全翻译出来,刚才军门都尉的话,他用的是原文而没有翻译出来。应该翻译为:在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讲故事的学生站起来反驳:我不是不会翻译才用原文的,我之所以那么翻译是不想破坏将军的原话。大家仔细看书,军门都尉在传达将军的话时是一字不差地重复,因为文章用的是直接引语,一个小尉官能把周亚夫的命令牢牢记在心里,可见周亚夫治军严明,军令如山,深受士兵爱戴。(大家鼓掌)

师:我很佩服你的洞察力,能看出字面底下的意思来。(教师板书“治军严明”,同时点评另一小组合作完成的上节课板书,帮助学生唤起记忆。)

师:大家仔细看课文题目《周亚夫军细柳》,这是用要素法起的题,人物加事件加地点,事件、地点为人物服务,在细柳这个特殊的地点驻军而发生的事,能突出周亚夫什么样的形象呢?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揣测作者创作思路,希望能象刚才那名同学一样,看出字面底下的意思来。把你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求同存异,然后咱们再集中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气氛热烈)

小组汇报①:我们组认为周亚夫还有忠于职守的品质,就连“天子劳军”这一刻都不懈怠,他的士兵们是“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他自己则是“持兵揖”,可见他以时时备战的紧张状态来完成防守大业的。

小组汇报②:我们组同意上组意见,我们还认为周亚夫有忠厚耿直的性格,皇帝来劳军,他都不拜,而以军礼见,可见他不溜须拍马,不阿谀奉承。(教师板书:忠厚耿直)

小组汇报③:我们不同意上一小组的意见,我们觉得周亚夫有些虚伪,哪会那么巧,偏偏在皇帝劳军时匈奴偷袭呢!是装给皇帝看的。(学生纷纷举手要发言。)

生①:不对,谁敢肯定敌人不会偷袭呢?他们驻军的地点就是在前线,书上写得很明白“以备胡”,象霸上棘门军那样涣散,敌人果真偷袭了,他们能担起保卫天子的重任吗?

生②:周亚夫不是在装,从军门都尉和壁门士吏的语言中可知,他们的训练有素不是一日的功夫,装也装不出来。

生③:周亚夫要装为何不像刘礼、徐厉那样“下骑送迎”,而要“持兵揖”,你要知道,林冲因带刀入“白虎堂”而被治罪发配沧州,更何况在天子面前“持兵”呢,有可能要冒着杀头之罪呢!

师:大家讨论得很好,旁征博引,很有说服力,由你们的分析我可以得出:周亚夫的确在时时备战状态,以防万一,从这儿正可见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军纪严明的特点;宁肯冒着被皇帝误解,甚至杀头的危险而尽忠尽职,更可见他的忠厚耿直的性格,真不愧为“真将军也!”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真将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社会才会长治久安,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富强,愿大家都成为这样的“真将军”。

到此,我们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了,通过“周亚夫军细柳”这一事件来塑造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那么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徐厉二位将军呢?

生:写刘礼、徐厉是为了与周亚夫形成对比,衬托周亚夫形象的伟大。(教师板书:对比衬托)

师:原来这是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那么根据我们写作经验来看,写人得让人物去说话、做事,可是周亚夫在全文中只出场一次,一个动作“持兵揖”,一句话“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对他手下的将士却用大量笔墨,是不是详略不得当,喧宾夺主?

生①:我们从他手下将士的语言、动作中就可看出周亚夫的形象,所以就不用再更多地描写本人了。

生②:所有对手下将士的描写都是在为周亚夫服务,这是侧面描写,再加上正面描写,就形成了正侧面描写结合,详略很得当。(学生给予掌声,教师板书:正侧面描写结合)

师:真是一语中的,这是一种写作技巧,该用简笔处惜墨如金,该用繁笔处泼墨如水,周亚夫虽未出场,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将军”风范,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师:谁看过《史记》或节选?司马迁是不是常用这种方法写人物?

生①:我看过《陈涉世家》,就不是用这种方法,正面描写很多,如文章写陈涉语言的名句就有:“雁雀安知鸿皓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有许多写动作的,如“陈胜命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生②:我看过《廉颇蔺相如列传》,在“退避三舍”这一故事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但正面描写比侧面描写多。

师:可见文无定法,既可以正面描写为主、也可以侧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结合、或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或通过环境、场面烘托刻画,只要人物形象逼真、生动,完成主题的要求就是好文章。司马迁非常善于选取典型事例,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记录史实。象这种写史的体列就叫做纪传体。(板书)《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是传纪文学的典范,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次走进课文,齐读《周亚夫军细柳》,感悟伟大的《史记》的风采!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下课铃响了,教师宣布下课,师生互道“再见”。

板书:

教学反思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并且有效地兼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检验。学生把课堂当成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很好地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小组讨论训练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质疑、探究、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成功的体验中进取。在分析周亚夫形象时,教师适时点拨,进行人生观教育,完成了“文以载道”的德育任务。对课外阅读量的检验,可以督促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课内与课外结合,自觉提高语文素养。

在分析周亚夫形象时,学生对其正面形象进行质疑,这是我在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极强,有时候敢于对传统反叛,从这节课就可见一斑。虽然该问题在课堂上也顺利处理了,但课后想来,这也是新课程对老师的一个挑战。学生在课上是自主的、开放的、交流是多边的,教材仅仅是师生、生生对话的文本,学生有可能生发许多疑问,有的甚至会把老师“挂”在讲台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只有在课前全方位准备,才能做到在课上游刃有余。这也是兵家所谓的不打无准备之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设计

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2、请大家看屏幕: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3、请大家将书翻到167页,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

4、看大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文书上,我们共同解决。

6、好,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生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准确的念出来?

祝兹zī侯棘jí门彀goù弓弩nǔ按辔pèi徐行

作揖yī介胄zhòu嗟jiē乎曩năng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音?

7、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断句,进一步了解课文。

8、好,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文,打起精神,高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9、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10、好,我们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1、(将实、虚词重点介绍)。为:动词wéi介词wèi

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将士们下马高接远送.以:连词,不译.可得而犯耶?:岂能被侵犯呢?

12、同学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请开诚布公的提出来,也许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可以帮助许多同学解决疑问。

13、同学们没有问题了,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大屏幕)

14、译文:请3位同学讲课文简述出来.15、好,现在,我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

16、最后皇上对周亚夫有一句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做阐述。

17、“嗟呼,此真将军矣!”说说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18、(为什么称之为“真将军”?)―――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19、与此同时介绍正、侧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的用法以及作用,总结周亚夫精神以及人格特点。---

1、<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不从本身去写,而是从旁观者的眼中体现,我们说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

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历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20、总结:“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21、同学们的分析非常的有见地,有思想,854的学生真是了不起啊!

22、周亚夫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来而改变军营规定。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现在,我们将思维的航班从2000年前回溯到现实生活中,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让你当咱们班的班长,请你借鉴周亚夫的做人原则以及管理方法,谈谈你会怎样承担起班长的职责?怎样团结所有的同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简案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简案(精选10篇)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简案 第1篇本文是一篇自读文言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文章故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