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谈话效果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谈话效果范文(精选7篇)

谈话效果 第1篇

关键词:护士长,沟通谈话制度,患者,效果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密切护患关系,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1];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然而在临床工作中, 护患沟通是个难题, 临床中年轻护士多, 专业知识欠熟悉, 沟通欠缺技巧, 患者满意度较低。2009年, 我院护理部根据院长在院务会上讲话的精神, 建立了“护士长与患者沟通谈话制度”, 并组织全体护士长学习该制度的总体要求及具体要求。查阅文献发现我国加强护士长与患者沟通谈话, 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研究较少, 所以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执行护士长与患者沟通谈话制度, 对照组患者护士长执行常规查房和一般的健康教育, 待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满意度调查, 护理投诉、医疗纠纷例数统计, 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9年6月-2011年7月住院患者1 000例, 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00例和对照组500例, 两组患者在疾病病种、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职业、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对患者执行护士长与患者沟通谈话制度, 具体要求如下: (1) 入院时沟通谈话要求。①谈话的时间:病区护士长必须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进行谈话, 在其入院当天完成, 最迟不超过48h。②谈话的目的:以增进相互认识、增进患者对科室主任和主管医生的信任、让患者和家属感到亲切友好为主, 让他们认识病区的护理负责人, 护士长了解新患者的基本病情、基本家庭情况、医药费支付能力和方式, 评估其性格特征, 帮助患者了解医院及科室, 消除陌生感, 减轻恐惧心理, 使患者受到尊重和重视。③谈话内容:自我介绍、住院须知、病区主要设置、如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患者的基本病情和工作生活经历、家庭情况等。 (2) 出院前沟通谈话要求。①谈话的时间:病区护士长必须对每一位出院的患者进行出院前谈话, 在其出院前1d或当天完成。②谈话的目的:以祝福、给患者及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主。③谈话的内容:嘱咐出院后复查和治疗方案, 康复的相关知识, 生活注意事项, 征求意见和建议。 (3) 对一级护理、病重及病危的患者的沟通谈话。①谈话的时间:病区护士长对一级护理、病重及病危的患者应经常巡视和谈话。②以展示关心、重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并及时了解危重患者的病情和病情变化, 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 医药费用的支付情况, 对病区和医务人员的满意情况。③谈话的内容:询问患者的主要的症状和不适, 解答其及家属的疑问, 征求有无特殊的需求。 (4) 对有医疗纠纷苗头或已发生医疗差错、医疗纠纷患者的沟通谈话。①谈话的时间:病区护士长对有医疗纠纷苗头或已发生医疗差错、医疗纠纷患者应经常巡视和谈话。②谈话的目的:以展示关心、重视、认真负责、诚恳的工作态度及肯定科室的诊疗工作为主;诚恳接受患者及家属的批评、指责、抱怨等, 消除患者或家属的愤怒、怨恨, 增进其对科室的了解和信任, 避免引发更大的医患纠纷。③谈话的内容:询问患者主要的症状和不适, 解答其与家属的疑问, 征求有无特殊的需求。

1.2.2 对照组:

护士长常规查房, 并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

1.3 评价方法

1.3.1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本院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主要内容包括: (1) 您知道您的主管护士及主管医生是谁吗? (2) 护士长有无每天查房? (3) 您入院时护士有无热情接待您? (4) 您认为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如何? (5) 护士有无告知您检查的注意事项? (6) 护士有无告知您用药、饮食、活动的注意事项? (7) 护士有无协助您的生活护理如床上浴、床上洗头等? (8) 护士有无及时应答呼叫铃? (9) 护士有无告诉您出院的注意事项及指导? (10) 您认为本科护士的整体水平如何?每项内容10分, 总分100分, 由患者打分。待出院前发给患者, 并当场收回。

1.3.2 设立1个登记本, 登记患者的护理投诉、医疗投诉、医疗纠纷等。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分数、护理投诉、医疗纠纷等数值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对计量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是0.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 医疗投诉是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 患者满意度是96.1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7%, 两组间有显著的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了护士长与患者沟通谈话制度对提高其满意度, 减少护理投诉、医疗纠纷有效。医疗模式的转变, 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良好的沟通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2]。但因现在临床上年轻的医生、护士占大多数, 他们沟通能力、技巧相对较差, 良好的护理文化素养是高品质护患沟通的有力保证[3]。护士长综合素质较好, 临床经验丰富, 可提高与患者沟通的效果,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3.1 入院时护士长应及时与患者谈话, 介绍自己, 告知其有问题可以找护士长, 让患者感觉自己被重视, 消除陌生感。护士长与患者沟通过程中, 可以了解到护士接待患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告知护士及时整改。也可以了解该患者的性格特征, 如性格暴躁型的, 告知护士护理过程中注意语气, 如发生冲突, 马上报告护士长或科主任处理, 避免出现纠纷。当患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会找护士长倾述, 护士长应及时给予解决, 避免了其意见越来越多, 把投诉消灭在萌芽之中, 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 护患沟通很重要, 但对一级护理、病重及病危患者的沟通更重要。护士长与这些患者谈话时, 可以了解护士的工作情况, 如发现护士的工作不到位, 马上督促护士整改。因病情严重, 患者及家属的心情较为烦躁, 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高, 如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就会引发护理投诉或医疗纠纷。护士长与这些患者及家属沟通谈话, 不但让其感觉医生护士关心、重视他们的疾病, 也可以增进他们对医生的信任。如个别患者病情严重, 预后较差时, 沟通谈话时主要告知家属的病情, 预后不理想, 让家属降低期望值或有心理准备, 避免患者抢救无效时, 家属因无法接受而发生医疗纠纷。当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 除了马上组织人员抢救外,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护士长与家属沟通谈话, 告诉家属医务人员正在尽最大的努力抢救, 但病情严重, 效果还不知道怎样, 让家属有心理准备, 这时护士长与家属沟通时要注意技巧, 要有同情心, 让家属感觉到医务人员真得尽力了, 而避免家属因不知情不理解而发生纠纷。

3.3 出院前与患者沟通谈话, 一是了解患者对医护工作有无意见, 还可以了解护士出院指导有无到位, 如不到位, 护士长应给予补充指导, 让患者怀着愉快的心情出院。

3.4 患者住院期间, 欠费是常见的, 医务人员在催缴费用的过程中, 让患者反感, 常会发生纠纷。护士长了解患者的欠费情况, 与其谈话过程中, 先关心其病情, 再谈交费的问题, 讲话语气要温和, 切忌居高临下, 一般患者都能接受。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患者的不满、护理投诉、医疗纠纷, 大多数是因为沟通不到位引起。护理管理中护士长是实施的主体, 起着桥梁的作用[4]。所以, 护士长在护理工作中, 做好与患者的沟通谈话, 对提高患者满意度, 减少护理投诉、医疗纠纷,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袁晓玲, 赵爱平, 杨艳, 等.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技能培训的效果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7) :633-635.

[2]袁芳, 李秀云, 黄海珊.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培训及其态度、行为状况的调查 (J) .护理管理研究, 2010, 25 (18) :8-10.

[3]卢仲毅, 唐时奎.实施医患沟通制改善医患关系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 (12) :726-728.

谈话效果 第2篇

1.1 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 是由主持人, 嘉宾和 (或) 现场观众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借助广播、电视、网络媒介, 实现大众传播目的的一种节目类型。谈话节目开始于海外, 英文为“talk show”, 香港译作“脱口秀”, 始于20世纪60年代, 风行于80年代。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谈话节目开始于上海东方电视台90年代推出的《东方直播室》。谈话节目媒体容量大、形式轻松自然, 主持人和嘉宾具有脱口而出的语言魅力, 所以成为长期以来深受广大听众和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

1.2 跨文化谈话节目

本文所关注的“跨文化 (Crossculture) 谈话节目”, 特指在我国国家对外广播电视及国内广播电视的外语频道中, 围绕中西文化热点而展开的文化类谈话节目, 一般有双语背景的主持人、嘉宾参与。其中以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的Crossover (《海客谈》) 、上海外语频道的Culture Matters (《说东道西》) 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的《老外看点》 (Foreigners'Viewpoints) 三个栏目最具特色。三个节目各有亮点, 值得相互比较、相互借鉴。

1.3 我国主要的跨文化谈话节目简介

1.3.1 Crossover (《海客谈》)

《海客谈》是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 (CCTV-NEWS) (原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英语国际频道 (CCTV-9) ) 2010年4月26全面改版之际推出的一档英语电视谈话节目 (无字幕) 。节目中的嘉宾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 生活经历迥异, 与主持人谈论中国和世界发生的事情, 谈话方式轻松幽默。观众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冲突和相互影响。节目时间30分钟, 周二至周五每日一期。 (播出时间:每周二至周五06∶30, 重播时间:当日23∶30)

1.3.2 Culture Matters (《说东道西》)

《说东道西》是上海外语频道 (ICS) 2008年1月1日开播时即推出的一档双语电视谈话节目 (有双向字幕) , 旨在“服务于对东西方文化感兴趣的本地观众及在上海生活的外籍人士”。《说东道西》谈论的中心是文化, 主持人和嘉宾借用轻松愉快的话题架设起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平台。节目时间60分钟, 每周一期。 (播出时间:每周六19∶00, 重播时间:每周日14∶30)

1.3.3《老外看点》 (Foreigners'Viewpoints)

《老外看点》是广播谈话节目, 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FM90.5频道2005年9月28日正式开播起, 首开先河, 节目全部用汉语播音, 打破了外国人用汉语播音主持零的纪录。“中国人的语言、外国人的视角”, 《老外看点》在脑力的震荡、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文化的差异中分析发生在中国的热点问题。节目时间30分钟, 每日一期。 (播出时间:每日13∶00, 重播时间:当日22∶00)

笔者长期关注上述跨文化谈话节目。为便于横向对比, 本文选取话题相同的 (中国及西方社会单身男女现象) 三期节目 (《海客谈》2010年8月21日The Left Over (《剩男剩女》) 、《说东道西》2012年2月4日Single, But Fabulous? (《单身生活也精彩》) 、《老外看点》2010年5月25日《剩男剩女的世界性隐忧》) 做为素材, 进行个案分析。

2“十六字密码”:平民立场、学者深度、环球视野、中华气派

“平民立场、学者深度、环球视野、中华气派”十六字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教授在“第一视频”传媒集团的网络视频新闻评论栏目《孔庆东有话说》 (原《孔和尚有话说》) 中倡导的栏目宗旨, 在2011年12月22日新闻评论节目中称之为文艺创作的“密码”。笔者认为, “十六字”高度阐释了当代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要求, 强调了文艺创作应坚持群众路线、具有学术含量、树立全球意识、体现民族特色。广播电视跨文化谈话节目作为跨文化交际节目的“重头戏”, 某种程度上讲, 每一期跨文化谈话节目都应是经过精心创作的、荟萃东西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

3“十六字密码”:提升跨文化谈话节目质量

《海客谈》、《说东道西》、《老外看点》等主流跨文化谈话节目已形成各自的特色。一方面值得从“十六字”的几个角度总结几个栏目的创作经验, 另一方面也以便相互取长补短, 其他同类节目也可以学习借鉴。

3.1 坚持平民立场, 彰显服务意识

虽然“跨文化”、“跨群体”, 但这类节目仍是以普通大众为受众的平民化类型的节目。因此, 节目策划时应尽量选取国内外观众、听众关注度较高的文化热点, “说百姓想听的, 做百姓想看的”, 反映当代中西方民众心态与观念, 体现广泛的群众性。比如本文选取的三期节目都关注的是中国及西方社会单身男女现象。同时, 跨文化谈话节目应以人为本、寓教于乐, 节目应以轻松幽默为主, 展现中西语言、文化, 避免僵硬地“说教”。另外, 我们注意到, 教师、学生群体和语言学习者在这类节目的受众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优质的跨文化谈话节目也是他们良好的文化教育、外语学习资源, 因此更应注重节目本身的语言质量和文化含量。

跨文化谈话节目要做到完全的细分受众在目前来看固然不现实, 但在现有栏目受众定位相对恰当而清晰的前提下, 强化“服务受众”意识、搞好细节、为受众提供便利、展现人文关怀, 并不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 节目中使用汉语成语、诗文、俗语、网络流行语等草根化的语言来谈论本土文化现象, 可以拉近与本土文化受众的距离。如:[主持人]过去经常说一句口头禅么, “男人三十一枝花”, 我这现在还花骨朵呢。[主持人] (中国女人) “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男人想法。[主持人]说这事儿让我想起了一句经典的台词儿, 说“什么才算一个真正成功的男人?三岁不尿炕, 五岁会吃饭, 二十岁会打篮球, 三十岁有钱, 四十岁有钱, 五十岁有钱, 六十岁会自己吃饭, 七十岁不尿炕” (笑) 这算一个成功的男人, --根据《老外看点》2010-05-25节目文字整理。 (2) 节目中当主持人或嘉宾谈及非受众母语的词汇或受众文化圈以外的文化概念时, 主持人应及时用受众语言解释、释义, 以期减少非该语言受众的理解障碍, 起到圆场、补场、救场的效果。电视节目还可以在后期字幕制作中适当加入解释。如以下实例:[主持人]Well, 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a group of young boys and girls, but somehow they're labeled by this society...It's been a huge difficulty for us to translate the right Chinese term into proper English...[外籍嘉宾]I don't know.I think at the end we'll come to a conclusion--the left...boys and girls...It's very strange. (laughing) [主持人]We try to avoid this because it's somewhat negative.So let me explaine this."Shengnan shengnu" (“剩男剩女”) , in Chinese, literally means"the ones who are not married upon coming of age--I mean when the society suppose ou should be married at a certain age, but you are stil single, that means you are in that category"...[外籍嘉宾]We have a term in Chinese"Ni yao bensan le" (“你要奔三了”) [主持人]closing 30s[外籍嘉宾A man will always say in Chinese, "Nanren sishi yiduohua" (“男人四十一朵花”) [主持人]like"a man in his 40s is like a flower"[外籍嘉宾]There's a word that is very common thesedays, that is"qianligu" (“潜力股”) [主持人someone who's got the potential[嘉宾They would look for younger boys, I mean what they call"jiedilian" (“姐弟恋”) [主持人]the sister-brother love--根据《海客谈》2010-08-21节目文字整理。[美籍嘉宾]男人五十岁还能生孩子, 女人有一个“biological time bomb”[主持人]生物钟炸弹[美籍嘉宾对, 对。[主持人]看来“剩男剩女”使我们中国很具有特色的一个词汇, 在你们两国可能没有这么强烈“剩”的感觉。[美籍嘉宾]但是有这种想法, 比如说“Sex and the City”[主持人]《欲望都市》[美籍嘉宾]对, 就是关于“剩女”的。[美籍嘉宾]美国男人选一个老婆不一定就选一个“trophy wife”[主持人]光漂亮的花瓶儿[美籍嘉宾]对对。--根据《老外看点》2010-05-25节目文字整理。以上实例中, 主持人及时的补充解释起到了成功的传播效果, 而下面两个案例中, 主持人遇到类似情况时未作反应:[现场观众]It's better to say in Chinese"mendanghudui" (“门当户对”) , I used to think this is correct.But now...[现场观众]Actually one year ago in"kaixinwang" (“开心网”) , a college mate of mine...--根据《说东道西》2012-02-04节目文字整理。

《说东道西》栏目的受众群体定位在了城市高端人群、英语使用者和国际居民。而现场观众在表述时, 用汉语表述了成语“门当户对”和中国文化事物“开心网”, 主持人未能在现场用使用英语简单释义, 这对于不懂汉语的外籍受众来讲, 传播效果不够好。

(3) 跨文化电视谈话的节目字幕制作应尽量减少纰漏。字幕可以弥补现场嘉宾、观众因语言条件所限产生的口误、非地道用语等不足, 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下面案例中有明显的中式英语、语法错误, 经过字幕的处理, 都显示成了语法通顺的中文字幕。[现场观众]Maybe they are afraid of in the future I can't get married...--根据《说东道西》2012-02-04节目文字整理。跨文化谈话节目有一部分固定受众依赖于字幕, 因此字幕的制作应尽可能减少纰漏, 以保证有效传播。比如下面两个实例中的字幕可以再改进:[嘉宾]He said, if I'm going to your company functions, you know, meeting your collegue and your boss, they... (字幕) 他说如果我去你们公司见你的同时和老板。--根据《说东道西》2012-02-04节目文字整理。这里“company functions”是“公司聚会”的意思, 字幕译制人员因粗心大意或因不熟悉“function”一词有“聚会”的义项和用法, 造成了漏译, 结果并没有忠实传达这位嘉宾的意思。又如:[嘉宾]Let's say this evening there's a girls'night out...--根据《说东道西》2012-02-04节目文字整理。嘉宾提到的“girls'night out”是西方常见文化现象, 对于大部分中国本土文化的“城市高端人群、英语使用者”来说, 并不常见。根据节目介绍, 这位中国嘉宾有较长的国外生活经历, 已经习惯了西方文化, 因此“girls'night out”对她来说并不稀奇。而汉语字幕只是处理为“女士之夜”, 并未作更多说明。笔者认为, 若主持人现场条件不允许, 应该在后期字幕制作时补充说明这一文化现象。

3.2 力求学者深度, 博览中西文化

跨文化谈话节目中, 节目主持人应具有良好的双语背景, 节目嘉宾的选取应着重考虑其代表性、权威性, 看其是否熟悉中西文化、国内外生活阅历是否丰富、是否既“博”又“专”。尤其是外籍嘉宾, 更应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说东道西》栏目的嘉宾比较有代表性, 曾邀请张国立、谭元元、沙博理、赵小兰等中外各界知名文化人士做客节目。《老外看点》的爱尔兰籍嘉宾主持董漠涵 (Risteard O.Deorian) 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道, “把自己作为外国人的独特视角兼容到中国的本土风格中去才能把节目做到更好”。他还给想来中国做主持的外国朋友提出建议, “把语言基础打好, 多学习多了解中国的风俗文化”。

《海客谈》节目嘉宾主持, 来自法国的朱利安 (Julian Gaudfroy) , 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曾与中国的许多优秀主持人合作, 节目语言富有哲理、思想深刻。他在《海客谈》2010年8月21日The Left Over节目中描述中国社会单身男女的生存状态时, 就把话题引向了“春节恐归族”:[外籍嘉宾]They don't want to go back home for the annual Spring Festival...--根据《海客谈》2010-08-21节目文字整理。

《老外看点》节目的美国嘉宾主持柳素英 (Elyse Ribbons) , 大学时开始学习中文, 2001年第一次来到北京。毕业后她选择来到北京工作生活。她在中国创办了自己的戏剧社, 多部话剧作品:《我爱北京》、《绿眼睛识黑识字》等;韩国嘉宾赵守镇 (ChoSoojin) 中国工作已经有14年之久, 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在中国经营自己的文化公司, 是中国奥运以及CBA的拉拉队主管导演, 参与制作过《天下女人》等电视节目。下面几个案例中, 两位外籍嘉宾汉语普通话流利, 基本无交流障碍, 有时甚至使用用北京方言词汇, 更是了解“徐静蕾”等中国当下流行文化点滴, 令中国听众在惊喜的同时也产生共鸣:[美籍嘉宾]我最近看过徐静蕾的一篇文章, 她说她觉得自己不算剩女。[美籍嘉宾]美国女人说丈夫时, 不给你面子, 你下不来台。[美籍嘉宾] (中国男人) 你要找一个“花瓶儿”一样的老婆, 真的是没用的。[美籍嘉宾] (外国) 三十岁的女人都是更“靠谱儿”的一种女人。[韩籍嘉宾]他觉得跟他年龄一样的老婆都“特事儿”--根据《老外看点》2010-05-25节目文字整理。

当然也有反面案例, 如《说东道西》2012年2月4日节目中, 嘉宾Stephen F.Myler在以心理学家身份分析中国大龄剩女现象时, 谈到了这样一点:[美籍嘉宾]Lots of the girls I asked over30s, I said, "Do you go to night clubs?"The answer is no...--根据《说东道西》2012-02-04节目文字整理。

分析中国现象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位外籍嘉宾从“night clubs” (字幕译为“夜店”) 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大龄剩女现象, 笔者认为不是很合理, 因为通过“夜店”找对象不是中国社会主流文化。值得一提的是, 现场嘉宾随即纠正了这一点:[嘉宾The"going out"part here...Chinese people are not used to socialing in this setting...here (in China) they're used to go (ing) out in groups, going to karaokes in groups.So they don't approach strangers...circle isimportant in China.

3.3 开拓环球视野, 激发观点碰撞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申启武教授指出, 环球视野, 即“国际性视角”, 具有多维性和冲突性, 更有不同文化间殊途同归的包容性。

比如《老外看点》节目邀请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爱尔兰、法国、塞尔维亚等国的嘉宾主持, 凭着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对中国现代社会的独到见解, 针对“一样的新闻”, 从“不一样的视角”出发, 阐释“不一样的观点”。于是世界各国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在这里交锋、碰撞, 听众更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反观中国、反观自己。

国际性视角是跨文化谈话节目的固有特色, “跨文化”即要求“环球视野”, 故在此不再赘述。

3.4 展现中华气派, 打造民族品牌

品牌是无形的资产, 是“产品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 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 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我国国家对外广播电视及国内广播电视的外语频道都担负着“向中国介绍世界, 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传播使命。完善品牌经营、打造中国品牌跨文化谈话节目, 有助于提升对外传播软实力。下面从名称、标志、片花、演播室布置及双语主持人才等几方面对比三个主要节目的品牌要素特色。

3.4.1 Crossover

该栏目汉语名称《海客谈》, 命名的文化底蕴深厚, 灵感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海客谈瀛洲”。栏目标志为红色基调, 与英语新闻频道风格一致, 取意“中国红”。节目演播室红色墙壁, 文化氛围浓厚。央视优秀双语主持人季小军英俊硬朗、大方得体、气质儒雅, 深受观众喜爱。

3.4.2 Culture Matters

该栏目英文名称出自美国塞缪尔亨廷顿的专著Culture matters:how values shape human progress (《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 。节目片花集中国元素之大成, 用水印动画展示了中西文化点滴。节目演播室青灰色调为主, 与上海外语频道风格一致 (如图) 。2010年《说东道西》全面改版, 节目时长也由原来的半小时延长至一小时。节目主持人杨盛昱生于中国台湾, 工作脚步遍布全球, 精通各类文化, 轻松诙谐, 幽默调侃。多位中外知名文化学者或名人在节目中轮番上阵, 就当下的文化热点与主持人及现场观众展开热烈探讨, 特别是现场观众的互动, 克服了受众的疲劳感, 比如《说东道西》2012年2月4日的节目Single, But Fabulous? (《单身生活也精彩》) 中, 由主持人牵头, 现场选择观众与节目嘉宾共同上演了真人相亲秀。现场乐队的加入也让节目更时尚。

3.4.3《老外看点》

《老外看点》中“老外”一词是中国人对外国人的俗称, 无贬义, 源自北京方言中对外国人的一种戏谑调侃的称呼。节目以“老外”命名恰到好处。因广播的局限, 该节目无法像电视节目一样在标志、片花、演播室布置上做文章, 但正是利用广播的优势, 《老外看点》反而给受众耳朵送上更加独特的声音:外国人用汉语做节目。外方嘉宾说一口纯正的汉语普通话, 为听众展示多元文化的、丰富背景的、个性化的主持风格, “可以使节目更加具有可听性和吸引力, 也能弥补单个主持人风格固定、单一的缺点”。这也就成为了《老外看点》的一大“看点”。

谈到主持人, 笔者偶然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跨文化谈话节目主持人似乎是男多女少。这与我国主持人“阴盛阳衰”的局面有些“格格不入”, 我们期待涌现出更多的高素质的跨文化谈话节目女主持人。

4 结语

广大广播电视跨文化谈话节目制作团队应坚守“平民立场、学者深度、环球视野、中华气派”的创作宗旨, 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提升节目品位;在博览中西文化中激发观点碰撞, 在彰显服务意识中打造民族品牌, 更好地担负起“向中国介绍世界, 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传播使命。

摘要:我国国家对外广播电视及国内广播电视的外语频道中, 有一类围绕中西文化热点而展开的、双语背景的主持人和嘉宾参与的跨文化谈话节目。其中以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的Crossover (《海客谈》) 、上海外语频道的Culture Matters (《说东道西》) 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的《老外看点》 (Foreigners'Viewpoints) 三个栏目最具特色。笔者选取话题相同的三期节目, 在个案分析中横向对比, 从“平民立场、学者深度、环球视野、中华气派”四个角度总结创作经验, 以期提升跨文化谈话节目传播效果。

关键词:广播电视,跨文化,谈话节目

参考文献

[1]陈虹.节目主持人传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6) .

[2]丁法章.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评论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3) .

[3]林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4) .

[4]马玉坤, 高峰强.中国播音学系列教材:播音主持心理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 .

[5]国家图书馆电子资源http://sso1.nlc.gov.cn/Reader/login_before.action?ticket=&ra nd=0.07820710382425783

[6]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网站.http://sii.shisu.edu.cn/

[7]王梅芳.新闻学与传播学丛书: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7) .

谈话效果 第3篇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据各方著作文献考证, 电视谈话节目引自海外, 始于20世纪60年代, 风行于80年代, 源于国外电视的“talk show”节目, 其字面的意思是“交流的展示”。港台地区音义与地译结合为 “脱口秀”, 突出了交谈者不事先备稿, “脱口而出”的自然与机敏。通常, 电视荧幕上有专访和谈话两大会话节目类型, 此文所述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 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2]

1996年春季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开播, 声名鹊起, 成为中国电视界掀起电视谈话节目热潮的标志性事件。从此电视谈话节目风起云涌, 群起而效之, 一发不可收拾。世纪之初那股热潮一直延续至今, 然而需正视的是, 当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数量虽多, 但节目质量、幕后智囊团的功底、嘉宾的电视表现力、主持人对于谈话主题的驾驭能力有高有低, 有优有劣, 参差不齐。笔者以为, 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之中, 曾盛极一时的《实话实说》节目也已停播, 开始和结束均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不足为奇。更准确地说, 是中国电视观念的转变影响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轨迹。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观念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观念上的转变, 这种转变在电视上表现得更加直接。中国传媒大学胡智峰教授把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具体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电视纪实, 第二阶段是电视栏目化, 第三阶段是电视谈话, 第四阶段是电视直播, 第五阶段是电视游戏娱乐。在电视纪实阶段, 从主题先行发展到主题后行;从记录结果、结论到记录过程;从摆布拍摄到跟踪拍摄;从抓取共性和典型到抓取细节和个性, 整个观念更加开放了。而电视栏目化则解决了规范运作的问题, 带来了规模化效益, 这种效益包涵两方面: 一是名人效益, 从创作主体来讲, 它推出了一大批名人, 如名记者、名编导、名主持人;另一个效益是培养了观众, 栏目化极大地提高了观众的欣赏水平。由于有了纪实的探索, 有了栏目化的探索, 电视谈话节目对应的节目形态和样式才得以成熟。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发展

笔者认为构成谈话节目的核心要素有三个:事件、话题和人物 (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 , 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围绕事件或话题展开。纵观荧屏上谈话节目的播出形态, 电视谈话节目大致可分为事件类谈话节目和话题类谈话节目。事件类谈话节目又可细分为重大事件同步直播谈话、日常时事评论谈话。事件类谈话节目着眼于新闻事件进行选材, 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新闻背景做深度梳理, 并加以形势走向分析以及结合嘉宾内在储备的观点表达与评论, 如《新闻会客厅》 《今日关注》。话题类谈话节目没有明显的主人公, 可分为情感话题类谈话节目和新闻话题类谈话节目, 常是多个嘉宾在节目中通过意见的交流、观点的表达, 形成碰撞、共振和思辨, 节目凸显主题性、引导性和思辨性, 如《实话实说》《对话》《今日观察》。

四、“谈话场”的建构

谈话相较于讲话, 最大的区别在于双向性。在谈话的同时, 整个谈话的现场和过程都形成了一个“场”, 这是一个多种信息相互交流的系统, 谈话双方共享信息符号。随着谈话的深入, 信息和情感不断流动, 逐步积累, 并且相互启发, 相互激励, 及时反馈, 形成一种“互动的场效应”, 很容易唤起受众的共鸣和共情。

(一) 事件类谈话节目“谈话场”的建构

事件类谈话节目的场是隐性的开放, 嘉宾在封闭的演播室内, 将新闻现场的记者报道和前方通讯社的消息源引入, 使得演播室这个封闭的场所体现的是开放的场, 始终有新闻事件的现场画面和信息的注入, 形成“评论式的谈话场”。

事件类谈话节目的亮点是对新闻事实的观点解读和角度引领。因此, 要建构一个积极的“谈话场”, 其参与成员 (主持人、嘉宾) 须具备三个谈话要素:一是谈资, 无论是嘉宾还是主持人, 对新闻事件本身需要掌握大量的事实资料, 如此“谈” 起来才有一定的权威性;二是谈品, 每一个参与谈话成员都要顾及其他交谈对象, 不把谈话当成个人讲演, 共同促进提升谈话深广度;三是谈技, 参与谈话者需有较佳的谈话能力, 有一定口才, 思维链条清晰, 语言表达能力佳。

(二) 话题类谈话节目“谈话场”的建构

话题类谈话节目的开放性直接体现在现场, 这不仅表现在大多数节目中邀请两名或两名以上嘉宾, 偶尔还有现场观众的参与, 甚至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把现场内外连接起来, 表现在参与节目的人员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表达意见, 甚至形成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 形成“思辨式的谈话场”。

话题类谈话节目现场的人员构成通常比事件类谈话节目更复杂。构成一个良性的“谈话场”, 主持人掌控着节目的进程, 让观点充分展示。准确的开题, 适时的转乘, 冷场时的“升温”, 跑题时的逆转以及精当的总结是合格“主人”的职责所在。嘉宾的职能在于对话题有回应的智慧, 展现见仁见智的多种看法, 表达针锋相对的犀利观点。现场观众应以积极、探索的心绪跟随嘉宾一起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表达见解。所以, 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各司其职, 全情投入, 各方助力在现场营造一个智慧的“谈话场”。

五、结语

尽管谈话是人类惯常的言语交际活动, 但大多数人往往习焉不察。于电视谈话节目而言, 真正要谈出水平, 谈得对、谈得清、谈得巧, 让人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 难度还真不小, 真是“谈何容易”!

摘要:谈话是人际间思想、情感互动最基本、最普遍的口语传播活动。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通过大众传播, 来展示人际间自然谈话过程或交流过程的节目形式。优质的电视谈话节目在于构建智慧的“谈话场”,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 将选题、主持人、嘉宾、观众等各种谈话元素聚合在一起, 相互作用, 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形成智慧的“谈话场”。

谈话效果 第4篇

一、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对学生来说,自尊是一种进取的心理状态,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自尊需要的理解,就容易激起学生对抗的情绪,或极易产生自卑、弱小和无能之感,教师传统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身份,使得学生常常在班主任面前是一套,背后又是一套,使师生间的沟通常常埋下很深的隐患。为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教师应与学生做到平等对话,以理解、宽容、欣赏的心态构建师生间谈话的和谐氛围,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坦诚相待。

同时,尊重学生,还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学会倾听,即给予学生必要的说话的权力。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他们从家庭、从父母身边走出来,总希望身边有人能关注他们,能倾听他们的心声。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这份自尊的需要,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正说什么都是我没理”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教师不妨倾听学生的言语,避免老师坐着,学生站着的威压气势,多听听学生要说什么、想表达什么,只有真心倾谈,才能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

二、有的放矢,注重方式

班级日常事务繁多、琐碎,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且每一位学生情况都不一样,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平时要善于观察,针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针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更要机智、冷静的处理,大发雷霆、怒气冲冠,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虽然学生受了处罚,却是面服心不服,问题还是没得以解决。为此,班主任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该“冷”时“冷”,该“热”时则“热”,以高度的教育机智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而不是单一纯粹的惩罚。

例如,有一次有学生跑到办公室来告状:“老师,A同学动手打我们男生。”并且露出手上轻微的伤口。随即我把A同学叫来询问,他也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是有些男生他们先嘲笑我,我才动手打的他们。”再了解下去,原来是因为有些男生嘲笑A同学是小胖墩,穿的衣服又不好看,班级劳动时还经常偷懒,上厕所时因为个大经常挤着别人。听了这些陈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现在的学生真的是好敏感,受不得一点委屈,踏上社会以后该怎么办呀?为此,我花了整整40分钟的班会时间,向学生讲述了同窗情谊的珍贵和人要具备一定的耐受挫折能力,并以换位思考让嘲笑他人的男同学和动手打人的A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古人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班主任,要做到以身作则,也要做到以情感人。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趋于成熟的阶段,积极、正面的引导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存在的不良问题。因此,班主任应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将自己对学习、生活、交友和做人等方面的建议传达给学生,找准切入口,小故事也一样能讲出大道理来。

例如,有一次,笔者发现有学生存在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调皮捣蛋、作业又不按时完成的现象。在班会上,特地引入了歌德《叙事谣曲》中的一则小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的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来。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并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发人深思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有学生还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如果现在我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那么以后,我踏上工作岗位后,就只能做一些经常弯腰的工作了。”瞧,学生在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人生成败得失的大道理。当然,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些俗语、名言,如:“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雷锋董存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让学生从中悟出勤奋学习的道理,在每位学生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及时了解班级和学生个体的情况,及时处理问题,沟通师生感情,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与总结,才能以充满教育智慧的语言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在和谐、轻松的交流与互动中引导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摘要:谈话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转化学生思想的方法之一。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以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的谈话内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本文从专心倾听,平等对话;有的放矢,注重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言睿智,讲究艺术四方面阐述了小学班主任的谈话技巧,以期能以一定的谈话与沟通技巧,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谈话的技巧 第5篇

有“礼”走遍天下, 无“礼”寸步难行哦!

微笑姐姐在这一期重点谈谈谈话的技巧。谈话是语言、表情、手势等各方面参与交流的过程, 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表现谈话的内容, 甚至适度地用幽默的语言, 可以使交谈更加轻松活泼, 说话者表现得更有礼貌和风度。

谈话内容要恰当

在说话内容的选择方面必须符合礼仪, 使对方感到轻松愉快。

A.话题应尽量避开不宜在友好交谈中出现的事情, 如痛苦、创伤、灾难、疾病、死亡等。为防止尴尬, 一般也不要涉及个人隐私, 如出身背景、婚姻状况、财产状况、家庭关系等问题。确需了解, 也应委婉一些。

B.交谈中对方显得无礼时要宽容克制, 不能以牙还牙, 出言不逊, 恶语伤人;也不可斥责、讥讽对方。最好好言相劝, 使对方冷静;或者转移话题, 讨论一些轻松的东西;也可暂时中止说话, 待对方情绪稳定后再寻找新的话题。

C.说话中一般不要使用对方不懂的语言, 如方言、土语或外语。尽量用与对方一致的语言交谈, 如果对方讲普通话, 就尽量使用普通话与之交谈。

语气忌生冷

这里有一个例子, 甲和乙要表达同一个意思, 我们来看看怎样的表达更容易被人接受。

甲:你不要再啰嗦了!

乙: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

甲:这件事如何办, 我限你一天之内拿出意见来!

乙:关于这件事, 我希望一天之内可以得到你的意见。

甲:你觉得这样不好, 那你说出更好的来!说呀!

乙:这样也许不是很好, 但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也许你有?

相信大家更愿意接受乙的说法, 而对甲的这种咄咄逼人的谈话语气只会感到厌恶。这种逼人的话, 是一种伤害性语言。也许我们言者无心, 但听者有意, 被这种语言刺伤的人, 是不会轻易忘记的。所以, 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谈话方式及语气。当我们恼怒、心绪不宁时, 切勿把心情反映在语言中, 让别人记恨。

加强文学素养

一个人谈话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文学素养, 所以, 若想在社交中出口成章, 大放异彩, 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和提高文学素养。书籍是最基本的“语言营养”, 开卷有益, 多读书一定能提高你的谈话水平。

使用机智、幽默的语言

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表现” (恩格斯语) 。在言谈中, 幽默具有妙不可言的功能, 同时也是一种含蓄而充满智慧的境界。

幽默使批评变得委婉而有效果, 它也往往是紧张气氛的缓冲剂, 能使对方摆脱窘境, 又能自我解嘲。例如:

在公共汽车上, 一位姑娘不小心踩了小伙子一脚, 姑娘神情紧张, 连忙道歉:“对不起, 我踩了你!”小伙子风趣地回应:“不, 是我的脚放错了地方。”这时, 姑娘如释重负。

具有这种幽默感的人, 有一种宽容、豁达的风度。

幽默的语言是建立在自信、自尊基础上的机智和聪慧的产物。

一位先生在饭店就餐时, 点了一道菜汤, 正要入口, 发现汤中有一只死苍蝇。他不动声色, 只是照常唤来侍者, 告诉他:“先生, 我点的是素菜汤。”那位侍者心领神会, 感激不尽地把汤端走又换了一碗新的汤。

正是由于这位先生的理智和幽默, 才避免了尴尬事情的发生。

学会礼貌地拒绝对方

交往中, 有时会碰到一些较复杂的情况:想拒绝对方, 又不想损伤对方的自尊心;想吐露内心的真情, 又不好意思表达得太直白;既不想说违心的话, 又不想直接顶撞对方, 要处理这种问题, 就要重视培养自己在语言表达上机智应变的能力。同样, 要有技巧地掌握拒绝的语言, 学会说“不”字。

从礼仪的角度讲, 不提倡用身体姿势等非语言的行为拒绝对方, 而应用语言实施拒绝的技巧和艺术。在用语言交流时, 潜意识中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 不要顾忌太多, 心里是怎么想的就尽可能表达出来, 重要的是要讲究表达的方式方法。

恭维的方法

在与人交往中, 适当地恭维与赞美可令对方高兴, 说恭维话, 最根本的一点是要真诚, 真诚而恰到好处地恭维, 一定可以打动对方的心。若是无诚意地胡乱恭维, 则只会令人尴尬和反感。

恭维还要有“尺度”, 在切合实际的情况下小小地夸张一些无妨;若是天花乱坠, 硬是将一个花甲老人说成“矫健青年”, 那只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朋友帮你做了件小事, 你可以说“谢谢了!”但你若夸张地说:“你对我恩重如山, 我永世不忘。”朋友会怎么想呢?所以, 恭维要适可而止, 恰到好处。多用、滥用只会令其流于形式而显虚伪。

多谈对方, 少说自己

无论是与新交相会, 还是与故友重逢, 谈话的“重点”都应放在对方身上, 比如:“你身体好吗?怎么保养的?”“记得你喜欢旅游, 最近是不是又到了哪里?说来听听。”这种问话, 一定会勾起对方的谈话兴趣。他讲完之后, 自会问“你呢?”这时, 你再将自己的状况说出来, 会令对方记得更牢。

《和教师的谈话》 第6篇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分十一章,以各种谈话形式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把对小学教学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论观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效果,有助于教师们批判地思考自己的实际经验,弄清一些教学法的问题,并沿着正确的途径前进。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赞科夫提倡教育促进发展,他的实验研究为教育科学实验提供了范例,他的发展能力的理解对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育职能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这对于教师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也谈话题作文 第7篇

这种倾向不仅直接影响着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的相关内容,甚至已经有力地影响了初中语文的教学不仅初三的学生要写话题作文,初一、初二的学生也要写,在中学的作文讲台上刮起了一股“话题作文”之风。笔者最近在新疆喀什地区调研了解到,话题作文已成为该地区初中各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

但这种训练目前却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话题”良莠不齐。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般都不是教师自己出的,而是教师从各种试卷或教辅资料上找来的,因而必定无法与实际的教学生活相契合,结果是或太难或过于简单,根本不可能达到作文教学所应达到的要求。

笔者在喀什地区一所学校的初二月考试卷中看到这样一道作文题:

作文要求: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善世而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什么联想和思索呢?请你以“泥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

(2)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

(3) 600字左右。

笔者在仔细查看了所有的试卷后发现,学生的“失语”现象很普遍,作文基本上是“凑合”着完成的从题目中抄一点,从记忆中找一点,拼凑成一篇文章。笔者从随后的问卷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到,学生最不喜欢的作文是以“泥土”为话题的作文,理由有以下几点:“不知道该怎样写,找不到中心”,“不擅长写话题作文,没有经验”,“没有材料可写”,“太深奥了”,“看不懂”。的确,如果不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体验,让一个十四、十五岁的孩子来思考这样的一个题目,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是很难的。

话题作文的本意是改变高考作文中因文体或题目规定过死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现状,让学生尽可能地改变思维定式,拓宽其思维空间。话题作文作为高考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其意义和作用是不容低估的。然而,是否因为要适应高考,我们的学生就必须从初一开始就要写话题作文?换一个角度讲,高考是针对马上要进入大学的高三毕业生的,他们已经经过了12年的学习和积累,思维和语言能力都已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而初中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对于话题作文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特别是从喀什地区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看,话题作文对他们而言并不合适,过于深奥的写作训练可能导致他们对于作文的更深的疏离感。

谈话效果范文

谈话效果范文(精选7篇)谈话效果 第1篇关键词:护士长,沟通谈话制度,患者,效果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密切护患关系,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